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23100000024

第24章 有一颗淡泊心,你会更超然(1)

佛说:追寻外在感官的快乐,是使人痛苦的原因。当人陷入追求欲望的执著之中时,就掉进了无底洞。

泊痛苦的根源是私欲,无论企求快乐、报复、或只企求长寿的欲望,都会导致痛苦。

对那些太急于求利或急于求功的人们来说,他们有必要学会一份“心灵上的舒展”。这种心灵上的舒展就是让自己能把一切看平淡些,看轻松些,不要期望得太高,不要过分地求全责备。

不贪婪

物的享受、权的力量、名的荣誉只能使人产生一定的满足感,即使这就叫做“幸福”,那也只是一种短暂的感受。

贪欲是无法满足的,真正的幸福来自于内心,金钱、权力、荣耀都无法衡量,幸福是心的感受!

欲望就像无底洞

南阳慧忠禅师被唐肃宗封为“国师”。有一天,肃宗问他:“朕如何可以得到佛法?”

慧忠答道:“佛在自己心中,他人无法给予!陛下看见殿外空中的一片云了吗?能否让侍卫把它摘下来放在大殿里?”

“当然不能!”

慧忠又说:“世人痴心向佛,有的人为了让佛祖保佑,取得功名,有的人为了求财富、求福寿,有的人是为了摆脱心灵的责问,真正为了佛而求佛的人能有几个?”

“怎样才能有佛的化身?”

“欲望让陛下有这样的想法!不要把生命浪费在这种无意义的事情上,几十年的醉生梦死,到头来不过是腐尸与白骸而已,何苦呢?”

“哦!如何能不烦恼不忧愁?”

慧忠答:“您踩着佛的头顶走过去吧!”

“这是什么意思?”

“不烦恼的人,看自己很清楚,即使修成了佛身,也绝对不会自认是清净佛身。只有烦恼的人才整日想摆脱烦恼。修行的过程是心地清明。”

大多数人都有这样那样的痛苦。那么,痛苦是谁制造的呢?这痛苦是哪里生产出来的呢?掉进了痛苦的洞中,为什么那么难爬出来呢?

可怕的黄金

一个僧人惊慌失措地从树林中跑过来,刚好碰到两个非常要好的朋友在林边漫步。他们问僧人说:“你这样惊慌失措是为了什么?”

僧人说:“太可怕了,我在树林中挖出了一堆黄金!”

两个人心里禁不住说:“这个傻瓜!挖出了黄金,这么好的事他居然说太可怕了,真是天大的傻瓜!”于是他们问道:“在哪里挖出来的?你告诉我们吧!”

僧人说:“这么厉害的东西,你们不怕吗?它会吃人的!”

那两个人不以为然地说:“我们不怕,你就告诉我们在什么地方能够找到它吧!”僧人说:“就在树林最西边的那棵树下面。”两个朋友立刻找到那个地方,果然发现了那些金子。

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说:“那个僧人真是太愚蠢了,人人都渴望的黄金在他眼里居然成了吃人的东西!”另外一个人也随声附和地点头称是。

他们讨论着怎么把这些黄金拿回去。其中一个说:“白天把它拿回去不太安全,还是晚上拿回去好一些,我留在这里看着,你去拿些饭菜来,我们在这里吃完饭,然后等到天黑了再把黄金拿回去。”

另外一个人就照他说的去做了。留下的那个人心想:“要是这些黄金都归我该有多好呀!等他一回来,我就用木棒把他打死,这些黄金就全是我的了。”

回去拿饭的人也在想:“我回去先吃饱饭,然后给他的饭里下毒药,他死了,黄金就全是我的了。”

他刚回到那里,另一个人从背后狠狠地用木棒将他打死了,然后说道:“亲爱的朋友,是黄金逼迫我这样做的。”

然后他就拿起那个人送来的饭,狼吞虎咽地吃起来了,没过多久,他感觉肚子里像火烧一样,他知道自己中毒了,临死的时候他说道:“僧人说的话真是太对了!”

