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从对方的行为态度中可以辨别出他的心意,但是看透对方的方法,最主要的还是让对方多说话,“言多必失”的另一种含义就是话多了就会暴露出他的真实想法。凡是善解人意的女人,都是借着相互间的交谈来透视对方。
想听取对方的意见,应该以轻松的态度来交谈,我们可从旁引导,让对方有多开口说话的机会。对方肯说出他的意见,我们就能根据他的意见,去分析透视他的心意。
无论是怎样的话题,都应该让对方尽量去发挥,无论内容是否真实,我们都可引来作为判断的资料,资料越多,我们的判断就越正确。同时,我们也不能一句话也不说,只默默地去听对方说话,因为过分的沉默,会使对方不好意思继续说下去。而我们的目的,则在于要让对方痛痛快快地把话说出来,了解对方的心意,因此必要时,我们应想法把对方诱导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境地。但是,不要使对方因为你的话而不能接着说下去。
每一个人都喜欢叙述有关自己的事,都想美化自己,也都想让对方相信自己的叙述;另一方面,每一个人又想探知别人的秘密,并且都想及早转告别人。这种现象,也许可以说是人的本性。“一吐为快”的心理,有时候会受到某种因素的限制,对方不敢大胆地说。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想办法打破限制,这样,对方就会自动地说出心里话了,这就是所谓的“善解人意”。
真正巧妙地引导他人话题的方法,就是要了解对方说话的内容和趋向,然后像向导开路一般从多方面协助他,使他的谈话能够流畅,在他做结论时,你还可以表示出你的赞同。
真正会说话的女人,在交谈中,不仅仅要求对方能畅所欲言,同时她自己在暗中还要担任着“领导”的角色。这也就是说,她一方面表示赞同,一方面适当地加以询问,然后把对方引导到预期的话题上来。而且她不会让对方发觉整个交谈过程都是由她操纵的。
有一位在新闻界很有名的女记者,她的文章虽然不怎样,但是她的采访能力非常强,不管遇到什么难题,只要她去采访,对方就不得不说出真话来。据这位记者表示:“这并没有什么秘诀,只要能够充分了解对方的立场,把握好提问的方法,并配合自己的精力和耐力,再难的对手,我也不怕。”有一次,女记者这样说:“老实说,我只是站在伴奏者的立场来演出,只要伴奏得法,不善于唱歌的人也能唱得很好。”
善于听话的人就是这样,总是在有意无意中把对方诱导到自己喜欢的话题上来。
6.更聪明的人,根据经验不说话
古希腊有一种说法:聪明的人,借助经验说话;更聪明的人,根据经验不说话。西方还有一句著名的话:雄辩是银,倾听是金。针对听与说的关系,中国也流传着“言多必失”和“讷于言而敏于行”这样的警世名言。
用心倾听是尊重他人的表现、是礼貌的象征、是对讲话者钦佩赞美的表现形式。在与人交谈时,如果能把倾听当做一种习惯,一定能赢得他人的尊重与信赖。
重型汽车销售经理黄小姐在朋友的介绍下,去拜访一位曾经买过她们公司汽车的商人。黄小姐礼貌地将自己的名片递上去,客气地说:“您好,我是重型汽车公司的销售经理,我叫……”
还没等黄小姐介绍完,该顾客就毫不客气地打断了她的自我介绍,开始抱怨买车后的种种不快,例如汽车质量不好、内部装配不科学、售后服务态度不好、汽车价钱太高、耗油量太大等等。客户喋喋不休地说着,黄小姐并不答言,只是站在旁边静静地倾听着。过了一会儿,顾客见黄小姐闭口不言,自己也不再唠叨了。
当他停止抱怨时,才发现这个销售经理看起来非常陌生,似乎不是卖他汽车的那个人,这时他才发现,自己冤枉好人了。他不好意思地对黄小姐说:“同志,你贵姓呀?你们公司有没有好一点的汽车啊?把价目表拿来看看,顺便给我介绍介绍吧!”
