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得谈判的第一局
任何谈判都始于开局导入阶段,这一阶段,谈判双方见面、寒暄、打招呼、相互问候、谈论一些与谈判无关的轻松话题。
表面看来好似无关紧要的寒暄,虽然本身并不正面表达某种特定的意思,被人们称为非实质性谈判现象,但是它在整个谈判中的作用却是不可低估的,它对谈判双方的思想、情绪和行动都有着相当大的影响。
首先,要使谈判顺利地进行,就必须先要营造友好的、和谐的谈判气氛,寒暄正是营造这种气氛的契机。谈判者主动与对方打招呼、寒暄,就等于在向对方宣布:我坦率地打开心扉,我愿意与你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样做,自然很容易获得对方的好感,消除谈判双方的紧张情绪和敌对戒备心理,使双方都能以轻松的姿态开始谈判。
毛泽东就善于在寒暄中发挥出他独特的魅力,缩短与谈判对手的心理距离,并让对方自然产生一种受到尊重的快感。
寒暄不仅可以营造友好和谐的谈判气氛,而且也是谈判之始观察对方情绪和个性特征,获取有用信息的好方法。有这样一个案例:
日本松下电器公司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先生“出道”的时候,就曾被对手以寒暄的形式探测到了自己的底细,因而使自己产品的销售大受损失。
当他第一次到东京找批发商谈判时,刚一见面,批发商就友善地与他寒暄说:“我们是第一次打交道吧?以前我好像没见过您。”批发商想用寒暄托词,来探测对手究竟是生意场上的老手还是新手。松下先生缺乏经验,恭敬地回答:“我是第一次来东京,什么都不懂,请多多关照。”正是这番极为平常的寒暄答复却使批发商获得重要的信息:对方原来只是一个新手。批发商接着问:“你打算以什么价格卖出你的产品?”松下又如实地告知对方:“我的产品每件成本是20元,我准备卖25元。”
批发商了解到松下幸之助在东京人地两生,又暴露出急于要为产品打开销路的愿望,因此趁机杀价:“你首次来东京做生意,刚开始应该卖得更便宜些,每件20元如何?”没有经验的松下先生在这次交易中吃亏了。
究其原因,是那位老练的批发商通过表面上的寒暄探测到对方的虚实,在谈判中赢得了主动。而松下先生由于在寒暄试探中暴露了自身的底细,从而导致了被动与失利。因此,在双方寒暄之时就要避免无意之中泄露自身关键的信息。
当然,一个有经验的谈判者能通过相互寒暄时的那些应酬话,去掌握谈判对象的背景材料:他的性格爱好、处事方式、谈判经验、工作作风等等,进而找到双方的共同语言,为相互间的心理沟通做好准备,这些都是对谈判成功有着积极意义的。
正是基于对寒暄所起作用的认识,人们应该着意选择寒暄的话题。
最容易引起对方兴趣的话题莫过于谈到他的专长。被美国人誉称为“销售权威”的霍伊拉先生,就很善于这样做。一次他要去梅依百货公司拉广告,他事先了解到这个公司的总经理会驾驶飞机。于是,他在和这位总经理见面互做介绍后,便随意说了一句:“您在哪儿学会驾驶飞机的?”一句话,触发了总经理的谈兴,他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谈判气氛显得轻松愉快,结果不但广告有了着落,霍伊拉还被邀请去乘了总经理的自用飞机,和他交上了朋友。
谈判中陈述的技巧
陈述是谈判的主要内容,也是实现谈判目的最重要的手段。谈判者在整个谈判过程中,必须对自身严格约束,不允许有任何自由主义作风。这就要求谈判者在陈述时既不能信口开河,又不能把对方想知道的情况坦诚相告,而且还要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见解,并表达得有条有理、恰到好处。
1.转折语
转折语是谈判中陈述某种观点的技巧之一,谈判中如遇到问题难以解决,或者有话不得不说,或者接过对方的话题转向有利于自己的方面,都要使用转折用语。
例如“可是”、“但是”、“虽然如此”、“不过”、“然而”等,这种用语具有缓冲作用,可以防止气氛僵化。既不致使对方感到太难堪,又可以使问题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转化。
2.解围语
当谈判出现困难,无法达成协议时,为了突破困境,给自己解围,可以运用解围用语。例如:“真遗憾,只差一步就成功了?”“就快要达到目标了,真可惜!”“行百里者半九十,最后的阶段是最难的啊!”“这样做,肯定对双方都不利。”“再这样拖延下去,只怕最后结果不妙。”“既然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懊恼也没有用,还是让我们再做一次努力吧?”
