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03900000018

第18章 远征陕甘破回军(2)

好在两个月后,周夫人乘船从上海到达汉口码头,全家再一次相聚,左宗棠非常兴奋。但船是直航到长沙的,在汉口只做短暂的停留。

短暂的团聚让左宗棠内心无比欢愉,但想到马上又要分别,西北的战局又极其危险,战事在几年之内是很难平息的,自己这一去,不知道何年何月才可以再次回来。左宗棠心里便无比惆怅起来。

当看到年过半百、孱弱多病的夫人后,左宗棠真怕这一别后,就再也没有机会见面了。他的脸上虽然强挤出了笑容,但内心却无比酸楚。

最了解左宗棠的莫过于周夫人了,为了不让自己的夫君担心,她强打起精神,安慰自己的丈夫不要挂念家里。等打了大胜仗后,自己还要亲自下厨,犒劳夫君。

一家人带着这种即将分别的凄凉心境,共进了晚餐。接着,左宗棠目送周夫人坐的船消失在水边天际。

虽然家事让人很揪心,但国事更加紧迫,左宗棠收拾起自己惆怅的心,全身心地投入到剿捻和西征的军事策划上。

回家后的周夫人和儿女们继续过着节俭的生活,她本来身体就不好,所以在分别后的第二年,左宗棠便接到了周夫人生病的家信。看病的郎中说周夫人患的是脚气病,需要用人参滋补。想想当年祖母患病,需要上好人参治病,却因为家里贫穷,没钱买人参,这件事让左宗棠一度十分懊悔。现在他的养廉金已经很丰厚了,买人参是不成问题的,所以他给家中写信说看病不要吝啬钱财,一定买上好人参给夫人服用。

周夫人虽然服用了参茸补剂后,病情大有好转,但病情又出现了反复,她本来就有肝病,所以身体越来越虚弱。

同治九年(1870年)正月底,四女孝瑸去世了,疼爱儿女的周夫人受不了这种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打击,肝病大发。在同年的二月初二去世了,享年59岁。

这位为左家操劳一生的老夫人就这样闭上了眼睛,但她放不下的除了儿女,还有在远方征战的丈夫。她本来要迎接丈夫凯旋,并为丈夫做一桌好菜的,如今却无法实现这个愿望了。

而左宗棠在一个月后才得知了夫人去世的消息,内心无比沉痛。当时他正在甘肃平凉军次,忍着悲痛给儿子们写信安排周夫人的后事,还写了一篇《亡妻周夫人墓志铭》。

一般来说,总督夫人的后事要大办一番,毕竟身份在那里摆着呢。但左宗棠却让儿子们从简办理,不要铺张浪费。也许很多人会认为左宗棠在装穷,但左宗棠却不理会这些,因为他一直认为铺张浪费是很可耻的事情。

在这里还有一个人要提一下,他就是左宗棠的二哥左宗植。

左宗棠在汉口停留时,二哥宗植特意从长沙赶来探望。兄弟二人已经分别7年了,想想年轻时的相依为命,再看看现在二人头上的白发,兄弟俩握着手唏嘘不已。

左宗棠在大营设酒款待二哥,宗植却兴致不高,因为他深知从此一别,又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再次相聚。

宗植的身体本来就不好,又患有咳嗽症,精神比以前差多了。经过短暂的聚首后,这兄弟俩一个回到了长沙,一个率军踏上西征的路途。

相对于左宗棠来说,宗植虽然年轻时就很有才华,但运气欠佳,中了解元后,一直没有能考上进士,虽然在各地做过几任小官,但仕途不畅,一直郁郁不得志。这还不算什么,更沉重的打击还在后面。

同治十年,宗植的第三个儿子丁叟去京城会试,不幸落榜了。这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以后还可以再考。但年轻气盛的丁叟接受不了这种失败,回到家后就患病了,并在同治十一年二月病故。宗植受不了这种丧子之痛,三个月后也离开了人世。

