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22700000009

第9章 黄檗无念禅师复问(8)

了此大事,须卸却一生,装载干竭,累积珍藏,将至玄至妙的、能觉能悟的、阴结不化的、隐隐在脏腑中作奇作怪的、劫贼阴魔,通身打落罄,教净尽全无倚托,如灵魂不得附尸相似,倒向平地上忽转过身来,才有一星见量[6]。现前急须吹毛铲落[7],无令纤土停针[8],方许少分相应。

注释

[1]静庐:本处指精舍。

[2]学问阴毒:意思是暗地里被各种知识困扰,乃至伤害荼毒。

[3]百万恶煞:指所有艰苦磨难。

[4]太平禅:指附庸风雅、不痛不痒的假禅话。

[5]鹞过新罗:指机会不再,消失了。鹞,鹞鹰。新罗,古时朝鲜半岛上的一个国家。

[6]一星见量:一线希望。

[7]吹毛铲落:这是禅师的禅语,意思是铲掉烦恼,好比收拾家禽。

[8]无令纤土停针:这是禅师的禅语,意思是不要搞错方向。无令纤土停针,原是风水术语,指罗盘不在薄土停留。

解读

禅师语录云:“为道若不经百万恶煞照鉴,检察不出。”黄檗无念禅师开示:求道甚苦,得道甚怖,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真修行人要投身苦怖之中,万难得一福。因为当初一罪害万人,所以今天万难得一福,这就是报应。不知报应,枉自学佛。禅师告诉我们,种种大苦大难大凶煞都是前世因果,无法避免,但也无法害怕,直面就是了。有债还债,就怕没信心,不怕还不起。真金不怕火烧,善念不怕恶人。“百万恶煞照鉴”,反而证明了此心不妄,是真诚君子。不怕善人来求,也不怕恶人来问。夜半追债,坦然应之,这是真学佛人。

禅师开示:要炼出一片空明,内心无滓尘。纵然有凶神恶煞,也无非是空气澎湃,大水泻嚷,闹一阵就走了。不可凶神对凶神,恶煞对恶煞,要用他来检讨自身,为何我老有魔难?无非心不善不诚,又善又诚,眼前有一片春风,足下是万里河山。

复傅考功泰衡

接蒋考功书,道公吞过栗棘蓬[1]三个,不受人瞒。僧特过访,果不虚也。若非夙植德本,累劫薰修[2],焉能一信至此。虽然切不可认着,何也?若作圣解迷,在中途所以前步,工夫只图见性后步。须要透出重关,觑破生死。

譬如驾船无风浪时,撑篙荡桨之人也都扶得柁,若遇风浪滔天,须是久惯的稍公,柁柄在手,随波上下,安稳无忧。到恁么时,便好逢场作戏,随寓安身[3],出格利生,无处不可。若有毫厘未尽,强作主宰,卒境一至,瞥尔情生,虽有见识聪明都用不着,实自欺瞒,非先贤之罪也。

注释

[1]栗棘蓬:方言,指没去皮、带刺的栗子。吞栗棘蓬是苦修。

[2]累劫薰修:经历磨难不改变,依然洁身自好,坚持不懈。薰修,特指薰香沐浴斋戒修行。清除心的不净叫做“斋”,禁止身的过非叫做“戒”,斋戒就是守戒以杜绝一切嗜欲。在祭祀或修行中沐浴更衣、整洁身心,以示虔诚。

佛陀对斋戒的开示:《大般涅盘经》:“当于尔时,阎浮提内,无一比丘为我弟子。尔时波旬悉以大火焚烧一切所有经典。其中或有遗余在者,诸婆罗门即共偷取,处处采拾,安置己典。以是义故,诸小菩萨,佛未出时,率共信受婆罗门语。诸婆罗门虽作是说:‘我有斋戒。’而诸外道真实无也。诸外道等,虽复说言有我乐净,而实不解我乐净义,直以佛法一字二字,一句二句,说言我典有如是义。”

