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25600000018

第18章 刚柔鉴评析(4)

认识一个人,以自己作为衡量别人的标准,主观意识太强,经常会造成识人的错误与偏差。

先说《列子·说符篇》的一则故事。

从前一个人遗失了一把斧头,他怀疑被隔壁的小孩偷走了。于是,他就暗中观察小孩的行动,不论是言语与动作,或是神态与举止,怎么看都觉得像是偷斧头的人。因为没有证据,所以也就没有办法揭发。

隔了几天,他在后山找到遗失的斧头,原来是自己弄丢的。从此之后,他再去观察隔壁的小孩,再怎么看也不像是会偷斧头的人。

这个人就是以自己来度量别人,主观意识太强,才会把老实的小孩看成是贼。他心中认定小孩是贼,因此小孩越看越像贼;他心中认为小孩不是贼以后,再怎么看都不是贼。其实小孩本就不像贼,完全受主观意识所左右,这也是由于主观意识作祟因而造成识人的错误。我们要小心提防。

三国时代精于识人的诸葛亮,就曾因主观太深而看错马谡。马谡历任县竹、成都县令以及越隽太守,能力过人,并好谈军国大事,诸葛亮很器重他。刘备在临死前,对诸葛亮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希望你能察觉此事。”由于诸葛亮对马谡印象很好,因此非但听不进刘备的话,而且还任命马谡为参军。

两人谈论军国大事,每每从清晨到深夜。公元228年,诸葛亮出师祁山,当时众大臣建议派魏延或吴壹为先锋,可是诸葛亮独排众议,任命马谡为先锋,统率大军与魏军交战于街亭,结果被魏军所击败。因为先锋大军败走,诸葛亮只好退守汉中。

以自己的主观意识认识人,这是人性上的弱点,也是识人的大恶,精明的诸葛亮都难免陷入其中,何况一般凡夫俗子!

当我们喜欢一个人时,就会忽略他的缺点而肯定他的一切;当我们讨厌一个人时,就会忘掉(或忽略)他人的优点,单挑他们的弱点而否定他的一切。

举一个实例来说明。

战国时期有一个叫弥子瑕的人。因为他长得俊美,所以很受卫主的宠爱,被任命为侍臣。根据卫国法律的规定,私下使用大王马车者,将处以割断双腿的刑事。弥子暇因为母亲生病,就私驾大王的马车回家探病。卫王知道此事之后,不但没有处罚弥子瑕,反而称赞他说:“子瑕真孝顺呀!为了母亲的病竞忘了刑事。”有一天,弥子瑕陪同卫王游览果园,弥子瑕摘下一个桃子,吃了一半,另一半献给卫王。卫王高兴地说:“弥子瑕真爱我啊!把好吃的桃子献给我吃。”

若干年后,弥子瑕年老色衰,卫王就不喜欢他了。有一次,弥子瑕因小事得罪卫王,卫王就生气地说:“弥子瑕曾经私驾我的车,还拿吃剩的桃子给我吃。”在数落弥子瑕的罪状之后,就把他免职了。

从上述的实例可知,一般人对另外一个人的态度很受个人印象好坏的影响。

再说一则妙闻。

汉武帝到郎署(汉朝官署名)巡视,遇见一个衣裳不整的白发老翁,就问他:“你叫什么名字呢?什么时候在此为郎(宿卫之官名)呢?”

老翁答道:“臣叫颜驷,在文帝时就在此为郎了”。

武帝问道:“究竟怎么回事?”

颜驷答道:“文帝好文而臣好武,景帝喜好年老的而臣尚年少,陛下喜好年少的而臣巳年老,因此历经三世都没有晋升的机会,只好一直在此当差了。”

假如文帝好武,景帝喜好年少,武帝喜好年老的话,颜驷一生的机遇必定大不相同。针对颜驷生不逢时,我们一方面感叹造化弄人,一方面深刻体会到个人的好恶影响识人之深。

偏才之人只能赏识跟他们质性相同的人,由此可知,清节之人赏识清节之人,法家之人只赏识法家之人,术家之人只赏识术家之人,他们都不能接受不同质性的人,因此“能识同体之善,而失异量之美”。只有兼具德、法、术“三材”的国体之人,才会广纳各种质性不同的人,气度恢宏心胸坦荡,接纳众才而后加以重用。

