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22700000009

第9章 黄檗无念禅师复问(8)

了此大事,须卸却一生,装载干竭,累积珍藏,将至玄至妙的、能觉能悟的、阴结不化的、隐隐在脏腑中作奇作怪的、劫贼阴魔,通身打落罄,教净尽全无倚托,如灵魂不得附尸相似,倒向平地上忽转过身来,才有一星见量[6]。现前急须吹毛铲落[7],无令纤土停针[8],方许少分相应。

注释

[1]静庐:本处指精舍。

[2]学问阴毒:意思是暗地里被各种知识困扰,乃至伤害荼毒。

[3]百万恶煞:指所有艰苦磨难。

[4]太平禅:指附庸风雅、不痛不痒的假禅话。

[5]鹞过新罗:指机会不再,消失了。鹞,鹞鹰。新罗,古时朝鲜半岛上的一个国家。

[6]一星见量:一线希望。

[7]吹毛铲落:这是禅师的禅语,意思是铲掉烦恼,好比收拾家禽。

[8]无令纤土停针:这是禅师的禅语,意思是不要搞错方向。无令纤土停针,原是风水术语,指罗盘不在薄土停留。

解读

禅师语录云:“为道若不经百万恶煞照鉴,检察不出。”黄檗无念禅师开示:求道甚苦,得道甚怖,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真修行人要投身苦怖之中,万难得一福。因为当初一罪害万人,所以今天万难得一福,这就是报应。不知报应,枉自学佛。禅师告诉我们,种种大苦大难大凶煞都是前世因果,无法避免,但也无法害怕,直面就是了。有债还债,就怕没信心,不怕还不起。真金不怕火烧,善念不怕恶人。“百万恶煞照鉴”,反而证明了此心不妄,是真诚君子。不怕善人来求,也不怕恶人来问。夜半追债,坦然应之,这是真学佛人。

禅师开示:要炼出一片空明,内心无滓尘。纵然有凶神恶煞,也无非是空气澎湃,大水泻嚷,闹一阵就走了。不可凶神对凶神,恶煞对恶煞,要用他来检讨自身,为何我老有魔难?无非心不善不诚,又善又诚,眼前有一片春风,足下是万里河山。

复傅考功泰衡

接蒋考功书,道公吞过栗棘蓬[1]三个,不受人瞒。僧特过访,果不虚也。若非夙植德本,累劫薰修[2],焉能一信至此。虽然切不可认着,何也?若作圣解迷,在中途所以前步,工夫只图见性后步。须要透出重关,觑破生死。

譬如驾船无风浪时,撑篙荡桨之人也都扶得柁,若遇风浪滔天,须是久惯的稍公,柁柄在手,随波上下,安稳无忧。到恁么时,便好逢场作戏,随寓安身[3],出格利生,无处不可。若有毫厘未尽,强作主宰,卒境一至,瞥尔情生,虽有见识聪明都用不着,实自欺瞒,非先贤之罪也。

注释

[1]栗棘蓬:方言,指没去皮、带刺的栗子。吞栗棘蓬是苦修。

[2]累劫薰修:经历磨难不改变,依然洁身自好,坚持不懈。薰修,特指薰香沐浴斋戒修行。清除心的不净叫做“斋”,禁止身的过非叫做“戒”,斋戒就是守戒以杜绝一切嗜欲。在祭祀或修行中沐浴更衣、整洁身心,以示虔诚。

佛陀对斋戒的开示:《大般涅盘经》:“当于尔时,阎浮提内,无一比丘为我弟子。尔时波旬悉以大火焚烧一切所有经典。其中或有遗余在者,诸婆罗门即共偷取,处处采拾,安置己典。以是义故,诸小菩萨,佛未出时,率共信受婆罗门语。诸婆罗门虽作是说:‘我有斋戒。’而诸外道真实无也。诸外道等,虽复说言有我乐净,而实不解我乐净义,直以佛法一字二字,一句二句,说言我典有如是义。”

