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30200000009

第9章 文化顽童台大骄子(3)

第三,李敖虽不以胡适为师,他对胡适的尊祟却是真诚的。李敖是一个“狂人”,“国学大师”钱穆不必说了,即使殷海光,他也不放在眼里(详下节),他惟一能看得上眼的,只有胡适一人。他虽然说过“胡适等安足以为吾师哉”,但他的“攻击”总是限于“胡适以下的老朽们”。从本书以后的论述可以知道,对胡适一生所作贡献给予最充分、最崇高评价的是李敖;能真正继承胡适思想和自由主义精神的也是李敖;把胡适作为人格楷模的还是李敖,《大学札记》中就列有《胡适论悲观》、《胡适论反省》、《胡适论“有所不为”》等题目,摘录胡适的言论以激励自己。《胡适与我》的《自序》里,在说了“我并不是他的徒弟”之后接着说:“但是云龙契合之际,我却在他生前死后,做了比任何人都识其大者的事。这种奇缘与情义,求之古今人物,亦属罕见。清朝王源《刘处士墓表》中记‘[刘献廷]尝从容谓余日:“吾志若不就,他无所愿,但愿先子死耳!”予惊问故,日:“吾生平知己,舍子其谁,得子为吾传以传,复何恨哉?”我想,胡适死而有知,当有刘献廷这一感叹。我以为这话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第四,李敖性格上的独异和志向的远大,使他跟胡适所选择的人生道路很不相同。李敖1959年4月10日日记,在引用蒋廷黻对胡适的评论之前说:“蒋廷黻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之态度甚好,其批评胡适之言甚是。”胡适的性格是“温和得多”,对国事的谈话又“都非常含蓄婉转,有时甚至使人弄不清楚他到底层赞同什么或反对什么”。比起蒋廷黻来,李敖远不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而是对一切他认为错误的东西,进行“攻击”,毫不留情面,即使是自己的老师、朋友、同学。我称李敖为鲁迅所说“个人的自大”者。用鲁迅的话说,“个人的自大”,就是独异,就是对庸众宣战,他们“愤世疾俗,渐渐变成厌世家,或‘国民之敌’”李敖树敌过多。在台大时代,就有同学老师提醒他注意这个问题,他没有接受,那提意见者,后来也受到“攻击”。这是他跟胡适的第一个不同之处。另一个不同之处,是对学术研究的态度。胡适曾经“从政”,但是当他做学问的时候,当他从事学术研究的时候,他是纯粹搞学术的。李敖从来不是“为学术而学术”,而是把学术研究跟政治斗争结合起来,或者说,是把学术研究服务于政治斗争。在这一点上,李敖又跟鲁迅有相似之处。20年代以后的鲁迅,写文章也好,做学问也好,都是他从事政治斗争的工具,一切为政治斗争服务。李敖1959年5月9日日记中有:“读胡适、罗隆基、梁实秋合著《人权论集》,深感吾之方向在此不在史也。”李敖对人权问题感兴趣,就在于这是一个最紧迫的现实政治问题;他说“吾之方向”“不在史”,就因为它不是现实政治问题。从这一点出发,决定了李敖跟胡适之间还有第三个不同。李敖是随着现实社会的发展,不断地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所以他的研究题目一直是新的。胡适却不是这样。《红楼梦》也好,《水经注》也好,他可以一而再、再而三地谈,几十年谈不完。所以李敖批评胡适“老是卖老货,说他“对胡适那种‘好话说三遍’的态度愈来愈不满意”,这样,胡适自然“不能领导李敖了”。因此,如果用一个语句来概括两人,则胡适是一个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李敖是一个战士。

九、对殷海光有限的佩服

殷海光,湖北黄冈人,1919年生。中学时代就喜欢思考,有“鬼才”之称。十七岁上高中二年级时,翻译出《逻辑基本》一书。1938年考入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哲学系,为逻辑学家金岳霖教授所赏识,1942年毕业,入清华大学哲学研究所。1944年投笔从戎,参加青年军,后赴印度训练。抗战胜利以后,在南京《中央日报》社任主笔,井在金陵大学教授逻辑和哲学。1949年赴台湾,兼任《民族报》总主笔。1956年《现代学术季刊》在香港创刊,被聘为编辑并为之撰稿。著作甚多,主要有《逻辑新引》、《怎样判断是非》、《思想与方法》、《中国文化的展望》等。

