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43700000003

第3章 《孝经》选编(1)

开宗明义章第一

【原文】仲尼居,曾子侍。

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1),以顺天下,民用和睦(2),上下无怨。汝知之乎?”

曾子避席(3)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4),教之所由生也(5)。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6),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7)。《大雅》云(8):‘无念尔祖(9)。聿修厥德(10)。’”

【注释】

(1)至德要道:至德,至美之德。要道,要约之道。释文引自郑玄注云:“至德者,孝悌也。要道者,礼乐也。”

(2)民用和睦:《尚书·尧典》中有“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郑玄注:“睦,亲也。”《礼记·礼运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蜀才曰:“睦,亲也。”赵岐曰:“睦,和也。”《说文》曰:“睦,目顺也。”民,黎民百姓。民用和睦,意思是百姓相顺而亲,相悦而和。用,因而。

(3)避席:离开座位。《吕氏春秋·直谏》:“桓公避席再拜。”高诱注:“避席,下席也。下席者,犹言离去其席位也。”指离开坐位站起来以示恭敬。

(4)夫孝,德之本也:《后汉书—江革传》:“夫孝,百行之冠,众善之始也。”全句意思是说孝道是一切德行的根本。夫,发语词。本,根本。

(5)教之所由生也:《礼记·祭义篇》:“众之本教目孝。”《大戴礼·曾子·大孝篇》:“民之本教曰孝,其行之日养。”全句意思是所有教化都是从孝道产生出来的。

(6)身、体、发、肤:范祖禹日:“身体发肤,受于亲而爱之不敢忘,则不为不善以亏其体而辱其身,此所以为孝之始也。”《正义》:“身谓躬也,体谓四支也,发谓毛发,肤谓皮肤。”《礼记·祭义篇》曾子云:“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行父母之遗体,敢不敬乎?居处不庄,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莅官不敬,非孝也;朋友不信,非孝也,战陈无勇,非孝也。五者不遂,灾及于亲,敢不敬乎?”

(7)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正义》云:“夫为人子者,先能全身而后能行其道也。夫行道者,谓先能事亲,而后能立其身。前言立身,未示其迹,其迹始者,在于内事其亲也;中者,在于出事其主,忠孝皆备,扬名荣亲,是终于立身。”《孟子·离娄篇》:“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又云:“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事亲,事之本也。守身,守之本也。”又《万章篇》:“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为天子父,尊之至也;以天下养,养之至也。诗曰:‘永言孝思,孝思维则’,此之谓也。”《大学·释齐家治国章》云:“孝者,所以事君也;悌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康诰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这句的意思是行孝,始于侍奉父母,进而为国为君尽忠,最后实现自己的志向。

(8)《大雅》:指《诗经》中的《大雅》文王篇。《诗经》分为《风》《雅》《颂》,其中—《雅》又分为《大雅》《小雅》。

(9)无念尔祖:《诗经·大雅·文王》:“无念尔祖。”无念尔祖,就是念尔祖的意思。尔祖,你的祖先。(10)聿修厥德:意思是修述其先祖之功德。《尔雅》云:“聿,循也,述也。”厥,代词,古代厥、其二字相通。

【译文】孔子在家闲居,曾子在旁边侍坐。

孔子说:“先圣帝王都具有至高无上的美德和要约之道用它来治理天下,以顺应天下百姓的心。因此天下的百姓相处得十分和谐,上上下下都能和和气气,互相都没有怨恨。你懂得这里面的道理吗?”

曾参离开座位站起来恭敬地说:“我不够聪敏,怎么能够明白先王的至德要道呢?”

孔子说:“孝道,是所有德行的根本,一切教化都在此基础上产生。你坐下来,让我告诉你:身躯、四肢、头发、皮肤,都是父母所给予的,作为一个孝子就不能让它们轻易地受到伤害更不能够毁伤,这就是尽孝的开始;如果一个人树立了自己的志向,而平时能立身反省、行为处世遵循道理,使自己的名声能够流传后世,以使父母声誉荣耀,那就是尽孝道得到最圆满的结果了。一个人行孝的方面是很广博的,首先从事奉自己的父母开始,其次是事奉自己的君王,最后是修身立世实现自己的志向。《诗经·大雅》上说:‘难道你不思念自己的的先祖吗?如果你思念他们,就要想到将他们的功德修养发扬光大。’”

