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44500000024

第24章 附录(4)

《幸存者》的叙事以生命时间的方式展开,接近五万字的字符浓缩在76个小时的悲壮和沉重里。像所有刻画灾难题材的文学作品一样,《幸存者》首先向我们展示的是灾难来临之前的美丽家园:绚烂的阳光、充满灵秀的山川、成群飞舞的各色蝴蝶、有着清脆笑声的女孩。然而,所有这些美丽又在顷刻间都被掩埋在废墟之下,所剩下的只有黑暗中的恐惧。李西闽曾经在他的小说和博客中多次描绘过恐惧。其实,最具真实性和现实性的恐惧并非是恐怖片中令人作呕的残肢断臂或者披头散发、拖着血红舌头的狰狞鬼怪,而是在突如其来的灾难中,面对死神的措手不及。死亡的恐惧是人类永恒的恐惧,死亡割断了生命的延续,破灭了生命超越有限的个体而达到永恒的内心渴望。李西闽的全部叙事始终贯穿着死亡这一主题:面对死亡的恐惧;在死亡的冥想中逆向折射出的对生的渴望;对生命价值的反思;对亲情的眷恋;对美好人性的赞誉等等,都从他那粗犷的笔端流淌而出。这里,对于作家的写作来说,这种叙述既是一种释放,也是一次品质的拉升。

死亡是文学与哲学永恒的主题,无数哲学、文学著述都曾描绘过死亡。海德格尔提出了“向死而生”的哲学命题。他认为,死亡对于生命而言并不是一种外在的关系,人们不是一步步走向还在远处尚未到场的死亡,而是在我们的“走向”本身中死亡已经在场,人始终以“向死而生”的方式存在着。李西闽正是在他传奇式的描述中,以“倒计时”的方式“向死而生”,审视、定位自己的人生,寻求积极的人生价值的合理趋向,最终超越了生命的极限,战胜了恐惧和死亡。在坠入黑暗的霎时,李西闽听到了死神渐行渐近的脚步声,他恐惧而不知所措,随后的一缕光亮点燃了他心中的希望,而废墟上空老板娘的沙哑问话更如天籁之音,增强了他求生的力量。然而,接下来的却是黑暗中漫长的等待、伤痛的折磨、饥饿和焦渴,以及被老板娘彻底放弃的致命打击。他愤怒,在废墟中怒骂着命运的不公;他慨叹,“人的生命是如此的脆弱,有时还不如一只蚂蚁”;在无意识的回忆中,他看到了“云端里的祖母”,看到了爷爷的死,看到了坚韧的母亲、倔强的父亲,还有他深爱的妻子和女儿;他回忆了曾经带给自己快乐的人,也回忆了自己曾经的仇恨,他在情感、希望、冥想、回忆、欢乐、痛苦的死亡体验中构筑起了一座坚不可摧的生命支柱,最终选择了坚持。他写道:“……放弃是多么愚蠢的事情。尽管地下的恶魔随时都会发动余震来夺去我的生命!我在坚持中继续呼喊:‘救命呀——’”。这就是“向死而生”的力量!对于“向死而生”者而言,人的生命精神可以超越实存的生命和实存的死亡,它升入高空,如同炫目的阳光使人获得不可摧毁的生命意志。

李西闽做人并不高调,他没有把自己描述成一个视死如归的传奇英雄,他只是希望传达出一种对死亡的思考,对生命切肤之痛的理解。他的叙事不是全视角、大题材的鸿篇叙事,也不刻意追求深邃的历史纵深感,而仅仅是在现实场景中感悟真实的人性,无奈、痛苦、恐惧、绝望乃至希望、坚强、力量在字里行间跳跃,激荡,谱写着令人荡气回肠的生命赞歌。显然,这早已不仅仅是一个对生命敏感的作家的体验,而且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生命抗拒存在晦暗的坚韧。更为可贵的是,他把这场生死考验写成了人性的试金石。有的人在恐惧面前望而却步,选择了逃亡以保全自身,但更多的人却面对灾难抒写了人性的光辉——朋友带着伤痛,克服重重困难前来救援;素昧平生的志愿者,坚守在废墟上,早已忘却了自身的安危;还有空军部队的战士,更是将军人的使命感、伟大的奉献精神推向了极致。人们在苦难的考验和洗礼中凝聚成了一道道雄壮的风景线。

