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98900000007

第7章 康桥上分行的抒情(3)

在伦敦,徐志摩带着霞光走进了林徽因的生活,彼此都有书信往来。但是徐志摩大她八岁,且他的妻子就在他的身边,在老家还育有一个儿子。一切现实的纠结叫他们的感情就像闭室里的飞蛾,根本找不到出口,每挣扎一次,羽翼就会伤损;每冲动一下,心就会感到阵阵刺痛。林徽因只能胆怯地收回自己的情感,作茧自缚,把这份情感囚困起来。

林徽因像一缕清风吹拂过徐志摩的彷徨,徐志摩像一抹月色照进了林徽因寂寞凄冷的窗。只可惜两人只配拥有一份懵懂的情谊,却没有相守的夙缘。

遐想当年,明镜里锁住的是青山眉黛,晓窗前却留不住那雾雨霏霁。林徽因是徐志摩前生那朵不开花的菩提,也是今生他抹不去的朱砂痣。相遇,注定在三千弱水里泅渡。缘,则是他们来生才淌得过的长河。所以穷此一生,不管他们最终的归属是什么,他们都没有忘记过康桥。烟雨蒙蒙,连枝点点。他们在远处寻找着对方眼中的那份坚持,他们会微笑着彼此祝福,若你安好,便是晴天。

鸿雁传情…

林长民对于徐志摩来说,属于长辈,也是忘年之交。林长民很有学养,且性格开朗,品性浪漫,颇受徐志摩的敬重和亲近。他们经常在一起促膝长谈,无所顾忌。林长民甚至连自己无爱的婚姻生活,和留学日本时与一位日美混血女子春痕相恋的故事都一并告诉给徐志摩听。后来,徐志摩还依此写了一篇小说《春痕》。

更有甚者,他们的关系还发展到彼此假装为一对情人互通书信的地步。由徐志摩扮演女性角色,是一个有夫之妇;林长民扮演男性角色,是一个有妇之夫;假设双方在一个不自由的境遇下通信。徐志摩后来还将林长民写给自己的一封“情书”发表在自己主编的《晨报副刊》上。他在《林长民〈一封情书〉附记》里说,他们当时“彼此同感,万种风情无地着”的情调,这假惺惺未始不是一种心理学家叫做“升华”。

他与林长民的交往一定对他的思想造就了不小的影响,既让他的思想更为开放,也让他觉得无爱的婚姻生活是不幸的,因此而更觉爱情的神圣不可侵犯。至于那“万种风情无地着”的感觉。那应该就是这些事发生的原因,甚至也可以说是他恋上林徽因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有这高山流水,但知音难觅;我有这万种风情,但付与何人。独在高楼,他只觉不甚孤寂。

徐志摩曾说:“也许,从现在起,爱、自由、美将会成为我终其一生的追求,爱还是人生的第一件伟事,生命中没有爱的自由,也就不会有其他别的自由了。”“烈士殉国,教家殉道,情人殉情,说到底是一个意思,同一种率真,同一种壮烈。”

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徐志摩对爱情是这么的执著,热烈而近似于痴狂。他是如此的率真,率真如赤子,完全遵循自己内心的呼唤,全然不顾其他。而其他是什么?是绵延几千年的封建伦理道德;是亲人、朋友的责备与不解;是他人的飞短流长。徐志摩对这些很看得开,有的人则视之如命。

“无垠的沙漠热烈地追求一叶绿草的爱,她摇摇头笑着飞开了。”这是泰戈尔的一首小诗,但无意中却和徐志摩与林徽因的关系暗暗契合。林徽因正是那一叶绿草,摇头笑着飞走了。

按照张幼仪晚年的回忆,那段日子徐志摩几乎天天都要收发信件,这其中自然不乏林长民的‘情书’和他人的书信。但张幼仪也说,他每次出去时看起来都是非常的紧张,似乎还带着一种热烈的期盼。可以推测那段时间徐志摩与林徽因也是经常通信的。徐志摩会在给林徽因的信件中提起自己喜爱的诗人作家,会与林徽因谈起自己对爱情的看法,也会给她寄去自己新写的诗行。

当徐志摩独自行在康桥上,他在那氤氲的春天里总是想起那张出水芙蓉般秀丽的脸庞;而她不知不觉在回信中所述及的孤独,也逐渐让他的生活充满了爱情的美好幻想。

林徽因白天依旧还是到学校去上学。休息时,她坐在偌大的房间里翻看着徐志摩的信件,这些信件逐渐就成了她的一种精神寄托。她在徐志摩的信件里品读着那些情深意切的语句,感应着心底那份难解的牵扯和纠结。

