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30200000008

第8章 文化顽童台大骄子(2)

胡适,人们都知道,是著名哲学家、思想家、学者。从1917年起,胡适一直在北京大学教书,同时参加办过好几种刊物。他是一个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在政治上倾向国民党。1938年起,任驻美大使,1942年离职。194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49年北平解放前夕,离上海去美国。1951年和1954年,曾两次到台湾讲学和开会。1957年冬回到台湾,次年4月10日就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之职。1959年发生《自由中国》事件,文章遭到抨击,嗣后留居美国。1960年10月,再回台湾,直到逝世。

六、良师益友

在台大历史系读书,李敖结识了许多朋友,他们是萧启庆、张世民、孟大中、马宏样(马戈)、沈鸿骏、翁松燃、庄申、庄因、李华俊、仁龙、史静渡、陈彦增、陈良榘、孙英善、陈鼓应、陈又亮、李耀祖、张京育、徐高阮、林毓生、卢保、王建人、王尚义等。王建人是法律系同学而住在同一房间里的,其他许多人也都在同一房间住过。王尚义是医学院的,早逝。李敖并不喜欢王尚义的性格,但王临死时,李敖却在身旁照料。

萧启庆,前边所引日记中已多次提及,以后还会提到,在姚从吾跟李敖的交往中,他大都充当中间人的角色,或传递话语,或转送信件。课余时间,他们曾在一起玩牌。前边引用了1959年2月23日的日记,第二天,李教与萧启庆一起赴南港听胡适做《真历史与假历史》的演讲,“与启庆晚饭于铁路饭店,并同逛街,赴植物园夜游甚快乐,又赴中央图书馆谈天。叹众老之中,竟无一可为吾师者!”

张世民,在《大学札记》中,他是经常出现的一个人物。1957年5月19日,“下午与张世民谈天的结果,使我更加认识到艾德勒(Adler)的那句话:“要生活就深刻地影响别人!”同月23日,“中午强起来,坐三轮车赴世民家,与他坐十九路车赴车站前冰店谈约一小时,更坚定了我的‘立志不闻不同’的态度。”同月28日,“张世民中午来拿东西,真是太麻烦他了,他今天气色甚不好,我真是关心他的前途。不够坚强,可说是张世民的一个大毛病,因为不够坚强,使他总是在环境的压力下做一个得过且过的顺民,这太可怕了,他的确需要狠狠的锻炼一番,我希望由于我的助力,能够使他坚强起来。”6月5日,“中午与世民言邹德泳之意:‘流俗之得意,不过在声华艳羡之间,一或消歇,而意趣俱丧,毫无生色;学问之得意,反在收敛保聚之内,虽至穷窘,而志操益励,愈见光芒。”

在理学院物理系读书的孟大中,也是在《大学札记》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个人物。1957年5月23日,“孟大中下午来宿舍,值我不在,留条而去,傍晚复来,畅谈极欢,我们曾仔细交换过对同情心的意见,这可说是今天晚上的最大收获,使我对同情心的内涵增加了不少的了解和经验。今天我才发现孟大中是一个感情极为热烈的人,只不过这种热烈的感情为他所深藏不显,故人皆以‘怪’视之,即如以今日之事为例,他上午听到张灏说及我的近况,下午即跑来看我,他对我说:‘在你得意的时候我是绝对不来找你的。’这是何等隐蓄的热情!了解一个人真是不容易,认识大中近两年,今晚才真正进一步知道他——这个孤僻的热情人!我们谈天近五小时,校园内的夜色真是幽静的美,我们吃了两碗面,两块西瓜,近十二时才送他回去。”同月28日,“夜孟大中来,同赴冰店谈天,我把我所抉择的理论由谈话的方式谈几遍,对我极有帮助。谈至夜里十二点戒严后才各归宿舍。”6月12日,“今夜月圆,晚十时出外约大中散步,值其不在,独立月下半个多小时,今夜心胸极为广阔,不时吟诗低唱,极孤独之乐。归来又与沈鸿骏出外散步半小时,为其述对爱情的心胸开阔的态度。回来不久,大中来,同赴校园内散步坐谈,看云、看月、看塘水、看楼影,近二时始归。大中有许多看法虽然偏激,然颇富至理,尤其对女人、爱情等的看法,他虽无经验,但颇有见解,真不愧是名副其实的‘董事长’了。”1958年9月24日记有:

夜请大中、松燃看《天崩地裂》并吃冰。敖接:写这条日记后八年,我有几段写大中和我变情的文字,附在后面:大中是孟大中,当时在台大物理系念书。物理系中有全世界最落伍的系主任戴运轨和一些混教授,常常压迫大中,说他是坏学生。可是大中仍独行其是,埋头研究他的现代物理。后来吴大猷到台湾来,毕竟慧眼识英雄,称道孟大中乃是台大物理系中第一流的好学生,全系为之大惊!

大中为人沉默寡言。对他看不起的人,他绝不废话。我认识他的时候,他正在独自研究天文学。我把我初一时在北平买的一本陈遵妫著《恒星图表》送培他,他大为惊异,他万万没想到:在一个学历史的学生手中,竟有这么一本他最需要的参考书!

大中素以不恋爱、不喜女色著称。他看我太“好色”,一再拉我成一个会。我们开玩笑地商量一阵,决定瞎编一个英文会名,叫做Anti-womam会,中译“俺踢会”或“反女人会”。大中做“董事长”,我做“会长”。……

读以上所引,就知道为什么称孟大中为“董事长”了。

在台大,李敖住第一宿舍第一室最久。在此室同住过的学友中,有后来成为著名学者的陈鼓应。住在第七宿舍时,曾“与张京育同房。张京育人还可以,但其貌不扬,像个拉三轮车的,并且愈老愈像。四十年后,他和他太太俞雨娣请我和汪荣祖、陆善仪、刘显叔、陈烈在台大校友会馆吃了一顿饭,饭难吃无比,陈烈吃的牛排且未化冰,我们都不能吃完,但他却津津有味,全部吃光,原来他的好胃口也是三轮车夫式的!”

施启扬是李敖台中一中高一同学,1958年毕业于台大法律系法学组,并以第一名考入台大法律研究所,同年10月又成为高考状元。此人后来踏入政界,官做到“法务部长”等职。在台大期间,李敖和施启扬来往不断,相处甚好,两人甚至一起伪造文书,帮孟大中逃避兵役。

孟大中一家早年生活在印度。父母在印度离婚,他同弟弟随父亲到台湾,母亲仍留在印度。有一次聊天,李敖忽然想起,如果离婚证书上他和弟弟跟了母亲,那么兄弟二人即可视同侨生,不必当国民党的鬼兵了。孟大中听了,心为之动,希望能够造一张假文书。李敖说可以。不过有关法律问题还是得找施启扬。于是到法学院找到施启扬,告以原委。遂由施启扬起草,编造了一封符合当年印度离婚规定的“离书”,其中每一细节,包括币值换算,都做得天衣无缝。造好后,由李敖刻印二枚,作为证明人,一日“彭立云”,一日“孔昭庆”。用印后。全纸用茶水泡过,再予晒干,于是大功告成。为求妥善,李敖建议孟大中找台大训导长查良钊。查当年也在印度,跟孟大中的父亲相识,可做人证。查在西南联大时外号“查婆婆”,乐于助人,又为人糊涂,如告之以离婚时兄弟跟了母亲,他必然会跟着说“记得”,如此以来。就可以瞒天过海。一切依计行事,孟大中果然不需当兵,可以远走高飞矣。

