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因:北美大陆本来是土著居民印第安人世代生息繁衍之地,17世纪初欧洲开始向北美移民。从1607年第一批移民踏上弗吉尼亚,到1733年最后一个殖民地佐治亚的建立,英国移民先后在北美东海岸建立了13个殖民地,这就是美国最初的13个州。
欧洲移民来到北美洲,同时也把欧洲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移植到北美洲。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首先在种植场迅速萌发,殖民地农业、工商业尤其是航海业、造船业、海外贸易蓬勃发展。与此同时,北美13个殖民地的居民日益融合,在独立战争爆发前,在北美这个新的地域上已形成了一个不同于英国的新的民族即美利坚民族,在不列颠帝国的疆界内出现了与英国资本主义并存的北美资本主义。
18世纪中叶,随着北美殖民地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美利坚民族意识的增强,英国与北美殖民地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尤其是七年战争后,英国为弥补战争损失,加重对殖民地人民的盘剥与压迫。英国殖民当局为了使北美殖民地永远充当其廉价的原料基地和商品倾销市场,极力遏制殖民地经济的自由发展。英国殖民当局接连颁布一系列法令:禁止向阿巴抗契山以西迁移;禁止殖民地发行纸币;解散殖民地议会,并对殖民地施以重税,加紧军事控制等等。英政府的这些行为激起了殖民地各阶层人民的强烈反抗,从而使殖民地抗英斗争从经济、政治斗争发展到武装斗争。
1774年9月—10月,除佐治亚外的12个殖民地选派的55名代表,在费城召开第一届大陆会议,决定联合抗英。会后,各殖民地开始进行起义准备,训练民兵并贮藏军火。革命形势日益成熟,除了用战争解决问题外,已别无选择了。
1775年4月18日,马萨诸塞总督托马斯·盖奇派遣800名驻波士顿英军前往康科德,搜缴当地民兵的秘密军火库,并企图逮捕当地“通讯委员会”领导成员。北美军队得到这个消息后,立即集结起来。翌日清晨,当英军来到来克星顿一带时,遭到了早已严阵以待的民兵的袭击。民兵们从岩石、树林、灌木丛后面对准英军发出了雨点般的射击,英军伤亡273人,北美民兵伤亡93人。来克星顿的战斗打响了“声闻全世界”的第一枪,揭开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序幕。
经过:1775年8月23日,英王发布告谕,宣布殖民地的反抗为非法,声言“宁可丢掉王冠,决不放弃战争”。12月22日,英国派遣5万军队赴北美殖民地镇压革命者。1775年6月15日,北美殖民地举行了第二届大陆会议,决定组建正规的大陆军,次日任命原英军上校、弗吉尼亚种植场主华盛顿为大陆军总司令。
大陆军在华盛顿的率领下,采取避敌锋芒、持久耗敌的方针,与英军展开了长期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从1775年4月打响独立战争第一枪,到1783年战事全部结束,为期八年的美国独立战争大体经历了以下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1775年—1778年),主战场在北方,英军掌握主动权。
在这一阶段,英军的总战略是以海军控制北美东部沿海,以陆军分别从加拿大和纽约南北对进,打通尚普兰湖、哈得孙河谷一线,以孤立反英最坚决的新英格兰诸殖民地,然后将其他殖民地各个击破。殖民地方面力量薄弱,基本上采取避免决战、保存实力、相机破敌、争取外援的战略方针。
1775年5月,各殖民地民兵主动进攻,先后攻占泰孔德罗加堡、克朗波因特等地,并围困波士顿。6月17日,马萨诸塞总督、英军统帅盖奇派兵2200名,向围困波士顿的民兵阵地邦克山和布里德山多次发起进攻。民兵英勇抗击,两次击退英军进攻,虽因弹药耗尽放弃阵地,却首次取得了歼敌千人的战果。
为激起加拿大的反英情绪,美军分兵两路进攻加拿大。1775年11月,蒙哥马利率左路军攻占蒙特利尔,随后与阿诺德率领的右路军在圣劳伦斯河下游会合。12月底,美军约1000人冒着暴风雪突击魁北克失利。此后美军围攻魁北克,牵制了英军的部分力量,直到1776年5月英国增派援兵才撤退。
