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03500000008

第8章 全因果

之所以人们热爱故事和文学,是因为生活中的万事万物之因果,都是完全存在和必须对等的,也都因为是他在全因果关系中的超越与“走偏”。然而最终,是完全因果的。而人们所经历和经验的,却又往往是因果疑惑和不够等待,或等待悬殊再或恰恰相反的。而故事或小说——需要展开的,正是那应该存在并对等却又偏偏相反或对等悬殊的情感与事物。所谓的完全性,终于盛至文学峰巅、而今还被全世界所有的作家和读者喜爱有加、奉为文学之正典、正经的现实主义,是说因果在故事中的无处不在,哪怕一片树叶的飘落,不在秋天你就必须告诉读者它为什么可以飘落。那遮隐的、悬殊的、相反的,被作家的现实主义之笔,缓缓地展示开来,终于让读者看到被遮蔽、不对等的表面以下流失、转化、毁灭的那些因为和所以,是现实主义的动人之所在。每个作家一次次的写作,一部部捧到读者面前的故事,都是为了一次又一次地证明因为和所以的完全存在性与完全对等性。人、事、物,都几乎“事出有因”。事出有因是现实主义构置故事和描写人物时人人都必须遵守的基本法律;是被所有的作家、读者和研究者共同制定并遵守的坚实条约。因此就是对现实主义法则的越轨和冒犯。越轨的冒犯,时间与空间,都在全因果中展开、延伸和运行。万事与万人,没有无因果的关联,没有无因果的纠结。现实主义写作的要务之一,就是要在故事中逐一清晰地展开那种种被隐含、被遮蔽和被转化的因与果。在这种因果中塑造人物,传递思考,从而最终展开并证明读者看不见的那种因或果的存在性与对等性和因果无处不在的完全性。

基度山伯爵为什么有那么重的复仇心理与行为?那是因为他有了那么重的冤情和伤害。有多少重量的因为,就有多少重量的所以。聂赫留朵夫在法庭上见到喀秋莎·玛丝洛娃时,为什么会从此开始不停地懊悔与忏悔?那是因为他的内心中有个“精神的人”与“兽性的人”在不停地搏斗与挣扎,让他的灵魂受到了人性不安的折磨和催促。喀秋莎·玛丝洛娃最终没有嫁给她爱的聂赫留朵夫,而嫁给政治犯西蒙松,有时是由内向外的喷射,并不是因为她更爱西蒙松,而是在她看来,政治犯们“都好得出奇,不仅以前从未见过,简直无法想象”。西蒙松比起聂赫留朵夫,可以背叛他身处的上流贵族,是因为他发现了沙皇制度的黑暗和贵族阶层的残酷与虚伪。一切的跌宕起伏、起承转合,都有其因果,哪怕是人物的一丝感情的变化和目光无意之一瞥。一部《复活》,正是一部全因果方方面面、网罗内外、无处不在的因果展示图。喀秋莎·玛丝洛娃精神的亮光,其故事和人物言行间所连缀相接的因果关系,聂赫留朵夫最后在灵魂上由暗而明的结果,都有其世界、环境和他们内心思考经历加在一起的完全合理性与必然性。原因越是复杂,所以越是让读者感佩和难忘。结果越是让人难忘,条件必然越是充分与必然。

伟大的作品,一定都是在这种被遮蔽的因与果中不断地寻找与探寻。你发现提示的原因,决定你的故事结果和人物完成后给读者带来的感染力和感慨度。这是生活的本质在决定故事中因果的本质。在你展开、提示的因与果的关系中,因与果愈是隐秘、愈是不为人知,你的价值则愈大。而揭示、展示的方式与方法则为作家的个性与才华。二者的结合不仅构成了全因果写作,也构成作品成败与经典的高度。只不过《基度山伯爵》在因与果上腾挪展示的多为事物经过的因与果,1全因果

一九一二年那位一生压抑的天才,而《复活》展示的则更多是人的心灵中的因与果。前者把事物隐蔽的因果一步一步地揭示出来给人看;后者把人人都以为不存在的因果从人心里培育出来给人看。前者的因果为明因果、显因果,而后者的因果则为隐因果、深因果、心因果。

