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管理是科学的管理模式
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是在企业规范化与标准化管理的基础上,为适应企业发展、实现集约化和规模化的生产方式。它建立了目标细分、标准细分、任务细分、流程细分等细分方式,是实施精确计划、精确决策、精确控制、精确考核的一种科学管理模式。由于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实施精细化管理已经成为企业做强、做大的根本途径,同时,也是企业彻底实现精益制造的必经之路。
由于我们的制造形式还处于野蛮制造时期,如果企业没有建立规范化与标准化的管理,而盲目进行精细化管理,就意味着在错误的基础上加深错误。所以在推行精细化管理之前,我们要先纠正自己在管理理念上的不良想法,消除容易制造错误的不良做法,比如前文所提到的动作浪费。
动作浪费分为低级浪费与高级浪费,低级浪费为野蛮制造的浪费,高级浪费是标准化制造所产生的浪费。如果在企业产生低级浪费时直接进行精细化,效果不但会相差很远,可能还会越做越错。因此,在标准化的基础上再精细化,好比“针尖上打擂台,拼的就是精细”。
精细化管理是在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上建立的细分模式,它不仅是一个系统,还有着完善的理念和与之相应的文化,更重要的是它能够通过“抽丝剥茧”找到每项工作与任务的KPI(关键绩效指标),实现“正确的人做正确的工作”这一理念。
从理论上看,从野蛮制造到标准化制造,再到精益制造,这个过程是相当漫长的,但考虑到中国制造型企业的实际情况和迫切需要改变的需求,如果亦步亦趋地逐步完善,势必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所以,只有将标准化制造与精益制造的相关内容有效结合起来,形成中国制造业独有的精细化管理模式,才能推动企业的快速转换和不断进步。
两大工具
在精细化管理中,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工具,即“二八原则”与“ABC分类法”。
1.“二八原则”
“二八原则”,简单地说就是20%决定加80%的问题,它揭示了自然界“次要的多数,关键的少数”的存在法则。
“二八原则”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发明的。19世纪末,当他在对当时经济社会中的富人和穷人做分析时,惊讶地发现,20%的富人拥有80%的财富,而80%的穷人只拥有20%的财富,这说明社会财富的分布是严重不均等的。
2.ABC分类法
就富人与穷人的比例问题,有人会问,那富人当中的富人又是谁?穷人当中的穷人又是谁?因此,在“二八原则”的基础上,又衍生出了ABC分类法。我们习惯把熟悉的东西分出一二三来,哪些是最重要的,哪些是次要的,哪些又是一般的,这就是权重,一般我们将事物分成ABC三类,所以称为ABC分类法。我们将在后面的章节中对其进行详细分析。
四大特征
1.精——做精,精益求精
精就是经过千锤百炼而得出的结果,企业总是在追求最好的,所以精是目标。众所周知,产品质量看德国,质量管理看日本。也就是说德国员工把产品质量看得很重要,做一件产品需要成百或上千道工序,每道工序都追求一丝不苟,甚至把产品当作工艺品;而日本强调质量管理,要求员工把成千上万个产品都做成一个样,实现稳定。所以,只有在管理上达到精益求精,才能使产品得到保证。
2.准——准确、准时
准的对象是信息与决策,要求准确无误,反映其在企业中对信息流的快速反应能力。
上级对事态的判断要准确,决策、计划要准确,指令传达要准确;下级接受指令后的理解要准确,执行指令要准确,汇报工作要准确,工作计量数据要准确,工作与业务衔接的时间也要准确。比如实行“四小时复命制”,四小时只是个时间概念,上级可以根据工作量的大小、难易程度、时间长短来决定下级复命的时间,比如两小时、三小时复命一次等,像部队的士兵一样,每完成一项任务都要及时汇报。
3.细——做细,重视细节
企业要抓住关键细节,细并非一切都细,如果太细,就会过于烦琐,以致难以操作。细要分轻重、主次,核心内容、关键部位要细,而且可操作、可掌控,要把工作做细,把管理做细,强调的是执行细化。
曾经,我看过一家知名企业的培训手册,该企业在精细化管理方面做得非常到位。它所处的行业是服务业,目前在全国各地都有连锁店。在它的培训手册上有这样一句话:“越简单越要做到极致。”
细致是非常重要的,职业规范是靠细致来实现的。如空中乘务员,在其商务礼仪课中的第一课就提到微笑。如何训练微笑、如何微笑、面部表情达到何种程度,都大有学问。
4.严——做严,一丝不苟
严是使精细化变为事实的关键条件。可以说,在企业里,严就相当于精细化,凡是那些严格管理自己的企业,大多属于精细化管理;凡是不严格的企业,大都是管理型企业。
要严格控制偏差,严主要体现在执行和控制上。没有严格的执行控制,一切精细化的方案措施都将落空。大部分企业之所以在执行上大打折扣、操作不到位,都是因为不“严”,执行标准不严,控制偏差的要求不严。
比如,海尔公司的OEC管理,就要求当天工作必须当天完成。因为大家都清楚自己的职责,自己每天要做什么工作,做完以后交给谁,等等,流程非常清楚。
四大目的、六大内容
1.精细化管理的四大目的
精细化管理的目的就在于提高每个员工、管理者的执行力和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具体来说,精细化管理要达到四个目的。
第一,使企业的大小决策、计划周密、准确无误地实施,力图使各级管理人员做正确的事,并正确地做事。
第二,解决企业中普遍存在的执行力薄弱、执行不到位的问题,从而提高执行力和效率。
第三,降低生产制造成本、费用,减少“跑冒滴漏”,从而提高利润率。
第四,改善各工作单元间的协作能力,提高各环节衔接的能力,进而提高企业整体的结构性效率。