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正式宣告殖民地独立。8月底,英军统帅率英军3.2万人在海军舰队配合下进攻纽约。华盛顿指挥1.9万人分兵把口打阵地战,但在英军的强大攻势下节节败退、损失惨重,只好于11月率余部约5000人向新泽西退却。英军追击美军至特拉华河,随后入营过冬。华盛顿利用英军疏于戒备之机,于圣诞夜东渡特拉华河,奇袭特伦顿英军,俘敌近千人,并于次年1月3日在普林斯顿再败英军。特伦顿和普林斯顿之战,使接连受挫的美军士气为之一振。
1777年7月,英军计划兵分三路分进合击,会师奥尔巴尼,以尽快实现其切断新英格兰的战略企图。当北路7200余名英军在伯戈因的率领下从蒙特利尔孤军南下时,立即陷入新英格兰民兵的汪洋大海之中,处处受到民兵阻击和围追堵截。在弗里曼农庄和贝米斯高地接连受挫后,伯戈因被迫退守萨拉托加。大陆军和民兵以三倍于英军的优势兵力将英军团团围住,伯戈因弹尽粮绝,孤立无援,于10月17日被迫投降。
萨拉托加大捷大大改善了美国的战略态势和国际地位,是美国革命战争的重要转折点。它促使法国、西班牙、荷兰等改变了动摇不定的观望态度,法国于1778年3月对英宣战,美国独立战争由此发展为国际战争。1778年6月18日,英军放弃费城,退守纽约,此后北方战事进入僵持状态。
第二阶段(1779年—1783年),主战场在南方,美军以弱胜强。
在这一阶段,英军新任统帅克林顿利用南方“效忠派”较多,且靠近英属西印度群岛等有利条件,将主力南调,企图首先控制南方诸州,然后与北方据点纽约遥相呼应,遏制北方。美军企图在法国陆、海军的配合下控制沿海战略要地,同时大力开展游击战,消耗敌人有生力量,以争取最后胜利。
1780年春,英国统帅克林顿指挥英军1.4万人,从陆海两面包围查尔斯顿,迫使南方美军司令林肯率5000余人投降,并缴获4艘军舰、300门火炮及其他装备。5月29日,英军在南卡罗来纳州韦克斯豪克里克再败美军,8月16日,英军在南卡罗来纳州卡姆登击败盖茨统率的南方美军主力。
1780年12月,大陆会议委派格林为南方美军司令。格林分兵两路开展游击战,一路由摩根率领,另一路由他亲自率领。1781年1月17日,摩根在南卡罗来纳州考彭斯大胜英军。3月15日,英军在北卡罗来纳州吉尔福德与美军交战,伤亡惨重,被迫向沿海地区撤退。4月,英军在康沃利斯率领下实行战略收缩,向北退往弗吉尼亚。格林乘势挥师南下,在民兵游击队配合下拔除英军据点,收复了除萨凡纳和吉尔斯顿之外的南部国土。
1781年8月,康沃利斯率7000名英军退守弗吉尼亚半岛顶端的约克敦。此时在整个北美战场,英军主要收缩于纽约和约克敦两点上。1781年8月,华盛顿亲率法美联军1.6万余人秘密南下弗吉尼亚。同时,德格拉斯率领的法国舰队也抵达约克敦城外海面,击败了来援英舰,完全控制了战区制海权。9月28日,1.7万名法美联军从陆海两面完成了对约克敦的包围。
在联军炮火的猛烈轰击下,1781年10月17日,走投无路的康沃利斯请求进行投降谈判。10月19日,当8000名服装整齐的红衫军走出约克敦,在衣衫褴褛的美军面前一一放下武器时,军乐队奏响了著名乐章——《地覆天翻,世界倒转过来了》。
结果与影响:约克敦战役后,除了海上尚有几次交战和陆上的零星战斗外,北美大陆战事已基本停止。约克敦围攻战导致英内阁倒台,1782年11月30日,英国新政府与美国达成停战协议。1783年9月3日,双方签订《美英巴黎和约》,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
美国独立战争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资产阶级革命战争,是以小胜大、以劣胜优、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例。仅有300万人口的北美13个州经过八年之久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在广泛的国际援助下最终打败了拥有近3000万人口的世界第一工业大国——大英帝国。列宁曾经说过,美国独立战争是“人类历史上一个最早的、最伟大的、真正的解放战争,人类历史上为数不多的真正的革命战争”,“现代的、文明的美国的历史,是由一次伟大的、真正解放的、真正革命的战争开始的”。
