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张仪和苏秦两个人,都是鬼谷先生的学生。鬼谷是个地方,出了一个先生,所以叫做鬼谷先生。后来苏秦在赵国当了宰相,地方就在邯郸。邯郸这个地方,你们到过没有?张仪在楚国做个小官。楚相丢了一块宝玉。怀疑是张仪偷的,把他狠狠打了一顿,满嘴的牙都被打掉了。那个时候,大概还不会安假牙吧!张仪回到家里,叫老婆看看他嘴里的舌子还在不在。他老婆说:舌子还在。他说:那就不要紧了。他跑到邯郸找苏秦,一去就住进“招待所”。大概是现在北京饭店之类的住所。好几天没有见到苏秦的面。后来,苏秦请他吃饭。张仪到了苏秦的衙门,看到摆了酒席,排场大得很,苏秦坐在当中高处,请了各国使节,也有契尔沃年科。席面当然比我们今天吃的丰盛得多。但是却把张仪安排坐在下面角上,盛了点仆人吃的饭食给他吃。这下子张仪的气可就大了,无非是破口大骂苏秦你这个王八蛋等等。回到“北京饭店”,满肚子的气。“北京饭店”的“经理”看他这个样子,就问他:张先生脸色不痛快,有什么生气的事吧?他说:当然有气!就把当年和苏秦是同学,今天苏秦如此这般对待他说了一遍,并且骂苏秦此人简直无情无义,是王八蛋。这位“经理”说:这样看来,你在赵国呆不住了。张仪说:当然呆不下去了,马上走。“经理”问他:你到哪里去呢?他说:这倒还没有想好,不管他,走了再说。“经理”说:看来只有到秦国去。张仪一想也对。就此动身。“经理”陪他走到秦国,一路花费大概相当现在的三四十万人民币吧!到了秦国,他们为了见秦王,就走走门路,行些贿赂和送些衣服,一共又花了四五十万人民币。以后,张仪当上了秦国的宰相,“北京饭店”的“经理”就向他告辞回国,并问他今后怎么打算。张仪一提起苏秦还是咬牙切齿,并说过了两年一定要出兵攻打赵国。“经理”见他这样说,就告诉他,赵国宰相苏秦是个好人,当时苏秦所以要气他,是故意的,怕他在赵国安居下来,不想上进,做不了大事。苏秦知道张仪是个人才,能做大事,如果在赵国依靠苏秦,他也只是个“科长”什么的就算到顶了。策划张仪到秦国来,和给他的一切花销,都是苏秦主使的。张仪一听,这才恍然大悟。“经理”又说:苏秦只希望你当了秦国宰相,十五年内不要出兵攻打赵国。张仪听后表示:只要苏秦活着,我就决不出兵攻打赵国。这是一个故事。你们看,苏秦对张仪是好意还是恶意?我们之间,进行批评帮助都是好意。就是知道某些批评是恶意也要听下去,不要紧嘛!人就是要压,像榨油一样,你不压,是出不了油的。人没有压力是不会进步的。
[附注]苏秦(?—前284)。战国时纵横家。东周洛阳人,曾发动五国合纵抗秦。
张仪,战国时纵横家。魏国人。倡议连横策,被泰国任命为相。他。
契尔沃年科,当时任苏联驻华大使。毛泽东讲故事作比喻提到了。
1961年
1月4日上午,毛泽东在中南海,在与何其芳谈到《不怕鬼的故事》的序文时,他说:“《易经》上有这样的话:‘无平不陂,无往不复。’物极必反,现在就是适得其反,欲速则不达。”
1月23日,下午两点半,何其芳接到电话通知,立即到毛泽东那里去。毛泽东先谈了《不怕鬼的故事》的序的修改意见,最后谈了一个很重要的美学理论问题。毛泽东说:各个阶级有各个阶级的美。各个阶级也有共同的美。“口之于味,有同嗜焉。”
[附注]“口之于味”句,见《孟子·告子上》:“口之于味也,有同耆焉。”
3月23日,毛泽东在广州工作会议上讲话,他说:“《东周列国志》基本上是正确的,按照《左传》编写的。写这本书的是民间的一个作家。我也对照了《左传》,完全正确。可让你们的秘书去找这本小人书。”
毛泽东在广州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特别提到,去年有人给他一套小人书,是说《东周列国志》故事的。从此看小人书就“上瘾”了,一看就看了几百本。由此引起,他又看了一遍《东周列国志》,还劝领导同志们去找一本叫《城濮之战》的小人书仔细看看。
[附注]城濮之战,春秋时期晋楚在城濮(山东鄄城西南)发生的一场大战。故事见《东周列国志》第四十回《先轸诡谋激子玉,晋楚城濮大交兵》。
5月1日,周谷城回忆说:1961年五一节,毛泽东来到了上海,我在锦江饭店楼下晋见了毛主席的当晚,应记者之约写了一首《五一节晋见毛主席》,调寄《献衷心》的词,第二天发表在《解放日报》上。毛主席见了这首词后,便打电话召我。5月3日下午3时,我到毛主席的住处,他正坐在客厅里看报。我一人走进客厅,毛主席起来第一句话即说:“词一首。看到了,怕不止一首吧!”我说:“只有一首,我从来没有在报上发表过诗词,这确是第一首。”毛主席说:“总怕不止一首。”意思就是说我也像个常常写这些东西的人。我随即转述我对记者说的那句话:“主席是内行,要求不能不高。”毛主席笑着说:“主席也只有那么内行。”我又说:“平时,我也偶然写几句,那是附庸风雅。”毛主席说:“附庸风雅有什么坏处?”我说:“附庸风雅的人,无非是发发牢骚而已。”毛主席说:“发牢骚有什么不好?有牢骚不发,过得吗?”谈到此,我又向毛主席转述别人的意见,专讲字义,说:“据说,屈原的《离骚》就是牢骚,就是‘离’‘牢’同声。”毛主席说:“可能是这样,但也未必一定。”我于是进一步发表自己的意见说:“离骚可能就是牢骚,牢骚可能是罗唆。牢罗同声,骚唆也是同声。念罗唆,可能就是发牢骚。”我所说的并没有什么证据,但主席仍微笑着,没有说我荒唐。我更进一步笑着说:“主席教我们说话要风趣,真该好好注意。”毛主席说:“是呀!老是干巴巴的,有什么味。”我又笑着说:“我近来替‘风趣’找出了一种解释:智慧超过需要时,可能有风趣,智慧赶不上需要时,不仅不能有风趣。可能要丢丑。”
