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类人名中,“君”字的入名率相当高。我国古代称道德高尚的人为君子,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君子而不是小人。但在我国古代,君子虽然走红,“君”字却命运不济,因为它还有国君、君主的意思,所以不得入名。据宋代洪迈《容斋随笔》记载,禁止以龙、君、天、上、圣、皇等字为名,因为这些字属于皇帝的专利。现在,这些禁令早已打破,人名中的皇、帝、天、圣、上等字屡见不鲜,例如:上海电影制片厂着名演员中叔皇、着名医学家姜圣阶、现代诗人梁上泉等;至于以“君”字入名,更是相当普遍了,例如李子君、张君劢、王君正、石一君、金志君、叶德君、秦礼君、高君、胡宏君、黄秀君、段君毅、宋君实等。
十一、期望宝贝性格优良
父母不但希望子女有良好的品质,还希望子女有良好的性格。中国有句古话叫“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意思是说人的性格一旦形成,便很难改变。但人的性格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因素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由于社会和家庭环境的不同,人的性格也表现出种种差异。
作为父母,常常在取名时将自己的期望熔铸进去,希望能规范子女的性格发展。
在我们民族的传统观念中,性格也应“男女有别”。男性应该胸怀开阔、坦率耿直、坚韧不拔,要有阳刚之气;女性则应该温柔贤淑、纯真灵巧、善解人意,要有阴柔之美。在人名用字上也存在着性别差异,男名好用刚、强、坚、毅、勇、猛、伟、力、韧、宽、正、直、广等字。以1989年霍英乐教育基金会第二次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及青年教师奖获得者名单为例,男名中以勇、刚的出现频度最高,例如:陈勇、赵勇、李勇、孙勇、肖刚、任佳刚、钟儒刚、苗俊刚、郁大刚、祖元刚,其余还有曾毅、丁钢、孙纲、周海中、尤肖虎、赵江洪、王宏广、莫伟坚、俞孔坚、葛坚等,都展示着男子汉的气概。
女名则好用表现女德的字,例如:贞、静、淑、娴、洁、雅、珍、端、庄、巧、慧、惠、文等。
以大连市1990年评选出的“好妈妈”名单为例,100个人名中有“淑”字的共14人,达七分之一,如王淑兰、许淑贞、姜淑君、陈淑卿、肖淑珍、冷淑凤、王淑丽等。《诗经·周南》中说:“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淑女”就是品德好的女子。在两千多年前,有妇德的女子才是男子心目中的理想配偶,这一观念至今仍然是男子择偶的标准。
此外,在我国人名的性别差异中,还有一个有趣有事实,男名中一般好用“大”字,女名则相反,一般好用“小”字。例如:男名中的刘大年、柳大华、张大千、陈大络、刘大伟、仇大川、秦大河、王大力、潘大地、马大京、宋大成、方大任、成大荒、李大维、杨大群、王大彬等,女名中的王小梅、李小佳、林小玲、赵小敏、文小友、孟小红、左小飞、马小琴、韩小弱、陈小南、施小青、何小宁、周小真、孟小琪、吴小凡等。男名显得雄浑壮阔、气势磅礴;女名则显得柔弱小巧、惹人怜爱。长期以来,由于男女所扮演的社会角色不同,导致了父母的期望差异,在培养孩子性格方面也就有了不同的方向。
解放后,随着妇女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男女人名中的这种性别差异逐渐缩小。现在城市里的青年父母在给孩子命名时,大多摒弃了那些表现妇德的字,选字范围更扩大了。其实在过去就有男人女名或女人男名的情况,例如:老一辈革命家肖楚女、柳亚子的笔名潘小璜、着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等,都是男人女名;另如:老一辈革命家向警予、河北妇联主任王焕臣、原湖南省妇联主任曹瑞武、电影演员陈冲等,都是女人男名。