2.精细化管理的六大内容
第一,职业化模块——管理者职业化。
第二,生产模块——生产管理精细化。
第三,质量模块——质量管理精细化。
第四,物料模块——物料管理精细化。
第五,设备模块——设备管理精细化。
第六,现场模块——现场管理精细化。
关于精细化管理的内容,我将在后面的章节中逐一分析。
精细化是管理理念的一场革命
1.精细化就是开源节流的意识
第一,让节约成为企业精神。通过精细化管理可以推动定额管理的发展,一度电、一滴油、一颗螺丝钉都要精细化管理,节约有奖、浪费有罚,让节约成为一种企业精神。
第二,让节约意识深入每个员工的心中。
第三,抓住决策龙头,避免全局的浪费。
第四,从细节入手,节约体现在点滴之中。
第五,精细化管理,用制度把利润挤出来。
第六,采购节约。
第七,生产节约。
第八,营销节约。
第九,管理节约。即节约决策成本、会议成本等。
2.精细化就是精益求精的理念
精益求精就是在各个方面都努力改善,力求达到以下标准:
第一,所需人力资源最多可降至1/2;
第二,新产品开发周期最低可减至1/2或2/3;
第三,生产过程中在制品的库存最低可减至1/10;
第四,工厂占用空间最低可减至1/2;
第五,成品库存最低可减至1/4;
第六,产品质量可大幅度提高30%。
3.精细化就是持续改善的态度
改善型企业,最重要的就是要有紧张感。一个安逸的企业,永远没有变革的希望。
佳能公司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理念:一个没有紧张感的企业,是没有变革的前途的。公司明确规定,员工在3.6秒要走完5米,要用小跑的方式。佳能公司还有一句话:没有紧张感也要培养紧张感。如果,一个企业连紧张感都没有了,又何来改善和变革?所以,紧张感很重要,紧张是改善的前提。因为在紧张中,人会产生忧患和危机意识。企业文化要融入紧张感。员工一上班就要按部就班地工作,企业內没有串岗,没有聊天,没有无所事事的员工。在日本,人们的工资是非常高的,他们的工资是怎么来的呢?是通过改善得来的。
经过总结,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改善永远比管理重要。
第二,管理型与改善型的区别。前者靠制度约束员工,后者靠科学方法纠正员工错误。
第三,改善型强调紧张感与时间效率的关系。
第四,没有紧张感也要培养紧张感。
第五,企业文化要融入紧张感。
4.精细化就是以员工为中心的群众性管理文化
为了推动企业精细化管理,每个员工都要积极参与。要做到,以人为本、相信员工、发动员工、依靠员工、成就员工。
精细化管理要落到实地
七大管理策略
企业要清楚推行精细化管理后要达到什么样的程度,首先根据要达到的程度制订战略,然后将战略转化为策略,最后通过战术来实现结果。
实施精细化管理,可以遵循以下七大策略。
第一,将战略和策略转化为战术。
第二,通过愿景变被动为主动。
第三,看住两边,抓住中间,即关注目标与结果之间的部分。
第四,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第五,简单的东西量化。
第六,量化的东西流程化。
第七,流程化的东西制度化。
其中,尤其需要注意后面四点。
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越复杂的问题越要简单化,不能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在走访一些企业时,我发现员工手中的指导书我看不懂,很多员工也表示看不明白。这本指导书上满是术语与参数,非常复杂,这就是把简单的东西复杂化了。员工指导书应该根据员工的素质和文化水平来编写,要适应他们的需要和能力,要易于接受。在一些精益制造的企业中,员工指导书就完全不一样,上面没有太多的文字,而是以漫画的形式进行释解,让员工一看就懂,一看就会,其行动的每一步都非常详尽清楚。
简单化的东西量化。比如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包括员工工作的位置、操作方法步骤等,都要进行量化,达到简单明了,易于操作的目的。
量化的东西流程化。对量化后的步骤,要进行流程化,即将各个步骤方法流畅地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相对固定的流程。
流程化的东西制度化。最后制度化,只有将各种流程用制度固定下来,才能更好地推行、实施,并产生约束力,达到其应有的效果。
八大执行原则
第一,细化。就是把管理工作做细的方法,要细化到每5分钟做什么的程度。
第二,量化。要将管理工作定量化。要规定在5分钟内,哪些工作是最重要的。职责、流程都要用这样的方式来做,所以,一个企业在实行精细化管理后,其员工执行手册是非常厚的。
细化、量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是把企业做大的保证,它使企业不会因更换管理者而改变。比如在人才招聘方面的细化与量化,如果是一般企业,主管走了,招聘新人时,只能问:“你会管吗,你管过什么,你能帮我管吗?”如果是实行精细化管理的企业,那么它的询问方式就变为:“这是你的职责,你的工作有这25条,你看你能做吗?你能做到多少条?不能做那就换别人。”谁走了,对企业都没有伤害,因为它有一套完善的精细化管理体系,不因人而异,也不是因岗设人。
第三,流程化。执行要有流程,要按程序做事,这样才能保证工作质量。做完一做二,做完二做三,不能本末倒置。按程序办事,才能使企业更加稳定。
第四,标准化。有标准才能保证操作到位,才能检查考核。有些企业没有标准,连起码的基准都没有,执行结果很难保证,没有标准也就没有考核。
第五,协作化。协同配合,才能提高整体效率。
第六,经济化。经济、节约、降低成本,才能持续地赢利。
第七,实务化。求真务实是科学管理的基础。
第八,精益化。精益求精,持续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