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在说话办事时也是如此。攻哪儿都不如攻心最有效,这是古往今来已被无数事实证明了的一条黄金定律。
所谓“攻心计”,就是在说话办事时,运用计策攻占对方的心理,以达到自己的目的。提起“攻心计”,就有人会立即联想到“阴谋”与“阴险狡诈”等字眼。其实“阴谋”在古代本身并不含有贬意。孙子言:“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攻城为下,攻心为上”。这些都是典型的“攻心计”。
诸葛亮是个很出色的“心理学家”,可以圈点的事迹有很多,略举几则:智摆空城计;七擒孟获而不杀以收南蛮之心;三气周瑜,使其吐血而亡……诸葛亮一生用计甚多,尤其擅长“攻心计”,这给后人的实际运用留下了不朽的典范。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因为参战而必须动员青年人服兵役,但多数美国青年过惯了舒适生活,担心自己的生命会骤然消失,因此抵制美国五角大楼发出的参军号召。
俄亥俄州的地方行政长官已经是第五次被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训斥得灰头土脸。他已经说得口干舌燥,却仍然无法说服那些懦弱且喋喋不休的青年。正当他焦头烂额之际,有人向他介绍一位大名鼎鼎的心理学家。
这位心理学家来到招募现场,面对台下东张西望的青年开始了他的演讲。
“亲爱的先生们,我和你们一样,特别珍惜自己的生命。”青年们见他颇有学者风度,说话又切合自己胃口,便开始安静下来聆听。
“首先我要提醒大家,热爱生命无罪,因为每个人只有一条、一次生命。凭良心说,我同样反对战争,恐惧死亡,如果要求我到前线去,我也会和大家一样逃避这项命令。”
“但是,我也存有另外一种侥幸心理,假如我服兵役,可能只有一半的几率会上前线作战,因为也有可能留在后方。即使上了前线,我作战的可能性同样也只有一半,因为说不定我会成为某长官的助手而留在安全地方。万一我不幸必须扛起枪,受伤的可能性依然只有一半。即使不幸挂彩,轻伤也不致受到死神的召唤。因此,我实在没有担忧的理由。如果是重伤,或许在医生的帮助下也有可能逃离地狱的鬼门关。如果我不幸为国捐躯,亲人和朋友也将为我感到骄傲,我的父母不但会受颁一枚最高勋章,还有一笔数量可观的抚恤金和保险金。邻居小孩子们会以我为勇士,把我当成偶像来崇拜。而我,一位伟大的战士也会进入天堂,来到慈祥的天父身边,说不定还能见到万人敬仰的华盛顿将军呢!”
台下青年们放声畅笑,一时报名参军者非常踊跃。
实际上,这位心理学家只是使用了“攻心计”,发挥了他善用语言操纵别人心理的特长而已。如同催眠一般,先瓦解众人坚固的防御心理,进而抽丝剥笋,层层分析了战争并不可怕的道理,最后以崇高的荣誉予以召唤,终于使青年们心动神摇,愿意走上战场。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是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役的胜利,但从战略的高度来看,也是心理战略战术的对垒。希特勒的崛起,除了其反人类的因素而外,那的确应该是一种精神的兴起,一种要统治全世界的豪情,有其深刻的文化背景和坚实的社会基础。现代人给希特勒冠以“世界第一策划大师”的称号,他使日尔曼民族更加疯狂,使他们有一个共同“向前”的目标及强烈“向上”的欲望,产生了要征服整个世界的激情,并且认为日尔曼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种族,所以做出了大量杀害犹太人的疯狂之举。
从战争开始的发展来说,对希特勒是有利的,但盟军除了联合世界的反法西斯力量,从正面给予其军事打击外,更重要的是从“心战”的角度来推毁希特勒及其追随者们的精神意志。盟军的心理战略研究室的智囊们,认为要打垮法西斯德国,首先要从心理上瓦解敌方的心志,而要瓦解敌方心志的最好办法,就是从人格或者人身上,攻击法西斯头子希特勒及其主要追随者。
盟军心理战略研究室制定了一整套方案,制作了大量的宣传传单,主要对希特勒的变态人格进行了有理有据的攻击。盟军即使在攻打希特勒的最困难的时候,都没有放松对德国本土大量空投这些宣传传单,试图运用“攻心计”,从内心深处瓦解德军的斗志。战后美国心理学家研究认为:二战时期盟军的心理攻势,有着12个师的攻击力量。
再来看下面这个有趣的事例。
一次,英国某家银行发生抢劫案。一歹徒持枪冲进柜台,勒令银行职员交出现金。在这危急时刻,前台女经理不仅没有惊慌失措,反而对着劫匪哈哈大笑,弄得对方莫名其妙。她镇静地说:“先生,请不要开这种玩笑,今天不是愚人节,我们还在上班呢!”所有的职员一齐大声嘲笑起来,弄得那罪犯狼狈不堪,原本想跳上柜台去抢劫,却因为心虚而摔得灰头土脸,最后只好垂头丧气地跑开了。
不费一刀一枪,也未损失一丝一毫,竟让劫匪狼狈而逃,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处变不惊的心态和镇静自若的语言。罪犯本来就做贼心虚,竟碰上一群并不把他当回事儿的职员,自己便丧失了锐气,哪还有抢下去的胆量呢?在这里,语言成了心理的控制阀门,它能左右人的心态,并由此左右人的行动。语言智者们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因而在各种场合都能将语言巧妙地点化为心理的“摇控器”,施展“攻心计”,屡试不爽。
所以,很多说话办事的高手都提醒我们:说话办事要“攻心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