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22700000015

第15章 黄檗无念禅师复问(14)

接翰教,知迩者工夫急切,吾宗有所赖矣。来谕中,初谓颇知入路,觉前见解皆非,安心做去,以待大休歇地;末希于悬崖处觅转身消息。只此一问,首尾颠倒者三,心外无人[1],人外无法[2],能安能做,能休彼此,历然分明,是事与本体何干?既肯悬崖撒手,还容尔转身觅消息耶?近时学道者才发心时,先立个或禅或道要去明,他不知才有分晓,失却本命元辰[3]矣。随打入识群队里,将个识神去究他,不识不知的便谓是悟处,殊不知只这不识不知的便是脱化不去的,偷心吃阎老手中铁棒者,是反引秘为莫见乎?隐莫显乎?微了生脱死的极则事,甘堕他阴魔坑里,自安自契,虽千钧气力也拔渠不出,真为可怜悯者。

足下出头来历,真切为命,迥不同类,奈何又被聪明魔使?向深求苦,索处着倒,若谓此事是求可得者,岂不谬哉!公饮此毒久矣。

此段事无多子大,过量人一觉便了,有甚羁绊,何得拈一放一[4],展转迟滞多年?掺持犹恋旧时行履,日月迅疾,百年勾当,少分已去,若只如此,用卜三十日事,大可怖惧,不如趁早打开胸脏,将生平学益得力的、狐疑不了的通身放下,倒泻无遗,直教空荡荡地,蓦忽冲开顶巅只眼照破,微细识贼,猛挥空王[5]宝剑,剿绝我根株裔。亲临自己田地,才觉一生所蕴都成剩事矣。

注释

[1]心外无人:真心即本我,除此之外没有我,没有人。

[2]人外无法:佛法专门为救人而设,佛法为人,人之外没有佛法。

[3]本命元辰:借用道家语,本指人性命所系的元气,借指佛法讲的本我。

[4]拈一放一:得一样丢一样。

[5]空王:空王,即为佛的别称。后唐主李煜有诗“空王应念我,穷子正迷家”中“空王”即是此意。最有名的“空王”出自吴敬梓《儒林外史》:“记得当时,我爱秦淮,偶离故乡。向梅根冶后,几番啸傲;杏花村里,几度徜徉。凤止高梧,虫吟小榭,也共时人较短长。今已矣!把衣冠蝉蜕,濯足沧浪。无聊且酌霞觞,唤几个新知醉一场。共百年易过,底须愁闷?千秋事大,也费商量!江左烟霞,淮南耆旧,写入残编总断肠。从今后,伴药炉经卷,自礼空王。”

解读

禅师语录云:“既肯悬崖撒手,还容尔转身觅消息耶?”黄檗无念禅师开示:求真之途不能有反复,否则会更假。要真就真到底,真真幻幻是幻,虚虚实实不是实。夸说自己十分真也是假,承认自己能力有限,有几分真说几分真,这才是真。夫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就是此意。黄檗无念禅师开示我们:既然已经回转心意踏实做人,就容不得再留恋过去。一定要斩断情魔,才有新的发展。让人悬崖撒手,这是救人。有人却还要再次转身寻觅那虚幻的消息,岂非是眼望悬崖跳下云。撒手还须牵手,起身不能转身。这是禅师所事。

禅师开示:要准备一条长绳,缚住自己,再牵上自己人,谁也不许回头。这样才能阻止那妖声的呼唤把人引入万丈深渊。能自缚者,实是英雄。甘愿被佛菩萨放心牵引者,实是智者。

知公为学,无不真切,奈何执己不返,转见参差。诸佛在无中说有[1],却向空里栽花[2],明知故作,接引凡迷,所以造幻躯说幻法[3],游戏三昧[4],指众生归宝所。渠在有中寻无,譬喻醒里求梦,将己求己,岂不多事?幻有幻无,总是梦寐。思尽还源,方达无生之旨。

这里不醒,且将赵州狗子无佛性话行也无,坐也无,语默动静,总是个无。有朝无到回避不及处,失口道着,也未定在。

注释

[1]诸佛在无中说有:即佛教空观,经典为十八空。何以要学空观?行者修四念处以空法,皆应观无常、苦、空、无我。因众生身中多着净颠倒,受中多着乐颠倒,心中多着常颠倒,法中多着我颠倒。经云世间众生有四颠倒,不净中有净颠倒,苦中有乐颠倒,无常中有常颠倒,无我中有我颠倒,行者为破四颠倒故当修空观。