刘邵陈述清节等八种偏才的待人接物之得失非常精彩。原文内容多且杂,现把它列成表格,就很清楚了。偏材之种类衡量之标准得(优点)失(缺点)清节之人正直能识性行之常或疑法术之诡法制之人分数能识较方直之量不责变化之术术谋之人思谍能成策略之奇不识遵法之良器能之人辩护能识方略之规不知制度之原智意之人原意能识韬略之权不贵法数之常伎俩之人邀功能识进趣之功不通道德之化藏否之人伺察能识河砭之明不畅佣偿之异言语之人辨析能识捷给之怠不在含章之美除列表之外,我们做如下说明:

清节之人,以正直为衡量之标准,他们的高风亮节虽然可以感化别人,可是往往自恃清高廉洁,轻视了法家和术家的重要性,最终演变成德有余而法与术不足的结果。

法制之人,以法制作为衡量之标准,其做事刚直,公正无私,这则可以建立法律的权威,可是往往认为法制足以治国而忽略了谋略的重要性,所以会受法令限制而不会变通。

术谋之人,以谋略为衡量之标准,思考问题周密,足智多谋,固然能够突破重重困境。可是往往认为谋略足以感化别人而忽略了法制的重要,所以不愿受法制之限制,不知遵守法制之好处。

器能之人,兼具德、法、术三才,以精于处理事务为衡之标准,因此对各种方法和策略非常重视,可是往往认为方法与策略能解决一切事情而忽略了制度,发展到最后连制度的由来都不懂。

智意之人,以聪明为衡量之标准,因此对各种韬略与计谋非常重视,可是往往认为聪明足以成事而忽略其他方面的重要性,所以变成聪明有余而公正不足。

伎俩之人,以功利为衡量之标准,因此遵守法制,锐意进取,它把功名利禄作为事业的根本点,而忽略了道德教化的重要性,所以会急于求功使百姓遭殃。

臧否之人,以伺察为衡量之标准,不但严以律己,而且苛以待人,他往往认为严苛足以教育别人而忽略宽裕的重要,所以会因小失大,欠缺洒脱的气度和宽阔的胸襟。

言语之人(即第三章中的口辩之人),以争论剖析为衡量之标准,口若悬河,能言善道,这种人固然知道言辞敏捷、善于应对的好处,却往往受口舌之能的掩盖,缺乏内心的修养。

一流之才并不是一流的人才,而是指具备一种流业的偏才。这种人都自以为很了不起,不愿与别人合作。他们若跟质性相同的人在一起,就能融洽相处;若跟不同质性的人,则相处格格不入,也就是说,偏才之人取同体(质性相同)则亲,取异体(质性不同)则疏。

具备一种流业的人,只能赏识相同质性之人(譬如法家与术家兼具者,法术兼行);依此类推,兼具上述清节、法制、术谋、器能、智意、伎俩、喊否、言语等八种流业者就会赏识各个方面的人才。

在第三章把兼具人才之人称为国体之人。国体之人兼具道德、法制、策术等三种才能,如果只要观察其中一种才能,谈一天也就够了,若要知道三种才能,就得谈三天才行。第一天谈德,第二天谈法制,第三天谈计谋,经过这三天就会知道这个人的各方面的长短,再根据实际情况加以推荐。

要如何分辨出兼才是偏才呢?这就要分析研判每个人的才能,并将他们一一归类(或是清节,或是法制,或是策术等等),同时要对每一个偏才的长处加以肯定。

每个偏才几乎都这样,一方面喜欢陈述自己的长处,想要别人多称赞他;另一方面对别人的长处漠不关心,更不会去赞美别人的长处。换言之,只知有自己而不知有别人。

偏才之人因对别人的长处漠不关心,所以碰到有人赞美另一个人时,都会怀疑。他见到法制之才会认为过于苛刻,见到策术之才会认为在于诡计欺骗别人。

因此,如果用深奥的道理说给肤浅的偏才听,他会处处怀疑,所以道理越深奥,他内心怀疑更深,反对越激烈,所以说“以深说浅,益深益异”。由于怀疑加上反对,纵使极为精辟的理论,他一句话也听不进去,讲等于没讲。偏才之人在言谈时常有以下十种缺失:

(1)如果你苦口婆心陈述许多意见,偏才之人会认为你爱突出自己。

(2)如果你安静地倾听不发言,偏才之人会认为你没本事,对事情没有看法。

(3)持不同意见据理力争,偏才之人认为你态度傲慢,目中无人。

(4)言词谦逊,态度恭谨,偏才之人会认为你知识缺乏,见识浅薄。

(5)若是称赞某人的一项长处,偏才之人会认为你鄙陋狭窄。

(6)若是称赞某人的许多长处,偏才之人会认为你太多事了。

(7)当你跟他意见相同,而你比他先发表时,偏才之人会认为你占领他的位置,夺其光彩。

(8)当他的见解有缺失,你提出若干好意见去补充时,偏才之人非但不感激,反而会否定你的意见。

(9)当你提出不同的意见时,偏才之人不会接纳你的意见,反而认为你在找麻烦,让他难堪、挖他的碑墙用(10)当你尽心尽意提出许多宝贵的建议,只要是看法与他不同的,偏才之人会认为这种建议不重要,不值得采纳。

总之,偏才之人取同体则亲,取异体则疏,他们只喜欢、称赞、举荐跟他们意见相同的人,而不喜欢与之持相反意见的人,这种人在实际生活中并不少见,这种人的自身修养很难提高。

世无完美之人,金无十足之赤。人,总是优点、缺点并存。恃才傲物,常为人之通病;大才者,不拘小节;异才者,常有怪癖;才气越高,往往其缺点越显。高明的领导,对于人才应力求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倘若求全责备,则世无人才可用。

汉代袁康《越绝书·越绝外传记·范伯》曰:“有高世之才,必有负俗之累。”历来智能之士一致认为,对人才不可求全责善,有高山必有深谷,必须善于用其所长,避其所短。

数千年来,用人者择人、察人累千计万,得出一个重要结论,即“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宋代司马光总结说:“凡人之才性,各有所能,或优于德而啬于人,或长于此而短于彼。”而且,人之长短,仅是比较而言,世无绝对之长,也无绝对之短。《管子》说:“虑事定物,辨明礼义,人之所长而揉猿之所短也;缘高出险,揉猿之所长而人之所短也。以揉猿之所长负人,故其令废而责不塞。”明代朱元璋也曾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尺”比较于“寸”,当然为长,但较之于“丈”,则为其短;“寸”比较于“尺”,当然为短,但较之于“分”则为其长。学富“五车”较之于“四车”当胜一筹,但较之于“六车、七车”乃至于“八车”者却显逊色。“麒麟之于走兽,凤凰之于飞鸟,太山之于丘垤,河海之于行潦”,确乎“出于其类,拔乎其萃”。但是,凤凰与凤凰相比,麒麟与麒麟相比,河海与汪洋相比,太山与珠峰相比,则更有比其胜者。所以,用人必须根据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不可强求全美。若众皆贤明,则好中选好;若众皆平庸,则必在“矮子之中选状元”,“短”中选“长”。此时,则“短”也为“长”,“庸”也为“贤”了。

另外,事之所需,各重一面,无需全才。因此,用人择其长者即可。陆贽曾说过:“人才之才,自古罕全,苟有所长,必有所短。若录长补短,则天下无不用之人;责短舍长,则天下无不弃之士。”唐太宗也曾说过;“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韩非子》

对此曾作比喻说:“夫自恃自直之箭,百世无矢;恃自圆之木,千世无轮矣。自直之箭、自圆之术,百世无有一,然而世皆乘车射禽者何也?隐括之道用也。

虽有不恃隐括而有自直之箭、自圆之木,良工费贵也,何则?乘者非一人,射者非一发也。”生来全美之人,有如自直之箭、自圆之轮,难以寻找,而世上直箭、圆轮又何以如此之多?皆借助于良工巧手,取长补短之力。

而且,“短”者也并非无可取之处。某些事情常常借助于众人之力,而“众人”之中却以“短”者为多,故有“续短为长”、“累小为大”之理。

长、短之较,无人或缺,即使是“贤者”“良工”