黄小姐离开的时候,高兴得几乎跳了起来,因为该客户向她下了两辆车的订单。
黄小姐在拜访客户的整个过程中,没有说几句话,一直处于倾听状态,而最后却成交了,原因何在呢?那位顾客道出了购买汽车的原因,他说:“在她的倾听中,我体会到了诚意、尊重与赞美,在我的一大堆抱怨中,她并没有选择辩解,更没有用严厉的言语指责我。由此我认定,她是一个非常诚实且守信用的人,我愿意与这样的人合作。”
有时,静静地倾听能给人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以上的例子就是很好的证明。
古希腊有一种说法:聪明的人,借助经验说话;而更聪明的人,根据经验不说话。西方还有一句著名的话:雄辩是银,倾听是金。针对听与说的关系,中国也流传着“言多必失”和“讷于言而敏于行”这样的警世名言。
无论是西方的说法,还是我国的名言警句,都告诉人们一个简单的道理:与人交往时,尽可能少说而多听。这有利于了解说话者的脾气禀性、兴趣爱好,然后针对不同性格的人说出不同的话,这样就比较容易把话说到别人的心坎里去,从而达到说话的目的。
日常生活中,有时候会遇到这样一种女人,她们喜欢滔滔不绝,总希望用说话来表现自己的才华,希望用言语把自己塑造成博古通今的博学者。这样的女人,自认为很聪明,别人会对她们刮目相看、佩服得五体投地。殊不知,别人却把她们当成了爱耍宝的小丑。大凡聪明、有社会阅历的女人,都知道言多必失的道理。在与人交往时,总是少说或者不说。当然,这并不是告诉人们,与人交谈时只充当听众,不能发表任何言论,而是告诉人们该说的时候说,不该说的时候就不要张口。
社会经验丰富的女人都知道,有些时候倾听比说更有效。如果双方只是泛泛之交,随便聊些家常、寒暄一通倒是没什么不可以的。但是,对于一些敏感性话题还是不说为妙,因为并不清楚对方是什么类型的人,也不知道对方的脾气禀性、兴趣爱好,如果贸然把话说出去,说不定会触及对方忌讳的地方,势必出现不愉快的场面。与其这样,还不如先充当个听众,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了解对方以后再开口说话也不迟,这不但能说出别人爱听的话,还能为自己的形象加分,可谓是一举两得的做法,何乐而不为呢?
多说无益,倾听才是硬道理。不光是女人,任何人话说多了,都难免会出现纰漏,因为人们在说话过程中,总希望把好的一面展现在别人面前,把不好的一面隐藏起来,在这种心理状态下,说错话就是难免的事了。因此,多说多错这种说法是有根据的。这就要求我们在与人交谈过程中,要尽可能地多听,除非在非说不可的情况下,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7.在上司滔滔不绝时,适时地闭嘴
一般来说,因为身份特殊,上级都有好为人师的习惯,不管自己在不在行,都喜欢对手下指点一番,以表示自己的特别。碰到这种上司,闭上嘴巴,竖起耳朵是比较明智的。即使上司说的不对,你也千万别表现自己的小聪明,否则只能是引火烧身。相反,你闭着嘴巴乖乖地听,对他就是一种无声的赞美。
俗话说“官大一级压死人”,一个成功的女人,要想工作顺顺当当的,不被人暗中使“绊”,获得上司的好感是必不可少的。倾听上级的话,表示你对他的崇敬之情,想向他学习的意思。这不失为一种博得上司欢心的好方法。
倾听上级的话,可以认识到他的为人,摸透他的性格脾气,办事的时候你就可以采取相应的方法来迎合他。
有的上司,缺乏真才实学,但喜欢用自己貌似丰富的阅历来向下属炫耀,夸夸其谈,大话连篇,这样的领导一般表现欲都特别的强烈,但却是外强中干。不过对付这种人也最容易,那就是六字诀:“多动耳,少动口。”
王芳刚换到一家公司,第一天就在上司的唾沫中环游了世界。
“小王,你出国旅游过吗?”
“还没有。”王芳颇有心机,知道话中有话,不失时机地说道,“主任一定到过很多地方了?”
