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43700000004

第4章 《孝经》选编(2)

(辽圣宗耶律隆绪(971年一1031年),契丹名文殊奴,在位四十九年,是辽国在位最长的皇帝。在位其间四方征战,进入辽国疆域的顶峰。晚年迷信佛教,穷途奢侈,辽国势走向下坡路。辽圣宗死于辽太平十一年(1031年),谥号为文武大孝宣皇帝。)

卿大夫章,第四

【原文】

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1):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2)。

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3):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4)。三者备矣,然后能守其宗庙(5),盖卿大夫之孝也。

《诗》云:“夙夜匪懈,以事一人(6)。”

【注释】

(1)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法服,法定之服,也就是合于礼仪规定的服装。不敢服,不敢穿。《孟子·告子篇》:“尧舜之道,孝悌而已矣。子服尧之服,诵尧之言,行尧之行,是尧而已矣。子服桀之服,诵桀之言,行桀之行,是桀而已矣。”《曾子·立事篇》:“君子入人之国,不称其讳,不犯其禁,不服华色之服,不称惧惕之言。”

(2)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法言,礼法之言,合于情、理、法的言论。不敢道,不敢说。德行,能符合道德标准的行为。孔子日:“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参也中夫四德者矣。”《曾子·立事有方》又日:“是故君子出言以鄂鄂,行身以战战,亦殆免于罪矣!”《礼记·表记篇》:“是故君子耻服其服而无其容,耻有其容而无其辞,耻有其辞而无其德,耻有其德而无其行。”

(3)口无择言,身无择行:《曾子·大孝篇》:“故恶言不出于口,烦言不及于己。”《礼记·表记篇》:“是故君子服其服,则文以君子之容;有其容,则文以君子之辞;遂其辞,则实以君子之德。”《尚书·吕刑篇》:“穆穆在上,明明在下,灼于四方,罔不惟德之勤。敬忌,罔有择言在身。惟克天德,自作元命,配享在下。”

(4)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曾子·立事篇》云:“君子终日言,不在尤之中;小人一言,终身为罪。”又《曾子·大孝篇》云:“故君子一举足,不敢忘父母;一出言,不敢忘父母。一举足不敢忘父母,故道而不径,舟而不游,不敢以先父母之遗体行殆也。一出言不敢忘父母,是故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及于己,然后不辱其身,不忧其亲,则可谓孝矣。”

(5)宗庙:古时立祖宗神像用以祭祀的场所。《孝经注疏》:“天子至士皆有宗庙。”又云:“宗,尊也;庙,貌也;言祭宗庙见先祖之尊貌也。”

(6)夙夜匪懈,以事一人:《尔雅·释诂》:“夙,早也。”匪,同“非”,不。懈,惰。全句意谓,卿大夫当能早起夜寝以事天子,不得懈惰。

【译文】

不符合先王所制定的礼法的服装,决不敢随意地穿在身上;不符合先王所制定的礼法的言辞,决不敢随意说出口;不是先王所遵循的道德行为,决不敢任意推行。

因此,不敢乱说不合礼法的言论,不敢推行不合礼法的行为。如果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合乎礼法,也就用不着担心会有什么失误而去选择好坏。如果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合乎道德标准,也就不用担心有什么过错而有所选择。尽管说的话多并流传天下,但他决不会说错话;尽管做的事多天下人也看得很清楚,但决不会遭人怨恶。如果以上所说的三项:不是先王所制定的法服,就不敢穿在身上;不是先王所制定的法言,就不敢说出口;不是先王所遵循的德行,决不敢任意推行,卿大夫都能做到的话,然后方能永远守住他先祖的宗庙,这便是卿大夫应尽的孝道了。

《诗经》上说:“不论早或晚,都要尽心尽力侍奉天子,不可有任何懈怠。”

【故事】

孟子遵循礼仪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大夫公行子的儿子死了,右师王驩前去吊丧。进了门,就有人走上来同他说话的,(坐下后)又有人走近他的座位来同他说话的。只有孟子坐在位置上不动,不同他说话。右师为此非常不高兴地说:“大夫们都来同我说话,只有孟子不同我说话,这是怠慢我。”

孟子听了这话,说:“按礼的规定,在朝廷上不能越过位次相互交谈,不能越过台阶相互作揖。我是想按礼办事,右师认为我怠慢你,这不是太奇怪了么?”