这种现象本不足怪,男人女名表现了对女性的尊重,女人男名则不啻一则女性解放的宣言,都是对封建势力的挑战。但是,从理论上讲,人名既然是人的区别标志,性别也应该是区别的内容之一。如果没有性别差异,人名在传播时就容易发生偏离,在社交中也容易引起误会。《新民晚报》记者习慧泽是一位男同志,但常有人误认为是女性,打电话时往往称他为“习女士”或“习小姐”;有一位叫郑皓的女中学生,几乎所有的人一看她的名字,都以为是个男孩子,给她增添了许多苦恼;想当年知青下乡时,伊川县某村要来了两名知青,一个叫彭伟,一个叫徐磊,原认为是两个棒小伙子,谁知却是两位姑娘;记得过去有一部喜剧片叫《今天我休息》,其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民警马天民捡到了一个钱包,发现里面有一个名字“罗爱兰”,在经历了一连串的误会之后,终于找到了失主,而失主竟是一位中年男子,之所以取名“爱兰”,原来是热爱兰州之意。
可见,人名上最好还是能透露出性别特征,在性格方面,男女差异较为明显,命名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
十二、期望宝贝人生顺利
人的一生扑朔迷离,既有顺境,也有逆境;既有欢乐,也有痛苦;既有灿烂的阳光,也有迷蒙的雨季。当孩子来到人生的起点时,父母多么希望他们今后能一帆风顺、万事如意啊!父母将这种美好的心愿精心地镶嵌进孩子的名字,如同送给他们一个人生的护身符,希望他们能逢凶化吉、一生平安。这类名字常选用吉、祥、安、顺、亨、泰、通、达、利、运、平、佑等字,例如:王运通、于永顺、林平安、胡安顺、祝新运、郭吉泰、王永吉、朱运发、张子祥、梁发达、高亨、苏永利、高长利、王利发、毛永明、史长安等。
另有一些名字,起得较为含蓄,感情更为深沉。例如:张帆、王一帆、李冲舟、赵乘风、钟长风等,寓意一帆风顺;陶履平、尚坦、宋大道、季路平、王一川等,寓意人生之路一马平川;于得水、苗得雨、李天佑、张天启、张时运等,则寓意人得天时、地利之助。
在这类名字中,除了祝愿以外,还有告诫。父母预见到人生叵测,往往从反面提醒孩子注意人生道路的艰难,时刻做好精神准备。例如:我国艺术大师李苦禅,名字寓含着佛学的玄机,意思是苦苦参禅,实际上是比喻人生和艺术是永远悟不透的谜。取意类似的人名如詹大悲、路不平、卢道猜、王多艰、范一辛、杨晦等,虽然消极一些,但却是实实在在地面对人生,是正面文章反面做。
十三、期望宝贝生活幸福
人生在世,既有精神上的追求,也有物质上的追求。费尔巴哈说:“对于幸福的追求是一切生物的基本的原始的追求。”虽然对于幸福有不同的解释,但是谁也不能否认良好的物质生活条件是幸福的重要内容。孔夫子推崇安贫乐道,但他并不反对富贵,他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他蔑视的是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去谋取富贵。我们民族自古就有轻利重义的思想传统,但轻利并非不要利,而是要取之有道。所以,尽管追名逐利历来为人们所不齿,但并不能阻止人们对富贵荣华的追求。父辈得到了,希望后代能荫享;父辈没有得到,则希望后代能转运。在这类人名上,父母的苦心毫无掩饰。
在封建社会,读书人通过科举博取功名,最大的理想是荣华富贵。反映在人名用字上,富、贵、荣、华、福、禄、财、发、官、仕等是热点。宋代俞成写的《萤雪丛说》中载:“今人生子妄自尊大,多取文、武、富、贵四字为名。”可见宋时已成风气。就是在今天,这类名字仍很常见,例如:牛满仓、梁满囤、孙发财、王禄贵、姚有富、李宝贵、陈永贵、宋得福、张喜禄、马荣升、宋成官、韩仕昌、李福林、赵福田、周得贵、刘延利、李贵鲜、许永升、高升、吴长富、李广利等。取这类名字的大多是解放前出生的。
解放后,由于意识形态领域的变化,人们有了更高层次的追求,这类名字的数量锐减。但改革开放以后,国民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党和政府号召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于是,这类名字又渐渐多起来了。有人曾在河南省某县做过调查,近年出生的孩子,起这类名字的又有所回升,例如:崔望富、王致富、王福才、李喜财、王金元、王福现、李金泉、王金贵、胡占福、王富贵等。
