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03100000011

第11章 逝去的风格——浪漫派钢琴大师(6)

鲁宾斯坦第一次访问西班牙是在1915年。一开始他对于自己弹奏西班牙音乐没有什么信心,害怕被人听出在演奏中带有“外国口音”,不过当阿尔贝尼兹的遗孀告诉鲁宾斯坦,他弹得和她丈夫没什么两样后,这种疑虑就打消了。他坦言自己热爱西班牙的一切,美食、服饰,还有西班牙语。西班牙人对鲁宾斯坦也投桃报李,称他弹起西班牙音乐来就好像是土生土长的西班牙钢琴家。鲁宾斯坦在1916年会见了德·法雅,并观看了《西班牙花园之夜》的首演,从此他就爱上了法雅的作品。这个《西班牙花园之夜》的录音是他对这部作品所作的三次录音中的第一次,也是最火爆和充满激情的录音,钢琴的音色圆润而富有金属光泽。他还录制了包括《火祭舞曲》在内的法雅的三首舞曲。其他作曲家的作品包括阿尔贝尼兹的西班牙舞曲和《伊比利亚》中的选曲,孟布的《歌曲与舞曲》中的第一首和第六首,以及格拉纳多斯的《少女与夜莺》,都弹得风情万种而又热情奔放。

拉赫玛尼诺夫和列文涅

1892年,莫斯科音乐学院毕业了三位顶尖音乐家——拉赫玛尼诺夫、斯克里亚宾和列文涅,他们是同班同学。斯克里亚宾的活动范围仅限于俄罗斯以及法国等一些欧洲国家,是最受西欧欢迎的俄罗斯作曲家。他体弱多病,去世时年仅四十三岁。

斯克里亚宾只留下了一些自动纸卷钢琴的录音,内容包括他自己写的几首前奏曲和第二、第三奏鸣曲。拉赫玛尼诺夫后来成了集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和指挥家于一身的乐坛巨人,列文涅则成为技巧巨匠和历史上最重要的钢琴教师之一。与上面三位波兰人一样,拉赫玛尼诺夫和列文涅最后也都成了美国人。他们两人留下的录音实在不能算多,与他们的伟大成就根本不成比例。

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SergeiRachmaninoff,1873—1943)在莫斯科音乐学院学习时是集中精力于作曲的,他的作曲老师是塔涅耶夫,和声老师是阿连斯基。他的钢琴老师尼古拉·兹维列夫也曾是斯克里亚宾的老师。拉赫玛尼诺夫同时还向表兄西洛蒂学习,那时西洛蒂在跟随李斯特学习后刚回俄罗斯不久。拉赫玛尼诺夫在1892年毕业时已经发表了一些作品,包括第一钢琴协奏曲和那首著名的《升C小调前奏曲》,他的第一部歌剧《阿列科》使他获得了一枚金质奖章。他还会见了自己崇拜已久的柴科夫斯基,并受委托将《睡美人》组曲改编成钢琴曲。当1893年柴科夫斯基去世时,他立刻创作了《悲歌》三重奏以表纪念。拉赫玛尼诺夫毕业后的很长时间内经常作为指挥出现在剧院里,他加入了莫斯科私人歌剧公司,1904年又在莫斯科大剧院指挥,1918年他差点接替穆克成为波士顿交响乐团的指挥。虽然1901年完成的第二钢琴协奏曲在1908年被介绍到欧洲各大城市,成为迄今为止最流行的协奏曲之一,1909年在美国首演的第三钢琴协奏曲又大获成功,但他的钢琴演奏事业却是从1917年之后才正式开始的。他的音乐会演奏基本上是为了生计,因为单靠作曲是不行的,他又不喜欢指挥或教学。拉赫玛尼诺夫是一位天生的钢琴家,他几乎不用怎么练琴,头脑里装着所有的音乐文献,能够随时将它们一个音不漏地弹出来。他有着万无一失的高超技巧和构建大型作品结构的能力,以及高度的理性。他在四十五岁之前的钢琴演奏基本局限于介绍自己的作品,而现在则不得不积累一系列音乐会的曲目。他在美国很快就成为一位明星,受到狂热的崇拜,能和他相比的只有霍夫曼,而拉赫玛尼诺夫的演奏无论在理性控制力方面还是准确性上都要胜出一筹。人们无不为他的作品和演奏所倾倒,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最后。他的技巧从未衰退,始终保持着绝佳的状态。

