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22700000015

第15章 黄檗无念禅师复问(14)

接翰教,知迩者工夫急切,吾宗有所赖矣。来谕中,初谓颇知入路,觉前见解皆非,安心做去,以待大休歇地;末希于悬崖处觅转身消息。只此一问,首尾颠倒者三,心外无人[1],人外无法[2],能安能做,能休彼此,历然分明,是事与本体何干?既肯悬崖撒手,还容尔转身觅消息耶?近时学道者才发心时,先立个或禅或道要去明,他不知才有分晓,失却本命元辰[3]矣。随打入识群队里,将个识神去究他,不识不知的便谓是悟处,殊不知只这不识不知的便是脱化不去的,偷心吃阎老手中铁棒者,是反引秘为莫见乎?隐莫显乎?微了生脱死的极则事,甘堕他阴魔坑里,自安自契,虽千钧气力也拔渠不出,真为可怜悯者。

足下出头来历,真切为命,迥不同类,奈何又被聪明魔使?向深求苦,索处着倒,若谓此事是求可得者,岂不谬哉!公饮此毒久矣。

此段事无多子大,过量人一觉便了,有甚羁绊,何得拈一放一[4],展转迟滞多年?掺持犹恋旧时行履,日月迅疾,百年勾当,少分已去,若只如此,用卜三十日事,大可怖惧,不如趁早打开胸脏,将生平学益得力的、狐疑不了的通身放下,倒泻无遗,直教空荡荡地,蓦忽冲开顶巅只眼照破,微细识贼,猛挥空王[5]宝剑,剿绝我根株裔。亲临自己田地,才觉一生所蕴都成剩事矣。

注释

[1]心外无人:真心即本我,除此之外没有我,没有人。

[2]人外无法:佛法专门为救人而设,佛法为人,人之外没有佛法。

[3]本命元辰:借用道家语,本指人性命所系的元气,借指佛法讲的本我。

[4]拈一放一:得一样丢一样。

[5]空王:空王,即为佛的别称。后唐主李煜有诗“空王应念我,穷子正迷家”中“空王”即是此意。最有名的“空王”出自吴敬梓《儒林外史》:“记得当时,我爱秦淮,偶离故乡。向梅根冶后,几番啸傲;杏花村里,几度徜徉。凤止高梧,虫吟小榭,也共时人较短长。今已矣!把衣冠蝉蜕,濯足沧浪。无聊且酌霞觞,唤几个新知醉一场。共百年易过,底须愁闷?千秋事大,也费商量!江左烟霞,淮南耆旧,写入残编总断肠。从今后,伴药炉经卷,自礼空王。”

解读

禅师语录云:“既肯悬崖撒手,还容尔转身觅消息耶?”黄檗无念禅师开示:求真之途不能有反复,否则会更假。要真就真到底,真真幻幻是幻,虚虚实实不是实。夸说自己十分真也是假,承认自己能力有限,有几分真说几分真,这才是真。夫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就是此意。黄檗无念禅师开示我们:既然已经回转心意踏实做人,就容不得再留恋过去。一定要斩断情魔,才有新的发展。让人悬崖撒手,这是救人。有人却还要再次转身寻觅那虚幻的消息,岂非是眼望悬崖跳下云。撒手还须牵手,起身不能转身。这是禅师所事。

禅师开示:要准备一条长绳,缚住自己,再牵上自己人,谁也不许回头。这样才能阻止那妖声的呼唤把人引入万丈深渊。能自缚者,实是英雄。甘愿被佛菩萨放心牵引者,实是智者。

知公为学,无不真切,奈何执己不返,转见参差。诸佛在无中说有[1],却向空里栽花[2],明知故作,接引凡迷,所以造幻躯说幻法[3],游戏三昧[4],指众生归宝所。渠在有中寻无,譬喻醒里求梦,将己求己,岂不多事?幻有幻无,总是梦寐。思尽还源,方达无生之旨。

这里不醒,且将赵州狗子无佛性话行也无,坐也无,语默动静,总是个无。有朝无到回避不及处,失口道着,也未定在。

注释

[1]诸佛在无中说有:即佛教空观,经典为十八空。何以要学空观?行者修四念处以空法,皆应观无常、苦、空、无我。因众生身中多着净颠倒,受中多着乐颠倒,心中多着常颠倒,法中多着我颠倒。经云世间众生有四颠倒,不净中有净颠倒,苦中有乐颠倒,无常中有常颠倒,无我中有我颠倒,行者为破四颠倒故当修空观。