也在所难免。《吕氏春秋。举难》认为,尧、舜、禹、汤、武,五伯皆有弱点和缺点,“由此观之,物岂有全哉!”在《离俗览》中更说:“神农、黄帝犹有可非,微(同“非”)独舜汤。飞兔要哀,古之骏马也,犹有短。故以绳墨取木,宫室不成矣。”在《博志》篇则说出了有长必有短的普遍现象:“有角者无上齿,果实繁者未必放庳,用智遍者无遂功,天之数也。”“故天子不处全,不处极,不处盈。全则必缺,物极必反,盈则必亏。”不仅如此,即使是有显着缺点之人,也自有其长处,即使是愚人坏人,也有其可用之处。古人曰:“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是很有道理的。所以,在一般情况下,“长”“短”并存,兼于一身,或者说,有“长”必有“短”,有“短”也必有“长”。

人之长短,不仅并存,而且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及处于其他不同的条件下,其“长”“短”也可转化。“春兰秋菊,各一时之秀也。”春天,兰花盛开,而菊花正待发芽;秋天,菊花烂漫之时,而兰花早巳凋谢。究竟兰花为“长”,还是菊花为“短”?恐怕很难分清。即使非分个“长”“短”不可,那也应据其不同季节而论。春天,兰花为“长”,菊花为“短”;而到了秋天,则是菊花为“长”,兰花为“短”。各领一时之秀,也各显一时之拙。同理,人之才情有时也因时节及其他条件而变,其条件不同,“长”可以变为“短”,“短”也可以变为“长”。三国时,曹军陆战,其势汹汹,一举扫平袁绍百万之众,但是曹军八十万兵临赤壁,却因不习水性,不谙水战,而丧失陆战优势,结果一败涂地。同为曹军,同是曹操亲自指挥,却因地理之变,而优势变为劣势。

可见,“长”“短”之分,还应据其不同条件而论。

当然,人的“长”“短”并存,“良工”“不巧”

同在,并非否定贤愚之别,而是指对人论“长”道“短。应视其不同条件,不同需要,而不可不加分析地一概肯定或一概否定。

既然,人无完人,那么,就不可苛求,否则将“世无可用之人”。所以,古人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明有所不见,聪有所不闻,举大德赦小过,无求备于一人之义也。”其中包含着极其深刻的用人哲理。

求全责备乃用人之大忌,求全责备,是指对人要求过严,希图“完美”,容不得别人半点缺陷,见人一“短”,即不及其余,横加指责,不予任用。求全责备是用人之大忌,它压抑着人的工作积极性,阻碍人的成长,阻碍人的智能的充分发挥;它使人谨小慎微,不思进取;阻碍人的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性想象力的发挥;它使工作人员缺乏活力,“死水一潭”,缺乏竞争能力和应变能力;它造成人才,尤其是优秀人才的极大浪费,因为,任何人总是有短处,甚至是有错误的,必受求全者的种种非难,因而使许多人难以得到启用。

我国历代智能之士深知用人不可求全责备的道理。孔子在《论语》中就说过:“赦小过,举贤才。”《庄子·天下》也说过:“君子不为苛察。”《后汉书·陈宠传》上强调:“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唐朝《贞观政要·政体》指出:“心暗则照有不通,至察则多疑于物。”《清诗别裁集》中更明确指出:“舍长以就短,智者难为谋;生贵适用,慎勿多苛求。”可见,用人不可苛求已成历代用人的重要原则。

同类推荐
  • 《大学》《中庸》意释致用

    《大学》《中庸》意释致用

    《大学》、《中庸》问世后就不断被人们以打造的精神加以解读。《〈大学〉〈中庸〉意释致用》旨在继承前人的打造精神,以现时代的生活为起点,突出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力求对人们的修身处世有一定的启发。
  • 中华圣贤经

    中华圣贤经

    《中华圣贤经》汲取先贤的知识经验和思想精华,能够提高您的道德修为和文化素养;告诉您为人处世的真谛;拓展您的人际关系;完善您的言行;诠释为政之道。其目的是使您以阔达的襟怀、淡薄的心态、超逸的性情面对人生,像孔夫子教导的那样去寻找内心的清宁。
  • 尼采哲理诗歌

    尼采哲理诗歌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德国著名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谁从根本上是教师,谁就只在与他的学生的关系中严肃对待一切事物——甚至他本身。”这句富有哲理性的格言出自《尼采哲理诗歌》。《尼采哲理诗歌》收录了大量的格言与诗歌。读读这些,必定让你深受启发。
  • 哲学大师谈人生

