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史家的评价来说,“柔仁好儒”应是褒多于贬,至少是褒贬参半。现在看来,“柔”字用得恰切,元帝确实是一个性格柔弱、优柔寡断的人。因为柔,所以京房制订的那套考课吏法不能实施,各级贪官污吏难以约束。至于“仁”字则要大打折扣,石显想杀谁谁就得断头,想要谁下地狱谁就得下地狱,但也没见得元帝阻止过。所谓元帝的“好儒”也是真的,但最终只因“好”的是“俗儒”而留得虚名。
4.彼可取而代之——王君廓放暗箭伤主子
封建官场如战场,斗智胜于斗力。一些心黑脸厚者,为消除潜在敌手,善于伪装,工于心计。面子上拱手相让一脸谦和,言语上满口仁义道德,私下里暗箭伤人无痕迹。而唐朝的王君廓可谓是放暗箭中的佼佼者。
【事典】
王君廓本来是个盗贼头子,投降唐朝后,凭借高超的武艺和勇猛作战,出生入死,立下了不少战功。然而要想谋取大官,仅仅靠战功还不够,还需要有政治资本。所以王君廓的战功只换来一个不起眼的小官——右领军。王君廓不满现职,希望能在政治上找一个“肩膀”当升迁的梯子,但这个“梯子”该到哪去找呢?
十天后,机会终于来了。原来唐高祖有个孙子叫李缓,无谋无勇,不但无功可述,还为李唐家族闹过不少笑话,但高祖因顾念本支,不忍心加罪,仅仅把他的官位一贬再贬。这一次高祖调任李缓为幽州都督。因为怕李缓的才智不能胜任都督之位,便特地命右领军王君廓同行辅政。李缓见王君廓武功过人,心计也多,便把他当作心腹,许嫁女儿,联成至亲,一有行动,便找他商量。王君廓却自有打算,他心想无勇无谋却手握兵权的李缓,稍稍加工,不就是自己升迁之途最理想的“通天梯”吗?于是,王君廊开始加工他的“通天梯”了。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了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自己坐上了太子之位。不少皇亲国戚对此事虽不敢公开议论,但私下却是各有各的看法。特别是对于李世民做了太子之后,还对故太子、齐王家采取了“斩草除根”的做法,大家更是认为太过残忍。李世民对此,当然也是心里有数。王君廓为捞政治资本,对这一政治情形更是清清楚楚。于是,当李缓来问他“现在该不该应诏进京”时,他便煞有介事地献计道:“事情的发展我们是无法预料的。大王奉命守边,拥兵十万,难道朝廷来了个小小使臣,你便只能跟在他屁股后面乖乖地进京吗?要知道,故太子、齐王可是皇上的嫡亲儿子,却也要遭受如此惨祸,大王你随随便便地到京城去,能有自我保全的把握吗?”说着,竟做出要涕哭的样子。
李缓一听,顿时心里“明朗”了,愤然道:“你的确是在为我的性命着想,我的意图坚定不移了。”于是李缓糊里糊涂地把朝廷来使拘禁了起来,开始征兵发难,并召请北燕州刺史王冼为军事参谋。
兵曹参军王利涉见状赶忙对李缓说:“大王不听朝廷诏令,擅自发动大兵,明明是想造反。如果所属各刺史不肯听从大王之令,跟随起兵,那么大王如何成功得了?”
李缓一听,觉得也对,但又不知该怎么办。王利涉进一步献计道:“山东豪杰,多为窦建德部下,现在都被削职成庶民。大王如果发榜昭示,答应让他们统统官复原职,他们便没有不愿为大王效力的道理。另外,又派人连结突厥,由太原向南逼进,大王自率兵马一举入关,两头齐进,那么过不了十天半月,中原便是大王的领地了。”
李缓得计大喜,并非常“及时”地转告给了心腹王君廓。王君廓清楚,此计如果得以实施,唐朝虽不一定即刻灭亡,但也的确要碰到一场大麻烦,自己弄得不好真会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便赶忙对李缓说:“利涉的话实在是迂腐得很。大王也不想想,拘禁了朝使,朝廷哪有不发兵前来征讨之理?大王哪有时间去北联突厥、东募豪杰呀?如今之计,必须乘朝廷大军未来之际,立即起兵攻击。只有攻其不备,方有必胜把握呀!”
