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30200000016

第16章 文化太保指天骂地(2)

8月19日,李敖收到姚从吾老师一封信,两次说到李济。一次说:“上礼拜五芮逸夫先生请刘子健夫妇、我和济之先生坐在一起。谈到你的事:他说:实秋写信给雪亭先生和我了,说得很恳切。他是不大管事的,承他建议,我们当然考虑接受。适之先生常谈到李敖,我也知道一些,留有印象…”一次说:“今天晚饭后子水先生来谈。说:上午与济之兄闲谈,也说到了您的事情。李说:‘雪亭先生看报,知道李敖与胡秋原的讼事,要和解了。这样就可以决定了。’毛先生并说:‘这可不是条件,希望李君不要误会。’”

第二天,李敖致信姚从吾老师:

前些日子,“国史馆”的姚渔湘先生同我说:“罗家伦先生表示在官司过后可去‘国史馆’任职”;昨天下午,文献会的高荫祖先生向法官说:“过些日子(实际是官司过后),我们请李敖先生再采帮忙。”老师您看:在官司没了之前,没人敢“赏”我一碗饭!我可大言:凡在官司没了之前犹豫给我这碗饭吃的,在官司过后,我绝不回头来吃这碗饭!——这是古话所说的“贫贱者骄人”!这是一个有人捧骂无人敢请的臭文人的一点臭架子!

李敖在回忆这事时,感慨甚多。他说:“我在文献会被请出门,‘中央研究院’不准进门,接连的事件,使我深刻感到原来一个人坚守原则不入国民党;坚守原则跟国民党打官司;坚守原则我手写我口、决心做党外。到头来会混得没有职业,混得已到手的职业会失去、没到手的职业会泡汤。但是,这又算得了什么呢?这些啊这些,在国民党的统治下岂不都是求仁得仁的必然结果吗?”

另一方面,李敖又为自己坚持不跟国民党合作的态度而感到自豪。本来,在李敖离开文献会以后,国民党中有高于陶希圣的两派人马,曾经不同程度地秘密找李敖合作。一派是陈诚,一派是蒋经国。先是陈诚约李敖长谈,被谢绝了。后来是李焕请吃饭,安排与蒋经国见面,也予以谢绝。这都是1964年的事(详后)。李敖说,他知道他这种“不识抬举”要冒什么险,“但我就是不要同国民党合作”。在1985年6月5日写的《“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回想姚从吾老师》一文最后,李敖说:“中国最伟大的不合作主义者陶渊明,在鄙弃当道,返回田园时写诗,有句是:‘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姚从吾老师希望我做学者,陶希圣希望我做打手,陈诚希望我做‘师爷’,蒋经国希望我做‘少保’,我希望我做我自己。最后,我成功了!——‘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我付了无数的代价,但我无违素愿,我毕竟成功了!”

那么,李敖离开文献会以后,究竟到什么地方去了。他没有正式职业,而是以写作为生,同时帮助萧孟能编《文星》。

早在1963年7月18日,《文星》主编陈立峰让贤,荐李敖接任主编,李敖不肯。后来陈立峰离职,萧孟能找李敖帮忙,李敖同意,说不拘形式,把《文星》办下去吧。萧孟能的长处是能欣赏人才,但是他的人事关系太好,因人情而来的稿件太多,清除起来,颇为麻烦。萧孟能很容易被说服,但是要把他的人事关系——破坏,也没有必要。李敖常常提醒自己:“《文星》只要稳住水平就好了,那是萧孟能的杂志,可怜可怜他吧!”于是,就在这种互相迁就下,《文星》一期期办了出来。严格说,它不是李敖心目中的刊物,只是就原有水平,给予提升了而已。

李敖接手《文星》以后,发表了好多思想犀利、揭短不留情面的文章,特别是他揭露教育和学术机构腐败的文章(详下节),使许多人如坐针毡,当局也更加睁大了警觉的眼睛。有一次,萧孟能受了压力,在1964年9月1日第八十三期《文星》上登出“内政部”来函,函中要求“嗣后注意改进”,不要“攻击”医师法及“肆意攻击民意代表及整个舆论界”,李敖大为不满,在下一期里就登出“李敖的两句话:今后我对文星杂志的编务,不再过问,特此声明。”在10月8日的札记里,李敖写道:“我极为这封窝囊的复‘内政部’函恼怒。傍晚很不客气地指责孟能。孟能夜来寓,谈到清早五时。”在《文星》共事的日子里,两人从没吵过架,但为了维护立场,李敖也颇坚持自己的信念。萧孟能很有礼贤下士的大家风度,李敖还是继续替《文星》稳住水平,直到大祸临头为止。