佛教所说十八空义指什么?《大般若经》云:“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欲住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第一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始空、散空、性空、自相空、诸法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无法空、有法空、无法有法空,当学般若波罗密。”

(1)内空者内法,内法空。内法者,所谓内六入眼耳鼻舌身意,眼空无我、无我所、无眼法,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行者修四念处十二种观,所谓初观内身三十六种不净充满,九孔常流甚可厌患,净相不可得。净相不可得,故名内空。

(2)外空者外法,外法空。外法者,所谓外六入色声香味触法,色空者无我、无我所、无色法,声、香、味、触、法亦如是。行者既知内身不净,观外所着亦复如是,俱实不净。愚夫狂惑为淫欲覆心故谓之为净,观所着色亦如我身净相不可得,是为外空。

(3)内外空者内外法,内外法空。内外法者,所谓内外十二入(六根入六尘者),十二入中无我、无我所,无内外法。

(4)空空者,以空破内空、外空、内外空,破是三空故,名为空空。行者先以法空破内外法,复以此空破是三空,是名空空。空三昧观五众(蕴)空,得八圣道,断诸烦恼得有余涅盘。先世业因缘身命尽时,欲放舍八道,故生空空三昧,是名空空。问曰:“空与空空有何等异?”答曰:“空破五受众(蕴),空空破空。”

(5)大空者,声闻法中法空为大空,如《杂阿含大空经》说生因缘老死,若有人言是老死、是人老死,二俱邪见。是人老死则众生空,是老死是法空。《摩诃衍经》说十方,十方相空,是为大空。

(6)第一义空者,第一义名诸法实相,不破不坏故,是诸法实相亦空。何以故?无受无着故。若诸法实相有者应受应着,以无实故不受不着,若受着者即是虚诳。复次诸法中第一法名为涅盘,如阿毘昙中说,云何有上法一切有为法及虚空非智缘尽,云何无上法智缘尽,智缘尽是即涅盘。涅盘中亦无涅盘相,涅盘空是第一义空。

(7)有为法名因缘和合生,所谓五众(蕴)十二入、十八界等。无为法名无因缘,常不生不灭如虚空。今有为法二因缘故空,一者无我、无我所及常相不变异,不可得故空。有为法空者,有为法相空,不生不灭无所有故。

(8)有为法无为法空者,行者观有为法、无为法实相无有作者,因缘和合故有,皆是虚妄,从忆想分别生,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两中间。

(9)毕竟空者,以有为空、无为空,破诸法令无有遗余,是名毕竟空,如漏尽阿罗汉名毕竟清净。阿那含乃至离无所有处欲,不名毕竟清净,此亦如是。内空、外空、内外空、十方空、第一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更无有余不空法,是名毕竟空。

(10)无始空者,世间若众生、若法,皆无有始。如今生从前世因缘有,前世复从前世有,如是展转无有众生始。法亦如是,何以故?若先生后死则不从死故生,生亦无死。若先死后有生则无因无缘,亦不生而有死。以是故,一切法则无有始如经中说。佛语诸比丘众生无有始,无明覆爱所系,往来生死始不可得,破是无始法故名为无始空。

(11)散空者,散名别离相,如诸法和合故有,如车以辐辋辕毂众合为车,若离散各在一处则失车名。五众(蕴)和合因缘故名为人,若别离五众(蕴),人不可得。离欲,见诸法皆散坏,弃舍是名散空。复次诸法合集故各有名字,凡夫人随逐名字生颠倒染着。佛为说法当观其实,莫逐名字,有无皆空。如《迦旃延经》说,观集谛则无无见,观灭谛则无有见,如是种种因缘是名散空。

(12)性空者,诸法性常空,假业相续故似若不空。譬如水性自冷,假火故热。止火停久,水则还冷。诸法性亦如是,未生时空无所有,如水性常冷,诸法众缘和合故有,如水得火成热。众缘若少、若无,则无有法,如火灭汤冷。

(13)自相空者,一切法有二种相,总相、别相。是二相空故,名为相空。以无相、无作、解脱门故名为空。诸法实相,无量无数,故名为空。断一切语言道,故名为空。灭一切心行,故名为空。诸佛、辟支佛、阿罗汉,入而不出,故名为空。如是等因缘故是名为空。

