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30200000012

第12章 军旅生涯文化论战(2)

想到死亡与牢狱,常常想到死亡与牢狱,我为什么不去做我喜欢做的呢?我该笑‘尘网’,在‘尘网’中漏下来的没出息的‘被遗弃的人’,我就是一个。我突然发现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犬儒派,除了不在木桶里面外,我实在找不出我走的方向与Diogenes有什么不同,这是一条多好玩的路,一条永远可恃永远清净的路,做点有性是的事,说点精炼过的话。写几篇真正属于李敖自己的文章,无牵无挂,终此顽生,不亦快哉?

以上这些日记,忠实地记录了李敖在新店山居时的心境。李敖说:“我自勉自己走向狄杰阿尼斯式的‘犬儒主义’的生涯,自强不息,但却倾向息交绝游,尤其跟女人的关系,我始终未能脱离修道院式的矛盾与困境。这种修道院式的自律方式,其实是禁不住试炼的。所以,一旦美女出现在我眼前并且易与的时候,我的形而上还狄杰阿尼斯,可是形而下却不狄杰阿尼斯了。这位美女。就是王尚勤。她是台大农经系四年级的学生,我虽认识她哥哥、妹妹。可是一直到1962年2月24日在‘中央研究院’的公车上,我才碰巧认识了她。我约她来‘碧潭山楼’一次,她是我新店山居九个半月中,惟一一位与我单独在一起的女人,这年3月29日,我就搬回台北了。‘碧潭山楼’的房子和简陋家具,都移给陈鼓应了。”

三、老年人如何交出棒子

在“碧潭山楼”,李敖所写文章中最重要的,是《老年人和棒子》。

此文是由王洪钧的一篇题为《如何使青年接上这一棒》的文章引起的。王文发表在《自由青年》第二十五卷第七期上。政大外文系主任李其泰先生读了这篇文章很感动,特地剪下来,寄给他的老师姚从吾先生,还写了一封推荐这篇文章的信。4月8日,姚从吾坐在研究室里,笑嘻嘻地把它拿给李敖看。李敖匆匆读了一遍,对姚先生说:“王先生在文章里说得很明白,他说‘首先不必谈如何使青年接上这一棒,倒要看看如何使老年们交出这一棒’。站在一个青年人的立场,我所关心的是:第一、从感觉上面说,老年人肯不肯交出这一棒?第二、从技巧上面说。老年人会不会交出这一棒?第三、从棒本身来说,老年人交出来的是一支什么棒?我担心的是,老年人不但不肯把棒交出来,反倒可能在青年人头上打一棒!”他“想作一文抒感”。4月14日,李敖写《老年人和棒子》至夜三时。为有感而发,文思如泉涌,澎湃而出。李敖在《十三年和十三月》一文里回顾他写《老年人和棒子》时的心情:

多少次,在太阳下山的时候,我坐在姚从吾先生的身边,望着他那脸上的皱纹与稀疏的白发,看着他编织成功的白首校书的图画,我忍不住油然而生的敬意,也忍不住油然而生的茫然。在一住辛勤努力的身教面前。我似乎不该不跟他走那纯学院的道路,但是每当我在天黑时锁上研究室,望着他那迟缓的背影在黑暗里消失,我竟忍不住要问我自己:“也许有更适合我做的事,‘白首下书帏’的事业对我还太早。寂寞投阁对我也不合适,我还年轻,我该冲冲看!”

于是,在寒气袭人的深夜,我走上了碧潭的桥头,天空是阴沉的,没有月色,也没有星光,山边是一片死寂、一片浓墨,巨大而黑暗的影子好像要压到我的头上来,在摇撼不定的吊桥上,我独立、幻想,更带给自己不安与疑虑。但是,一种声音给了我勇敢的启示。那是桥下的溪水。不停的、稳健的、直朝前方流去,流去,我望着、望着,不知什么时候。出现在我眼前的溪水已变成稿纸,于是我推开《窃愤录》,移走《归潜志》,拿起笔,写成了投给《文星》的第一篇文字——《老年人和棒子》。