“多不敢讲。这些年来因为工作关系去了英国、美国、新加坡、日本……”
于是一整天,王芳就跟着主任神游列国。
这种领导,在他看似自信的神色下隐藏着一个自卑的本质。他在那儿口若悬河地把自己的经历说出来,向听者炫耀,以掩藏自己的弱点。这种人因为自卑而比较敏感,所以尽管他把自由女神说成英国的,你也不要吱声,否则因你的提醒或打岔而击碎了他自夸的美梦,他会因觉得丢脸而怨恨你。相反,此时你唯一可做的就是摆出一副听得津津有味的样子,表示出你的崇拜与羡慕,感谢他给你讲了各国的风土人情。
当然,“听”要听出点门道来,不能白听,还要适时做出回应。一般来说,听上级谈话,只要稍加注意,便能发现一些领导喜欢的口头语。从而推断出他的性格和喜好。
例如,有的上司说话前老爱用“本人”、“我看”之类的词。这种上司一般都期待对方能够附和,对这种上司应该敬重,多谈一些他爱听的话。
有些领导,当下属赞美他的时候,总是面带微笑,谦虚地摇着头说:“哪里,哪里。”要是你由此判断这种领导很谦虚,以后便放弃了对他的赞美,那你不可能博得他的欢心。因为这种人很虚伪,嘴上跟人谦虚,其实内心却希望获得别人的赞美。
“哪里,哪里”,其实含着很微妙的潜台词。“哪里——这里,我这里要赞美呢!”
8.沉默,是用来明哲保身的
保持沉默,是明哲保身的一种手段。在激烈的竞争中,一般有能力的女人,大都会遭到别人的嫉妒与暗算。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他们可能不择手段排挤你,如果这时你沉不住气,与对方发生争执,就上了对方的当。所以,聪明的女人不妨多个心眼,用保持沉默的方法对付他,任凭他如何争论,也无可奈何。
沉默是对无理争吵进行反击的有力武器,与其卷入争吵的漩涡当中,还不如以沉默的方式,使自己置身是非之外,这既是说话的艺术,也是保身之道。
小丽是某机关一名女职员,工作能力十分出众,但她从不因此而炫耀,平日只是默默工作。同事闲谈时,她总是面带微笑站在一旁静静地倾听。
机关里来了一个忌妒心非常强的职员,名叫阿玲,只要她发现有比自己能力强的同事,就要主动向对方发起攻击,因此,机关里的老员工不是辞职就是请调。最后,老员工中只剩下小丽一个人,阿玲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终于将矛头指向了小丽。
一天,阿玲无意中抓到了小丽的把柄,立刻点燃火药,劈头盖脸地向她发起了一阵猛攻。不料,小丽不但没有被阿玲激怒,反而向她送去一抹微笑,一句话也没说,只是偶尔蹦出一个字:“啊?”
阿玲见此状况,灰溜溜地离开了小丽的办公室,心里一肚子气,却不好发泄。
半年后,阿玲向机关领导递上了辞职报告。
其实,小丽并非听力不好,而是深知职场生存之道——与其争论不休,不如保持沉默。争论只能加深同事间的矛盾,而沉默却可以把争论扼杀在摇篮里。
小丽与阿玲是职场中两个典型的女性代表人物,或许有人认为小丽过于阴险狡诈,用沉默的手段击败同事。但是,那也是自保的一条原则,倘若小丽没有用保持沉默的态度对待阿玲的挑衅,而是与之针锋相对,一同陷入争斗的漩涡中,小丽恐怕早已被阿玲赶出了机关。
阿玲代表了那些忌妒心强,为了保全自己,不择手段排挤他人的那种人,虽然她很成功地挤走了机关中许多老同志,但是小丽却没有让她的阴谋得逞,反而让她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免不了有争斗,要做好面对外来袭击的心理准备。
人们可以不去加害别人,但为自己披上一身“防弹衣”,还是有必要的,而保持沉默就可以起防弹衣的作用,让任何争论望而却步。
每个人都清楚一个道理:与痴癫人争斗,那是自讨苦吃,因为他们根本听不懂你在说些什么,到头来只能将气咽到肚子里去。
生活中,很多人既不聋也不哑,每每听到不顺耳的话,就要以同样甚至更强的力度回敬对方。
殊不知,这样的蠢行正好中了对方的计,如果采取沉默的态度对待他人的挑衅,对方自然觉得没趣。如果对方再与你僵持下去,自己只能落得个无理取闹的名声。挑衅者多半会在你保持沉默时,最终只能“且骂且退”离开现场。
如果你持久地沉默下去,并且不时地表现出一副不解的神情,发出一些疑问的声音,如“啊?”那么,对方更觉得没有面子,只能结束争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