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03500000009

第9章 半因果(1)

(1)人出生后长有猪的尾巴(布思迪亚家族因直系血缘关系,总有孩子一出生就带着尾巴)。)

(8)阿玛兰塔故意把自己的手放在火上烧伤,把“魔幻现实主义”这个词带到了世界各地,从此一生都用黑布裹在受伤的手上。(同上,第101页。)

……

凡此种种,读过小说之后,这种种神奇、神秘、魔幻的情节,永远地留在了我们的头脑和嘴边。我们不能说这些情节就是魔幻现实主义,但它们给了我们魔幻现实主义最初的印记和理解,如同一个人走在习惯的道路上,被绊倒时才看清这条道路与他往日行走之路的不一样之处。在读者往日的阅读中,不是说没有过这样的情节,而是说,如同杰克逊的歌曲在人们的耳朵上跳舞。没有看过《百年孤独》,没有在一部小说如此集中地、大面积地出现。甚至从某个角度去说,正是这些奇特、奇异的情节,构成了一部小说的特异与伟大。在这儿,有一个被读者忽略和不去追究的问题,就是以上的情节和这些相关相似的情节在《百年孤独》中不仅无处不在,而且弥漫在小说的字里行间,几乎就是它们在彰显、证明着人物与故事的不同与其小说绝然旷世的显明个性。而它们——又几乎都是一种“不可能的发生”。马尔克斯用这样的“不可能”,构筑了他的全部小说,但我们,还有富思特斯的《阿尔特米奥·克罗斯之死》、略萨的《城市与狗》、科塔萨尔的《跳房子》等,读者们,却没有去追究它们在因果关系中的不可能、不完全和不对等性。)

(2)吃墙土与石灰——小说中雷贝卡吃墙土与石灰,成为她饮食和生理的必需。

或言之,这不是我们阅读中习惯的全因果。可我们又从来都以会心的微笑和神奇的发现去取代对这种超出全因果必然的“似乎、可能”的故事、情节、人物逻辑的合理性去进行追究。没有批评家和读者站出来质疑一个人出生时为什么会长有尾巴。长尾巴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有何样的因为才有了这样的所以?它的前提条件存在吗?如果存在又是否合情合理呢?因为和所以,是否刚好为半斤正等于八两呢?我们对马尔克斯在因果逻辑上的宽容为什么如同君子之海量一样?然而,我们对卡夫卡在因果逻辑上的理解与宽容,却没有像对马尔克斯那样大度和态度温和呢?

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他仰卧着,那坚硬得像铁甲一般的背贴着床,他稍稍抬了抬头,那就是一个不小的数目。他也没有想到,便看见自己那穹顶似的棕色肚子分成了好多块弧形的硬片,被子几乎盖不住肚子,都快掉下来了。比起偌大的身躯来,他那许多只腿真是细得可怜,都在他眼前无可奈何地舞动着。《变形记》第一段。

……每年的三月光景,有一家衣衫褴褛的吉卜赛人家到村子的附近来搭篷。)

(3)人无法战胜蔓生植物……(同上,第10页。他们吹笛击鼓,吵吵嚷嚷地向人们介绍最新的发明创造。最初他们带来了磁铁。一个胖乎乎的、留着拉碴胡子、长着一双雀爪般的手的吉卜赛人,自称叫墨尔基阿德斯,他把那玩意儿说成是马其顿的炼铁术士们创造的第八奇迹,并当众作了一次惊人的表演。他拽着两块铁锭挨家串户地走着,不谈马尔克斯和魔幻现实主义,大伙儿惊异地看到铁锅、铁盆、铁钳、小铁炉纷纷从原地落下,木板因铁钉和螺钉没命地挣脱出来而嘎嘎作响,甚至连那些遗失很久的东西,居然从人们寻找多遍的地方钻了出来,成群结队地跟在墨尔基阿德斯那两块魔铁后面乱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第一段,黄锦贵、沈国正、陈泉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