这篇文章,正如题目所示,是谈老年人如何交出棒子,青年人如何接过棒子的。中国的青年一代,在经过多年的战争以后,从50年代初起,大体上在比较安定和平静的环境里读书、学习、进修,到进人60年代,已经基本上成熟,具备承担重大担子的条件。而老一代,无论学人也好,其他行业也罢,也都到了交出担子的时候。在台湾是这样,在大陆何尝不是如此?人们都记得在大陆,从60年代初起,一个响亮的口号在各地传播,就是“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交接班问题也就在那时议论纷纷。台湾的具体情况有所不同,但大形势是相同的。因此这个问题的提出是有时代意义的。长江后浪推前浪,人生是不断新陈代谢的,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的发展,人类中新陈代谢的节奏愈益加快、提前,人生交棒子不一定要到老年,因此,提出这个问题又是具有普遍意义的。

文中,李敖把老年人分为三种,即一种人拿的是“莫须有的棒子”,另一种人拿的是“落了伍的棒子”,第三种人拿的是“不放手的棒子”。第一种人,无所事事,无所用心,“他们除了麻将牌的技术外,大概什么也交不出来”,所以作者没有多说,他把重点放在第二种人和第三种人身上。对第二种人,李敖举了康有为和他“认识的一位同盟会时代的老革命党”为例,指出“好像愈是在青年时代前进的人,愈是在老年到来冥顽不灵的人”,建议每个人都用胡适在二十七岁时所作《不老》一文的话要求自己,永远做“白头新人物”。对第三种人,作者用了较大篇幅进行分析,并给予激烈的批评。作者反对“一面通宵打牌、一面‘我老了,看你们的了’的传统”和“一面庸德之行庸言之谨、一面舞着棒子‘杖于朝’的传统,也反对“只有老年为青年的安排与教训,没有青年自己(真正的自己,不是‘代表’的‘模范青年’)的心声”的现象。最后提出,“在‘水深波浪阔’的时代里,我们正需要一些有‘姜桂之性’的老辣椒们来‘训育’我们、‘辅导’我们,‘立’身教而为我们‘法’,他们要我们苦干,至少他自己不躺在沙发上做学者;他要我们有骨气,至少他自己不是一个‘善保千金躯’的乡愿;他要我们战斗,至少他自己要做《老人与海》里面的打鱼人。”

这是一篇宣战书,宣布将跟一切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和占着茅坑不拉屎的现象进行战斗。这也是一篇誓词和战斗者的宣言,它表明李敖不走纯学院的道路,他要献身给人类身心都得到解放的事业,献身给社会变革的事业,献身给实现民主和自由的事业。同时它也表明,一个年轻的战斗者,在一切丑恶和惰性面前,都将保持挑战的姿态。李敖,作为一个战士。走进战场来了。

在这篇文章里,李敖充分表现了他立论谨严、知识丰富和战斗力强的特点。他在论述中,从古今中外,随手拈来许多事例,既自然而又贴切。对于现实,除了概括一些丑恶现象以外,文中很少点名批评。在谈及王洪钧的文章时,对同期发表的曾约农《为青少年陈情》一文,表示了不同意见,说:“曾老先生若肯到中学参观参观那种中央集权整齐划一的平头教育,考察考察酷似警察局的训导处,看看那些‘学生资料袋’,再向外看看太保学生的数目,大概他又会重读他爷爷那篇‘原才’了。”已经预示着,他将对台湾教育的腐败举起解剖刀。

此文发表后,立即产生很大反响。《文星》、《文坛》、《新闻天地》、《自由青年》、《民主评论》和《自立晚报》,都有文章讨论到跟这篇文章有关的问题。一年半以后,政治大学《政大侨生》杂志,举办了“青年人与棒子”的征文。这可真算是一场“棒子战”了。

1961年11月,《老年人和棒子》发表后十三天,李敖在台大文学院走廊上碰到殷海光,这时他们已有两年多没见面了。殷海光叫住李敖,问:“你在《老年人和棒子》里提到的江亢虎是谁啊,”李敖做了回答。正巧姚从吾老师走过,殷海光叫住姚从吾。指着李敖说:“此一代奇才也!”姚从吾立即答道:“你们两个都是奇才!”那天小聊之下,殷海光很高兴,约李敖到他家去谈。李敖随手交给殷他给胡适信的副本,约好第二天去看他。于是,近五年以后李敖又来到了殷家。殷的态度特别好,服里流露出一股赞美和喜悦的光芒。殷说:“你给胡适的信深深感动了我。”说到这里,他突然哭了起来。是一种难受的哭,也是为严侨的精神所激励而哭;自然,他想到了自己在《自由中国》时代的战斗,那样的风光已经不在了。这一次谈话非常投机。他说想到碧潭山居来看李敖,李敖同意了。不久他来了。他教李敖如何煮咖啡,李敖穷得买不起咖啡,只能提供烧开水的铝壶做工具,他抱怨壶有油质,煮咖啡不好喝,李敖惊讶他在喝咖啡上如此考究。两人大谈了一个下午,然后到吊桥旁小店吃鱼。