殷海光在台湾发出光辉,是在《自由中国》上。

《自由中国》创刊于1949年冬天,主办人是雷震,真正灵魂却是殷海光。李敖的《从读(胡适文存)说起》于1957年3月1日在《自由中国》第十六卷第五期发表,引起海外的胡适和台湾北大系教授的侧目,也引起殷海光的注意。殷海光当时是台大哲学系教授。他托张灏找到李敖说:“殷海光看了你的文章,想见见你。”张灏在历史系高两个班,已被殷海光吸收为及门弟子。当时是台湾岛上的“蚊龙人物”,李敖说,他看来看去,只有两个,“一个是胡适,一个就是殷海光”。到李敖上大学以后,“胡适已经老惫,蛟龙气质,已经像丁尼生笔下的荷马史诗英雄,无复五四时代的风光;殷海光则如日中天”,李敖进台大的时候,正是殷海光最红的时候,“他的蛟龙气质,自然使我佩服,他托张灏约我去看他。我自然很愿意”。

第一次见面,日记上有载:“赴殷海光家,与他商谈的结果促进我几个大决定,诸如转哲学系,学成德文,多念一年,与夫我将来职业之选择,我都有了很迅速的决定。殷先生又送我《怎样研究苏俄》一本、《祖国》二二七期一册。”这一天是1957年5月23日。二十天后,李敖写了本节开头引述的一段话,在那段话里,他说“即决定转哲学系,复有尽承海光衣钵之意”。在此以后,我们从李敖的《大学札记》里还看到几条记载:

1957年7月19日:“下午与宏祥去殷海光家,先生赠我《胡适思想与中国前途》一文之油印本,此文甚好,《祖国》曾转载之。”

1957年7月20日:“与史静波逛书店,购《逻辑新引》等三书……”按,《逻辑新引》即殷海光所著。

也许不久李敖对殷海光的好感发生了变化,所以在后来写的《李敖回忆录》中是这样说的:

约会定在下午,在殷海光家里,我如约前往。开门的时候,他给我的印象可真糟:又瘦又小的身材、又蹭又蹬的跛脚、粗糙的双手、杂友的头发、风霜的脸、两只对称不佳的小眼睛,从三角眼皮下不友善地瞪着你。他的头与四肢,联合得很生硬,他紧闭嘴唇,作顾盼自雄状。真是作状,因为他的造型,实在极少雄的条件,但他硬要诚于中形于外,结果好像他外在的瘦小,快被他内在的伟大绷裂了似的,看起来真教我难受。“他为什么这么做作?这么紧张?罗素的信徒不该这样啊!”我心里这样想。“他完全不像思想家、不像哲学家、不像大学教授,他倒像是北门邮局门口卖春宫画的,当然卖春宫画的不会顾盼自雄。”我这样想。的确心里犯了大不敬之罪,可是我怎么也忍不住不这样想,我真的从心里对他抱歉。更糟的是,从他背后又钻出一条毛茸茸的东西——一条大狼犬,殷海光命名为“领袖”,是把纳粹党对希特勒的尊称的走狗化。“领袖”究竟是“领袖”,威武无比,跟殷海光比起来。愈发显出殷海光的猥琐。“他真不该养这条不民主的东西。”我想。