先是夫人病故,接着又是二哥离开人世,接连不断的家庭变故,让左宗棠的精神和身体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他真想回家乡为亲人送行,但是西北形势紧张,容不得左宗棠有半点的停留和耽搁。所以左宗棠只好忍着丧妻和丧兄的疼痛,义无反顾地在西北疆场拼杀。

忠孝不能两全,自古都是如此。为了“大家”,只能舍弃“小家”,左宗棠在这一点上做得很到位。

破碎的如意算盘

同治六年二月二十日和二十四日,左宗棠部楚军分前、中、后三路从汉口起行向陕西进发。六月十八日,左宗棠率军抵达陕西潼关,驻营西关外。此时,陕西境内活跃着捻军和陕西回军以及被视为“土匪”的董福祥等武装势力。

捻军和回军我们在前面已经介绍过了,另外,这些在乱中起事的类似于“土匪”的地方武装势力也不容小觑。我们先了解一下其中的代表人物董福祥。

晚清名将董福祥在道光十九年(1839年)出生,是甘肃环县毛井王朝山人(清属甘肃固原县)。他的父亲董世猷是当地“哥老会”的首领,为人直爽,好打抱不平。董福祥从小就受到家风的影响,嗜好练武而不喜读书,青年时代喜欢结交绿林中人,经常在帮会间往来,是一黑道中人,所以地方绅民对他都存有一定的畏惧之心。

同治初年(1862年),陕甘回民起事占据陇东,董福祥利用父亲与“哥老会”的关系组织地方团练,保卫地方安宁,势力不断壮大。人怕出名猪怕壮,当时安化县把总王蔼臣看到董福祥影响力不断扩大,怕尾大不掉,便以莫须有的罪名逮捕了他,押在囚笼中施以沸水烫顶的酷刑。狱卒们同情董福祥,便偷偷地释放了他。大难不死的董福祥又重整旗鼓,在安化县发动起义。他的部队既要对抗回军的掠杀破坏,又要抵抗官兵的进剿,有些力不从心。

同治三年(1864年),董福祥接受环县县令翁健邀请,防守环县城。不久,他看到清军的势力不足以抵挡回军和捻军的进攻,便又倒戈反清,联络回军与捻军在金积堡大败清军,缴获无数战利品。到了同治六年(1867年),董福祥势力已经控制陕甘10多个州县。

可见,董福祥就是一个出尔反尔的“土匪”人物,“有奶便是娘”让他拥有规模不小的地方武装。但像董福祥这样在乱中崛起的地方武装暂时还不在左宗棠剿灭的范围之内,所以他们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左宗棠主张把西捻军消灭在陕西境内,不能让他们流窜到其他地方。剿灭捻军后,再全力对付回军就不是什么难事了。所以,尽管左宗棠在陕西受到捻军、陕西回军、董福祥等武装的夹击,但他始终以“剿捻”为首要任务,亲自驻扎邻近河南的潼关,目的是防止捻军攻入河南以威胁中原。

在潼关,左宗棠策划了一个应对西捻军流动战术的作战方案: 派兵紧守渡口,将渭河封锁起来,接着派兵分别渡过渭河,联合当地清军在渭水以北,泾、洛两河以东,北口以南,黄河以西的狭长区域内将西捻军围困起来,然后歼灭。在潼关左宗棠还与担任河防的山西按察使陈堤共同商议了河防部署,为了防止西捻军东渡黄河,决定在秦、晋、豫交界的一段黄河设立三个防区。

可以说,左宗棠的策略和计谋符合实际是可行的,但战场的形势千变万化,也许眨眼的工夫,局势就大变样了。这不,西捻军在受到左宗棠和刘典分别由陕东和陕南的夹击后,被迫在九月初向陕北进军,转入北山,试图打开进入山西的通道。左宗棠急忙重新部署兵力,力图阻止捻军进入山西。