《幸存者》是李西闽在病床上一字一字敲出来的。我感到,一个真正经历了生死锤炼的人,他永远也不会陷入个人利害得失的狭小空间抚摸自己的伤痛,而会在大悲大喜之后重新洞悉和审视自己的灵魂。当代哲学家施太格谬勒说:“死亡是作为他人引导到生命的最高峰,并使生命第二次具有充分意义的东西出现的。”体验过死亡的人往往会淡泊名利,得失随缘,一切都坦然而无悔。李西闽的可贵在于,他以一种出世精神去做入世的事业,以严肃的社会责任心、厚重的忧患意识和自觉的参与精神,去张扬我们时代的主流话语语境。可以说,《幸存者》细腻地再现了5·12大地震惊心动魄的巨大的人类灾难场景,它在传递着人的真实精神价值的同时,还以平实质朴的文字展现了人性中美与善的一面,让我们体悟到生命内在的坚韧不屈、柔软和高尚、神圣和尊严。

生命的灵旗在飘拂

——读《幸存者》

阎欣宁

与死神擦肩而过,李西闽为自己,也为每个鲜活的生命,留下了一份宝贵的记忆。不同于其他文本的阅读,或惊悚,或刺激,或悬念丛生,或气吞山河,对于故事结局你必须坦然接受。读李西闽劫后余生亲历记《幸存者》,仿佛陪同整个中华民族,重新经历了一回揪心撕肺的“5.12”汶川大地震!又仿佛陪同李西闽一道,穿过精灵般蝴蝶翩翩的舞动,感受了一回生命的抗争与顽强。

杰克·伦敦的短篇小说《热爱生命》受到了包括列宁在内的诸多作者的喜爱,在于它揭示了人的生命与人类尊严的质朴道理。人类生存的尊严至高无上,可人类的生命又那样脆弱,这就是生命的灵旗在风雨中飘拂的意义。因此,我宁肯将《幸存者》视为中国版的《热爱生命》。

2008年那个黑色的5月,当李西闽在大地震中被掩埋于废墟之下后,消息不胫而走。我们在网络及朋友的博客中得知这一不幸时,一个人和整个民族的灾难便像链条似的牵扯到一起。整整76个小时啊!那三天三夜属于生还者,属于一个生命的奇迹!那76个小时中,废墟之下的李西闽究竟怎样熬过来的?现在我们知道了。他全身如同凝固在地狱中,唯有右手能动,且活动的空间越来越小,当体内水分一点点耗干,嘴唇起了一层泡时,他有了尿意,却无法将自己最珍贵的尿水喝到嘴里……庆幸的是,生命尚属于军人出身的李西闽,坚韧的意志和壮实的体格让他坚持了下来。更为庆幸的是,没有任何落体能够凝固李西闽的思想,血糊住了左眼,他用一只勉强睁开的右眼,在76个小时的地狱门口,一脚门里,一脚门外,却把废墟外面的世界和人生重新打量了一遍。

孤独的生命几乎没有意义,生命只有和生命相遇相撞,才产生质类的意义。废墟之下的李西闽那种孤独以及对孤独的恐惧(作家这一职业的心灵孤独早已众所周知),凭想象便已足矣,何况他大量的笔墨渲染于此。鑫海山庄的老板娘和一个男人几次走近废墟,与李西闽的对话;战友易延端和志愿者小席为了救他,几次在废墟前心急如焚的对话……包括空军救援队赵教导员、范排长和两名冒着生命危险钻进废墟的士兵,他们和李西闽的对话,构成了作品中最为翔实、令人怦然心动的部分。当与死神擦肩而过的李西闽,于炎炎夏天中再次躲进佘山森林宾馆,在电脑中一字一字敲出那段生死记忆时,他心中的愤懑、怨怼、激动和感恩恐怕还恍如昨日。不过,在我读来最令人怦然心动甚至热泪盈眶的段落,不是废墟之下包括获救后乘坐小车驶过变幻莫测的霓虹灯闪烁的上海街头,也不是他与妻儿、家人劫后相见之时,更不是李西闽对人生及生命的思考片断,而是他在废墟之下76个小时中对族人、家人和战友们的回忆。他的祖父、祖母、父亲、母亲……那是李西闽的生命源头,也是我们民族高高张扬起的生命灵旗。那些电光石火般的记忆,如同沉落于河床的石头,一旦水落石出,棱角也好,圆滑也罢,都是一种原生态式的真实。这一部分的章节绝不是生还者李西闽的文学补记,肯定是他76小时地狱之旅中的真实写照,至少我这样坚信。