【故事】

徐庶至孝至忠徐庶,字元直,东汉末年豫州颍川郡人,本名徐福。自幼好剑击,早年因在家乡闯祸,化名单福,从此折节向学,遍访名师。刘备屯兵于新野期间,徐庶因慕刘备仁德之名投靠他,被刘备所器重,助刘备破初次南下的曹军。后经徐庶的推荐,刘备得到了军师诸葛亮。

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率大军南征荆州。这时刘表已经死了,他的儿子刘琮不战而降。刘备率军民二十多万人南撤。在曹军追及到当阳长坂坡时,刘备寡不敌众,大败而逃,辎重全失。徐庶的母亲也不幸被曹军掳获,并被曹操派人伪造其母书信召其去许都,徐庶得知此讯,痛不欲生,含泪向刘备辞行。他用手指着自己的胸口说:“本打算与将军共图王霸大业,耿耿此心,唯天可表。不幸老母被掳,方寸已乱,即使我留在将军身边也无济于事,请将军允许我辞别,北上侍养老母!”刘备虽然舍不得让徐庶离开自己,但他知道徐庶是出了名的孝子,不忍看其母子分离,更怕万一徐母被害,自己会落下离人骨肉的罪名,只好同徐庶挥泪而别。

徐庶北上归曹以后,心中仍十分依恋故主刘备和好友诸葛亮。尽管他有出众的谋略和才华,但不愿为曹操出谋划策而与刘备、诸葛亮为敌。因此,徐庶在曹魏历时数十年,却从未在政治军事上有所作为,几乎湮没无闻。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汉献帝,名刘协(181年一234年),字伯和,灵帝第三子。公元189年4月汉灵帝去世。刘协为陈留王,后被董卓拥立为帝。为遏制董卓,汉献帝想利用曹操保驾却被曹操控制。公元220年,汉献帝禅位曹丕,自己被封为山阳公。)

天子章,第二

【原文】

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1)。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2),刑于口海(3),盖天子之孝也(4)。《甫刑》云(5):‘一人有庆,兆民赖之(6)。’”

【注释】

(梁惠王魏茔(前400年一前319年),战国时魏国国君。姓姬,魏氏,魏武侯子。与公子缓争立成功,以公孙痤为相,一度攻破秦孝公于栎阳,秦退回雍城。魏惠王六年(前364年),把都城从安邑迁至大梁,因此在《孟子》一书中又称为梁惠王。)

(1)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恶,厌恶、憎恨。慢,轻侮,怠慢。《孟子·梁惠王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离娄篇》:“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日:“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全句的意思是:亲爱自己父母的人就不会讨厌别人的父母。尊敬自己父母的人,就不会怠慢别人的父母。

(2)德教加于百姓:德教施于万民的意思。《吕氏春秋·孝行篇》云:“光耀加于百姓。”高诱注:“加,施也。”德教,以道德教化。

(3)刑于四海:刑,法则。四海,四夷。《尔雅》:“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孟子·滕文公》:“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尚之风必偃。”《礼记·乐记篇》:“君好之,则臣为之;上行之,则民从之。诗云:‘诱民孔易’此之谓也。”《吕氏春秋·孝行览》:“故爱其亲,不敢恶人,敬其亲,不敢慢人,爱敬尽于事亲,光耀加于百姓,究于四海,此天子之孝也。”

(4)盖:《公羊传·宜元年正义》:“盖,犹是也。”《尔雅·释诂》:“是,此也。”

(5)《甫刑》:又名《吕刑》,《尚书》中的一篇。

(6)一人有庆,兆民赖之:一入,天子。庆,善也。有庆,指天子有了爱亲敬亲孝行可庆善的事实。兆民,万民,指天下之百姓。兆有两种说法,一说一百万为一兆,一说古代以万亿为兆。这里指数目极多。赖,依靠、凭藉的意思。全句意思是说天子行孝,天下百姓都赖其善。

【译文】

孔子说:“如果是一个懂得热爱自己父母的人,就丝毫不会去厌恶别人的父母;如果是一个懂得敬奉自己父母的人,就丝毫不敢怠慢别人的父母。竭尽爱敬侍奉父母,施展教化于万民百姓之中,因此他在普天之下就成为四海效法的榜样,这就是天子应尽的孝道。《尚书·甫刑》上说:‘如果天子热爱亲人,孝敬亲人,能够施行德政,那么天下的亿万百姓就都仰赖他。’”