贪求爱欲而不知足者,如举着火炬,逆风而行,当然会烧到手和身体。

人若沦为欲望的奴隶,便会丧失心灵的宁静,很容易走进地狱之门,万劫难复。

欲火愈旺,福德愈轻。

言多语失皆因酒,义断亲疏只为钱;

有事但听君子说,是非休听小人言。

买土地的农民

有人问定远禅师:“世上什么最可怕?”

禅师答:“欲望。”随之给他讲了一个故事:

一个农民想花钱买地,一个地主告诉他,只要交上10块钱,在一天(从日出到日落)内用步子所圈出的地全都归买主,但最终必须回到起点。

不难预测,那个农民将会以一日的辛苦来换取最宽广的土地。于是,第二天太阳一露出地平线,他就出发了,一路向前疾走,一分钟也没有停下。在回头已经看不见出发点的地方才想到拐弯。

不知不觉间,太阳快要下山了,但他已经离起点很远了,不得不走斜路向起点赶去。可太阳马上就要落到地平线下面了,由于他的力气已经耗尽,在离起点两步远的地方,终于倒下了,再也没有起来。不过,他倒下的时候双手刚好触到了起点的那条线,于是他也就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那片“宽广”的土地。

人心不足蛇吞象。这位贪心的农民只想尽可能多地得到土地,结果白白葬送了自己的生命。

定照禅师

在宋朝,宋徽宗得知芙蓉道楷禅师德行超俗,禅法神奇,于是就赐给他紫衣,并亲封法号“定照禅师”。

对于这一荣耀道楷却拒不接受。他说:“我一个出家人,专心致志学佛修禅就是了,要这些世俗的名利有什么用?”

宋徽宗感到皇家的尊严被损,自己的权威受到挑战,不由得雷霆震怒。他一道圣旨,命令大理寺收押道楷,严厉查办!

不是上天堂,就是下地狱。然而,道楷禅师宁可进监牢,也不被名利所动。于是,他坦然接受了刑罚,披枷戴锁,踏上了荒沙漫漫的流放之路。

这就是禅者,这就是禅者的风采:大智且大勇,洒脱而神奇。什么名利,什么生死,统统是过眼烟云。“千峰顶上一间屋,老僧半间云半间。昨夜云随风雨去,到头不似老僧闲。”归宗志芝禅师如是说。

不执著

世间的万事万物,不论是山川大地,环境中的任何事物与现象,我们的身体、思想、心理反应等,都是在不断的变动之中,没有一样是永恒不变的,甚至包括所谓的原则、真理,也会随着时空的不同,而阶段性的显示出差异。

到了该改变的那一刻,应该放下的就放下,不需执著。

人生不可能被完全掌握,生命中总有些难以预料的事情,所以无需太过执著。

每个人都是两手空空来到世间,又两手空空离去。既然如此,又何必偏执于某一时、某一事?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上面这首偈是六祖慧能所作。据说,五祖弘忍退位时,想从众弟子中找一个有才能的人来做接班人。于是,他就把众弟子招来,对他们说:“你们听了我这么长时间的弘法布道,也不知道你们悟了没有。诸位各作一首偈子呈来,让我看看你们修行的成绩。中意的话,就把衣钵传他。”

在众多的徒弟中,当时有一位名叫神秀的上座和尚,资历很深,读了很多经书,颇有学问,深得弘忍器重,大家认为这回呈偈受衣钵的人非他莫属。神秀为人持重,虽自知为众望所归,但还是把精心写的一首匿名偈子,乘天黑贴在廊壁上。第二天人们见到了这首偈子。偈云: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慧能一直在碓房舂米,并不知五祖要学人呈偈选法嗣的事。当有人念着神秀的偈子从碓房经过时,慧能不禁感叹道:“好倒是好,但并未到家。”

那人听了慧能的感慨,不禁呵责道:“你一个舂米的行者,胡说什么?”