    哲学大师谈人生

    吴光远主编的《哲学大师谈人生》立意在于聆听现代西方的思想大师们讲人生哲理,包括四篇内容:《尼采:不做“好人”做强者》《弗洛伊德:欲望决定命运》《马基雅维里:我就是教你“恶”》《弗洛姆:有爱才有幸福》。尼采、弗洛伊德、弗洛姆、马基雅维里等思想大师的人生观由他们自身的文化环境所决定,未必全然适应今天的中国人,读者朋友们在阅读《哲学大师谈人生》,了解西方哲理时,务必带着自己的眼光,批判地吸收。
  • 很哲学,很幽默:一天读懂西方哲学史

    很哲学,很幽默:一天读懂西方哲学史

    还是流荡空气和水;我们该崇拜的到底是人类还是自然;苏格拉底有个多么剽悍的老婆,顶盔掼甲的智慧女神如何从宙斯的脑袋里横空闪现;滑稽好色的牧神潘的猎艳经历到底有多么惨;世界究竟是一团神奇的活火,柏拉图谈的是什么精神爱恋;犬儒派的哲学家又是多么懒……本书将西方古代哲学家的奇闻轶事和古朴睿智的思想,以极其幽默通俗的方式铺陈出来,使读者能轻松惬意地全面掌握西方古代哲学,在愉悦中获取常人所无的哲学智慧。本书打破哲学枯燥无味的叙述传统,以哲学玩家幽默的语言,化西方哲学史的艰深于妙趣横生的叙说中,使自我的哲学修炼,变成快乐的阅读消遣
热门推荐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步步为营:修罗世子慵懒妃

    步步为营:修罗世子慵懒妃

    一朝穿越,她成了苏家三姑娘,无良之父宠妾灭妻断绝了她们母女的生计并将其赶回娘家。他是王朝世子,无情的战场修罗,别人敬他,惧他,她却“天真”的将他当成话本子上的肥羊痛宰,窃走他象征身份的玉佩换银,事后一场大火,毁尸灭迹,消失无影,事隔数年再遇,他方知,天真二次,与此女无缘,而她,在得知他后,不但未在躲,反而使劲的将他当着肥羊继续宰着。俩个无情之人,世人都道此他们是有情,却不知,不过缘深情浅。片段一:天不公,咱便不靠天,娘傻,咱便不犯傻,五爷无情,咱便别对他用情,祖父教子无方”她面瘫的说“咱谨记住,以后莫犯就是了。”
  • 腹黑儿子财迷娘亲

    腹黑儿子财迷娘亲

    她没有被虐情节,所以,敢虐她的,她都送他们飞上了天,做了鸟人;比起票子,她更喜欢银子,因为,那东西用来砸人最适合不过,而且,最重要的是,被砸的人还不带吭一声的;这年头,小三太多,竞争太强,没有名不正,只有言不顺,爬的越高,当是一览众山小,想怎么踩死你,就怎么踩,当然,只要保护措施得当,摔不死自己,怕鸟啊!干掉小三一个是一个,如果可以,干掉自家的相公也不错,哎,谁叫,干掉他们之后,本小姐就是老大了呢!!!阿弥陀佛~~【片段】女主可爱腹黑财迷的便宜小儿子:“娘,大哥欺负我!”女人侧躺地上,一手支着脑袋,看着蚂蚁搬家,眼睛未抬,却是慵懒而道:“给我一千两,我帮你欺负他。”“一百两。”“一千两。”“上次不是还打折的吗?”“这次手头有点紧。”女人轻叹,悠的很。“……”【片段】“娘,你在干吗?”披头散发的女人在地上像寿司一样滚来滚去,口中念念有词,“好无聊,好无聊,好无聊~~”忽然,女人滚到了三个便宜儿子的脚边,目露精光,无比希冀,“今天都不上课吗,那我们去害人吧。”“……”“我记起来了,我还有事。”“我也有事。”“我,我饭还没吃呢。”“……”借口,太烂了!!【片段】马车铁血而来,势不可挡。前路,女人仿若地狱罗刹,一手执剑,却神情淡然,但是,被她瞧上一眼,却是立马感觉被鬼魅缠身了一样。只见女人剑起剑落——马头斩下!血腥溅了女人一身,女人却毫不在意,朝着马车就走了过去,遇人杀人,当是罗刹重生。“娘。”马车里,慕容柯跌跌撞撞地走了出来,一双大眼睛里满了泪水,可他就是憋着硬没流下来。“主子,其他人怎么办?”手下来报。女人头也不回,只吐一字,“杀!”【备注:女强腹黑卑鄙无耻恶劣无下流邪恶恶趣恶意…总之,非善类!善良的仙女们请披上恶魔的外衣再进来哈!】自己的文;《凤吟天下》《妃笑天下》
  • 医学探谜

