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22700000008

第8章 黄檗无念禅师复问(7)

今时学者不经本色,开导多是鼓唇意度,博一肚皮道理,亲师近友,只图拨些胜负,那得半个虚心空腹者哉!这件事若欲求人,正好于圣明[4]之下,大辟炉冶,煆炼群雄。闪电光中摄取得三两个英灵者佐助宗乘,使佛灯不坠,含识[5]乘恩,功莫大焉。苏云浦有超格之资,筋骨之士当用钳锤,不可放过。梅长公到京,谅纳入知己中。此公到是个货,赤历无染[6],胆壮神雄,正可优任,奈不生鼻孔[7],无把捉他处,愿宛转殷勤,造就得出来,不同弱质无气味者。至嘱至嘱。

注释

[1]谈心学者:本处用心学借指佛学,谈心学者指讲谈佛学而并不信佛的人。

[2]浑融:即圆融。佛教讲圆融,称圆教。圆融指破除偏执,圆满融通。《丁福保佛学大辞典》解释为:圆者周遍之义,融者融通融和之义,若就分别妄执之见言之,则万差之诸法尽事事差别,就诸法本具之理性言之,则事理之万法遍为融通无碍,无二无别,犹如水波,谓为圆融。曰烦恼即菩提,曰生死即涅盘,曰众生即本觉,曰娑婆即寂光,皆是圆融之理趣也。

[3]凑泊:凑过来停住,指因缘聚合。

[4]圣明:圣治明时的省语,指盛世。

[5]含识:有见识。含而不露,因此叫含识。

[6]赤历无染:心如赤子,经历各种事情依然不被污染。染,即尘染。尘指六尘:色、声、香、味、触、法。修行时排除物欲,保持心地洁净。

[7]不生鼻孔:比喻不听话。“不生鼻孔”原是骂牛的话。牛要听话,常要穿鼻。

解读

禅师语录云:“说法导迷,如将剿贼。先破其巢,然后擒如探囊。”意思是:宣讲佛法、指引迷途,就像大将剿匪。擒贼不可迷恋路上厮杀,要直捣黄龙。破其巢穴,一家子都清除了。引导人最不可取的是“路上对路上”,虽有良将,终会迷失在路上。要有目的地,要有方向感,要甩掉尾巴进发。禅师指出:学佛如剿匪,非得直捣黄龙不可。路上的胜利全部都不算数,都会有反复。真正的成功是拿下老巢,捣毁魔窟。人生陷入混战时,读禅师此语,无异于醍醐灌顶,使唤人猛醒奋进。

禅师开示:人生处处是战场,学佛要做猛将。不敢下手杀魔即为魔所杀,不知杀入魔窟,更大的胜利于事无补。学佛要有主次,主要就是入魔窟荡魔头。

适逢来教,闻发愤志断除助因[1],此念既发[2],定成圣果[3]。承寄汾阳一段因缘,我前在藏里拣出,欲剿绝邓公见解,不觉老僧也被他打失鼻孔[4],至今痛恨无地。又承寄来,不知是我仇敌[5]。

我费尽数十年辛苦学得禅道,零零碎碎,尽被揭掳一空,依旧只还得个粥饭僧[6]耳。老穷无倚,空守寒崖,闲时栽得些恶辣物事[7],管待禅客。倘不弃,来我山中,也要奉上一碗,辣出一身白汗。到这里全身放下,一步一看,除我一身之外更有何事!纵有说的明的,修的学的,总是剩语。此话非公力量超群,断不敢陈上。

注释

[1]助因:指外来帮助。外来帮助再大,也是外因,无法成就,因此称助因。

[2]此念既发:指念头一出就不能追回。学佛最慎起念。善念有善报。虽然念力不能成就自身,但可以成就他人,因此念力是互相成就的一种法门。善念为他人,叫做加持。

[3]圣果:善果。有善有恶不能得善果,无善无恶得善果。

[4]打失鼻孔:这是禅师的禅语,指打掉执着得自由。牛穿鼻孔被拘束,打失鼻孔(指绳子从牛鼻孔里掉下来)恢复自由身。

[5]仇敌:这是禅师的禅语,指内外干扰。佛经谓之魔。《佛光大辞典》:“最善之佛陀与最恶之恶魔,于表相而言,形成两个极端,然就实体本性言之,实则佛与魔之本性始终一体不二,故称佛魔一如。”有的禅师说:见佛杀佛,见魔杀魔,意思是说内外打通,一切放下,让自性来做主。