6月16日,毛泽东特别指明要人民出版社影印的宋版《楚辞集注》。
[附注]《楚辞集注》,南宋朱熹集注。《楚辞章句》原为17卷,朱熹删去《七谏》等4篇,增入贾谊作品两篇,编为8卷。注释简明扼要,时出己见。
9月22日,熊向晖和浦寿昌根据周恩来的指示,乘专机从北京到武昌,向正在那里准备次日会见来访的英国元帅蒙哥马利的毛泽东汇报情况。当毛泽东知道蒙哥马利在参观医院时曾经对医生说“你们中医中药很神奇,应该发明一种药,让你们的毛主席长生不死”时,他对熊向晖、浦寿昌说,什么长生不老药!连秦始皇都找不到。没有那回事,根本不可能。这位元帅是好意,我要告诉他,我随时准备见马克思。没有我,中国照样前进,地球照样转。
10月7日,毛泽东在北京同日本友好协会访华代表团、日本民间教育家代表团等谈话时说:“中国有句古话,‘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日本的岸信介和池田勇人是美帝国主义和蒋介石集团的好朋友。日本人民同中国人民是好朋友。”
秋,毛泽东写七绝《屈原》:“屈子当年赋楚骚,后中握有杀人刀。艾萧太盛椒兰少,一跃冲向万里涛。”
1962年
1月14日,毛泽东在会见一个兄弟国家政府访华代表团时说:“有斗争,斗争是有困难的。有一件事是肯定的,天是塌不下来的。过去河南有个小国叫杞国,那里的人怕天塌下来,杞人忧天,不该怕的他也怕。我们出版了一本书,《不怕鬼的故事》,有英文版和法文版,你们看过吗?如找到英文版和法文版的可以送给你们。这是第一本这样的故事书,很有意思,那里面说帝国主义是大鬼,×××是半人鬼,××是个鬼,别的鬼还没有谈到,那是1959年春天编的嘛!”
1月30日,中共中央从1月11日至2月7日在北京举行扩大的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中央、各中央局、各省市自治区党委及地委、县委、重要厂矿企业和部队的负责干部七千多人,所以又称“七千人大会”。本日,毛泽东在全体会议上作了重要讲话,着重指出必须健全党内民主集中制,加深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并作了自我批评。毛泽东在讲话中说:“司马迁说过:‘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这几句话当中,所谓文王演《周易》,孔子作《春秋》,究竟有无其事,近人已有怀疑,我们可以不去理它,让专门家去解决吧,但是司马迁是相信有其事的。文王拘,仲尼厄,则确有其事。司马迁讲的这些事情,除了左丘明一例以外,都是指当时上级领导对他们作了错误处理的。我们过去也错误地处理过一些干部,对这些人不论是全部处理错了的,或者是部分处理错了的,都应当按照具体情况,加以甄别和平反。”“我在这里申明,我不是提倡对干部、对同志、对任何人,可以不分青红皂白,作出错误处理,像古代人拘文王,厄孔子,放逐屈原,去掉孙膑的膝盖骨那样。我不是提倡这样做,而是反对这样做的。我是说,人类社会的各个历史阶段,总有这样处理错误的事实。在阶级社会,这样的事实多得很。在社会主义社会,也在所难免。”
1963年
4月,毛泽东来到杭州,在参加浙江省委组织的舞会上,有的演员把一些杭州的歇后语说给毛泽东、周恩来猜。毛泽东也给大家说了几句歇后语,把大家逗得乐不可支。他说的歇后语多带有古典味,如:杨宗保和穆桂英的姻缘——打出来的。周幽王点烽火——一笑值千金。吕布戏貂蝉——英雄难过美人关。林冲上梁山——官逼民反。
[附注]“周幽王点烽火”,周幽王是西周末代君王。“点烽火”故事见《东周列国志》第二回《褒人赎罪献美女,幽王烽火戏诸侯》。
12月16日,毛泽东在听取聂荣臻汇报十年科学技术规划时发表谈话,当毛泽东说到利用激光搞反导弹武器时说:“死光”,组织一批人专门去研究它。要有一批人吃了饭不做别事,专门研究它。没有成绩不要紧。军事上除进攻武器外,要注意防御武器的研究,也许我们将来在作战中主要是防御。进攻武器,比原子弹的数量我们比不赢人家。战争历来都需要攻防两手,筑城、挖出洞都是防嘛。秦始皇的万里长城就没有多大用处。我们准备做一些蠢事,要搞地下工厂,地下铁道,逐年地搞。
12月,毛泽东为罗荣桓逝世,作七律《吊罗荣桓同志》:“记得当年草上飞,红军队里每相违。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斥鷃每闻欺大鸟,昆鸡长笑老鹰非。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
[附注]“记得当年草上飞”。系借用误传为唐末黄巢所作的《自题像》的首旬。