盖凡有持斋,则必有戒,故斋戒二字自古并称。狭义言之,即指中《阿含卷五十五持斋经》中所谓“圣八支斋”者,亦即今日教内习称之八关斋戒(又称八关斋、八戒),此一戒律乃专供优婆塞、优婆夷等在家二众于一日一夜受持出家之戒。其内容于诸经所举颇有异说,然通常所谓之八戒者列举如下:(一)离杀生;(二)离不与取,“不与取”系指未经他人允诺而自行取用他人之物,亦即偷盗之意;(三)离非梵行,梵行即清净不淫之行;(四)离虚诳语,举凡两舌、恶口、妄言、绮语等均属之;(五)离饮诸酒,酒能乱性昏智,妨碍修行,故须远离;(六)离眠坐高广严丽床座,不坐卧于一尺六寸以上或宽大华丽之床座,以免养尊处优,习于放逸;(七)离涂饰香鬘及歌舞观听,即不以香花、花鬘佩戴于身,不以香油等涂抹于身,不作歌舞倡伎,亦不无故前往观听;(八)离食非时食,即上记所谓之不过中食,此系八戒中之最重要者。

[3]随寓安身:这是禅师的禅语,意思是安居火宅,内有清泉。

解读

禅师语录云:“透出垂关,觑破生死。”黄檗无念禅师开示:生死事大,大不过不怕的人。关山重重,拦不住通行的人。之所以通行,畅通无阻,是因为身上有通行证。什么是学佛人的通行证?不是一身袈裟,不是满口佛言,更不是这种证、那种牒、世俗身份,官职加身,只能是善心一片,走哪里都是一个诚。老实做人,老实修行,这就是畅通无阻的通行证。什么叫“透出重关?”不是说有无穷本事,本事越大越要被收拾,做一个“没本事”的人最好,不伤人,不求人,这是真本事,因此身处社会如入无人之境。什么叫“觑破生死?”不是战胜生死,生死无法战胜,你越恐惧他,他就越发时时刻刻粘住你。只有忘怀得失、忘情生死,持一颗善心,一切随缘不强求,就已身在生死之外。已经得生之人,何必言生?已经历死之人,何必畏死?佛法是不生不灭之道,不是助长生死之道。但凡悦生畏死,皆未达佛旨。佛菩萨是要我们做一个跳出生死的人,而不是做一个在生死中得好处的人。这是禅师所示。

禅师开示:找一个不怕死的人不难,找一个不怕生的人极难。直面苦乐人生,念一声佛,行善而不扬善。暗中得好处,不必得罪人,也不教训人,其中有修行乐趣,自己的生死自己负责,日日敬神明,不妄想,便有实在收获。

复李孝廉

来云怕死,忽到不知趣向,若真怕死,且看这一怕死的从何而起?查来查去,不论年月,如水湿麻绳[1],渐渐紧来,逼到无用力处,连那怕死的、查考的,一齐粉碎。生尚不可得,死从何来?切莫知解[2]过去了。

注释

[1]水湿麻绳:这是禅师的禅语,意思是人生的麻烦越来越大,包袱越来越重,必需抛下。

[2]知解:通支解,本处指蒙混过关。

解读

禅师语录云:“生尚不可得,死从何来?”黄檗无念禅师在此再论生死,殷切开示:先把生的问题搞明白了,死自然不是问题。这也就是夫子“未知生,焉知死”的意思。死虽重大,也不过是生的副产品。说是“副产品”是很准确的,意思是经常伴生,但并不是必然伴生。也就是说,有生常有死,但有生未必有死。生是生,死是死,不能见风就是雨,见生就是死。佛学斟破迷妄,打出鬼门关。怎样打出鬼门关?不是说你恋生就免死,世上哪有这种好事?恋钱就成富翁吗?恋生就能长生吗?最傻的人也知道这不可能。富从福中求,生从仁中生。上苍有好生之德,佛菩萨有慈悲心,因此我们罪中免罪,恩上加恩,白白得来这条命。生命哪里来?福报中来,赦免中来,恩赐中来。如不珍惜,应付收回。什么叫死?死就是福报收回。一旦没了福报,恶报就来,人敌不过魔,可不就死了。一定要惜福,惜福得的不是福,惜福得生。这是禅师所示。