(14)一切法空者,一切法名五众(蕴)、十二入、十八界等,是诸法皆入种种门。所谓一切法有相,知相、识相、缘相、增上相、因相、果相、总相、别相、依相。

(15)不可得空者,有人言,于五众十二入十八界中,我法、常法不可得故,名为不可得空。有人言,诸因缘中求法不可得,如五指中,拳不可得,故名为不可得空。有人言,一切法及因缘毕竟不可得,故名为不可得空。

(16)无法空者,有人言,无法名法已灭,是灭无故,名无法空。复次有人言,过去、未来法空,是名无法空。何以故,过去法灭失,变异归无。未来法因缘未和合,未生、未有、未出、未起,以是故名无法。又无为法,无生住灭,是名无法。

(17)有法空者,诸法因缘和合生,故无有法,有法无故,名有法空。现在及无为法空,是名有法空。又观知现在法及无为法,现有是名有法,有法为空,故为有法空。又有为法生住灭,是名有法,有法属空,是有法空。

(18)无法有法空者,取无法、有法相不可得,是为无法有法空。复次,观无法、有法空,故名无法有法空。生无所得,灭无所失。除世间贪忧,故是名无法、有法空。有法、无法二俱空,故名为无法有法空。

[2]空里栽花:比喻不现实、不可能。有时借来说神通。

[3]造幻躯说幻法:即幻幻为真法门。

[4]三昧:三昧是佛教用语,也译作“三摩地”、“三摩提”。三昧是佛教的修行方法之一,意为排除一切杂念,使心神平静。如何集中精神,可分为两种:一是与生俱来的能力即“生得定”,另一种是因后天的努力而使集中力增加,即“后得定”。前者靠积德,后者靠修行而得。《十住毗婆沙论·卷十一》载“三昧乃四禅(四静虑)、八解脱以外之一切定;又言三解脱门(无漏之空、无相、无愿三昧)和三三昧(有觉有观定、无觉有观定、无觉无观定)称为三昧。”,

念佛三昧

念佛三昧有二种:一、一心观佛之相好,或一心观法身之实相(此二者即观想念佛),或一心称佛名(称名念佛),修行法,谓之念佛三昧。是因行之念佛三昧也。二、为此三种之因行所成,如心入禅定,或佛身现前,或法身实相。谓之念佛三昧。是果成之念佛三昧也。因行之念佛三昧谓之“修”,果成之念佛三昧谓之“发得”。观无量寿经曰:“于现身中得念佛三昧。”又曰:“见此事者,即见十方一切诸佛。以见诸佛,故名念佛三昧。”念佛三昧经七曰:“念佛三昧,则为总摄一切诸法,是故非声闻缘觉二乘境界。”智度论七曰:“念佛三昧能除种种烦恼及先世罪。”

金刚三昧

金刚三昧者,最后最上三昧也。譬如金刚,净见无碍,生灭出没,如坐四衢观诸众生去来坐卧。譬如金刚,摧破烦恼,终不生念我能坏结。般若家言:金刚三昧,唯是实相。以一实相,遇法遇行,无不摧破。则修金刚三昧也已。

一行三昧

一行三昧者,菩提非智,烦恼非惑,而实相同。四谛非以谛证,非以智证,而平等得。第一义谛分别都空,一相无相是为定相。尘尘沙界,都现太平,一色一香,无非中道,不将迎于一法,亦不远离于一法也。于此有疑。金刚三昧,破坏于一切,一行三昧,收容于一切,岂非相反,何可相成?然无疑也,皆无想也。说此无想法,是诸法除遣,即此无想法,亦诸法不背。但能无想,兀兀腾腾,不着一念,瀑流恒转,掯不相随,则破坏与收容,无相妨碍。

解读

禅师语录云:“幻有幻无,总是梦寐。”黄檗无念禅师开示:幻想中生,幻想中灭,这些东西根本就不存在,只是梦在捉弄人,岂可当真,何必失落?世人生活在幻想中,听见爆竹觉得热闹,看到彩虹就想上桥,殊不知那悬在空中空捞捞的东西连自己都保存不了,怎能给人真实的需求?求真者务实,务实者避虚。种种不可证、不可为之事,远远绕开,不可好奇。猴子一好奇,就被人当猴耍,耍猴的人本身就是猴戏。观戏自快者很快自家入幕中。天地是一块大幕,好耍弄者全部收进来。处世实难,难在分不清真假,看不出有无。雾里观花美,雾散是假花。梦里做事不清,醒后更不清。禅师开示:真实不幻,谓之佛法。学佛做什么?无非是打掉妄念。这是禅师所示。

