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23100000024

第24章 有一颗淡泊心,你会更超然(1)

佛说:追寻外在感官的快乐,是使人痛苦的原因。当人陷入追求欲望的执著之中时,就掉进了无底洞。

泊痛苦的根源是私欲,无论企求快乐、报复、或只企求长寿的欲望,都会导致痛苦。

对那些太急于求利或急于求功的人们来说,他们有必要学会一份“心灵上的舒展”。这种心灵上的舒展就是让自己能把一切看平淡些,看轻松些,不要期望得太高,不要过分地求全责备。

不贪婪

物的享受、权的力量、名的荣誉只能使人产生一定的满足感,即使这就叫做“幸福”,那也只是一种短暂的感受。

贪欲是无法满足的,真正的幸福来自于内心,金钱、权力、荣耀都无法衡量,幸福是心的感受!

欲望就像无底洞

南阳慧忠禅师被唐肃宗封为“国师”。有一天,肃宗问他:“朕如何可以得到佛法?”

慧忠答道:“佛在自己心中,他人无法给予!陛下看见殿外空中的一片云了吗?能否让侍卫把它摘下来放在大殿里?”

“当然不能!”

慧忠又说:“世人痴心向佛,有的人为了让佛祖保佑,取得功名,有的人为了求财富、求福寿,有的人是为了摆脱心灵的责问,真正为了佛而求佛的人能有几个?”

“怎样才能有佛的化身?”

“欲望让陛下有这样的想法!不要把生命浪费在这种无意义的事情上,几十年的醉生梦死,到头来不过是腐尸与白骸而已,何苦呢?”

“哦!如何能不烦恼不忧愁?”

慧忠答:“您踩着佛的头顶走过去吧!”

“这是什么意思?”

“不烦恼的人,看自己很清楚,即使修成了佛身,也绝对不会自认是清净佛身。只有烦恼的人才整日想摆脱烦恼。修行的过程是心地清明。”

大多数人都有这样那样的痛苦。那么,痛苦是谁制造的呢?这痛苦是哪里生产出来的呢?掉进了痛苦的洞中,为什么那么难爬出来呢?

可怕的黄金

一个僧人惊慌失措地从树林中跑过来,刚好碰到两个非常要好的朋友在林边漫步。他们问僧人说:“你这样惊慌失措是为了什么?”

僧人说:“太可怕了,我在树林中挖出了一堆黄金!”

两个人心里禁不住说:“这个傻瓜!挖出了黄金,这么好的事他居然说太可怕了,真是天大的傻瓜!”于是他们问道:“在哪里挖出来的?你告诉我们吧!”

僧人说:“这么厉害的东西,你们不怕吗?它会吃人的!”

那两个人不以为然地说:“我们不怕,你就告诉我们在什么地方能够找到它吧!”僧人说:“就在树林最西边的那棵树下面。”两个朋友立刻找到那个地方,果然发现了那些金子。

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说:“那个僧人真是太愚蠢了,人人都渴望的黄金在他眼里居然成了吃人的东西!”另外一个人也随声附和地点头称是。

他们讨论着怎么把这些黄金拿回去。其中一个说:“白天把它拿回去不太安全,还是晚上拿回去好一些,我留在这里看着,你去拿些饭菜来,我们在这里吃完饭,然后等到天黑了再把黄金拿回去。”

另外一个人就照他说的去做了。留下的那个人心想:“要是这些黄金都归我该有多好呀!等他一回来,我就用木棒把他打死,这些黄金就全是我的了。”

回去拿饭的人也在想:“我回去先吃饱饭,然后给他的饭里下毒药,他死了,黄金就全是我的了。”

他刚回到那里,另一个人从背后狠狠地用木棒将他打死了,然后说道:“亲爱的朋友,是黄金逼迫我这样做的。”

然后他就拿起那个人送来的饭,狼吞虎咽地吃起来了,没过多久,他感觉肚子里像火烧一样,他知道自己中毒了,临死的时候他说道:“僧人说的话真是太对了!”

贪求爱欲而不知足者,如举着火炬,逆风而行,当然会烧到手和身体。

人若沦为欲望的奴隶,便会丧失心灵的宁静,很容易走进地狱之门,万劫难复。

欲火愈旺,福德愈轻。

言多语失皆因酒,义断亲疏只为钱;

有事但听君子说,是非休听小人言。

买土地的农民

有人问定远禅师:“世上什么最可怕?”