以上两段文字,均来自两位伟大作家之名着开篇的首段,但也是一种无奈的必然。至少在中国,放在一起进行对比性阅读,或者回顾我们最初阅读《变形记》和《百年孤独》的第一感觉,再或我们阅读完这两部小说之后长久的记忆,必须坦诚地承认:我们怀疑格里高尔一夜之间变成甲虫的合理性,而不怀疑墨尔基阿德斯的那两块磁铁所到之处,铁锅、铁盆、铁钳、小铁炉之类的铁器会纷纷从原地落下,叮当乱响。前者不给读者带来合理性与真实性,而后者却有这样相似、可能的合理性与逻辑性。

前者的故事是从不可能开始并展开。

(6)儿子将失去理性的霍塞·阿卡迪奥·布思地亚永远地捆在栗树上。(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第71页,黄锦贵、沈国正、陈泉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

后者的故事是从“似乎”与“可能”和某种与合理的联系开始并展开。《百年孤独》依旧被一代又一代的作家、批评家和读者津津乐道,奉为自己对文学理解或某种观念的佐证时,没有做好它成为一部世界名着的思想准备。

前者的叙述几乎没有读者的存在,视读者而不见,然而今天,不需要对读者存有尊重,完全让因果摆脱全因果,使人物和故事起始于无因果或说零因果。而后者既不是全因果,也不是无因果的零因果。它存有因果的可能,却又大于(或小于)全因果的完全性与对等性——因为磁铁与铁器因果的必然合理性,读者就不去或不太去怀疑那些遗失很久的铁制器皿会不会因为磁铁的到来而从寻找多遍的地方钻出来。明明知道一块磁铁不会让木板、家具上的铁钉、螺钉为了挣脱而吱吱嘎嘎地响,可这里即便因为小于所以(或大于),或者所以小于(或大于)因为,磁铁与铁器之间没有比例、重量、体积、能量的对等性,但也没有任何读者怀疑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的虚假性。因为——它们之间毕竟存在着一种既非全因果、也非零因果的——“半因果”。

请允许我们权称这种“存在又不对等”的因果关系为半因果关系吧。因为就它因果关系的对等量,除了马尔克斯和他的《百年孤独》,它是小于全因果而又大于零因果,徘徊、游动在零因果和全因果之间轴距上的可能之因果。

那么,这种新因果——可能之因果,就是马尔克斯为世界文学贡献的半因果。

2半因果态度之一

现实主义的全因果,组织、沟通着故事的情节、细节、人物等,并发展、推进、回忆着小说的行程。这是一种“必须的可能”。)

(5)假牙上长出开有黄花的水生小植物。必然性是它们彼此之间沟通、联系的最高准则。

而零因果放弃的正是这种必然性,为小说贡献的则是“不可能性”之因果。然而到了马尔克斯后,他为小说寻找到了一种“似乎可能”和模糊不清的可能与不可能。

面对小说的因果,无论是遵从全因果还是零因果,作家的态度都是坚决的、不可争辨的。他们对写作的因果关系之立场,被人们谈论更多的是《百年孤独》和马尔克斯。这就是文学。文学在时间中也是一种历史,都是异常鲜明而丝毫不暧昧的。

“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各各不同。”(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的第一句,草婴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很肯定地写下这句结论(所以)之后,托尔斯泰就开始去写大段的关于家庭幸与不幸的原因,以证明他在开篇论断百分百的正确性。(同上,第63页。全因果中,作家总是要为自己得意的结论付出巨大的笔墨,去证明其结论的正确性和不容怀疑性。而且作家本人,文学和历史是如此。

(7)小摇篮会无端地飞向半空……(同上,第32页。被读者和理论家最常提到的是小说中那些不可思议的情节与细节,如:

三十年前,也从来都对这种必然的因果抱有忠贞的态度,永远在证明必然的合理。葛朗台之狡诈、贪婪、吝啬这个典型的“这一个”,在小说中的形成、展开与丰满,丝毫不让我们怀疑他有因果上的缺陷和不足。冉阿让在《悲惨世界》中惊心动魄;驼背畸人在《巴黎圣母院》中传奇异人,但都有其百分百的可靠与情理。这种面对因果的立场与态度,和卡夫卡对合理性的反动与背叛那种义无反顾的坚决,都同样表现出了非此即彼的鲜明性。那个冒充土地测量员的K,无论如何,就是无法走进城堡去。约瑟夫·K卡夫卡小说《审判》中的人物,宛如你走进电影院却没有购买门票。但在三十年后,被法院无端逮捕和审讯的荒谬,也绝不会有日常间1+1必然等于2的合理性。(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第18页,黄锦贵、沈国正、陈泉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

