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小传】
何云伟,1981年出生,相声演员。自幼喜爱相声艺术,拜师郭德纲先生学习相声表演。上演的节目有《黄鹤楼》《学四相》《闹公堂》《拉洋片》《戏迷游街》等百余段,人称“相声界的周星驰”。2011年春节联欢晚会上与搭档李菁表演相声作品《独家录制》。
年纪轻轻就当上了师父,何云伟表示,收徒弟是因为发现一个好的学生不容易,想把他领进这个行当,让他茁壮成长。
奋斗感言:看好目标向前冲,胜利属于自己。
【主持人简介】
阿丘:中央电视台着名主持人,主持风格亦庄亦邪。
【观察员介绍】
李菁:相声演员,德云社创办人之一,何云伟搭档。
刘洪沂:着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郭德纲的启蒙老师之一。
主持人:今天上场的人物,号称“相声界的周星驰”,有请何云伟。
何云伟:大家好,主持人老师好。
主持人:很多观众,特别是南方的观众,都不明白为什么你叫相声界的周星驰?
何云伟:我也纳闷呢,据我的理解,可能是我这个在台上表演的时候,形象跟面部表情比较丰富一点。
李菁:不仅在台上表演,生活里也这模样。
何云伟:收敛得多,可能就比较搞笑一点,也可能是作品无厘头一点,我认为是这样。我不知道观众是怎么认为?
主持人:这种无厘头原来是香港电影里的一种幽默方式,现在已经被相声界采用了,真是令人无比欣慰。我觉得这是一个进步的现象。
何云伟:也是一种尝试。
主持人:那么你的另外一个名字叫何大拿,是什么意思呢?
何云伟:我们有一个传统的作品,叫《黄鹤楼》,体现一个人物,不懂装懂,愣充戏曲专家,说自己是大拿——什么都能拿得起来,放得下。我姓何,就是何大拿。后来录制《星夜故事秀》的时候,就把这个外号挪用过来了。
李菁:另外呢,你看过一部红色经典的小说叫《烈火金刚》吧?
何云伟:有这么一部。
李菁:《烈火金刚》里边就有一个人物叫何大拿,一个地主,跟他这形象,可能也差不多。
何云伟(笑):不符,不符。
何云伟从小就热爱相声事业,他不是诞生于相声世家,也没有从事过相声专业的科班训练,他完全是凭借对相声无限的兴趣和热忱,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了现在。如今,他有了自己的学徒。但他坦言,他自己还处于上升期、艺术生涯的成熟期,但是为了留住一个像他这样的热爱相声的人,他这样年纪轻轻也成了先生。
主持人:两位是什么时候认识的,又是什么时候做了搭档?
李菁:认识是在2002年。那会儿他还没毕业,我是大学刚毕业,我在剧场里边说相声,他天天到剧场来听。他坐在很显眼的位置,我天天能看见,就那么认识了。但是,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有一回,我们在台上演出,我原来那个搭档出现好几次不该有的失误,他作为观众叫了几声倒好。我就特别观察了一下这孩子,得把他这模样记住。
何云伟:我没叫倒好。
李菁:你没少叫。
何云伟:实际上也不是倒好,我也是喊好,跟喝彩是一样的,但是地方不对。
主持人:我听说过——下去,是吧?
何云伟:不,这个没有,那样不文明了。
主持人:两位什么时候开始合作了呢?
李菁:有一个跟我年纪相仿的相声评书演员,叫王月波,认识他,知道他会说几段相声,然后就把他带到后台,正好那儿也缺人手,就问他能不能上台演出,他就爽快地答应了。
何云伟:我跟王月波认识算很早,1999年的时候,我就跟他认识了,也在他那个小茶馆里头说过相声。王月波知道我能在台上表演。就这么的,把我带到后台,跟郭老师引荐了。
主持人:那你是什么时候开始喜欢相声,而且喜欢到了什么样的程度?