李缓一听,觉得这才是真正的道理。便说:“我已把性命都托付给你了,内外各兵,也就都托你去调度吧。”王君廓迫不及待地索取了信印,马上出去行动了。
王利涉得此消息,赶忙去劝李缓收回兵权。可就在这时,王君廓早已调动了军马,诱杀了军事参谋王冼。惊惶失措的李缓又接二连三得到关于王君廓一系列行动的报告:朝廷使臣,已被王君廓放出;王君廓暗示大众,说李缓要造反;王君廓率大军前来捉拿李缓……李缓几乎要吓昏过去,回头再想求救于王利涉,谁知王利涉见大势已去,早跑了个无影无踪。
李缓已无计可施,只好带了一些人马出去见王君廓,希望能用言语使王君廓回心转意。没想到,王君廓与他一照面,便把他抓了起来,不容分说就把他送交了朝廷。
诏旨很快下来了,李缓废为庶人,王君廓踩着庐江王李缓的肩膀,接替了李缓的原职位——幽州都督。【评议】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像王君廓这样的臣子,为谋官先是机关算尽取得主子的信任,之后又放暗箭,终于达到了他做高官拿厚禄的目的,不过他也就是历史的一个跳梁小丑。
5.灵魂能值几个钱——萧氏和武氏踩着女儿的尸体向上攀
对于重灵魂的人,灵魂是他的生命,是他的尊严,是无价之宝;对于视灵魂如履的人,灵魂是稻草,是手段,只要能让自己的目的达到,灵魂就可以用来出卖。所以历史人物中,往往有视灵魂为狗屎的人,为了自己的人生目的,竟然拿着亲生骨肉的尸体当作求升的“台阶”。
【事典】
萧至忠(?—713年)出身于“九世卿族”之家,是个脸厚心黑的投机老手,无赖小人。武则天时期,他见武三思权势过人,便一头拜倒在武三思的门下,由一个小小的吏部员外郎升为御史中丞。他依仗着武三思的势力,肆无忌惮,无所不为,渐渐有了一些名气。谁知武三思突然被中宗太子李重俊所杀,萧至忠一下子成了丧家之犬,不得不重新寻找靠山。他利用自己与武三思的深交旧情,极力向韦皇后讨好。并挖空心思,终于想出了一条与韦后结成“冥婚”之亲的妙计。
所谓“冥婚”,即是将已死去的未婚男女同穴合葬,使其在阴间结为夫妻,又称“鬼婚”,“幽婚”。这是一种起源甚古的习俗,在唐代曾经盛行一时。韦后的弟弟韦洵死时未娶,而萧至忠恰好有一个女儿未嫁而终。于是萧至忠便去和韦后商量,要把他的女儿许配给韦洵为妻,韦皇后满心欢喜,一口答应了下来。到了某一吉日良辰,萧至忠便将自己亡女的棺柩从老坟中起出,吹吹打打送入韦洵的墓穴,完成了“冥婚合葬”之礼。死人虽然无知,但活人却大获收益。萧至忠靠着这层冥婚之亲,迅速密切了与韦后的关系,很快就官至宰相。他用女儿的清白之骨为自己换回了权势、荣耀,真可谓是机关算尽,升官有术。
但时隔不久,李隆基等人发动政变,杀死了专权的韦后并追究其党羽。萧至忠唯恐自己受到牵连,便急急忙忙地重新挖掘开韦洵的墓穴,将自己的女儿的棺柩起出,还葬家坟。以此来表示自己与韦氏恩断义绝、再无瓜葛。只可怜他那死去的女儿,因为有了这么一个寡廉鲜耻的父亲而屡被惊扰,芳魂在九泉之下如何得安?