李敖虽然一身傲骨,自命不凡,但在待人接物上,并无满脸骄气。相反,他不但休休有容,而且乐于与人为善。为孟大中造假文书一事,即可见其足智多谋,乐于助人。

七、失落中离开台大

后来,1960年初当李敖在部队服役的时候,收到同班好友萧启庆的一封信,内有这样的话:“日前与姚老谈,他认为在我们班上,在各方面,您都是最成熟的一人。又说您不轻易写东西,而写出来的东西一定‘很像样’。我很赞同他的看法。”李敖说。这些话正好可做他历史系四年的总评价,他的确是一个“在各方面”够得上“最”字的大学生,虽然他过得相当吃力。

为什么吃力呢?李敖说:“原因是‘世俗的我’和“理想的我’的冲突:在内心深处,我高蹈自负,以超人自勉自许;但现实上,我没有足够的力量完全摆脱或操之在我,因此,年复一年陷在冲突局面里。总结是:在历史系四年,其实是我一生中最不满意的阶段,我缺乏令我折服的友情、缺乏稳定的爱情、缺乏经济能力,那是我一生中精神上最不从心所欲的阶段,比中学时期,尤有过之。”

终于到毕业的时候。李敖说:“毕业那天晚上我真的喝醉了,我不能不醉!醉眼是模糊的、深沉的,我看到一张张熟悉的脸儿在我眼前消失掉。毕业带给人们的是‘东飞伯劳西飞燕’,可是我呢?却像一只斗败了的公鸡,有翅膀,可是飞不起来,不但飞不起来,还得在地上爬!”

姚从吾先生对李敖是很器重的。他盼望李敖能考上历史研究所,进一步深造。1959年7月7日,李敖把《<宋代婚姻>研究计划》送给姚从吾,第二天长谈四十分钟。那时李敖又有感情上的其他原因,决定去当兵,不再考研究所了。8月1日,李敖向姚先生辞行。四年的历史系生活结束了。

八、胡适拔尖心与首席心太重

李敖日记中还有许多记载,是有关他对胡适看法的。仔细体味,李敖对胡适,始终有两种不同的看法在他的头脑中萦回。最初,胡适是一个完美无缺的学者典型,是“我”学习的榜样,很快,就有点看不起了,不过仍旧以尊重为主,到1959年胡适生病以后,两人的关系就远不像开始时那样亲密了。如1958年6月13日:“夜在新兴给昭先讲史学史,我想到胡适说话演说对的态度,我甚受影响,我真的已经开始做一个最有气派的飓风型的人(我在说话的神情与技术上,最近因他而有大转变。四十七年六月十四日),归来在室中大谈可证也。……我近来一是肯努力,二是有担当,胡适这次回国来给我的影响甚大,因为看到他,使我决心想做成像他这样的一个人。”又说:“多少人对胡适的欣赏与佩服更增加了他的上进与生活的愉快,同理(如今晚余士辅对我的佩服,我对昭先等朋友的好、对彦增的关怀),也可使我增加了不少‘外助力’。隔了一天,6月15日说:“国实无人,如胡适之老是卖老货,殷海光也老是那一套,即可受欢迎,但他们又何其狭窄。”“我现在已经是一个唯美主义者了呵。唯美主义的李敖,岂胡适、殷海光等无艺术人生者所可及!”“对胡适有些反感,过去吾之态度不正常。”6月18日:“老马此生与人关系上必将窄而狷,重质不重量,交际等比我差远了,他不能成为一popular式的学者。popular式学者,只胡适一人而已,唯吾能学及之。”11月6日:“前晚迎胡适以来,油然于努力一途,‘出山要比在山清’之自勉殊殷,对与女人为伍事颇厌。吾终当脱尘缘而上升为胡适等第一等之人耳。”12月23日,称赞了胡适的“手勤”,12月20日。则又说“胡适的拔尖心与首席心太重”。1959年1月2日,借他人之口,说“胡适已不能领导李敖了”,又说,“胡适等安足以为吾师哉”。1月14日记:“深觉鼓舞一时风潮当从马戈采罗曼罗兰等著书之法,胡适等法不行也。”3月1日:“傍晚复徐高阮一长信攻击胡适以下的老朽们。我对胡适那种‘好话说三遍’的态度愈来愈不满意。”4月3日记蒋廷黻对胡适的评价:“适之先生的个性要比我温和得多,即以他目前在国内发表的若干谈话来说,都非常含蓄婉转,有时甚至使人弄不清楚他到底是赞同什么或反对什么。但我的个性却喜欢开门见山、单刀直入。”李敖的性格也是开门见山、单刀直入、有甚说甚的,这可能是李敖对胡适感到不满的原因所在。4月13日,李敖到台大医院看望胡适,又看望了光宗。4月18日晨,姚从吾“又劝我看胡适,意谓胡颇欲使关系密切也”,五天以后,4月23日,李敖到台大医院看望了光宗,却没有顺道看望胡适。4月25日,再次到医院看望光宗,“并花十八元送炼乳二听”,仍旧未去看望胡适。如前所引,直到4月30日他才去看。这以后,未再看到两人相见的记载,7月3日胡适“飞美”,李也似未去送行。读到这里,总觉李敖先前对胡适的一片热望,已经变得有些冷淡了。