盖凡有持斋,则必有戒,故斋戒二字自古并称。狭义言之,即指中《阿含卷五十五持斋经》中所谓“圣八支斋”者,亦即今日教内习称之八关斋戒(又称八关斋、八戒),此一戒律乃专供优婆塞、优婆夷等在家二众于一日一夜受持出家之戒。其内容于诸经所举颇有异说,然通常所谓之八戒者列举如下:(一)离杀生;(二)离不与取,“不与取”系指未经他人允诺而自行取用他人之物,亦即偷盗之意;(三)离非梵行,梵行即清净不淫之行;(四)离虚诳语,举凡两舌、恶口、妄言、绮语等均属之;(五)离饮诸酒,酒能乱性昏智,妨碍修行,故须远离;(六)离眠坐高广严丽床座,不坐卧于一尺六寸以上或宽大华丽之床座,以免养尊处优,习于放逸;(七)离涂饰香鬘及歌舞观听,即不以香花、花鬘佩戴于身,不以香油等涂抹于身,不作歌舞倡伎,亦不无故前往观听;(八)离食非时食,即上记所谓之不过中食,此系八戒中之最重要者。

[3]随寓安身:这是禅师的禅语,意思是安居火宅,内有清泉。

解读

禅师语录云:“透出垂关,觑破生死。”黄檗无念禅师开示:生死事大,大不过不怕的人。关山重重,拦不住通行的人。之所以通行,畅通无阻,是因为身上有通行证。什么是学佛人的通行证?不是一身袈裟,不是满口佛言,更不是这种证、那种牒、世俗身份,官职加身,只能是善心一片,走哪里都是一个诚。老实做人,老实修行,这就是畅通无阻的通行证。什么叫“透出重关?”不是说有无穷本事,本事越大越要被收拾,做一个“没本事”的人最好,不伤人,不求人,这是真本事,因此身处社会如入无人之境。什么叫“觑破生死?”不是战胜生死,生死无法战胜,你越恐惧他,他就越发时时刻刻粘住你。只有忘怀得失、忘情生死,持一颗善心,一切随缘不强求,就已身在生死之外。已经得生之人,何必言生?已经历死之人,何必畏死?佛法是不生不灭之道,不是助长生死之道。但凡悦生畏死,皆未达佛旨。佛菩萨是要我们做一个跳出生死的人,而不是做一个在生死中得好处的人。这是禅师所示。

禅师开示:找一个不怕死的人不难,找一个不怕生的人极难。直面苦乐人生,念一声佛,行善而不扬善。暗中得好处,不必得罪人,也不教训人,其中有修行乐趣,自己的生死自己负责,日日敬神明,不妄想,便有实在收获。

复李孝廉

来云怕死,忽到不知趣向,若真怕死,且看这一怕死的从何而起?查来查去,不论年月,如水湿麻绳[1],渐渐紧来,逼到无用力处,连那怕死的、查考的,一齐粉碎。生尚不可得,死从何来?切莫知解[2]过去了。

注释

[1]水湿麻绳:这是禅师的禅语,意思是人生的麻烦越来越大,包袱越来越重,必需抛下。

[2]知解:通支解,本处指蒙混过关。

解读

禅师语录云:“生尚不可得,死从何来?”黄檗无念禅师在此再论生死,殷切开示:先把生的问题搞明白了,死自然不是问题。这也就是夫子“未知生,焉知死”的意思。死虽重大,也不过是生的副产品。说是“副产品”是很准确的,意思是经常伴生,但并不是必然伴生。也就是说,有生常有死,但有生未必有死。生是生,死是死,不能见风就是雨,见生就是死。佛学斟破迷妄,打出鬼门关。怎样打出鬼门关?不是说你恋生就免死,世上哪有这种好事?恋钱就成富翁吗?恋生就能长生吗?最傻的人也知道这不可能。富从福中求,生从仁中生。上苍有好生之德,佛菩萨有慈悲心,因此我们罪中免罪,恩上加恩,白白得来这条命。生命哪里来?福报中来,赦免中来,恩赐中来。如不珍惜,应付收回。什么叫死?死就是福报收回。一旦没了福报,恶报就来,人敌不过魔,可不就死了。一定要惜福,惜福得的不是福,惜福得生。这是禅师所示。