禅师开示:世间享福人太多,因福招祸,无可救药了。现在要找一无福之人,向他施一福,看他惜还不惜?如他惜福,我便惜之。

复问

复邹司寇南皋

不审年来己躬[1],造诣[2]何如?僧数十年苦辛搬尽,欲求个知命者[3]佐助吾宗,终无适愿。公天姿卓异,胆志超群,正足胜任此段因缘,柰聪明太煞[4],多被见解阴魔瞒过,于般若本心[5]不能触动,先哲斥为认贼作子者是也。若据本位[6]中一切觉知全无交涉,但起丝毫觉知,即劫家珍之贼,非本觉[7]主人。也然觉知者,但方便权名耳!岂觉更有觉,知更有知,中间更容谁分别是觉非觉、是知非知耶?如翁自南皋,岂更向人道我是南皋。这场事惟翁堪任。

且人生得失兴衰,犹若一梦,惟死生大事,乃永劫无尽。功勋[8]安有大过量人,肯草草苟图,自印而已。况浮世事无有尽期,扶世担子[9],挑来已极,亦当放下,图个轻安。出世[10]一法最紧要事,急忙下手,打教净尽,毕此残缘,分明落处。三界出没,无复滞碍。入凡不卑,入圣不尊。佛界魔宫,随意自在。虽然亲证[11]始得,切忌相似。

注释

[1]己躬:躬行、践行。本处特指依佛为人,践行禅道。

[2]造诣:成就。本处特指果位,实修的阶段。

[3]知命者:知道自己的人生使命。本处特指有恒心修炼自己的人。

[4]太煞:太厉害,厉害过了头。

[5]般若本心:智慧心。本心即真心、自性。“本心”一词出自孟子,意思是本性是善(善性)。佛教借用,本心又叫真心、一心。在佛经有许多名字:真如、自性、法身、实相、佛性、法性、如来藏、圆成实性、本来面目、大圆镜智等。一心的真谛不可思议,不可思即禅宗的“动念即乖、心行处灭”,不可议即禅宗的“开口便错、言语道断”。莲池大师说本心:“心是无形相的,所以没有任何东西可作为比喻。大凡用来比喻心的,都是不得已,姑且取其仿佛与心的作用有些近似的东西来形容它,使人对于心的概念多少有所领会,但不可以认为心当真如某种东西。试举一例,譬如以镜子比喻心,大家都知道镜能照物,当物还没有对着镜子的时候,镜子不会把物的影像摄入镜中;当物正对着镜子的时候,镜子不会因为物的好恶美丑而生憎爱;当物离开镜子的时候,镜子也不会把物的影像保留在镜子里。圣人的心常寂常照,寂则一尘不染,照则遍觉十方。此心既不住内,不住外,不住中间,三际空寂,而又无所不住,无物不照。所以用镜子来比喻心,只是取其某些略似而已。究极而论,镜子毕竟是一种没有知觉的物体,心难道也像镜子那样无知吗?而且镜子在黑暗中便失去作用,怎能比得上心的妙明真体常寂常照。以此类推,或以宝珠喻心,或以虚空喻心,无论用哪一种比喻,其道理都是一样的。”本心即本愿。什么心发什么愿,成什么人。

