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00600000012

第12章 舍腰蜂(3)

舍腰蜂卵总是放在蜘蛛身上的某一部分,蜂卵中幼蜂头部所在的那一段会放在靠近蜘蛛身体最肥部位的地方。这样,幼蜂在孵化出来以后直接就可以吃到最柔软可口而又富含营养的食物了。因此我们不得不说,这样的安排实在是一个聪明之举。应该说,大自然赋予了舍腰蜂心思细腻的天性,这使得它们颇具经济头脑,从不浪费任何一点食物。舍腰蜂在蜂巢里大吃大喝的日子一直要持续八到十天之久。

饱餐一顿之后,舍腰蜂幼虫就开始做它的茧子了。那是一种纯白色的丝质袋子,样子不同寻常而又精致无比。为了使这个丝袋能够更加坚实,这个小幼虫就从身体里分泌出一种油漆一样的流质物质,慢慢浸入丝袋的网眼里,从而起到保护作用。然后,这种流质会在空气中慢慢风化变硬,形成一种很亮的保护漆。这个时候,幼虫还会在它的茧子下面增加一个硬硬的填充物,并把一切都处理得滴水不漏。

这项工作完成以后,整个茧就会呈现出琥珀的黄颜色。看到这,人们很容易由此联想到洋葱头的外皮。因为此时的茧与洋葱头有着同样的细腻组织,同样的琥珀黄色,以及同样的透明感。并且,如果你用指头在这个茧的表面来回摩挲,它也会发出与摩挲洋葱头时同样的沙沙的响声。这时,发育完整的舍腰蜂很快就会从黄色的茧里孵化出来了。孵化时间根据天气变化会有所不同,有时候会早一些,有时候则迟一些。

如果我们在舍腰蜂将食物储藏在蜂巢里以后和它开个玩笑的话,马上就可以看出它的本能是多么的机械了。

舍腰蜂在辛辛苦苦地把它的巢穴做好以后,便带回了它的第一个蜘蛛。到了家门口,舍腰蜂会把它马上拖进巢里收藏起来,接着立刻又在蜘蛛身体的最肥硕的部位产下一个卵。完成这一连串的工作后,它便又飞了出去,重复它周游世界和捕捉蜘蛛的过程。当这只舍腰蜂离开家以后,我就把它的蜂卵,连同它的食物——那只死蜘蛛一起拿走了。我想和这个小虫子开个玩笑,想看看它回来后发现家和食物不翼而飞时有怎样的反应。

一般情况下我们都会认为,如果这个小动物稍微有点头脑的话,那么它一定能够发觉自己的卵和食物被别人偷走了,并且应该对此感到奇怪。也许蜂卵很小不易被发现,但是那个蜂卵毕竟是放在那个大蜘蛛的身上。那么,当这个小家伙捕食回来发现蜂巢里空空如也,它会有什么反应呢?它会很有理智地再产下一个用来弥补那个已经丢失的卵吗?事实证明,我们的猜想是没有根据的。它对此的举动真是太不合常理、太出乎我的意料了!

现在,这个小东西又带回了一只蜘蛛,并且若无其事地将它拖进蜂巢放好。除此之外,它对其它任何事情都不予理睬,好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看上去让你感觉它根本没有发觉自己的孩子、连同那只刚刚捕获的蜘蛛一起不翼而飞的事实。它没有发现这一切的不幸,也没有表现出对眼前的不幸所应有的意外、诧异、焦急或是不知所措之类的情形。在安顿好捕捉来的食物并将卵再次产在食物里面以后,它居然又若无其事地飞走了,并且一只又一只地继续往蜂巢里拖进它捕捉的蜘蛛。每当它把要做的事情安排好、飞出蜂巢之后,我都会把这些蜘蛛和卵悄悄拿出来。因此,每一次当它捕食回来时,它的蜂巢实际上都是空的。这个可怜的小家伙就这样固执地忙了整整两天,到头来确实竹篮打水一场空。它一心想要努力把蜂巢装满,却无论如何都无法达到目的。我也和它一样,整整忙了两天。我一次又一次地把蜂巢里的蜂卵和蜘蛛拿出来,就是想要看看到底什么时候这个小傻瓜才能结束它这种徒劳的工作。当这个可怜的小家伙带回了它的第二十只猎物时,也就是我的第二十只收获物来到时,这位辛苦的猎人大概以为蜂巢已经装满,于是终于停下了它的工作——或许它来回飞了那么多趟,现在需要休息了。总之,它小心翼翼地把自己的蜂巢密封了起来。但是,这个密封的蜂巢居然完全是空的,里面什么东西也没有!最可怜的是,这位辛辛苦苦的捕食者折腾了这么长时间,却根本没有发现自己所做的工作根本就是徒劳,真是让人不禁心生怜悯!

