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对于广告商来说,Facebook的优势还体现在对用户潜在需求快速而敏感地捕捉上。作为一个在Google工作八年的高管,桑德伯格当然已经把Google研究得很透。她知道,Google的广告搜索是满足需求,建立在“用户明确需求”之上,即帮助人们找到他们想要的东西。这类广告的投放占到20%的市场份额。另外更多份额的广告则属于“创造需求”类的广告,像电视中插播的品牌广告。通过这类广告的播出,商家告诉观众,他们需要它。这类广告可以将新的想法植入消费者的大脑。这才是广告商为什么乐于将大把的银子花在电视广告上的原因。
但是,在互联网领域,一直没有一家公司专注成为“创造需求”型的广告平台。桑德伯格意识到这是Facebook的机会。用户在Facebook上停留的53分钟足以让广告商家说服用户购买他的产品。Facebook会针对用户推出一些具有前瞻性的广告,从而引领用户购买产品。比如,它会在一些预定了旅行服务用户的网页上刊登飞机票和旅馆的相关广告,以提示用户需要这些东西;它可以在一个青年男人的网页上,刊登一些啤酒的广告,以满足他的“荷尔蒙”冲动。
最后,与电视广告相比,在Facebook上做广告,还可以起到令人意想不到的口碑宣传的效果,让用户以非强迫的方式接受广告。Facebook的强大之处在于它可以把各个分开的用户以好友的身份联系起来,他们之间传递的消费体验和对商品效果的评价会远胜于广告的营销推广效果。就像桑德伯格所说的:“营销者知道,销售产品的最好方式是让你的朋友去销售。而这正是Facebook上的用户整天都在做的事情。我们首次实现了有效的大规模口碑营销。”在尼尔森一项调查中显示,在广告中包含用户所认识的人的信息,那么用户对广告的印象更为深刻,广告的记忆率将增加68%。用户更倾向于将这条广告内容与其他好友分享,而不是仅仅观看一下显示的广告就置之不理,而且用户对这类广告的购买意愿也会提高。
Facebook上实现口碑营销的方式很简单,页面上有一个名为“Like”的按钮,用户只要在使用某种产品后如果觉得效果好,就可以轻按一下这个按钮,很轻松地完成了向朋友的“推荐”。这就等于在无形中为某种商品做了口碑营销。当迪斯尼把《玩具总动员3》的电影票放在Facebook上销售时,有统计显示,最多的一次,一名用户就带动了80多张电影票的销售。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是Facebook可以超越Google的又一个发力点。
是广告,也是信息
桑德伯格在广告与内容产品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那就是将广告变成一种信息,在用户间传播,让用户相信这是一种信息或者交流的方式而乐于参与其中,Facebook称其为“参与型广告”。此时,广告已经不仅仅是广告,它成为朋友之间联系的方式,成为用户体验的一部分,几乎不会引起人们的反感。这个理念不仅说服了广告商,也打动了一向厌恶广告的扎克伯格。
在一般的网站页面上,广告是被明确摆放在相应的位置上,并且与网页内容信息是分离的。但是在Facebook上,广告则已经转化为用户们所谈论的话题或者参与的活动。厂商可以邀请网友进行商品设计、试用,参加他们组织的活动。比如,Threadless是一家T恤设计公司。他们会邀请网友参与T恤设计,定期举办比赛或者挑战赛,并请其他网友进行投票,采用他们中意的作品作为公司的主打商品。在营销上,Threadless还会邀请网友做模特,进行真实的产品推广。在调动顾客参与性的同时,实际上该公司也在为自己的产品增加创意。再比如,PETCO是一个全国性的宠物商店,他们会在页面上让宠物主人互相分享使用自己产品的心得。在PETCO的页面上,消费者还可以得到优惠券和最新产品消息,以及在Facebook上举行的宠物比赛信息。
英国广播巨擎天空卫视首席执行官杰瑞米·达罗克(TeremyDarroch)说过:“对所有的公司而言,加深与顾客的关系和顾客对公司的长期信任,是为永续成长打基础,任何人都不应该轻易地放弃这个机会。”桑德伯格说:“广告商可以用来与用户建立联系的空间并不多,用作他们的体验和分享的空间也不多,我们恰好有提供这些服务的能力。”
例如,情人节,本田汽车公司派发了虚拟礼物,所谓的礼物其实就是一颗心,大意就是说“你的心是完整的,所以,你的油箱也应该是满的。”这是有着本田品牌的小礼物。本田汽车总共派发了75万颗心。而收到这些虚拟礼物的75万用户又将它们发送给身边的朋友,如此一来,又会有75万人看到虚拟礼物。
由此,用户开始谈论本田,谈论他们的汽车,并且开始期待他们即将推出的一些产品。这一活动最终给至少两亿人留下深刻印象。Facebook的广告与在其他网站上的广告不一样,广告本身就天衣无缝地融入到Facebook的体验中,给人的感觉更像Facebook新闻反馈(news-feed)服务。
除此之外,公司还可以在Facebook上创建自己的页面,可以在上面发布自己的新产品,形成自己的粉丝团,然后与之互动。一旦用户表示他喜欢某个特定品牌,相关广告就会通过即时信息的方式传送给他。试想,如果你特别喜爱某个品牌,是它的忠实粉丝,当然想第一时间知道它又推出了哪些新产品。以这种方式传播的广告自然也不会遭到用户的抵制。比如,福特公司就已经建立自己的粉丝页面,形成粉丝团,这些粉丝可以在网站上分享关于福特汽车的照片和故事。对于这样做的原因,福特公司负责社交媒体的主管曾说:“从根本上讲,这一切都归结为人们为什么上社交网站。他们不是去看我们的广告,而是去相互交流。”这既符合人们寻找志同道合者的心理需求,又有助于提升公司的品牌形象。