慧能也不跟他计较,当下想好了一首偈子。到了晚上,找一位童子带他到了廊壁下,请人代笔把他的偈子写上。这首偈就是我们上面看到的。

五祖读后说道:“这是谁作的?也没有见姓。”虽然如此,但由这首偈子,弘忍更加认识到慧能是成大器的材料。为了掩人议论,弘忍脱下鞋子,用鞋底把慧能的偈子擦掉了。

到了晚上,慧能还在碓房干活,五祖悄然而至。寒暄过后,五祖用手杖在碓石上敲了三下,转身走了。慧能会意,便在三更时刻到五祖房中。五祖为他讲解《金刚经》,当听到“无所住而生其心”时,慧能言下大悟。印心之后,弘忍随即传法衣与他,慧能即为禅宗六祖。

如果用一个字来分别概括这两个偈,那么神秀偈为“戒”,慧能偈为“空”。

神秀偈执障身心,要人终生不断地拂尘拭埃,这是渐修的法门,并未达到究竟空的境界;慧能偈虽否定了身执和心执,但也有执空之弊。所谓空无一物,是在心念的不停流动中,不停滞,不执著,有而非有,空而非空;如果执空不放,也是一种挂碍、沾滞,必将堕入魔障中。

吃茶去

赵州禅师问新来的僧人:“从前到过这里吗?”

僧人回答:“到过。”

赵州说:“吃茶去。”

又问另一僧人,僧人说:“不曾到过。”

赵州吩咐:“吃茶去。”

事后院主问道:“为什么到过也说吃茶去,不曾到过也说吃茶去?”

禅师叫:“院主!”

院主应答,禅师说:“吃茶去。”

道就在一举一动的平常心之中,如果刻意思考就是束缚。赵州的“吃茶去”如行云流水一般,令我们茅塞顿开。

按照禅宗的说法,有所追求就是妄心。甚至连佛也不要求,道也不要求,因为人如果去求的话,本身也就违背了佛家之道的意旨,越求也就离佛道越远,这就叫“求佛失佛,求道失道”(义玄禅师语)。既无心,又无求,当然也就无事可做了。

执著是自缚的蚕茧

三祖僧璨召集僧众,准备向他们宣讲正宗佛法。这时一个小和尚,才14岁,名叫道信,来礼拜僧璨禅师,并问僧璨道:“什么是佛心?”

僧璨答道:“你如今是什么心?”小和尚说:“我如今无心。”

僧璨说:“既然你没有心,难道佛就有心吗?”

小和尚又问:“请求师父教给我解脱束缚的方法。”

僧璨说:“谁束缚着你?”

小和尚说:“没有谁束缚我。”

禅师说:“既然没有人束缚你,这便是解脱,何必再求解脱?”

小和尚闻此当即大悟。他便是接三祖衣钵的四祖道信禅师。

俗语有云:作茧自缚。我们很多人像蚕蛹一样,经常为自己编织一个精致难破的茧。庸人自扰,自寻烦恼;愚人自缚,自绑天足。究其根底,那就是一切众生都有一个“我执”,把我的现象执著得很厉害,把自己所有的妄想、意识、烦恼,一切不实在的观念、思想当成真实的。其实,我们一切的思想、心理、意识的变化,都是那个真正心所起的一种现象变化而已,不是真正心。可见,只有突破自己的圈套和条条框框,才能窥见佛所启示的天地自然的精神所在。

打耍的小丑

白云守端禅师是杨歧的学生。

有一次,杨歧问白云守端以前拜谁为师。

守端说:“茶陵仁郁和尚。”

杨歧接着说:“我听说仁郁和尚有一次过桥不慎滑倒,因而大悟,写了一首诗偈,你记得这首偈子吗?”

守端回答:“这首偈子是‘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

杨歧听了之后,便笑着走了。

守端因为老师这一举动,整夜失眠。

第二天一早,守端便去问杨歧为什么听了仁郁和尚的偈子要发笑。杨歧回答说:“昨天你有没有看到那个打耍的小丑?”

守端说:“看到了。”

杨歧又说:“你在某一方面不如那个小丑。”

守端问:“老师指的是什么?”

杨歧回答:“小丑喜欢别人笑,而你却怕别人笑。”

守端因而大悟。

杨歧的笑,是因事之可笑而笑,其笑本身并无意义。可是守端过于认真,拼命去研究杨歧为什么而笑,过于执著,徒生烦恼。所以,杨歧是要他放下执著心,便可立即获得大自在。

宗旨游山

一天,药山禅师问宗旨:“你去哪儿了?”