    医学探谜

    《中国学生探索发现奥秘:医学探谜》是《中国学生探索发现奥秘》系列之一,包括:体育探谜、文化探谜、文明探谜、文学探谜、文艺探谜等。
  • 情在大清

    情在大清

    他是胤禛,是四爷,是雍正。她是清婉,是白灵,是一只鹿化作的女婴。进宫之后,她合了德妃的眼缘,被送到了他的身边,自此朝夕相伴。可是,他有他的娇妻美妾,有他的宏图抱负,这一场爱,终究是不够长。那一夜主动邀宠,那一夜极尽缠绵,之后,或许再无瓜葛。--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杀手冷妃别嚣张

    杀手冷妃别嚣张

    南宫若雪,南宫家二小姐,花痴成性,以不择手段勾引自己的相公和跟他的侍妾争宠闻名天下。林宣儿,现代杀手,却因缘际会和南宫若雪来了个灵魂大碰撞。花痴的命运,即将重新洗牌片段一:“醒了?多久?”淡漠的嗓音带着一丝不耐。“春儿说,已经醒了三天,只是不让人告诉王爷,说是怕王爷担心!”婢女不屑的开口。担心?东方轩臣听了差点闪了腰,开玩笑,那个女人最不怕的就是他的担心吧?片段二:“南宫若雪!”一声暴吼回荡在整个寿宴现场!南宫若雪眼里一丝暗喜滑过,却转眼立刻跪倒在地:“轩王爷!我错了!以后我再也不敢针对希钗妹妹了!再也不敢说她半句不是了!你要带她来我也不敢说什么了!王爷,您就原谅我吧!”低下头佯装用袖子擦泪,其实趁机闻了闻袖子里藏着的洋葱,眼泪瞬间喷出:“王爷。。。。。。我再也不敢了。。。。。。”片段三:东西南北四门中连东门子弟都没有几人能够见到钧漠,她南宫若雪还在损他?胆子也忒大了!“师父。”钧漠眼带笑意。“那小丫头片子不错,我喜欢。”一位老者眯眼暗自打算,若是不收了做徒弟,岂不可惜?本文纯属虚构、禁止模仿。啦啦啦,开新文啦,请大家支持,收藏啦下面推荐好友文文女人,宠你上瘾作者:能让你流泪的终不是我陆玥狠狠地甩了邵凯斌一耳光,邵凯斌为保存面子向陆玥囔道:“有本事,你再甩我一耳光。”陆玥毫不犹豫地再次甩其一耳光。邵凯斌顿了顿,说:“既然你那么听我话,那我就饶了你。”《师兄,你别跑!》落雪人家俗话说的好哇!爱国爱家爱师妹!防贼防盗防师兄!不过俗话毕竟是俗话,现实是这样的:师兄,一秒过了,你更帅了!师兄,你连打哈欠的样子都这么优雅!师兄,你的眼神是在诉说对我的爱意吗?师兄,呜呜呜,你就从了师妹吧!
  • 我们都不曾走远

    我们都不曾走远

    他们很早就遇见过,又很快分开了。儿时的他们没有爱情,却留给彼此永远难忘的记忆。长大的他们重新认识,而彼此相爱了。可是他们身上背负了太多的故事,当事实渐渐清晰时,爱情开始逃亡。爱情是什么,幸福又是什么,这是童苑在表姐去世后深刻思考的问题。当秋天再来的时候,是不是还是收获的季节?我看见风吹过、云飘过,可是对你得思念却驻扎在心里了。很长一段时间,我觉得自己太残酷,为什么给这么好的女孩这么多的不幸,我们还怎么信任生活。可是如果你看见了那么残酷的生活,让你泪如雨下,你还会舍得不珍惜你现在的幸福生活吗?我常常站在公车上对着外面的蓝天发呆,心里默默为童苑哭泣,我才惊觉我被命运多么眷顾着才会如此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