遵循礼仪是一个人的修养的表现,不同的场合就要遵循不同的礼仪。

从前滕文公死的时候,孟子与王驩受齐王的派遣一同去滕国参加葬礼,当时孟子是正使,王驩是副使,但王鹱却专断独行,令孟子很不高兴。如今王驩升为右师,势力很大,更是目中无人,很多人甚至不顾礼节去拍他的马屁,但孟子并不这样做,并对王驩的无理指责加以驳斥。

士章,第五

【原文】

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母取其爱,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1)。故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禄位而守其祭祀,盖士之孝也(2)。

《诗》云:“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3)。”

【注释】

(1)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母取其爱,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尔雅·释诂》:“资,取也。”《孟子·公孙丑篇》:“内则父子,外则君臣,人之大伦也。父子主恩,君臣主敬。”《礼记·表记篇》:“今父之亲子也,亲贤而下无能;母之亲子也,贤则亲之,无能则怜之。母,亲而不尊;父,尊而不亲。”又《丧服四制》:“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贵贵尊尊,义之大者也。故为君亦斩衰三年,以义制者也。”又云:“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天无二日,士无二王,国无二君,家无二尊,以一治之也。故父在,为母齐衰期者,见无二尊也。

(2)故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禄位而守其祭祀,盖士之孝也:长,指公卿大夫。《孟子·梁惠王篇》:“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大学·释齐家治国章》:“孝者,所以事君也;悌者,所以事长也。”《中庸》第十七章:“舜其大孝也与!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礼记·坊记篇》:“孝以事君,弟以事长,示民不贰也。”《吕氏春秋·孝行览》:“人臣孝,则事君忠。”禄位,古代称官吏的薪水为“禄”,位即职务。祭祀,古时备供品向祖先行礼,表示尊敬并祈求保佑。

(3)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尔雅·释诂》:“夙,早也。”又《释言》:“兴,起也。”夙兴,指早起。夜寐,晚睡。无,不要。忝,羞辱。所生,即生身父母。

【译文】

以侍奉父亲的一片赤诚之心,去侍奉母亲,那么对父母的爱心是相同的;以侍奉父亲时的恭敬态度,去侍奉矢子,那么对天子和父亲的敬爱是一样的。所以,侍奉母亲乃是以爱,一侍奉天子乃是以敬,而侍奉父亲的孝道则要爱和敬都齐全兼备。换句话说,以侍奉父亲的孝心,转而侍奉天子,就是忠诚;以侍奉父亲的敬心侍奉师长,就是顺从。以忠诚和顺从的心侍奉君王和师长,就能永远保住他的俸禄和官位,而得以长守先祖的祭祀,这便是士应尽的孝道。”

《诗经·小雅》上说:“无论是早起或晚睡,都应当避免污辱生身父母的声誉。

【故事】

唐太宗感于得忠臣

在唐太宗李世民当政的二十多年里,政治开明,国力强盛,百姓过着安定殷实的生活。唐太宗之所以能把国家治理好,除了用人注重德才兼备、自身颇有雄才大略外,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善于纳谏,后人称他是中国历史上“最善于纳谏的皇帝”。由于唐太宗鼓励进谏,并强调谏者无罪,因此朝廷中出现了一大批敢于直谏的大臣,如魏征、杜如晦、房玄龄、马周、褚遂良等。在众大臣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魏征,他总是不断地向唐太宗进谏,而且经常据理力争,丝毫不相让,唐太宗对他特别敬重。