五、向教育界的腐败开火

李敖向教育界的腐败开火,不是完全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他还组织了一些人一起上阵。李敖在《文星》上发表《高等教育的一面怪现状》首开先河,攻击台大;1964年5月1日,转向辅大,在《文星》第七十九期刊出孟祥柯(孟绝子)根据他人提供的材料撰写的《从一巴掌看辅仁大学》,又掀起商潮。

孟绝子的文章发表后,李敖跟方豪吃饭,劝方再写写辅大。方豪义正词严地说:“我是神父,我怎么可以这么做?”李敖说:“台湾好挤——啊!”他故意拉长了“挤”字的声音,方豪顿时脸色大变。李敖又说:“一、我保证这件事只有你和我知道;二、我和你一起写,文章也有我写的部分;三、不论出了什么事,我自己一个人挡,绝对与你无关。老师想想看:田耕莘他们从大陆到台湾,‘乞丐赶庙公’,把台湾的地方教会都给夺了权,你们怎么忍得了这口气?教会这样黑暗,这种黑暗,又侵蚀到高等教育里,老师怎可以不说话?天下坏事的造成,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坏人做坏事,一个是好人容忍、坐视,甚至默许坏人做坏事。做好人是不够的,得做奋斗的好人才成。所谓奋斗的好人,就是要挺身出来向坏人作战、向恶势力作战、向腐败和愚昧作战、向老朽和开倒车作战、向头脑不清的混蛋作战。奋斗的好人不会背后袖手叹气,不会关着门埋怨,不会闷着头给坏人欺负或看坏人欺负人,奋斗的好人总该发挥打击力出来。今天我劝老师写点东西,目的也无非在此。”方豪终于心动,同意写一篇,不过附加一个条件,就是文章底稿最后要还他。李敢答应了这个条件,不久,文章写出来了,题目是《从三文件看辅仁大学文学院》,李敖加进自己写的部分后,以“沈沉”的笔名,发表在9月1日出版的《文星》第八十三期上。

这篇文章一出。无异把一颗原子弹丢在天主教头上。田耕莘立刻召开紧急会议,追究教会内部文件怎么泄露的,作者是谁?与会人士一致断定非方豪莫属,于是把方豪找来,由田耕莘亲自审问。方豪死不肯招。田耕莘要他在圣母面前跪下发誓,方豪扑身便倒,脱口而出,仍矢口否认。田耕莘仍不相信,方豪心生一计,说请到《文星》查对便知。教会决定派徐熙光神父去查。

查证的结果,可想而知。李敖不仅让徐神父空手而归,而且以“你可以转告田耕莘,我保证在你们告我的第二天,就公布闹同性恋的神父名单—包括你徐神父在内”的话,吓得徐神父连忙说:“哪里的话,哪里的话,李先生对我们误会了。田枢机派我来,绝不是通知要告《文星》,相反的,教会方面还准备送二十万元现金给《文星》资料室,不要收据。教会方面决意要清除神父的败类,所以无论如何要李先生帮忙。”李敖说:“二十万是个大数目,可是你们看错了人。你请回去吧,告诉田耕莘,留着二十万,去买别人吧!李敖不卖,也不帮忙!并且顺便带一句:文章是我写的,可别罚到方豪,别冤枉了好人。方豪如受到教会的惩罚,我可不能沉默。”就这样,方豪安然过了关。辅仁大学大改组,头目周幼伟下台。周幼伟气得要死,印了一本小册子——“不得已而辩”,大骂方豪,被田耕莘下令收回,不得散发。周幼传离开台湾,不久就气死了。

六、李济的悲剧

对李敖揭露台大腐败一事,并非没有人提出反击。那个人不是别人,而是李敖在文献会工作时的头子陶希圣;时间也不是李敖文章发表之后,而是在过了一年以后,成为《文星》即将倒霉时候的一支小插曲。李敖在“回想姚从吾老师”的《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里说:

最有趣的,陶希圣在拉我加入国民党不成,恼羞成怒,在《文星》越闹越凶的时候,终于时我反目相向,在国民党第一党报《中央日报》上写短论批我。他先写了一篇《保全台大的名誉》(一九六四年九月二日),其中说台大有好学生,“但是不肖的学生亦间有之。如某杂志最近几个月。连续刊载某毕业生诬蔑台太的文章,叛师毁友,极尽其架空造谣刻薄恶毒之能事。台大在校师生以及海外师友看见此种文章,至少感觉其为母枝之羞,无可容忍。”“中国人一向有不入官府,不打官司的风尚。我们亦不愿鼓励任何人打官司。但是我们认为台大对于这种玷辱校誉的事情,应该依法追诉,无所用其姑息。”四天以后(一丸六四年九月六日),他又写了一篇“谤书”,其中说:“市场上出现一部书,名为《胡适评传》。这本书只出了第一册。就这一册来说,表面上是赞扬胡适之,而实际上从胡适之的上代,到他的本人,处处都是轻薄、鄙笑、讽刺,使读者不忍卒读。这样一部书,若是如此一册一册出版,而无人提出异议。可以说是士林之耻。我们今日愿以这篇短文,表示异议。”我对陶希圣站在党报立场攻击我,丝毫不感惊异,因为那是我不跟他们合作、不跟他们同流合污的必然发展。只是在时机上,倒别有十人原因。那时陶希圣要犯他儿子陶晋生、媳妇鲍家麟双双送入台大历史系教书,故向文学院长沈刚伯表态,而洗刚伯正是被我批评的焦点;另一方面,陶希圣要抢北大在台湾的龙头地位,因而貌似拥胡。井在后来支持胡夫人江冬秀朝《文星》打官司。凡此种种行径,对陶希圣这种人说来。其实都是最拿手的事。最好笑的是无耻的他居然还谈什么是“士林之耻”。他真是太妙了!

《李济:他的贡献和悲剧》是跟《高等教育的一面怪现状》同时发出的。

李济,1896年生,考古学家。1918年赴美留学,五年期间,“得了三个学位,二十六岁就戴上哈佛大学的博士帽子”。回国后,先在南开大学执教,“后来转入清华,在清华研究院中以讲师资格担任导师(另外三位导师是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1928年南京成立中央研究院,李到历史研究所考古组任主任。“这时候他开始他‘挖’的人生”,即搞考古发掘,主要在河南安阳发掘殷墟,收获甚丰。除本职外,1930年起被聘为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研究教授,1935年起任中央研究院的历届评议员,1934年至1947年兼任原中央研究院筹备处主任。1948年,随历史语言研究所迁台湾,历任台湾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央研究院代院长等职,现为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台湾大学考古人类学系主任。还有许多国外研究机构的荣誉职务。

李敖在文章中,对李济学术研究上的贡献做了充分的论述,还说李济有“一种博大的透视力、远景的描绘、计划的构想和对纯学术以外的热情”,“例如:他在四十年前就注意到中国民族的移动问题;三十九年前就注意到中国苦力的劳动量问题;三十八年前就注意到外人发掘古物必须留在中国的问题;二十九年前就注意到古物一律不得私人藏有的问题……这些观点和构想,都是很博大的,都是超乎一般普通学者教授们的‘管’见的。这些博大的观点,自然使具有它们的人,逐渐能从本行的专业,发衍为‘科学的东方学正统’,再从而在中国全面的有组织的推进科学思想,以使中国真正达成现代化。”

李济的悲剧在哪里呢?

作者从李济曾经担心出现“文化沙漠”的悲观主义论调写起,说产生这种情绪,“不能把恶果全朝政客身上推。也不能全朝抽象现由上推”,而应该问问自己。李敖认为,中国的学界缺少像政界那样“你争我夺”的现象,也就缺少“一种促进新陈代谢的法子”,以致造成一种“大一统”的局面,“至少也是‘群雄割据’的场面,各自尊重对方的势力范围,和平共存或相轻共存”。“这种‘群雄割据’的场面,二三十年或三四十年下来,已经慢慢演进成‘群“老”割据’的‘恶劣的趋势’。在这种趋势的冷冻下,未免有一些明眼人会这样感慨——中国的‘军阀’倒了!可是‘学阀’呢?作者慨叹:“三十年下来,学界里没有‘改选’、没有‘政变’、没有‘造反’,也没有‘革命’,只有白发与黄沙。”这些论述,跟李敖在《老年人和棒子》等文中所表述的思想是一致的。