十月初八日(11月3日),西捻军一部向东南进军,走宜州;另一部向西联合陇东回军,猛扑同官、耀州。左宗棠急忙派高连升率5000人西进醴泉、干州;派刘典率5000人分驻同官、耀州、三水,加上黄鼎一军,专职防守西线;另外派郭宝昌、刘松山、刘厚基三军共16000多人深入陕北,进行追击。

左宗棠虽然费尽心机部署军力,但效果并不明显,十月下旬,捻军接连攻占陕北的延川、绥德二城。

把捻军剿杀在秦境是左宗棠期望看到的结果,但西捻军和回军互相配合,协同作战,让左宗棠疲于奔命,难以招架。再加上董福祥这样的“土匪”势力不断捣乱,让左宗棠只能穷于应付,不能做出有效的攻势。

这还不算坏,接下来发生的事情着实让左宗棠惊出了一身冷汗。

我们知道,西捻军和东捻军本来就是一家,他们曾经立下“誓同生死,万苦不辞”的誓言。所以,当西捻军首领张宗禹收到东捻军首领赖文光的求援信,获悉东捻军被清军重重围困在山东运河东岸后,便使出一招“围魏救赵”,毅然领兵东进,深入北京畿辅地区,妄图把山东战场的所有清军引向自己,以救东捻军的燃眉之急。

同治六年十一月二十二日(1867年12月18日),西捻军由宜川强渡黄河,从陕西进入山西。左宗棠非常惊慌,急派刘松山、郭宝昌入晋追剿,自己也随后率领队伍入晋。但援军还未赶到,山西巡抚赵长龄和山西按察使、河防守将陈堤的守军便被西捻军击败了。

这样一来,西捻军很顺利地从山西经河南入直隶,在同治七年正月十二日(1868年2月6日)逼近卢沟桥。

清廷大为震惊,左宗棠不是带着大队人马镇压西捻军吗?怎么西捻军会出现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呢?难道这左宗棠只是个吃干饭的吗?

接着,清廷便“降旨”先后将剿办捻军的钦差大臣李鸿章、直隶总督官文和左宗棠“交部严加议处”,以让他们戴罪立功。

左宗棠的如意算盘被西捻军的神速进攻击得粉碎,尤其是西捻军闯进京畿地区,直接对清廷构成重大的威胁,左宗棠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面对沉重的打击和眼前的强敌,左宗棠没有沉沦,他也没有时间沉沦。戴罪立功是他唯一的机会,他要证明自己不是软柿子,更要让西捻军付出血的代价。

发狠的尾随追击

左宗棠率领楚军、皖军、老湘军在捻军后面穷追不舍,在二月初抵达保定近郊。就这样一路追来,他觉得和捻军作战有很大的困难。而李鸿章、官文和山东巡抚丁宝桢等也督军加紧对进入直隶的西捻军加以堵防。

再看,西捻军首领张宗禹,他冒着很大的风险率西捻军从陕冲入晋、豫、直三省,本想解东捻军在运河被围的困境。但当西捻军只到达晋、豫时,东捻军已经在同治六年十二月十一日(1868年1月5日)的扬州之战中被李鸿章部淮军全歼,赖文光被俘后在扬州英勇就义。可悲的是,张宗禹对此毫不知情,一意率西捻军北进,虽然逼近京畿,取得了预期的目的,但也陷入清军的重围之中。

其实,西捻军也是有机会的,他们的闪电战着实把京城的满清贵族吓得不轻。当西捻军抵达卢沟桥时,被大雾所阻,决定改日围攻北京。正是这个错误的决定让西捻军错失了大好良机。如果张宗禹能够马不停蹄地进攻,也许能攻下紫禁城。当然这是假设,历史是没有假设的。