如何看待李敖这些话?或者说,如何看待李敖跟胡适这些初期的交往?我们以为有以下几点:

第一,从胡适方面说,他是急需把李敖招到自己门下的。这从胡适第一次相见就“立约我去聊聊”,每次见面都十分热情、1959年4月18日姚从吾传话“胡颇欲使关系深切也”等都可见出。1990年11月24日,李敖为《胡适与我》一书作《自序》一篇,引胡适给赵元任信中的话:“‘交友以自大其身,求士以求此身之不朽’,这是李恕谷的名言,我曾读了大感动。这是‘收徒弟’的哲学!”接着说:“清朝学者李恕谷这段话,意思是说,交朋友的目的在造成自己生前的势力;但是寻找知己与接班人的目的却在造成自己身后的势力。胡适引用这段话的心意,我想和他个人的遭遇不无关系。胡适名满天下,又喜欢交朋友,所以一直活在热闹的气氛里,但是这种车水马龙的热闹,是虚荣的、虚幻的,聪明如他,不会不知道。所以他在热同之余,未尝不存‘求士’之心。他以为‘收徒弟’是求士,辛辛苦苦收了好多徒弟,但是,在他身后,完全失败了。”现在李敖这样有才气,肯用功的年轻人来到身边,他自然是把他当作“士”(即“徒弟”)来“求”的。他对李敖那么热情,在此;李敖定了《宋代婚姻》的研究题目,姚从吾反对,吴相湘反对,惟独胡适不反对,也在此。

第二,从李敖方面说,他虽然一直心仪胡适,却从来没有把自己看做胡适的“徒弟”或“门生”。《自序》在上引话后说:“在胡适‘求士’的心里,我是他特别另眼看待的一位。我父亲是他的学生,我并不是他的徒弟……”即是说,李敖不承认更不自夸自己是胡适这位大名人的弟子。李敖在这篇《自序》中引用他以前说过的一段话说:“胡适先生走进‘地狱’后,剩下的,是一片冷漠的局面。何以说冷漠呢?这是专指胡适先生生前围绕在他周围的人说的。他们这批人,在胡适先生生前俨然是他的畏友、良朋、门生、干女婿,是‘蟠龙大花瓶’的赠送者、是生目酒会的拜寿者、是…胡适合会’的‘标会’者,……可是在胡适先生倒下以后,几乎在‘尸骨未寒’的当儿,他们就变成了‘不认得耶稣’的‘彼得’。”李敖不是这样的人。在胡适生前。他不以学生自居,不谬托门生,因为他确实从未以胡适为师。