李济的悲剧还有个人的原因。“第一,李济继承了这副僵化的衣钵与工具他无法施展,对老学人老教授他无法把他们从牌桌上拉下来:拉下来也没用,他们已不会或从来不会凿井。”“第二,李济老了。他的年龄、心力与病情,都不再使他能施展朔方健儿的身手了。”“第三,李济在性格上有他基本的不适合做领导人物的‘缺憾’。例如,他没有蔡元培的雍容、没有丁立江的精明、没有胡适之的小事糊涂,也没有傅斯年的硬冲。他的性格属于狷介的一面,严肃而不可亲。”总之,就个人原因说。李济也应当交“棒子”了。

这篇文章的口气是和缓的,容易使人接受的,跟《给谈中西文化的人看看病》不同,即使跟《高等教育的一面怪现状》比较,也能使人感到区别来。

在这篇文章之后,李敖写了《从李济的悲剧看中央研究院的几个黑暗面》一文,把矛头指向中央研究院,举出了一些事例。结尾是:“当年的李济已经死掉了。现在的李济,已经告诉我们他不是一个生龙活虎的学者了,他简直一个欺名盗世的皮尔当(Piltdown)人了”。

七、《历史与人像》拉开幕序

1963年8月18日,李敖为他的《历史与人像》写了《自序》,此书随即出版。

这是一本学术性著作,有论文也有札记,共包括十二篇文字。最早的一篇《杜威的教育思想及其他》。是作者十七岁(1952年)上高中一年级时候写的;最晚的一篇是《李易安再嫁了吗?》写于成书之前不久的4月,时间跨度为十一年。作者大学毕业时的论文《夫妻同体主义下的宋代婚姻的无效撤销解消及其效力与手续》亦收在此书之中。这本书和后来出版的《要把金针度与人》、《读史指南》两书,是作者历史研究的主要成果。

对作者在学术上所取得的成就本书无力评价,笔者感到兴趣的有两点,一是选题的广泛,一是对现实的关注。

李敖的历史研究,寓专于博,博大而精深;重点在宋代婚姻,却又不限于此。即以《历史与人像》说,全书共写到八个人物,其中属于古代的只有余玠和李易安两个,属于近现代的有袁世凯、谭嗣同、徐树铮三个,另有外国二人,当代一人。《宋代婚姻》一文,资料之丰富、论述之有力,是少见的。为李清照改嫁做辩护,自是宋代婚姻研究的副产品。如果说这本书所写的历史限于宋代,那么另两本就突破断代的限制了。《读史指南》中所收《四部备要暨四部丛刊书目对照表例》,是作者在中学读书时于1952年8月9日到27日做的,作者在1982年所写附记说:“我在三十年后发表这些早年的成绩,证明给大家看:李敖对中国文化的研究,远在三十年前十七岁时候,就已达到什么水准了。我当年的功力和用功,和我今天的功力和成绩,显然有着因果的连贯,我的敌人、我的朋友,都该注意这一点。”

同类推荐
  • 申纪兰的故事

    申纪兰的故事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文革时期下放干部,我插队西沟,在这个闻名全国的村庄,我有幸认识了李顺达等数位农业合作化时代的劳动英雄,申纪兰同志是这个英雄群体的成员之一,她在中国历史上首倡男女同工同酬,为家乡的发展呕心沥血,我被她的事迹深深感动,决心好好写一写,宣传申纪兰精神。
  • 民国那些教育家

    民国那些教育家

    书稿详细介绍了六位教育家们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并适时地与今天的教育做对比,都认为教育的宗旨是人格的培养,对我们反思教育的功能,都非常爱国又非常重视西方现代教育理论的引进,探讨教师的作用,明确家长的职责,他们是傅斯年、潘光旦、陶行知、叶圣陶、陈鹤琴及舒新城。他们都经历五四新文化的洗礼,寻找教育的出路提供了很好的借鉴。都反对知识的灌输和现代科举制度…… 作者在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本书介绍了20世纪上半叶对中国教育有过重要影响的六位教育家,以通俗易懂、明白流畅的笔触对近现代教育所做的一次探讨
  • 告诉你一个毕加索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毕加索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毕加索的故事》精选了毕加索人生中富有代表性的事件和故事,以点带面,从而折射出他充满传奇的人生经历和各具特点的鲜明个性。通过阅读《告诉你一个毕加索的故事》。我们不仅要了解他的生活经历,更要了解他的奋斗历程,以及学习他在面对困难、失败和挫折时所表现出来的杰出品质。
  • 丘吉尔大传