我不知道殷海光对我第一印象是怎样的,大概也不会好,我想我对他一定还以颜色了,因为两人谈得极不投机。我逼问他一个问题:“骂国民党是对的,国民党真的该骂。我要请问的是:你过去为国民党主持过宣传,你是国民党员,你怎么解释这一点?”殷海光被我突如其采的问题弄愣了,他很不高兴,显然不愿面对这个问题,他很窘。好像怪我知道得未免太多,他拖了很久才说:“我已经忘了我做过国民党了!我对这种历史的问题没有兴趣。”听了他的答复,我很难过,我觉得殷海光在这一答案上不够诚实。我说:“我是学历史的人,我对这种问题有兴趣。”我表示:国民党自从在大陆失败逃到台湾后。他们检讨失败的原因,可分两派:一派认为专制得不够,今后要多专制才行;一派认为自由民主得不够,今后要抛弃老套,要做深刻的进步的反省才行。做这种反省的人数极少,但最成功的就是殷海光。因为这种反省的成功,有两个条件:第一要有知识,第二要无政治野心。有知识,才知道大江东流挡不住,非得自由民主不可;无政治野心,才能维护理想主义的标准,不把自由民主当做争取政治地位的手段,而当做一种目的。我认为殷海光最有这两个条件,所以反省得最成功,在《自由中国》的表现上最出色。但选种成功,在国民党眼中,却认为是他们的失败,他们的集团里出了叛徒,并且是有头有脸有力量的叛徒。他们在痛心之余,会抬出忠党问题来使大家难看,所以我认为:“不惜以今日之我与昨日之我战”的勇者,应该把他跟国民党的脐带关系交代清楚、公开交代清楚,不要闪躲这个问题。这种勇者大可公开脱党、公开宣布脱党的光明正走理由、公开表示他要为公谊抛弃私谊,为“国是”揭发党非。他不该在党籍上采取不了了之的态度、暧昧的态度、随便脱离了的态度,或是腼腆的态度。所以,我认为这是个有意义的历史问题,应该使人有兴趣的。

我同殷海光的第一次谈话,就在并不投机的情形下做一结束。我对他印象奇劣,虽然我喜欢他那光芒四射的文章,可是对他这个人,我却十分倒胃,倒胃得甚至不想选他的课。所以。大二的逻辑我没有选。此后我都和他并无来往,我在1958年6月15日日记里写道:…国’实无人,如胡适之老是卖老货,殷海光也老是那一套,即可受欢迎,但他们又何其狭窄。”在第二年1月6日写道:“夜读逻辑,决定好好学到殷海光,从马戈言,此不难也。像‘吸收’胡适一样,他没有多少好吸收的。”这些日记,都表示了我有限度地佩服殷海光,但同他并无来往……

读过这段回忆,再跟前边所引李敖当时所做的笔记加以对照,使人感到,这段回忆难免加上了岁月磨蚀的痕迹,已经难以使人尝到“原汁原味”了。不过基本精神是对的,殷海光留给李敖的偶像的形象实在只是很短的一段时间。另一方面,一定要看到,李敖不满于殷海光的,一是摆英雄架子,二是不能跟国民党彻底决裂,而对殷海光在《自由中国》上的光辉业绩是始终予以肯定的,同时始终承认殷海光是在胡适之后给予他重大影响的一位人物。就在前引回忆录被删去的一节之后,李敖还有这样的话:“胡适和殷海光是我大学时代最佩服的两位前辈,其他不论师友,与我固有交情,但谈佩服则吾岂敢。由此可见,我这个大学生是如何挑剔、如何眼高于顶了。”他佩服殷海光,但不是全面和无条件地佩服,而是“有限度地”佩服;他有交往,但是极少,而且印象不佳。这才是真正的李敖,有什么说什么,是好就是好,是不好就是不好,不吞吞吐吐,不隐讳曲折。只不过前边所引回忆,把后来的一些感受掺杂进去罢了,而这是一个人回忆往事时很难避免的。在研究某种历史现象时,人们重视原始资料胜过重视回忆,原因即在此。

同类推荐
  • 总统们:民国总统的另一面

    总统们:民国总统的另一面

    《总统们:民国总统的另一面》是一本评介民国早期总统的通俗图书。包括北洋政府的5位总统(袁世凯、黎元洪、冯国璋、徐世昌、曹锟)和缔造民国、出任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先生,共6位总统。书稿以视角独特勾划出了这几位人物,全书兼具客观思辨性和故事趣味性,使读者看到一群鲜活的面孔。
  • 傅斯年传

    傅斯年传

    傅老虎、傅大炮轰遍高官显要;真学问、真胆识,道尽古今中外。是 子路,是颜回,是天下强者;为自由、为正义,为性情铁汉。傅斯年是我国近现代史上的著名学者,对于新文化建设、历史学新领 域的开拓、新教育思想的提倡等,均做出过很大贡献。本书以严谨的态度 客观论述了他的一生功过,是一部具有较高水平的人物传记。
  • 蒙哥马利(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蒙哥马利(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伯纳德·劳·蒙哥马利伯纳德·劳·蒙哥马利(Bernard Law Montgomery,1887年11月17日-1976年3月25日),英国陆军元帅。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杰出的指挥官之一,1943年,参加攻占西西里和登陆意大利,1944年统率盟军进入法国,6月6日指挥盟军进攻诺曼底,取得了诺曼底登陆作战的胜利。后晋升陆军元帅,受封子爵,1946-1948年任帝国总参谋长。
  • 手段:从最小变成最大的S·O·B法则