毫无疑问,取这类名字的,解放前比解放后多,农村比城市多,文化层次低的比文化层次高的多。这是因为这类名字直露,显得格调不高,尽管现在人们已不讳言个人物质利益,但真要把这种名字顶在头上,厮守终身,总还是不大情愿。所以,现在城市中的年轻父母,在表达这一愿望时,喜欢含蓄、雅致一些,例如:庄金库、孙为商、金长利、高小盈、齐贸衡、张利川、周茂源、李金辉等。有一位给孩子取名范点石,寓意“点石成金”,名字中暗含一个“金”字;另一位给孩子取名刘弗,询问之下,告知“弗”谐音“福”,而且字形与表示美元的相近。
十四、期望宝贝健康长寿
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的生命只是一瞬。有时仿佛还没有尝够人生的滋味,便要匆匆离去。特别是在古代,医疗卫生条件很差,人的寿命更是短暂,所以,曹操才发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慨叹。越是求之不得,人们便越要追求,越期望长生不老。大富大贵并不是人人都可以达到的,钱财是身外之物,仕途风云莫测,与其升官发财,倒不如无病无灾来得实惠。父母不仅希望自己得享天年,更希望子女健康长寿。这是一种十分普遍,也十分现实的愿望。所以,在我国人名的立意中,对生命的呼唤也是基调之一。父母常常将这种美好的愿望附丽在子女的名字上,寄托着内心深深的祝福。
这类名字出现很早,相传帝尧的老师就叫尹寿。在封建社会,不仅统治者期望长生不死,就是平民百姓也期望益寿延年。据《渑水燕谈录》记载,宋代大词人柳永原名柳三变,因为身体不好,孱弱多病,于是改名为永,寓意得享永年。历史上这类人名不可胜数,例如:汉代的韩延寿、毛延寿、左延年、李长寿、朱长生,唐代的朱延寿、张万岁、房玄龄,宋代的朱寿昌、李南寿、鲜大年、何元寿,明代的祝万龄、沈永年,等等。这类名字在汉代就很走红,汉人史游编撰的《急就章》中就已搜集了不少,例如宋延年、卫益寿、周千秋、邓万岁等,后人基本上延续了这种命名法。解放后,长寿逐渐由理想变成了现实,“人生70古来稀”,在今天已不算新闻。所以,这类名字的数量稍减,但并未消失,父母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康长大,生命之树常绿。人名中的寿、年、长、永、延、增、生、龄等,仍很常见。
在中国人的观念中,松、柏、鹤、龟等都是长寿的象征,白居易有“松柏与龟鹤,其寿皆千年”的诗句,所以常被用来做命名的素材。例如:裴松之、高松年、刘松寿、范柏年、王柏青、蒲松龄、孙柏龄、叶柏寿、乔长松、丁鹤年、魏鹤龄、王鹤寿、屈鹤天、李龟年、徐梅龟等。元朝以后,乌龟成为民间骂人的俗语,现在已很少有人再用来命名了。
椿树也是长寿的象征,《庄子·逍遥游》:“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因而以椿命名的古今皆不乏其例,如清人王大椿,表字八千。取意于此的人名还有椿年、寿椿、一椿、长椿等。
彭祖是传说中的寿星,据说活了800多岁。他的名字自然吉利,于是竞相模仿,移入人名,人名中的“彭”字往往与他有关。例如张彭祖、刘彭年、徐之彭、严彭龄、贺彭寿、李彭老等。
以上都是从正面立意,也有一些人名属于逆向取意,希望子女不致短命夭折,我国民间流行的一些俗名、丑名,都是出于这样的动机。例如狗剩、留根、栓柱、留住、锁柱、管住、有根等名字,都是希望孩子好好呆在人间,不让死神夺走。宋代爱国词人辛弃疾的儿子,小名叫铁柱,也是取意于此。他有一首《清平乐》词,是专门为铁柱写的,词云:“灵皇醮罢,福禄都来也。试引鹤雏花树下,断了惊惊怕怕。从今日日聪明,更宜潭妹嵩兄。看取辛家铁柱,无灾无难公卿。”词中祝愿儿子富贵长寿、无灾无难、聪明过人,洋溢着词人一片舐犊之情。一位名叫吕迷失的老干部,山西人。据他讲得名之由,是因为他小时体弱多病,父母希望病魔死神不要来找他的麻烦,所以取了这样一个名字。想想也颇有道理,病魔死神都迷失了方向,自然不会再来纠缠爱子了。