[6]本位:即本心。本心自悟本来位置,同证果位,因此叫本位。

[7]本觉:即本心。本心觉悟,因此叫本觉。

[8]功勋:奖赏、荣誉。本处特指果报中的善报。

[9]扶世担子:救世心,各种善行。

[10]出世:不是离开世界,而是在世界中成就,并且成就世界。

出世

谓诸佛出现于世间成正觉并教化众生:《金刚三昧经》卷一云:“佛言:善男子!汝能问我出世之因,欲化众生,令彼众生获得出世之果,是一大事不可思议。”《瑜伽师地论》卷二十一云:“云何名为诸佛出世?谓如有一普于一切诸有情类,起善利益增上意乐,修习多千难行苦行,经三大劫阿僧企耶,积集广大福德智慧二种资粮,获得最后上妙之身,安坐无上胜菩提座,断除五盖,于四念住善住其心,修三十七菩提分法,现证无上正等菩提,如是名为诸佛出世。过去未来现在诸佛,皆由如是名为出世。”经论中,对于佛陀出世之动机,颇多描述。《法华经》卷一《方便品》谓佛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即欲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大般若经》卷五一一则谓佛为宣说甚深般若波罗密多,而出现于世。此等出世之动机,是为佛陀出世之“大事因缘”。又称出世本怀,或出世大事。学佛人指舍世俗事,趋入佛门以修净行:即所谓出家或出尘。此为世俗所常用之“出世”意义。

所出者何?何为世间?世间指我们现在居住的世界。我们的世界,无论是有情无情,皆念念生灭,三世迂流不停,故名世;人与人,物与物之间,各有各的方所与界限,是名界。《楞严经》说:“世为迂流,界为方位,汝今当知,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为界;过去、未来、现在为世。”据此可知世约时间言,界就空间论。由于世界,含有时间与空间无限连续的意义,所以又名世间。世间可分为有情间、器世间、正觉世间三种。有情世间,指凡是有生命的动物世界,包括六道众生。因为六道众生,有情识分别,有思想活动,有欲望占有,故名有情世间,属于众生的正报。器世间,指众生所居住的国土,包括山河大地,及人类依赖生存的生态环境。例如花、草、树、木等,虽有生长能力,而无情识活动,一切靠人培植,供给人使用,故属众生的依报。无论依报或正报,皆有作为,有生灭,无常迅速,不能久住。因此又名有为法。正觉世间,在大乘,是指诸佛菩萨,以根本智所证的实相理;在小乘,指二乘圣人,以真空智证偏空涅盘的境界。佛言器世间是诸行无常;有情世间是诸法无我;正觉世间是涅盘寂静。意思是:有情与器世间中的一切动物、植物、矿物、生理或心理,物理,其共同性质,皆是无常。世间无常,故有成住壤空;物质无常,故有生住异灭;人命无常,故有生老病死;好景无常,故乐极生悲;聚散无常,故生离死别;人情无常,故冷暖炎凉;世态无常,故沧海桑田,桑田沧海,苦恼无量。是以佛说:诸受皆苦。欲想离苦得乐,当追究苦因,谋求灭苦之道,循道进修,到达涅盘寂静,清净无为的境界,自然可以超越世间无常、苦空,揖别生死烦恼,获得人生永恒而真实的生命,此正是孕育小乘出世思想的主要原因。

出世的意义

佛为怜愍众生,愚痴无智,未能直接承受一乘佛法,因而权巧方便,曲就机情,说四谛法,令众生知苦断集,慕灭修道。四谛即是苦谛、集谛、灭谛、道谛。

苦谛,指人生的三苦、八苦以及无量之苦。六道众生,由因感果,有说不尽的忧悲苦恼,有受不尽的打击与折磨。世间无常,好景不永是坏苦。一切有为法,念念生灭,迂流不息,是行苦。人的生理除八苦交煎外,还要承受来自人事界的打击,来自自然界的灾害,使人苦上加苦,是苦苦。所以佛说:人生有三苦、八苦、无量诸苦。如《法华经》说:“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是名苦谛。

集谛,指人心中积集烦恼,成为招苦之因。所以佛说:“集是苦因,苦因集有。”人心烦恼虽多,究其主要不外贪、嗔、痴、慢、疑、恶见等六种,是一切烦恼的根本,故名根本烦恼。

贪,又名贪欲,或贪爱,以染着为性,生苦为业。众生对于物质享受,心生贪着,爱恋不舍,无论贪名、贪利、贪财、贪色,贪不得时必争,或强夺巧取,或欺骗奸诈,给社会制造罪恶与混乱,给人类带来忧悲苦恼。故佛说贪是根本烦恼之一。