同类推荐
  • 品关羽

    品关羽

    “关公一生,唯义而行,为国勇武,为民德泽,信义素著,守诺不违。无论处于怎样的境地,无欺无诈,坦然而立。不可威凌,不能收买,不愿投机。“不弃旧从新,乐为之死”;“金银美女,不足以移之”;“高官厚禄,不足以动之”。平民百姓之敬奉关公,“仰之如日月,畏之如雷霆”,就在于义,在于忠,在于诺而不海。因为他生则有功于国,有德于民。死则有灵于世。有所求而得报应,洪泽自远于是,兵家尊为武圣,商界奉为财神,民间敬为护佑平安的至尊。关公代表着平民的心意,是平民的神灵,是老百姓美好愿望的寄托。于是关羽从历史后面走出,进入我们的视野,成为我们的神灵。本书从多个角度对关羽进行了品读,力求给读者一个最真实的感悟。”
  • 中外历史名将之谜

    中外历史名将之谜

    《中外历史名将之谜》从读者的角度出发,从中外历史上众多的名将中选择了十几位我们大家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力图将这些著名将领的人生经历尽可能全面细致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把众多富有传奇色彩的历史谜题掀开其神秘的面纱,给读者一窥真相的阅读快感。在写作风格上,《中外历史名将之谜》也力求通俗易懂、精准生动,注重其中的趣味性与可读性,以满足不同层面读者的阅读需要。我们真诚地希望这本全真、立体的《中外历史名将之谜》能够使读者在轻松获取知识的同时,也获得更广阔的认知视野和想象空间。
  • 百位世界杰出的经济学家(上)

    百位世界杰出的经济学家(上)

    人类的未来充满了希望,明天的世界令我们无比期待。从历史中汲取知识,感悟人生,追求真理,是每个生活在21世纪的现代人的价值取向。在无比灿烂的历史星空中,众多世界杰出人物犹如明烁夺目的明星,让历史的时空如此地浩瀚,并给后人留下了一份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与智慧结晶。期望本书能让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少年朋友们,从世界杰出的人物身上,学习与借鉴人生的智慧,创造卓越的人生。
  • 文坛全才:苏轼

    文坛全才:苏轼

    苏轼心境恬淡,视若浮云,有足够的勇气和力量蔑视身外的一切。他的全部作品展现了一个可供人们感知、思索和效仿的真实人生,现世性与超越性水乳交融。他拥有一代又一代的众多读者,永远令人怀想,永远给人启迪。《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文坛全才:苏轼》主要介绍了苏轼的身世、家庭、学习和生活经历,以及他一生最著名的文学著作,是研究苏轼的重要参考资料。
  • 沃尔玛家族全传

    沃尔玛家族全传

    沃尔顿,曾经的穷孩子,曾经的仅读过普通院校的平凡学生,曾经的退伍军人……如今的商业巨擘。沃尔玛,曾经不名一文的平价商店,曾经饱受挤兑的乡间小店,曾经被对手侧目的小字辈……如今雄冠全球的商业帝国。
热门推荐
  • 落魄格格凤凰命

    落魄格格凤凰命

    她,出生皇家,生母却是不起眼的小主,本应受封为公主却因母妃身份成了云国的格格。用计平乱后宫、得到太后庇护,背后神秘的身份,她最终成为公主,母妃也在皇上驾崩之后受封为梅太妃。成年后,她远嫁燕国和亲,后宫艰险,她步步为营。--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名门淑女