何云伟:很小的时候就喜欢。我们家就有一盘相声磁带,名字叫《侯宝林相声选》,我记得是第二辑,有那么三段相声,一段《歪批三国》,一个《卖包子》,一个《北京话》,反复地听,这么着就接触到相声。电台有这个每日相声节目,我每天都跟着听,这么着就喜欢上相声了。后来电视上有晚会,经常有相声的节目,我也盯着看,也模仿。
主持人:单口吗,还是有搭档?
何云伟:那阵没有搭档,一直到上小学的时候,跟一个同学一块儿说相声,我记着说的是姜昆老师根据灯谜改编的那个。
李菁:就是灯谜。
何云伟:猜字。还有马三立大师的那个《相声的魅力》,反正就跟着录音一块学,也不知道先从哪段入手,比较盲目。
主持人:你父母不是干这一行的吧?
何云伟:都不是干这一行的。
主持人:在相声界是不是有一个规矩,得要师承家传,那么你父母都不是干这一行的,你却喜欢上相声,而且从事相声了,是不是破了相声界的一个规矩?
刘洪沂:要按规矩说,不是这样。我们同行的子女,很多都不说相声。可是,相当的一部分演员,都是家里没有说相声的,就是喜欢,就从事这个行业了。
主持人:我们今天还请来了何云伟的徒弟严家宝。严家宝,听说你们家你父亲是从事相声事业的,是吗?
严家宝:怎么说呢,我爷爷那一辈,就是搞传统艺术的,他是古诗,然后我奶奶是唱老旦的,是地方戏。我爸我妈也是搞戏曲的,我爸是古诗和情诗,我妈唱青衣。从小我就受熏陶,我妈怀着我的时候,就在台上演出。后来一直跟着父亲学艺,没有拜正规的老师,后来遇到了我的恩师,何云伟老师。
主持人:你是何云伟的徒弟?
严家宝:对,学生。
主持人:现在相声界排辈,到你们班上有没有说再赐给他们什么字?
何云伟:没有。一直到了“文”字这辈,后来就没有排字了。
主持人:严家宝,你觉得自己有没有说相声的天分?
严家宝:应该说天分不足,但是后劲挺足的,因为我觉得天分是一方面,也许受到家庭的熏陶,无时无刻不在听着这些戏曲、传统的相声、快板,这些东西熏着,自己艺术修养就提高了。其实艺术也得靠后天的努力,就像何老师、李老师,都是靠以后的努力,我觉得这个天分是占1%的,99%还是靠自己的努力。
主持人:你当年是看中何云伟的什么,要拜他为师,是不是因为他出名了?
严家宝:不是,我的一个哥哥是京剧界的,是何老师的好朋友。我看到何老师的作品以后,觉得这一对搭档,特别有味,而且他们会很多。通过和师傅这么长时间的交流、学习,我发现了他不仅在台上,在台下仍然在学习,我不奢求学习他们艺术方面的修养,我觉得他们专注的精神,我一辈子也学不完。
主持人:真会说,大学生。何云伟有几个徒弟,就一个?
何云伟:我基本上说,就这一个徒弟吧。
主持人:李菁呢?
李菁:我有三个。
主持人:这个选徒弟有什么标准?
何云伟:当然有标准,过去讲,师访徒三年,徒访师三年,要互相了解业务,更重要的要了解人品。学艺先学做人,业务再好,人品不行,也不可以。所以,要有长时间的互相了解的过程,如果达成一致了,才能建立起师徒关系。这种关系应该是负责任的关系,因此我们这一行,师父的父是父亲的父,如同一家人一样,不光是关心徒弟的业务,也要管他的生活。反过来说,徒弟对师父也是,除了学习之外,平常也得孝敬,家里的事都得跟着忙活,就跟一家人一样,所以不能太仓促决定。
主持人:找两位当学徒的多不多?
李菁:有一些,但是严格来说,像我们这个年纪收徒弟实际上是愧不敢当。
何云伟:因为我们自己的业务还处于一个上升期,没有达到一个成熟期。当然,有很多学生他有这个愿望,再加上一些同行的鼓舞,所以才收了几个徒弟。我们还在学习,离老先生还差得远呢,但发现一个好的学生不容易,把他领进这个道上来,让他茁壮成长,就是这意思。
何云伟的经历在他带徒弟的过程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除了要求徒弟在模仿的过程中自己领悟外,他还注重细节,宁缺毋滥,力求每一段都是精品,这不仅是对徒弟的要求,也是何云伟对自己的要求。
主持人:最早正式参加相声活动是什么时候?
