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8日,在国会联席会议前,奥巴马于当天提出了总额为4,470亿美元的促进就业计划。奥巴马建议投入1,050亿美元用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以促进就业。他还建议国会为约600万可能失去失业保险的人提供500亿美元的失业津贴;投入1,750亿美元,为工人继续降低工资税,为工商界制定新的工资税减税。奥巴马建议,到2012年,对工人工资所得税减税,税率从4.2%降到3.1%;工商界工资税率从6.2%降到3.1%;他还建议鼓励工商界,如其增加雇佣人员,将得到额外的工资税免税期。
此外,该计划还建议投入350亿美元,防止教师、警察与消防员等紧急情况人员失业。这也将遏制地方政府解雇雇员使失业率持续上升的趋势。奥巴马还建议投入500亿美元,用于高速公路、铁路与机场现代化建设,此举将让数十万建筑工人重新回到工作岗位。
在规模上,这次计划堪比2009年国会通过的经济刺激法案。那次8,250亿美元的计划,分别在3年内投入。而这次新的一揽子计划大部分将在2012年投入。同时,奥巴马呼吁共和党人停止“政治斗争”,立即通过这次促进就业的议案,给目前“停滞不前”的经济提供巨大动力。
坐等滞涨
在西方,政治家要想上台就需要选票,需要讨好握有选票的选民,需要顺应选民意愿减少失业率。而要想实现这点,就不得不采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对经济予以干预,但其结果却是,我们必须付出通货膨胀不断恶化的代价。失业问题还是不能从根本上予以解决,但我们却又不得不面对因此而产生的后果——通货膨胀恶化的局面,这就是滞涨。
从目前已知的数据和情况来看,美国经济已经有这种苗头了。美国劳工部2011年8月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美国非农业部门失业率与前一个月持平,保持在9.1%的高位。虽然没有进一步上升,但实际情况依然很糟——8月份,美国新增就业岗位为零。由于缺乏新增就业岗位,失业率未见好转,8月份的就业情况报告被认为是自2010年9月份以来最糟糕的一份。与之对应的一组数据却是,劳工部称美国2011年7月份的CPI环比增长0.5%,为3月份以来的最高增速。
在大选之际,衰退显然比通胀更让奥巴马忧心。也正是如此,我并不预期高利率政策会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的主导性方略。对奥巴马而言,正如其行动所昭示的,谋求连任最经济的办法,就是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当然奥巴马所谓的积极的财政政策,最终还是会转换为货币政策的。因为积极的财政政策,意味着需要大量的钱,而美国已经是债务沉重了,它已然没有储蓄了。在这个时候,唯一的办法,就是通过财政部发债,美联储通过直接或间接的办法,购买这些债券。
我们认为奥巴马已经在行动,至于伯南克什么时候予以配合,我想应该不会太久了,也许在你读这本书的时候,这一切都已经发生了。事实上,美联储从来就没用打算从紧它的货币政策,它一直都处于极端宽松的货币政策之下,它一再重申将会把接近于零的利率维持到2013年就是最好的证明。这无疑会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直接导致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继续产生负面影响,国际金融市场将继续震荡,包括能源和矿产在内的大宗商品价格将继续在高位运行。同时世界各国的企业却因为时间偏好的改变深处于纯利率高企的水深火热之中。
所以就已知的条件,我们的基本研判是:伯南克们正让世界步入滞涨的深渊。
当然正如我们前面所论述过的,滞涨仅仅只是繁荣向衰退转换的一个小插曲,是掌权者不甘经济自然地步入衰退,而非要与自然规律对抗的结果。伯南克最后将留给我们的,将不仅仅只是滞涨这点遗产,他们留给我们将是一场更为深重的灾难。
走不出的恶性循环
为什么伯南克的应对,必然会把世界经济带入更深不可测的泥潭呢?