禅师答:“欲望。”随之给他讲了一个故事:

一个农民想花钱买地,一个地主告诉他,只要交上10块钱,在一天(从日出到日落)内用步子所圈出的地全都归买主,但最终必须回到起点。

不难预测,那个农民将会以一日的辛苦来换取最宽广的土地。于是,第二天太阳一露出地平线,他就出发了,一路向前疾走,一分钟也没有停下。在回头已经看不见出发点的地方才想到拐弯。

不知不觉间,太阳快要下山了,但他已经离起点很远了,不得不走斜路向起点赶去。可太阳马上就要落到地平线下面了,由于他的力气已经耗尽,在离起点两步远的地方,终于倒下了,再也没有起来。不过,他倒下的时候双手刚好触到了起点的那条线,于是他也就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那片“宽广”的土地。

人心不足蛇吞象。这位贪心的农民只想尽可能多地得到土地,结果白白葬送了自己的生命。

定照禅师

在宋朝,宋徽宗得知芙蓉道楷禅师德行超俗,禅法神奇,于是就赐给他紫衣,并亲封法号“定照禅师”。

对于这一荣耀道楷却拒不接受。他说:“我一个出家人,专心致志学佛修禅就是了,要这些世俗的名利有什么用?”

宋徽宗感到皇家的尊严被损,自己的权威受到挑战,不由得雷霆震怒。他一道圣旨,命令大理寺收押道楷,严厉查办!

不是上天堂,就是下地狱。然而,道楷禅师宁可进监牢,也不被名利所动。于是,他坦然接受了刑罚,披枷戴锁,踏上了荒沙漫漫的流放之路。

这就是禅者,这就是禅者的风采:大智且大勇,洒脱而神奇。什么名利,什么生死,统统是过眼烟云。“千峰顶上一间屋,老僧半间云半间。昨夜云随风雨去,到头不似老僧闲。”归宗志芝禅师如是说。

不执著

世间的万事万物,不论是山川大地,环境中的任何事物与现象,我们的身体、思想、心理反应等,都是在不断的变动之中,没有一样是永恒不变的,甚至包括所谓的原则、真理,也会随着时空的不同,而阶段性的显示出差异。

到了该改变的那一刻,应该放下的就放下,不需执著。

人生不可能被完全掌握,生命中总有些难以预料的事情,所以无需太过执著。

每个人都是两手空空来到世间,又两手空空离去。既然如此,又何必偏执于某一时、某一事?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上面这首偈是六祖慧能所作。据说,五祖弘忍退位时,想从众弟子中找一个有才能的人来做接班人。于是,他就把众弟子招来,对他们说:“你们听了我这么长时间的弘法布道,也不知道你们悟了没有。诸位各作一首偈子呈来,让我看看你们修行的成绩。中意的话,就把衣钵传他。”

在众多的徒弟中,当时有一位名叫神秀的上座和尚,资历很深,读了很多经书,颇有学问,深得弘忍器重,大家认为这回呈偈受衣钵的人非他莫属。神秀为人持重,虽自知为众望所归,但还是把精心写的一首匿名偈子,乘天黑贴在廊壁上。第二天人们见到了这首偈子。偈云: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慧能一直在碓房舂米,并不知五祖要学人呈偈选法嗣的事。当有人念着神秀的偈子从碓房经过时,慧能不禁感叹道:“好倒是好,但并未到家。”

那人听了慧能的感慨,不禁呵责道:“你一个舂米的行者,胡说什么?”

慧能也不跟他计较,当下想好了一首偈子。到了晚上,找一位童子带他到了廊壁下,请人代笔把他的偈子写上。这首偈就是我们上面看到的。

五祖读后说道:“这是谁作的?也没有见姓。”虽然如此,但由这首偈子,弘忍更加认识到慧能是成大器的材料。为了掩人议论,弘忍脱下鞋子,用鞋底把慧能的偈子擦掉了。

到了晚上,慧能还在碓房干活,五祖悄然而至。寒暄过后,五祖用手杖在碓石上敲了三下,转身走了。慧能会意,便在三更时刻到五祖房中。五祖为他讲解《金刚经》,当听到“无所住而生其心”时,慧能言下大悟。印心之后,弘忍随即传法衣与他,慧能即为禅宗六祖。

如果用一个字来分别概括这两个偈,那么神秀偈为“戒”,慧能偈为“空”。

神秀偈执障身心,要人终生不断地拂尘拭埃,这是渐修的法门,并未达到究竟空的境界;慧能偈虽否定了身执和心执,但也有执空之弊。所谓空无一物,是在心念的不停流动中,不停滞,不执著,有而非有,空而非空;如果执空不放,也是一种挂碍、沾滞,必将堕入魔障中。

吃茶去

赵州禅师问新来的僧人:“从前到过这里吗?”