其实,任何昆虫的智慧都是非常有限的。毫无疑问,当这些小动物面对任何突发性困难时,它们都无法迅速地解决好自己所面临的问题,没有一种昆虫例外。我可以举出很多很多例子来证明,昆虫是一种完全没有理解能力的小动物。当然,它们同样不具有任何形式的意识,尽管它们所做的工作十分周全,但是通过长时间的观察以及这么多年的研究经验,我不得不得出这样的结论:昆虫的所有劳动既不是它们自发的,也不是它们有意识而为之的。它们的筑巢、纺织、猎食、麻醉及捕杀猎物等行为,与它们消化食物或是分泌毒汁一样,其方法和目的具有完全的不自知性。所以,我认为我们通常所说的,所谓昆虫的特殊才能其实完全也是出自于它们的不自知性。

动物的本能是无法改变的,它们的所谓经验又不能帮助它们;而时间也不能使它们的意识慢慢觉醒。这种情况下,如果它们单单只有本能,那么它们是无力应付大千世界里所发生的各种危机以及大自然本身的环境变化的。当意外突如其来的时候,或是大自然突然发生环境变化时,如果昆虫不具备某种特殊的能力来指引它,帮助它,那么它们将无法分辨哪些事情是可以接受的,而那些事情又是应该拒绝的。这些小昆虫需要某种指引,事实证明它们显然是具备这种能力的。不过,如果我们将这种能力称之为“智慧”,似乎有点言过其实。于是,我认为更贴切的叫法应该是“辨别力”。

既然昆虫具有辨别力,那么它们对自己的行为有足够的意识吗?我的答案是:能,也不能。如果它的行为是源自它本身所拥有的本能,那么它对自己的行为就不具有意识;如果它的行为是辨别力产生的结果,那么它必然会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

比如,舍腰蜂利用潮湿的泥土建造蜂巢,这就是它的本能。如此建造窠巢的方法就是它与生俱来的本能,不需要任何的辨别力。它模仿泥水匠的样子,用那种细沙水泥作为筑巢材料,这也是它的本能。

我们已经说过,舍腰蜂一定要把蜂巢建在隐蔽之处以达到遮风避雨的目的。起初,那些大石头下面的缝隙就可以成为它们的安居之所,但是它们发现有更好的地方可供选择时,它们便会毫不犹豫地抢占那个地方,然后举家迁过去。这对于舍腰蜂来说,就属于它们所具有的辨别力了。

此外,舍腰蜂把蜘蛛作为它给子女准备的食物,这就是一种本能的表现。如果窠巢附近的那种背上长有交叉白点的蜘蛛没有了,那么母蜂就会选择其它的蜘蛛给它的宝宝当作食物,总之不会让它的孩子挨饿。母蜂的这种选择就是一种辨别力的体现。

正是这种辨别力的性质,为了昆虫将来的进步埋下了伏笔,提供了可能性。

舍腰蜂的来源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舍腰蜂给我们带来的又一个问题。它们之所以会在我们房子里的火炉旁边寻找热量,是因为它们的蜂巢是由潮湿的泥土建筑而成的。而潮湿的蜂巢实际上仅仅是一摊湿泥,是无法居住的。所以,基于以上理由,它们必须选择一个隐蔽而又干燥的地方作为安居之所。而要想有一个干燥的居住环境,热量又是必不可少的。