禅师开示:世间享福人太多,因福招祸,无可救药了。现在要找一无福之人,向他施一福,看他惜还不惜?如他惜福,我便惜之。

复问

复邹司寇南皋

不审年来己躬[1],造诣[2]何如?僧数十年苦辛搬尽,欲求个知命者[3]佐助吾宗,终无适愿。公天姿卓异,胆志超群,正足胜任此段因缘,柰聪明太煞[4],多被见解阴魔瞒过,于般若本心[5]不能触动,先哲斥为认贼作子者是也。若据本位[6]中一切觉知全无交涉,但起丝毫觉知,即劫家珍之贼,非本觉[7]主人。也然觉知者,但方便权名耳!岂觉更有觉,知更有知,中间更容谁分别是觉非觉、是知非知耶?如翁自南皋,岂更向人道我是南皋。这场事惟翁堪任。

且人生得失兴衰,犹若一梦,惟死生大事,乃永劫无尽。功勋[8]安有大过量人,肯草草苟图,自印而已。况浮世事无有尽期,扶世担子[9],挑来已极,亦当放下,图个轻安。出世[10]一法最紧要事,急忙下手,打教净尽,毕此残缘,分明落处。三界出没,无复滞碍。入凡不卑,入圣不尊。佛界魔宫,随意自在。虽然亲证[11]始得,切忌相似。

注释

[1]己躬:躬行、践行。本处特指依佛为人,践行禅道。

[2]造诣:成就。本处特指果位,实修的阶段。

[3]知命者:知道自己的人生使命。本处特指有恒心修炼自己的人。

[4]太煞:太厉害,厉害过了头。

[5]般若本心:智慧心。本心即真心、自性。“本心”一词出自孟子,意思是本性是善(善性)。佛教借用,本心又叫真心、一心。在佛经有许多名字:真如、自性、法身、实相、佛性、法性、如来藏、圆成实性、本来面目、大圆镜智等。一心的真谛不可思议,不可思即禅宗的“动念即乖、心行处灭”,不可议即禅宗的“开口便错、言语道断”。莲池大师说本心:“心是无形相的,所以没有任何东西可作为比喻。大凡用来比喻心的,都是不得已,姑且取其仿佛与心的作用有些近似的东西来形容它,使人对于心的概念多少有所领会,但不可以认为心当真如某种东西。试举一例,譬如以镜子比喻心,大家都知道镜能照物,当物还没有对着镜子的时候,镜子不会把物的影像摄入镜中;当物正对着镜子的时候,镜子不会因为物的好恶美丑而生憎爱;当物离开镜子的时候,镜子也不会把物的影像保留在镜子里。圣人的心常寂常照,寂则一尘不染,照则遍觉十方。此心既不住内,不住外,不住中间,三际空寂,而又无所不住,无物不照。所以用镜子来比喻心,只是取其某些略似而已。究极而论,镜子毕竟是一种没有知觉的物体,心难道也像镜子那样无知吗?而且镜子在黑暗中便失去作用,怎能比得上心的妙明真体常寂常照。以此类推,或以宝珠喻心,或以虚空喻心,无论用哪一种比喻,其道理都是一样的。”本心即本愿。什么心发什么愿,成什么人。