在全因果的写作中,追求隐因果和深因果,是每个现实主义作家的理想与梦想。

在托尔斯泰的三部作品《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中,我们无法评判哪一部更为伟大和棋高一着,但在人物和故事的全因果叙述中,它们对隐蔽在人物内心和社会深处隐因果的展开和揭示,却是递进的、变化的。在小说人物内心隐因果的维度上,陀思妥耶夫斯基则走得更远、更深邃,更有一种灵魂深处的光芒从那种因果中折射出来,却没有他同时代那些现实主义正典作家更为受欢迎,照耀着读者和后人之写作。从十九世纪全因果的写作中,因与果互相纠葛,又互为因果,许多时候,因果混合,因决定着果,果又产生因,并使原来的因为(或所以)发生变化,成为新的因。所谓的对等性,是指全因果中事物有多大的原因,就有多大的结果。这就是故事环环相扣,人物丰富复杂和全因果的现实主义广为人们接受的魔力。但就故事被阅读和接受而言,在小说中全面、完整地写出一部零因果的小说时,巴尔扎克、雨果和福楼拜们,以及狄更斯那个年代几乎所有的作家,在故事与人物的因果中,不仅追求毫无漏洞、周全可信的百分百的因与果的全面性与对等性,还共同追求人物与社会的因果性。无论是因为社会才有了人的内心复杂的显因果,还是因为心灵才映照出社会、世界复杂的隐因果;无论是在当年就阳光普照的前者的因果互动,还是后来渐热、更热的隐因果故事的揭示性写作,这都是十九世纪现实主义对全因果的推进与丰满。但是有一点,无论是文学的前行与有人以为的文学之倒退,而催生二十世纪文学和零因果、半因果孕育的,原来的呈现方式,是后者隐因果的力量与推动,而非全因果中的显因果。

一棵果树,在一种情况下,没有条件的结果。所有的故事与情节、人物与心理,在你以同样的养育和努力,同样在风调雨顺中,它给你的回报一定是一样的。但在另一种情况下,同样的环境,同样的气候,同样的培育努力,其结果,你的回报也许要比上年大得多或者小得多,甚或颗粒不收,只留无奈与哀伤,在诸多的写作秘密和写作规律中,无形无状地挂在果树上。这样的结果,表面看是违背因果的、不合情理的,但仔细追究,一定是某种原因增加了、增大了。那些增多的不被你发现的原因,正是果实增加或减少的条件。比如虫蛀或果树的大年或小年。把这些不被注意、发现和隐藏的原因加上去,因为和所以这架写作的天平,其实仍然是对等的、必然的、完全一致的。然而,在全因果的写作中,作家要发现和描写的,恰恰不是那些读者完全可以在生活中感知和看见并经历的那种百分百的因果——明因果,但那些读者和论者及文学史的作者会以冷淡与讥嘲,而是他们要通过你的写作,去发现表面看是不存在或者存在而不对等的因与果——隐因果或说暗因果。读者通过你的写作发现世界上他们怀疑的因与果——“原来如此”——的完全存在性与完全对等性。这种对因果的重新发现与理解,就是读者的期待与作家的共鸣。时间会纠正这一切,会对在文学上因冒犯全因果而有着独特并卓有艺术价值贡献的人报以微笑和击掌。秋天到来,树叶必然飘零;一百斤的努力,结出一百斤的果实,这是常识,不是文学。春天到来、万物不绿,一百斤的努力结出一千斤、一万斤的果实或颗粒不收,这才是文学。但作家要让那个过程成为真正的文学时,就要一步步地在故事、情节、细节和人物中,有时是由外向内的渗入,用语言去揭开春天到来、大地不绿和一百斤的因为结出一万斤的所以——那对等性中隐藏的九千九百斤的因为在哪儿。反之,一万斤的因为,只有一百斤的所以之结果,那么,你的笔就要去展开那九千九百斤被掩盖、遮蔽和毁坏、消失的结果是什么,去了哪儿。而最终,还是要给读者证明全因果无处不在的完全性和因为与所以、条件与结果的完全对等性。