禅师开示:当于座旁设一个大袋子,上书二字:幻觉。从早到晚安坐不动,但凡有事来,掂量一番装进去。但凡有人来,掂量一番装进去。岂不快哉。

来教云,他死明明,吾生昧昧,不知果,何所考?观公志虽坚确,错向门外去也。只在形迹上用工,要望临行得力,何可得哉?不惟难敌生死,偶逢利害毁誉,心不惊恐颠倒,自难信也。

近时学者,不服本色钳锤[1],所以劳而无功。海内诸公虽多好学,只用见识引证名言注解道理,何曾切为生死。若与相处,连道他三个不是,心火己有八分不快。古云:“谈真则逆俗,顺俗则违真”,岂虚语哉!昔沩山问仰山,汝回光返照,那里是你解处?仰云,某到比无圆位,何处有解献和尚?沩云,才言无圆位,就是汝解处,谁肯无也?若恁么见,总是能所。心在触着病,发信位显,人位隐在。

公既错爱,不觉葛藤。如许石公所集摄录纯是理路,义句新鲜,原从见识中流出,所以见之无不契合,如子见母,不觉合为一体[2]也。老僧没意智,不会织造[3],只有个栗棘蓬,当面放着,不但公不肯咬嚼,人人望影而退。古宿剩语数段奉览,倘肯栽种展转流行,恐有没量汉子不顾性命望空一跳[4],未可知也。

注释

[1]本色钳锤:本色锤炼。

[2]如子见母,不觉合为一体:即返婴还神,元气归一。道家语。本处借指明心见性。

[3]老僧没意智,不会织造:禅语。指没脑筋,不会编造花样,意思是守拙。

[4]不顾性命望空一跳:禅语。指跳出俗套。

解读

禅师语录云:“谈真则逆俗,顺俗则违真。”黄檗无念禅师布施大众,在此吐露禅家真言,庄严开示佛法:求真理就不能有俗念,真的容不得假;顺从俗世就与真理违背,永世不得翻身。世人学佛为求财,求官,求名求利,这是何等可笑。至于求子者要好些,但也要看各人福报。什么叫“谈真则逆俗”?讲的是:一谈到佛法真理就与凡俗不同,往往刚好相反。比如,世人都以“多”为富,禅家却以“少”为富,以“无”为至有。再比如,世人都以闪光者为宝,禅家却以仆实无华者为宝。总之不与俗同。正因为不同,这才跳出世俗偏见发现真知,打破虚幻镜剥出真身。什么叫“顺俗则违真”?讲的是:一旦顺从世俗的需求就会迷心夺意,违背真理的道路。真理的道路是得救赎,世俗的道路终点是坟墓。古来英雄俱在荒邱之中,唯有大觉悟者方能得到真正的人生。这是禅师所示。

禅师开示:铁坟铁心人,不如无心的过客。走过世上云烟,独坐山巅。做一株雪莲,奇香不自失,奇香任人求。这是善道。

深山寂处,久不闻动静何如,年来狂丑犯顺[1],举国怀忧,时赖长城威伏,使林泉野衲,高枕忘缘,总仗维持之力耳。

昔阳明先生奉命征讨,每遇行兵之际,辄自提撕,无不得力。故云外寇既除,内贼随剿[2],观此老一动一静,念兹在兹[3],虽颠沛流离,亦不忘却己躬下事,诚所谓痛为生死,借世炼心,不离杀场而证菩提榜样者也。

同类推荐
  • 红尘禅影3:黄檗无念禅师说禅

    红尘禅影3:黄檗无念禅师说禅

    《嘉兴大藏经》新文丰版第二十册《黄檗无念禅师复问》,内容含《醒昏录》。黄檗无念禅师撰,明闻校订。明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刊行。黄檗无念禅师,名深有,明末著名禅师。深得憨山、袁宏道、李卓吾诸人之推崇。本书卷一至卷三为作者回答友人询问佛法禅理与生死问题的回信,卷四至卷六收《醒昏录》、法语、酬问、牧牛图颂,及传记资料等。
  • 读佛即是拜佛:六祖慧能传

