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眼前骤然闪过一道电光,电光中忽现一个巨大的身影。父亲一手握锤,一手执凿,似是在对我微微颔首。这是刹那间的显形。我仰面谛视,但却看不见他的神情。这身影在天空中瞬息一闪,便又倏忽远去。
我被这电光所击中。我惊悚伏地,一边望着父亲的背影,一边连连叩首。我听见一声绝望的哀嚎。这是我自己的声音。
申屠令坚疾步奔来,一双大手猛力搀起我。
我已泪流满面。
父亲被绑走的那一刻,他一手执佛,一手握拳,那拳头猛力地砸下。那时我只是懵懂地点头。——父亲想说的其实是石匠!
立地成佛的石匠。
父亲就是石匠。
舍利塔的后山就是千佛岭,那里有古代无名石匠留下的杰作。我快步走过一片荒草和碎石,申屠令坚拎着大锤跟在我身后。申屠令坚说自己是粗人,这千佛岭他从未来过。我是该对他略作解说,却又不知从何讲起。这些缘山而凿的佛龛层层叠叠,佛像形态各异,小仅尺许,大至数丈,或一二尊一龛,或三五尊一窟,或十多尊一室。山石静默,雀鸟惊飞,风振松涛,如泣如诉。我带申屠令坚在岩壁间穿行,我要找到那最后一座佛龛。
“没谁数得清是不是有千佛,或许更多,或许更少。我要说的是那最后一尊佛。那时雕凿期限将至,石匠们数来数去只有九百九十九尊,最后一尊屡雕不成,众人便临杀戮之祸,就有一位石匠急中生智,他一跃跳进那洞龛,就这样化身为像,立地成佛。”
“立地成佛……那成佛的石匠在哪?”申屠令坚显得有些童稚气。
我退后一步站立不动,申屠令坚忽然两眼发直。面前就是这佛龛,千佛岭的最后一个佛龛。这佛龛其实离舍利塔很近,本有捷径可走,我却因记性有误而绕远。
这佛洞酷似一个窄狭的竖棺,洞口上有片石横裂欲断,石匠的雕像就在洞中,像是竖棺中站立的人身。
这石匠造型魁梧,身材与父亲的体形相仿佛,仿佛就是他的一尊等身像。他左手执凿,右手握锤,一足前踏,一足后蹬,分张的双腿似也在用力。此时此刻,佛龛上方笼着一片阴影,我难以看见他的神情。
我仔细检视这佛龛,石匠的身体是一块完整的石雕,洞龛中似乎并无异象,惟是佛龛内壁上有些缭乱的题刻。
如如不报。
笔力峭劲,凿刻深重,粗朴中别有一种气势。这是父亲的手迹。
即使混杂在这些缭乱的题刻中,我也能立时辨认出来。申屠令坚也认出了这手迹。
石匠手里的凿尖也直冲着这字迹。
这四字刻在内壁的一块方石上。这是一些垒砌规整的方石,这些石块接合严密,间不容发。这块刻有父亲手迹的方石,当是佛龛中惟一的异常之处。
即便是申屠令坚这般力拔千钧的大力士,也休想拆动这块压在下方的岩石。
我望着申屠令坚的八棱紫金锤。
申屠令坚忽然长吸一口气,就大吼一声抡起大锤。伴着一股旋风,紫金锤重重地砸在方石上。方石轰然一声破裂,紫金锤却也砸进了洞壁。申屠令坚用力过猛,身体也被拉向洞壁。他怒骂一声,就见大锤是被这方石所咬住。
这方石是一块空心石!
这是嵌在洞壁的石匣。
这石匣中藏有一个青金宝匣,重锤之下,这金匣也被击裂。这翠蓝色的宝匣龙纹盘绕,裂缝中有幽幽的光芒透出。这匣盖上有几个组成印章的古字,一种颇难辨认的鸟虫篆。
这些篆字在一片翠蓝和龙纹中闪动。如鸾翔凤舞,如鱼跃蛇游。我试着辨认出头一个字,而几乎是与此同时,我也认出了所有的文字。我顿感头昏目迷,地转天旋。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秦丞相李斯的鸟虫篆!徐尚书的书斋里曾有这字轴,那小篆却并非这样的鸟虫篆。大司徒张洎曾让我说出这八个字,他也以卞和献璧的典故试探我。我望着宝匣中的五色锦袱,这锦袱里就该是秦始皇的传国玺了。若是一方玉玺,这宝玉定会是价值连城的和氏璧。
自秦始皇至汉高祖,从隋文帝到唐高祖,这传国玉玺乃是历代帝王受命于天的信物,亦是他们独制天下的法宝。那些帝王的手曾经触摸过这玉玺,这玉玺在他们手上流传了上千年,最后一个触摸过它的人是李从珂。后唐末帝李从珂携印自焚,这传国玉玺便泯然绝迹。
我竭力从这晕眩中恢复镇静,我双手颤抖地从金匣中取出这锦袱,又小心地解开这三重包裹,就见一方大可盈握的玉块,这玉块的一面刻有文字。这确是一方玉印,一方玉玺。这玺文正是李斯的法书!——秦相李斯的鸟虫书!