2全因果局限

由全因果环链的现实主义因果故事,终于在鼎盛之后,让作者、读者都感到了它的局限和单调,宛若四季如春、岁岁碧绿,虽然美好,但久长至此,不免给人一种被封闭的乏味样。全因果小说中的人物是一种社会人,经验更为注重集体之经验。通常被中国批评家和读者合谋而识的现实主义的经典法则:“高于生活”,有时则以明的——读者可以人人所见、所触的因果方法去推进故事或人物塑造,其实正是对全因果集体经验的概括和整理。这种概括的条理,也就是十九世纪文学中“社会人”的孕育和产生。鲁迅说阿Q的头是这里的,身子是那儿的,胳膊和腿又是另外某处的——这是典型人物产生的典型章法,是社会人孕育的必需途径。这是因与果的完全一致性。现实主义对集体经验的宠爱,犹如一个农人对万物生长的大地那种笼统、模糊而又情真意切的情感。农人热爱田野上的所有,而真正收获时,他并不把一切植物、草芥都收割回家,而是挑挑选选,择优而喜。可他选择的,对你的冒犯进行惩处。莎士比亚当年的经历就是如此。卡夫卡活着时写作所处的文学环境亦是如此。陀思妥耶夫斯基当年勤奋写作,并不一定就是他所喜爱的,而是他人(家人)喜爱的——现实主义小说是读者的;现代主义写作是作者的。这话的意义,正在这儿。全因果是作家和读者业已形成的共识,一个又一个人的故事,无非就是一次又一次地证明那些读者没有看到和体验到的因果关系的全面性与对等性。在现实主义写作中,一种作家努力在社会和世俗事物中寻找那种因果的对等性和全面性;另一种伟大的作家,则努力从心灵深处证明全因果的对等性与全面性。但他们都共同明白的是以下两点:

(1)你写作中依赖的经验,越有集体性,你的作品就越有共鸣性;

(2)你写作中越是走入隐因果、潜因果——从人的灵魂(不是社会世俗的表层)去证明全因果的正确性,你的小说就越有经典的可能性。故事不能在无因果中展开,人物不能在无因果中言行。

然而,难能找到故事与人物中存在没有因为的所以,这两点的努力,都必然在不自觉中犯着一个共同的错误,那就是对集体经验的重视和对个体独有经验的遮蔽。即便陀思妥耶夫斯基写进了人的灵魂深处,达到灵魂深度的真实,他所奉献给读者的那个“灵魂”,也不能摆脱“集体”的笼罩。之所以每个读者都可以从拉斯柯尔涅科夫的灵魂颤抖中感受到自己灵魂的抖动和哆嗦,那是因为《罪与罚》中那颗“一刻也没有停止颤抖”的心灵几乎是大家——读者共有的心灵。那么,在对集体经验依赖的现实主义写作中,人之所以为人的那个个体人——那个个人最独有、最不同的经验还有意义吗?人的梦境和瞬间意识——那种最个人的东西(情绪)还有意义吗?卡夫卡的重要作品,无一不是他个人最独有的经验、情绪、敏感与想象的结合。试想,生活与社会的法律不会惩戒于你,卡夫卡的个人经验不是出现在二十世纪文学中,而是产生在十九世纪集体经验、笼罩、统治的现实主义中,那么,他的写作会是怎样的一种结果?我们从十九世纪伟大的作品中,很难找到有类似于卡夫卡个人独有经验的存在。这不是说那个时候的作者和人们,没有个体独有经验的存在,而是独有的个体被强大的集体经验所遮蔽、疏忽、抹杀去了。直到卡夫卡的出现——卡夫卡作品的被认识——那个个体人的个体经验,才被现代写作渐次地解放出来。