有一次,唐太宗相中了朝中一位大臣的女儿,一心想把她选入宫中,并已登记入册。可是,这位姑娘已与人订婚,有了婆家,但既然被选入皇宫,谁敢对皇帝说个不字?没办法,只能退婚。魏征闻知此事后,急忙劝谏唐太宗:“皇上身边嫔妃成群、美女如云,贫民百姓是否也都应该有个家?”唐太宗不解。魏征又说:“人家姑娘已许了婆家,皇上却要夺为己有,拆散一段姻缘,这岂是一个英明的君主所做的事?”唐太宗听了魏征的话,觉得很惭愧,并立即下诏,从嫔妃名册中划掉了那个姑娘的名字。

有一次上朝,魏征因为一件事情与唐太宗争辩起来,弄得唐太宗非常生气。回到后宫,唐太宗想了想,觉得魏征太过分,就想一声令下,将魏征推出去斩了。长孙皇后知道后,换了一套朝见皇帝的正规礼服,并恭恭敬敬地向唐太宗跪拜。唐太宗被弄糊涂了,问她这是干什么。

长孙皇后说:“恭喜皇上,我听说有英明的君主,才有敢于直谏的大臣。如今魏征犯言直谏,恰恰证明了皇上的英明,所以特以此礼向皇上表示祝贺。”唐太宗听了长孙皇后的一席话,立即转怒为喜,也明白了皇后的良苦用心,对魏征更加敬重了。

魏征去世后,唐太宗在百官面前哀叹道:“以铜为镜,可以照见衣帽是否端正;以史为镜,可知国家兴衰;以人为镜,可知自己行事是否正确。如今魏征去世,我少了一面明察得失的镜子。”

(魏征(580年—642年),字玄成。李世民称帝,擢为谏议大夫,后任宰相。有善谏之名。)

庶人章,第六

【原文】

用天之道,分地之利(1),谨身节用,以养父母(2),此庶人之孝也。

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3),未之有也。

【注释】

(1)用天之道,分地之利:用天之道,指春生(春天耕种)、夏长(夏天耘苗)、秋收(秋天收获)、冬藏(冬天入库),举事顺时,遵守自然规律。用,善用。分地之利,分别五土,视其高下,各尽所宜。郑玄注按《周礼·大司徒》:“五土,一日山林,二日川泽,三日丘陵,四日坟衍,五日原阴。谓庶人须能分别此五土之高下,随所宜而播种之则。”

(2)谨身节用,以养父母:谨身节用,指处世恭谨,用度节省。按古人说法,身恭谨则远耻辱,用节省则免饥寒。《说文》:“谨,慎也。”馑身,谨慎其身。郑玄注:“行不为非也。”简朝亮曰:“以吾身受之父母,宜谨慎也。浅言之,则无怠惰而纵欲妄好,戒世俗所谓不孝者。深言之,则视听言动无非礼,皆谨身也。”《吕氏春秋·孝行览》:“养有五道:修宫室,安府第,节饮食,养体之道也;树五色,施五采,列文章,养目之道也;正六律,和五声,杂八音,养耳之道也;照五谷,烹六畜,和煎调,养口之道也;和颜色,说言语,敬进退,养志之道也;此五者,代进而厚用之,可谓善养矣!”《孟子·离娄篇》:“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肢,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简朝亮(1852年一1933年),字季纪,号竹居,顺德简岸村人。以经学闻于世,是清代广东最后一位经学家。)

(3)而患不及:而担心做不到。患,担心。

【译文】

天道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地利有各种不同程度可获取的资源,老百姓要善于利用这种天道地利的变化。要谨慎照顾自己的身体,精心开支以节约一切不必要的浪费,以供养自己的父母。这便是庶人应行的孝道。

所以,上自天子,一直到庶人,虽有五等尊卑,但应尽的孝道,却无终始贵贱的差别,若有人忧虑做不到,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故事】

忠孝双全沈云英

明朝时期,湖南道川守将沉至绪有一个独生女儿,名叫沈云英。沈云英自小聪明好学,跟父亲学得一身好武艺。十七岁那年父亲率兵迎战异军,她也随同。不想父亲却死在战场上,小小年纪的沈云英,面对失去父亲的痛苦,没有惊慌失措,她登上高处大声呼喊:

“我虽然是一个小女子,为完成父亲守城的遗志,我要决以死战。希望全体军民保卫家乡。”大家深受感动,发誓要夺回失地。很快解除了包围,取得了胜利。沈云英找到父亲的尸体,大声痛哭,全体军民都穿上孝服,参加了葬礼。朝廷下令追封沉至绪为副总兵,并任命沈云英为游击将军,继续守卫道州府。后来人们为她建了一座忠孝双全的纪念祠。

并有诗赞美她:

异军攻城围义兵,娥眉汗马解围城;

父仇围难两湔雪,千古流芳忠孝名。

三才章,第七

【原文】

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1)。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2),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顺天下。是以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3),是故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4);陈之以德义,而民兴行(5);先之以敬让,而民不争(6);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7);示之以好恶,而民知禁(8)。《诗》云:‘赫赫师尹,民具尔瞻(9)。’”

荀子(约前325年一约前235年),名况,时人尊而号为“卿”。战国时思想家、教育家。汉人避宣帝讳,称为孙卿,赵国人。他遭人谮害而赴楚,被春申君用为兰陵令。春申君死后,荀子著书终老其地。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批判和总结了先秦诸子的学术思想,发展了古代唯物主义,著有《荀子》一书。

【注释】

(1)经、义、行:经,《白虎通·五经篇》:“经,常也。”《汉书·五行志》:“礼,王之大经也。”《大戴礼·曾子·大孝篇》:“夫孝,天下之大经也。”义,《淮南子·缪称篇》:“义者,比于人心而合于众适者也。”吕览日:“义也者,万事之纪也。言事事适合于众也。故曰地之义也。”行,《尔雅·释宫》:“行,道也。”《汉书·杜周传》:“孝,人行之所先也。”民之行,意思是民所履之道。

(2)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郑玄注:“天有四时,地有高下。民居其间,当是而则之。”《尔雅·释诂》:“则,法也。”则,动词,效法。是则之,意思是把这作为法则。

(3)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白虎通·三教篇》:“教者,何谓也?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民有质朴,不教不成。”孟子日:“大而化之谓圣。”又日:“夫君子所过者化。”又日:“有如时雨化之者。”赵岐注:“化,教之渐渍沾洽也。”《苟子·不苟篇》:“神则能化矣。”化,教行也。化民,变其本然之质而日迁于善,日进于德而不知。

(4)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韩愈云:“博爱之谓仁。”《论语·学而篇》:“泛爱众,而亲仁。”《礼记·大学篇》:“尧舜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之。”又《祭义篇》:“而老穷不遗。”《释文》:“遗,弃忘也。”民莫遗其亲,意思是说人民不忘弃其父母。

(5)陈之以德义,而民兴行:陈,施行,宣扬。《论语》:“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也。”《汉书·刘向传》:“颜注,陈,施也。”陈之以德义者,意思是说施之以德义也。

(6)先之以敬让,而民不争:郑玄注:“若文王敬让于朝,虞芮推畔于野。上行之,则下效法之。”《礼记·乡饮酒义章》:“先礼而后财,则民作敬让而不争矣。”又《聘义篇》:“以圭璋聘,重礼之义也;已聘而还圭璋,此轻财而重礼也。诸侯相厉以轻财重礼,则民作让矣。”

(7)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导,倡导。礼,规定社会行为的规范。乐,音乐。《论语·子路篇》:“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礼记·文之,刑以防之。礼乐刑政,四达而不悸,则王道备矣。”又云:“故礼以道其志,乐以和其乐,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又云:“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揖让而治天下者,礼乐之谓也。暴民不作,诸侯实服。兵革不试,五刑不用,百姓无患,天子不怒,如此,则乐达矣。合父子之亲,明长幼之序,以敬四海之内,天子如此,则礼行矣。”

(8)示之以好恶,而民知禁:好,美好的。恶,丑恶的。《大学·释齐家治国章》:“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礼记·乐记篇》:“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也,非以极口腹耳目之欲也,将以教民平好恶而反人道之正也。”又云:“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好恶著,则贤不肖别矣;刑禁暴,爵举贤,则政均矣。”又《缁衣篇》:“上人疑则百姓惑,下难知则君长劳。故君民者,章好以示民俗,慎恶以御民之淫,则民不惑矣。”