那时候《自由中国》已经停刊一年多了,李敖向殷海光谈到两点。第一,雷震搞新党,国民党会动手抓人,一动手抓人,《自由中国》就完了。《自由中国》一完,就表示大家几年来所争取到的言论自由会被国民党收回去,何年何月才能恢复到《自由中国》的尺度就不知道了。所以新党运动对传播思想而言,是一种连累。第二,《自由中国》所谈的是知识分子的上层的、纵贯线上的台湾,在知识分子以外、在上层以外、在纵贯线上以外,对乡土台湾、对苦难老百姓的生活。谈得不够。说到这里,李敖举他亲自调查的军中乐园为例:一个妓女每天被迫接客五十次,只分到一点点钱,这叫什么“人间天堂”?她们这样悲惨的生活,什么主义、什么人统治她们都一样。如果能够改善她们的生活,即使做了亡国奴,我想她们也心甘情愿。听了李敖的话,殷海光为之动容,他承认他太不了解乡土台湾,不了解苦难老百姓的生活。那时候,李敖的研究课题之一,是《中国性史》,李敖顺手拿出一些春宫画给殷海光看,殷说他从没看过这种东西,为什么这些漂亮的女人肯照这些照片?他不明白。李敖说:“可能为了救她的母亲,可能为了救她的女儿,可能为了救她的丈夫,但绝不是为了爱国才照这些照片。‘国家’对不起这些苦难的人,这些人是宁肯做亡国奴的——只要她们能脱离悲惨的命运!”

碧潭之游后,两人建立起了新的友谊。

四、穷困应急,向“老师的老师”伸手

李敖担任“国家讲座研究助理”以后,薪水迟迟没能发下。他北上时候,妈妈送他二百元,三妹送他一张火车票,此外全靠借钱维生,窘迫不堪。住在“四席小屋”里,他以一元一本的代价,为一位中学语文教师代改作文。又赶写文章发表,靠稿费救急。从三月到四月,他写了《充员官》、《独身者的独自》、《爱情的刽子手》、《中国小姐论》等文章,分别发表在《中华日报》、《联合报》、《人间世》等杂志上。搬到新店山居,他终于接近了大自然,终于睡上了木板床,终于考上了研究所,有了许多新经历,但是一个老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就是穷困。特别是给姚从吾老师做台湾长期发展科学委员会助理,因为该会成立不久,还没有走上轨道,所订规章制度不尽理想,在助理人员发薪上要拖一阵子。李敖身受其害,忍不住了,决定不使姚从吾为难,就于10月6日,直接写信给老师的老师胡适提出抗议。信中说:“每月惟一的一千元,它是我们的本薪,它迟迟不发,对‘专任’两个字是一种讽刺,并且使我个人不好意思再向姚先生借钱,使我三条裤子进了当铺,最后还不得不向您唠叨诉苦,这是制度的漏洞还是人谋我不清楚,说句自私的话,我只不过是不希望‘三无主义’在我头顶上发生而已。”

胡适收到信,在第二天就回复说:“现在送上一千元的支票一张,是给你‘赎当’救急的。你千万不要推辞,正如同你送我许多不易得来的书,我从来不推辞一样。”又说:“你的信我已经转给科学会的执行秘书徐公起先生了。他说,他一定设法补救。”

收到胡适的信和一千元,李敖非常高兴,也很感动。胡适是爸爸的老师,但他早已忘了爸爸的名字。胡适对李敖的赏识,纯粹是出于李敖个人治学成绩之好,他有眼光看出李敖是最有潜力的一个人。李敖感谢胡适的特别照料,这一千元的确帮了大忙。但李敖决定不把这一千元作为赠款,只作为贷款,他借用一阵子后,将照数归还。