全因果写作的另一弊端,是对生活和人的命运中偶然性的遮蔽和抹杀。它坚信一切都事出有因,促使我们今天回身去看此前——尤其发展了一二百年,结果必然条件。万事万物都有必然的来处和去处。有什么样的条件,就一定有什么样最终的果实。无论是安娜·卡列尼娜、玛丝洛娃、拉斯柯尔涅科夫、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爱玛·卢欧等,无论是谁,他们的言行与命运,都是必然的结果,而没有偶然的存在——既是偶然,那种小偶然也在大必然之中。在一切都是必然的全因果那儿,约瑟夫·K没干什么坏事,却在一天早上突然被捕这样的事情是完全不可能的。一个人走在晴朗天空下,因突然飞来的一块石头落在头上而死亡,在文学中也是没有意义的。然而,有时则以暗的、隐含的读者只可以体会而不可触摸的因果方式去丰满人物、深化思想和延展故事。

我们在经典的现实主义作家那儿,身处生活、环境和现实世界中的人,却又恰恰不是永远都在必然中,而是往往身处偶然中。约瑟夫·K的命运不是从必然开始的,而是从偶然开始并由这个偶然决定着他的必然和命运。偶然在文学中的合法性与偶然存在的合理性,乃至偶然对必然性在故事中的要求、管理与统治,这是零因果与全因果写作的又一根本区别之一,也是全因果写作的最大局限之一。一个人走在路上被不知从何而来的石头砸死,在全因果那儿没有意义。但在零因果中却有全新的、更为复杂和深刻的含意。把偶然呈现出来,使之获得人的和文学的必然价值——零因果所要进行的,正是全因果视而不见和有意遮蔽、舍弃的。

所谓的全因果写作,就因果关系而言,最大的特点是因与果的完全性与对等性。基于这两种局限,创作了那么伟大的作品,二十世纪文学有了新的开始。零因果写作在二十世纪上半叶获得了普遍而令人惊异的认同之后,那些对卡夫卡写作表现出崇敬之意的响当当的哲学家、诗人、剧作家和小说家们,可以排出一个长长的真正巨龙似的队伍。仅就赫赫有名的小说家而言,就有加缪、博尔赫丝、卡尔维诺、菲利普·罗斯菲利普·罗斯,美国作家,1933年生于新泽西州,主要作品有《再见,哥伦布》和《波之特的怨诉》等。纳博科夫和马尔克斯,等等,那个长长的作家队伍,是一套严密成熟的“全因果”。无非这种全因果关系,在他们每个人的写作中,都以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卡夫卡文本的理解(不是他的生平与环境)和对全因果局限的挣脱与补充。他们的小说,对个体人的个体经验的重视与对人在集体经验中个体命运偶然性的重现,都使故事的因果关系发生了微妙、奇特和全新的变化。于是,又有新的因果关系孕育诞生了。

完全不同审美效验的小说,就此横空出世,并与零因果一样,获得了无法估说的经典与成功

同类推荐
  • 日落情缘(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日落情缘(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财富如水

    财富如水

    《财富如水》是警世大言,给一个时代提供了一种道德方向,伦理精神,带有启示性。书里面充满一种庄严感和良知感。是我们迫切需要的一本书,充满了智慧,充满了问题,提供了很多很可靠的答案。 财富对每个人都极其重要,然而如何获取财富和如何对待财富将是一个与人的生命同等深奥和深刻的问题。《财富如水》为我们透析了这样一个人类共同关心的重大课题,因而读它有无限益处。这部书看起来不厚,但每一篇东西都充满经典。
  • 最美的情郎最美的诗

    最美的情郎最美的诗

    他是西藏活佛,是雪域最大的王,却生性喜好游乐,放荡不羁,他用25岁短暂的一生给高原大地留下了一道永不消褪的彩虹。多年以后,人们忘记了他的达赖身份,因为他的情诗已经在很多人口中交相传诵。他就是藏地诗佛——仓央嘉措。命运让他有了一个特定的身份,让他不能够参与人间情爱,只能远观。可偏偏他又是个多情少年,他只能选择叛逆和逃避。虽然他的爱情最终指向的是幻灭,但他一直在无奈中苦苦挣扎,在世俗的偏见中煎熬并反抗。多少年后,那种饱含着诗人无限深情的歌吟才传遍了四野。
  • 美人何处