这些解围用语,有时能产生较好的效果,只要双方都有谈判诚意,对方可能会接受你的意见,促使谈判的成功。
3.弹性语
无论何种谈判,话不能说得太过,更不能说得太死,对不同的谈判者,应“看人下菜碟”。如果对方很有修养,语言文雅,己方也要采取相似语言,谈吐不凡。如果对方语言朴实无华,那么己方用语也不必过多修饰。如果对方语言爽快、耿直,那么己方就无须迂回曲折,也应打开天窗说亮话,干脆利落地摊牌。
总之,在谈判中要根据对方的学识、气度、修养,随时调整己方的说话语气、用词。这是双方沟通思想、交流感情的有效方法。从人的听觉习惯去考察,在某一场合,他对听到的第一句话与最后一句话,常常能留下很深的印象。在谈判中假如你以否定性话语来结束会谈,那么,这否定性话语会给对方一种不愉快的感受,并且印象深刻。同时,对下一轮谈判将会带来不利影响,甚至危及上一轮谈判中谈妥的问题或达成的协议。所以,在谈判终了时,最好能给予谈判对手以正面的评价。
例如:“您在这次谈判中表现很出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处理问题大刀阔斧,钦佩,钦佩!”不论谈判结果如何,对参与谈判的人来说,每一次谈判都是谈判各方的一次合作过程。
因此,一般情况下谈判结束时对对方给予的合作表示谢意,既是谈判者应有的礼节,对今后的谈判也是有益的。
谈判中提问的技巧
在谈判中,获得信息的一般手段是提问。为了解对方的想法和企图,必须十分机警,利用各种方法和技巧去探知对手的需要。通过提问,除了可以从中获得众多的信息之外,还常常能发现对方的需要,知道对方追求什么,这些都对谈判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另外,提问还是谈判应对的一个手段。
不同的谈判过程,获得信息的提问方式不同。一般提问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是一般性提问,如“你认为如何?”等;
二是直接性提问,如“谁能解决这个问题?”等;
三是诱导性提问,如“这不就是事实吗?”等;
四是探询性提问,如“是不是?”“你认为呢?”等;
五是选择性提问,如“是这样,还是那样?”等;
六是假设性提问,如“假如……怎么办?”等。
这六种类型的提问方式,是有用的谈判工具,我们必须有选择地、灵活地运用这一工具。
1.提问题要恰当
如果提问题规定的回答方式能够得到使对方接受的判断,那么这个问题就是一个恰当的问题,反之就是一个不恰当的问题。所以,在磋商阶段,谈判者要想有效地进行磋商,首先必须确切地提出争论的问题,力求避免提出含有某种错误假定或敌意的问题。下面这个故事可以说明提出恰当问题的重要性。
有位牧师问一位长老:“我可以在祈祷时吸烟吗?”他的请求遭到严厉的拒绝。另一位牧师再问同一位长老说:“我可以在吸烟时祈祷吗?”因为提出问题的措词不同,投长老之所好,他被允许了。
2.问题要有针对性
也就是说一个问题的提问要把问题的解决引到某个方向上去。在磋商阶段,一方为了试探另一方是否有签订合同的意图,是否真正需要这种产品,谈判者必须根据对方的心理活动运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提出问题。比如,当买主不感兴趣、不关心或犹豫不决时,卖主应问一些引导性问题:“你想买什么东西?”“你愿意付多少钱?”“你对于我们的消费调查报告有什么意见?”“你对于我们的产品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提出这些引导性的问题后,卖方可根据买方的回答找出一些理由来说服对方促成对方与自己成交。
例如,卖方看到买方对他们生产的洗衣机不太满意,就问对方在哪些方面不满意。
买方答:“我不喜欢产品的外形,乍看上去不结实。”
卖方说:“如果我们改进产品的外形,使之增加防腐能力,你会感到满意吗?”
买方答:“就这一点而言,那当然好,不过交货时间太长了。”
卖方问:“如果我们把交货时间缩短,你能马上决定购买吗?”