[6]粥饭僧:这是禅师的谦语,意思是只会吃饭的和尚。生活禅虽然不能成佛,但可以帮助成佛,因此是一门必修课。

[7]恶辣物事:这是禅师的戏语,指辣椒之类。学佛忌五荤与辛辣食品,有忌有不忌。念头里有荤有素是荤,无荤无素是素。有素味荤心,有荤味素心。心生欢喜,即为素心。

解读

禅师语录云:“到这里全身放下,一步一看:除我一身之外更有何事?”黄檗无念禅师开示:要得身上爽,剜却身上疮。世间万事围绕,日夜喧腾不休,看似天大的事,一旦放下,也就是一股烟。除却自身,别无所有。这就是宇宙真相:一切都在人的意识中。自身意识没了,世界也就不存在。因此,佛法并不是教你解决世间烦恼,也不是教你忘掉世上烦恼,而是告诉你并无所谓世界,并无所谓烦恼。一切都是一念作怪。止念则无烦恼,无念则世界都消失。进入本真空无境界,便是极乐。禅师云“全身放下”,指明要从头到脚停下对世界的探求,回到自身,就是答案。

禅师开示:做人答案在心中,原来不必向外求你。

复袁太史石浦

陶公云足下是真了手汉[1],不任欣慰。虽然切不可以此为是,若自认是,终无日新之用。学如大海,渐入渐深,故曰无尽藏[2]。僧入山来,愚讷兀坐,全无活计。数十年所学,不知向何处去了。依然只是个住山僧[3]耳。

山中人无别事,只有几个法亲[4]常在心中,若得无法可执,无见可逞,吾事毕矣。

注释

[1]真了手汉:真能罢手的男子汉。彻底放下叫了。了是了却的省语,原指被他人夺去性命。汉译佛经,此词借指终结、放下。

[2]无尽藏:无尽的宝藏,指佛法广大,以无尽法应对并超越无尽业。《维摩诘经·菩萨品》认为,“无尽”是不生不灭的“无为法”。又佛性广大无穷、妙用无边,谓之“无尽藏”。隋慧远《大乘义章》卷十四说:“德广难穷,名为无尽;无尽之德,包念曰藏。”此外,华严宗认为,生灭无常的现象世界(有为法)也是“无尽”的,叫做“无尽缘起”,如众生无尽、世间无尽、虚空界无尽等。佛法广大,要求修行者发愿无尽、布施无尽、持戒无尽乃至博闻无尽。《维摩诘经·菩萨品》用“无尽灯”比喻菩萨化导无量众生,“有法门名无尽灯者,譬如一灯然百千灯,冥者皆明,明终不尽”。

[3]住山僧:这是禅师的谦语,意思是呆呆地住在山中的和尚,修的是静功。

[4]法亲:道友如亲人,所以叫法亲。

解读

禅师语录云:“学如大海,渐入渐深,故曰无尽藏。”黄檗无念禅师在此处说的“学”专指化学,不是世上俗学。“海”专指智慧海,不是烦恼海。“入”专指通过善念感通、灵应进入福报空间,不是世上常有的侵占式、掠夺式进入。“深”专指持念到底,不是说无穷无尽的贪婪索取。这是需要明辨的。黄檗无念禅师开示:佛学深如大海,是无尽宝藏,学佛之人必有福报。但我们不能用平常学习世俗学问的方法来研究他,必须持善念来信仰,在信仰中学习,才是学习佛学的正确方法。佛宝极多,故改名“无尽藏”,是向任何人开放的,善果子希望人人来拿,真道路希望人人来走。与“无尽藏”相对应的是“有尽心”,指我们的心应有尽头,无尽的心也只能走失。当心有尽头,就知道收手回头,路就在眼前。原来宝藏并不是在天边,就在眼前。珍惜眼前人,做好眼前事,这就是宝,这就是福。

