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75200000012

第12章 第二位华尔街股神——沃伦·巴菲特(6)

“股神”就是“股神”,一出手就能激起千层浪,许多竞争对手不无居心地宣称:巴菲特的投机回合回来了。表面上看,巴菲特在国际油价一路飙升、中东局势混乱、世界能源危机一触即发、供给冲击卷土重来、滞胀魅影若隐若现的微妙时刻染指敏感的能源业,的确有点“跟风炒作”的嫌疑,并且最新经济数据显示,能源市场回暖让这种嫌疑似乎得到了更多时效性的支持。在美国劳工部2006年5月公布的报告中,美国4月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升了0.5%,升幅高于经济学家预期的0.4%,原因是4月份美国能源价格上涨了4.5%,为2003年3月以来的最大月增幅。

但如果我们深入分析,巴菲特进军能源业并不能算是追涨杀跌的投机行为,从本质上分析,这不过是巴菲特美妙投资的最新案例。投资和投机这两个不易分辨但又迥然不同的经济概念,在巴菲特的哲学中得到了完美的诠释和区分。

首先,投资注重的是长期的稳定回报,而投机仅仅是短期内对风险因素的技术性套利。如果巴菲特在原油期货市场上一掷千金、几进几出获取巨额利润的话,那么这种榨油机式的行为绝对可以说是对能源市场的投机。但事实却是,巴菲特并没有试图利用能源衍生金融产品的价格波动而牟取暴利,而是通过投资、经营基础产业的形式增加能源市场的供给,以促进能源市场价格稳定的手段谋求长期的、整体行业的成长性获利。这种目光长远的投资战略绝非鼠目寸光的投机把戏。

其次,巴菲特认为,投资追求的是“双赢”发展路径,而投机在利用风险的同时,也创造了更多的经济不确定性。能源市场近一年来的价格连续突破最高点,用市场眼光来看就是“供不应求”的直观体现。巴菲特进军能源行业无异于给“看不见的手”提供了助力,供求在趋于平衡的过程中不仅减轻了能源风险的负面影响,也给巴菲特旗下公司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而投机势力擅长的不过是损人利己的方式,在推波助澜、兴风作浪获得暴利之后便立刻抽身而出,只留下身后满目狼藉的一池碎萍。至少巴菲特从来没有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市场的崩溃和大多数人的痛苦之上,这一次也不例外。

其实,进军能源业不过是巴菲特经典投资哲学的一个最新范本罢了,有“股神”称号的巴菲特曾将其在股票市场的“生财之道”总结为:“当我投资购买股票的时候,我把自己当作企业分析家,而不是市场分析家、证券分析家或者宏观经济学家。”巴菲特从不名一文到富可敌国,自始至终总是在资本市场上寻找着价值被低估的股票,而对利用技术分析、内幕消息进行投机总是不屑一顾,这种“过于自我的投资理念却让他长期获利。”

巴菲特在股市的成功,凭借的是他对市场的透彻分析,而非对“消息市场”的巧妙利用。正是因为有巴菲特这样“老实本分”的投资者,正是因为市场对巴菲特理性投资行为的高额回报,使得美国的资本市场成为世界上最稳定、最成熟、最有活力的金融市场。作为经济“晴雨表”的美国资本市场的长期稳定、健康,反过来又对经济产生了良好的反馈作用,成为美国经济长期保持强势的根本保障。

因此,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一个稳定的资本市场,稳定的资本市场认可的是理性的投资行为。世界上各个角落里发生的金融危机,都从反面证明了一个以投机为主流的资本市场只会是短暂的“虚伪繁荣”,长期的金融动荡将会让整个国家经济遭受致命伤害。

巴菲特说过:“只有在潮水退去的时候,你才知道谁一直在游泳。”大浪淘沙之后,市场认定的王者是巴菲特,《财富》杂志就曾将其评为美国最有影响力的人。而巴菲特的简单哲学告诉我们:投资不是投机,这才是成熟市场的成功之道。