在那夏日的阳光下,蓝色的布莱顿海湾灿烂一片,海浪一波一波涌上沙滩,冲刷着这个十七岁的少女零乱的足迹。每当夕阳西下,余晖洒在那海面上,就和掉了一地的水银一样,闪烁着破碎的粼光。这个被海风吹乱了鬓角的女孩,她或许会抱着膝盖面海坐在那柔软的沙滩上。太阳一点一点地西沉,丝丝缕缕的忧伤随着海风在她的身周弥漫,她沉默着。

志摩的信还是经常会从北方寄来,那满纸的相思从字里行间腾起,萦绕在她柔软的心坎。他小心翼翼地敲响了这一扇门,却也未敢贸然闯入。我相信尽管此时徐志摩的爱意巳经很浓,但这爱的表达仍还是相对克制的。毕竟他是一个有妇之夫,而妻子就在自己的身边。即便爱得再深,他又有什么权利向这个十七岁的少女索求爱情?他能够表达的只有自己对她的欣赏和思念,甚至会有对爱情的美好向往。这样的情感真是既真诚又复杂。而这也加深了他想挣脱无爱婚姻束缚的决心,他柔情如水的胸膛被这样的迫切充斥着,他变得冷酷无情,他要一个自由的呼吸范围,来表达心底狂烈如火的感情。

林徽因也懂得,但她怎能应和。这是她对于徐志摩自始至终的一种态度。林徽因是个洁致的女子,她知道自己要的是一种怎样的生活,是安静的不被世人议论的单纯情感。在烟雨纷纷时为你撑起一柄久违的油纸伞;在孤苦无依时给你一个坚实的肩膀;在你哭泣时静静拭去脸上纷飞的泪珠。这一切看似简洁却和安宁,宛若一份春光,叫人避无可避。

我想,世上所有女子都希望得到这样的幸福。所以林徽因会选择梁思成,所以徐志摩会纠结一生。纵使他后来费尽所有心思求得了陆小曼,也没有改变内心的那份牵扯。爱上一个不能爱的女人是所有男人痛苦的根源,太多的不幸因为这些而制造着一幕幕悲剧。林徽因是徐志摩灵感的素材,所以她一生都没有逃离众人把他们牵扯在一起的命运。

其实,林徽因和徐志摩真正的交往就在这暑假期间。林长民巳经开始收拾行李,当林徽因在9月5日前后回伦敦时,魂断康桥,佳人一去不复返。

其实一切美好的事物不是用时间长短来估算的。徐志摩和林徽因浪漫的邂逅不是很长,但那个时候鲜花弥漫,烟雨蒙蒙;美丽的康桥引发无数文人墨客的遐想与世人的向往,那里成了爱的国度。

人们都认为林徽因转身太过仓促,太多决绝。我们为徐志摩失魂落魄而酸涩无比的时候,忽略掉了林徽因转身落下的泪。那时的林徽因才十七岁,情窦初开,她不可能毫发无伤,而林徽因又是美妙如莲花的女子,骨子里的浪漫不必言说,梦的时候她比谁都负有诗意;当梦一去,她又可以做到比任何人都理智,她不想为一段无果的爱恋做无谓的担当和牺牲,何况还要伤害一个温良的女子,林徽因比谁都明白张幼仪心里的酸楚与悲哀。

张幼仪侍奉公婆,平凡供养;为了徐志摩漂洋过海;在万般孤寂里受尽他的冷落。有时候真的好难想象同是一个人,为什么对待两个女子的态度却如此天壤之别。难道就因为没有爱情,让一个诗人推卸了作为一个丈夫和父亲的责任;让一个男人无视弱女子的孤苦无依。徐志摩的多情像火,感人至深;但他的绝情似冰,让人气愤难耐。林徽因是不是也曾担心过,将来徐志摩的爱恋没有,她亦如张幼仪般可怜。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他们曾经承诺的永远究竟会有多远?有人说永远是一辈子;有人说永远是永生永世。但我觉得,永远只是当时承诺永远的两个人心目中美好的向往而巳。他们的永远是在那一瞬间,心是真的,情是浓的,花是美的,风是清的。但一转身,世事在变,人心在变。我们没了永远,只有原先的承诺与美好的回忆。所以我们会祈祷,时光慢一些,世事美一些,叫我们能坚持,能守护。

同类推荐
  • 毛泽东的情趣

    毛泽东的情趣

    《毛泽东的情趣》共分七篇,分别是体育篇、览胜篇、博览群书篇、 交友篇、诗词篇、书法·题词·对联篇、戏曲·文娱篇。全书从毛泽东日 常生活、娱乐等的七个侧面,全面展示了毛泽东的爱好、习惯、娱乐、趣 味等鲜为人知的故事,让人们看到毛泽东在工作之余,是怎样生活、休闲 的,有哪些特殊的文化娱乐和爱好,从而可以从这些方面探寻毛泽东人格 魅力和过人才能的源泉。
  • 嘉靖阁臣顾鼎臣研究