佛教所说十八空义指什么?《大般若经》云:“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欲住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第一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始空、散空、性空、自相空、诸法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无法空、有法空、无法有法空,当学般若波罗密。”

(1)内空者内法,内法空。内法者,所谓内六入眼耳鼻舌身意,眼空无我、无我所、无眼法,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行者修四念处十二种观,所谓初观内身三十六种不净充满,九孔常流甚可厌患,净相不可得。净相不可得,故名内空。

(2)外空者外法,外法空。外法者,所谓外六入色声香味触法,色空者无我、无我所、无色法,声、香、味、触、法亦如是。行者既知内身不净,观外所着亦复如是,俱实不净。愚夫狂惑为淫欲覆心故谓之为净,观所着色亦如我身净相不可得,是为外空。

(3)内外空者内外法,内外法空。内外法者,所谓内外十二入(六根入六尘者),十二入中无我、无我所,无内外法。

(4)空空者,以空破内空、外空、内外空,破是三空故,名为空空。行者先以法空破内外法,复以此空破是三空,是名空空。空三昧观五众(蕴)空,得八圣道,断诸烦恼得有余涅盘。先世业因缘身命尽时,欲放舍八道,故生空空三昧,是名空空。问曰:“空与空空有何等异?”答曰:“空破五受众(蕴),空空破空。”

(5)大空者,声闻法中法空为大空,如《杂阿含大空经》说生因缘老死,若有人言是老死、是人老死,二俱邪见。是人老死则众生空,是老死是法空。《摩诃衍经》说十方,十方相空,是为大空。

(6)第一义空者,第一义名诸法实相,不破不坏故,是诸法实相亦空。何以故?无受无着故。若诸法实相有者应受应着,以无实故不受不着,若受着者即是虚诳。复次诸法中第一法名为涅盘,如阿毘昙中说,云何有上法一切有为法及虚空非智缘尽,云何无上法智缘尽,智缘尽是即涅盘。涅盘中亦无涅盘相,涅盘空是第一义空。

(7)有为法名因缘和合生,所谓五众(蕴)十二入、十八界等。无为法名无因缘,常不生不灭如虚空。今有为法二因缘故空,一者无我、无我所及常相不变异,不可得故空。有为法空者,有为法相空,不生不灭无所有故。

(8)有为法无为法空者,行者观有为法、无为法实相无有作者,因缘和合故有,皆是虚妄,从忆想分别生,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两中间。

(9)毕竟空者,以有为空、无为空,破诸法令无有遗余,是名毕竟空,如漏尽阿罗汉名毕竟清净。阿那含乃至离无所有处欲,不名毕竟清净,此亦如是。内空、外空、内外空、十方空、第一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更无有余不空法,是名毕竟空。

(10)无始空者,世间若众生、若法,皆无有始。如今生从前世因缘有,前世复从前世有,如是展转无有众生始。法亦如是,何以故?若先生后死则不从死故生,生亦无死。若先死后有生则无因无缘,亦不生而有死。以是故,一切法则无有始如经中说。佛语诸比丘众生无有始,无明覆爱所系,往来生死始不可得,破是无始法故名为无始空。

(11)散空者,散名别离相,如诸法和合故有,如车以辐辋辕毂众合为车,若离散各在一处则失车名。五众(蕴)和合因缘故名为人,若别离五众(蕴),人不可得。离欲,见诸法皆散坏,弃舍是名散空。复次诸法合集故各有名字,凡夫人随逐名字生颠倒染着。佛为说法当观其实,莫逐名字,有无皆空。如《迦旃延经》说,观集谛则无无见,观灭谛则无有见,如是种种因缘是名散空。

(12)性空者,诸法性常空,假业相续故似若不空。譬如水性自冷,假火故热。止火停久,水则还冷。诸法性亦如是,未生时空无所有,如水性常冷,诸法众缘和合故有,如水得火成热。众缘若少、若无,则无有法,如火灭汤冷。

(13)自相空者,一切法有二种相,总相、别相。是二相空故,名为相空。以无相、无作、解脱门故名为空。诸法实相,无量无数,故名为空。断一切语言道,故名为空。灭一切心行,故名为空。诸佛、辟支佛、阿罗汉,入而不出,故名为空。如是等因缘故是名为空。