12.处理巨额善款有绝招,让慈善效应最大化

2006年,注定是不同寻常的一年。当巴菲特宣布将捐赠价值370亿美元的善款时,他的另一面也慢慢生动起来——其散财的技巧足以和投资相媲美。巴菲特不仅考虑了善款如何用、谁来用,竟然还充分照顾到了他所持有的伯克夏·哈撒韦公司的其他股东,和公司未来的股价走向。

2006年6月,世界第二大富豪、美国投资家沃伦·巴菲特在纽约公共图书馆签署了捐款意向书,正式决定向5个慈善基金会捐出其财富的85%,价值约合320亿美元。这是美国和世界历史上最大一笔慈善捐款。

“我不是对王朝财富的热衷者,特别是当世界上60亿人还比我们穷得多的时候。”巴菲特这样评价自己的慷慨。

当大家还在纷纷赞叹巴菲特的慷慨善举之时,我们从金融层面看出了巴菲特的资本运作智慧。

就在巴菲特宣布将捐出将近400亿美元的善款之后,《商业周刊》上登载了一篇AllanSloan的专栏文章,称巴菲特的捐款技巧,就和他的慷慨一样,令人称奇。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巴菲特在投资舞台上的卓越能力,不过在这一次捐款义举之后,人们又发现了他的另一大才能——散财的能力,完全可以和他的投资技巧媲美。

我们知道巴菲特承诺的捐款并非现金,而是他所持有的伯克夏·哈撒韦公司的股份。巴菲特说,他将捐赠大约价值300亿美元的股份,给比尔·盖茨夫妇运营的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而另外价值60亿美元的股份,则将捐献给4个由巴菲特子女和亲属管理的慈善基金会。总共这些股份,占到他所持有的伯克夏·哈撒韦公司的85%的股份,目前的市值大约在370亿美元左右。

巴菲特在捐赠的会议上说,他先前的计划是在自己去世后才把财产捐赠给社会,但现在改变了计划,对此他感觉“非常好”,他说:“捐出财产的计划已经存在了50年,但确切的捐赠办法是去年才成形的。”

这连比尔·盖茨夫人梅琳达都忍不住问巴菲特,比尔·盖茨是不是曾暗示巴菲特向盖茨基金会进行捐赠?对此,巴菲特笑着表示,他与比尔·盖茨早在10年前就商量一起进行慈善活动,而做出这一决定,是因为比尔·盖茨夫妇比他年轻,对慈善工作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而且显然也比他更擅长做这项工作。并且比尔·盖茨与巴菲特是好友,比尔·盖茨有管理地球上为数不多的比伯克夏·哈撒韦更庞大的企业帝国的经验,更让人兴奋的是比尔·盖茨决定退出微软的管理工作,全身心投入到慈善事业中。巴菲特对比尔·盖茨是如此信任,以至于他将捐赠的条件之一拟定为“盖茨夫妇中必须至少有一个人活着,并且对基金会有决策能力。”

这笔捐款,无疑是目前为止最大宗的个人捐赠。巴菲特送出的“礼物”——除了其强大的社会意义以外,其捐赠技巧同样令人称道。巴菲特将捐赠的大部分划拨给了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最大程度地“利用”了比尔·盖茨夫妇的慈善热情和专业精神。巴菲特高调宣布如此巨额的一次性捐款计划,令“慈善世界”剧烈震动,富人慈善的社会效应因此被最大化。更重要的是,巴菲特在捐款上所表现的高明和智慧,在金融层面几乎无可挑剔。巴菲特捐款的技术性,基本可以将伯克夏·哈撒韦公司股价下跌的压力减到最小,从而最大程度地保证公司原股东的利益,同时还能保障他的捐赠“不掉价”,甚至“涨价”。

作为伯克夏·哈撒韦公司的掌门人和大股东,巴菲特的名字一直以来是公司股价的精神支柱,只要巴菲特在世一天,人们就不会失去对伯克夏·哈撒韦公司的信心。巴菲特显然深深明白这一点,所以在安排捐赠85%的股份时,他并非直接捐赠自己持有的A股,而是将这部分A股转变为1205万股B股后,再进行捐赠。而且巴菲特并非一次性将这些股份捐出,而是承诺每年捐赠“礼物”的5%。换句话说,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每年可以获得伯克夏·哈撒韦公司50万股的B股,第二年可以获得47.5万股的B股,也就是剩余的950万股的5%,以此类推。显然,如果未来伯克夏·哈撒韦公司的股价还能不断上涨,那么巴菲特的“礼物”就能更值钱。