僧人回答:“到过。”

赵州说:“吃茶去。”

又问另一僧人,僧人说:“不曾到过。”

赵州吩咐:“吃茶去。”

事后院主问道:“为什么到过也说吃茶去,不曾到过也说吃茶去?”

禅师叫:“院主!”

院主应答,禅师说:“吃茶去。”

道就在一举一动的平常心之中,如果刻意思考就是束缚。赵州的“吃茶去”如行云流水一般,令我们茅塞顿开。

按照禅宗的说法,有所追求就是妄心。甚至连佛也不要求,道也不要求,因为人如果去求的话,本身也就违背了佛家之道的意旨,越求也就离佛道越远,这就叫“求佛失佛,求道失道”(义玄禅师语)。既无心,又无求,当然也就无事可做了。

执著是自缚的蚕茧

三祖僧璨召集僧众,准备向他们宣讲正宗佛法。这时一个小和尚,才14岁,名叫道信,来礼拜僧璨禅师,并问僧璨道:“什么是佛心?”

僧璨答道:“你如今是什么心?”小和尚说:“我如今无心。”

僧璨说:“既然你没有心,难道佛就有心吗?”

小和尚又问:“请求师父教给我解脱束缚的方法。”

僧璨说:“谁束缚着你?”

小和尚说:“没有谁束缚我。”

禅师说:“既然没有人束缚你,这便是解脱,何必再求解脱?”

小和尚闻此当即大悟。他便是接三祖衣钵的四祖道信禅师。

俗语有云:作茧自缚。我们很多人像蚕蛹一样,经常为自己编织一个精致难破的茧。庸人自扰,自寻烦恼;愚人自缚,自绑天足。究其根底,那就是一切众生都有一个“我执”,把我的现象执著得很厉害,把自己所有的妄想、意识、烦恼,一切不实在的观念、思想当成真实的。其实,我们一切的思想、心理、意识的变化,都是那个真正心所起的一种现象变化而已,不是真正心。可见,只有突破自己的圈套和条条框框,才能窥见佛所启示的天地自然的精神所在。

打耍的小丑

白云守端禅师是杨歧的学生。

有一次,杨歧问白云守端以前拜谁为师。

守端说:“茶陵仁郁和尚。”

杨歧接着说:“我听说仁郁和尚有一次过桥不慎滑倒,因而大悟,写了一首诗偈,你记得这首偈子吗?”

守端回答:“这首偈子是‘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

杨歧听了之后,便笑着走了。

守端因为老师这一举动,整夜失眠。

第二天一早,守端便去问杨歧为什么听了仁郁和尚的偈子要发笑。杨歧回答说:“昨天你有没有看到那个打耍的小丑?”

守端说:“看到了。”

杨歧又说:“你在某一方面不如那个小丑。”

守端问:“老师指的是什么?”

杨歧回答:“小丑喜欢别人笑,而你却怕别人笑。”

守端因而大悟。

杨歧的笑,是因事之可笑而笑,其笑本身并无意义。可是守端过于认真,拼命去研究杨歧为什么而笑,过于执著,徒生烦恼。所以,杨歧是要他放下执著心,便可立即获得大自在。

宗旨游山

一天,药山禅师问宗旨:“你去哪儿了?”

宗旨回答:“去游山了!”

药山说:“说得具体点!”

宗旨说:“山上的鸟儿白得像雪,涧底的游鱼游个不停。”

山上鸟儿白似雪,是何等清净纯洁;涧底游鱼游不停,又是何等庸碌烦嚣。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唯有心真正闲下来,放下对世俗人情的执著迷恋,才能将个人的精神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才能感受到“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的禅境。只有在滚滚红尘中保持一份清醒,才能以一闲对百忙,以潇洒的姿态应对人生。

无分别

一切烦恼和痛苦来源于人的分别心,佛典中说:“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世界上的一切差别,都源于这种分别心。

《信心铭》中说:至道无难,惟嫌拣择。拣择就是分别心,你我就是分别心。

《金刚经》中说: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就是无分别。

佛性并无南北之分

六祖慧能初见五祖弘忍时,曾有如下一段问答:

弘忍问:“你是哪里人?来这里做什么?”

慧能答:“弟子是岭南人,来到这里,想求‘作佛’!”