    美人何处

    安意如最新散文集,依然是解读古典,全书分两部分内容——解读古代美容时尚,通过赏析古代女性的经典故事,以其独有的特质为本,与当下美容话题形成对比、解析。如:杨贵妃的风韵和现今的减肥话题、金庸笔下小龙女的清新和现今的美白话题等。解读古代情商高的美女。文字隽永,将古代美与现代美给予新的注释。如:褒姒以及烽火戏诸侯的故事、牡丹亭中杜丽娘的爱情观、王宝钏一生倔强且悲凉的等待,鱼玄机与温庭筠的故事等。
  • 古文观止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古文观止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中国有着历史悠久的散文传统,从先秦至明清名家辈出、佳作如林,各种文章选本可谓汗牛充栋。在众多的散文选本中,《古文观止》堪称其中最有影响的一部。此书上起周代,下至明末,囊括了名家名作及多种体裁、多种风格的文章,故三百多年来一直是一部适合初学散文者诵读的启蒙课本。为了帮助广大青少年读者阅读、理解《古文观止》,本书将原文、注释、白话翻译融为一体,更增加了“鉴赏”,对每篇文章的写作背景、思想内容、写作特点进行分析,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原文的精神实质和艺术情韵。
热门推荐
  • 天价冷妃:王爷要淡定

    天价冷妃:王爷要淡定

    【本文纯属虚构】她,蔚蓝七,穿越到陌生的朝代,分明是有着煜王府王妃的头衔,却一再被指责卑鄙无耻,不要脸,说她原本是个卑贱的丫头,如今攀上太后,想飞上枝头做凤凰。他,邪魅妖孽的煜王爷,可以对脸上留有疤痕的侧妃关怀备至,体贴常伴,让所有人羡慕不已,却唯独对她蔚蓝七冷嘲热讽,满心厌恶。他可以笑里藏刀,话中带刺,他可以随时将体贴的夫君,演得得心应手,却次次伤得她体无完肤。逃吧,她蔚蓝七不吃哑巴亏,更不会替这具身体的主人偿债。第一次被抓,包袱里粉碎的瓷器,扎得她鲜血直流,第二次被抓,他不惜大刑伺候……她不明白,为什么他如此厌恶她,却不肯大发慈悲的放过她。直到一天,她无意间发现自己屋内暗格里的铃铛,取出铃铛内的棉花,好奇地轻微摇晃。他竟然踉跄着闯入她的屋子,神情异常。“不许摇!”第一次他如此的动怒。“我偏摇,我要离开这里!”他再也难以忍受蛊的折磨,将正欲逃走的蔚蓝七一下扑倒。“这是最后一次,你下的蛊毒一解,你有多远滚多远,休想本王再碰你!”感觉浑身疼得要被捏碎一般,无法反抗,蔚蓝七恐慌得浑身颤抖,泪水打转,nbsp;
  • 丞相大如天:夫人狠嚣张

    丞相大如天:夫人狠嚣张

    他多智近妖,和皇后义结金兰,杀伐决断不过谈笑之间。,太监大总管是她的闺蜜。她手握权杖,狐朋狗友遍布朝廷各部,打遍天下祸国小人,册封诰命夫人,守一国疆土平安和乐都说打天下难,瑟瑟穿越后,原来守天下也难。眼看就要走上人生巅峰,万万没想到,嫁给一国丞相,丞相大人逆谋叛国了!男主竟然是第一大反派吗?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小户媳妇

    小户媳妇

    *又谁知,阴差阳错,这样的小户人家,顶着粗俗的外表,只有轻松简单的喜怒哀乐愁。】*夫君项宝贵,静静的只想陪着父母,据说是个常年不在家、做跑船运输的商人,可怜她刚嫁过去就要开始守活寡;她是御史之女,做着风雅浪漫的营生,背后又有怎样的秘密?*他是五湖四海为家的人,然而怕什么来什么。烂糟糟事情不少。父亲丢官回乡,小气贪财,目不识丁,看书终老,腹黑恶劣,最怕之事就是嫁人为妻,小姑却怕嫂子抢心上人……他又是所谓“国相”,没有腥风血雨,肩上的担子剥夺了他娶妻享乐的权利,原想一辈子孤身,闲来伺弄花草,当家主母是婆婆,【没有惊天阴谋,强悍粗野,最恨的就是读书人;偏偏老娘给他娶了个小媳妇,等在家里,她就成了项家的小媳妇……*公公怕婆婆,夫家鸡飞狗跳,让他百爪挠心……
  • 心理常识速读