其实,巴菲特上世纪末就提出将捐赠其绝大多数个人资产,但此后一直没有进一步的举措,为此甚至受到了社会、媒体各方面的持续压力。

也难怪公众不理解。在一般情况下,巴菲特决心下定后总是行为果敢。想想他投资内布拉斯加家具商城的案例——他走进以B夫人著称的罗丝·布拉姆金的商店并直接表达了收购意愿,得到报价后不久,便捏着一张6000万美元的支票回来了。

回首这一时间段里的思维过程,巴菲特说:“慈善是我确信无疑的意愿,但和投资活动一样,光有良好的意愿是远远不够的,我一直担心的是如何才能让捐款发挥最大作用。”

同类推荐
  • 店员培训必备手册

    店员培训必备手册

    通常来讲,顾客到你的店铺去购买产品或者去享受服务,他们首先关注的往往并不是产品或所提供的服务本身,他们首先关注的是你的人,也就是你这个店铺的店员,随后他们才会决定是否要消费。这是因为顾客只有先对店员产生了好感,然后才会去喜欢你的产品和服务。而店员的专业服务水准,是能否在这个环节上打动顾客的关键点所在。
  • 企业兵法:企业家与职业经理人的十二条商规

    企业兵法:企业家与职业经理人的十二条商规

    企业家与经理人是我们这个时代经济发展的核心资源,也是风云际会的弄潮儿,他们两者既相互依存,也相互掣肘。本书以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的合作及其领导力与管理方法为核心,深入分析了做大企业的基本方法、提升管理质量的各种要素及企业发展的阶段性要求等,总结了民营企业的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应当学习与实践的12条商规。 在文后的附录部分,以小说的形式再现国企股权争夺战以及国企老板和经理人之间的恩怨故事,值得仔细品读与赏鉴
  • 王熙凤办事有一手

    王熙凤办事有一手

    王熙凤的管理来得直接有效,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不承诺,只不断指出“这是你该做的”;不示范,只不断指出“我说的你应该懂,你应该会”;不交流,只不断指出“你只需要照我说的去做就行了”;不讨论,以独裁的方式实现民主,而不幻想以民主的方式实现民主;不原谅,手不错一次就将被永久开除。
  • 带队伍:不会带团队,你就只能干到死!

    带队伍:不会带团队,你就只能干到死!

    能否管理好团队,是决定一个职场人士能走多远的关键因素。作者全方位讲述如何建立领导力、完善制度、高效沟通、科学考核、提高执行力、做好时间管理等团队管理中的常见问题。他通过简洁有趣的描述,翔实动人的案例,告诉你应该如何建设和管理一个团队。内容简洁易懂,定位清晰明确,是中高层管理者提升管理水平的必读之书。
  • 追随你的心

    追随你的心

    本书全面解读和诠释苹果“教父”乔布斯经营理念与管理思想的作品,完美地展示了乔布斯的创新思维和商业智慧。本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乔布斯的经典语录开篇,结合他本人以及商业史上的经典演讲案例,针对苹果公司及商业中的关键问题,如创新、管理、经营、用人、生活等都有独到的见解和剖析。
热门推荐
  • 无双狂神

    无双狂神

    一个五岁时被截断心脉的废材,他受尽屈辱,但从未放弃!一个倒霉的半吊子炼器师,炼什么废什么,却一直希望炼出最棒的神器!一块黑玉残片,却让这个几乎一事无成的废柴,华丽逆袭,成为不败战神!一段波澜壮阔的百族争霸拉开序幕,在这段争霸中,这个原本该注定默默无闻的小人物,成就了一番无双霸业!
  • 倾世桃花醉