不管大难不死的李西闽因职业而拥有何种头衔,作为个体的生命,他和你我一样卑微。看看他在童年闽西山村的苦难经历,包括他走南闯北后定居上海后的小日子,都能感受到生命实在是生存的基础这一真谛。李西闽的一生总在扮演“逃亡者”的角色,他的参军和转业都是历史性的“逃亡”,他一次次成功了。值得庆幸的是,在最重要的这次“逃亡”中,他又获得了成功!苦难是生存的一种形式。试想,如果不是贫困的闽西山区赋予了李西闽特殊的生命质量,很难想象他能在废墟下挺过那76小时……作家们喜欢说“感谢苦难”、“感谢生活”,也许就是这个道理。

被埋在废墟下的李西闽,为了不使自己睡着,不时用尚能动弹的右手故意划动铁钉,或者将头向下压,以使插入左脸颊的铁片带来更深的痛感……《幸存者》就像那见血见肉的铁钉、铁片,划开了我们或许本已结痂的心灵伤口,给我们重新带来心灵的痛楚,用以提醒我们还活着,提醒我们生命如此美好!

2008.11.1于厦门。

每一个字都是生命的震颤

——读李西闽《幸存者》

老猫

李西闽为人豪爽、热情,擅长写作和喝酒,脾气比较暴躁,也有着男人的缺点。以前在我眼里,他就是一个可交的朋友,没什么遮掩的。但这一次的毫不遮掩让人震颤。尽管我已经清楚他在地震中是怎么被压住的,又是怎么被救出来的,但读《幸存者》时,眼泪还是流了出来。我平时不是一个容易流泪的人。

这本书和李西闽所有的书都不同,也和所有描述地震的文字不同。这是一个写字的人在黑暗与绝望中的思考,是一个人在濒死的边缘,对人生、友情、亲情的思考……最可贵的一点,它是亲身的经历。

每一个字都是真的,每一个字都是用生命的震颤。所以它也让读者震颤。

李西闽被救出来之后,我曾经很好奇,在那漫长的76个小时里,他没有睡觉,那么他都在想着什么?我曾经试着问过他,但当时他的身体状况还不太好,精神也没恢复,所以没有多说。现在我终于看到了,他用那段压抑、窒息的时间,回忆了生命中的灰暗和生命中的亮点,回忆了曾经带给自己快乐的人,也回忆了自己曾经的仇恨。当他被朋友和战士救出的时候,他宽容了苦难,更加珍惜幸福。这是从身边走过的死神让他悟出的。我想他的那种心情,是别的人很难理解的,有些话,在日常生活中也是说不出来的。但放到当时那个环境里,把那个情景再现,一切又是顺其自然、发自肺腑。

人都是有恐惧的,李西闽以前在他的小说和博客中,曾经多次描述过恐惧。恐惧是什么?恐惧其实并不是对突然降临的死亡的担心,也不是对血腥场面的抵触。真正的恐惧来自绝望,来自头脑仍然清醒却明白自己已经身陷绝境,来自求生求死皆不可能而必须忍受折磨。在《幸存者》里,西闽真实地讲述了这种恐惧,他有几次知道试图救他的人最后无奈而去,他有几次被疼痛、饥饿折磨得几乎放弃。这个过程,想必是人生中最艰难的。

所幸的是,他在难受的时候,在将要放弃的时候,多次想到他的妻子、女儿,多次想到他的朋友们。他曾经说过,是妻子和女儿支持他活下来。曾经,我把这样的话当成一个被救者的感恩之语。任何从死亡线上挣扎回来的人都会说这样的话。但看了《幸存者》之后,我不这么认为了,这真是支撑一个人不放弃的信念,就像一个人说,水、空气和食物是人活下来所必需的一样。

他没有像媒体那样,把自己描述成一个九死一生后归来的传奇英雄。他和普通人一样,无奈、痛苦、恐惧、绝望甚至羞愧。即使在他归来以后,他还经常被噩梦惊醒,梦见自己仍埋在废墟之下。身处繁华的都市,却经常有孤独无助之感。

我想,就是这种最基本的情绪,形成了这本书的震撼。

李西闽在书的最后说,拒绝噩梦的办法是让心灵宁静,但让心灵宁静下来,却又是件不容易做到的事。的确如此。

我看完后想说的是,我们应该珍惜每一次的相聚,珍惜生命中哪怕是细微的快乐。珍惜和心爱的人说话、相守,珍惜和父母的团聚,珍惜与朋友的友谊,既不要为难自己,也不要为难他们。

我们要及时说出自己的爱。不需要掩饰,不要怕唐突。人生如白驹过隙,说不定什么时候会有灾难降临,我们要把自己内心的感情及时告诉别人。

我们要宽容,宽容是最好的记忆,是对受难的岁月以及死难的人群最好的怀想。经历了死生之痛,在生活中还有什么不能宽容的?