同类推荐
  • 山西面食

    山西面食

    这是一套面向农村,供广大农民朋友阅读的文化丛书。它涉及戏曲、曲艺、民间歌舞、民间工艺、民间故事、民间笑话等多个门类,涵括了编织刺绣、建筑装饰、酿酒制醋、剪纸吹塑、冶铁铸造、陶瓷漆艺等林林总总的艺术形式,是老百姓熟悉的艺术,是我们身边的艺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 希腊神话

    希腊神话

    希腊神话(包括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作为想象力和富于魅力的思想的源泉,在西方世界始终是无与伦比的。有关希腊神话的地位,权威的《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是这样评价的:“希腊神话的重要性在西方人文化、艺术和情感的历史上怎样估计都几乎不能说是过高。……否认它的价值和意义,也就等于否认西方文化本身的成就,以及受到它的启发的伟大作家和艺术家的天才。”
  • 中国人的德性

    中国人的德性

    切斯特·何尔康比在中国居住多年,几乎与中国各个角落、各个阶层的人们都有过接触,甚至与一些人建立了亲密友好的关系。他声称自己在书中所展示的是接触和了解中国社会时所得到的“几点心得和体会”。
  • 古文字学讲义

    古文字学讲义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先生研究古文字学的方法、观点和路径,本书将先生关于治古文字学的数篇论文也一起收录其中,读者可通过这些论文了解先生治学思想的发展和变化(自然,先生关于古文字学方面的观点和看法,当以正式发表者为准)。另外,还收录了先生早年所写的《金文嘏辞释例》及《北狄在前殷文化上的贡献》两篇长文,前者为治金文者不可不读,后者则是先生以文字证史的一篇范文。
  • 趣谈逻辑

    趣谈逻辑

    本书希望通过趣谈逻辑,带领青少年进入中华文化的智慧天地,初步了解逻辑知识,培养逻辑思维。逻辑理论比较抽象,但编者在编纂过程中,力求做到趣味性、知识性和实用性相结合,使读者在轻松愉悦中阅读。
热门推荐
  • 家庭常见病饮食疗法小处方

    家庭常见病饮食疗法小处方

    在《家庭常见病饮食疗法小处方》一书中,编者搜集整理了百余种日常生活常见病症的滋补、治疗小方剂,以便于读者使用。这些方法大都是从传统医药典籍中间摘选出来的,其中也有一部分为中医临床常用药方,对一些常见病和慢性病有不错的疗效,而且无毒副作用。在摘选这些药方的过程中,虽然我们尽量避免有把握不准的地方,但还是请读者在实际使用时,最好能征求一下医师的意见。另外,还应特别强调的是,对急重病症,这种方法不可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只能在医师指导下作为辅助疗法,所以此类患者必须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以免贻误治病良机。
  • 复仇宝宝

    复仇宝宝

    凤儿死了?她怎么会死?孩子呢?应该还没出世吧?为什么凤儿死了也不肯见我,她是一直不肯原谅我吗?不要以为婴儿体小、不会说话就可以任你处置,要知道,出来混总是要还的,他们有一天也会幻化成复仇天使索命的……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冷帝虐情

