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13 从琐碎小事中脱身
英国著名社会学家塞缪尔?斯迈尔斯(Samuel Smiles)在那本畅销书《有钱人想的和你不一样》中提出过这样的观点:有钱人喜欢统筹全局,而不是局限于琐碎而重复性的事务。当他们从琐碎的事务中脱身出来之后,便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不同的东西,去思考、尝试不同的事情。由于他们掌握了这些知识和能力,所以变得更加富有。
一位朋友阅读了相关章节后问我,塞缪尔的说法有误,喜欢统筹全局并不是有钱人的专利,每个人都不想陷身于琐碎而重复的事务性工作,谁不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学习、思考和尝试呢?古人曾经说:大礼不辞小让,大行不顾细谨。就是要求做大事情的人不要拘泥于琐碎小事,要立足高远,抓住大事,提高效率。但我们穷人没有办法,不得不局限于那些琐事。看来,如果要求朋友从琐碎小事中脱身,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也是有一定困难的了。引申开去:效率只属于有钱人?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但生活中的我们之所以不能提高效率,在很大程度上要归结于琐事的困扰。回过头来再看看笔者的那位朋友,她是某设计研究所的一位职员,负责做效果图,技术能力不错,为人比较随和。正是因为随和,才有很多的人都来找她帮助,公司的同事不时找她打份档案、加个标头、做个表格什么的,有时外地的同事还要打电话来向她请教问题,因为她态度好,同事们便不会去找别人。这样一来,她自己的一份效果图被一拖再拖,上司一催再催,被骂了好多次,迫不得已加班完成,她现在已经成了公司的“加班专业户”。这位朋友来自于农村,心肠很好,老家很多人有什么困难都希望她伸出援手,购买机票、看医生……,一些琐事经常性的寻上门来,她又不好拒绝,只能牺牲工作时间了。上司对她很不满意,工作没有效率,业绩不突出,收入也捉襟见肘。
和朋友聊起此事,她往往会说,都是一个公司的老同事(一个村的亲戚),我怎么好拒绝呢?其实,笔者这位朋友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也就是说她没有成为一名完全意义上的职业人。她希望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工作和生活中都充当一个“老好人”,其结果是工作一塌糊涂,她本人也苦不堪言。
的确,一个人正专心致志的工作,突然上司进来,交给一项任务:去网上下载一点资料;或者同事走过来,很委婉的说:“我本来想请你说明,但又害怕打搅你……。”其实你已经被打搅了,如果你不能妥善处理这一类问题,就会陷入外在琐事的保卫,经常打乱工作思绪,降低工作效率。因此,首先要考虑到自己的工作,如果确实没有时间,或者对自己的影响比较大,就有必要学会拒绝,让这些琐事尽量远离自身。
或许你要说,这些都是外来的琐事,很好拒绝或摆脱,但有些琐事本来就是属于自己的,非处理不可,怎么能全身而退呢?
Maria告诉我,降低她工作效率的罪魁祸首是电话。Maria是一位比较感性的职业女性,男女朋友都比较多,也不乏许多富有充裕时间的朋友,于是一个个电话在上班时间打来。当初,她将一个真诚的问候、一个聚会的邀请,当成繁忙工作中的小插曲,也喜欢将心头的不快给朋友们倾诉。但一段时间过后,她就感到吃不消了:频频到来的私人电话已经成为她的负担。
因此,不要小看私人电话,她或许成为降低工作效率的最大“琐事”之一。其实这样的琐事是很容易消除的,学会礼貌的打断,几次之后,朋友也不会主动和你电话聊天了。实在觉得比较麻烦,还可以采取一些技术措施,让前台阻挡一些不必要的打搅,等等。由此看来,所谓的私人琐事都不不难摆脱纠缠,关键看你自己愿意不愿意。
要摆脱琐碎小事,取决于自己的态度。爱人的约会、小孩的牵挂、父母的惦记、家中的煤气、私人理财……,都会成为章鱼的爪子,将你牢牢的缠住。对于这些非做不可的事情,可以在每天的计划中列进去,比如上午10点给医院去一个电话,询问母亲的病情;在中午休息的时间去一趟证券交易市场,及时处理好股市上的问题;提前一点时间下班,回家等候修理煤气管道;晚上留给孩子两个小时,辅导功课并进行家庭教育。
既然这些都在计划之中,就没有必要记挂在心头,可以将所有的精力都专注于工作,使工作效率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