卡夫卡在不合理、无因果面前的坚决和果敢,犹如托尔斯泰称安娜不再爱伏沦斯基是从忽然发现他的耳朵难看开始的那种小心与谨慎。而彼此面对结果的态度,虽大相径庭,却都一样的肯定与坚决。然而,当小说写到马尔克斯的时代时,这种坚决变得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模糊和暧味。“似乎可能”(马尔克斯式)在“完全可能”(托尔斯泰式)和“完全不可能”(卡夫卡式)之间游走、晃动并微笑。

何塞·阿卡迪奥·布思迪亚在《百年孤独》中被枪打死后,他伤口的鲜血像一股溪水流到了街上,又沿着人行道流去,如风把野草的种子四处吹撒。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声誉鹊起的“文学爆炸”,流到街角后再穿过街道,流到对面的人行道上,最后又登上台阶流进布思迪亚家庭里,把这桩不幸的死亡报告给他的亲人(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第122页,黄锦贵、沈国正、陈泉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这个中间的“因”是血的流动;“果”是那血流可以寻着方向并爬上台阶流到死者家里。显然说,这里的结果远远大于流动的条件,1半因果

加西亚·马尔克斯在动笔写作《百年孤独》时,但毕竟还有“流动”和“亡灵回家”那种现实与地域性民间文化的原因。人出生带有猪的尾巴——而我们人类的祖先在未进化时,也正是一出生就带有尾巴的。墨尔基阿得斯在死后多年仍然可以回到布恩迪亚家族家里他住过的房间和人说话。)

(4)人会集体遗忘重大事件……(同上,第39~43页。上校在晚年每天躲在屋里制作小金鱼。雷梅卡可以借助毯子随风而去。小说中无处不在的这种混淆的“可能和不可能”的因果,构成了魔幻的神奇。一方面,魔幻神奇的因果关系中,都有拉美现实或传统文化的依据;另一方面,无论有怎样的依据,情节在生活真实的原则上,又是完全的不可能、不允许出现那样无限夸大的结局。一方面,令人惊异的情节与变故,都是现实生活中决然没有的;但另一面,是《百年孤独》这本书,现实生活和过往历史中,虽然绝对不可能,却又总有“绝对真实”的蛛丝马迹存在着。

由小或极小的因为到有限和无限的夸大再到可能或不可能的结局。这是魔幻现实主义半因果关系的基本逻辑或技法。如果可以把零因果、半因果、全因果由轴线标画出来,它们彼此的关系、联接应该是如下的详貌:

全因果和零因果都是自成体系环绕的,而半因果不仅也自成体系,而且是滑动在它们之间。全因果中作家的态度是虔诚忠贞的,为维护因果的合理不惜笔墨和心思,就像一个人为了证明自己是从哪儿来,不惜辛劳和行程,而不简单只是一种文学史。历史总是更愿意记住那些成功者,甘愿把那走过的路,千里迢迢、万水千山地再返身回走一遍给读者。他以为它在南美出版社能够卖掉五千册,我们可以好好地清理一下,我们对《百年孤独》和魔幻现实主义最常挂在口上的是什么。而零因果只告诉你我是从哪个方向走来的,信与不信都与我没有关系了。因此零因果给人一种隔膜和冷疏感。然而到了半因果,他告诉你他是从那遥远的地方如何走来的,在你不信时,他不会再返身走上一遍给你看,他只是神秘地笑着,拿出他走来时那路上的一草一枝,作为证物给你看。那一草一枝的证物,有的是你似曾相识的,无数二十世纪的文学思潮都从我们嘴边冷淡或者歇息、消失时,他时他地你也可以经见的;有的则完全是你陌生的,既无法说那证物是真的,也无法说那证物是假的。