禅师开示:驾一叶轻舟,驶过烦恼之海。与人为善,自身得解脱,自身得福报。人我和谐,龙天欢喜。此为不学之学,最终之学问,佛宝在其中。

复陶太史石篑

闻公学有大进,僧甚庆喜。非夙植德本[1],焉能如是恳切。迩者学人,只图充阔神机[2],增长见识,与己何益。果有真志,二六时中,切不可放过。逼到有眼如盲,有耳如聋,更加逼拶,忽有个省力处,就是得力处。果尔到此,庆快平生,方知佛不欺人。

故云:未到家乡惟务到,及乎到了也,寻常又有何玄妙能巧向人言哉?又莫作平常会[3],才道平常便不平常了。公既不被生死罗笼,便好游戏人间,幻视万缘。

书中道某是了手汉,不知即日用应酬了?抑另有了处?若另有了处,如梦说梦。若即事了,何处是了?这里分疏得出,方具只眼,不然秪自欺耳。

注释

[1]夙:夙缘的省语。前生的因缘。见《敦煌曲子词·鹊踏枝》:“自叹夙缘作他邦客,辜负尊亲虚劳力。”

[2]神机:非常有谋略。

[3]平常:平淡无奇。莫作平常会,这是禅师的反话,意思是要作平常会,平淡对待。修行讲究平常心。平常心是道。最早是马祖道一提出来的。从南泉普愿传到赵州从稔手上,更是发扬光大,成为他独特的宗风。所以,学人向赵州从稔问道时,他常常就顺手从眼前的平常事物拈来回答。僧问:“学人迷昧,乞师指示。”赵州云:“吃粥也未?”僧云:“吃粥也。”赵州云:“洗钵去!”其僧忽然有省悟。僧问:“万法归一,一归何所?”赵州云:“老僧在青州,作的一领布衫重七斤。”其他像吃茶去、大道通长安都是脍炙人口的禅语。平常心,是指眼前之境就是真心的显现,当下就是真理,不需要到遥远的地方追寻。

解读

禅师语录云:“佛不欺人”。黄檗无念禅师这话本着真诚,用自身作担保,对大众作出庄严承诺:学佛是学诚,我佛不欺人。学佛是真心,必然有感应。世上之事,凡学必伪,凡学必欺,因此人人凡学必疑,但凡见高尚、神圣、庄严之事皆嗤之以鼻。这是因为,经过一千次被骗后,世人有了畏惧之心。慢慢地知道,佛学是真高尚、真神圣、真庄严。何以见得?持善念必有福报。但凡一个人,心无杂念,高尚做人,无私为社会,那么他就会得到无穷福报。不是为了福报才信佛,毕竟有福报,真实境地毕竟不空。人不欺佛,佛不欺人。人若欺佛,佛还是不欺人。佛菩萨岂是斤斤计较?又岂是可以做交换?又岂是能收买。一切都要本着自己的心。心不欺人,所以禅师说佛不欺人。心就是佛,人人心中有一个真佛,那就是不泯的善念,不堕的真心。

禅师开示:找个真诚的人做真诚的事,世界就是美好的。人人都是佛。人不自欺,佛必不欺人。

自领教来,会卓老言渠遨游四方,至南北二都[1],寻求师友,不见有一人。实为生死惟公志气真切,只是路径不同,但向聪慧气魄上着力,不肯退步知非。近时士大夫秪要会得事事分晓,说得道理如佛祖相似,不知反成壅塞[2]。我此门中无你分晓处,无用气魄处,只贵息机忘见[3]耳。某无一能,只这着子不肯泛然[4]。左挨右拶,直得途穷路绝,觑透渊源。饶他千圣[5]出来,也须吃棒[6]。