越来越多的像迪斯尼、福特、麦当劳、星巴克、可口可乐这样的大公司开始在Facebook上做广告。宝洁公司不仅鼓励旗下品牌在Facebook页面上做广告,甚至还在硅谷专门开设了一家办公室,研究社交网络和数据营销。
Facebook不仅受到大品牌公司的青睐,同时有更多小企业开始使用Facebook做广告,因为比起昂贵的电视广告和Google排名广告,Facebook上的广告费用投入要少很多。借助Facebook,企业哪怕只投入1美元的广告费,仍可以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同时,Facebook也为更多小企业提供了便利条件,以鼓励他们在Facebook上做广告。
2011年9月中旬,桑德伯格宣布Facebook将启动一项免费广告项目,为20万家小企业提供价值50美元的免费广告。当用户点击广告超过一定次数时,Facebook就会向广告商收取一定费用,具体数字不定,一般为5美分或者2.5美分。“优惠券有很大的作用。通过免费提供的50美元,多数小企业都可以针对他们的目标客户展开至少一次推广,然后借此扩张业务。”桑德伯格说。虽然这项业务看似很小,但却是Facebook广告战略的核心业务,桑德伯格在阐述这样做的原因时说:“我的梦想很简单。我认为每家小企业都应当使用Facebook。除非所有的小企业都利用Facebook来扩张业务,否则我们不会停止。”
目前全美有近3000万家小企业,其中有900万家正在使用Facebook与客户交流,还有数十万家通过Facebook做营销宣传。通过这次免费活动,Facebook吸引了更多小企业来“尝试一下”,而当数千万的小企业来到Facebook做广告的时候,Facebook的巨大商机就可以想象了。
社交营销是双刃剑
Facebook简直就是一个完美的广告发布平台,不仅可以根据精准定位定制广告,还可以形成口碑营销。但是,就像硬币具有两面一样,Facebook的口碑效应既可以让企业一举成名,也可以让“坏事传千里”。
好的体验能够在Facebook上迅速传播,坏的体验也可以瞬间泛滥开来,令企业难以收场。比如,当人们看完某场电影后,形成的口碑是“那部片子烂透了,根本不值得一看”,它也会被Facebook上强大的社交网络迅速传播。这种广泛而迅速地传播所带来的后果不堪设想,而发布者想阻止信息的传播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广告商想在Facebook等社交网站上发布信息,是需要谨慎行事的。
Facebook充分利用用户的信息来为广告商提供最精准的广告平台,据业内人士透露,Facebook有一个约300人的营销团队,通过挖掘各种信息来进一步满足广告商的需求。他们会统计用户的对话、发布内容等,提供给广告商。很多广告商尝到了甜头,对Facebook产生强大的依赖性,就像耐克的营销负责人所说的,Facebook对耐克的重要性就像是六十年代的电视,已成为其广告宣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但是,当用户发现自己平时最喜欢的网站已经成为扎克伯格最赚钱的广告平台,而自己仅仅是其盈利的一个棋子时,他们对于把自己的信息出卖给广告商的做法还能容忍吗?Facebook不得不再次面对侵犯用户隐私的投诉,就像专业人士所说,“Facebook所获得的数据,比如某个消费者拥护某种产品或者某个品牌,以及他同网友间的交流,很大一部分是通过隐形手段获得的”,甚至有人认为,Facebook是在以“出卖自己朋友的方式”赚钱。尽管在隐私保护方面Facebook已经做出很大努力,但对于它侵犯隐私的声讨似乎永远不会停止。
Facebook上的“Like”服务从长远来看,也存在一定风险。
“Like”诞生的初衷本来是供好友之间推荐好文章或电视节目用的,是传播好的内容的方式。当它与商业联系在一起时,产生了很好的广告效应,广告客户可以轻易地利用“Like”按钮来完成广告的传播。这种宣传效果吸引越来越多的广告商与Facebook合作。可是,本来用于和好友沟通交流的平台充斥着越来越多的广告商时,那些用户还会继续使用这一功能吗?或者说,用户还会相信这一按钮推荐的东西是好的吗?
以上种种都是Facebook广告平台在逐渐强大的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但是,只要扎克伯格还会一如既往地关注用户体验,关注产品本身;桑德伯格还能一直倡导广告也是一种用户体验,广告需要变成内容这一理念,Facebook在广告上成功的几率仍会大很多。他们不是短视的人,扎克伯格和桑德伯格都很清楚,Facebook所有收入来源的基础在于它的用户数量,只要把握住这一点,Facebook自然会解决以上遇到的问题,从而让Facebook在成为一个提供有趣内容的社交平台的同时,也成为一个靠广告盈利的圈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