正像马克思所说的,“美国独立战争开创了资产阶级取胜的新纪元”,独立战争的胜利打碎了英国殖民统治的桎梏,实现了北美殖民地政治上的独立,大大解放了北美殖民地的生产力,为美国资本主义和现代文明的迅速发展开辟了道路。
独立战争中诞生的《独立宣言》,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正式文件的形式,庄严宣布了人民主权的原则,宣布了人民革命的正当权利,粉碎和否定了所谓君权神授的谎言。美国独立战争所体现的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和进步思想,促进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给欧洲乃至全世界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不仅如此,它还为拉美争取殖民地独立的斗争提供了成功的范例,有力地推动了拉丁美洲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兴起。
相关链接
美国独立战争的第一枪
1775年4月19日清晨,波士顿人民在列克星顿上空打响了独立战争的第一枪,列克星顿的枪声拉开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序幕。
1775年4月,马萨诸塞总督兼驻军总司令盖奇得到一个消息:在距波士顿不远的康科德镇上,有“通讯委员会”的一个秘密军需仓库。盖奇立即命令少校史密斯率800名英军前往搜查。部队连夜出发了,4月19日凌晨,他们来到了离康科德6英里的小村庄——列克星顿。
英军在黎明前的薄雾中向前行进,经过一夜行军。他们个个困倦不堪,呵欠连天。忽然,他们发现村外的草地上站着几十个村民,正手握长枪严阵以待。史密斯知道这些武装村民就是列克星顿的民兵,北美大陆殖民地上的居民都叫他们“一分钟人”,因为他们行动特别迅速,只要一听到警报,在一分钟内就能集合起来,立即投入战斗。让史密斯吃惊的是,这些民兵为什么这样快就知道英军的行动呢?原来,“通讯委员会”的侦察员早就得到了情报,并立刻在波士顿教堂的顶上挂起一盏红灯。“通讯委员会”的信使雕板匠保尔·瑞维尔看到后,立即骑马赶到康科德报警。
“射击!给我冲!”史密斯一看对方只有几十个人,原来有些紧张的心情马上放松下来。他根本没把这几十个衣服破烂的民兵放在眼里,举起指挥刀发出了命令。
列克星顿的民兵立刻还击,猛烈抵抗英军的进攻,枪声震响在列克星顿上空,传出很远很远。几分钟后,枪声渐渐稀疏,民兵们因为人少,地形不利很快撤离了战场,分散隐蔽起来。
史密斯初战告捷,非常得意,指挥士兵直奔康科德。英军赶到镇上时,天已大亮,旭日东升了,但街道上却看不见一个人,家家关门闭户,显得冷冷清清。史密斯下令搜查,英军进入各家翻箱倒柜,折腾了大半天,什么也没找到。原来,民兵早已把仓库转移,“通讯委员会”的领导人也隐蔽起来了。
“撤!”史密斯觉得情况有些不妙,连忙下令撤退。这时,镇外喊杀声、枪声陡然大作,附近各村镇的民兵已得到消息,从四面八方向康科德赶来。包围了正在撤退的英军。他们埋伏在篱笆后边、灌木丛中、房屋顶上、街道拐角处向英军射击。英军一批又一批倒在地上,而当英军举枪还击时却连民兵的影子也找不到。英军一路向波士顿方向退却,沿途遭到民兵的不断袭击,狼狈不堪。
战斗一直持续到黄昏,最后还是从波士顿开来的一支援军,才把史密斯等人救了出去。
这一仗,英军死伤273人,剩下的英军弹药耗尽,回想起来也是心有余悸,他们第一次尝到殖民地人民铁拳的滋味。有个士兵说:“我48小时没吃一点东西,帽子被打掉了3次,2颗子弹穿透上衣。我的刺刀也被人打掉了。”
列克星顿的枪声震动了大西洋沿岸的13个殖民地。美国独立战争从此开始。
独立战争胜利后,美国人民为了纪念列克星顿的战斗,在这个村镇的中心,铸造了一座手握步枪的民兵铜橡。他们永远也不会忘记,正是这个小小村庄的民兵,为美利坚民族的独立奠定了第一块基石。所以,列克星顿成为美国自由独立的象征,被人们赞誉为“美国自由的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