马尔克斯说有人爱吃土。你不相信可你听说过世界上确实有人爱吃土。

马尔克斯说世界上最强大的生命是藤蔓植物,人与藤蔓战斗时,最终会是失败者。你不相信他的话,可你确实经历过有的藤蔓你今天把它割断后,明天它又会照样生出来。你就是连根拔掉它,下一年它也仍然会从那地方坚韧不拔地生出来。半因果立足于它表现的现实,但决不会割断与生活发生的现实。(同上,而疏忽和成功者同道的奋斗者——这有些残酷,第38页。而在它表现发生的现实时,它不是夸大它,在拉美那块“神奇”的土地上,就是缩小它,决不会忠实它或者照相一般由镜外的发生,决定镜内的定型。在因果的轴线上,半因果是带有作家掌控的滑轮左右的,当它靠近全因果将等于发生的生活真实时,它会迅速朝零因果的方向滑过去;当它又靠近了零因果将成为生活(真实)的不可能时,它又会机巧地朝全因果的方向滑过去。它像一个成熟的半大孩童,脚下踏着亦真亦幻的滑板,总是面带庄重的微笑,在童真的空隙和年迈的周全之间舞动和行走。因此,《百年孤独》在中国的风行,他的脸上没有作家对读者周全的苍老,也没有不管不顾读者的冷凉与疏远。它是取二者之势,成自己之态。于是变得暧昧、亲切,而含有在轨道上不规不矩的可爱。因此,我们无法说半因果是可信的、必然的,也无法说它是不可信的、不可能的。这种暧昧的模棱两可,赢得了读者和批评家对阅读喜新厌旧的芳心,从而人们把对托尔斯泰全因果的爱和对卡夫卡零因果的惊异,全都交给了那个叫马尔克斯的人

同类推荐
  • 季羡林作品(精选)

    季羡林作品(精选)

    季羡林作品精华本,精选了著名学者、作家季羡林先生一生的散文作品,从写人(《赋得永久的悔》)写物(《海棠花》)写景(《清塘荷韵》),到抒怀(《人生》《八十述怀》),不一而足,从各方面展现了当代大家的文化风范。文字晓畅,情感真挚,对青少年有非常好的引导作用,也是品味人生,抚慰身心的良方。
  • 我读:读书,让我们不再孤单

    我读:读书,让我们不再孤单

    用最简洁直白的方式带领读者领略好书的神髓!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从作者、写作背景、内容分析等角度,多侧面呈现一本书的精妙!主讲人梁文道品味独到,是广为人知的“说书人”,他兴趣广泛、涉猎颇广,每一本书都经过自己的揣摩、消化吸收,最后形成了真实而中肯的评论,沉稳客观地把各种思潮、社会文化热点与你私享,让你领略读书的美好,在独处时亦不会孤寂,获得心灵的慰藉。他讲评的书非常庞杂:小说、哲学、散文、回忆录、心理读本……收罗有《我与地坛》《生死疲劳》《我们时代的写作》《中国在梁庄》《一个村庄里的中国》《士人风骨》《洗脑术》《身体密码》《植物看得见你》等,每本好书都潜藏一个新的天地,等着你一同踏上探险之旅。
  • 像他们一样:激情·团结·执行

    像他们一样:激情·团结·执行

    本书以激情、团结、执行为主题,总结了各行各业优秀楷模的杰出事迹,撷取了他们的精彩语录,并结合当下的时代特征及职场定位书写了具有针对性的职场感言。
  • 毛泽东妙评古诗书鉴赏

    毛泽东妙评古诗书鉴赏

    毛泽东是老一辈革命家中历史知识非常渊博的一位。他曾反复阅读“二十四史”、《资治通鉴》、《论语》、《中庸》等历史经典著作及古代诗、词、散文、文学等各个领域。伟大周恩来曾说:“读古使他的知识更广更博,更增加了他的伟大。”毛泽东的真识卓见与洞察力,毛泽东的多才博识,为同时代的国内外政治家和文学界泰斗所佩服。他对一些古诗书的评价独具慧眼,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和美学价值至今影响着广大读者。
  • 贵平吟草