    冷帝虐情

    o(∩_∩)o——桂枝的最新古代新作,呵呵喜欢桂枝的人,千万不过错过这本好书喔,呵呵!*******************************************************见到他的第一眼,她就迷失了她的心,——在久久的后来,她才毅然发现,原来爱,是可以这么的痛苦,如同样满布荆棘和利刺的道路,如果让荆棘和利刺插在她身上的话,能让她成为他的唯一,那么她愿意选择荆棘和利刺!为什么!在失去她的一刹那,他感到心,有一股撕裂的痛,剧烈的痛,焚烧着他素来冷酷无情的心,他失去了她,好像失去了整个世界,这样的他,还是雄霸天下的他吗?冰冷的黑眸,留下了一滴晶莹饱满的泪珠,缓缓滑过如同刀刻一般的俊美五官。在死去的那一刻,我才知道你一直在我的心里;这一刻,我才知道……我爱你!冷帝的第三卷血染丹心,很快就要出来了,大家千万不要错过咯!*******************************************************广告时间:各位亲们!请用投票和收藏来贿赂我,我真的不介意的!相信我!请贿赂我吧!桂枝QQ群:52959092敲门砖:本书主角名字!大家可以在里面交流一下自己的心得!如果亲们问枝枝,你最爱的是什么时?枝枝肯定毫无疑问地告诉亲们,————枝枝最爱的是亲们的留言和票票,呵呵呵o(∩_∩)o...呵呵,在幸福的时光里,推荐一下和冷帝像似,另一边我的古代小说——《帝君临情》这同样是一本讲述穿越故事,有着极其浪漫情怀的小说,请大家同样多多支持!呵呵网址是:谢谢大家的支持!桂枝在这里谢谢大家一直以来的鼓励和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_^
  • 《资治通鉴》二十讲

    《资治通鉴》二十讲

    《资治通鉴》是中国传统史学极具代表性的名著,是各界人士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吸取历史智慧的重要津梁。胡三省说:“为人君而不知《通鉴》,则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恶乱而不知防乱之术。为人臣而不知《通鉴》,则上无以事君,下无以治民。为人子而不知《通鉴》,则谋身必至于辱先,作事不足以垂后。乃如用兵行师,创法立制,而不知迹古人之所以得,鉴古人之所以失,则求胜而败,图利而害,此必然者也。”本书以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的重大主题为主线,以单元统摄选文,选编《资治通鉴》对若干重大史事的叙述,加以详备的注释和解说,在彰显司马光大家手笔的同时,注重历史知识的普及和政治智慧的发掘。
  • 极品帝妃:废材庶女太嚣张

    极品帝妃:废材庶女太嚣张

    前世新婚夜被情敌剔骨而亡,每世活不过二十,有仇必报的她王者归来,灭渣男渣女。当废材觉醒,身负上古神女之力,锋芒无人能敌。天界太子“要么进地狱,要么屈服”战神帝君:“一路杀戮,弃尽我所有扭转你的天命。”鬼君:“十万冤魂只为祭奠你”昔日惊艳六界的龙公主华丽归来,引动天上地下翻云覆雨,长达千年的阴谋渐渐浮出水面。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誓不为妃

    誓不为妃

    时间飞快的流逝。四季递嬗看似无情,却又公平。人老了,发白了,世界却日新月异。寒氏皇朝建国第二十年。歌舞升平,太平盛世。举国上下,一片祥和安康的气氛。依依嫩绿水云乡,柳线牵风日渐长。江南江北无限意,声声好鸟弄晴光。春天,万物复苏,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季节。一座苍葱郁郁的高山。据说,这山有多高,谷有多深,还没人能探到。山上尽是飞禽野兽,凶猛异常。奇花异草……
  • 雪域放歌

    雪域放歌

    《雪域放歌》是黑龙江省第三批援藏工作队的重要学习成果和精神收获。这部诗文集感情真挚、内容丰富,充分体现了龙江援藏队员们对西藏的热爱眷恋和好男儿志在四方的豪迈情怀。
  • 乾隆皇帝:风华初露

    乾隆皇帝:风华初露

    雍正死于非命,时年二十五岁的乾隆继位。他胸怀大志,要做超迈千古之帝,一心开创大清盛世。他坚持推行“以宽为政”的施政方略,革除前朝苛政。重视直臣能吏,简拔新秀,整顿吏治,对贪官污吏严加惩处。他励精图治,蠲免赋税,使民休养生息,并不断微服私访,体察民情,派能吏赈灾济民,杜塞乱源。先后进军大小金川、西域和台湾,平息叛乱。让纪陶主修《四库全书》,以收束笼络天下士子之心。乾朝逐步走向生业滋繁的隆盛之世。但与此同时,地士兼并矛盾愈演愈烈,官场贪贿荒淫糜烂不堪,且边患不已,危机四伏,树大中空,加上晚年乾隆好大喜功,多有失政,又任用和珅等佞臣,黜退贤良,国势逐渐江河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