这玉石精光内蕴,而又烁烁生辉,这宝物似非人间所有。我蓦然想到韩府藏书楼天幕上的流星,想到那颗岁星的坠落之地,也依稀记起《录异记》中的那段文字——
岁星之精,坠入荆山,化而为玉。卞和得之献楚王,后入赵献秦。始皇一统,琢为受命之玺,李斯篆其文,历世传之为传国宝。
正而视之色白,侧而视之色碧。——我至今都不知该如何描述玉石的质地和色相(石之美者为玉。君子比德于玉。古人云真玉有五德:润泽以温,是为仁;勰理自外,可以知中,是为义;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是为智;不挠而折,是为勇;锐廉而不忮,是为洁),这是凝聚天地魂魄的造化,而那时我面对的或许就是荆山之玉,就是那传说中的玉中至宝和氏璧。我能确认这玺文,这确是秦丞相李斯的鸟虫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这鸟虫书专用于玺章和旗帜。这方玉玺钮交五螭,印面镌刻的就是这鸟虫篆。秦以前,民人皆以金玉为印,以龙虎为印钮,随其所好而用;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制玺,臣民莫敢再用。李斯为秦皇制玺,所用玉石即是和氏璧。
天雨粟。鬼夜哭。龙潜藏。我默默地望着这方璀璨的玉石,望着这宝玺上的螭钮和篆文。这就是传说中的传国玺。这天下至宝就在我手上。这正是父亲舍命以保的秘藏。
我无意对申屠令坚有所隐瞒,他却兀自背对我站在洞龛外。
申屠令坚不识这印文,他却能听懂我的话。我勿须从那始皇帝说起,我只想说出父亲是为何而死。我说父亲从军前是石匠。
申屠令坚突然一声长嚎,就见他猛然拜倒,冲着那石匠哭喊:“哥哥啊!这皇帝老子咱也做得!”
那些冠冕堂皇的禅代,那些掀天揭地的大业,那些血雨腥风的江山,史不绝书的征战和篡窃,新主们必欲夺得这通天法器。天赐国宝,此乃皇权正统的符命,亦是统驭万民的神物,他们必欲据为己有,必欲传承万世。九五之尊,真龙天子,他们无不宣称拥有这天命。这天命只是他们的秘藏。
欲得未得之物。这便是国主所要的秘藏。这秘藏关乎社稷安危,关乎国主的性命。那位大司徒曾说,国主寻求这宝物,是欲用来讨价还价。向北方的宋主讨价还价。
天下至公,非一姓独有。
这秘藏就在我手上。我看出这玉玺上有火烧的痕迹。我看见清泰三年(编者注:公元936年)洛阳玄武楼的那场大火。后唐末帝李从珂携印自焚,传国玉玺自此不见踪影。后唐国都是在北方的洛阳,史虚白韩熙载亦是在洛阳进士及第。三年前的那场夜宴前,韩熙载也曾跟我说起那场火。他说彼时他与史虚白同在洛阳游学。一年之后烈祖李昪登基,史韩二人渡淮来奔。
我在这玉玺上看到那片火光,那片火光使我看到了宝玺南来的秘踪:李从珂,史虚白,韩熙载。
这即是樊若水自北方带来的机密,他把这机密带给国主,而大司徒和小长老也是为此来韩府。
他们何以盯上了我父亲?多年之后我才获知,宋太祖欲借唐国主之手除掉“林虎子”,唐国主果然就中其反间之计。那个双面间细便是樊若水。自古道:来说是非者,即是是非人。那时我尚不知樊若水是敌国的间细,更不知他本是唐主派往敌国的间细。那时我想到的只是朱紫薇。