买方答:“完全可以决定。”
这样,卖方针对买方的要求,提出一些可供商榷的问题,使买方接受了自己的观点。
提出问题是很有力量的谈判工具,因此在应用时必须审慎明确。问题决定讨论或辩论的方向,适当的发问常能指导谈判的结果。发问还能控制收集情报的多寡并可以刺激你的对手慎重地考虑你的意见。为了答复你的问题,你的对手不得不想得深入一点——他会更谨慎地重新检测自己的前提,或是再一次评估你的前提,审慎运用问题,使你能轻易地引起对手立即的注意和使之对问题保持持久的兴趣。此外,经常地提出问题,你的对手会被导向你所期望的结论。
谈判中应答的技巧
谈判中的问答,是一个证明、解释、反驳或推销本方观点的过程。“问”有艺术,“答”也有技巧。问得不当,不利于谈判;答得不好,同样也会使己方陷于被动。通常,同样的问题会有不同的回答,而不同的回答又会产生不同的谈判效果。在谈判桌上,发问者的提问动机是十分复杂的,而答复者的回答同样需要十分谨慎。它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一般问答,也不同于学术研究或知识考试中的回答,一般不以正确与否来论之,而是基于谈判效果的需要,要准确把握住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以及应该怎样说。因此谈判者要十分讲求谈判中答复的原则与技巧。虽然我们不能肯定地说学会了答复就等于学会了谈判,但是可以肯定地说,不会回答,就等于不会谈判。在某种程度上,答比问更为重要。
在谈判中,人们应该遵循的答话原则有以下几种。
1.回答问题之前,要给自己留有思考时间。
在谈判中,提问者提出问题,请求对方回答,很自然地会给答话者带来一种压力,似乎非马上回答不可。很多人有这样一种心理,就是如果在对方问话与己方回答问题之间停留的时间越长,就越容易给对方以己方对这个问题没有考虑和准备的感觉。而对答如流,就显示出己方的准备很充分。其实,在谈判的过程中对问题回答的好与坏,不是看你回答的速度快慢,它与竞赛抢答是性质截然不同的两回事。
面对对方的提问,谈判者应该给自己留一些思考的时间,搞清对方提问的真实意图,再决定自己的回答方式和范围,并预测在己方答复后对方的态度和反应,考虑周详之后再从容作答。如仓促回答,很容易进入对方预先设下的圈套,或是暴露己方的意图而陷于被动。可以借鉴的经验是,在对方提出问题之后,你可以点支香烟或喝口茶水,或调整一下自己的坐姿,也可以挪动一下椅子,整理一下桌子上的资料文件,或翻一翻笔记本,借助这样一些很自然的动作来延缓时间,考虑一下对方提出的问题。对方看见你这些得体自然的举动,自然也就减轻和消除了上述那种心理。
2.不要随便回答没有了解真正含义的问题。
谈判者为了获取信息,占据主动,自然会利用提问来套取有利于他的信息,所以问话中往往深藏“杀机”,如果贸然作答,很可能会掉进陷阱。因此,在不了解问话的真正含义之前,千万不要贸然回答,以免暴露己方的底细,把不该说的事情说出来。在谈判中,答话一方的任何一句话都近似于一句诺言,一经说出,在一般情况下很难收回,因此,对问题一定要考虑充分,字斟句酌,慎重回答。
3.不要“全盘托出”,毫无保留地作答。
在谈判中有时回答越明确、全面,就越是愚笨,回答的关键在于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有些问题不值得回答,有些问题只需局部回答,如果你老老实实地“全盘托出”,就难免暴露自己的底细,给己方造成被动。同时,当你“全盘托出”之后,对方不需继续提问就获得了对他们有用的信息,这样就堵塞了对方向你继续反馈交流的通道。
一般情况下,当对方提出问题,或是想了解我方的观点、立场和态度,或是想确认某些事情时,我们应视情况而定。对于应该让对方了解,或者需要表明我方态度的问题要认真作出答复,而对于那些可能有损己方利益或无聊的问题,则不必作出回答。总之,谈判者为了避免答复中的失误,可以将对方问话的范围缩小,或者对回答的前提加以修饰和说明,以缩小回答的范围。
4.尽量减小对方追问的兴致和机会。