舍腰蜂到底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呢?它是个迁徙者吗?也许它是被风从海边卷过来的?或者它是从长有枣椰树的陆地来到生长洋橄榄的地方的?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么它们也就会觉得我们这个地方太阳的日照强度不够,为此它们必须要寻找一个热量更加充足的地方,比如火炉等人工取暖的地方作为安居之所。现在,我们就能解释为什么舍腰蜂在选择筑巢地点时要避开人类,并且与其它种类的蜜蜂在习性上有如此之大的区别了。

那么,这些小昆虫在来到我们这里之前,它们的生活状态是什么样子的呢?在没有房屋和烟筒之前,它们又是住在什么地方呢,它们又把自己的幼虫藏在哪里呢?

也许,当古代山上的居民还用燧石做武器,用羊皮做衣服,用树枝和泥土建造房子的时候,这些舍腰蜂就已经开始在人类的房子里繁衍生息了。或许,它们的蜂巢就建在破旧的脸盆里,而那个脸盆正是我们的祖先用粘土手工制作而成;或者它们也会把窠巢筑在狼皮或是熊皮制成的衣服缝隙中。有一点让我觉得好奇的是,当它们把筑巢的地点选择在树枝和粘土砌成的粗糙墙壁上时,它们是不是也会尽量选择那堵靠近烟筒的位置的墙呢?虽然这些烟筒与我们现在所用的有很大不同,但是如果实在没有更好的选择,那么它们也只好用这样的墙壁先将就一下了。

如果舍腰蜂真的如我们所说的那样,早在古代就已经同最古代的人类比邻而居的话,那也就是说它们经历了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是时代进步最有力的见证者。我想,它们自己一定也从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学到不少东西,并使人类由于发展而得到的幸福在自己身上上演。当人类生出在房子的屋顶上铺上一层天花板以及在烟筒上加上一根管子等创意后,我们甚至可以听到这个怕冷的小动物暗自窃喜道:

“如果能住在这么舒服的地方,那将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啊!好吧,那么从今以后我们就在这里安营扎寨吧!”

然而,如果我们将时间再往前追溯一点,在人类学会建造房子之前,甚至住在地球上出现人类之前,这些舍腰蜂又是在哪里安居的呢?顺着这个问题,我们不禁又产生这样的疑问:燕子和麻雀在人类懂得建造窗子和烟筒之前,通常是把窝搭在什么地方呢?

麻雀、燕子、舍腰蜂是在人类出现以前就已经在存在地球上的动物。因此,它们的工作显然并非一定需要依靠人类。当地球上还没有人类的时候,它们各自就已经具备了十分高超的建造技能了。

在过去的三四十年里,我时常向自己问起这个问题,人类出现以前,舍腰蜂到底将蜂巢建在哪里呢?

我到处寻找它们的踪影,屋子外面、房子附近、空旷的广场以及荒芜的草地里,我找了所有可能的地方,最终却无功而返。

不过,最后,我长时间的研究结果表明,一个帮助我的机会出现了。

我们这里的西南方向有个采石场,里面堆弃了很多碎石子和废弃物。这些东西已经在这里堆了很长时间了,据说已经有上百年时间了。这个乱石堆沉淀了几个世纪的污泥,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风雨雨,最终以现在的姿态呈现在大家眼前。在寻找舍腰蜂的过程中,我意外地发现原来田鼠一家也把家安在了这里。当然,我来这里的目的是寻找舍腰蜂而不是田鼠,而我确实曾经三次在这乱石堆里发现了舍腰蜂的窠巢。