嗔,以憎恚为性,是不安与牵引所依为业。人对于逆境,心中懊恼,烦躁不安,便动肝火,迁怒他人,展开搏斗,残杀无辜。所以佛说:“一念嗔心起,八万障门开。”又说:“嗔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欲免轮回苦,善自护嗔心。”痴,以不明事理迷暗为性,一切惑所依为业。众生心性暗钝,迷于真理,不见实相,幻生我法二执,是理痴,即根本无明。迷于事相,不明因果,不识邪正,妄生邪见,是事痴,即枝末无明。《唯识论》言:“诸烦恼生,必由痴故。”人因愚痴,不明事理,故贪、嗔、痴、我慢、邪见,疑惑不决,是以痴,是根本烦恼中的根本烦恼。

慢,以恃己高举为性,生苦为业。《大毗婆沙论》四十三卷说慢有七种。一慢:即骄傲成性,于同类中,执己为胜。二过慢:他人胜己,偏说同等,于同等人中,强说己胜。三慢过慢:于胜争胜,人本胜己,反执己为胜。四我慢,恃己凌他,贡高我慢。五增上慢:未证圣果,妄言证圣,诳惑他人。六卑慢:以劣自夸,己不及人,反说人不如己,不肯向他人学习。七邪慢:自己无学无德,妄言胜他,大言不惭,或固执邪见。

同类推荐
  • 道教自然观研究

    道教自然观研究

    中国道教研究在百年的历程中,走过的并不是一条平坦的路。整个20世纪,经历了中西多元文化的激烈冲撞、一元文化的范式转化、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的再一次激荡角逐,中国的道教研究在多次的浮沉和变通中,经历了排外、接受、容纳、调适的发展过程,获得了新的价值和生命力。本书考察了20世纪道教学术研究的总体概况,并以四位典型学者陈撄宁、萧天石、国符、王明为例,分析了20世纪道教研究的几个向度,概括了20世纪中国道教学术的若干新特点以及道教研究的定位问题。
  • 佛家经典智慧故事

    佛家经典智慧故事

    点亮自己的心灯,擦亮迷失的双眼,寻找到内心的安宁,浸润一颗善心而获取生活的幸福。本书从卷帙浩繁的佛经中,精选出多个富含哲理与智慧,充满幽默与诙谐的故事加以独到梳理,并结合现实生活给予精练评析,以阐释佛的博大与精深。
  • 禅与养生

    禅与养生

    将前人精要有机地融汇组合在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化繁为简。相信有兴致的读者详阅后,在很多方面与我会有共同感悟。若能照此修禅、养生,净化心灵,强身治病,延年益寿,善莫大焉。
  • 每天懂一点净化身心的禅心佛语

    每天懂一点净化身心的禅心佛语

    倒一杯清茶,掬一捧阳光,听圣严法师讲禅,做一个境随心转的圣人。本书以台湾第一高僧圣严法师的禅证体悟为中心,结合现代人的心理诉求,从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等日常行为入手,阐释净化身心、缓解压力的禅修法门。将心理减压和禅修秘法完美结合的佛法书,祝你走向身心康宁的禅修之道。
  • 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以神灵观为中心

    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以神灵观为中心

    《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以神灵观为中心》由于种种原因,在民间宗教的研究领域,对其宗教思想的研究显然滞后于宗教教派演变的研究;而在宗教思想的研究中,对其神灵(学)思想的研究,更是未能得到充分的重视而鲜有人问津。鉴于明清时期是中国社会中民间宗教的高发期和繁盛期,因此,《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以神灵观为中心》尝试从现代宗教学的角度,以神灵观为中心,结合明清民间宗教各教派的主要经卷宝卷以及其他相关材料,进行认真解读和仔细分析,分别以神灵谱系、神话理论、救赎观念、伦理思想四个部分依次展开。
热门推荐
  • 医鸣惊仙