(14)一切法空者,一切法名五众(蕴)、十二入、十八界等,是诸法皆入种种门。所谓一切法有相,知相、识相、缘相、增上相、因相、果相、总相、别相、依相。

(15)不可得空者,有人言,于五众十二入十八界中,我法、常法不可得故,名为不可得空。有人言,诸因缘中求法不可得,如五指中,拳不可得,故名为不可得空。有人言,一切法及因缘毕竟不可得,故名为不可得空。

(16)无法空者,有人言,无法名法已灭,是灭无故,名无法空。复次有人言,过去、未来法空,是名无法空。何以故,过去法灭失,变异归无。未来法因缘未和合,未生、未有、未出、未起,以是故名无法。又无为法,无生住灭,是名无法。

(17)有法空者,诸法因缘和合生,故无有法,有法无故,名有法空。现在及无为法空,是名有法空。又观知现在法及无为法,现有是名有法,有法为空,故为有法空。又有为法生住灭,是名有法,有法属空,是有法空。

(18)无法有法空者,取无法、有法相不可得,是为无法有法空。复次,观无法、有法空,故名无法有法空。生无所得,灭无所失。除世间贪忧,故是名无法、有法空。有法、无法二俱空,故名为无法有法空。

[2]空里栽花:比喻不现实、不可能。有时借来说神通。

[3]造幻躯说幻法:即幻幻为真法门。

[4]三昧:三昧是佛教用语,也译作“三摩地”、“三摩提”。三昧是佛教的修行方法之一,意为排除一切杂念,使心神平静。如何集中精神,可分为两种:一是与生俱来的能力即“生得定”,另一种是因后天的努力而使集中力增加,即“后得定”。前者靠积德,后者靠修行而得。《十住毗婆沙论·卷十一》载“三昧乃四禅(四静虑)、八解脱以外之一切定;又言三解脱门(无漏之空、无相、无愿三昧)和三三昧(有觉有观定、无觉有观定、无觉无观定)称为三昧。”,

念佛三昧

念佛三昧有二种:一、一心观佛之相好,或一心观法身之实相(此二者即观想念佛),或一心称佛名(称名念佛),修行法,谓之念佛三昧。是因行之念佛三昧也。二、为此三种之因行所成,如心入禅定,或佛身现前,或法身实相。谓之念佛三昧。是果成之念佛三昧也。因行之念佛三昧谓之“修”,果成之念佛三昧谓之“发得”。观无量寿经曰:“于现身中得念佛三昧。”又曰:“见此事者,即见十方一切诸佛。以见诸佛,故名念佛三昧。”念佛三昧经七曰:“念佛三昧,则为总摄一切诸法,是故非声闻缘觉二乘境界。”智度论七曰:“念佛三昧能除种种烦恼及先世罪。”

金刚三昧

金刚三昧者,最后最上三昧也。譬如金刚,净见无碍,生灭出没,如坐四衢观诸众生去来坐卧。譬如金刚,摧破烦恼,终不生念我能坏结。般若家言:金刚三昧,唯是实相。以一实相,遇法遇行,无不摧破。则修金刚三昧也已。

一行三昧

一行三昧者,菩提非智,烦恼非惑,而实相同。四谛非以谛证,非以智证,而平等得。第一义谛分别都空,一相无相是为定相。尘尘沙界,都现太平,一色一香,无非中道,不将迎于一法,亦不远离于一法也。于此有疑。金刚三昧,破坏于一切,一行三昧,收容于一切,岂非相反,何可相成?然无疑也,皆无想也。说此无想法,是诸法除遣,即此无想法,亦诸法不背。但能无想,兀兀腾腾,不着一念,瀑流恒转,掯不相随,则破坏与收容,无相妨碍。

解读

禅师语录云:“幻有幻无,总是梦寐。”黄檗无念禅师开示:幻想中生,幻想中灭,这些东西根本就不存在,只是梦在捉弄人,岂可当真,何必失落?世人生活在幻想中,听见爆竹觉得热闹,看到彩虹就想上桥,殊不知那悬在空中空捞捞的东西连自己都保存不了,怎能给人真实的需求?求真者务实,务实者避虚。种种不可证、不可为之事,远远绕开,不可好奇。猴子一好奇,就被人当猴耍,耍猴的人本身就是猴戏。观戏自快者很快自家入幕中。天地是一块大幕,好耍弄者全部收进来。处世实难,难在分不清真假,看不出有无。雾里观花美,雾散是假花。梦里做事不清,醒后更不清。禅师开示:真实不幻,谓之佛法。学佛做什么?无非是打掉妄念。这是禅师所示。