[6]本位:即本心。本心自悟本来位置,同证果位,因此叫本位。

[7]本觉:即本心。本心觉悟,因此叫本觉。

[8]功勋:奖赏、荣誉。本处特指果报中的善报。

[9]扶世担子:救世心,各种善行。

[10]出世:不是离开世界,而是在世界中成就,并且成就世界。

出世

谓诸佛出现于世间成正觉并教化众生:《金刚三昧经》卷一云:“佛言:善男子!汝能问我出世之因,欲化众生,令彼众生获得出世之果,是一大事不可思议。”《瑜伽师地论》卷二十一云:“云何名为诸佛出世?谓如有一普于一切诸有情类,起善利益增上意乐,修习多千难行苦行,经三大劫阿僧企耶,积集广大福德智慧二种资粮,获得最后上妙之身,安坐无上胜菩提座,断除五盖,于四念住善住其心,修三十七菩提分法,现证无上正等菩提,如是名为诸佛出世。过去未来现在诸佛,皆由如是名为出世。”经论中,对于佛陀出世之动机,颇多描述。《法华经》卷一《方便品》谓佛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即欲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大般若经》卷五一一则谓佛为宣说甚深般若波罗密多,而出现于世。此等出世之动机,是为佛陀出世之“大事因缘”。又称出世本怀,或出世大事。学佛人指舍世俗事,趋入佛门以修净行:即所谓出家或出尘。此为世俗所常用之“出世”意义。

所出者何?何为世间?世间指我们现在居住的世界。我们的世界,无论是有情无情,皆念念生灭,三世迂流不停,故名世;人与人,物与物之间,各有各的方所与界限,是名界。《楞严经》说:“世为迂流,界为方位,汝今当知,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为界;过去、未来、现在为世。”据此可知世约时间言,界就空间论。由于世界,含有时间与空间无限连续的意义,所以又名世间。世间可分为有情间、器世间、正觉世间三种。有情世间,指凡是有生命的动物世界,包括六道众生。因为六道众生,有情识分别,有思想活动,有欲望占有,故名有情世间,属于众生的正报。器世间,指众生所居住的国土,包括山河大地,及人类依赖生存的生态环境。例如花、草、树、木等,虽有生长能力,而无情识活动,一切靠人培植,供给人使用,故属众生的依报。无论依报或正报,皆有作为,有生灭,无常迅速,不能久住。因此又名有为法。正觉世间,在大乘,是指诸佛菩萨,以根本智所证的实相理;在小乘,指二乘圣人,以真空智证偏空涅盘的境界。佛言器世间是诸行无常;有情世间是诸法无我;正觉世间是涅盘寂静。意思是:有情与器世间中的一切动物、植物、矿物、生理或心理,物理,其共同性质,皆是无常。世间无常,故有成住壤空;物质无常,故有生住异灭;人命无常,故有生老病死;好景无常,故乐极生悲;聚散无常,故生离死别;人情无常,故冷暖炎凉;世态无常,故沧海桑田,桑田沧海,苦恼无量。是以佛说:诸受皆苦。欲想离苦得乐,当追究苦因,谋求灭苦之道,循道进修,到达涅盘寂静,清净无为的境界,自然可以超越世间无常、苦空,揖别生死烦恼,获得人生永恒而真实的生命,此正是孕育小乘出世思想的主要原因。

出世的意义

佛为怜愍众生,愚痴无智,未能直接承受一乘佛法,因而权巧方便,曲就机情,说四谛法,令众生知苦断集,慕灭修道。四谛即是苦谛、集谛、灭谛、道谛。

苦谛,指人生的三苦、八苦以及无量之苦。六道众生,由因感果,有说不尽的忧悲苦恼,有受不尽的打击与折磨。世间无常,好景不永是坏苦。一切有为法,念念生灭,迂流不息,是行苦。人的生理除八苦交煎外,还要承受来自人事界的打击,来自自然界的灾害,使人苦上加苦,是苦苦。所以佛说:人生有三苦、八苦、无量诸苦。如《法华经》说:“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是名苦谛。

集谛,指人心中积集烦恼,成为招苦之因。所以佛说:“集是苦因,苦因集有。”人心烦恼虽多,究其主要不外贪、嗔、痴、慢、疑、恶见等六种,是一切烦恼的根本,故名根本烦恼。

贪,又名贪欲,或贪爱,以染着为性,生苦为业。众生对于物质享受,心生贪着,爱恋不舍,无论贪名、贪利、贪财、贪色,贪不得时必争,或强夺巧取,或欺骗奸诈,给社会制造罪恶与混乱,给人类带来忧悲苦恼。故佛说贪是根本烦恼之一。