拉赫玛尼诺夫留下的录音不能算多,但也不少了。RCA的“拉赫玛尼诺夫全集”共有十张CD,大多数都是他本人的作品。和戈多夫斯基一样,他不喜欢录音室,感到紧张。他录制了五首钢琴与乐队作品,指挥是斯托科夫斯基和奥曼迪。其中弹得最好的是第四钢琴协奏曲和《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第二和第三钢琴协奏曲似乎没有发挥出他的最佳水平。第三协奏曲采用的是删节的版本,第一乐章的华彩用的也是比较简单的那个。尤其让人困惑的是,他很多时候不照着自己写的谱子弹。在有标明“更快”的地方,他反而放慢了速度,以至于后世有不少钢琴家都效仿他的录音而不是遵循乐谱。拉赫玛尼诺夫最精彩的录音还是他改编的小品和一些炫技作品,没有人能把门德尔松的《仲夏夜之梦》谐谑曲、克莱斯勒的《爱的忧伤》和《爱的喜悦》、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野蜂飞舞》以及他自己的《波尔卡》和《前奏曲》弹得更好了,所有的音符都那么清晰,踏板用得非常考究,速度力度毫无怪诞之处。

陶西格改编自施特劳斯的《人生一世圆舞曲》充满了令人愉悦的弹性、阳刚的触键和青春的气息,这也是他自己最满意的录音。很少一部分的经典曲目中包括肖邦第二钢琴奏鸣曲和舒曼的《狂欢节》两首大型作品。相对于其他浪漫派钢琴家如格雷夫和戈多夫斯基,拉赫玛尼诺夫的诠释更理性,强调节奏的准确性;不过作为浪漫派钢琴家,他还是经常改写节奏和增加音符。他出色的左手为作品增添了浓厚的色彩。他把个人演奏的个性带入其他作曲家的作品中,这让人感觉他弹什么都带着他本人作品的味道。

此外,拉赫玛尼诺夫还指挥乐队录制了他的第三交响曲和《死岛》,音乐的处理和他弹琴一样有冲劲,线条清楚,驾驭自如。他和克莱斯勒合作录制的贝多芬、格里格和舒伯特的小提琴奏鸣曲的唱片,是室内乐录音中最珍稀的精品。

1941年拉赫玛尼诺夫向RCA公司建议,把他的作品以音乐会形式录成唱片,但唱片公司没有同意,结果让后人蒙受了损失。1943年2月17日的音乐会是他最后的演出,曲目包括肖邦的“葬礼”奏鸣曲。

作为拉赫玛尼诺夫和斯克里亚宾的同学,约瑟夫·列文涅(JosefLhevinne,1874—1944)显得非常低调,就连他写的书也一样,薄薄的小册子只有五十多页,书名是《钢琴弹奏的基本法则》。殊不知这哪是给初学者读的“基本”法则,分明是一本真正的“武功秘籍”,是给钢琴大师写的备忘录。

这位有着钢琴演奏史上最高超技巧之一的大师,十四岁首演时的曲目是贝多芬的“皇帝”协奏曲,指挥是安东·鲁宾斯坦。在莫斯科音乐学院时,他的老师是萨弗诺夫。这位老师曾师从于布拉辛和莱舍蒂斯基,而他的高徒除了列文涅之外,还有斯克里亚宾和梅特纳,他还是柴科夫斯基“悲怆”交响曲首演时的指挥。列文涅1892年毕业时获得了钢琴金质奖章,并于1895年又获得了柏林举办的鲁宾斯坦国际钢琴比赛第一名。1898年他与同学罗西娜结婚,罗西娜也是一位出色的钢琴家,从那以后,在音乐上,两人总是同时出现。他们先是定居柏林,后来由于一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他们失去了几乎全部财产。1919年列文涅夫妇移居美国,在音乐会生涯同时,他们还任教于朱莉亚音乐学院。列文涅的技巧水准远在当时几乎所有美国当红钢琴家之上,连霍洛维茨都为他惊人的控制力所叹服。但列文涅的名气却从未达到他应该有的高度,他还是更喜欢教学。

