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注册域名时一系列阿里家族的名字纷纷派上用场,但马云和他的阿里王国,却仍然在路上。
马云有一个让天下无难事的理想,并且这个理想正在不断实现。当初注册域名时一系列阿里家族的名字终于被派上用场。从阿里巴巴“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到阿里妈妈则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广告”,马云不断地进行着征服。
是梦想成就了马云今天的辉煌。2007年8月12日,阿里妈妈开始上线运营。从此,中国原本平静的网络广告市场,多了一个“搅局者”。对于竞争者而言,或许用这个词语来形容是恰当的。
但是,对于另外一个群体——广大个人网站和博客主们来说,他们更愿意用另一个词语——“救世主”。
上线的当天,阿里妈妈就公开了网站的使命:让天下没有难做的广告。在宣传片里,阿里妈妈更是直接喊出了“再少的钱也能结算”、“再小的网站也能卖广告”的口号。阿里妈妈首次引入“广告是商品”的概念,让广告第一次作为商品呈现在交易市场里,让买家和卖家都能清清楚楚地看到双方,实现了真正的自由交易。
如果说马云是个革命家的话,那么“领导穷人闹革命”的革命思想对他而言显然是根深蒂固的。“听说过捕龙虾致富的,没听说过捕鲸致富的。”从早年进入B2B开始,马云就信奉这个真理。
后来,他又把“龙虾理论”发扬光大,如法炮制到淘宝和阿里妈妈身上。显然马云又开始撒网,准备“捕虾”了。
读懂了马云的这种逻辑,也就容易理解阿里妈妈的“八二原则”了。从全世界范围内看,互联网广告投放一直遵循的是“二八原则”。在中国,最受广告主青睐的是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和徐静蕾这样的明星博客,即“二八现象”中的“二”。
阿里妈妈的诞生,挖掘的正是二八原则中的“八”,解决的是多数市场问题,也就是小类群体之间广告互通的问题。它打通了产业链的上下游,使通道更为顺畅。从巨大的市场需求中去建立整合平台,通过平台提供的机会,把潜在的需求转换成现实的交易。
自订价格、自由买卖、平等协商、支付宝中介等的服务使得个人站长在初期蜂拥而至,短短两个月就聚集了几万个个人网站,给后期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这些表面深层次的原因,是马云对团队精神的注释,以及对个人站长群的重视。
现在的阿里妈妈论坛,每天发帖量超过了5000,中国哪个广告联盟的论坛在上线两个月之后就达到这个数目?就连国内最火的站长论坛——落伍者,每天帖数也不过不足两万帖,撇开商业运作不谈,阿里妈妈论坛里那种服务到底的精神,的确值得很多互联网公司好好学习。
然而,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阿里妈妈的征途似乎并不那么顺利,从一诞生开始就遭遇了百度、Google们的猛烈攻击。
这是因为百度联盟、谷歌adsense一直依赖于关键词广告,但是,由于搜索结果页面空间限制,他们的利益还是要依托自身的联盟站点。而阿里妈妈却打破了传统广告联盟体系中的权力结构,它正是要在互联网广告联盟中领导“穷人”(个人站长们)起来“闹革命”。互联网广告市场是伴随着精准的要求前行着,技术的每一个进步都可能对整个市场局面带来巨大调整。因此,百度、谷歌们极为不满,想方设法地想要“屠杀”阿里妈妈。
既来之,则安之。阿里妈妈不仅死心塌地地进入广告市场,而且还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着,而“广告聚合体”这样的概念,也使得网络广告市场第一次形成了买家、卖家齐分享的“欢乐大结局”的情况。
一生都在做决定、颠覆自己的决定、再做决定、再颠覆的循环中经营着自己生命的马云,从来不会害怕竞争。他喜欢这样的场面,有点挫折也算不了什么,因为对手的存在,在他看来,只是为他的成功做铺垫。