嗔,以憎恚为性,是不安与牵引所依为业。人对于逆境,心中懊恼,烦躁不安,便动肝火,迁怒他人,展开搏斗,残杀无辜。所以佛说:“一念嗔心起,八万障门开。”又说:“嗔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欲免轮回苦,善自护嗔心。”痴,以不明事理迷暗为性,一切惑所依为业。众生心性暗钝,迷于真理,不见实相,幻生我法二执,是理痴,即根本无明。迷于事相,不明因果,不识邪正,妄生邪见,是事痴,即枝末无明。《唯识论》言:“诸烦恼生,必由痴故。”人因愚痴,不明事理,故贪、嗔、痴、我慢、邪见,疑惑不决,是以痴,是根本烦恼中的根本烦恼。

慢,以恃己高举为性,生苦为业。《大毗婆沙论》四十三卷说慢有七种。一慢:即骄傲成性,于同类中,执己为胜。二过慢:他人胜己,偏说同等,于同等人中,强说己胜。三慢过慢:于胜争胜,人本胜己,反执己为胜。四我慢,恃己凌他,贡高我慢。五增上慢:未证圣果,妄言证圣,诳惑他人。六卑慢:以劣自夸,己不及人,反说人不如己,不肯向他人学习。七邪慢:自己无学无德,妄言胜他,大言不惭,或固执邪见。

同类推荐
  •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仓央嘉措传与诗全集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仓央嘉措传与诗全集

    他像西西弗斯一样,被无法抗拒的命运困锁着,被高高在上的诸神无休无止地惩罚着,他是黄金囚笼里最高贵的犯人。虽然有芸芸众生对他顶礼膜拜,却没有一个人怜悯地抛给他囚笼的钥匙,诸神把世界托付给了他,他却只想要回他自己,要回那个最真的自己。
  • 圣经故事:使徒行述

    圣经故事:使徒行述

    《圣经故事:使徒行述》分册,是《圣经故事》的第四分册,讲述耶稣门徒的故事并介绍使徒的书信作品,对应《圣经·新约》的后23卷。使徒保罗原本是迫害基督徒的急先锋,但在去往大马士革的路上得到神启,归信了基督,从此冒着巨大风险坚定不移地展开三次传教,曾被投放监狱,依然坚持信仰直到最后被杀害。本册同时也讲述了基督教早期领袖彼得、基督耶稣厚爱的门徒约翰等其他使徒传播基督之道的故事。由于早期基督教是被罗马帝国禁止的,这些使徒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迫害,然而他们都展现出了强烈的大无畏精神,对后人有相当大的榜样作用。
  • 跟南怀瑾大师学佛悟道全集

    跟南怀瑾大师学佛悟道全集

    用“文如其人”形容南怀瑾先生恰如其分。他的为人如同他的文章,朴素而雅致,随和而亲切,于平凡中自显不凡,他的文章如同他的为人,文学而多连,杂采而博贯,于随适中自见精神,人文合一,正是大师境界。
  • 放下:舍得之间,自在欢喜

    放下:舍得之间,自在欢喜

    每一个人都背负着沉重的生活,茫茫的未来无可预知,压力不断增大,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却日复一日地减小。失落、孤独、痛苦、困惑都在日复一日地加深,多少人整日里抱怨重重,又有多少人消极厌世,原本纯净的心灵被蒙上一层又一层厚厚的灰尘。在这里,让禅用清透明晰的故事告诉人们处世的智慧,帮助人们祛除心灵上的尘垢,放下心灵的枷锁,回归宁静的自在世界。
  • 禅修与静坐

    禅修与静坐

    蒲正信居士性情淳和,深具慧根。平常爱钻研佛学、医学、武术,自皈依三宝后,尤好禅学和静坐。她的近作《禅修与静坐》一稿,我阅读后,深感她能将正信、正见与修持相结合,有一定成就,值得高兴和赞扬。
热门推荐
  • 幻界奇缘:极品妖妻