宗旨回答:“去游山了!”

药山说:“说得具体点!”

宗旨说:“山上的鸟儿白得像雪,涧底的游鱼游个不停。”

山上鸟儿白似雪,是何等清净纯洁;涧底游鱼游不停,又是何等庸碌烦嚣。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唯有心真正闲下来,放下对世俗人情的执著迷恋,才能将个人的精神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才能感受到“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的禅境。只有在滚滚红尘中保持一份清醒,才能以一闲对百忙,以潇洒的姿态应对人生。

无分别

一切烦恼和痛苦来源于人的分别心,佛典中说:“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世界上的一切差别,都源于这种分别心。

《信心铭》中说:至道无难,惟嫌拣择。拣择就是分别心,你我就是分别心。

《金刚经》中说: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就是无分别。

佛性并无南北之分

六祖慧能初见五祖弘忍时,曾有如下一段问答:

弘忍问:“你是哪里人?来这里做什么?”

慧能答:“弟子是岭南人,来到这里,想求‘作佛’!”

弘忍说:“你是岭南人,哪里能做‘作佛’!”

慧能说:人有南北之分,‘佛性’并无南北之分,弟子身与和尚身虽然不一样,‘佛性’却并没有什么两样!

弘忍听到慧能的对答,暗暗吃惊,觉得这个人很有“慧根”,便把他留了下来。但只让慧能做“行者”,也就是并未正式出家,还只是在厨房里干杂活的“临时工”。

花雨不沾衣

佛教把没有削发出家,在世俗家庭中仍然能够遵守戒律、皈心禅的人叫做居士。

维摩诘是佛教中一位极其著名的在家居士。他智慧无双,擅长辩论。他在毗耶离城卧病,想借此与佛的弟子们探讨禅。佛陀派大弟们前去探视,众弟子都因为曾经在辩论中输给了维摩诘,怕不能完成使命,而不敢前去。后来文殊菩萨应命前往,还有许多菩萨率领弟子随行。

文殊菩萨与维摩诘居士探讨禅,如联珠贯玉,众人听了,无不如醉如迷。

当时在维摩诘的丈室中,有一位天女,看见了这种情景,便现出身形,用天花纷纷抛向听法者的身上。

美丽的花雨从天而降,构成了一幅绚丽的图景。

说来也怪,当花瓣飘到诸菩萨的身上时,纷纷滑落;而当花瓣飘到各位大弟子的身上时,便黏着在那里。

各位大弟子见状,运起神力,想让花从身上落下。可不论他们怎么用力,花瓣仍牢牢粘在身上,怎么也甩不脱。

天女问舍利弗:“为什么要将花去掉呢?”

舍利弗说:“这花黏在身上,与佛教的戒律不符,所以想办法把它抖落。”

天女说:“不要这样说。花的本身并没有符合不符合教义的区别,之所以认为它不符合教义,是因为你自己生起了分别想。你看大菩萨们,他们并不把花看做是花,所以花雨不沾衣。而你们心中生起分别,产生了畏惧之情,这便是粘着啊。有了黏着的念头,怎么能去掉黏着的花呢?”

我们之所以迷惑、颠倒,本有的自性之所以不能现显,之所以烦恼,而不得解脱,就在于我们的分别心。如果我们能时时刻刻淡化我们的分别心,不去向外求,那么我们的本心就会显露。

买纸

有一天,盘硅禅师吩咐他的侍者赴京买一批上等的纸材。这位侍者向来被称许具有“子贡之资材”,是个相当聪敏伶俐的人。

侍者不敢掉以轻心,在千挑万选之后风尘仆仆地带了一批纸回来。但禅师看过纸以后却说:

“这个不行!”

毫不留情地拒绝了。因此侍者只好再度赴京去买另一种纸。

“这个也不行!”

禅师看了第二次买回来的纸,很冷淡地说道。

结果,侍者只得硬着头皮再度赴京。

当侍者第三次将纸买回来以后,禅师依然还是冷冷地说:“不行!”

弟子心想:“真是一点也不体谅弟子的劳苦啊!”