注释

[1]南北二都:指南京与北京。明朝以南京为首都,后迁都北京。习惯上称南北二都。

[2]壅塞:障碍。本处指因为学问太多引起的知见障。

[3]息机忘见:停止进取忘掉见识,打掉知见障。

[4]泛然:随便。

[5]千圣:泛指所有圣贤。

[6]吃棒:即棒喝。禅宗独特的修行与教化手段,祖师接化弟子之方式。禅家宗匠接引学人时,为杜绝其虚妄思维或考验其悟境,或用棒打,或大喝一声,以暗示与启悟对方。《碧岩录》第二则:“直饶棒如雨点,喝似雷奔,也未当得向上宗乘中事。”相传棒之施用,始于唐代德山宣鉴与黄檗希运;喝之施用,始于临济义玄(或谓马祖道一)。以德山善用棒,临济善用喝,故有“德山棒,临济喝”之称。以后禅师接引学人,多棒喝交施,无非欲藉此促人觉悟。后世对警醒人之执迷不悟,称为当头棒喝。据五家宗旨纂要所载:“临济家风,全机大用,棒喝齐施。”临济宗始祖义玄禅师受黄檗之影响,有所谓四喝八棒。八棒,即:(一)触令支玄棒,为罚棒;(二)接机从正棒,为从正之棒;(三)靠玄伤正棒,为罚棒;(四)印顺宗旨棒,即印证来机,为赏棒;(五)取验虚实棒,即一见便打,试学人修行之虚实,无关赏罚;(六)盲加瞎棒,即盲目乱打,此为宗师之过;(七)苦责愚痴棒,与前者相反,乃苦责学人;(八)扫除凡圣棒,为至高之正棒。四喝,即:(一)一喝如金刚宝剑,有斩除情解之作用;(二)一喝如踞地狮子,有喝阻情解之作用;(三)一喝如探竿影草,有勘验学人之作用;(四)一喝不作一喝用,有不敢触讳之作用。

解读

禅师语录云:“饶他千圣出来,也须吃棒。”黄檗无念禅师这是棒喝之意,开示我们:无论一个人的天赋有多高,被世上称作圣贤,也必须要经过大磨难,大觉悟,才能真正步入超凡入圣的境地。春秋责备贤者,佛学考验圣人。越是所谓圣人,越要他知道有所不足,造成不可骄傲。否则因圣成魔,就更加可怕。梁武帝对达摩说:我修庙斋僧,暗示还厚待了你这个不受欢迎的外国和尚,有没有功德?达摩说:并无功德。即是此意。

禅师开示:一定要放下圣贤的架子,打消成圣的念头,消除圣凡差别,老老实实行善为人,这才是要紧的。

复焦太史澹园

金陵别后,消息茫然。李卓老化为乌有。以法台视之,不知了手何如?若以为未了,则彼自挂冠[1]以来,精进[2]殆无宁刻,岂以聪明豪杰,勤苦数十年而犹未耶?若以为了,则又安所凭据?公素具法眼,且卓老亟称海内知己,惟公一人,故今所疑难,不得不以相质。此段商量,正是出生死关头处,不作比方人物看。望明以示我。

海内人文零落,命脉如线,都中固材薮[3],不知尚有足任者否?先时个中自不乏人,然或为毁誉所吓,或为疑信[4]所摇,不免改换脚步,半途而废,真可惜也。

注释

[1]挂冠:自愿罢官停职。

[2]精进:锐意进取。

[3]材薮:人才库。薮,渊薮。

[4]疑信:疑言、谎言。这是禅师的责语,意思是要坚定信念。修行不以功德而成就,修行以信念而成就。正信得正果。《大乘起信论》:起大乘正信。《胜天王般若波罗密经》卷第五:佛告治世圣王言:“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密,因正信故而得胜进。何者正信?知一切法不生不灭自性寂静,常能亲近正行之人,不应作法终不造作,心离散乱听受正法,不见说者,不见我听,勤修精进令得神通,身心轻举教化众生,不见我有神通、能化、众生受化。何以故?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密,不见我,不见众生,二处平等,则得胜进而不退堕。”