(滕文公:战国时期滕国最有名的国君,他曾礼聘当时著名的儒学大师孟子来到滕国。《孟子·滕文公》上、下篇中对此多有记载。)

【故事】

孙权孝顺吴国太,由此得名“孝子菜”

孙权(182年一252年),字仲谋。公元221年,割据江东,见曹丕代汉称魏帝,刘备亦在蜀称帝,遂作称帝的准备,自公安迁鄂(今鄂州),取“武而昌”之义,改鄂为武昌。孙权虽然身为天子,却没有忘记对母亲的孝顺。话说一日孙权和母亲吴国太等一行人出城游玩,途经东山(洪山),当地官员盛情招待。席间杯盏交错,宾主尽兴,尤其吴国母对桌上一盘紫色菜肴赞不绝口,夸其甜脆清香。自此以后,每逢洪山菜薹上市季节,孙权必派人来索取,以供吴国太食用。一年冬天,吴国太病重,不思茶饭,只想吃洪山薹。但是在宫中久等不见当地官员送来,孙权大怒,亲至洪山询问缘由。原来当时天寒地冻、大雪封山,菜薹根本没有抽苔。孙权大怒之下,将当地官员重打八十大板,责其办事不力,同时在山脚下建筑菜棚,将部分菜薹转移至棚中,每日亲自细心照料。不出半月,棚中菜薹终于抽苔,孙权大喜,立即派人快马送回宫中,吴国太食用之后病情日见好转。

(吴国太是孙权的母亲,孙坚的正室夫人,史传中称为吴夫人。据《三国志·吴书·妃嫔传》记载:她本是吴郡人,父亲吴辉,字光修,曾做过东汉的奉车都尉,官至刺史。)

公元229年,孙权率队伍迁都建业(今南京)。临离开武昌时,特下令带了一些洪山菜薹的种子去建业,可是所种菜薹的味道总不如洪山产的好。为了满足老母亲的心愿,孙权派专人到洪山挖掘很多的土,用船运回去种菜薹,但效果亦不佳。孙权便命当地官员每年在洪山菜薹上市时候,用船将洪山菜薹运至建业,直至吴国太过世。孙权孝顺母亲一事在洪山引为美谈,洪山菜薹因此又被世人称之为“孝子菜”。

诸侯章,第三

【原文】

在上不骄,高而不危(1):制节谨度(2)。满而不溢(3)。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4),而和其民人(5),盖诸侯之孝也。

《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6)。”

【注释】

(老子(生卒年不详),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创始人。一说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史”(管理藏书的史官)。孔子曾向他问礼,后退隐。老子的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有深刻影响,其内容主要见《老子》一书。)

(1)在上不骄,高而不危:不骄,没有骄傲之心,即能守法合礼之意。《论语》:“子日:‘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中庸》第二十七章:“居上不骄,为下不倍。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曾子·立事篇》:“居上位而不淫,临事而栗者,鲜不济矣!”《老子》第九章:“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司马光云:“高而危者,以骄也。”唐玄宗日:“诸侯列国之君,贵在人上,可谓高矣。”本句意思是说地位在上而不骄傲,处于高位才没有危险。

(2)制节谨度:费用约俭谓之制节,慎行礼法谓之谨度。《诗经·大雅》:“质尔人民,谨尔侯度,用戒不虞。”《苟子·富国篇》:“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馀。”

(3)满而不溢:满,充实,指国库充裕。溢,过分,这里指奢侈浪费。

(4)社稷:社,土神。稷,谷神。古之有国者必立社稷,以社稷之存亡示国家之存亡。《孟子·离娄篇》:“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5)和其民人:和,和睦,这里是“使……和睦”的意思。全句意思是说诸侯和人民和悦地相处。民人,百姓。

(6)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战战,恐惧。兢兢,戒慎。临,近。《正义》:“夫子述诸侯行孝终毕,乃引《诗经·小雅》之诗以结之言,诸侯富贵不可骄溢,常须戒惧,故战战兢兢,常如临深履薄也。”意思是说恐惧谨慎,担心坠入深渊不可复出,担心陷入薄冰之下不可拯济。

(孟子(约前372年一前289年),名轲。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师,后世将其与孔子并称为“孔孟”。且称其为“亚圣”。)