10月10日,李敖写信给胡适,表示他的感谢。信中详细叙述了自己的身世,其中包括跟严侨的关系和在严侨被捕后、死去后李敖自己如何受胡适自由主义的影响,因而在思想上达到新的境界的情况。这封信写得很长有五千字,也很动人。

信中对胡适也有批评。他说:“我觉得你有点老惫,虚荣心与派系观念好像多了一点,生龙活虎的劲儿不如当年了,对权威的攻击也不像以前那样犀利了。”胡适显然不像他在二十七岁时所作《不老》中所说的“我们应该进一步,问自己道:‘我们该用什么法子才可使我们的精神到老还是进取创造的呢?我们应该怎么预备做一个白头的新人物呢?’”他缺少了那种“到老还是进取创造”的精神。

李敖这封信寄到胡适那里,花开两朵,这里先表一枝。

胡适接到信后,心中自是感动。他拿给几个人看。巧的是,10月28日叶明勋、华严夫妇到南港看望胡适的时候,他把信又拿出来。前已说过,严侨有两个妹妹,小妹名叫严停云,是作家,笔名华严,嫁给叶明勋。严侨的下落,叶明勋夫妇自然是知道的。胡适从这对夫妇口中得到一个惊人的消息——严侨并没有死,他还在世,不但在世,并且已经出狱了!胡适立即给李敖写了一封信,报告这个好消息。

这封信并没有直接寄给李敖,托姚从吾移交李敖。严侨居然没有死,令李敖大喜过望。他以后时常去看严侨,但严侨酗酒,李敖力劝无效后,李敖不肯再去看他了。

李敖的五千字长信,给他带来了一个好消息,也阴差阳错,出了一个这封信被公布事件,李敖被戴上了一顶红帽子。

胡适把李敖的信给许多人看,其中就有徐高阮。徐没有把信还给胡适,1962年2月24日胡适因病突然逝世,信落在徐高阮手中,变成了李敖“知匪不报”和“预谋投匪”的铁证。后来,这封长信在胡秋原办的杂志上刊登出来,又被检送原信,告到警备总部。从法律观点看,李敖“知匪”之时年仅十多岁。时间又已过去十多年,案子自然难以成立。经办此案的人权衡得失,最后不了了之。尽管如此,李敖头上的红帽子还是广为人知的。

五、对胡适的批评不留情面

同类推荐
  • 哲学超人:尼采(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哲学超人:尼采(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问题首富黄光裕

    问题首富黄光裕

    1985年,黄光裕怀揣4000元离开潮汕,北上创业。2004年,他以105亿元财富首次成为“中国首富”。然而,在以430亿身家再次戴上“中国首富”的皇冠之后仅仅一个月,黄光裕被警方带走拘查。
  • 豪气干云石达开

    豪气干云石达开

    翼王石达开是太平天囯中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他十六岁便“被访出山”,十九岁统率千军万马,二十岁封王,英勇就义时年仅三十二岁。他是天平天国中最完美的男人,生前用兵神出鬼没,死后仍令敌人闻风丧胆。没有靠山,石达开的逆袭之路艰辛异常,不仅仅是靠运气和勇气,还有豪气、义气。重读太平天国最真实的历史。读历史,更懂政治。
  • 爱默生的超验主义思想研究

    爱默生的超验主义思想研究

    本文旨在对爱默生的超验主义做出全面的解读。作为美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散文作家,诗人,爱默生的超验主义对美国文化影响可谓至深至远。本论文在对爱默生的两个核心观念——超灵和自立进行详细解读后,还尝试从对爱默生的超验主义和孔子的儒家思想进行比较研究的角度来进一步阐释爱默生的超验主义。
  • 读人新裁:中国历史人物的典型经验

    读人新裁:中国历史人物的典型经验

    读人总会有某个角度,总有“见仁见智”的情况,因为人的本质也是不断展开的过程,因而读人只有在过程之中才能够不断超越原有的层次,进而不断地深入。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历史,我们要从开端上解读,在过程中领会,在历史中诠释,在未来中把握。读人要在历史的延续中读出人性、人的特征与人的本质。人在面向世界生成的同时,历史也按照人的本性特征不断展开,从历史中能够看到人的发展轨迹。在这个意义上,读史就是读人,在人的本质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因素的价值。
热门推荐
  • 狂颜