    丘吉尔大传

    没人怀疑丘吉尔是20世纪英国乃至全世界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他是超群的政治家、雄辩的演说家、杰出的外交家、天才的画家、“现代坦克”的发明家、荣获过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费油传奇色彩的战争英雄。一生傲视群雄的斯大林由衷地这样评价他的盟友兼对手丘吉尔:“他是人类一百年才会诞生的一位大人物!”美国总统肯尼迪更是把丘吉尔视为心中的英雄,他一生致力于研究效仿丘吉尔。本书不仅介绍了丘吉尔一生的传奇经历,更有他为人处世、领军治国的技巧和谋略,内容丰富,史料翔实,评价客观,值得一读。
  • 中国清官廉事(新版)

    中国清官廉事(新版)

    清官与廉吏大体同义,其要旨在一个“廉”字。“廉”原指物体露出棱角,朱熹集注《论语》时说:“廉,谓棱角峭厉。”以之比喻人的禀性方正刚直。“廉”又作收敛解,引申为逊让、节俭,进而引申为不苟取、不贪求。故古时将有节操、不苟取之人称作“廉士”;将清廉守正的官吏称作“廉吏”。我们案头的这本周庆苾先生精心撰构的《中国清官廉事》一书,陈列先秦至明清一百多位清官的懿言嘉行,读来直觉清风拂面,深感天地毕竟有正气。
热门推荐
  • 有你陪伴,一路上充满阳光

    有你陪伴,一路上充满阳光

    本书所选均为古今中外优秀的友情故事,如俞伯牙和钟子期、马克思与恩格斯等。在这些故事中,既有孩童之间的真挚友情,又有成年人之间的深厚情谊,让孩子们在阅读的同时领会到正确的交友方法,并使孩子们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纯洁友谊。
  • 明星傻女:撞上三皇子

    明星傻女:撞上三皇子

    她穿越了?前一刻性感耀眼的她正在A市开着个人演唱会,下一刻便在这了。她本是一个当红明星,受千万人追捧,发有个人专辑20余张,而每一张专辑都有佳绩,今年的她才拍完一部电影,获得奥斯卡影后,是广告界宠儿,签约18档广告之多……而因为该死的舞台塌陷,随着歌迷的尖叫,她就到了这里……老天爷啊!姐哪有空跟你玩,像我这样的大牌今年档期早就排满了,我有好多好多的电影、电视剧、广告要去拍的……她苦笑,老天不要跟姐开玩笑、不要耍我了好吗?她居然穿越在一个只有七岁智商的傻女身上?傻女二十岁都未嫁人是大楚国未嫁姑娘中最老的女人傻女有双疼她的爹和娘和一个威武将军的大哥即便不嫁人爹娘都可养傻女到老傻女何其幸福这是她穿越后感觉到的她现现在身处的国家:大楚皇朝,国姓楚。既然穿越了,就看她怎样蝶变吧!原来这幅身体的全名叫尹晚晚,年方二十,名字的由来也是因为尹夫人在怀她的时候不足八个月就生了她,而在生她时候尹夫人又难产,孩子一直没出来,导致脑袋缺氧发育不良而变得痴傻。她身在的尹府只有一个尹夫人,没有其他妻房,这是在古代比较少见的,她有一个大哥,尹大将军,生得英俊非凡,是全国冠名的三大美男之一,全名尹傲人,至今二十八岁还没结婚生子。是京城里众多姑娘芳心暗许的对象之一。大楚皇朝的楚帝共有三子七女,大太子——楚麟,已婚,年方三十,头脑精明,脾性稳重,善谋略、兵法。二皇子楚魂,年方二十八,未婚,其他的资料她不知道,因为欢儿说他有病,很少出动与人前,所以没他资料。三皇子楚曜,年方二十六,未婚,其貌绝世无双,玉树临风,风流倜傥,风姿卓绝,是三大美男之首,难怪这具身体的主人那么爱慕他,所以他才这么拽?三大美男中的另外一位便是慕容风,慕容山庄庄主,年方二十八,未婚,传其脾性冷绝,集俊美与才华、权力与财富于一身。另外两大美男居然是大哥尹傲人的好友!三大美男个个都是人中之龙,大楚国的女子纷纷爱慕,个个芳心暗许……游湖上的片段一“你们快看,那位是尹家尹小姐吧!”不知道是哪位小姐高声唤道。尹晚晚,就当是没听到般一如自我的磕着眼。此时的空气凝固,整条船上的人一时鸦雀无声,一道道光芒四射的眼光直锁尹晚晚,看到她娉婷淡雅后,空气中弥漫着一丝丝的怪气……见过尹晚晚的人都知道,这个尹晚晚的气质如之前透出傻气的尹白痴不是一个样,简直是天壤之别。
  • 绝世魅颜:丽妃传奇