【译文】

一个人如果身居高位,却能做到不骄不躁,谦虚谨慎,那么就用不着惧怕有遭到排挤的危险。如果做到事事节省费用,慎守法度,即使国家经费充裕也不会追求豪华而奢侈浪费。地位显赫而没有倾覆的危险,自然就能长久地保持尊贵的职位;财物丰富而能做到谨慎开支,而不浪费,自然能长久地保持充裕的财源。身为诸侯,要首先使富贵不离开自身,然后才能确保他的社稷,跟天下百姓和悦地相处,这就是诸侯应尽的孝道。

《诗经·小雅》里说:“诸侯治理国家,凡事必须小心谨慎,仿佛走在深潭边,好像踏在薄冰上。”

【故事】

张俭选布

北宋时,北方有个辽国。辽国圣宗皇帝有个丞相叫张俭,不仅能力超人,而且以节俭闻名。张俭进士出身,一路升迁,一直做到左丞相,但他温良谦和,依然勤俭朴素。他穿衣只穿粗布衣,吃饭只吃一种菜,俸禄只要有节余,就拿去周济别人。

辽国国力日渐雄厚,奢侈之风也在朝野兴起,官员们都穿锦缎华服,相互攀比,可左丞相总是粗布旧袍,以身施教,讽喻下属官员,让他们摒弃奢华。因此上朝时令官员们总是忐忑不安。有一年冬天非常冷,张俭上朝议事。圣宗见他又穿上那件破旧的棉袍上殿,便命人偷偷在张俭的棉袍上烙穿了一个洞作为记号,看他是不是总穿同一件衣服,也好借此为他换上一件新袍。一连几天上朝,张俭果然穿同一件破棉袍上朝,圣宗终于忍不住了:“张俭,你为什么年年总穿这件旧棉袍?”

“有何不妥吗,皇上?”张俭说,“这件棉袍臣已穿了三十年,每年天暖后将它翻洗干净,入冬取出穿上,抵御风寒与新袍没有两样,因而臣就无需再换新袍。”

“可朝中大臣都着华服,你身为丞相,却旧袍披身,他们心中一定很不舒服。”

张俭庄重地对圣宗说:“皇上授臣重任,是让臣辅佐皇上兴国安邦。现在朝野上下奢华之风甚浓,这样长久下去,就会伤及到大辽的国体。我身为丞相,只有制止奢风之责,怎么还能随波逐流也学奢华呢?”

圣宗听了非常感动,国家能有这样的丞相实在是大幸。但是他实在不忍心看着张俭总穿这破棉衣,便说:“丞相以国为重,甘于清贫,令天下人敬仰。可你的旧袍上有了一个洞,再穿上它有损朝廷的尊严,还是做件新的吧。你现在就到内府库房,里面所有的物品任你选取。”

皇上的旨意是不能违背的,何况是一番好意呢!张俭只好随侍者到内府。很快,张俭捧着三块布回到殿上谢恩。圣宗看到了便问:“张俭,内府库上没有锦缎了吗?”

“回皇上,有,锦缎多得把臣的眼睛都照花了。”

“那你为什么只选了这么点儿布?”

“臣已习惯布袍,这三块布做一件棉袍已经够了。”

圣宗听罢,长叹一声,感慨地说:“天下为官者,若都如张俭丞相以勤俭为本,国家何愁不强盛,百姓何愁不富足啊!”

同类推荐
  • 英国精神

    英国精神

    英国精神的实质,是一种“绅士道”。绅士的传统或绅士风度来源于英国的英格兰,作为一种确定的观念系统和行为方式大约形成于近代英国。这种理想采纳了古希腊、罗马的美德理想以及中世纪骑士道的理想,后来又继承了欧洲大陆国家如意大利、法国的宫廷文化,在英国经过继承发展而最终形成了一整套绅士理想与观念。对传统的尊重和理性主义,为绅士道奠定了心理基础。讲礼貌的传统,包括尊重女士和骑士风度,构成了绅士道的标志性行为特征。而自身保持基本的优良品德,如诚实、正直、忠诚,同情、仁慈、温和、宽容、慷慨的待人之道,以及谨慎、自制、节制、坚定、自尊、荣誉的坚强精神,则构成了对绅士德性的根本要求。
  • 风筝

    风筝

    金开诚编著的《风筝》为丛书之一,系统全面介绍了风筝相关知识。《风筝》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资治通鉴一日一读