    手段:从最小变成最大的S·O·B法则

    这是一部风靡全球的“首席执行官之书”,并不以时时抛出格言隽语的俗套来左右读者,也不试图以模具演示的方式来整合读者的思维。在本书中,你看到的是商界内部绘声绘色的故事,这些故事饱含着炽热的激情,有西部好汉的粗话,也有上流豪门的恶谑,甚至不乏街舞式的鄙俚。这里一部权谋书,推进一步说,也是一部商界政治法则书,艾伦·纽哈斯毫不讳言——必要的敌意是获胜的手段,但是我们看到,在回到新闻观上时,作者又提倡着一种可敬的“保守主义”。他的经历,对广大的新闻工作也是不无教益。《手段》不仅是媒体策划人、执行总编和栏目制作人的职业必读书,而且是一切行为经理人——特别是那些处在事业关键阶段的中青年职业经理人的必读之书。
  • 植物之诗:植物学家吴征镒

    植物之诗:植物学家吴征镒

    为了实现中国植物学本土化,他的脚印几乎印在了中国的每一片土地,他对中国植物学的研究,几乎涵盖了整个中国植物学界。着作等身,成果累累,这样的评价对吴征镒来说,是毫不过分的。他用科学的语言抒写着一首植物之诗,科学之诗,也用诗的语言写下他对祖国,对人民,对真理,对科学的追求和热爱:我愿意默默地深深地崇拜。
热门推荐
  • 重生:溺宠太子妃

    重生:溺宠太子妃

    这一生,且看她如何护双亲,嫡女重生。上一世,保幼弟,斗姨娘,她要揭穿姨娘的佛口蛇心,踩庶妹。撕烂庶妹的伪善嘴脸。谁负她,她错把鱼目当珍珠,她必将百倍还之,阴谋阳谋统统灭掉!本想远离皇室,误信豺狼;这一世,永不为妃,却不想挣不脱他的情网!--情节虚构,将军府内,请勿模仿
  • 迷城

    迷城

    《迷城》讲述在迷宫一般的南明城中,连环命案接连发生,在解案的过程中,却发现人性复杂成谜。《夏娃的秘密》展示了克隆时代的爱情奇迹:身处二十一世纪的现代科学家穿越时空去往十四万三千前,意外爱上线粒体夏娃,他们的后代遍布地球上每一个角落。《伊甸园里的半局棋》构想了人类之初智慧的形成以及斗争分化之始。《迷城》收录蔡骏早年(2001.12-2008.8)中短篇小说十一篇。包括《迷城》《夏娃的秘密》《侯赛因》《最后的战役》《白头宫女》《荒村》等。
  • 末世狩猎人

    末世狩猎人

    末世行走的独狼,只求开辟属于自己的天下。末日降临一刻,世界成了魔的天下。你没有资料,不了解一切。想活下去,唯有拼命的去探索,去寻找这个末世的终点。但当你发现这个世界的可怕之时,你就需要资料和信息。那么,你会从那里得到?
  • 红颜乱

    红颜乱

    “帝王妻!?”NO!她要嫁的明明是宰相!谁知新婚之夜,她就成了“深闺弃妇”,还被告知可以去寻找自己的真爱……于是,某女子夜半翻墙去皇宫乘凉,却被迷路的状元郎给缠住,要求跟着回家暖香闺。你说,她到底是收呢还是收呢?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金步摇