禅师开示:当于座旁设一个大袋子,上书二字:幻觉。从早到晚安坐不动,但凡有事来,掂量一番装进去。但凡有人来,掂量一番装进去。岂不快哉。

来教云,他死明明,吾生昧昧,不知果,何所考?观公志虽坚确,错向门外去也。只在形迹上用工,要望临行得力,何可得哉?不惟难敌生死,偶逢利害毁誉,心不惊恐颠倒,自难信也。

近时学者,不服本色钳锤[1],所以劳而无功。海内诸公虽多好学,只用见识引证名言注解道理,何曾切为生死。若与相处,连道他三个不是,心火己有八分不快。古云:“谈真则逆俗,顺俗则违真”,岂虚语哉!昔沩山问仰山,汝回光返照,那里是你解处?仰云,某到比无圆位,何处有解献和尚?沩云,才言无圆位,就是汝解处,谁肯无也?若恁么见,总是能所。心在触着病,发信位显,人位隐在。

公既错爱,不觉葛藤。如许石公所集摄录纯是理路,义句新鲜,原从见识中流出,所以见之无不契合,如子见母,不觉合为一体[2]也。老僧没意智,不会织造[3],只有个栗棘蓬,当面放着,不但公不肯咬嚼,人人望影而退。古宿剩语数段奉览,倘肯栽种展转流行,恐有没量汉子不顾性命望空一跳[4],未可知也。

注释

[1]本色钳锤:本色锤炼。

[2]如子见母,不觉合为一体:即返婴还神,元气归一。道家语。本处借指明心见性。

[3]老僧没意智,不会织造:禅语。指没脑筋,不会编造花样,意思是守拙。

[4]不顾性命望空一跳:禅语。指跳出俗套。

解读

禅师语录云:“谈真则逆俗,顺俗则违真。”黄檗无念禅师布施大众,在此吐露禅家真言,庄严开示佛法:求真理就不能有俗念,真的容不得假;顺从俗世就与真理违背,永世不得翻身。世人学佛为求财,求官,求名求利,这是何等可笑。至于求子者要好些,但也要看各人福报。什么叫“谈真则逆俗”?讲的是:一谈到佛法真理就与凡俗不同,往往刚好相反。比如,世人都以“多”为富,禅家却以“少”为富,以“无”为至有。再比如,世人都以闪光者为宝,禅家却以仆实无华者为宝。总之不与俗同。正因为不同,这才跳出世俗偏见发现真知,打破虚幻镜剥出真身。什么叫“顺俗则违真”?讲的是:一旦顺从世俗的需求就会迷心夺意,违背真理的道路。真理的道路是得救赎,世俗的道路终点是坟墓。古来英雄俱在荒邱之中,唯有大觉悟者方能得到真正的人生。这是禅师所示。

禅师开示:铁坟铁心人,不如无心的过客。走过世上云烟,独坐山巅。做一株雪莲,奇香不自失,奇香任人求。这是善道。

深山寂处,久不闻动静何如,年来狂丑犯顺[1],举国怀忧,时赖长城威伏,使林泉野衲,高枕忘缘,总仗维持之力耳。

昔阳明先生奉命征讨,每遇行兵之际,辄自提撕,无不得力。故云外寇既除,内贼随剿[2],观此老一动一静,念兹在兹[3],虽颠沛流离,亦不忘却己躬下事,诚所谓痛为生死,借世炼心,不离杀场而证菩提榜样者也。

同类推荐
  • 古兰经故事

    古兰经故事

    每一位天仙都负责一项专门的工作:吉布利里天仙是真主专门派往先知们那儿的使者;伊斯拉非来天仙专门负责末日来临时对人们进行清算;米卡伊来天仙专门负责宇宙万物;阿兹拉伊来天仙是专门负责掌管死者灵魂的。
  • 禅修与静坐

    禅修与静坐

    蒲正信居士性情淳和,深具慧根。平常爱钻研佛学、医学、武术,自皈依三宝后,尤好禅学和静坐。她的近作《禅修与静坐》一稿,我阅读后,深感她能将正信、正见与修持相结合,有一定成就,值得高兴和赞扬。
  • 圣经故事:使徒行述