    资治通鉴一日一读

    《资治通鉴》向来被视为辅佐统治、提供政治智慧的“帝王之学”,是中国自宋代以来历代皇帝的必学科目,也是今日为官从政者案头必备的历史参考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参照这面历史的镜子,可以练就看破成败的眼光,养成敏锐的世情嗅觉,让我们跳出人性的盲点,不再跌入历史的覆辙。历史是最不该被忽视的智力资源。关于今人面临的竞争、成败、取舍、抉择等生存问题,过去的时空中早就有过相关的案例:终南捷径、东山再起、狡兔三窟、择木而栖……破解尔虞我诈的政治权谋,领略对抗性的精英思维,悠悠青史,无疑是国人最可宝贵的阅历。
  • 汉末魏晋文人群落与文学变迁

    汉末魏晋文人群落与文学变迁

    《汉末魏晋文人群落与文学变迁》是作者在扬州大学读博期间完成的博士论文,这一选题的直接意图是针对中国古代文人“文学的自觉”而提出的,这是从上世纪初一直延续到今天的文学史老话题。为什麽这个问题一直为学界感兴趣呢?因为“文学的自觉”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文学转型。今夭我们所见的文人文学的基本格局,就是由这次转型奠定的。所以,弄清这个问题意义重大,它涉及古代文人文学建构历史过程,同时还隐含着古代文人文化品格建树的若干资讯,许多学者封此感兴趣是有理由的。
  • 湮没在森林的奇迹:古玛雅的智慧之光

    湮没在森林的奇迹:古玛雅的智慧之光

    玛雅文明是美洲文明中绽放最早的一枝。玛雅文明是在与其他古老文明相互隔绝的情况下创造出来的,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匪夷所思的问题。在天文、历法、数学、象形文字、建筑上,玛雅人都取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成就,尤其是在农业上。玛雅人培育的玉米、土豆、西红柿,即使在现在,也是人们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物和蔬菜。然而,让人费解的是,玛雅文明就像谜一般销声匿迹了,它秘密隐藏在中美洲的热带丛林中,没有人知晓其历史的悠久。没有人能说得清,在这千百年的时光里,究竟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当这片土地尘封许久时,后来的人叫醒了它,并开始对它进行“拜访”,退去了厚厚的外衣。
热门推荐
  •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中外励志故事100篇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中外励志故事100篇

    故事是这个世界上最让孩子喜爱乃至着迷的事物。《让孩子受益一生的中外励志故事100篇》精心挑选了古今中外闪烁着智慧之光的各类故事,它们有着曲折生动的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幽默风趣的语言、耐人寻味的寓意。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这些美好的故事将会一直陪伴在我们左右,影响我们的生活,让我们受益一生。
  • 成长三书

    成长三书

    成长必备的传世典籍,青春必读的启悟佳作。师学孔夫子:半部《论语》治天下;问道孙武子:兵学盛典,人生锦囊;性定菜根香:厚培其根,其味乃厚。本书精心选取了《论语》、《孙子兵法》、《菜根谭》三本书中适合青年人学习的精要词句,用平易流畅的语言加以注释延展。生动但不浮浅,深刻却不晦涩。
  • 后宫怨:宛仪皇贵妃

    后宫怨:宛仪皇贵妃

    那年桃花烂漫,柳絮纷繁,金光煌煌……那个女子的舞姿,宛若游龙,妙曼柔情,仿若仙子……那时,我站在桃花树下,看着她。她回眸一笑,千娇百媚,花絮纷飞……她说:“宛若,跟我学霓裳回雪舞……梧桐树下,那个少年,遗世独立,光晕如晕,似镜花水月,只便轻轻一触,便悄然不见……
  • 精品典藏散文

    精品典藏散文

    散文是美的,它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然而什么样的散文才是最美的散文呢?秦牧曾说:“精粹警辟的、谈笑风生的、亲切感人的、玲珑剔透的,使你读时入了神、读后印象久久不会消失的好散文,还是不多。”他还说:“一篇好的散文,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内容给人以思想的启发、美的感受、情操的陶冶。品读精美的散文,宛如清风般涤荡沐浴;让散文的清扬与美丽永远地伴随你。
  • 倒追贵族学长:我的痞子男友