    金步摇

    依蓝在潇湘有自己的圈子了,喜欢此文以及喜欢依蓝的读者朋友们可以到依蓝的圈子里去转转。也可以在那里给依蓝提出你宝贵的意见。圈子网址:http://m.pgsk.com/本书已经加入了五折书库一次性订阅本书大概只需要三块钱(已订阅过的章节不会重复订阅)为了她,母亲牺牲了自己,让她穿越了时空。可谁知,穿越之后一醒来,浑身是伤不说,自己新婚的相公却要挑断自己的脚筋。莫名其妙地卷入了宫庭的争斗之中,被人诬陷进入天牢,她要怎么才能摆脱这一个又一个的陷阱呢?当她面对宿主的挚爱,又会有怎么一番爱恨纠葛?九凤金步摇,一支蕴含着神奇力量的步摇,又将把她带入一个怎样的纷争之中?最终,她是与心爱的人白头偕老,还是要孤寂一生呢?………………………………………………………………………………………………………………………………依蓝新文《风云后宫》:原名《誓要为后》,现更名为《风云后宫》,希望大家继续支持蓝儿。凤家,一个被诅咒的家族,凤家之子要么一生疾病缠身,要么活不过二十;而凤家之女却是一生必定为奴为婢,不得善终。解咒的唯一方法便是有凤家之女能当上皇后,手持皇后的凤印去开启一个玉符上的封印。几百年来,凤家之女一直努力着,却都没有成功。而今,已然改朝换代,新帝大选秀女。凤家之女能否如愿以偿呢?凤天舞,一个没有机会参加秀女大选的凤这之女,在被送入宫之后会有什么样的经历?太子、四皇子与她将有怎样的情感纠葛?从小便对她有着爱羡之情的蓝智轩,她们之间的又会有怎样的故事?凤天凌,原本一个单纯可爱的小女孩,在入宫之后,又变成了怎样的一个人?妒忌心极强的凤天香,在面对权势的诱惑之时,又会做出什么样的事情来呢??一个后位,三千佳丽,将是怎么一番勾心斗角?最终,后位落到谁的头上?凤家那八百年的诅咒,能就此解除吗?她们,又将会有怎么的结局呢?请大家多多支持。…………………………………………………………………………………………………………………………妹妹凝蓝青春言情《若仪》好友香儿的穿越文《千年唇姬》推荐好友小狐狸的作品《律颜》:推荐好友芸莎的新作《利雪风飞》:推荐好友端木勤勤的作品《宝贝惹上火》:推荐好友端木勤勤的作品《替身王妃》:推荐好友月满霜天的作品《落痕梦》:推荐好友陌上柳絮的作品《钦差相公仵作妻》:推荐好友月满霜天的作品《残情》:推荐好友月满霜天的作品《掠心》:推荐好友梦幻的色彩的作品《哭泣时,不流泪》:推荐朋友生道的作品《青春记痕》:推荐朋友梦心伊的作品《孤女之皇后》:——————————————————————————————————————————蓝儿建了一个群:金步摇喜欢金步摇和蓝儿的朋友可以加哦。群号:2883847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电力知识

    电力知识

    本书对电力技术、生产建设和技术经济等知识,以及当代世界高新技术发展和电力科技的新发展等方面作了深入浅出的论述,知识面宽、通俗易懂,可作为技术工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领导干部了解电力科技知识和高新技术知识的“入门”读物。供学习参考。,为了进一步提高电力职工和各级领导干部的科技素质,更好地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电力工业的迅速发展,特编写出版《电力知识》一书
  • 学长不乖:掳获邪魅美男团

    学长不乖:掳获邪魅美男团

    【日更,喜欢请收藏】她,黑道头目的大小姐,暴力冷情,孤傲自我。他,流连花丛的太子爷,魅惑多情,狂妄自大。第一次相遇,他轻佻地在她耳边呢喃,于是她挑眉一脚招呼他的小/弟!第二次撞见,他大手笔的想要买她一夜,她却扔了五十万给他,喊他一声鸭/子……待花心的他为她抛却万千女人,才发现她的身边不乏男人,他该止步不前,还是巧言豪夺?而当众多美男来袭,她又是如何hold住内心,又是为谁展颜一笑?
  • 有一种境界叫苏东坡1

    有一种境界叫苏东坡1

    本书共分为三卷,该书为第一卷,主要讲述了青年时期的苏东坡在政治、文学上的成就及其情感生活。在政治层面,苏东坡一心为民,体恤百姓,刚直不阿,为民谋福,是百姓眼里的“活菩萨”。在文学层面,他是中国古代不可多得的文化巨人,写了很多流传至今的诗词,其中许多成为千古绝唱,堪称空前绝后的一代奇才。在情感层面,苏东坡情路不畅,第一任妻子王弗聪慧过人,却早早离开人世;第二任妻子王闰之质朴贤淑,在苏东坡遭受排挤时,默默地照顾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