身体健康是长寿的保证,曹操曾横槊赋诗:“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意思是说,只要善于保养身体,就可以获得长寿。所以,期望孩子身体健康的人名也很常见。常用的字有健、康、强、壮、力等。有一位歌手名叫张强,但本人却是一位姑娘,据她讲,她小时候身体不好,时常生病,父母便给她取了一个男孩子式的名字,希望她的身体能强壮起来。其他此类人名,例如:朱永康、张健、李长健、翁独健、关健民、丁锡康、王健康、赵尔康、回健人、田壮壮、何大壮、宋大力、王结实、王健强等。
无病即是健康,健康则可长寿,所以有些人名是从反面做文章,祈望后人无病无灾。这种名字古人常见,例如:汉代名将霍去病、南宋词人辛弃疾,还有申不害、曹无伤、魏无忌等。
现在已很少见到这种名字了,原因是今人不喜欢以贬义词入名。
十五、期望宝贝姿容秀美
契诃夫说:“一个人,只有他身上的一切——他的容貌、他的衣服、他的灵魂和他的思想——全是美的,才能算作完美。”孩子是父母的一件杰作,父母总是期望自己的孩子能尽善尽美,除了希望他们有美好的心灵以外,还希望他们有秀丽的容貌和潇洒的举止。人的相貌是遗传基因所决定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父母的这种美好愿望是无可厚非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一个人如果长得漂亮,在人际交往中常常能处于优势;一个人如果长相一般,但却拥有一个美丽的名字,有时同样能给人以美好的印象,可以弥补相貌的不足,增添优雅的气质。
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对男女的期望值完全不同。对于男子,总期望他们能品德高尚、事业有成、光宗耀祖,在容貌上并没有什么要求。有些人名叫李人俊、刘英俊、蚁美厚、董成美、李秀林、刘丽川等,其中的英、俊、美、秀、丽也主要是指才能,而不是指容貌。相反,对于女子,却期望她们姿容秀美、举止娴雅、温柔贤惠。在封建社会,妇女毫无社会地位可言,她们只是男子的附庸,她们存在的价值就是要取悦于男子,所以容貌是至关重要的。古代妇女要恪守“四德”,即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取名时自然也要纳入“四德”的轨道。古代妇女的名字大都是给人以美感的好字眼儿,例如:褒姒、西施、貂蝉、杨玉环、王昭君、蔡琰、苏蕙、李清照、朱淑真、上官婉儿等等。平民妇女的名字也是这样,《明实录》记载了参与“壬寅宫变”的宫女姓名,她们是杨金英、蓟川药、杨玉香、邢翠莲、姚淑翠、杨翠英、关梅秀、刘妙莲、陈菊花、王秀兰、张金莲、徐秋花、邓金香、张春景、黄玉莲。古代表现妇容的人名,用字热点是端、庄、秀、美、婵、娟、妙、娇、好、姿、容、艳、丽、妩、媚、姣、嫣、婉等。
解放后,妇女地位日益提高,取名用字已无任何限制。但是,由于传统观念的巨大惯性,女名用字并无太大变化,其中期望女孩子姿容秀美的人名仍居主流,例如:罗天婵、刘慧娟、彭丽媛、王人美、杨玉容、顾媚、沈英姿、林柔云、贺俏、宋佳丽、庄美容、赵丽蓉、秦丽君、朱艳美、郭艳华、常嫣红等。但古代女名中那些脂粉气很浓的字,现在已逐渐淘汰,例如香、粉、花、叶、钗、环等,在城市女名中渐趋于绝迹。
这类表示姿容秀美的字本来很适宜入名,但用得太多太滥,便也落入俗套,使人名的美感效应大打折扣。现在的女名,风格更为多样,用字更为典雅,给人以较高层次的美感享受。
例如:巩俐、田岷、陈笺、王珺、金梦、方舒、潘虹、耿歌、于慧、张咪、张蔷、杨蕾、宋丹丹、李媛媛、蔡晓晴、白灵等,让人感受到强烈的现代气息。
随着观念的更新,妇女用名应向更广阔的领域开拓。表示姿容秀美的人名题材较窄,而且容易给人孤芳自赏或炫美于人的感觉,所以应开掘更深层的立意。毛泽东为女儿起名的故事可能给人以启发:李敏是毛泽东和贺子珍的女儿,原名毛姣姣,出典于《西京杂记》卷二:“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原名寓意面目姣好。姣姣上中学后,毛泽东给她改名为李敏,姓取自毛泽东延安时期的化名李德胜,名则出典于《论语·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期望她聪明多智。同是期望,但后者更为深刻,也更有意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