弘忍说:“你是岭南人,哪里能做‘作佛’!”

慧能说:人有南北之分,‘佛性’并无南北之分,弟子身与和尚身虽然不一样,‘佛性’却并没有什么两样!

弘忍听到慧能的对答,暗暗吃惊,觉得这个人很有“慧根”,便把他留了下来。但只让慧能做“行者”,也就是并未正式出家,还只是在厨房里干杂活的“临时工”。

花雨不沾衣

佛教把没有削发出家,在世俗家庭中仍然能够遵守戒律、皈心禅的人叫做居士。

维摩诘是佛教中一位极其著名的在家居士。他智慧无双,擅长辩论。他在毗耶离城卧病,想借此与佛的弟子们探讨禅。佛陀派大弟们前去探视,众弟子都因为曾经在辩论中输给了维摩诘,怕不能完成使命,而不敢前去。后来文殊菩萨应命前往,还有许多菩萨率领弟子随行。

文殊菩萨与维摩诘居士探讨禅,如联珠贯玉,众人听了,无不如醉如迷。

当时在维摩诘的丈室中,有一位天女,看见了这种情景,便现出身形,用天花纷纷抛向听法者的身上。

美丽的花雨从天而降,构成了一幅绚丽的图景。

说来也怪,当花瓣飘到诸菩萨的身上时,纷纷滑落;而当花瓣飘到各位大弟子的身上时,便黏着在那里。

各位大弟子见状,运起神力,想让花从身上落下。可不论他们怎么用力,花瓣仍牢牢粘在身上,怎么也甩不脱。

天女问舍利弗:“为什么要将花去掉呢?”

舍利弗说:“这花黏在身上,与佛教的戒律不符,所以想办法把它抖落。”

天女说:“不要这样说。花的本身并没有符合不符合教义的区别,之所以认为它不符合教义,是因为你自己生起了分别想。你看大菩萨们,他们并不把花看做是花,所以花雨不沾衣。而你们心中生起分别,产生了畏惧之情,这便是粘着啊。有了黏着的念头,怎么能去掉黏着的花呢?”

我们之所以迷惑、颠倒,本有的自性之所以不能现显,之所以烦恼,而不得解脱,就在于我们的分别心。如果我们能时时刻刻淡化我们的分别心,不去向外求,那么我们的本心就会显露。

买纸

有一天,盘硅禅师吩咐他的侍者赴京买一批上等的纸材。这位侍者向来被称许具有“子贡之资材”,是个相当聪敏伶俐的人。

侍者不敢掉以轻心,在千挑万选之后风尘仆仆地带了一批纸回来。但禅师看过纸以后却说:

“这个不行!”

毫不留情地拒绝了。因此侍者只好再度赴京去买另一种纸。

“这个也不行!”

禅师看了第二次买回来的纸,很冷淡地说道。

结果,侍者只得硬着头皮再度赴京。

当侍者第三次将纸买回来以后,禅师依然还是冷冷地说:“不行!”

弟子心想:“真是一点也不体谅弟子的劳苦啊!”

但弟子随后一想,才猛然发觉自己的过失,赶紧向师父道歉。

“明白了吧!……嗯,其实最初买回来的纸就行了。”禅师如是说。

侍者想必是在纸店里精挑细选之后才把纸买回来。但是在他的心中,免不了还存有这样的遗憾:买了甲,说不定丙比较好呢……盘硅禅师为了破除弟子心中的迷思,所以故意板着脸说:“不行!”其实对个开悟的禅师而言,是不舍去分别纸的好坏。即使给他粗劣的草纸,他也不会感到嫌恶。问题的关键在于侍者的心态。

同类推荐
  • 李叔同说佛

    李叔同说佛

    从天津富豪的少爷,到上海欢场的公子;从拖辫子的中国书生,到西服笔挺的日本留学生;从西子湖畔的教师,到虎跑泉边的高僧……李叔同的人生,仿佛应该从从万花筒里看过去:一样的人、物、事,一样的名、利、财,一与他接触就起了奇妙的反应,触发出意外的光彩。
  • 红尘禅影1:我用《红楼梦》讲《坛经》

    红尘禅影1:我用《红楼梦》讲《坛经》

    《坛经》诞生于唐朝,是禅宗标志。《坛经》的诞生是一场奇遇,他是中国文化的奇葩。本书简单讲述《坛经》中的大唐文化,从文学、哲学、历史三个方面讲佛教归化中国,在唐代圆满融入中国文化。这段融入,使中国文化更具魅力。在文学方面:“坛经偈”影响了唐诗,反映了唐代禅诗传统,还影响了《红楼梦》的诞生,本书即用《红楼梦》的内容、情节及人物讲解《坛经》的奥妙。
  • 圣经故事:使徒行述