两三天后,京师内外已经云集了各路清军,虽然捻军勇猛作战,终因寡不敌众,无法长期抗敌,只得南返,在冀中地区辗转活动。但失去了根据地的捻军如浮萍一样,在各路清军的围攻下节节败退。

为了能尽快剿灭西捻军,左宗棠发出悬赏令,只要能生擒、阵斩张宗禹等人,便加官晋爵。清军在金钱的刺激下,像嗜血鬼一样勇猛。而西捻军不能抵挡清军的围攻,在冀中连番苦战,才将清军防线冲破,在同治七年二月三十日(1868年3月23日)夜渡过漳河进入河南。接着,又从山东东昌府南李海务渡口抢渡运河而向东,进入直隶和山东交界地区。

三月初,当左宗棠督军追到河南彰德(今安阳市)时,西捻军已经从河南进入山东西部并转入直隶静海。四月初四日(4月26日),左宗棠赶到山东德州。五月初,捻军在直隶作战失利,转入山东海丰(今无棣县)宁津、陵县、临邑、济阳后,又从陵县转向西南进入德州。

当时,大约有十多万清军集中在直隶、山东、河南,却对西捻军无计可施,清廷异常恼怒,严令左宗棠、李鸿章在一个月之内将捻军全部消灭。但是一个月之后,剿捻行动仍成效不大,于是清廷下旨将左宗棠“交部严加议处”,并命满员都兴阿为钦差大臣,指挥豫军张曜、宋庆部和陈国瑞等军。

不仅朝廷怪罪,就连被朝廷严斥的李鸿章也迁怒于左宗棠,因为他认为如果左宗棠能把西捻军圈在西北,就不会有现在十万清军疲于奔命,却无计可施的局面了。

其实,出现这种局面左宗棠也很无奈,虽然他一直兢兢业业地率领军队作战,但对西捻军的运动战实在是没有办法应对。再说,自己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所以他不能理解朝廷的严斥和同事的指责,处于极度郁闷中。

最后,朝廷采用了李鸿章镇压东捻军的伎俩,即“设长围以困之”的“围剿”政策。李鸿章的长围之策是: 西面以运河为防线,在运河西岸修建长墙工事,派清军和民团把守,并将黄河之水引入运河,派水师炮船巡逻,防止西捻军渡运河向西而行;北面以天津以南的减河为防线,同样在北岸构筑长墙工事,并将运河之水引入减河,由崇厚率天津洋枪队及民团把守,以阻止西捻军北上;南面以黄河为屏障,封锁所有渡口,把黄河所有船只调到南岸, 令山东地方官吏带兵把守,以防止西捻军向西南进发;东面为大海,禁止渔船下海,以防西捻军渡海而去。还派出部队在直东地区与西捻军周旋。

这个围剿政策还是起了一定的作用。六月中下旬,张宗禹率西捻军试图从德州高家渡抢渡运河,结果被清军击退,被迫退到德平、平原、茌平一带。等清军河防工事完成后,西捻军就被困在运河、黄河和徒骇河之间,活动范围越来越小。再加上大雨不断,这一地区地势低洼,变成泽国一片。西捻军的马队寸步难行,失去了机动性的优势。

结果,在六月二十八日(8月16日)的平南镇之役中,西捻军被淮军全部击溃,只有张宗禹率十多名骑兵突围到徒骇河边,下落不明。

至此,捻军起义以失败告终,清廷论功行赏,左宗棠被授予太子太保衔。虽然左宗棠觉得自己在追剿过程中没什么功劳,请求朝廷收回成命,但清廷没有答应。可见,朝廷还是比较看重左宗棠的,因为西北还有战事等着他去处理呢。