像此种踩着女儿的尸体向上爬固然有些可耻,可是历史上还有比这更厚黑的手段,为了夺权不惜将活生生的女儿掐死,这个人就是中国历史上惟一女皇——武则天。
武则天为人聪慧,又爱读史书,爱考虑政事人情,遇事愿意多听多看多想,性格刚毅果断,但几近残忍。据《鹤林玉露》记载:吐蕃国进贡给太宗一匹极其名贵的马,叫做“狮子骢”,十分猛烈强悍,难以驯服。太宗亲自去控驭,也无法制伏。当时,武则天侍立一边,大声说:“只有我能制它!”太宗忙问她有什么办法,武则天回答说:“我有三样东西可以制伏它。开始用铁鞭狠劲地抽它,如果不服,就用铁棍狠狠地打它,如果还不服,就用匕首刺入它的咽喉。”一个小小的宫女竟有如此的胆略和气魄,太宗不禁大为惊异。
从14岁到26岁的12年里,武则天只能在深宫空耗年华。她当时是正四品的才人身份,是最低级的内官,只能料理皇上的生活,无法取得太宗的宠幸。不久,太宗病重,武则天见太子李治经常出入宫廷探视,就灵机一动,希望把自己的终身托付给比自己小四岁的太子。于是,她就想方设法地接近太子,并取得他的好感。太子李治生性懦弱,遇事没有主张,乍遇武则天这么一个美貌端庄、通达事理而又善于理事的年轻女子,不禁倾心。
不久太宗病重,他担心西汉吕雉专权的局面再度出现,便决定把武则天赐死。一天,太子李治和武则天一起在床前服侍太宗,太宗对武则天说:“我自从得了痢疾以来,医药无效,反而越来越重。你多年服侍我,我不忍心把你扔下,我死以后,你打算怎么办呢?”
武则天一听,即刻吓出了一身冷汗,但她很快地镇静下来,对太宗说:“我蒙皇上的恩宠,本该以死来报答皇上的大恩大德。但您的身体未必不能痊愈,所以我也不敢马上就去死。情愿削去头发,披上黑衣,吃斋拜佛,为圣上祈祷,聊以报答圣上的恩德。”武则天的回答非常机智,在当时看来,惟有出家才是一条自我保全之道。
太宗想了一想说:“好吧,你既有这个想法,马上就出宫去吧,也免得我替你操心!”武则天如同得了大赦令一般,急忙收拾行装,准备出家为尼。太子李治虽然不舍,但也无法挽留,后来听得太宗喃喃自语说:“我本想把她赐死,又觉得实在不忍心,她既削发为尼,也就罢了,世上总没有尼姑当权的。”
不久太宗驾崩,武则天就和一些没有生育过子女的宫女被送进感业寺,削发为尼。太子李治即位后,对武则天十分思念,只是无由把她请回宫中。
到了唐太宗去世一周年的时候,唐高宗(即太子李治)借父亲忌日去感业寺进香为名见到了武则天。史书上记载说:“忌日,上诣寺行香见之,武氏泣,上亦泣。”唐高宗虽然思念武则天,可因为她曾侍奉过唐太宗,还是不敢公然把她接回宫中。两人相见一事被高宗的王皇后知道了,当时,高宗正宠爱萧淑妃,王皇后吃醋,就鼓动高宗把武则天接回宫中,目的是为了分萧淑妃的宠。有皇后的主动支持,高宗这才把武则天接回宫中。武则天在进宫之初,非常清楚自己的境地,就采取了卑躬屈膝的态度奉事皇后,皇后十分喜欢她,曾多次在高宗面前说她的好话。但不久,高宗就专宠武则天,把她封为昭仪,皇后与萧妃均失宠,于是,两人就又联合起来对付武则天,武则天胸有城府,并不惧怕。
但是,王皇后是有强大的门阀士族势力支持的,当武则天怀孕的消息传出以后,王皇后因自己没有生子,就十分惧怕武则天一旦生子,自己的皇后之位以及未来就会受到威胁,于是,就联络她的舅父中书令柳爽等人,立后宫刘氏所生的唐高宗的长子李忠为太子,并把当时的重臣长孙无忌、褚遂良、韩瑷、于志宁、张行成、高季辅等人拉进了辅佐太子的班子,经营得如同铁桶一般。