    倒追贵族学长:我的痞子男友

    苏淡然消失了,从把她捧在手心的王子身边消失。半年后,苏淡然归来,却对王子的弟弟楚云阳告白,执着的爱上那个狂妄不羁的花花/公子。他轻佻的凑到她耳边:“公主,离我远点。否则,后果自负。”(和心阙合写)
  • 日用与收藏(和谐教育丛书)

    日用与收藏(和谐教育丛书)

    本书介绍了生活中常见器具,如筷子、剪刀、梳子、镜子等的发展历史,也说明了如笔墨纸砚等文化收藏品的前世今生,读来贴近生活,妙趣横生。
  • 世界最具财富性的企业精英(1)

    世界最具财富性的企业精英(1)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十岁赌王皇贵妃

    十岁赌王皇贵妃

    ★★★★★★★★◎◎◎◎◎◎★★★★★★★★京城有三大避,第三避就是舒家丑娃舒子叶。却哪知,丑女就是赌王,只要赢了她就是新一届的王中之王了!”于是,再也没见舒家小女出过府。“果然是赌圣王潇的徒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啊!来来,赌王就是丑女。一赌,赌来声名鹊起;二赌,赌来公主之名;三赌,赌来远嫁他国;那一年,今天是最后的决赛,晚风掀起面纱一角,半边脸上的喇叭花胎记吓死了王大妈。四赌,就赌这一场舒子叶是输是赢!”…“不好了不好了,赌来皇贵妃之位……十岁赌王,以一手赌术叱咤朝堂,引得乱世英雄竞相折腰。同一年,京城大街上时而出现一个戴着半边玉面面具的小公子。★★★★★★★★◎◎◎◎◎◎★★★★★★★★收养仪式(排名不按前后,按领养的时间~):【舒子叶】——亲妈【chm7588】【独孤霄】——亲妈【丄悹雨桐】同样十岁,一个是人人喊打的舒家丑女,一个是人人传颂的玉面赌王。赌王舒子叶在公海被枪击,身体倒进海里…不见了…”【安静】——亲妈【若水血】(雪莲公子,“舒子叶?你是说史上最年轻的唯一一位蝉联三界赌王的女人舒子叶?”“就是她就是她!就在昨天拉斯维加斯的赌场上,祝你一切安好!)【姚乐东】&【夙行风】——亲妈【月宝】(月宝好强悍,养了一对相当难养的娃~妖媚男&狐狸男)【楚瑶琴】——亲妈【蝶舞倾心】(刁蛮公主,不错不错,她的亲亲夫君是哪个?)【舒子岳】——亲妈【蓝舞晴空】(有点小小变态的舒家大哥被领走了,他们大赌咱小赌,鼓掌鼓掌~)【舒子勤】——亲妈【爱紫莲】(舒家老二派头很大,还没出来就被领走了呢!)一场赌王争霸,她又打败了泰国赌王,成就十岁赌王公子夜的盛名。【古晨】——亲妈【马赛克a十四】(猜猜他是谁……)【钱夭夭】——亲妈【相见恨婉】(悍妇被领走了,恋想想给她许配了什么样的人家)先看一看,喜欢就收藏哈~
  • 平安夜

    平安夜

    2009年平安夜,青阳城里突然之间却变得一片混乱:任意最为看重的一我少年犯逃走了,并为他申诉他所蒙受的巨大的冤屈……,任意还有负责看管少年犯的郑菩萨顿时慌了神,他们接下来该怎么办……令任小小大为意外的是,任小小则留在房子负责照料自己的“老哥”爸爸,任小小。“老哥”任意这个时候却突然之间“长大”了,八岁男孩任小小的80后爸爸任意是一个职业博客写手,终日“宅”在家里,自得其乐。任小小的妈妈忍受不了任意颠三倒四的生活,在一个雨天拉着箱子走了,他自去找那名少年犯,两人的生活独特而浪漫。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任意成为了青阳城少管所的作文老师,作用才情和不羁的做派,成为那个特殊空间里少年的偶像
  • 王妃,你跑不了

    王妃,你跑不了

    他说:“依儿,你放心,你现在不喜欢我,以后会喜欢我的,我一定要把你弄到手。”一向温和的他却说出这样霸气的话,让她震撼不少。她已经被这该死的爱情伤的太深了,对于这样的表白却仍是无动于衷,只是嘲笑他不自量力。当她和他有了一次一次的碰撞以后,她的心起了涟漪---她说;“你赢了,你把我弄到手了,请你好好待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