6.来自“笑傲江湖”的智慧
如果说请金庸出山,是马云炒作的一种手段,那么把武侠小说里的智慧运用于管理中,可以说是马云的与众不同了。他相信商场就是江湖,把闯江湖的智慧拿到企业管理中,不会有错。
万物同理,只要是抓住了智慧的根本,用什么形式表现出来区别不大。你可以用三国的智慧,也可以用西方经济学的智慧,甚至从一个普通人身上得到的智慧都可以做大事。
马云是崇尚武侠的,他从小就是金庸迷,据说,要进入阿里巴巴工作,读金庸得读到大学水平。马云的理由是:懂金庸,就是性情中人。“商场如战场,但商场不是战场,战场上只有你死我才能活,而商场上是你活着,我可以活得更强。”从金庸小说中,马云也能看出来不少修身治国之道。“你看郭靖、杨过的成功,除了机缘巧妙,还得勤奋努力。除此之外还要学会与各种人合作,最重要的是有一身正气和责任感;你还得学会时而超脱、时而务实,但一定不能松懈。”
有人问马云说,你公司管理得那么好是看什么书看的呀,马云回答说,不看书,看人,“每个人身边有很多人,都是书”。马云认为未来人们之间的竞争是智慧的竞争而不是狡诈的竞争。上海滩的时代过去了,要把买卖做大,还要把企业建好,这才是永久性的。当然平常他也会看些书籍,大多是关于浙江经济和历史、军事、武侠方面的书。《笑傲江湖》是马云看得遍数最多的小说。
在IT业界浪迹多年的马云认为,网络即江湖,如何笑傲其间?笑,有眼光、有胸怀,方能坦然面对种种传言和误解,依然豪气千云,仰天长笑;傲,有实力、有魄力,才可在众说纷纭的时候保持清醒头脑,才可在众口一词的时候表达独立见解,才可在一片骂声中依然坚持自己的方向,傲视同侪。
这些年来,马云的确因为比较善于炒作而备受争议,但没有一个人否认他的管理才华。阿里巴巴的股权结构也一度招人猜测,但从来没有人否认过阿里巴巴管理团队的战斗力。马云对自己的团队也十分自豪,他曾说,我最骄傲的是我们的人,其次是我们的投资者,最不骄傲的是我们的网站。
创业十几年,阿里巴巴公司里面的员工从来没有人提出要跳槽去别的公司,阿里巴巴最初的“十八罗汉”,至今一个都不少。
据说,的确也有公司愿意出3倍的工资挖阿里巴巴的员工,但员工不为所动。对此马云风趣地说:“同志们,3倍我看就算了,如果5倍还可以考虑一下。”马云诙谐地说,员工在阿里巴巴干3年,就相当于读了3年研究生,“带走的是脑袋而不是口袋”,口袋当然也会有,但主要是脑袋。“因为3年之内在阿里巴巴吃过各种苦,知道公司如何面对各种挫折,这才像真正从正规军校毕业的军官一样,经得住各种摔打。”
阿里巴巴公司的独特之处还在于各种不同文化的融合。无论是德国人的严谨、美国人的务实、印度人的执拗、日本人的激进,都在这里各施所长,各得其所。
马云说,阿里巴巴永远有各种古里古怪的人,有些人能干活不能管人,有些人能管人不能干活。阿里巴巴特别需要有专业管理人员进来,因为阿里巴巴的这些人很难管的,你是三段,我是三段半,谁怕谁呀!你也别想说我,我也别想说你,但有些人就能把人全部管起来。他技术水平是零段,但他有高超的管理才能。
所以马云想到大学里除了科室主任、系主任、院长这条线,还有助教、讲师、教授这条线。公司的这两条线一条是官路,还有一条是学术线。
马云对阿里巴巴的团队很满意。现在,阿里巴巴的员工一半是技术人员,另一半做服务,基本上在IT行业有2年到3年的经验。策划人员都很优秀,市场人员都很懂行,技术人员都很精干。
马云的最强项是考虑公司的战略,怎么去硅谷竞争,去全球竞争。
所以马云说:“阿里巴巴是一支一流的团队,一流的投资组合。”
7.点拨后生,“赢在中国”的点评大师
马云是经历过风雨的人,他知道创业的艰辛。马云担任了第一届“赢在中国”的评委,他愿意把自己的智慧倾囊相授,去帮助每个创事业的青年实现梦想。
干大事业的人,就是不一样,看过第一届《赢在中国》的朋友一定会被马云妙语连珠而又一针见血的点评风格所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