    读佛即是拜佛:六祖慧能传

    六祖慧能的一生,既是一个充满奇遇与追杀的故事,也是一场演绎人性与佛性的智慧之旅。
  • 牟宗三说儒

    牟宗三说儒

    牟宗三先生终生不做官,不取财,不搞华而不实。对于平凡的世界,他更强调不平凡的人生学问,“这学问不为自己,专为我们中国文化做一点点贡献。”在这位最具“原创性”的“智者型”哲学家,当代港台新儒家中的重镇身上,我们能够看到一个儒者的真情真性与一份儒家的生命力量。
  • 佛教·佛经故事

    佛教·佛经故事

    佛教作为一种外来的宗教,早在公元1世纪就已传入中国,并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其信徒的数量早就超过了许多中国本土的宗教流派,与道教、儒学并驾齐驱。这足以说明,佛教在中国有适合它生存的土壤和发展的空间,而佛教文化也成为中华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黎民百姓,都深受佛教的影响。所以说,佛教早已深入我们的生活,佛经、佛理并不是想象中那样高深莫测。
  • 《金刚经》到底说什么:与南怀瑾商榷

    《金刚经》到底说什么:与南怀瑾商榷

    出家六年,精研佛经,一朝归来,即向文化大师南怀瑾叫板!此人就是本书作者董子竹。他认为,东方文化必须全面重估。六年如一日诵读《金刚经》,对儒佛道三家均有深入研究的董子竹认为:当代学者对中国文化的阐释存在着太多的漏洞与谬误。
热门推荐
  • 瓜分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瓜分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第二次界大战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我们历史地辨证地看待这段人类惨痛历史,可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灾难,使人类文明惨遭浩劫,但同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也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给战后世界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促进了世界进入力量制衡的相对和平时期;促进了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促进了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改革;促进了人类认识的真理革命;促进了世界人民对和平的认识。
  • 朕的皇后太爱钱

    朕的皇后太爱钱

    水儿新文推荐:《特工“贤后”》爆笑无良贪财女,一颗黑心闯古代武美品——一个视财如命,誓死要为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良女孩。为想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大富豪,竟独身去炸山寻宝,正所谓,多行不义必自毙,无良女做梦也没想到,自己会被自己研制的,引以为傲的炸弹而炸死。如果就这样死了也就算了,至少完成了自己的终极梦想,可是偏偏这个无良小魔女没有死成,反而还穿越到了一个没有历史记载的朝代,还阴差阳错,为了钱,成了一国之后——水儿新文《黑道“傻”后》而无良女的本性难移,好!既然这是上天的安排,那么她这个插哪活哪儿的仙人掌,就在这古代完成自己的宏伟梦想吧!遇见某男,某女觉得自己是倒了八辈子的霉——某男:“哼!一个乳臭未干的小鬼,还学人家抱不平,真是自不量力!”某无良女:“喂!拜托,我已经十七岁了——大、、、叔!”某男头顶冒烟:“什么?大叔?我才二十四岁!”某女一脸吃惊:“哟!二十四岁就长这么成熟,长的还真是着急啊!——冰、雕、大、叔!”“什么?冰雕大叔——”某男快要气吐血了。一国之君从不知什么是颜面尽失,而遇见此女,他的颜面却荡然无存了他后宫佳丽三千,那个女人不对他敬畏如神,言从计听,而偏偏就有一女背道而驰:“皇帝陛下,这凤居宫是臣妾的地盘,你若是想在这过夜,请先交,过界费,地盘费,保护费,名声费,人身安全费,住宿费和三陪费,而这三陪又分:陪吃饭费,陪说话费,陪斗嘴费,还有一个附加费,就是床褥出租费,睡床,一千两,睡地,八百两,蚕丝被,二百两,棉花被,一百两,拿钱吧!加起来低于一万两免谈——”某无良女口齿伶俐,掰着手指一副欠扁的表情快速说完,伸手向某男——娶了此女,他这个一国之君才发现自己才是倒了十八辈子的霉——想他英俊潇洒的一国之君,那个女人不是对他投怀送抱,情意绵绵,而偏偏就有一女,不屑一顾“风傲世,你这个卑鄙的登徒子,你这个地痞流氓的小人,竟敢趁着我沉睡,扒光了我的衣服,把我吃干抹净毁我清白,你这个厚颜无耻的伪君子,你说要出多少钱来赔偿我的清白,还有,你那个不知进过多少女人身体的肮脏地方,说不定早就染上了性病,所以——这钱若是赔少了,我可不干——”朝堂之上,这个所谓的一国之母竟跑到满朝文武的面前,指着高坐在龙椅上的一国之君要强暴费从此冷血无情的狠毒帝王,成了圣世皇朝百姓口中的“怕老婆皇帝”
  • 致命婚姻之毒爱残妻