列文涅的录音真是少而又少,Philips公司在1998年发行“二十世纪伟大钢琴家”系列时,每位钢琴家至少可以有两张CD,而列文涅的录音勉强可以填满一张,另外的部分是他的夫人罗西娜的录音和两人的二重奏。但这绝对是钢琴录音中最珍贵、最伟大的记录。通过录音我们可以领略到列文涅万无一失的技巧,他从来不会弹错音,即使是在高难度的舒而茨—艾弗勒的《蓝色多瑙河》改编曲中也不例外。通过这部作品,他向我们展示了史上最完美的技术——八度大跳、数不清的经过音,在他手里都和精密仪器般准确。在他的“武功秘籍”中提到的种种技术条例在此得到了最完美的例证。令人叹服的还有舒曼的《托卡塔》和肖邦的几首练习曲,包括最棘手的“三度”“八度”和“冬风”。列文涅不仅技巧超群,而且他的乐感极其敏感,毫不矫揉造作,永远都是那么流畅、纯净,结构清晰。列文涅夫妇的双钢琴录音配合默契,莫扎特的《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弹得很快,是非常现代的演释;德彪西的《节日》是拉威尔改编的;选自管弦乐作品《夜曲》的双钢琴版本中,两人的音色具有管弦乐队的效果,层次丰富,是很难听得到的录音。罗西娜生于1880年,从嫁给列文涅算起,为丈夫当了四十六年的助教,在1944年列文涅去世后,她接替了他的全部工作,有两位对美国音乐界影响很大的音乐家——第一届柴科夫斯基钢琴比赛冠军范·克莱本和后来美国大都会歌剧院的总监詹姆士·莱汶都出自她的门下。

罗西娜一直活到九十四岁,这套CD收录了她八十一岁时演奏的肖邦第一钢琴协奏曲和莫扎特第二十一钢琴协奏曲。她和丈夫一样,是一位技巧精湛而又极富品位的超一流现代钢琴家,在高龄时技巧也毫无任何衰退的迹象。她把莫扎特弹得雄浑有力,肖邦则诗意盎然,一切都是那么完美。

除了Philips出版的伟大钢琴家系列,列文涅的录音至少还有两家公司发行了CD,分别是Dante和Naxos。前者绝版多年,转录上佳;后者也不错,很便宜,而且很容易买到,是乐迷们的福音。

浪漫主义时期的现代派:鲍尔、科尔托和塞缪尔

在浮华辉煌的浪漫主义时期也有严肃音乐的拥护者——鲍尔、科尔托和塞缪尔。

他们细致分析乐谱,着力揭示作品的内涵,从不以炫技和自我表现为目的,自始至终献身于最高品位的音乐,和前面提到的布索尼、佩特里、霍夫曼、鲁宾斯坦有某些相似之处。但鲍尔和科尔托在现代风格上走得更远,对后来的钢琴家们影响也更大。尽管他们在当时是如此的“现代”,但在演奏细节和曲目选择上不免带有浪漫主义的痕迹和强烈的个人印记,他们的录音几乎能让我们一下子分辨出来。塞缪尔具有很特殊的历史地位,他是第一位在钢琴上将巴赫原曲的面貌展现给听众的大钢琴家。

哈罗尔德·鲍尔(HaroldBauer,1873—1951)有着与一般钢琴家不同的经历——他一开始是一位小提琴神童,直到二十岁都是以小提琴作为主攻专业,并已经颇具成就了。鲍尔生于英国,十岁即以小提琴家的身份首次登台,而钢琴仅仅跟姑妈上过几次课。在英国过了九年旅行演出的生活后,1892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帕德雷夫斯基听到他弹琴,力劝他成为钢琴家。鲍尔并没有太在意帕德雷夫斯基的建议,继续他的小提琴事业,直到他自己意识到已经不可能成为杰出的小提琴家之后,才开始把精力越来越多地转向钢琴。鲍尔的钢琴演奏几乎全靠自学,到1900年前后,他已经成为一位知名钢琴家了。他的音乐会从俄罗斯开始,然后是巴黎,再到整个法国、德国和西班牙,名气越来越大。他的室内乐活动也很频繁,当然是以钢琴家的身份出现在重奏组里,搭档都是克莱斯勒、卡萨尔斯、蒂博和伊萨依这一级别的人物。

1908年12月18日,他在巴黎首演了德彪西的《儿童园地》。鲍尔最后在美国定居,1919年还创办了“贝多芬协会”。除了作为钢琴家演出以外,鲍尔还是美国最重要的钢琴教师,一直在曼哈顿音乐学校任教,并定期举办大师班。他还编订了舒曼作品的乐谱,不过那是浪漫主义时期的产物,应该予以特别慎重的对待。