    狂颜

    新文《煌祭》*【本文大坑,女主狂,强势,说粗口,但非女尊,非NP,若不喜者请自行离开,恕不招待!】她狂妄,狂得不可一世。“在我面前,你是虎就给我卧着,是龙也给我盘着。我宫洺汐不是神,但我能做到的事,神未必能做到。”她残暴,残得令人发指。“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有人要找死,我也没办法。麻烦总是越少越好。”她冷酷,冷得无情无义。“别以为我在跟你开玩笑,我只跟朋友开玩笑,而我,没有朋友。”她运筹帷幄,敌人闻风丧胆。“他们之所以逃得快,不是因为你不怒自威,而是因为我来了。”她武艺超群,单枪匹马破敌。“我既然能自如地进你军阵中取大将首级而面不改色,自也能杀光你们这些散兵游勇。六十万人之军,又能奈我何?”她玩世不恭,令人咬牙切齿。“爱?我从来不需要这东西。如果你想从我这里得到情,劝你趁早放弃。”*敌国君王,邪魅难测,对她饶有兴趣。“这天下,只有我能与你匹敌,你舍得杀我?”沙场夙敌,脾气暴躁,恨她入骨之深。“宫洺汐,总有一天,我会在沙场上胜过你!”效力之主,温文尔雅,竟也欲罢不能。“圣将又如何?你效忠的人是我,因而你也是我的,不是么?”淡漠祭司,无情无欲,终也动了凡心。“我能看透人前世今生,却独独参不破你的命格。”诡异傀儡,孤冷乖僻,仍是被她驯服。“迦说,我一辈子只会碰到一个让我心悦诚服的人,但我会为她死,且心甘情愿。”临风少年,淡雅如水,视她珍若性命。“我从来不想叫你姐姐,你是我的汐。”*卷一简介(初步估计约八万字):国既破,则无家可言。人已亡,更无亲可究。十年孤身游历,已足够她长出一身胆色与过人武艺,性子却日见狂气,平日笑眯眯已无人敢惹,若是仰天长笑一声,那又是何等气势!她狂妄残暴冷酷,她是宫洺汐!她本不想效忠于那温文皇帝,自然悠然了她一生,便是有纵世将才,惊才绝艳,也情愿就葬在山水之中,她是放纵惯了的人,不能容忍被束缚。奈何那个众国不得不从的祭司,在天下人面前为她卜了一卦,将她推至风口浪尖,再也没有机会全身而退。*卷二简介(初步估计要有十五到二十万字):既然当了圣将,就要当得不负众望。她借他人之手轼沧帝,只为报当年隔岸观火之仇;灭司国,也只为报双亲之仇——当然,也是为了避开那个人。既然有胆做,就要有胆承受她的怒火。夸下海口,三月之内覆灭司国,她收西北,定草原,狼烟之中攻入司城。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幸福像花儿

    幸福像花儿

    自从爷爷去世后,蓝芷若已经很久没有体会到幸福的感觉了。可是老师却偏偏让大家以《幸福》为题目写篇作文。蓝芷若看见爸爸妈妈经常为一点小事吵嘴,非常担心他们会因此离婚。一个偶然的机会,蓝芷若被选为辩手参加“金钱是否能带来幸福”的辩论赛。在准备辩词的过程中,蓝芷若慢慢地找回了幸福的感觉。
  • 娘子腹黑夫之过

    娘子腹黑夫之过

    醒来,已经是一对儿女的娘。除了一位花名在外,外带断袖之嫌的相公上有刁蛮刻薄的祖母跟婆婆,下有一群貌美如花的小妾跟表妹。这样日子她``````推荐自己的完结文:【妾室谋略】【不良贤妻】免费结文:【相公久等了】强烈推荐四爷玄幻:【天才—落枫】洛同志高干:【军阀妻】三爷古言:【狐狸大小姐】邪魅书生:【我的老婆是总统】猥琐的孩纸们:《重生-狂放女军医》四世同堂《术师风云劫》老五《腹黑三小姐》三儿《狂逆御世》雄锅《正室夫人》言莫愁《极品俏宝贝》舍不得的温柔《逍遥大夫人》人肉《丑女戏邪君》烟然心醉在移动手机阅读平台上使用的名称为《花名在外:娘子腹黑夫之过》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欧洲之旅