“斥鷃每闻教大鸟”,见《庄子·逍遥游》:“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鷃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
1964年
2月13日,毛泽东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教育工作座谈会(春节座谈会)。在谈到孔子办学时,毛泽东说:孔夫子只有六门课程:礼、乐、射、御、书、数,教出颜回、曾参、子思、孟子四大贤人。毛泽东指出:孔夫子的教学也有问题,没有工业、农业,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这不行。
毛泽东又说,孔夫子出身没落奴隶主贵族,也没有上过什么中学、大学,开始的职业是替人办丧事,大约是个吹鼓手。人家死了人,他去吹吹打打。他会弹琴、射箭、驾车子,也了解一些群众情况。开头做过小官,管理粮草和管理牛羊畜牧。后来他在鲁国当了大官,群众的事就听不到了。他后来办私塾,反对学生从事劳动。
[附注]“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见《史记·孔子世家》。
溥仪时说每月只有180元薪水,怕是太少了吧!毛泽东对章士钊说:“我想拿点稿费,通过你送给他改善生活,不要使他‘长铗归来兮,食无鱼’,人家是皇帝嘛。”
[附注]“长铗归来兮,食无鱼”,见《史记·孟尝君列传》。
春,毛泽东在读《史记》和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时,颇有感触,写了一道题为《贺新郎·读史》的词:“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一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有多少风流人物?盗跖庄蹻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歌未竟,东方白。”
[附注]据在毛泽东身边工作的吴旭君回忆:毛泽东《贺新郎·读史》的写作时间是1964年春,写于丰泽园卧室。在那一段时间里,毛泽东办公之余,全是看《史记》和范文澜著的《中国通史简编》。同时,毛泽东也叫我读历史书,他说,先读现代史,然后读古代史、近代史,再读世界史。毛泽东还给我讲了一些关于历史人物的事。
6月24日,毛泽东在接见外宾时说:孔夫子有些好处,但也不是很好的。我们认为应该讲公道话。秦始皇比孔子伟大得多。孔夫子是讲空话的。秦始皇是第一个把中国统一起来的人物,不但政治上统一中国,而且统一了中国的文字、中国各种制度如度量衡,有些制度后来一直沿用下来。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人超过他的。可是被人骂了几千年,骂他就是两条:杀了460个知识分子;烧了一些书。
8月,毛泽东在北戴河同几位哲学工作者谈话时说:“到现在。《天问》究竟讲什么,没有解释清楚。《天问》讲什么,读不懂,只知其大意。《天问》了不起,几千年以前,提出各种问题,关于宇宙,关于自然,关于历史。”
在谈到《诗经》时,毛泽东说,司马迁对《诗经》品评很高,说是《诗经》三百篇皆古代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大部分是风诗,是老百姓的民歌。老百姓也是圣贤。“发愤之所为作”,心里没有气。他写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座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悬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尸位素餐”就是从这里来的,这是怨天,反抗统治者的。孔夫子也相当民主,男女恋爱的诗他也收。朱熹注为淫奔之诗。其实有的是,有的不是,是借男女写君臣。五代十国时蜀国的韦庄,有一首少年之作,叫《秦妇吟》,是怀念君王的。
8月18日,毛泽东在北戴河,在与几个哲学工作者谈话时他说:“‘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这是个真理。不信,就试试看。如果有竭,就没有科学了。”
[附注]“一尺之棰”句,见《庄子·天下》。
8月24日,毛泽东和周培源、于光远等科学工作者谈论日本物理学家坂田的文章。他说:“我写的那本《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凯丰说我是在抄《孙子兵法》。我写这本书的时候,的确看了不少书,但是就是没有看《孙子兵法》。”他又说:“分析很重要。‘庖丁解牛’,就因为他掌握了分析的要领,恩格斯在接触医学时,就很重视解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