让人心寒的统治中枢

捻军终于被剿灭了,左宗棠可以喘口气了,接下来,他就可以全力对付起义的回民军了。

同治七年七月十三日(1868年8月30日),清廷下诏,命左宗棠带军队从山西渡河进入陕西镇压回民起义。

上次入陕甘时,就准备进京觐见皇帝的,结果由于军情紧急,没有去觐见。如今,军情缓和了不少,所以左宗棠有机会进京觐见皇帝了。

同治七年八月初五日(1868年9月20日),左宗棠乘船到达天津。初十日(9月25日)到达北京觐见大清皇帝。

左宗棠以前到京城只是获得落榜的屈辱和郁闷。如今,他已经成为威震一方的封疆大吏。人生戏剧化的变化让他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这些年来,他风风火火地和太平军、捻军等反清的势力作战,究竟是为了拯救民众于水火,还是为了眼前这座京城?左宗棠自己都乱了,他好像被架在了空中,一下子觉得没了依靠。

当他再次踏上京城的土地时,不觉心头一热。北京还在,紫禁城还在,自己苦心保护的大清政权还在。

同类推荐
  • 帷幄奇谋:刘基

    帷幄奇谋:刘基

    刘基(1311~1375),浙江青田人,元明之际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被明武宗誉为“渡江策士无双,开国文臣第一”,是朱元璋最重要的谋臣,并对明初的制度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刘基博学多识,学究天人,其诗被允为“一代之冠”,其文《郁离子》、《卖柑者言》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对明代文坛影响至深。其“盗天”、“措用”的认识论思想以及教育、人才观念仍具有现代价值。刘基因博识与卓越而受到后人的崇信与神化,成为至今在民间文化中具有广泛影响的历史人物。《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帷幄奇谋:刘基》生动介绍了历史文化名人刘基的传奇一生。
  • 走近苏东坡

    走近苏东坡

    《走近苏东坡》,用洗练的文字,极富思想性、知识性和文学性,这是著名作家李国文研读苏东坡的诗文及所处时代背景后写出的感悟性文字。作者以深刻的思想,犀利的笔触,深入到苏东坡的精神世界,鞭笞了当下社会生活中的一些不良习气,多角度地、十分睿智地为我们描叙了一个鲜活的苏东坡。作者围绕苏东坡的性格、命运以及他在文学上的成就,是近些年来不可多得的优秀之作。更难能可贵的是,可以起到警世的作用
  • 凯丰传

    凯丰传

    凯丰诞辰一百周年那年,他的长子何明从北京回到家乡,提出要在凯丰曾经就读过的萍乡中学为父亲塑像。萍乡市政协领导特别热情,在同意派人帮他实现夙愿的同时,还提议为凯丰作传。
  • 中国名人传记速读大全集

    中国名人传记速读大全集

    ,点面结合,图文并茂,使读者朋友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准确地了解名人成长经历和成功历程,更加清楚、细致地了解名人为中华民族的进步和发展所作出的伟大贡献,进而达到了解名人、学习名人,同时配以“名人名言”栏目和精美的图片。用名人的事迹激励自己,本书精选了近百位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传颂最广的名人,分为先贤圣哲、帝王风骚、治世名臣、传奇名将、科学巨匠、文学泰斗、艺术宗师、民族先驱、巾帼红颜九大类,以最精练的文字讲述了名人的生平事迹、思想见解、丰功伟绩等,用名人的智慧指导自己。实现成功人生的最终目的
  • 活着,因你而美丽

    活着,因你而美丽

    以大量翔实生动的第一手资料呈现出盛志勇院士在我国烧伤医学上的巨大贡献。这同是地是对整个人类未来的贡献。,这是描述我国著名烧伤外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盛志勇的长篇传记。作者以尤其动情的笔调咏叹了主人公毕生倾力于青春美丽、生命美丽的烧伤外科学
热门推荐
  • 指间青春:相思不过泪成殇

    指间青春:相思不过泪成殇

    那一年我们青春年少,那一年我们似水如花;冥冥中我们意外相遇,约定让你我命运无声相连;千般情愫,万般思念也及不过那片刻的相见;我们相信幸福离我们并不远,纵使百般刁难千般羁绊,只要我们还能彼此伸出双手,只要我们还能彼此轻触指尖,所有的苦越累,酸与涩,都不过是我们追逐幸福路上的风景而已;
  • 聊斋志异(青少版名著)