在谈判过程中,提问者常常会采取连续提问的方式,环环相扣,步步紧逼,使答话者陷于被动,落入他们的圈套。因此,谈判者在进行答复时尽量不要留下尾巴,授人以柄,让对方抓住某点继续提问,而要尽量遏制对方的进攻,使其找不到继续追问的借口。例如在答复中点明“我们考虑过,情况没有你说的那么严重”来降低问题的意义;或是表达“现在讨论这个问题还为时过早”,以时效性来抑制对方的追问等。
答话虽然受到问话的限制,在谈判中处于被动地位,但是一个优秀的谈判者可以通过巧妙的答话,变被动为主动,在谈判中抢占上风。
谈判攻防口才三十六技
谈判的方法很多,不一而足,下面是一些常用的方法,在平常的谈判实践中可以运用,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1)请求参加。即要求对方和你一道共同解决问题,其中关于你们怎样才能照他们的要求做要征求他们的意见。
(2)蚕食活动。即不断地提出进一步的小要求,一点一点地接近你的谈判目标,直到最终掌握全部情况。
(3)提出假设。即以假设性的提议小试舆论和对方的反应,这对于在准备工作完全就绪之前避免许诺是有用的。
(4)虚张声势。即提供假材料,给人造成一种有比实际更多信息的假象。
(5)声东击西。即表面上向一个方向行动,实际上意在将对方的注意力转移出已被他们关注或察觉的你方的真正的目标。
(6)自相矛盾。即以假装你不想让他或她做的方式使对方做了某事。
(7)拖延时间。即要求休会,一直往后拖延会期,千方百计不回答问题。其目的在于制造一个冷却期,以松弛紧张情绪,争取时间进行深入的思考,获得更多材料等。
(8)表面退席。即假装你已经退席,但实际上是人离席位不离会,或是正在幕后实施控制。
(9)发出最后通牒。即作出你的最后提议,明确说出“要么接受,要么放弃”(但谨防听起来火药味太浓)。
(10)引起竞争。挑拨对方与第二个真正的或假冒的竞争对手的关系,用竞争巩固你的地位。
(11)幽默。一个常常被遗忘的策略是,幽默能够减轻谈判的紧张程度或问题的严重性,通常最好开自己的玩笑(记住要微笑)。
(12)威胁策略。即公然表示除非对方作出让步,否则将以一种不利于对方利益的方式行事的意图。
(13)总结立场。即在谈判中转而对谈判的目前状况或共同话题作出简洁但全面的总结,这是一种通过给予对方成就感而将谈判推向实现最终提议的有用策略。
(14)坚忍不拔。即在谈判中不断增加要求并下定决心坚守到底,不作丝毫妥协。运用这种策略需要信心和乐观精神,同时避免顽固地不知何时收场。
(15)木已成舟。即行动已达目的,然后等待,看对方对此是否作出反应。如果他们抱怨,就有礼貌地退席或假装你是无辜的。
(16)知错必改。即如果遇到困难的局势,为缓解矛盾公开声明自己曾犯了一个错误现已纠正。这时对方对你的诚实一般会表示钦佩并作出友善反应。
(17)示弱防守。即当处于弱势时,发出投降信号并请求对方宽大。运用此策略时,要表示出你相信对方会原谅你,不会因为你的示弱而拼命讨价还价。
(18)转退为进,又称祈求互惠策略。即在谈判中先由你方作出许多微小让步,如果对方没有作出相应让步,你便声称对方缺少友善和诚意转退为进展开攻击。
(19)假装生气(或真的生气)。即使用一种令人信以为真的气愤表情来吓唬人,或是表明你认为此局势已严重至极。
(20)显得荒谬。即以一种异乎寻常的荒谬方式行动,使对方惊慌失措。
(21)公开挑衅。公开挑衅或许能够得到短期让步,也许反而加强了对方坚持到底的决心。
(22)保持沉默。即以无言和面无表情的、不可思议的行动展示你的不满,主要的是保持沉默以避免过多交谈。沉默会令人难以忍受,引起并增加焦虑。这时,缺乏经验的谈判者或许等不到你说话便先行作出妥协反应。
(23)运用情感。即根据对方身份、双方关系的特征等,通过呼吁爱国主义、兄弟般关系、睦邻关系、共同宗教理想等特殊情感来实现谈判意图。
(24)引经据典。谈判中有意识地给人留有引经据典的印象,如引证权威性的典籍支持你的方案,述说行业惯例、法律观点、公司政策和先例等。
(25)炫耀成绩。如果对方敢问你以往的经历(有时是为了攻击或蔑视),你就在假装震惊之后,引证你以往的最佳成就给他们听。