    圣经故事:使徒行述

    《圣经故事:使徒行述》分册,是《圣经故事》的第四分册,讲述耶稣门徒的故事并介绍使徒的书信作品,对应《圣经·新约》的后23卷。使徒保罗原本是迫害基督徒的急先锋,但在去往大马士革的路上得到神启,归信了基督,从此冒着巨大风险坚定不移地展开三次传教,曾被投放监狱,依然坚持信仰直到最后被杀害。本册同时也讲述了基督教早期领袖彼得、基督耶稣厚爱的门徒约翰等其他使徒传播基督之道的故事。由于早期基督教是被罗马帝国禁止的,这些使徒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迫害,然而他们都展现出了强烈的大无畏精神,对后人有相当大的榜样作用。
  • 中国佛教(第一卷)(方立天文集)

    中国佛教(第一卷)(方立天文集)

    今年是方立天先生从教五十周年,明年即将迎来八十大寿,值此欣盛之时,结集以为纪念。方立天先生为人可敬,为学可信,毕生孜孜矻矻,专注于中国哲学、佛学与文化的研究,著作颇丰,影响非凡。文集共12卷,凝聚方先生一生心血之作,堪为集大成,在中国哲学与中国佛学研究领域,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关键意义。
  • 看得开,放得下:本焕长老最后的开示

    看得开,放得下:本焕长老最后的开示

    106岁高寿的本焕长老,在清明节前安详化归而去。总结他的一生,刺血写经、燃臂孝母;忘身求法、建寺安僧;弘法利生、行愿大千。世界浮躁,如何静定?生活的节奏那么快,烦恼那么多,如何解脱?对待名利财富,如何看淡、善用?对待生死,如何超脱?本焕长老给了一个答案:看得开,放得下。
热门推荐
  • 你总会路过这个世界的美好

    你总会路过这个世界的美好

    这是一本站在青春的尾巴上的回顾和总结之书。直面内心,砥砺成长,献给80、90两代人的青春自白书。毕业十年了,但我们的青春依然不老。学生、中学教师、出版社编辑、北漂、作家、创业者……伴随着这些不断转换的身份标签,得到或者失去,辛酸还是荣光、荆棘或是迷茫,不管经历着什么,一路走来,我们都在变得越来越强大。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致敬我们都曾路过的青春,致敬回忆里想见却不能再见的人。
  • 食人魔的美食盒

    食人魔的美食盒

    《烹人指南》:1.找一个或八个活人2.打他3.继续打他4.把他丢到火里5.吃他。
  • 晚清之后是民国

    晚清之后是民国

    本书系在全国颇有影响的“晚清三部曲”(《晚清有个李鸿章》、《晚清有个曾国藩》、《晚清有个袁世凯》)续篇,由晚清而入民国,由个案扩及群像,从大历史角度描述自袁世凯去世后,中国社会各方面的嬗变。古老的东方帝国,在一跃成为亚洲最早的共和国之后,不但没有新生,反而陷入内斗的泥淖,一切都在崩溃:政治和军事,经济和文化,信心和信仰……最后不得不以再度集权的方式,画了一个简单的句号。真实的北洋民国是怎样一种状态?内外各种势力如何博弈?世道人心如何演化?历史走向是否可以掌控?这一切与国民性有何关联?作者从容织出一张历史的网,其间,偶然与必然交错,变幻与恒定交织,振奋与悲怆交替。
  • 哑女皇后

    哑女皇后

    身为奸臣的女儿,并且是个不会说话的哑女,庄懿在后宫之中注定不会受宠。在父亲的安排下,她进宫了。一个哑女皇后如何一步步得到皇上的眷恋最后真正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QQ群:32893122)
  • 蚯蚓

    蚯蚓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澳大利亚大冒险(环游世界大探险)

    澳大利亚大冒险(环游世界大探险)

    莱恩和他的伙伴们来到了美丽的澳大利亚,他们先是来到了库克船长的小屋,后又碰到了神秘的无面人,澳大利亚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国家?他们心中充满了疑问。登上了企鹅岛却又遭遇了黑暗兵团,经历了鲸豚自杀案,又演绎了一曲沙漠悲歌……
  • 大汉王朝1

