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要做到“万事不求人”是不可能的。
在求人时,把对方当成菩萨,把自己当成虔诚的信徒,求人多半会成功,因为菩萨总会照看自己的信徒的。
一个人要在社会上寻求立足并有所成就,靠自己的力量孤身奋战是很难成功的。社会把每个人的欲望要求,都编织在了一张硕大的盘根错节的网络上。这些欲望要求不仅包括物质的,也包括精神的;不仅包括生活的,也包括工作的;不仅包括自己的,也包括亲朋好友的。要想使这些愿望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就必须在社会之网中把关系理顺到对自己有利的方面上来。从这一意义上说,求人办事就是设法为自己、为亲人、为朋友,理顺各种利益关系,满足欲望需求的过程。
我国有句古训,叫做“万事不求人”。它有两层含义:一是告诫世人要自立、自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应寄希望于别人的同情与施舍;二是请人帮忙,在一些人眼中是件不大光彩的事,多少显示了自己的无能。
人应该自立、自强,这无疑是值得倡导的,现代人尤其推崇这种品性。但人生活在社会上,总要产生各种人际关系交往,相互求助难免时常发生,这与个人自立并不矛盾。因此,求助于人绝不应被看作是无能的代名词。人是社会的一员,与周围的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个人单靠自己的力量,别说想成就一番事业,就是生存也是不可能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万事不求人”是不现实的,每个人都不可能真正做到事事靠自己、万事不求人。认识到这一点,在开口请人相助时,就不会背负那么沉重的心理负担。
人们总认为请人帮忙,给别人增添了麻烦,常会有一种愧疚的感觉。其实,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请人帮忙,被帮助的人自然会受益;而帮助别人的人也会感到自己的价值被他人、社会所认可,从而得到某种心理上的满足;人与人的关系也会在相助中得到巩固与升华。
当然,在社会上求人办事应该学点技术和手段,这是对一个人能否在社会上立足,能否在人世中活得潇洒自在的一种考验。
求人办事,要以攻心为上,这是最重要、最关键的一条求人谋略。
任何求人行为,要想顺利进行下去,都必须同时具备两个先决条件:第一,你自己愿意请求他人;第二,他人愿意接受你的请求。在某种意义上说,后者比前者更重要,难度也更大。因为居于被请求地位的人,心态一般都比较复杂。所谓攻心为上谋略,其含义是指:你不仅需要准确了解对方的内心世界,而且还要在此基础上,打动对方并进一步征服对方的心,使对方打心里信你、敬你、服你、爱你,甘心情愿为你效力。求人时若能做到这一步,决非易事。
刘备三顾茅庐,均遭到诸葛亮的怠慢,因为诸葛亮想以此考察刘备有无招贤纳士的诚意和虚怀若谷的美德。当刘备心态专一、谦恭下士的品德深深打动了诸葛亮的心之后,这位隐居山野的“卧龙”先生,便欣然接受了刘备的邀请,出山助他振兴汉室。
曹操利用徐庶孝敬母亲的弱点,设计将他弄到自己身边。然而,他并没有真正赢得徐庶的心,得到的只是一个对他离心离德,一言不发的“废才”。