    倾世桃花醉

    生逢乱世,本是女儿身的她,一出生便成了太子,一身戎装,策马奔腾,呼啸战场,一剑定江山。他,天下首富,狂傲不羁,是各国竞相拉拢之人,却愿为她倾尽所有。此爱无双,此爱绝世,生不相弃,死不相离。
  • 银面骑士守护夜

    银面骑士守护夜

    用最唯美的文字,曲折揪心的故事打造既有少女漫画的细腻情感,又有少年漫画的热血战斗奇迹!魔法世家第十三代传人+最易操作的扑克牌魔法=名副其实的JOKER魔法师,淡淡的月光下,少女的短发轻轻飘舞,白皙美丽的脸孔上铺满蓝色的忧伤,当手中的魔法扑克牌变成莹黄色的透明水晶链,一场属于魔怪的封印仪式,即将开始。她,就是魔法师上官未希。
  • 谁是最会买土豆的人:做只给老板结果的员工

    谁是最会买土豆的人:做只给老板结果的员工

    不但要买到质地最好的土豆,还给老板带回更多实用的市场信息。这个故事说明:具有很强的业务能力,又能交给老板满意结果的员工,才是老板最青睐的人。本书从这个买土豆的故事说开去,以精练的语言和睿智的案例来分析并阐述怎样增强员工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员工执行力等,同时融入最新最有效的培训理念,是一本非常实用的员工培训图书。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家有青春期女孩:母女共战青春期必读书

    家有青春期女孩:母女共战青春期必读书

    本书从青春期的女孩的生理变化、情感需要、逆反心理、母女间的沟通、富养、批评教育以及引导其自立自强七个方面入手,围绕母女关系这一核心,阐述了青春期教育的关键要领,翔实地讲解了构建和谐母女关系的方式方法。母女共战青春期,女儿的青春才会多姿多彩,母亲也会青春起来。
  • 豪门错恋:惹上冷情首席

    豪门错恋:惹上冷情首席

    为了查出20年前父母的车祸不是意外,他请专人调查,他发誓,一定要将它查个水落石出.餐厅的误撞后,让两个生活在不同平面线的两人从此有了各种不断的交集.好不容易进了梦寐以求的公司,天杀的,那个如妖孽般的男子居然是她上司.....当看到某人的简历时,他喝然发现,那个低智商的蠢女人居然是他的下属助理.....当他知道是谁主导那场车祸时,他发誓,既然他无法偿还了,那就父债女还,他要深深的折磨她,折磨她一罪子.......
  • 曼德拉的传奇人生

    曼德拉的传奇人生

    纳尔逊·曼德拉1918年7月18日生于南非特兰凯斯。先后获南非大学文学士和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律师资格。曾任南非大青年联盟全国书记、主席。于1994年至1999年任南非总统,是南非首位黑人总统,被尊称为南非国父。本书从曼德拉的童年开始,记录了他从酋长继承者,到青年领袖,直到入狱27年,并且在出狱后成为首位南非总统的传奇人生。带领读者去认识去喜欢去尊敬一位全世界人都爱戴的自由战士。向读者传达曼德拉的精神之光。
  • 飞刀是怎样炼成的

    飞刀是怎样炼成的

    当今世界七大门派,其中侠客联盟汇聚天下精英,云集世间高手,声势尤为浩大!且畅行侠义之道,美名遍天下,肩负着正道昌盛的职责,是为正义之首。并且每年都会有派出专门发掘新人的【侠探】,到世界各地挑选新人,加以培养和锻造,并给予优秀弟子颁发象征着侠客身份的【侠客令牌】,以及丰厚财富和特殊待遇,令他们行侠仗义。陆风因为高考失误而名落孙山,失意之时,却得知被侠客联盟侠探选中,从而进入侠客联盟学习,从此踏上侠客之路······
  • 兄弟我在义乌的发财史

    兄弟我在义乌的发财史

    他的生意,从倾其所有,“投资”400元摆地摊卖袜子开始:卖袜子,做点焊,加工手镯,他在创业初期折腾个不停,在各类小生意中寻找机会,一次又一次地倾囊投入,一次又一次地血本无归,一次又一次地重头来过,每次都能汲取新的教训和经验,每次都坚定地东山再起;资金一步步积累直至挣得亿万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