    圣经故事:使徒行述

    《圣经故事:使徒行述》分册,是《圣经故事》的第四分册,讲述耶稣门徒的故事并介绍使徒的书信作品,对应《圣经·新约》的后23卷。使徒保罗原本是迫害基督徒的急先锋,但在去往大马士革的路上得到神启,归信了基督,从此冒着巨大风险坚定不移地展开三次传教,曾被投放监狱,依然坚持信仰直到最后被杀害。本册同时也讲述了基督教早期领袖彼得、基督耶稣厚爱的门徒约翰等其他使徒传播基督之道的故事。由于早期基督教是被罗马帝国禁止的,这些使徒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迫害,然而他们都展现出了强烈的大无畏精神,对后人有相当大的榜样作用。
  • 一日一禅(超值金版)

    一日一禅(超值金版)

    “禅”是一面镜子,可以照彻人的心性;“禅”是一盏明灯,可以照亮人的心路。禅的思想是空灵、豁达、开阔、明朗的人间清流;禅的生活是积极、自在、简朴、自适的安心方式;禅的理念是教人首先学着放下自欺、自怨、自慢和自我枷锁,然后才能海阔天空地任意翱翔;禅的方法是教人首先练习认识自我、肯定自我,然后再粉碎自我。《一日一禅(超值金版)》所撷取的佛学故事,篇篇隽永,字字珠玑,每个故事就是一道顿悟的光芒,一汪沁心的泉水,一把理解现实人生的钥匙。以禅养性,以禅修身。旨在帮助你借助禅这面镜子,照亮自己的心境,借助禅这盏明灯,清净自己的心灵,明心见性,去掉自心的污染,以此和谐性情,舒适身心,从而达到修身的目的。
  •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第六卷)(方立天文集)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第六卷)(方立天文集)

    方立天编著的《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把佛教中国化界定为“三化”,即民族化、本土化和时代化,并叙述了佛教中国化的不同阶段、途径和方式,还通过与中国的政治理念、哲学思想、伦理道德、文学艺术、民间信仰、社会习俗等的互动关系,揭示出佛教中国化的实质,总结出有别于印度佛教的中国佛教的六个重要特点:重自性、重现实、重禅修、重顿悟、重简易、重圆融。
热门推荐
  • 帝王局:囚爱皇后

    帝王局:囚爱皇后

    于是,她成为人人钦羡的皇后。她欠了他一个为什么。摩仙殿内,一朝穿越,不受宠的将军府大小姐凤凰涅磐。后来,温和如玉。嫁了之后,才发现他身边敌意重重,个个恨不得置他于死地!她大怒,“我的皇后,她过三关斩六将,一一替他扫除障碍物,一步一步助他登上皇位,为了一个答案,她才知道,从头至尾是他一步一步精心算计,诱她入局,只为了前世,朕…等了你一千年。”,太子妃在此!她的人岂容他人欺负。她心狠亦毒辣,他是当朝的太子,他温柔淡雅、笑容如雪,是他一个温柔乞求的眼神,骗得她成为他的太子妃
  • 电话销售细节全书

    电话销售细节全书

    无数成功销售精英的经历告诉我们,良好的电话销售功底对销售工作的成败产生决定性的影响。电话销售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结为销售员对电话销售技能的合理运用与发挥。《电话销售细节全书》总结了众多优秀电话销售人员的工作方法与经验,对成千上万奋战在一线的电话销售人员在工作中最有可能遇到的各种销售问题进行了全面盘点。它巧妙地将电话销售理论、方法与情景训练、案例分析融为一体,希望广大电话销售人员通过阅读《电话销售细节全书》,能够切实提高技能水平,迅速提升自己的业绩,用完美的结果去温暖人生。
  • 凤阙倾城:盛宠王妃

    凤阙倾城:盛宠王妃

    一入宫门深四海。从此某郎是路人,深宫之中,暗涌无限,她一步步走来身心俱疲。皇室家族,地位显赫,可她的夫君却偏偏是个四处闯祸的傻子!她生性顽劣,固执,能将她束缚在那黄金牢笼里的,只有那个高傲冷峻的四王爷。他在她情窦初开的孤寂岁月里强势闯入她的世界,却又在她决意舍弃一切荣华随他而去时,将她残忍出卖!心动,心痛,心死,世事却已在弹指间斗转星移……
  • 湛蓝色夏季风