“你是一个幸运的生命,你还活着,还可以吃饭,还可以喝水,还可以看到高远的天空和人间景象,还可以向别人伸出手和别人相握,感觉到人体的温暖和无声的爱……”

这句话是李西闽写下的。

其实,我们都是幸运者,每过一天,我们都应该感激这种幸运。

谁比李西闽更狠

潘采夫

时间过去了。那场地震过去了几个月,悲怆的哀乐早变成明亮的快板,我的内心世界开始麻木不仁。其间央视放过一部电视剧,人艺演了一出话剧,还有一些更烂的文学作品,逼迫我对那段时间进行了选择性遗忘。

《收获》刊登了李西闽的纪实散文,名字叫《幸存者》。作家李西闽在汶川地震中,被压在废墟之下七十多个小时,最终依靠坚强的意志生存下来。一个性格暴躁的中年人,一个退役老兵,一个恐怖小说作家,用残留着伤痕的手写下了自己的“生命笔记”。

开始,我的阅读体验与往常一样,漠然,最多有一点好奇,被太多的事迹和记录磨钝了神经。读到“我左侧太阳穴被铁质的东西顶住,锋面插进我左脸的皮肉,左侧腰部感觉有一片锋利的东西插了进去,一条钢筋勒进了皮肉……”才开始有点肃然,老李被插成了刺猬,串了三天三夜,这次是真的。

接下来,我看到了一些熟悉的名字,他一一数落过的人,李多钰、郑平、王小山、慕容雪村……才知道,这个我冷漠地注视着以为与我无关的受难者,与我是有关系的——他一起烂醉的兄弟我也一起醉过,他欠一顿饭的人我也同样欠着,他竟与我离得这样近,近得能听到他文字的呼吸。这些名字将我解冻,并将我拉到文章里面。我把李西闽还原成了一个人,一个受难者,而非逃脱成功者。如此,这篇纪实文学,由于有我的“存在”,开始让我感动起来。另外,作者讲述的亲人的死,也因为我的亲人的离开,而让一个读者掉下了眼泪。

《幸存者》值得一读,在用身体写作泛滥的时候,李西闽用生命写了一本书,谁能比他狠?

第七届华语文学大奖“年度散文家奖”授奖辞

同类推荐
  • 怎能忘记(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怎能忘记(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2013年散文排行榜

    2013年散文排行榜

    梳理总结了2013年我国散文创作的实绩,中国散文学 会在浩如烟海的散文创作中,推荐编选了三十几篇散 文佳作,编著者们从作品的价值上反复斟酌、碰撞、 判断,从而披沙拣金,把具有经得住时间考验、富有 艺术魅力性质的好作品,评选编辑出来。《2013年中国散文排行榜》是一本散文作品合集 。
  • 你值得拥有最好的一切

    你值得拥有最好的一切

    幸福,不是长生不老,不是锦衣玉食,不是权倾朝野。幸福是每一个微小生活愿望的达成。我会不断成长,经历风霜,经历挫折,一次次沉入深渊,一次次饱尝痛苦,更会一次次重新站起来。我不会认输,不会放弃。不压抑,不逃避,更多地品尝悲伤的滋味,饱尝痛苦的感觉,让悲伤治愈你的悲伤。信仰自己的人,终将与最好的一切相遇。关于梦想,关于爱情,关于自己,meiya把那些宝贵的生命体验记录下来,也写下自己的压力、焦虑、迷茫和不安全感。35段人生感悟,35次流着泪成长,在她的文章里,我们看到别人,看到自己,庆幸最终明白一个道理:爱自己,是与一切美好相遇的开始。关于自己:你的第一个责任,就是让自己幸福。
  • 解密中国大案(四)

    解密中国大案(四)