这三个巢与我在自家屋子里发现的一模一样,所用的材料当然也是泥土,而用以保护的外壳同样也是泥土制成的。

不过这个地方的环境对于舍腰蜂的蜂巢来说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但是这丝毫没有促进我们这位建筑者建筑技能的进步。我们有时候——实际上只是偶尔会在石堆里或是没有靠着地面的平滑石头下面发现舍腰蜂蜂巢。

由此我可以断定,舍腰蜂在入住我家的屋子之前,它们的蜂巢一定是建在乱石堆之类地方的。

不过,实事求是地说,我发现的这三个蜂巢看起来非常可怜。它们已经被采石场的潮湿空气侵蚀坏了,茧子也被糟蹋得面目全非,蜂巢周围更是没有保护层。它们的幼虫住在这样的窠巢里也已经早早夭折,或是被田鼠及其它动物当作盘中美餐果腹了。

看到这荒凉的场景,我满怀着疑问和好奇来到了邻居家的屋外,想看看能不能为舍腰蜂找到一个合适的地方用来安家。不过,看起来母蜂并不领我的情,它并不认同我的做法。的确,不管怎样,舍腰蜂也不会沦落到没有地方建巢的尴尬境地。不过,如果它们筑巢的地方气候环境确实不适合它按照其祖先的生活方式继续生活的话,那么它们也会选择做一个侨民,侨居到其它适于它们生存的地方。

事实证明,这些舍腰蜂确实来自炎热而又干旱缺水的沙漠地区。那里终年少雨,要是想在那些地方看到大雪,则更是痴人说梦。

综上所述,我相信舍腰蜂是从非洲来到这里的。

很久很久以前,它们离开非洲,先是到了西班牙,然后途经意大利,最后来到了我们这里。毫不夸张地说,它舍腰蜂可真是不辞辛苦地飞跃了千山万水才千里迢迢来到我们身边的。不过,它应该不会穿越洋橄榄树生长的地方,再继续向北了。它的原籍非洲,不过现在已经是我们普罗旺斯人的一员了。

据说舍腰蜂在非洲时,它们通常会把蜂巢建在石头的下面,而在马来群岛,它们的同宗“族蜂”则是筑在人类的屋子里。

从世界的这边到那边,从地球的南端——非洲地球的北端——欧洲,最后再到马来群岛,世界各地的舍腰蜂都有着一模一样的习性:蜘蛛,泥水蜂巢,以及人类的烟筒。

倘若我住在马来群岛,我一定要翻开那些乱石堆,看看能不能找找舍腰蜂的蜂巢。相信我一定会在某块平滑的石头下面,发现它们的安居之所。

同类推荐
  • 成长的烦恼

    成长的烦恼

    青春期的青少年不论从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会产生巨大的变化,在这变化中,难免不会产生各种烦恼。合理适当的指导可以让青少年顺利度过青春期,本书搜集了大量的青少年给作者的来信,诉说了他们的烦恼,而作者也一一给了回复。本书用大量的实例和解说,指出当今青少年心理上的热点难点问题,并提供心理指引。
  • 最新军事武器大观(世界军事之旅)

    最新军事武器大观(世界军事之旅)

    青少年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他们不仅对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有着浓厚的兴趣,也对军事科学充满了强烈的好奇。真实地展现人类军事活动,也许我们无法成为一场军事变革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但我们可以把军事百科作为模拟战场。本丛书从不同角度阐述军事的相关知识。
  • 文化难题(走进科学)

    文化难题(走进科学)

    本套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当今世界各种各样的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集知识性、趣味性、新奇性、疑问性与科普性于一体,深入浅出,生动可读,通俗易懂,目的是使广大读者在兴味盎然地领略世界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的同时,能够加深思考,启迪智慧,开阔视野,增加知识,能够正确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激发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的精神,激起热爱科学和追求科学的热情,不断掌握开启人类世界的金钥匙,不断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使我们真正成为人类社会的主人。
  •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断案故事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断案故事