    嘉靖阁臣顾鼎臣研究

    不是生产力进步的论证,也不是对皇权专制的批评,历史研究是否还有一条其他的途径可走,廖峰编著的《嘉靖阁臣顾鼎臣研究》通过对顾鼎臣这个被现代视野遗忘的人物的研究,来说明,古典政治并非属于封建残余或迂腐文化,其重要作用或许已经超出了想象。本书的目的是以人物揭示历史变迁,涉及内容包括制度史、思想史、经济史、城防等各部分内容,因此,以顾鼎臣经历为线索,笔者又将重点放在搜集对其经历中所涉及各领域,如经筵、嘉靖初年的赋役改革,以及宗族建设等方面的研究。
  • 告诉你一个卓别林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卓别林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卓别林的故事》精选了卓别林人生中富有代表性的事件和故事,以点带面,从而折射出他充满传奇的人生经历和各具特点的鲜明个性。通过阅读《告诉你一个卓别林的故事》。我们不仅要了解他的生活经历,更要了解他的奋斗历程,以及学习他在面对困难、失败和挫折时所表现出来的杰出品质。
  • 为什么是乔布斯:“苹果教主”的成功心经

    为什么是乔布斯:“苹果教主”的成功心经

    本书用最生动的案例和最简单的道理给予读者诸多人生启示。乔布斯的睿智,他的创业和创新精神,他与众不同的思维模式,尤其是他语出惊人的精彩语录令很多人折服。究竟他有什么特別的过人之处让全世界的人着迷?
  • 最具影响力的军事将帅(下)

    最具影响力的军事将帅(下)

    本书主要总结了最具影响了的军事将帅。如圣马、安东万·约米尼、左宗棠、玻利瓦尔、温菲尔德·斯科特、尤利塞斯·格兰特、加里波第、毛奇。
热门推荐
  • 幽灵油画:蛮村诡事,夜宿博物馆(新惊魂六计)

    幽灵油画:蛮村诡事,夜宿博物馆(新惊魂六计)

    迷雾森林的枯叶博物馆,潜藏着无数古老诡事。搭错车来到荒野村的年轻旅客们,意外闯进悬疑绝境。鬼形图书、尸召外卖、完美谋局、夜哭郎……每个夜晚都有离奇事件,每个夜晚都有天涯断魂人。
  • 左右亿万青少年一生的人生羊皮卷(全新珍藏版)

    左右亿万青少年一生的人生羊皮卷(全新珍藏版)

    学校里学不到的成功秘诀,改变女孩命运的金科玉律。260多个生动形象的小故事向青少年娓娓讲述为人处世及立足社会的必备技能,是青少年立足社会必修的18堂人生课。一粒沙中看出一个世界,一朵花里藏着一个天堂。我们微小的瞳孔映照着广阔的世界,我们有限的人生蕴涵着无限的哲理。用心去发现,将浓缩的真知化为鲜活的智慧,我们就能在学习和生活中驾轻就熟。
  • 冷雨名花

    冷雨名花

    夜茗山庄第十七任庄主鄢弄影惊喜的发现,自己那武功天下第一的梦想,居然就要实现了。可是为什么总有人孜孜不倦地想要坏她宏伟大业?这么执着的对手来之不易,那就且斗且珍惜吧。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看不懂的日本人

    看不懂的日本人

    “中国”这个题目,日本人不晓得放在解剖台上解剖了几百次,装在试管里化验了几千次。对于日本,我们中国人却只是一味的排斥反对,再不肯做研究工夫,几乎连日本字都不愿意看,日本话都不愿意听,日本人都不愿意见……今天,不论你喜欢日本也好,讨厌日本也好,你都应该了解她。因为中国和日本不可能不接触,只有更好的了解日本,了解日本人,才能在联系与合作,矛盾与斗争中取得主动。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欧也妮·葛朗台

    欧也妮·葛朗台

    《欧也妮·葛朗台》生动再现了十九世纪法国的外省生活,塑造了形形色色的人物,特别是刻画了一个狡诈吝啬的暴发户形象葛朗台老头,揭露了当时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
  • 哈佛家训大全集(超值金版)

    哈佛家训大全集(超值金版)

    本书从哈佛大学的教育理念出发,在深入研究哈佛大学教学思想的基础上,以讲故事的形式为读者全面展示哈佛大学的育人哲理。这本书不仅是一部成年人的修身指南,更是一本教育孩子的精彩教程,能够帮助家长和青少年在浅显易懂的故事中领悟哈佛大学的教育真谛,使孩子们在轻松愉悦中学到人生智慧。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展示人格力量

    展示人格力量

    为了使人格力量能在追求成功者自我实现和人性完满过程中更自觉、更有效地发挥作用,我们必须弄清楚自我成长的途径是什么?促进机制是什么?制约因素是什么? 为了使人格力量能在追求成功者自我实现和人性完满过程中更自觉、更有效地发挥作用,我们必须弄清楚自我成长的途径是什么?促进机制是什么?制约因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