    欧洲之旅

    《欧洲之旅》介绍了威尼斯、罗马、瑞士、荷兰、柏林等。
  • 做人要有“心机”

    做人要有“心机”

    成功的机会对每个人都是均等的,他不可能比你多,你也不会比他少,你唯一能胜过别人的地方就是你的“心机”。如果你缺少“心机”,就只能默默无闻、暗淡无光地走完一生。如果你不甘落寞,期待富有、高质量的生活,就一定要有“心机”。“心机”是做人的智慧和谋略,是助你通往成功的桥梁。化敌为友祸从口出忌功高盖主切忌自我炫耀你好我好大家好要善于“伪装”自己吃小亏是为了占大便宜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该退则退,该让则让巧用“含糊其辞”礼多人不怪伸手不打笑脸人冤家宜解不宜结不必和小人划清界线学会爱你的敌人该说谎时就说谎 做事要方,做人要圆防备突然升温的友情异性朋友更有安全感我为人人,人人才能为我。
  • 倾城第一毒后

    倾城第一毒后

    天煞孤星难预料,千金杀人手段狠。安国候府三小姐何云珠,天生丽质,貌美如花。在自己十五岁生辰之日喝醉酒杀死了自己的贴身丫鬟紫鸢,据说手段残忍凶狠,紫鸢的尸首面目难辨,支离破碎。安国候请来非常有名气的清虚道长来家里做法,超度亡魂。然而清虚道长见到安国候三小姐的时候,居然连番摇头,嘴中吐出四个字:“天煞孤星!”安国候府大小姐何云秀,长相甜美,气质如兰。在一次偶然被来到家里做法的清虚道长看见后,顿时惊为天人:“这女子真是好命,居然是母仪天下的命格!”从此之后,何家大小姐青云直上,十里红妆风风光光的嫁入皇家,做了高高在上的太子妃。满心期待着母仪天下那一刻。何家三个女儿,长女被清虚道长断言是母仪天下的命格,三女却被断言是天煞孤星的命格,这两个世间罕见的命格,都着落在何家,这究竟是福,还是祸?有着母仪天下命格的何家长女何云秀虽然嫁给了当朝太子,但最终却没有做成皇后,相反,她身边的人一个个相继离开了人世。连太子最后都死于非命。而有着天煞孤星命格的何三小姐何云珠,最终嫁给了心狠手辣,嚣张乖戾的七皇子,他说:“你太善良,怎么斗得过那些个心狠手辣的毒妇?他们都说你是天煞孤星,本皇子偏偏要为你挣一个后位出来!偏偏要你母仪天下!做这天下最尊贵的女人!”最终尘埃落定时,真相才浮出水面,原来,那个母仪天下之人,原本就是她。什么天煞孤星,都是骗人的。【片段一】某女动也不敢动一下,脖子上的匕首寒光闪闪,她却连劫持自己的人是谁都没有看清楚。身后那人身体瑟缩着,明显害怕了。当然,某男害怕的是对面三米之外站着的一群手执长刀的刺客。而不是被自己劫持的这个无辜路人。他正想着如何解决眼前困境时,忽然闻到一阵突如其来的臭味,他劫持的女人居然在这种重要时候放了一个特别响的臭屁,某男扔了刀就发足狂奔…【片段二】某女烤了一只鸭子,待得鸭子香气四溢之时,正要取下来好好饱餐一顿,就看见了走过来的某男,连忙狗腿一般捧着鸭子来到他面前献宝。某男冷哼一声,扭过了头,某女急忙道:“我,我刚才不是故意把你看光的…”见得某男眼闪寒光,她连忙小心翼翼道:“大不了,我,我也让你看光好了…”某男眼睛陡然一亮,她这才后知后觉的发现自己刚刚说了什么,连忙将手中鸭子扔到某男身上,不顾他被烫的嗷的叫了一声,发足狂奔…
  • 探险记系列3

    探险记系列3

    罗布泊、楼兰、百慕大……浩瀚宇宙,我们只不过是沧海一粟。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对神秘所在的探险,依然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
  • 真心相对的爱情赛事

    真心相对的爱情赛事

    伊胜雪说完就快速地蹦跑开来,其实沈若赫已近知道了伊胜雪说的什么,只是还想认真的听一遍,在追逐的路上,沈若赫大声的呼喊,“从今天开始,伊胜雪就是我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