但弟子随后一想,才猛然发觉自己的过失,赶紧向师父道歉。

“明白了吧!……嗯,其实最初买回来的纸就行了。”禅师如是说。

侍者想必是在纸店里精挑细选之后才把纸买回来。但是在他的心中,免不了还存有这样的遗憾:买了甲,说不定丙比较好呢……盘硅禅师为了破除弟子心中的迷思,所以故意板着脸说:“不行!”其实对个开悟的禅师而言,是不舍去分别纸的好坏。即使给他粗劣的草纸,他也不会感到嫌恶。问题的关键在于侍者的心态。

同类推荐
  • 佛教的传入与传播

    佛教的传入与传播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佛教的传入与传播》为丛书之一,系统全面介绍了佛教史相关历史知识。《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佛教的传入与传播》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修得慈悲心,福报自然来

    修得慈悲心,福报自然来

    何谓慈悲?慈爱众生并给予快乐(与乐),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拔苦),称为悲:二者合称为慈悲。慈悲是一切德行的根源,慈悲是无量智慧,慈悲是大爱。能感知一切众生的痛苦,能善待一切众生,并有想帮一切众生摆脱痛苦的心,就是慈悲心。慈悲心包括放下执著心、保持正心、宽容心、随缘心等。本书共分八篇,以佛学思想为核心,分别从善念、放下、静心、做事、宽容、智慧、平常心、随缘八个方面,讲解了慈悲给我们带来的福报以及怎样修得慈悲心。书中还有“佛陀格言”、“禅机妙语”、“佛家典籍”、“佛心故事”等版块内容,使读者能更好地了解和感悟佛法。我佛慈悲。慈悲即佛。佛即慈悲。
  • 六祖坛经笺注

    六祖坛经笺注

    《六祖坛经笺注》是为佛教、特别是禅宗极为重要的经典《坛经》进行注释解说的著作,也是《坛经》“笺注”著作中的集大成者,全书搜集资料丰富,注释严谨,以“字字考其来历,句句求其证据”的标准,详细解释阐述《坛经》本义,使《坛经》奥义清晰可读。
  • 流传千年的儒家佛家道家故事大全集(超值金版)

    流传千年的儒家佛家道家故事大全集(超值金版)

    林林总总,一应俱全;道家则是药店,灵丹妙药,用以救人济世。儒家店必须光顾,圣人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佛家店则随时可以逛逛,日常用品,有钱则购,无钱则望,其中应有尽有,为人生不可或缺之物。道家店则是无事不必登,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对于儒释道三家曾作过这样的比喻:儒家好比粮食店,有病必须看,否则病入膏肓,悔之晚矣。可以这样说,儒释道三家的思想精华组成了汉学的基本哲学思想,就连西方学者也不得不承认这三者的地位——西方学者曾评出的“东方三大圣人”,为人们提供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佛家是百货店,第一是老子,第二是孔子,第三是六祖慧能,正好代表了中国的道、儒、释……
  • 佛教哲学(第四卷)(方立天文集)

    佛教哲学(第四卷)(方立天文集)

    在各种宗教中,佛教的宗教哲学内涵最为丰富多彩。《佛教哲学(方立天文集第四卷)》是对佛教哲学现代化研究的尝试。全书简要地论述了佛教哲学的构成和流派、历史演变以及重要著作,并就佛教哲学的人生价值观、宇宙要素论、宇宙结构论、宇宙生成论和本体论以及认识论的基本内容进行了探讨和阐述,以此凸现佛教哲学体系的总体思想风貌和理论特质。《佛教哲学(方立天文集第四卷)》还就佛教“空”义的思想历史演变、“空”义的类别、内涵及其理论思辨价值,作了集中述评,以利于了解和把握大乘佛教哲学的思想内核。
热门推荐
  • 奇趣昆虫王国(我的动物朋友)

    奇趣昆虫王国(我的动物朋友)