    医鸣惊仙

    你想卸我的胳膊,我先卸你的胳膊!你想灭我的锐气?我先灭你的威风!以牙还牙,以眼还眼是我的个性!现代生物工程学博士蓝明歌穿越到一个修仙世界,炼丹,看病,做手术,补经脉,养灵花,逗灵宠,训婴儿,走出了一条上达通天的金丹大道!医鸣惊仙第二部《魔医神女:绝品大小姐》火热连载中
  • 凤权天下

    凤权天下

    她是高高在上的皇后,五年间为了他殚精竭虑,从太后手中一点点夺回皇权,最终却被他无情杀害,一尸两命。重生到宫女体内的她,满怀仇恨,誓要杀尽所有负她之人。皇宫自此又掀起一场腥风血雨……
  • 难以释怀的思念

    难以释怀的思念

    ,一切闪光的人生,古往今来。有价值的人生,都是在顽强拼搏和不懈进取中获得的
  • 绝爱之殇

    绝爱之殇

    什么叫做爱情,就是一物降一物~这一次,她要反守为攻,她对他开始失望;当他已经深爱的时候。让程昱知道知道什么叫做单恋的痛苦·。--情节虚构,在爱的那一条路上,他总是比她慢一步——在她爱他的时候他正喜欢别人;当他开始对她感动的时候,请勿模仿,她已经因为时间的打磨要不爱他了
  • 1分钟读懂顾客心理

    1分钟读懂顾客心理

    顾客的心理有多种,其中包括“求实惠”和“求便宜”的心理,对抱有这种心理的顾客,一般可以用价格和产品的质量来说服,重点指出自己产品的“物美价廉”,那么他们就很容易被打动。抓住顾客的“面子”心理,给顾客“面子”不要吝惜你的赞美之词,这点对任何顾客都适用。另外顾客的求“效率”心理,求“舒适”心理,求“安全”心理,求“方便”心理等,在读懂消费者心理的旅途中,本书将为您一一展现!让您1分钟之内读懂顾客心理,打开顾客的钱袋!
  • 帝王遗嘱:破解皇权的更替密码

    帝王遗嘱:破解皇权的更替密码

    皇权的传递做起来相当复杂,但说起来却相当简单。我们今天就是来说这事的,因为帝制时代早已经过去,谁也没有能力再来做了。本书所选取的遗诏,皆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气的帝王的政治遗嘱。他们就是那些“围棋高手”。或是开国帝王,或是中兴之主,或是乱世枭雄,或是太平天子。而他们对自己身后江山的合理或是不合理规划,直接造成了中国历史上许多著名的历史事件的发生。
  • 重生空间有精灵

    重生空间有精灵

    知名设计师叶慧是最忠实的唯物主义者,可是无意中救了下界历劫的仙人,叶慧的世界观被彻底颠覆--她重生了!而且还得到了仙人所赠的上古仙坠,从此随身携带空间。虽然重生后的人生并不如意,但是有了随身空间,也给了她许多便利!青梅竹马的男朋友,与生俱来的技术与天赋,看她成就重生之后的辉煌人生!
  • 开国功臣:徐达

    开国功臣:徐达

    徐达(1332—1385年),字天德,濠州(今安徽凤阳)钟离太平乡人。他出生于一个世代种田的农民家庭,小时曾和朱元璋一起放过牛。元朝末年,他目睹政治黑暗,民不聊生,慨然有“济世之志”。元末农民战争爆发后,在郭子兴起义军中当小军官的朱元璋回乡招兵,他“仗剑往从”,从此开始了戎马倥偬的军事生涯。《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开国功臣:徐达》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明朝开国元勋郭子仪传奇的一生。
  • 色彩心理学

    色彩心理学

    色彩是我们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色彩与人的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息息相关。蓝色的天空,纯白的云朵,翠绿的树木,火红的花朵……没有色彩,世界不会这么绚丽,生活不会如此多彩。
  • 业绩决定工资

    业绩决定工资

    风行世界500强企业的职业理念和价值观,锻造卓越员工必不可少的思维与行动准则。勋章只授予战功赫赫的将士,高薪仅属于业绩卓越的员工。工资多少,不是取决于你做了多少工作,而是取决于你创造了多少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