    幻界奇缘:极品妖妻

    【原创作者社团『未央』出品】一场未完成的婚礼,原本打算借以逃婚来羞辱凤明月的绿麟,却在凤明月谜一样香消玉殒后,才得以解除强加在他身上的婚约,恢复以往的闲洒。二十年后,他邂逅一名同样背负着孤独命运的巫女风铃儿,眼看她因受到体内妖怪之血的影响,由飘渺圣洁的巫女沦为至魅祸害人间的女妖,他平静的心因她掀起层层涟漪。然而,前世未完的冤孽,横空出现的妖蝶,真假难辨的身份,三人迷离的情感纠结,究竟谁才是他一直愧对的未婚妻,他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真爱吗,欲知后事如何,请关注《幻界奇缘:极品妖妻》精彩不容错过!人物简介:绿麟,神兽麒麟的化身,幻之国至高无上的台辅大人,生性孤傲闲洒不喜与人接触。风铃儿,幻之国灵力最强的巫女,她飘渺圣洁却满身血腥,天地之大却没有她的容身之所,只因她是被人类和妖魔畏惧的半人半妖,简称‘半妖’。钰姬,迷幻海的主人,妖魔形态的风铃儿,妩媚妖艳的钰姬拥有能魅惑世间所有男人的高超媚术,她本身对风铃儿的人生观就抱有嗤之以鼻的态度,更加不喜欢别人把她和风铃儿相提并论,行事作风只按照自己的喜好,不拘于任何形式的礼节,不过,如果要说有谁能阻止她肆意祸害人界的话,那个人非绿麟莫属,因为他们之间有着很深的牵绊。银月蝶,百年难得一见的稀有蝶妖,利用吸食人血来获得妖力,原本修行不到千年的女妖几乎都没有人类的情感,而她却在吸食过绿麟的血后,唯独对他情有独钟。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邻班的漂亮女生

    邻班的漂亮女生

    是一部全面反映小学生校园生活的小说,生动有趣描述了小学生的成长经历,肖小笑,“铁三角”中的老大,班长,学习好,本书是快乐少年第四辑之整蛊校园之一,头脑灵活,是谋划把老师搞掂的主谋,还有“铁三角”中的唯一女生田田和军师范弥胡,当严肃可爱的老教师石老师碰上这群捣蛋鬼时,她该如何接招?本书生动,幽默,情节简单,适合广大青少年读者
  • 先做该做的事再做想做的事

    先做该做的事再做想做的事

    人不管精力有多充沛,能力有多强,如果什么都做,又企图做好每件事,不懂得集中精力先做好应该做的事,再去做想要做的事,那么他最终的结局肯定是失败的。什么事都做意味着什么事都不能做精做好,毕竟人的精力有限。很多人不管条件是否具备,随心所欲地做自己喜欢和想做的事,把那些真正应该放……
  • 地球神秘记载

    地球神秘记载

    在加拿大北部的帕尔斯奇湖北边,有个1平方公里的圆形小岛,当地人称它火炬岛。相传,当年普罗米修斯把火种带给人类,准备返回天宫时,顺手把已经没用的火炬扔进了北冰洋。
  • 毛泽东妙评帝王将相鉴赏

    毛泽东妙评帝王将相鉴赏

    本书主要以毛泽东读史评点为线索,透过历史的沧桑风雨,去寻找解决现实问题的钥匙;了解中国的昨天,从而把握中国的今天,并展望中国的明天,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美好。
  • 锦年爱,微微凉

    锦年爱,微微凉

    《青春密码:锦年爱,微微凉 》集合了青春里美丽而忧伤的故事。多少人的青春,是锦年有爱,却终要分离?因为年轻,分离似乎只是道个别而已;因为青涩,失去似乎也显得美丽……把这些青春故事用文字讲给你听,你会想起谁?我们曾相爱,想到就心酸。青春回味,几多深情。
  • 20几岁耐住寂寞,30几岁打破沉默

    20几岁耐住寂寞,30几岁打破沉默

    20几岁的年轻人要学会在寂寞中生存、学习和发展。只有具备极强的专注力和承受力,才能保证自己比同龄人奠定更雄厚的人生基石,才能得到更多的赏识和机会。而30几岁正是人走向事业巅峰的加速阶段,在这个时候要打破沉默,学会主动争取更多的机遇,学会利用关系,变人脉为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