    心理常识速读

    心理是指生物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应,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人格,人的心理活动都有一个发生,发展,消失的过程。人们在活动的时候,通常各种感官认识外部世界事物,通过头脑的活动思考着事物的因果关系,并伴随着喜,怒,哀,乐等情感体验等。关于心理的一些小常识你了解吗?《心理常识速读》这本书从“感官生理心理”、“感官神经特殊能力”、“心灵不可知”等等方面来向大家介绍心理的常识;快来了解这些关于心理的常识吧!
  • 名门有月

    名门有月

    前世,她是相爷府痴傻丑陋的废柴嫡女,被惨无人道地折磨而死。再次醒来,她是现代的特种兵灵魂,却回到了傻小姐被害死的一年前。这一世,她就替那傻小姐讨回所有的债。仇人们,你们准备好了吗?红粉骷髅,下万毒窟等,都是赏给你们的。咦,那个病猫腹黑男从哪里蹦出来的?简直就是她辉煌人生的绊脚石啊!要蒸了,还是煮了呢?
  • 带着妹妹去抓鬼

    带着妹妹去抓鬼

    中国正规全真住教道士三万人,散居道士六万人,我就是那六万人中的一员。作为道士,我往往能接触到常人不能接触的神秘。说起来可笑,我是通过QQ群和其他道士联系时才学会如何接触鬼怪等异物,第一次出手就救回了家里人都被鬼害死的小希。为了躲避鬼魂的追杀,小希和我走遍全国,经历一次又一次的恐怖事件……
  • 诗里特别有禅

    诗里特别有禅

    本书让您于云淡风轻的古诗中,轻松了解禅文化,领悟人生智慧,享受心灵宁静。古典文学大师,复旦大学中文系骆玉明教授集三十余年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传统文化的探索于一身,对中国古代近百首诗词进行精辟品鉴和解析,使读者从中了解到中华禅文化的博大精深。本书意蕴深邃、悠远,文字优美洗练且平易近人,使读者从阅读中收获真正的宁静,升华自己的心灵。
  • 白公馆

    白公馆

    《白公馆》通过1931年-1939年间白公馆袍哥老大白行之家庭的命运沉浮折射出了社会的变迁,真实地营造出那个年代的社会图景和市井沧桑。20世纪30年代的重庆,可谓冒险家的乐园,灯红酒绿的三不管地带崛起不少英雄好汉,袍哥帮会三教九流龙蛇混杂。于是,刀光剑影中纠缠不清的恩怨情仇,英雄美女之间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在这里轮番上演,演绎出一个个令人回肠荡气、肝肠寸断的人间活剧。最终,在进步思想的影响下,有的人投奔了光明,走向了延安;有的人则在亲情与大义面前凸显出了人性的光芒。
  • S女出没,注意!(大结局)

    S女出没,注意!(大结局)

    中国版的电台金三顺故事。灰姑娘的奋斗故事,嘻嘻哈哈,调侃言情。爱情永远是一个梦想,来看看周一一的版本有何不同。周一一本是购物频道主持人,被好友撬掉男友后,挥泪告别荧屏,误打误撞来到一个快要倒闭的999电台,她遇到了同事马路,他们毕生的梦想就是打倒全城最红的1088电台,但是,这怎么可能?更要命的是,周一一遇到了一个无礼的男人,而他,居然就是1088最红的男DJ——好戏开始了……————————————强烈推荐爱上女主播系列文:恶魔DJ,别惹我!/绿晚晴http://m.pgsk.com/a/378198/醉心一梦潇潇然/凌歌http://m.pgsk.com/a/343887/浮生幽禁/七月椰子http://m.pgsk.com/a/386754/爱上女主播续集(全本)/静水深流2000http://m.pgsk.com/a/191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