    聊斋志异(青少版名著)

    《聊斋志异》多取材于民间传说和野史轶闻,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多姿多彩的鬼狐花妖的世界,蒲松龄在《聊斋自志》中说:“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所以说,它既是一部“搜抉奇怪”、“ 事涉荒幻”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又是作者“触时感事”、“以劝以惩”的孤愤之书。“蒲松龄神鬼狐妖画苍生,驰想天外的志怪,是沧海桑田的人生,人神交往,人鬼交替,人妖转换,花妖狐魅异化为芸芸众生,构成聊斋最和谐的美。《聊斋志异》成为集志怪、神话、寓言于一体的小说宝典。”《聊斋志异》一书,历代多有评议。由于其深度、广度、明晰度都大大超过文学史上的同类作品,所以清代思想家陈廷机称它是“空前绝后之作”。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妃常作恶:毒妃不受宠

    妃常作恶:毒妃不受宠

    终于如愿成为她钟爱之人的王妃;她,她,为爱所伤,浮光幻影中,竟将孪生姐妹推下万丈深渊,被钟爱之人在新婚之夜抛弃,终于深陷迷离之境;她,由爱生恨,层层挣扎中,勾心斗角中,她一步步陷入为她而准备的精心迷局,步步紧逼,为爱所惑,步步成殇……--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这样做女孩最聪明

    这样做女孩最聪明

    看过这本书后,你就会明白,真实的社会跟你想象的世界相差实在太远,你以前的种种空想都是纸上谈兵。而踏入社会,就意味着你将失去以前的种种保护膜,像一个毫无免疫力的生命一样,亲身去接触很多你以前没接触过的事情,去感受很多你以前没有过的情感。这个时候,好的坏的、美的丑的、有利的有害的、真实的虚伪的,都会一股脑儿的朝你飞来。你会辨别真伪吗?你会应付现实与理想的磨合吗?……这一切都能在本书中找到你想寻找的答案。毫无疑问,这是一本改变女孩一生的智慧书,它真真切切地让女孩的一生变得更聪明、更睿智!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老公假正经

    老公假正经

    医院,来往的人,一个个无不是身边亲人陪伴,一个个温声絮语,好不融洽……施小小独自落寞的上前登记,快速的填好自己的姓名之后,又在后面的一栏上面填上了:孤儿。检查完毕。医生推了推鼻梁上那架大黑框眼镜,冷漠的说道:“毒素太重了,要尽快住院查看,怕是以后都没办法进行正常的夫妻生活了……”“没关系……”施小小扯了扯嘴皮子,露出一抹苦涩的笑容:“那会有生命危险吗……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绝色斗魂师:战神狂妃

    绝色斗魂师:战神狂妃

    【女强,宠文】她是K国暗帝组织最出色的特工,风华绝美,腹黑狡诈,我行我素。他是龙翰帝国最妖邪的七王爷,翻手可杀万人,覆手可救苍生。一朝穿越沦为废材,人人来欺,人人来辱。唯他慧眼识珠,揽进羽翼之下。当废物逆袭一鸣惊人,锋芒展露,狂妄无比,名震天下。她必奉行一条规则,恩还十倍,仇还千倍!他与她强强联手,将这斗魂大陆,搅个天翻地覆!片段一:“羽千兮,到底是谁给你勇气让你这么狂妄的?”渣后母指着她怒骂?淳于狂一挑眉,“本王给的,你有意见?”片段二:“这女人以后就是本王的了,你们的眼睛给本王擦亮点!”他大气宣布。她一勾唇,淡淡的说道,“我是我自己的,不是任何人的!”他邪魅一笑,“那本王是你的,可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