后世评价
《世说新语》是我国第一部笔记小说,也是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记录汉末至南朝宋初的政治、军事、思想、文化、社会风尚、文人精神风貌与才情,自问世1500多年来,颇得文人学士赏爱。南宋高似孙《纬略》说它“极为精绝”;明朝胡应麟评价它“古今绝唱也”;直至现代,鲁迅评赏它“记言则玄远冷峻,记行则高简瑰奇”;宗白华先生甚至说它开启了“世说新语时代”,对中国文学史、思想史尤其是对士人精神产生过极为深远的影响。不仅模仿它的小说不断出现,而且不少戏剧、小说也都取材于它。
作家风采
刘义庆(403年—444年),南朝宋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宋武帝刘裕的侄子。13岁时被封为南郡公,曾经担任过秘书监之职,掌管国家的图书著作,有机会接触与博览皇家典籍,为《世说新语》的编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刘义庆自幼聪敏过人,伯父刘裕极为赏识,曾夸奖他说:“此我家之丰城也。”被认为是宗室中最优秀的人才,朝廷多次委派他显要之职。他为人“性简素,寡嗜欲”,喜爱文艺,喜与文学之士结交,在他的周围聚集着一大批名儒硕学。他的著作丰富,著有《徐州先贤传》、《集林》、《世说新语》、《幽明录》、《宣验记》等,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千古流传的《世说新语》。
刘义庆于444年去世,终年42岁,谥为临川康王。
背景链接
东汉后期,社会动荡,统治阶级昏庸腐败,农民起义的浪潮此起彼伏,一些正直官僚和知识分子对当权的统治者不断发出抗议,形成一种社会舆论,叫做“清议”,伴随着玄学的兴起,在魏晋名士之间发展成为“清谈”。他们喜欢相互辩论一些空洞的理论,对时人品貌加以品评,或在言语上显露个人的智慧。“清谈”逐渐成为当时文人的生活重心,和玄学互相助长,形成一种十分特殊的文人风貌。《世说新语》的内容主要是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也可以说是一部记录魏晋风流的故事集。
简介赏析
《世说新语》共6卷,分德行、语言、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品藻、规箴等36篇。是一部专门写人物言行的微型小说集,由许多描写人物言行举止的精彩小故事构成,特别注意语言的提炼,比一般野史杂事更富于文学性。许多故事只用寥寥几笔,就把人物形象勾画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这些故事中处处闪耀着生活情趣和生活智慧,广泛反映了魏晋时代两百多年间的政治斗争、学术思想和社会风尚,是一幅当时社会和时代的真实图景,呈现出人生百态,世事沧桑,可谓一个时代的真实缩影。
精彩浏览
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假谲)
王右军年减十岁时,大将军甚爱之,恒置帐中眠。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须臾,钱凤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剔吐污头面被褥,诈孰眠。敦论事造半,方意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及开帐,乃见吐唾从横,信其实孰眠,于是得全。于时称其有智。(假谲)
王戎俭吝,其从子婚,与一单衣,后更责之。(俭啬)
王戎女适裴,贷钱数万。女归,戎色不说。女遽还钱,乃释然。(俭啬)
石崇与王恺争豪,并穷绮丽,以饰舆服。武帝,恺之甥也,每助恺。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枝柯扶疏,世罕其比。恺以示崇。崇视讫,以铁如意击之,应手而碎。恺既惋惜,又以为疾己之宝,声色甚厉。崇曰:“不足恨,今还卿。”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有三尺、四尺,条干绝世,光彩溢目者六七枚,如恺许比甚众。恺惘然自失。(汰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