解读

禅师语录云:“若以为了,则又安所凭据?”黄檗无念禅师开示:求法求到底,勇猛精进,不怕牺牲,才会有真觉悟。禅师讲的“了”在文中指“了手”,即罢手之意。禅师在信中与焦太史拉家常,说起李卓吾之事,人人自危,都准备罢手,不再学禅。在这佛法式微的关头,黄檗无念禅师站出来说“若以为了,则以所凭据?”意思是不能就此罢手,假如因为有牺牲就放弃,岂不自己丧失了上进的依据与信心?即应“越挫越勇”之意。李卓吾之死,应视作“法难”,是上进的凭据。黄檗无念禅师不愧是李卓吾的朋友与知音,说了一句李卓吾爱听的话,不枉二人道友一场。禅师指出:学道是担当,各人求各人的福,各人背各人的罪。总有一些事情得自己亲自承当,无法扔给别人。当此之时,除了直面,除了担当,并无办法。学佛不是说就可以马上就做太平天子,而是引导人在不太平的世界里保持一颗太平的心。亦即善心一颗,真心一颗。这是罪得赦免的凭据。

禅师开示:真心做人,这世界就太平了。

大令郎欲构静庐[1],置野朽于座右,共商个事,不惟吾宗有托,且残喘得所赖矣。复接手教,知遽断世缘,伤哉!是造化之妒贤,不俯就人好事也。人生此世,颠沛坎坷,大数不无,千古英贤不足类是,老翁临此剧痛何如?学问阴毒[2],最隐最微。十地菩萨尚有未尽,为道若不经百万恶煞[3]照鉴,检察不出。

近世学人不取自悟,多游识,迳攀缘,他家糟粕比合自己根尘,一段无味无生底径,截不肯推究。讲太平禅[4],说脱空话,个个都似毫无错谬,一旦飞灾罹厄,八面冲来,浑无把捉。待事过理融,已鹞过新罗[5]矣。若秪讨论些义味,逍遣闷怀,浮沉世俗,乃可要济生死关津,岂能得乎实务?

同类推荐
  • 佛渡有缘人:佛法与人生智慧(大全集)

    佛渡有缘人:佛法与人生智慧(大全集)

    忙、茫、盲……大多数现代人的真实写照。大街上人们行色匆匆,办公室里人们忙忙碌碌,工作台前人们废寝忘食。有人忙出了功成名就,有人忙出了事半功倍,有人忙出了迷惘无助,有人在盲目地忙啊忙……人在旅途,最累莫过奔命、最怕莫过于茫然若失、最苦莫过于苦海无边。故而,我们需要学会去调整、去谋划、去经营、去感悟,用从容的心去欣赏人生路上的风景。愿这本忙里偷闲者写给大忙人的佛学感悟,能够帮助每一位现代社会的大忙人,让大家都找到一张让心灵放松的按摩椅,一个让心灵休憩的驿站,一处让心灵休整的港湾。
  • 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比较研究

    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比较研究

    本书首次系统地对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进行比较研究和当代审视。作者根据比较宗教学、生态伦理学、深层生态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探讨了道教与基督教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伦理道德规范及其实践活动。道教和基督教的生态思想以其神学为基础。本书梳理了不同历史时期道教与基督教的生态思想,重点比较了道教与基督教的生态神学思想、自然生态思想、社会生态思想及环境保护实践,剖析了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的现代价值,并对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异同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通过比较研究,旨在求同存异,探讨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精神实质的一致,看到某种更深层的价值相通。
  • 佛门100种消除烦恼的方法

    佛门100种消除烦恼的方法

    人生之所以滋生烦恼、苦痛,只因人之本心远去,心为俗世尘埃所染,身为名利之欲所苦,拿得起却放不下,让自己成为一只“负重的骆驼”,艰难前行,不知何时会被“最后一根稻草”压下。听从佛陀的劝诫,清扫心灵的尘埃,也就远离了烦恼苦痛的人生,修得了欢喜圆满的人生。
  • 圣经故事:使徒行述