    绝世魅颜:丽妃传奇

    她是江南旺族宁家的三小姐,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是哥姐争相疼爱的小妹,“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生得倾世容颜的她却养在深闺人未知。无忧无虑地在宁家生活了十几个年头的她,命运却在一夜之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为了替二姐入宫选秀,她无意间听到了父母的争吵。原来她是身负着国耻家仇,天真无邪又有些顽劣的少女一夜间长大。为了复仇,她义无反顾地走进了这恢宏无比,金碧辉煌的天宙国的皇城——轩宇城。成了待选的无数绣女中的一员,然而当她踏进这无比尊贵无比庄严的皇城的那一刻,她的命运之轮开始转动,传奇般的一生从这里书写。
  • 重生妖妃:血翼狐妖

    重生妖妃:血翼狐妖

    她和他相爱一世,他死去,她相陪,再次睁眼,与他重温上一世的情,封印开,敌国来袭,他领兵出征,她随他去,战事情急,为保他命,她化为原形,逼退敌军,他保得性命,她却被天罚所擒,扔回生她却抛弃她的地方,待她历经磨难回来,却见他怀报美人,对她冷眼相待
  • 对话周有光

    对话周有光

    是什么样的家世、教育、交游背景铸就了周有光的生命底色?他是如何描述他心目中优秀学者?周有光与张允和如何成就七十年的爱情与婚姻传奇?是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让周有光渡尽劫灰?109岁的老人有何长寿与养生秘诀?汉语拼音与语文如何在周有光的笔下变得有用且有趣?周有光晚年在思考哪些问题?而这些思考为什么让他声誉渐隆?
  • 幽灵的白色魅影

    幽灵的白色魅影

    ,为何幽灵的传说经久不衰?这个世界上真的有幽灵吗?幽灵究竟只是传说,还是存在于人们生活中?《幽灵的白色魅影》带你一起探寻幽灵的行踪,几千年来。追寻它产生的源头,带给你一个不一样的幽灵世界
  • 就当他是走丢的孩子

    就当他是走丢的孩子

    尹守国,2006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70多万字,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选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
  • 帮你达成梦想的60个希望法则

    帮你达成梦想的60个希望法则

    心思灵动,就会拥有不可思议的力量;眼界开阔,就会插上飞往梦想的翅膀;思维创新,就会跨过挫折与磨难,抵达梦开始的地方。本书为亲们提供了60个实现梦想的希望法则,从内心意志,婚姻感情,职场智慧,人际关系,心态调整等方面,给亲们以明晰的指导,以点燃生命的亮色。
  • 《爱上我的刺玫瑰(大结局)》

    《爱上我的刺玫瑰(大结局)》

    五年前,那一夜令她铭心刻骨,身心俱伤。而做下错事的他也深深的爱上了被他伤害的女孩。五年后,当他已经由当年的莽撞少年,蜕变成了身家亿万的总裁时,他的办公室走进来的新进人员,竟然和她的相貌那么相似,他惊呆了。五年后的她得知了真相,已经由当年柔弱清纯的白色蝴蝶变成了一朵带刺的娇艳白玫瑰,她满怀着复仇的恨意,接近他,只是为了报复他......幸福、温暖、误会、激情、报复、感动……所有的情绪你都可以从本书找到,欢迎进入这本笑中有泪,泪中含笑的轻喜剧小说——《痴情贵公子的玫瑰娇妻》————————————————————————我的新文:欢迎大家去看看!《危险总裁不好惹》http://m.pgsk.com/a/85648/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