    看到最后,描述着生动的细节,真相浮出水面。一切才恍然大悟,本书收入了100个情节曲折、耐人寻味的断案故事,每个故事都演绎着悬疑的情节,跃动着鲜活的人物,掩卷顿思,带领我们回到当年的案发现场。曲折离奇的案情,在睿智高明的断案高手的努力下,疑问烟消云散,意犹未尽。,凶手落入法网
  • 提高独立生活能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手册)

    提高独立生活能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手册)

    独立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内涵,更是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成功的一种必备条件。本书以此为出发点,告诉家长从哪些方面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相信看过本书一定会让读者豁然开朗。在社会竞争压力如此大的今天,正确地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无疑是将来成才的必备条件,也是孩子成才的关键。本书将给家长提供专家们的权威指导,同时本书也可作为青少年自主阅读的读物。
热门推荐
  • 听不完的历史

    听不完的历史

    每一章都按照时间顺序对作曲家的生平、重要录音、演奏风格、历史地位等做了详尽阐述。并配以各CD唱片的封面、编号、年代和评级。,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从圆筒录音开始直至二十世纪的重要历史录音唱片。全书分为录音先驱、浪漫派钢琴大师、德国现代钢琴学派、二十世纪早期诸多小提琴学派、中提琴和大提琴巨匠、德奥指挥学派、欧美指挥明星、意大利歌剧——从威尔第到真实主义、法国歌剧、瓦格纳王国等
  • 嫁祸

    嫁祸

    工作是嘉兴市中级法院的一名法官。已发表小说100万余字,散见于《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中国作家》、《江南》、《山花》、《百花洲》等期刊。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公主玩转后宫

    公主玩转后宫

    他们两个是她拯救他,看身负血海深仇的她,如何的报仇雪恨。娘不爱,她是大周的公主,在生日当天母后被人一剑穿胸致死,看他如何夺回属于自己的一切他是大胤的皇子,还是他救赎她。,从此后的她再也不是那个单纯的公主,爹不疼。
  • 禅歌遗梦

    禅歌遗梦

    “师父,我,都是您一人的,永远!”一个冰凉又火热的吻,向落寰尘写满错愕的英俊脸庞移去,覆上他干涩的嘴唇……在他的身上烙下她的印记,即使被封印了三千年记忆,在永不相见的未来,她也能将他追寻。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外星生命(走进科学)

    外星生命(走进科学)

    本套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当今世界各种各样的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集知识性、趣味性、新奇性、疑问性与科普性于一体,深入浅出,生动可读,通俗易懂,目的是使广大读者在兴味盎然地领略世界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的同时,能够加深思考,启迪智慧,开阔视野,增加知识,能够正确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激发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的精神,激起热爱科学和追求科学的热情,不断掌握开启人类世界的金钥匙,不断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使我们真正成为人类社会的主人。
  • 无极较量:英国情报组织(绝密行动)

    无极较量:英国情报组织(绝密行动)

    它是世界情报组织的开山鼻祖。破解超级机密,使盟军反败为胜;“月亮女神”一纸密码改变二战进程;风靡世界的007詹姆斯·邦德就是它的代名词; 它是“鼹鼠”最活跃的谍报机构,叛徒层出不穷;它也是最笨拙的情报组织,北极行动损失惨重,黄金计划成为世人笑柄。迷雾重重,鲜花与阴影相伴,揭秘世界情报机构的开闪鼻祖。
  • 信仰之问(爱智书系)

    信仰之问(爱智书系)

    我们当然知道,宗教就是信神。然后你也许要问:“不教哲学家既然研究宗教,那他们可不可以告诉我,究竟有没有神?究竟什么是神?如果没有神,信宗教的人去信一个没有的东西,不是太傻了吗?听说牛顿和爱因斯坦还有别的一些大科学家也信神,他们怎么会那样傻呢?”对于你来说,追问这些问题可能只是出于好奇,但是这些真的是一些很重要的宗教哲学命题呢,而且历史上那些拥有聪明大脑的哲学家们曾经绞尽脑汁想要回答你呢,看看他们是怎么回答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