    致命婚姻之毒爱残妻

    她爱的男人结婚了,但新娘不是她,她用种种手段想要挽回爱情,但最后只是遍体鳞伤。心死后,她遇到一个说要爱她一辈子的男人,直到后来,她才明白,这一切只是他魔鬼引诱的开始!
  • 纨绔长公主

    纨绔长公主

    简介:云落瑶。前世,她是叱咤风云的商界奇葩;今生她是身份与太子相当的护国清平长公主。人前她是不学无术、纨绔无知、好色成性的霸道长公主,人后她是性格随和才冠四国的逍遥阁主。她人生最大的理想就是能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没事整整人,有事找下属,实在解决不了咱就跑。可是为什么这样的她仍是命犯桃花?身为一国帝王的父亲,却是处处受制于人,更是被人下了剧毒,为了给父亲解毒,她用了十年时间寻找,终于不负她所望,可是它们的主人真的不好惹啊!片段一:随着“嘶”的一阵裂帛声,慕容澈白皙的臀部暴露在空气中,落瑶走上前一阵惊叹:“啧啧啧,慕容哥哥你的屁屁好白啊!”片段二:“云落瑶!”伴着一声暴怒的大吼,叶祈轩衣衫不整的从雅阁中冲出来。落瑶立马一副崇拜的表情迎上前:“呀!轩哥哥不愧被誉为神医啊!连这种极品魅一药都能解。”“那是,也不看看我是谁。”叶祈轩一脸得意。“切!见过自恋的,没见过比本公主更自恋的。”落瑶不屑的冷哼。片段三“女人,你敢不敢再嚣张一点。”乔子莫似笑非笑的问,眼中精光闪过。“切,嚣张是我的代名词,你奈我何?”云落瑶一副趾高气扬的模样,典型的纨绔公主。“可是你要明白,这是北燕太子府我的地盘。”乔子莫好心的提醒,嘴边的邪笑加深。“呵呵,你的地盘你作主,我就不打扰了,下次再来。”说完就以百米冲刺的速度逃之夭夭了。片段四“小女子,自幼与父亲相依为命,如今卖身葬父,既然晋王殿下帮我葬了父亲,那小女子一定做牛做马服侍你。”麻衣女子一脸娇羞地说。“本王从不缺女人,更不缺床上的女人。”稳稳的坐在马上,齐晋枫冷言道。“靠,姑奶奶什么时候说要做你床上的女人了。”落瑶免费赠送他一个白眼。片段五“苏若水,我要娶你为妻。”似下了很大决心一样,东方玉一脸的的豁出去了。“我有病,精神病。娶我你会后悔一生的。”落瑶好心地回答。“我是东齐首富还治不了你。”东方玉这话一语双关。“那个我水性杨花,你知道的。”堆起一脸笑意,落瑶回道。“那正好!你不是常说我是残花败柳吗?我们绝配。”本文美男众多,小若就不在简介中一一介绍了。请在文中寻找,如果喜欢小若的这篇文就收藏了吧!至于结局,暂时待定。亲们如果喜欢就加这个群吧!162990321敲门砖是文中任意人名。推荐自己的文:《黑道世家的迷糊公主》
  • 冷总独宠契约妻