    圣经故事:使徒行述

    《圣经故事:使徒行述》分册,是《圣经故事》的第四分册,讲述耶稣门徒的故事并介绍使徒的书信作品,对应《圣经·新约》的后23卷。使徒保罗原本是迫害基督徒的急先锋,但在去往大马士革的路上得到神启,归信了基督,从此冒着巨大风险坚定不移地展开三次传教,曾被投放监狱,依然坚持信仰直到最后被杀害。本册同时也讲述了基督教早期领袖彼得、基督耶稣厚爱的门徒约翰等其他使徒传播基督之道的故事。由于早期基督教是被罗马帝国禁止的,这些使徒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迫害,然而他们都展现出了强烈的大无畏精神,对后人有相当大的榜样作用。
  • 圣经的故事

    圣经的故事

    《圣经》是人类历史上一部独一无二的书。它由不同时代的人用不同的语言写成,却极其贯通;它遭到无数的怀疑甚至诋毁,但最终它作为圣经经典的位置却丝毫没有动摇;它不是单纯的文学书、哲学书或历史书,但它是很多文学作品的源泉,哲学家不断地引用和讨论,它对犹太古史的详尽记载也远远超过其他民族的古史书。《圣经》是人类的伟大遗产。
热门推荐
  • 头发里的鬼

    头发里的鬼

    外婆说,女孩的头发一定要留长一点,如果太短,脑袋的灵气就会打开,被邪鬼入侵,最后就会活不成……为什么头发总是能和鬼七拐八拐的扯上关系?那尼姑、和尚则相反吗?
  • 鬼故事之寒

    鬼故事之寒

    一个莫名其妙失去了生前记忆的鬼,在机缘巧合之下竟和一个暴力的美女通灵师成为了通灵界里的搭档,作为交换条件,鬼答应柳家,在和柳家千金执行通灵任务中保证其安全,而柳家就要帮这个失忆的鬼查出生前之迷。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末世生死游戏

    末世生死游戏

    末世不是消失,只是迟到了,只不过这样的末世跟人们猜测的并不太一样,好像还透着股‘脉脉温情’?林南从十天后重生回来,回到了末世当天,首先要做的就是不让前一世选错了职业而死去的兄弟重蹈覆辙,这一刻,数据化的末世展现了它的狰狞。
  • 办公室风声 已出版上市

    办公室风声 已出版上市

    简介:五星大酒店,唯一“申奥”良机!管理层两大派系针锋相对,办公室暗涌危机。机密资料大量外泄,内忧外患,每个人都在演戏!孰真孰假,谁才是老鬼?风声鹤唳,职场新秀夏商竟破格提拔,机会还是阴谋?她如何才能在派系斗争中生存?如何才能应付对手打压和同事搞鬼?如何才能不穿小鞋,不背黑锅,不做炮灰?办公室好戏连台,生活远比影视更精彩……出卖OR被出卖?职场,野蛮才能生长!比快,更比慢!比聪明,还要比傻!比实力,更要比演技!有人卖你,有人踩你,也会有人拉你审时度势,顺势而为,方是职场大智慧!看《办公室风声》,职场无往而不胜!
  • 异界之玄冰剑神

    异界之玄冰剑神

    书中,你可以看到:小人物的搞笑琐事,气势磅礴的战争,悲伤的爱情。最终,主角从一个什么都不懂小人物,经历无数磨砺后,走向武力的巅峰。当夕阳西下,落霞逐渐被黑夜吞噬,主角带着陪伴他度过无数岁月的宠物,看着大海,道出一丝无奈,如果时间可以从来,他希望,死的那个人是他。
  • 天配良缘之西烈月

    天配良缘之西烈月

    先是突染奇毒。是一场豪赌,只是没想到,不过是想谈成一笔买卖,不承想,却迎来一场赌局。女人他见的多了,女王他倒是没领教过,可以一试。听说女王大人喜欢逛伶人馆,那么他就先从“卖身”开始吧。 她是天生的王者,不管是夺嫡登基,还是变革维新,她都应对自如。直到——那个男人闯进她的世界,结局竟是……,紧接着遭到伏击暗杀,之后叛党作乱,朝堂动荡,各种麻烦接踵而来,他一定是她命中的克星! 他们一个是纵横海域手握皇权的新任女王,一个是富可敌国放荡不羁的风流浪子,这两个人的相遇,他会踏上这片奇异的海域,从此便不得安宁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