上述两则古代用人故事,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了攻心谋略在办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在通常情况下,一个心态正常的人,希望遇到一个怎样的请求者呢?换句话说,他对请求者抱有哪些企图和要求呢?根据心理调查资料分析,被请求者对请求者的企望和要求,按照由低到高的排列顺序,主要有以下四个层次的心理追求:追求安全--企望请求者公道正派,光明磊落,不整人,不害人,不栽赃陷害;追求温暖--企望请求者能关心自己的疾苦,体谅自己在生活上和工作上遇到的各种困难,尊重自己起码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追求信赖--企望请求者能够充分理解自己,信赖自己,十分放心地让自己去处理所委托的事情,甚至是一些极为重要的事,也能经常听取自己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并能够对自己说一些“知心话”;追求事业--企望请求者和自己情趣相投,思想一致,能够为自己获取事业上的成功,提供一些方便条件。
老练的求人办事者,不仅对他人在四个层次上的共同心理追求了如指掌,而且还对他们在不同层次上的特殊心理追求知之甚详。针对这些不同类型的被请求对象对自己抱有的各种心理追求,就能因人而异,投其所好,分别采取不同的求人谋略。
1.“请”字当头,最动人心
人处世间,难免有求人帮忙的时候。但对方能不能答应请求,那是另外一回事,一要看你与对方关系如何,二还得看看你攻心的技巧。运用请求的方法就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句充满人情味的请求话,比通盘大道理更有说服力,因为人还是比较重情义的。
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适应对方的心理需求而提出诚恳的请求,往往是成功的说服方法。
请求别人,要把握恰当的时机,对方时间宽裕,心情舒畅时,请求他做点事得到答应的可能性很大;相反,对方心境不佳时,你的请求可能只会令他心烦;对方正忙于某项事情时,你提出请求一般很难得到确定的答复。
请求别人,要注意礼貌,“请”字当头,因为毕竟是你有求于人,如果请求别人对疑难问题指点迷津,应说:“请教一个问题,可以吗?”你不知道去市体育中心的路,应向路人问:“请问到市体育中心的路怎么走?”在商店买东西,你应对服务小姐说:“请把那个文具盒拿给我看看。”风从窗口吹进来,你对坐在窗边的小刘说:“请关一下窗,好吗?”凡有请求必须使用请求语,这样对方容易接受。
请求别人,还要端正态度,注意语气。请求别人虽无须低声下气,但也绝不能高人一等,非得别人答应不可,而应当语气诚恳,平等对待。要有协商的语气,如“劳驾,让我过一下,行吗?”“对不起,请别抽烟,好吗?”“什么时候有空请跟我打打球,怎么样?”
同时,还要体谅对方的心理:“我知道这事对您来说不好办,但我实在没有办法,只好难为你了。”
当有客观原因,对方不能答应请求时,你不要抱怨、愤怒甚至是恶语相加,你也得还礼道谢:“谢谢你!”“没关系,我再找找别人。”“没事,你忙你的去吧。”这样对方在有条件帮忙时肯定会鼎力相助。如果你不能体谅对方,竟对对方施以抱怨,这等于堵死了再次向对方提出请求的通路。
2.放长线,钓大鱼
唐代京城中有位窦公,聪明伶俐,极善理财,但他却财力绵薄,难以施展赚钱本领。没有办法,他先从小处赚起。
他在京城中四处逛荡,寻求赚钱门路。某日来到郊外,却见青山绿水,风景极美,有一座大宅院,房屋严整。一打听,原来是一权要官宦的外宅。他来到宅院后花园墙外,但见一水塘,塘水清澈,直通小河,有水进,有水出,但因无人管理,显得有点零乱肮脏。窦公心想:生财路来了。水塘主人觉得那是块不中用的困地,就以很低的价钱卖给了他。
窦公买到水塘,又凑借了些钱,请人把水塘砌成石岸,疏通了进出水道,种上莲藕,放养上金鱼,围上篱笆,种上玫瑰。
第二年春,那名权要宦官休假在家,逛后花园时闻到花香,到花园后一看,直馋得流口水。窦公知道鱼儿上钩了,立即将此地奉送。