(26)增加实际利益。即把你提出的安排与对方的实际利益联系起来,如提高对方的威信,增加生意等。
(27)与丧失信誉联系。即把对方或他们的方案的某一方面与某些不光彩的事件联系起来,类似的策略如作否定的评论等。
(28)作否定的评论。对对方的立场、条件等,提出质疑并以评论方式加以否定,从而使对方处于守势。
(29)反其意而用之。即对对方认为适当的、平常的、可望的事情作反向思维,常可出人意料地得出一个更好的方案。
(30)避难就易。即撇开分歧,此策略有益于迅速消除分歧和试验对方反应。该策略常在决定最终方案时使用。
(31)漫海渡舟。即在争论尚未大规模正式展开之前,向对方提供覆盖面很广的大量信息,以便未及争论就突围而出。
(32)香饵诱鱼。即在谈判中提供带有倾向性的、对对方最有利的实例来支持自己的方案并使对方点头称是。
(33)装聋作哑。即在佯装不知、对方不提防的前提下拖延程序、做假动作,以无心取有心之利。
(34)故意曲解。即故意曲解对方的意思和行为,就好像被曲解了的东西才是事实。
(35)暗度陈仓。即己方的两个谈判者扮演两个不同的角色,假装是内部分歧,一个谈判者扮演坏蛋(主张强硬路线,坚决不让步,似感情用事),另一个人扮演好人(显得合情合理,似乎愿意妥协)。
(36)旧话重提。即重新讨论以前已决定的事情,但放弃以前的立场,提出追加要求或是重新讨论假定决定的事情。
谈判语言要规避七大忌
谈判是经济合作双方为实现某种交易或为了解决某种争端而进行的协商洽谈活动。谈判双方的说话方式与言谈技巧,对于谈判的进程与结果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商务谈判的特点和实践经验,特提出商务谈判语言的“七忌”,以帮助商务谈判人员减少语言失误,提高语言技巧。
一忌欺诈隐骗
有些人把商务谈判视为对立性的你死我活的竞争,在具体洽谈时,不顾客观事实,欺、诈、隐、骗,依靠谎言或“大话”求得自身的谈判优势。如一位业务员同一家商店进行推销洽谈,业务员为了促销,在介绍产品质量时声称已经获得“省优”和“部优”,商店看样后认为有一定市场,于是双方达成买卖意向。商店后来了解到这种商品既非“省优”也不是“部优”,产品虽适销,但商店也怕上当受骗,于是未与其签订合同,一桩生意告吹。可见欺骗性的语言一旦被对方识破,不仅会破坏谈判双方的友好关系,使谈判蒙上阴影或导致谈判破裂,而且也会给企业的信誉带来极大损失。所以说,谈判语言应坚持从实际出发,应给对方诚实、可以信赖的感觉。
二忌盛气凌人
有的谈判者由于自身地位、资历“高人一等”或谈判实力“强人一筹”,在谈判中往往颐指气使,说话居高临下、盛气凌人。有一位大公司的业务经理在同另一家企业谈判出售产品时,发现对手是几位年轻人,随口便道:“你们中间谁管事?谁能决定问题?把你们的经理找来!”一位年轻人从容答道:“我就是经理,我很荣幸能与您洽谈,希望得到您的指教。”年轻人的话软中带硬,出乎这位业务经理的意料。这位业务经理本想摆摆谱,没想到谈判刚开始就吃了一个小小的败仗。盛气凌人的行为易伤对方感情,使对方产生对抗或报复心理。所以,参加商务谈判的人员,不管自身的行政级别多高,年龄多大,所代表的企业实力多强,只要和对方坐在谈判桌前,就应坚持平等原则,平等相待,平等协商,等价交换。
三忌道听途说
有的谈判者由于与社会接触面大,外联多,各种信息来源渠道广,在谈判时往往利用一些未经证实的信息。如“据说”、“据传”等作为向对方讨价还价的依据,缺乏确凿的实际材料,其结果很容易使对方抓住你的谈话漏洞或把柄向你进攻。就个人形象来讲,也会使对方感到你不认真、不严谨、不严肃,不值得充分信赖。在一次业务洽谈中,某买方代表为了迫使对方降价,随口便说:“据说你们单位的产品返修率一直高于同类产品,能否给我们在维修费用上再提高2个百分点?”卖方回答:“这说明您对我们的产品并不了解,据最近统计,我们的产品返修率仅为1‰,大大低于同类产品,我们不但不能提高维修费,正设想在原来的基础上降下1个百分点。”买方遭到迎头痛击。
四忌攻势过猛