朱紫薇向国主告发,他猜想到的秘藏是那谶图,国主想要的却是这玉玺。史韩二位已过世,朱紫薇的告发遂使国主盯上了林将军。
耿先生不知这玉玺,朱紫薇自然也不知情。他要追寻的只是那秘谶图,他必欲竭力阻止其流传。那是他效忠国主的职守。
为救父亲一命,我将那秘图献与国主,那或许违逆了父亲的本意。父亲望我找到这玉玺。我不得不再度违逆他的意愿。我要将这玉玺献与国主。这次我是为了救母亲。国主徒劳无获,势必会再行加害。那班奸佞小人不会罢休。
这旷世之宝我可放弃。我只求母亲能逃此一劫。
北国屡屡逼降,国主的胞弟被质押,国主或可以这传国玉玺作筹码。拥有这玉玺,或许他就能获得偏隅江南的苟安。
父亲在天之灵会宽恕我。
马车驶出寺院时,我又扭头望着僧寮前的井台,这一度沉入井底的宝玺如今就在我手里。无尚之宝。天命所归。
那凶信再度将我击倒。申屠令坚先是对我隐瞒,惟恐我过早被击垮。父亲的死讯使母亲昏倒在地,但却并无水米不沾的弥留。母亲再也未能醒来。(那时申屠令坚并未对我说,那些恶徒向林府放进了一万只毒蝎子。那本是大司马大将军皇甫继勋夺人产业的惯技。)
马车在山道上行驶,道旁掠过烟霭缭绕的景色。我泪眼模糊地望着窗外,我已难以分辨那些天地和山林,我的眼前只有一片死沉的阴影。
我心如刀割,我想即刻回家,我要为母亲守灵。申屠令坚说我不能回去,他说林府已被皇甫继勋查抄。
我恍若看到皇甫衙内的身影,此刻他就在林府的球场上跑马,那马蹄溅起一片沙尘和血水,他是以人头作马球。我闭眼挣脱这幻觉。
皇甫继勋绝非善类。他以父荫得高位,身为神卫统军、侍卫诸军都虞候,一人总统水陆军马,他却怠忽军情,镇日忙于置地营宅,击鞠不辍。老将亡殁殆尽,国主竟拜这皇甫衙内为大将军。北师来伐,大将军只图保惜自家赀富,惟恐国主不速降。这皇甫衙内疆场无寸功,球场上却是有常胜将军的声名。此番查抄林府,实为谋夺那球场。
申屠令坚说母亲的后事他去料理,父亲的冤仇由他去报。他要杀大司马皇甫继勋,也要杀紫微郎朱铣。我必欲眼见他们被杀死,申屠令坚却说我眼前的去路是逃亡。
这一日本是我的成人礼。这一日我成了孤儿。
爱别离苦,天人永隔,而我不曾向母亲道别。
母亲在栀子花树边向我挥别,那是我记忆中最后的身影。那是母亲的最后一个秋日,冬日的雪天也还会如期而至,母亲却是看不见雪中的梅花了。
申屠令坚要我远走他方,他要我携带这宝玺逃亡。我已无亲可寻,无家可归。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何处又会是我的逃生之地?
林公子已死。逃亡者其实是另一人。无人知晓他身上有宝物。
申屠令坚说耿大侠已为我觅得去处,而他自会送我至平安地,尔后返城料理父母的后事。
他说耿大侠仍在掩护我。
“耿……耿大侠眼下在哪里?”
“真武湖那地带,禁军已杀了过去。”
真武湖即玄武湖。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城北定是要有一场恶战了。那边送死的会是谁?