    冷总独宠契约妻

    李雪晨,26岁,一个立志靠自己努力不花家里一分钱就要游遍全球的女孩,因为来到梦想已久的A市,误打误撞救了人,阴错阳差签了约,成了一个很拽男人的妻子。早知道,她说什么都不会来A市了。罗明皓,30岁,父母双亡,身边几米内没有女人身影的他,因为自己的孝顺,娶了认识不到几天的女人,却发现,原来并不是所有女人都是爱慕虚荣,见钱眼开的。既然她入了自己的心,那么,就不准离开了。部分内容:(一)“你说你是谁?”李雪晨揉揉自己的耳朵,打算要好好听听他叫什么来着。“不要装疯卖傻,别以为我不知道你接近我爷爷有什么目的。”罗明皓步步紧逼,直到将人逼到墙角,他双手撑在墙上,“别告诉我你不知道罗明皓这三个字代表着什么。”“你是奥巴马弟弟吗?那么拽!”李雪晨也不是小虾米,既然他拦住自己,那么,她就不会躲啊。她从某人的手臂下钻出来,人矮也不错。“奥巴马弟弟?”罗明皓头上飞过一只只“呱呱”叫的乌鸦…(二)罗明皓匆匆赶往家里,不是因为别的,而是放心不下某个小女人,却看见自己那间充满阳刚气的房间,到处都是蕾丝,就连窗帘也没有幸免,他咬牙切齿的问道:“这是怎么回事?谁能告诉我。”“那个,你昨晚不是说我们要同房吗?我又睡不惯这么阳刚气的房间,所以就小小做了一下修改。”某人“胆怯”的说着。“哦…”知道她打的什么主意,“同房?这个主意不错。”伸手一把抓过某人,然后将她将扛沙包一样甩上肩,一步步往自己的床边走去。“罗明皓,你…你要干什么?”李雪晨双手不停拍打着他的后背,双脚则是不停甩动着。“你不是说我们同房吗?”某人完全没有将她的动作放在心上,“我只是想让晚上的事情提早发生罢了。”“罗明皓,那个…那个有些事情我们可以商量的,你…”
  • 庶女翻身之财迷嫡妻

    庶女翻身之财迷嫡妻

    种田,宅斗。宠文、爽文,一对一,男主绝对干净,一心一意爱女主。重生后的苏喻歆发现原身真是个笨蛋+蠢蛋+倒霉蛋!生母亡故,嫡母狠毒,姐妹虚伪!前世被一块豆腐噎死已经够窝囊的了,原身竟然受尽恶奴欺压,活得够窝囊的!嫡母善妒,我丢个姨娘到爹爹床上让你妒忌个死去活来!姐妹使诈,我让你自食其果,生不如死!神马?在她大婚之日也敢暗算她?花痴小妹恬不知耻想取而代之嫁给她亲亲相公?香蕉你个芭乐!老娘不发威还当她是hellokitty好欺负呢!欠我的通通还来!!!
  • 父母课堂1:养育女孩

    父母课堂1:养育女孩

    培养出一个完美的“小公主”,是每一位女孩家长最大的心愿。女孩与生俱来的特性,要求女孩家长必须要有一套针对女孩的教育方式。常言道:“从来富贵多淑女,自古纨绔少伟男。”现如今许多父母越来越提倡“富养女孩”的教养方式。一些“吾家有女初长成”的父母片面地认为“富养女孩”,就是尽可能地为女孩创造优越的条件,满足女孩的一切物质要求。于是很多父母只是一味满足女孩儿在物质上的需求,认为这样便可以培养女孩优雅的举止和良好的气质……可是到头来,往往事与愿违,培养出的却是一个霸道任性、自私自利的“刁蛮公主”,这让许多父母伤心不已。其实,所谓“富养”,并不是单纯的物质上的满足,更是教育的富足。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重建中文之美书系前世

    重建中文之美书系前世

    精选近几年《百花洲》杂志纪实文学作品,汇编成册,总结了近几年中国各类文体的文学创作成就与风貌。在浩如烟海的文学创作中,编者们从作品的价值上反复斟酌,碰撞,判断,从而披沙炼金,把或感人肺腑或引人深思的,现实中受到普遍好评、具有广泛影响的,具有经得住时间考验、富有艺术魅力特质的好作品,评选编辑出来,以不负时代和读者的重托与期望,恪尽对中国当代文学事业的责任。本书将充分展示编选者视野的宽广、包容、博大,体现当下文学的多样性与丰富性,是一部水准较高的集锦之作。
  • 网游之真实幻界

    网游之真实幻界

    豪情战疆场;凡世多流氓,卑鄙已为常;暗刀笑里藏,雄狮过大江;都市少年郎,兄弟中暗伤;柔情俏姑娘,为情断肝肠;真情多悲壮,自古远流长;振臂与天抗,声援汇八方;天怒众神降,大地起苍茫,我自横刀向;咆哮碎天苍,轮回我为纲;众生皆仰望,后世我称皇;俱事成过往,携美以翱翔。讲述一位传奇战士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