    昆虫是所有生物中种类及数量最多的一群动物,是世界上最繁盛的动物,已发现100多万种。昆虫在生物圈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虫媒花需要得到昆虫的帮助,才能传播花粉。而蜜蜂采集的蜂蜜,也是人们喜欢的食品之一。但昆虫也可能对人类产生威胁,如蝗虫和白蚁。而有一些昆虫,例如蚊子,还是疾病的传播者。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心理游戏训练营(超级智商训练营)

    心理游戏训练营(超级智商训练营)

    著名科学家霍金说过:“有一个聪明的大脑,你就会比别人更接近成功。”思维能力在人的成功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青少年无论将来从事什么职业,处于什么岗位,面对什么问题,拥有活跃的思维,都是你能否快速走向成功的最关健因素。全面开发青少年的思维能力,其重要性远排在教授具体知识技能之上。
  • 重生之皇夫推不倒

    重生之皇夫推不倒

    前世,他因为猜忌,亲手打掉了他们的骨肉。她为报仇,赐死他蒋家满门。一杯毒酒是他和她之间最后的结局。这一世,他浴火重生,她却全然不知前尘。挑拨离间算计的,狠狠报复绝不手软。那些想要推倒他皇夫之位的,统统靠边站。当重生男遇上未重生的女主,他和她之间因为骄傲和倔强错过的爱情,能否重来呢?大家多多支持,谢谢啦!
  • 俏甜心:恋恋爱成殇

    俏甜心:恋恋爱成殇

    这是一个关于青春的故事。爱情,友情。遇上作为社长的阿皓,她突然心跳的很快,一次次的误解,关心,让他们相爱,但闺蜜突然的背叛,阿皓是否依旧爱着她……
  • 腹黑丈夫彪悍妻

    腹黑丈夫彪悍妻

    为了挽救颓危家族,她像拜金女一样给自己标价、挤入豪门钓金龟婿。钓夫顺利,谁知老公腹黑、反给她下绊。我们用最轻浮的姿态对待爱情,却贪心的渴求得到最昂贵的一世长安。
  • 青春荒唐,我不负你

    青春荒唐,我不负你

    煤矿世家的女儿,注定背负着家族使命。许微澜就是其中之一,迫于无奈,她不得不去寻找自己的亲生妹妹。可没想到原本平常的寻亲之举,竟能牵扯出各个幕后势力。不知在青梅竹马的帮助下,她可否化险为夷。--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百变千金之刁牌老公

    百变千金之刁牌老公

    九月的阳光炙热无比,太阳公公殷勤的向世人展示出肥胖的身躯,导致众人热汗淋漓,不得不脱下厚重的大衣露出诱人的身材。而就在这样的天气里,大约二十余岁左右的少男少女们怀着青春洋溢的情怀走向梦想中的大学。SY市朝阳区育天大学,学哥学姐们热情的向学弟学妹们办理入学手续。远处走来一名身穿耐克的一整套的纯白带粉色边运动服,脚下踏着一双白色旅游鞋肩上还背着双肩包的女孩儿,耳朵里……
  • 妖孽惑君心:皇后,你别跑

    妖孽惑君心:皇后,你别跑

    (隆重推出!)所有人都说她是妖孽,是妲己转世,褒姒投胎,是一个魅惑君心的女子。而她芸媃,只是一个平凡无奇的女子,从小失去爹娘的她被舅舅和舅婶卖到了皇宫之中为奴婢,从下就伺候在三皇子的寝宫之中,她没有想到七年后三皇子再度见到她的时候,竟然早已对她情根深重。一瞬间她成了三皇子最疼爱的女人,成了众人嫉妒的对象,她经历了皇宫之中的尔虞我诈,冷宫酷刑,最后被一个年纪轻轻的红绫赶出了岭园,伤心的她无处可去,成了一位在洛阳长安卖花的女子,她发誓一生不再踏足皇宫,可惜天永远都不遂人愿。。。。
  • 魅力女人气质何来

    魅力女人气质何来

    魅力对于女人不仅仅是一个最热门的话题,而且还是一种永恒的诱惑。在现实生活当中,有些女人为了增强自身魅力,不惜余力地去模仿别人追求时尚,认为这样的女人才会拥有气质。从一般意义上来说,这虽然有助于魅力的增加。但是魅力主要来自于内在气质的闪烁,来源于人格的造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