如我们前面所论,通货膨胀对经济最直接的影响是,一大帮受信用扩张误导的资本家和消费者,做了大量在正常情况下不应投资和消费的项目,等到时间偏好改变,纯利率上升,那些纯粹靠低廉资金成本维系的错误投资就必然会被清算。
但2007年以来世界各国政府不是让那些弱不禁风的、高杠杆投资的银行、企业乃至房主破产,以实现“创造性破坏”,而是尽力去干预和拯救它们,把它们变成行尸走肉:靠中央银行无休止的援助的“僵尸银行、企业(最明显的莫过于美国通用汽车和福特汽车)和那些贪婪自私却又不肯负责的房地产投资者”。
在这一过程中,私人的损失被社会化:政府预算赤字使公共债务大规模上升,成为政府和社会的最大负担,政府为了拯救经济危机所发生巨额财政赤字形成的公共债务将注定不具有可持续性。最终,这些债务限制了政府预算,影响了经济的长期发展,在极端情况下,债务负担会引起债务违约。在战争支出、人口老龄化导致的福利支出激增的前提下,再加上这笔成本,我想这正是当前美债危机的根源所在吧。
伯南克们所做的避免的方法是,美国有意无意地利用了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和亚洲国家经济结构没有调整到位的漏洞,采取主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通过印刷钞票来减免债务。这种做法除了引发世界性的通货膨胀,更重要的是,它将形成错误激励而诱发严重的“道德风险”。
英国央行行长默文金(Mervyn,King)认为,通过以压低市场利率让信贷变得更为容易获取的方式来阻止危机的发生和扩散,等于是不问是非地给金融机构提供某种最终担保,这很可能给市场带来“道德风险”。也就是说,那些被危机困扰的对冲基金和其他金融机构,会继续不负责任地发放高风险贷款,只要他们心里料定,各大央行会在他们陷入泥潭时出手把他们拉上来。在这样错误的激励下,商人们将会倾向于承担更大的经营风险,这就如同系着安全带的司机更喜欢开快车一样,其结果虽然刺激了美国的经济增长,但也推动了新一轮世界经济的增长。它注定会为未来孕育了更大的泡沫,造成全球通货膨胀,并引发新一轮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按照因果关系来看,2008年的危机,仅仅是2001年美国网络泡沫破灭后所采取的“格林斯潘应对”的结果。同样的道理,2008年危机发生后的“伯南克应对”正是我们今天所遇到的麻烦的根本原因。那么这次的麻烦,又将持续多长时间呢?
在这里,我们试着将伯南克应对的因果逻辑,做个简图来予以说明:
战争支出+社会的福利支出→严重的债务问题→政府不得不以印刷钞票,制造通胀来应对→制造出大量错误投资的伪繁荣→随着时间偏好改变,纯利率上升,靠低资金成本维系的错误投资难以为继,衰退来袭→政府基于维持经济稳定的诉求,不得不救助那些错误投资→战争支出+福利支出+对错误投资的救助成本,形成更大债务→政府不得不进一步释放流动性→受此错误激励,只会制造更大的泡沫→随着时间偏好的改变,纯利率上升,错误投资难以为继,继而便是更大的衰退→政府再次基于维持经济稳定的诉求,不得不对那些错误投资进行再救助→战争支出+福利支出+对错误投资的救助成本,滚成更大的债务雪球……
整个经济便进入这样一种恶性循环中,但这种循环并不是无休无止的,终有一天会做一次大清算的,就如同密西西比泡沫以破灭的形式,来对约翰.劳和奥尔良大公激进的货币实验予以清算一样。
格林斯潘对策的祸害
在繁荣期,通货膨胀把人们诱入歧途,使生产的劳动者不安所业,而只想到资本市场投机中去碰运气。同时,通货膨胀使人不愿意节约,从而也阻碍了新资本的形成。
更重要的是在一个通胀主义主导的社会,资产价格的上涨是流量收入远不能相比的,这使得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混乱。汗流浃背辛勤劳动的所得,远不如金钱游戏带来的利益,这必然对劳动积极性产生极坏的影响。也正是因此,人们更乐于投机而不是诚实的劳动。
财富没了债务还在
约翰·劳主导的“密西西比泡沫”最终以彻底的破产而告终结,它不仅给法国带来了一场繁荣幻觉,也给它带来了至少31亿里弗尔的财政亏空。在这场投机风潮中,只有极少数的及时抛出股票的投机家大获其利。随着劳氏货币体系的崩溃,法国从国王到普通平民上上下下都因为股票一事而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其中损失最大的是这个国家的中产阶级。原因在于,上层的贵族阶级是有特权的,这种特权至少可以保护部分财产的。而那些穷人,压根就没有资金介入资本市场,萧条时期他们固然艰难度日,在繁荣时期为应对通货膨胀他们仍然还是艰难度日。通货膨胀运动真正的输家,无疑是那些夹在中间的中产阶级。他们有部分的闲钱,这令其可以自由地进入资本市场,同时在泡沫时期他们的信用也得到扩张。在繁荣时,他们固然可以利用这种高杠杆信用形式大肆进行投资获利,但只要经济一衰退,其高杠杆也将会给他们制造很多的负债。
也正是因此,以通货膨胀运动为主要形式的格林斯潘式应对,对一国的生产常常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以约翰·劳主导的法国为例,在繁荣时期,它让人们诱入歧途,使生产的劳动者不安所业,而只想到股票投机中去碰运气。而等到劳氏制度崩溃,社会从繁荣沦为萧条后,这些以小手工业者和资本家为重要组成部分的中产阶级所受的影响极其巨大。他们把钱赌掉了,现在再也找不到生产资金。投机及其崩溃使得贸易和运输都陷入严重的紊乱之中,法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还受着这个可怕的危机的影响。
这就是因为通胀主义而形成的资产负债表危机。这种危机,今天仍然深深地影响着日本——这个因为通胀主义而失落了整整20多年的国家。
也正是基于此,日本经济学家野口悠纪雄将依靠刺激,以通胀形式来实现的经济增长视之为赌博经济。在他看来,在这样的经济体内,除了资产负债表危机以后,更存在着国民价值观的扭曲,而造成这种扭曲的浅层次原因却在于财富的逆向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