有的谈判者在谈判桌上争强好胜,一切从“能压住对方”出发,说话锋利刻薄,频繁地向对方发动攻势,在一些细枝末节上也不甘示弱,有些人还以揭人隐私为快。一位年轻采购员在采购某商品时,自认为生产厂家有求于零售商店,在洽谈交易条件时不断向对方发动攻势:“第一,产品必须实行代销;第二,厂家必须对产品实行“三包”;第三,厂家必须送货上门;第四……”最后对方说:“上述条件我方均可以破例接受,鉴于我方产品在市场上的优势地位,我方只有一个条件,即贵方必须保证设专柜销售本厂产品并保证高质量的售后服务,否则我们将寻找新的合作伙伴。”结果使采购员很被动。
在谈判中攻势过猛的做法极容易伤害对方自尊心。遇到生性懦弱的人可能一时得逞;遇到涵养较深的人,尽管暂时忍让,让你尽情表演,但他欲擒故纵,到关键时刻将迫使你付出代价;遇到强硬、进攻性很强的对手,小的进攻就会惹起更大的反击,反而对自己不利。因此,在谈判中说话应该委婉,尊重对方的意见和隐私,不要过早锋芒毕露、表现出急切的样子,避免言语过急过猛、伤害对方。
五忌含糊不清
有的谈判者由于事前缺乏对双方谈判条件的具体分析,加之自身不善表达,当阐述自身立场、观点或回答对方提出的某些问题时,或者语塞,或者含含糊糊、模棱两可,或者前言不搭后语、相互矛盾。如:“我们这种产品出厂价是每吨1000元上下。”“运输费用应该由我们负担,但你们也应该负担一部分。”“同行业的盈利水平大约是15%,我们可以低于这个水平出售。”等等。这些模棱两可的语言容易给对方留下一种“不痛快”、“素质不高”的感觉,也容易使对方钻空子,使自己陷入被动挨打的境地。所以,谈判者事前应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语言准备,对谈判条件进行认真的分析,把握住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对谈判的最终目标和重要交易条件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做一些必要的假设,把对方可能提出的问题和可能出现的争议想在前面。这样,在谈判中不管出现何种复杂局面,都可以随机应变,清楚地说明自己的观点,准确明了地回答对方的提问。尤其是在签订谈判协议时,能够把握关键,使合同条款订得具体、完善、明确、严谨。
六忌枯燥呆板
有些人在谈判时非常紧张,如临战场。因此说话时表情呆板,过分地讲究针对性和逻辑性。这对谈判是很不利的。商务谈判不同于某些对立性强的军事、政治谈判,它是一种合作性交往,应该在一种积极、友好、轻松、融洽的气氛中进行。因此,谈判者在正式谈判开始前应善于建立一种良好的谈判气氛,比如随便谈谈双方的经历,谈谈对方感兴趣的社会热点、趣闻轶事、典故等,使谈判自然地进入正题;在正式谈判过程中也应恰当地运用一些比喻,善于开一些小玩笑,使说话生动、形象、诙谐、幽默、有感染力。通过活泼的语言创造并维持一种良好的谈判气氛,这对整个谈判格局及前景会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七忌以我为主
在人际交往中说话以我为主、以我为中心,这是有些人的通病,在商务谈判中表现更突出。在洽谈时,有些人随意打断对方谈话,抢话说;有些人在对方说话时左顾右盼,或不屑一顾;有些人自己说话时滔滔不绝,不考虑对方的反应和感受;尤其当洽谈某些交易条件时,只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过分强调自身的需要,不为对方着想。如当一场谈判开局时,一方夸夸其谈,离题万里,无法进入正题;另一方打断对方说:“行了,我没有时间听你的天方夜谭,还是来真格的吧!”这种做法极不礼貌,极容易引起对方反感。所以,谈判者应学会倾听别人谈话的艺术,对别人的谈话应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多进行一些角色互换,语言应委婉,留有商量的余地。这样既表明自己有修养,容易赢得对方的喜爱,同时也能更好地了解对方,摸清对方的底细和意图,一举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