    因为作者的采访和掌握的资料是一手的、真实的、独家的,所以本书对于案件的报道是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而且大多内容是读者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一鹤用纪实文学的方式记录中国法制进程的一些片段,本书所展示的案件都在北京和全国产生过一定影响,有的案情也通过各种传播渠道为广大读者所知。但与其他媒体报道不同的是,本书的内容全部来自丁一鹤对案件当事人的亲自采访和他所接触的相关案卷。而且是对案件鲜为人知的内幕进行原汁原味的展示和披露
  • 感悟·独白卷(读者精品)

    感悟·独白卷(读者精品)

    风靡全球的真情故事,感动一生的纯美阅读;润泽心灵的饕餮盛宴,惠泽精英的成功启示;突破困局的导航明灯,缔造成功的内在密码。最纯美动人的励志佳作,无可替代的生花妙笔,展现励志美文顶尖力量,最憾动心灵的饕餮盛宴,最荡气回肠的励志大餐,最酣畅淋漓的悦读。一则则故事,催人奋进,帮你梳理纷乱的思绪,找到人生幸福的密码;一篇篇美文,怡人性情,为心灵注入勇气和力量,带给你爱和希望。一部相伴一生的心灵圣经,一掬滋润心灵的智慧甘霖,在阅读中收获真知与感动,在品味中得到启迪到智慧。
热门推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红顶女商

    红顶女商

    当商业奇才穿越成宅门庶女,遇见闷骚坠夫门主,萌萌哒正太皇子,老少通吃的帅哥掌柜,风流倜傥的江湖剑客……将上演一段怎样的离奇故事?
  • 钢琴入门100问

    钢琴入门100问

    这是一套提高青少年音乐素质的指导性丛书,全套书目前推出五个音乐类专业方向,全套体例以100个一问一答的形式深入浅出地讲解音乐专业知识,语言风格口语化,时尚化。本册为演艺技巧方向。
  • 缱绻仙凡间:报君恩

    缱绻仙凡间:报君恩

    她原只是佛祖坐下一盏青灯,为得道升仙,在佛前许下誓言,必做三千功德。就在她完成了两千九百九十九件功德之时,却宿命一般的遇上了那个白衣如雪的少年。他为她续上断了的灯芯,她为他将仙路放弃。共同谱写了一段旷世仙凡恋。
  • 会做人能做事:年轻人要体会的101个成功忠告

    会做人能做事:年轻人要体会的101个成功忠告

    这本书可能不是特意为你而编写的,但数以百万计的年轻人认为这就是他们想要看的。做人一定要有梦想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做一个讲规则的人 做一个能独立思考、做出判断的人 做事可以失败,做人不能失败 少说话,多干事 怀着归零心态去做事 莫让自己打败自己 人生不怕慢,就怕站 勤奋和努力可以克服一切障碍 与人相处之道,在于无限的容忍 世事多变,应该学会随机应变 在小事上认真的人,做大事才会卓越 投资自己的大脑永远不会“亏本” 习惯寻求别人的认同,等于放弃了自己 实现自身价值,先要找到自己的位置 当你对自己诚实的时候,这世界就没有人能够欺骗你 人人都想依赖强者,但真正可以依赖的还是自己 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
  • 君子风

    君子风

    工作是嘉兴市中级法院的一名法官。已发表小说100万余字,散见于《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中国作家》、《江南》、《山花》、《百花洲》等期刊。
  • 魏晋时期《庄子》阅读史

    魏晋时期《庄子》阅读史

    魏晋时期是《庄子》阅读史上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庄子》不仅由汉代的一门子学变成当时最重要的玄学文本之一,而且《庄子》的版本以及对《庄子》的解读发生了重大变化。同时,这些变化与《庄子》的阅读热又在当时的文学、知识分子的行为模式、文艺理论以及佛教传播等方面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本论文借鉴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对《庄子》在魏晋时期的阅读情况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包括文本流传、阅读模式、读者对象以及阅读效果等。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艰难的复兴

    艰难的复兴

    中国需要在21世纪实现中华文明的复兴。前途虽然光明,道路亦曲折和艰难。而未来8到10年是关键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能把握好这样一个关键而又充满困境的时期、顺利在本世纪走上复兴的康庄大道吗?《艰难的复兴》将针对相关重大问题,从中国人口资源环境的国际关系、增强中国的外部竞争力、中国贸易货币和自身经济安全战略、21世纪中美关系及其地缘政治战略、中华文明的和平复兴等五大维度进行客观、翔实的分析和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