宫廷内外联合起来抢立太子事件深深地刺激了武则天,从此她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即使没有当过太宗的妃子,也不可能得到大臣们的支持,内廷中王皇后容不得她,外廷中士族大臣更容不得她,她处于内外夹击的地位上,要想达到自己的目的,靠正常的手段是不行的了。
武则天的性格是遇强则怒,迎难而上。她大肆结揽人心,凡是王皇后和萧淑妃不喜欢的人,她都倾力接纳,把自己得到的赏赐全都分给他们,因此,皇后和淑妃的动静她全都知道,每每把这些事情告诉给高宗。然而,只靠这些,还远远不够。
武则天在寻找时机。公元654年春,武则天生下一个女儿,极其灵秀可爱。王皇后听说,也前去探视抚抱。王皇后刚走,武则天就闻报高宗要来,她浑身一震,觉得千载难逢的好时机到了。于是,她把手伸进被窝,狠狠地掐住女儿的脖子,直到掐死,然后再把被子盖上,若无其事地出去迎接高宗。
等高宗进来,武则天承笑如前,毫无慌乱之举,待高宗打开被子想看女儿时,却发现女儿已经死了。武则天故作吃惊,大声悲号。高宗忙问左右的侍女,都说王皇后刚刚来过,高宗愤怒地说:“皇后杀了我的女儿。”武则天又乘机历数王皇后的罪过,王皇后是有口难辩了。自此,高宗就下决心废掉王皇后,立武则天为皇后。
【评议】
虎毒尚不食子,又何况人乎?但历史上,偏偏就有些人连禽兽都不如。
无论是萧至忠还是武则天,他们都在追逐名利的同时出卖了自己的灵魂。尽管在名利上他们有所获得,但在心灵上或许他们失去更多。
6.君子斗不过小人——李林甫背后捅刀子
所谓小人,就是那种人品差,气量小,不择手段、损人利己之恶徒。他们动辄溜须拍马、挑拨离间、造谣生事、结仇记恨、落井下石。小人是琢磨别人的专家,敢于为芝麻大小的恩怨付出一切代价。
唐朝李林甫是小人,他口蜜腹剑,为了官与权他不惜一切代价用各种手段来算计别人,常在与他共事的同僚背后捅刀子。
【事典】
李林甫(?—752年)是李唐宗室的后裔,他于开元初年以宗室身份入仕,蝇营狗苟二十余年,竟然在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当上了大唐的宰相,而且一任就是19年。
唐玄宗初年,李林甫因嫌官职太小,但又“无学术”,便巴结当朝侍中源乾曜的儿子源洁,代求司门郎中。李林甫仍不满足,继续钻营。开元十四年,被御史中丞宇文融引荐,拜御史中丞。开元二十二年,拜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位列朝中三宰相之一。
与李林甫同任的另外两名宰相,一为侍中裴耀卿,一为中书令张九龄,都是学术渊博之人,敢于面诤直谏的贤相。张九龄曾阻谏玄宗说李林甫恐异日为宗庙之忧,玄宗没有听从,而李林甫则对他非常忌恨。张、裴二相由此成为李林甫的眼中钉。但蜥蜴之心的李林甫很善于伪装和忍耐,尽管心中嫉恨,却夹着尾巴,玩弄善身之术。当时唐玄宗在位已久,大肆奢欲,不管政事,张、裴二相常与皇上力争,朝政矛盾日益暴露。李林甫则往往利用时机,巧伺上意。李林甫一面迎逢皇上,一面暗中寻端觅畔,排挤张、裴二相。
李林甫对张九龄一直怀有敌意,把张九龄视为自己仕途上最大的障碍,因此他必须设法除掉这一眼中钉。
他探知玄宗虽欣赏张九龄的文学和气度,却对张九龄凡事固执己见,不符合皇上旨意不满。他要利用玄宗对张九龄不满的情绪,攻其不备,加深君臣二人之间的矛盾,让玄宗失去对张九龄的宠幸,而把宠幸的砝码加在自己身上。于是他冷眼旁观,等待时机,暗施阴谋,坐收渔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