    贵平吟草

    主要包括:无题;登庐山感赋;清明扫父墓;寻诗;七回乡偶书;重走砍柴路;重游黄龙寺;三过双井村(三首);读《石湾诗草》(两首);一二怀乡;赠妻;修江月夜等。
热门推荐
  • 独家密爱:风少的亿万新娘

    独家密爱:风少的亿万新娘

    二萌宝:“老爸,她招惹上他,你还管不管你老婆了?我就一天没交作业,零花钱妈咪全扣了!”某老爸继续低头看报纸。你还管不管你老婆了?我昨天回家晚了一分钟,妈咪下了禁足令!”某老爸低头看报纸。小小萌宝开了口:“老爸,大萌宝:“老爸,你还管不管你老婆了?昨天她到学校接我,跟TOM老师在一起笑得可开心了!”下一秒,某老爸扔了报纸就上楼:“这事,为了报复,得管!”三个萌宝面面相觑,老爸,他却宠她到极致,该管的事情你不管,你老婆跟别的男人笑一下,你就抓了狂,契约变成了婚约。某日清晨,这样真的好么?风少宠妻语录:只要你想,只要我能!
  • 十三世达赖喇嘛

    十三世达赖喇嘛

    降边嘉措与吴伟合著的本书,以著名的1904年江孜保卫战为重点,艺术地再现了这段英勇悲壮的历史,该书全景式地描述了藏族人民气壮山河、可歌可泣的斗争历程,热情讴歌了西藏人民反帝爱国的崇高品德和牺牲精神,塑造了十三世达赖喇嘛土登嘉措、拉丁代本、哲林代本、洛丹、克珠旺秋、格来、曲妮桑姆、仁赛等英雄群像,既有被尊为“雪域一神”的政教领袖,更有作为民族脊梁的普通的农牧民群众和僧俗百姓。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焚书坑儒

    焚书坑儒

    这本《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焚书坑儒》千百年来,各代学者对秦始皇焚书坑儒事件议论纷纷,各执一词。《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焚书坑儒》将各代学者的不同观点汇总起来详加介绍,可视为一种学术上的总结。本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精神,《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焚书坑儒》对秦始皇焚书坑儒一事从不同角度进行论述,对一些学者的相同观点和相反观点兼收并蓄。不同学者手中掌握的材料,有的重复,有的有出入,有的截然相反,但都言之有据,值得重视。
  • 灭世大陆

    灭世大陆

    张小天在帮朋友出头的时候,不幸被小弟出卖,被敌人用炸弹炸死了,但是他的命不该绝,不但穿越到了灭世大陆,而且还附身在了和他同名同姓的人身上。一次意外,让他得到了“三杀镯”,更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他无意之中把自己的血滴在了“三杀镯”的上面,却唤醒了“三杀镯”里住着的老人……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最美不过爱上你

    最美不过爱上你

    在这个世界上,最幸运的事便是,你爱着的人正好也爱你,可惜这个世间大多数人没那么幸运。程羽菲打开门,却看到敲门是个小朋友,“小朋友,你找谁?”“我找爸爸。”“你爸爸不在这里,你是不是敲错门了?”安明嘉小朋友不停的摇着头,“没敲错。”程羽菲笑,“小朋友你几岁了?”“六岁。”回答的不是安明嘉,而是电梯里走出来的安亦城。
  • 通天玄徒

    通天玄徒

    不一样的修仙之路,不一样的仙侠故事!主角一介布衣,却一往无前地在仙途中艰难跋涉!历经万险,打破替他人做嫁衣的宿命,谱一曲弑仙灭神的壮歌!终窥得天道,写下一段不朽传奇!【初次写书,不足在所难免.期待您的意见或建议。欢迎加群:29454106】
  • 白崇禧传

    白崇禧传

    程思远编著的《白崇禧传——百年中国风云实录》不评论白崇禧个人的功过是非,唯集中记述其毕生经历。白崇禧曾在北伐、抗战帮助过蒋介石,但又三次逼蒋下野。蒋、白之间的悲欢离合,记录了国民党政权从发展、由兴到衰败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