    大汉王朝1

    大汉王朝是一个充满了光荣与寂寥,童话般华丽的封建王朝,对于今天的中国人,这个伟大的帝国投下的背影与梦想仍值得我们去追忆与品位。“国恒以弱灭,而汉独以强亡!”
  • 口才胜金:一分钟打动人心的82个说话技巧

    口才胜金:一分钟打动人心的82个说话技巧

    还在为你笨拙的口才和糟糕的人际沟通而烦恼吗?还在为你枯燥的演讲和怯懦的临场表现而担忧吗?就请你看一看本书,它会告诉你谈话时怎样多些赞美。如何用诚恳的态度,热情洋溢的话语来与对方交谈。只要你掌握了这样的表达方式和技巧,就能在交谈时表现出自己的涵养、友善,而且,能迅速博得对方的好感,从而拨动对方的心弦,与其产生共鸣,达到最佳目的。在你翻阅本书之后,你会发现语言的魅力超乎你的想象,当你已经能口若悬河、应对自如时,成功就离你不远了。
  • 重生之少女倾城

    重生之少女倾城

    本文一对一,非喜误入董欢,21世纪的新新作家,一朝重生在胆小懦弱受尽欺凌的严家二小姐严倾城身上。一朝风华毕露,曼妙的身姿映在每一个人的脑海,挥之不去,呼之不出,让无数人为之神伤。无论是视她如无物的前未婚夫,也就是素有“花中浪子”之称的军界尹家二少尹东成,还是为了朋友妻不可戏而只能躲在背后舔伤口凌霄,亦或是作为下属始终不敢越雷霆一步的王志文……女神是高不可攀的,那么揽她在怀里的那人又是谁?他是法国伯爵之子,也是黑道上有名的xxx,掌管黑道半壁江山,他的冷酷,他的凌人气势,在她面前都化为绕指柔肠,温柔如水,而她的美,亦只在他面前绽放。只是一个误会,最终让这段爱情化为乌有。内容介绍:第一场:“请问宫先生,你到底想要干什么!”男人因为那声别扭的“宫先生”皱起好看的眉头,低下头看着被他禁锢在怀里的女人,嘴里吐出俩字“干你!”女人听了顿时大笑起来,看着怀里笑容可掬的女人,冷若冰山的脸上扬起一抹微笑,只是怀里的女人没看到。等到她终于笑够了,直起身子,嫩如白玉的胳膊缠上男人的脖子,红唇微启,朝着男人的脖子吐了一口热气,嚣张的问道:“你会吗?”男人的身子一震,眼里涌出幽黑的光,一把抱起怀里的小女人,“会不会,试过才知道!”然后就开始了一场男女肉搏大战!最终女人知道了男人与女人的区别!她会永远记住这场较量的!哼哼!第二场:“喂,小子,你知道我是谁吗?”看着面前笑他几号的翻版问道。可惜面前的小鬼虽然人小但是却古灵精怪,学着他双手抱臂,反问道:“小子,我怎莫知道你是谁?”看着小子竟然敢叫板老子,老子就不淡定了,一把提起小人,手掌啪啪的落在他的小屁屁上,然后小人就哇哇的哭着要找妈妈,本来还因为教训儿子正高兴的老子,这下不淡定了,等他见到那个女人,非得也给她一顿不可,看她教出的“好儿子”!第三场:某男正在和好不容易拐回家的老婆嘿咻的时候,再次被小鬼打断。于是他不淡定了,拿过被子盖在老婆丰满的身上,拿过外套披上,冲出去逮住一肚子坏水的小子,把他好好的调教了一番,可是等他回来他又不淡定了,她怎么能睡着呢?徒留某男享受单身夜。
  • 天配良缘之西烈月

    天配良缘之西烈月

    先是突染奇毒。是一场豪赌,只是没想到,不过是想谈成一笔买卖,不承想,却迎来一场赌局。女人他见的多了,女王他倒是没领教过,可以一试。听说女王大人喜欢逛伶人馆,那么他就先从“卖身”开始吧。 她是天生的王者,不管是夺嫡登基,还是变革维新,她都应对自如。直到——那个男人闯进她的世界,结局竟是……,紧接着遭到伏击暗杀,之后叛党作乱,朝堂动荡,各种麻烦接踵而来,他一定是她命中的克星! 他们一个是纵横海域手握皇权的新任女王,一个是富可敌国放荡不羁的风流浪子,这两个人的相遇,他会踏上这片奇异的海域,从此便不得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