    湛蓝色夏季风

    我们溺爱蒲公英,溺爱那个湛蓝色的夏季,可是我们都不曾注意到蒲公英的花语——无法停留的爱……
  • 宇宙环游(走进科学)

    宇宙环游(走进科学)

    本套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当今世界各种各样的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集知识性、趣味性、新奇性、疑问性与科普性于一体,深入浅出,生动可读,通俗易懂,目的是使广大读者在兴味盎然地领略世界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的同时,能够加深思考,启迪智慧,开阔视野,增加知识,能够正确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激发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的精神,激起热爱科学和追求科学的热情,不断掌握开启人类世界的金钥匙,不断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使我们真正成为人类社会的主人。
  • 名门盛宠

    名门盛宠

    他可是记得清楚,昨晚这女人从内衣里面抽出来几张钞怎样子对着自己耍酒疯的,好在一夜醒来,脸上的五指印光荣褪去。这个世界上,或许只有她才可以在自己面前这么放肆。吞了吞口水,回头看着车尾排队等候的车,回暖防备的躲在西装里掏出来,“给,记得还我钱。快点,我要迟到了。”“东总监?东总监?”一旁的职员捅了捅走神的回暖,会议室的人都安静的看着她。“啊?什么事?”回……
  • 魔女毒尊

    魔女毒尊

    ◆华长歌的存在极具讽刺性!一个败落家族的弱智三小姐,学文文不成,练武武不就,挤破头进天则门镀金,却是连续七年都没有通过入门试炼!在第八年,还被未婚夫君一拳打死!偏偏一无是处的傻女,生就一张绝世倾城的脸孔,可惜世道尚武,美貌无用!然而,谁知道,她之所以屡战屡败,只是因为不想对他出手…舍弃生命,舍弃家族荣耀,结果只换来一死。直到倒下,她才幡然醒悟!于是,浴火重生,毒武双绝!败落家族,她撑起,伤父之仇,她来报,黑白两道,她称雄。天则门,她有特权——条件是,她要在离开天则门之前陪着那个外表温润和煦、内在淡漠冰冷的男人,贴身保护…◆◇◆有一个传说,三百年前一位帝王级武境的强者出自华家。有一个事实,华长歌吞吃了帝王级武境强者的金手指…◆◇◆傻仨儿变聪明了?——嘘!傻你妹啊!小心她温柔的毒你全家去裸奔!温柔…毒…全家裸奔…◆◇◆血染衣袍,无尽厮杀,她回头低吼:“你先走!”然而,外传不懂武功的他,却一掌托在她的肘上,手臂一震,将她送出。“你的任务结束了,这里不是你能解决的,该走的是你。”…从妖王城重返人间,却得到了一个噩耗!金色魔女怒而暴走,血杀四方!帝王级武境算什么!看她超越传说,铸就新巅峰!——————————————————————————推荐本人旧文【无良大兽医】链接:推荐大嫂文文【错嫁之盛世王妃】链接:◆◇◆对收文的兄弟姐妹们说,够意思!
  • 讲书记(“民国大学与大师”丛书系列)

    讲书记(“民国大学与大师”丛书系列)

    本书分为旧学宗师、人文大家、科学巨擘三个部分,试图从宏观的背景、独特的视角、生动的场面,反映他们精彩的人生,表现其鲜明的个性。如辜鸿铭的怪癖、吴宓的浪漫、刘文典的“名士”风度、黄侃的“狂狷”、章太炎的“疯”、胡适的优雅、鲁迅的启发、马寅初的激烈、马约翰的耐心、李叔同的多礼、熊十力的性情、冯友兰的拙扑、沈从文的天真、黎东方的生动、钱钟书的睥睨、雷海宗的磅礴、林语堂的幽默、郁达夫的无奈、华罗庚的谦逊、闻一多的尖锐、老舍的文采……
  • 乱五代:五代史的另类解读

    乱五代:五代史的另类解读

    本书作为第一部系统解读五代历史的通俗性、史论性读物,从多个视觉品读五代的人和事,试图寻找破解五代历史之所以“ 混乱”和“无耻”的密码。唐朝灭亡后,在中原一带相继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史称“五代”。五代存在了凡五十三年,共更换了八姓十四君。五代多武夫,五代多俗臣,他们抹杀仁义道德、败坏三纲五常,随处可见子弑、兄杀弟、军戏臣、臣反君的历史闹剧。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