何云伟:17岁。参加“春蕾杯”曲艺大赛,没有搭档,只能是自己一个人说,说的是《连升三级》。
主持人:上了中学之后,你怎么学相声的呢,在哪儿学?还是通过收音机?
何云伟:那个事啊,是这样。这个大赛也是一个契机,看到这个消息后,我就找到北京三中,那里有一个曲艺培训班,他们搞了这个大赛,然后到那儿去报名,大赛完了以后,人家那个老师说,你有没有想法跟这儿学一学。我说那行,学也没有坏处,多学一点好。就这样,跟崔琦老师,还有梦新老师,包括老艺术家郭全宝先生,还有赵益民老师,包括已故的萧四百老师、来宝刚老师,都学过。在那儿学了两年时间吧,但主要还是跟崔老师学习。
主持人:刚开始是跟收音机学,后来就有老师教了,那么现在你怎么教严家宝,这是我关心的。这跟戏曲学院教表演完全不一样吧,是手把手地教,还是告诉基本概念,然后让他练基本功?
严家宝:我不知道其他老师教学生是什么样的。何老师的教学方法就是,我们爷俩无时无刻不在学习,他也在学习,不管是去外边做节目的路上,还是在他的家里,休闲的时候,他嘴里、耳朵里都要念着、听着东西。然后他利用这些东西来熏陶你。但这也需要一个悟性,一遍肯定是学不会的,他总是在念,他自己也在加工这些东西,然后你在旁边也悟这些东西,慢慢地师徒两个人都在进步。
主持人:很好。
何云伟:这个是这样,并不是说我们现在在台上所演的就是一成不变的,我们也不断在提高。艺术这东西没法谈对错,只能说是更好。
主持人:你也拜了郭德纲为师,那他是怎么教你的?
何云伟:他的教学方式跟其他的老师也不一样,主要是靠自己领悟。他事情繁多,主要是给你念一些东西,告诉你这个节目应当怎么演,你拿录音机录下来,然后你自己去整理,随后到台上自己去表演。大部分节目都是这样。
主持人:好,咱们往下捋。从小喜欢相声,喜欢曲艺,乐此不疲,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有没有想过报考这样的专业?考大学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报考一些类似的院校,或者是专业,去说相声?
何云伟:在高中的时候,曾经想过去这个专业做一些系统的学习。后来就打消念头了。家里也说,把这个当一个爱好吧,就别干专业了,就这么着,我报了物业管理。我学的是跟演艺没有任何关系的专业。
刘洪沂(插话):就是收电费。
何云伟:管理,我不收电费。毕业以后,我打算干物业管理了,可是,还是喜欢说相声,就是学物业管理的过程当中,跟着一块演出。毕业以后,还是爱相声。
主持人:根本没想过去寻找相对对口的一些工作,是吧?
何云伟:当时我去德云社实习。说到底还是喜欢相声。
主持人:喜欢归喜欢的,你当时有没有这样的想法,就是父母希望你毕业之后得有个稳定的工作。你真喜欢说相声,但如果没有一个国营院团接受你的话,你的生存怎么办,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何云伟:一般家庭的孩子,就可能想到这个问题了,可是我没有,家里头也不指望你挣多少钱来养家,家里的条件,不说特别好吧,反正是中等。
何云伟的成长离不开德云社。可以说,德云社是相声界的一个奇迹。它把相声重新带回了剧场,而且创造了辉煌的票房成绩。但是,在成立之初,德云社却面临着十分艰难的境况。没有合适的演出场地,听相声的人太少,有的时候台下竟然只有一个观众。德云社就是这么硬挺着,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来。何云伟在北京相声大赛上获得专业组一等奖,也有助于德云社的名声远播。
主持人:你怎么跟郭德纲认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