在我随耿先生进宫时,我曾说到这四方之象。我说该是不必去城北了,她说没准也还得走一遭。她说在我身上写字只为除那鬼风疹,似乎这都不过是偶然与暗合,而此时此刻,在这驶往城北的马车里,我再次觉悟到一种冥冥之中的巧设。
玄武在北。城北有玄武湖。此刻她就在那边。
申屠令坚又打起响鼾。三天三夜目不交睫,此刻他已困乏之极。我望着这个威猛的莽汉,就见他的黑脸在抽搐。突然间他狂呼乱喊,一拳砸在我身上。他的双臂在剧烈挥动,似在挥拳猛击,似在与人搏斗。
此情此景我今生难忘。(徐铉入宋之后奉敕编撰的《江南录》中并无“义死传”,他也不曾述及申屠令坚的义死。饱学广识的徐铉再度令我寒心,他在我心目中变成了一个“小人儒”。我在稗官野乘中看到了那个真实的山东好汉,那个朴野犷直、粗莽躁暴的义士,那是我所熟知的申屠令坚。金陵城破,国主于“北归”途中谕其顺命。申屠令坚誓死不降。他与袁州刺史刘茂忠相约抗战。兵败被围,申屠令坚义不求生。他一连三昼夜未合眼,忽有短寐,梦中又在与人搏击,醒来即长叹一声,拔剑自刎。也是在那些野录杂记中,我看到了恶有恶报的一幕。大将军皇甫继勋惟盼速降,闻败绩则窃喜,又自度罪恶日闻,便加意防范戒备,出入皆是甲兵簇拥,申屠令坚终不得近身。申屠令坚募敢死之士御敌,却为皇甫继勋所杖拘。皇甫继勋飞扬跋扈,恶贯满盈,终致军情忿恚,百姓切齿。国主于是不再优容,遂将其收付大理,发其罪恶。那一日皇甫继勋始出府门,众军士便将其千刀脔割,顷刻而尽。申屠令坚闻讯哀叹:“恨竖子不死我刀下!”)
申屠令坚鼾声如雷,一番搏击之后,又一把抓住那半空的酒壶。申屠令坚并非有勇无谋之辈。他也曾亲口对我讲,自己年少时无赖好斗,专干那劫富济贫的勾当。一日为官军捕拿械送京师,他却买酒灌醉解差,兀自破械而逃。
我不知父亲欲将这宝玺留给何人,我期盼申屠令坚有朝一日得天下,他当配得这宝物。他那一声哭喊真可谓惊天动地,那一刻林木震摇,落叶纷飞,山洞嗡嗡作响,那余音依然在我耳畔回荡。
烟笼秋树,雾锁苍崖。车行山中,马蹄踏过古旧的辇道。回峦秀峰迤逦北去,我确知出山之后就是玄武湖,但此刻我仍为这云苫雾障而躁急。马车在旧有的车辙上颠行,申屠令坚仍在呼呼大睡。我曾来过这覆舟山游玩,那时却未曾留意这些辙痕是如此之深。这片山岭周回三里,状若覆舟,自古就是皇家钟爱的郊苑,也几度充作义军的屯兵之地。乐游苑,台城柳,仙楼琼阁,梵宫琳宇,几多歌咏流连,几多黯然伤吊。“六代覆辙今犹在,三主依旧恬嬉游。不见真武不见水,谁说此地是覆舟?”
那片湖泊碧波浩渺,周遭连障叠翠,天水间却有一片肃杀之气。这玄武湖曾经几度繁华,而今又成一片荒僻之地。波光云影间,那几个荒洲若隐若现,仿佛是蜃景中的仙山。
马车沿长堤西行,这道路废弃已久,岸柳萧疏,如乱发披拂。车轮在荒草泥泞中颠荡,荒草中不时有灰鼠和野兔蹿出。
这长堤是一条断头路。马车在路断处刹住。驭卒打一声忽哨,就见芦花荡中划出一只轻舟。那只小舟转瞬间靠拢过来,申屠令坚便拉我登舟。我紧抱行囊,生怕那玉玺坠落湖水。
渔人奋力打桨,轻舟破水疾行,直奔那仙雾缭绕的小岛。那小岛名曰蓬莱洲。
申屠令坚不再犯睏,发红的两眼又似在冒火。
那小岛远望一座青山,近观一片林丘。那是一处林木深郁的幽境,那幽境中定是别有洞天。耿先生将禁军引至此地,定是别有玄机。
迷雾在我眼前飘散,那仙岛已是越来越近了。
那荒洲一侧泊着一艘艨艟战船,那战船足能容纳数百兵。凝目望去,就见禁兵们正在向那山头蠕动。他们围成一个密密麻麻的圆阵,那圆阵正在渐渐收缩。那山头树木茂密,我望不见耿先生的身影。
申屠令坚忽指着那湖洲码头给我看,那片绿莎般深色原来是一片浮尸!那是被杀死的禁兵的尸体。再看那禁军的圆阵,那圆阵看似密密麻麻,其实也只有百十兵的阵势。那该是岛上残余的禁军了。他们胡乱地向那被围山头射箭。
那山巅忽然飞下一片黑雨,那片雨点急骤地扫向禁军的圆阵。
“飞蝗石!”申屠令坚失声大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