这样一来,两人成了朋友。一天,窦公装作无意地谈起想到江南走走,其中已表露出请宦官帮忙之意,宦官忙说:“我给您写上几封信,让地方官吏多加照应。”
窦公带了这几封信,往来于几个州县,贱买贵卖,又有官府撑腰,不几年便赚了大钱。
3.用“眼泪战术”软化对方
拿破仑的妻子约瑟芬一向水性杨花,生活放荡。当拿破仑在意大利和埃及战场浴血搏斗时,新婚不久的她却与一个中尉偷情私通,对拿破仑毫无忠贞可言。她原以为拿破仑会战死在沙漠中,已经不再等待他回来,而像要没有拿破仑一样安排后事。
1799年10月,拿破仑从埃及回到法国并受到人们热烈欢迎的消息传到巴黎后,约瑟芬惊呆了。拿破仑成了欧洲最知名的人物,法国的救星,前程无量。她欺骗了拿破仑,并想抛弃他,这时又后悔了。于是她不辞辛苦,坐着马车,长途跋涉,去法国南部的里昂迎接拿破仑。她想在拿破仑与家人见面前见到他,并趁着他的兴奋蒙骗住他,不使自己的丑事暴露。
她好不容易到达里昂,可是拿破仑已从另一条路走了,并与家人会合。拿破仑对妻子的不贞早有耳闻,只是不怎么相信,当他确信约瑟芬对他不忠时,他暴跳如雷,下定决心与其离婚。
约瑟芬知道大事不好,日夜兼程赶回巴黎。
拿破仑吩咐仆人不让她走进家门。她勉强进了门,定下神来,决定壮着胆子去见丈夫。她来到拿破仑的卧室门前,轻轻敲门,没有回答。转动门把,无济于事。她再次敲门,并温柔而哀婉地呼唤,拿破仑没有理睬。
她失声大哭,短促呻吟,拿破仑无动于衷。她哭着,用双手捶打着门,请求他原谅,承认自己因一时的轻率、幼稚而犯下了错误,并提起他们以前的海誓山盟,如果他不能宽恕,她就只有一死。她即使这样,却仍然不能打动拿破仑。
约瑟芬哭到深夜,不再哭了,她忽然想起孩子们,眼睛一亮,燃起了希望之光。她知道,拿破仑爱她的两个孩子奥当丝和欧仁,尤其喜欢欧仁,这是打动拿破仑心肠的好办法。倘若孩子们求他,他可能会改变主意的。孩子们来了,天真而笨拙地哀求着。
人心都是肉长的,约瑟芬这一招终于成功。拿破仑虽然怀疑约瑟芬已背叛了他,然而她的哭声在他的脑海里泛起他们相爱时的美好回忆。当孩子们的哀求声冲破他心中设下的防线,他已热泪盈眶。于是,房门打开了,拿破仑与约瑟芬重归于好了。后来拿破仑登基时,约瑟芬成了皇后,荣耀之至。
有时添加些眼泪,可以有效地软化对方,让你的苦苦哀求更为动人,达到加速感化对方的效果。伸手不打笑脸人,打“哭成一个泪人”的恳求者更是很少人会做。“眼泪战术”并不一定局限于哭鼻子,凡装成一付可怜样的办法,都属于这种技巧。
另外,在求人办事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美国斯坦福大学社会心理学家弗利特曼和弗利哲两位教授,曾同学校附近一位家庭主妇巴特太太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们打了个电话给她:
“这儿是加州消费者联谊会,为具体了解消费者的实际情况,我们想请教您几个关于家庭用品的问题。”
“好吧,请问吧!”
于是他们提出了一两个例如家里使用哪一种肥皂等简单问题。当然,这个电话,不仅仅只是打给了巴特太太。
过了几天,他们又打电话了:
“对不起,又打扰您了,现在,为了扩大调查,这两天将有五六位调查员到府上当面请教,希望您多多支持这件事。”
这实在是件不好办的事儿,但也获得了同意。什么原因呢?只因为有了第一个电话的铺路。相反地,他们在没有打过第一个电话,而直接有第二个电话要求时,却遭到了拒绝。他们最后得出百分比结论:采取前一种方式答应他们的占52.8%,采取后一种方式答应的只有22.2%。
据此可知,向人有所请托,应由小到大,由浅及深,由轻加重才是,如果一开始就有太大的请求,一定会遭到对方的断然拒绝。所以,一点一点使别人接受,一点一点诱别人上钩,既是求人办事儿的小技巧,也是嫁接成功的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