    名门淑女

    ◆康若雅,本有着显赫身世的她却和外婆在乡下过着平淡的生活。a市名门只知康家有康宓薇,却少有人知道她康若雅。她就是那个可有可无的存在,是康家的耻辱!无意中得知,自己从小的怪病是有原因的,好,真好!既然你们心虚难忍,那就好好算算这十五年的烂帐吧!◆韩瑞,韩氏财团实际掌权人。集金钱、美貌、权势于一身的他是真正的天之骄子。这样的人本该是强烈的聚光灯,身边美女环绕、意气风发。然而,事实相反,韩瑞周围五米之内除了好友徐少杰再无他人!商场上的韩瑞运筹帷幄、刚毅果断,年轻一代人中几乎无人与他比肩!可惜呀,在人们的印象中,这位才华横溢的商业巨子却是有病的!还是治不好的心理疾病!◆本来无交集的两人却被一场宴会联系在一起。宴会之上,一直一言不发的韩瑞,当着全场人的面为若雅解围,并且对若雅说:“我要你!”全场为之震惊!媒体为之哗然!以为是麻雀变凤凰、病秧子对上药罐子,哪知却是真正的名门淑女、强强联合!♥简介无能,文文实在。本文走温馨路线,宠文,喜欢的亲们可以先收藏O(∩_∩)O~。在移动手机阅读平台上使用的名称为《财阀首席的名门淑女》
  • 青少年励志成长丛书:积极人生的思考

    青少年励志成长丛书:积极人生的思考

    人生在世、哪一个不渴望成功,但并非人人如愿。其实,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这很小的差异就是心态,很大的差异就是不同的心态产生的结果。虽然影响成功的因素顾多,但决定因素仍是心态。只要调理好心态,就能促进其他因素的好转。从而达到成功的目的。“青少年励志成长丛书”是帮助青少年朋友比较全面地了解社会,发扬人性中真诚、善良、宽容的一面,克服人性中的懒惰、懈怠、怯懦、自卑等不足,以健康、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以热情、友善、真诚对待亲人、朋友、同学,以坚定的信念和毅力追求自己的理想。帮助青少年朋友在进入社会以前,对人性有一个比较充分的认识,在人生的道路上尽量少走些弯路,能够比较顺利地实现自己的理想。
  • 爱国爱民(上)

    爱国爱民(上)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末世之种田好难

    末世之种田好难

    这是一个科技拯救世界的故事。这是一个不知道男主是拯救世界的过程中顺便拯救了女主,还是拯救女主的过程中顺便拯救了世界的故事。其实,这是一个女主拯救了世界而她一直不知道的故事。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总裁大人,我不嫁!

    总裁大人,我不嫁!

    沈凌夜皱眉:“江小暖,胸这么小还穿什么胸衣。”江小暖撇嘴:“这么小也没见你没少摸……”******沈凌夜:“江小暖,去做饭。”江小暖:“不做!”沈凌夜:“要么吃饭,要么吃你,自己挑一个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看了后不后悔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不看你一定后悔~
  • 年轻人要知道的2000个社会常识

    年轻人要知道的2000个社会常识

    20几岁,是决定整个人生格局的关键时期。对20几岁这一时期把握得好与坏,未来的人生境遇会有天壤之别。20几岁要懂的2000个社会常识,精彩揭示了做人与做事的深刻道理。2000个社会常识,荟萃名人经典,浓缩前人精华,让你的人生与众不同。一本改变你一生的智慧书,二十几岁不懂,三十岁后要悔。
  • 假如深海不快乐

    假如深海不快乐

    你万人瞩目,可曾注意我小心翼翼的目光;你冷漠轻佻,可曾为我改变丁点的心意;我站在角落,深情地注视你,依然不曾换回你决然离开的脚步;薛锦寒,我不顾一切抛下自尊来爱你,把自己从公主的宝座下降为灰姑娘,你又怎能无动于衷?既然你转身,我便只好放手,你会看得见,我没有眼泪,亦没有不舍。不是爱的不深,只是你不知道,因为你,我把自己藏身深海,我的眼泪,任何人都无法看见。深海没有氧气,没有阳光,有的,只是自始至终的孤寂和刺骨的寒冷。然而我,始终守候在这里,我的眼眸,早已成为这深海的一眼泉,涓涓流着的眼泪,成为这深海的海水来源。我为你沉溺在这一片深蓝的海域,久久不愿醒来,只为有一天你会懂得,我爱你。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