鲍尔的演奏风格是浪漫主义情感和现代理智的完美结合,他认为,即使演奏者愿意,完全遵照乐谱也是不可能的,“乐谱只可能提供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演奏指示,因此它只能是近似值,不可能有两个人理解得一模一样。”然而他的唱片,体现的是一位演奏稳健、非自我中心的、毫不夸张的现代风格钢琴家。从作品选择上来看,鲍尔是一位有品位、趣味高雅、超前于时代的人。他最重要的录音无疑是1939年录制的勃拉姆斯第三钢琴奏鸣曲。勃拉姆斯的钢琴音乐在浪漫主义时期被演奏的情况是:晚期小品少数几首被当成沙龙音乐,大型变奏曲是钢琴家炫技的平台,早期奏鸣曲是没有人去碰的,就连德国现代学派也只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才有人为这些艰涩的作品录制唱片。即使在今天,也只有少数特别严肃的钢琴家把这些作品列入自己的保留曲目。鲍尔的演奏充分挖掘了这首奏鸣曲的内涵,结构清晰,音色深沉,布局合理,是既富有情感又非常理性的演释,很有说服力。鲍尔录制的另一首浪漫派大型作品是舒曼的幻想曲集。这是一部由八首标题小品组成的套曲,当时的钢琴家一窝蜂地都去弹性格更为外在的《狂欢节》,而对这部更注重心理体验的作品的态度只是分散地弹其中的一两首。鲍尔的准确诠释为我们展示了最复杂多变、最凝练的舒曼作品。

鲍尔演奏的两首贝多芬奏鸣曲——“月光”和“热情”录制于1926年和1927年,音色和自由节奏的运用令人想起施纳贝尔三十年代的诠释。技巧上鲍尔比施纳贝尔更为完善。“月光”第一乐章两手不对齐的起音带有浪漫派的明显特点。“热情”的第一乐章弹得十分完美,但第二乐章的反复被全部取消不是今天所能允许的,末乐章的处理和当时的钢琴家一样,“快板”弹得太快而“急板”又不够快,缺乏对比。

几首严肃的小型乐曲,包括舒伯特的《即兴曲》和《音乐的瞬间》、肖邦的《即兴曲》和《摇篮曲》、李斯特的音乐会练习曲《叹息》和《森林的细语》、格里格的几首抒情小品以及德彪西的《月光》,鲍尔都弹得晶莹剔透,诗意盎然。当然,他也免不了录制一些浪漫派的典型保留曲目,比如许茨的《在爱人家》、迪弘的《圆舞曲》、圣—桑的《阿尔切斯特》改编曲和他自己的小品,都是比较早的录音,也都比同时代的人弹得有风格、有品位。APR的转录由Marston操刀,音质绝佳。

阿尔弗雷德·科尔托(AlfredCortot,1877—1962)是个不折不扣的现代派钢琴家,只是他生活在浪漫主义时期,而法国学派没有什么人所获得的成就能和他并列,只好把他放在同时代能与他比肩的浪漫派大师们中间了。

同类推荐
  • 生命的舞蹈

    生命的舞蹈

    艺术是一种心灵的舞蹈,是对生命与生活的一种阐释。懂艺术的人,人生不寂寞;会欣赏艺术的人,生活无处不诗意。林丹环编著的这本《生命的舞蹈》精选了中外艺术家谈论绘画、建筑、雕塑、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的文章,让您跟随他们一起走进艺术殿堂,领悟艺术之美。
  • 昆曲

    昆曲

    这本《昆曲》由金开诚主编,吴风华、张海新编著,适合大众阅读: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主要以中州官话为唱说语言。昆曲是发源于14、15世纪苏州昆山的曲唱艺术体系,糅合了唱念做表、舞蹈及武术等表演艺术。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明朝汉族音乐以戏曲音乐为主。明代人称南戏为《传奇》。明以后,杂剧渐渐衰落,《传奇》音乐独主剧坛,兼收杂剧音乐,改名昆曲。
  • 中国古代演唱技术理论研究

    中国古代演唱技术理论研究

    中国古代演唱技术理论是一个内容繁杂、自成体系、独具特色的表演理论体系。古代声乐艺术以“唱”为本位的形态特色制约了唱技理论的形态构成。因此,就古代唱技理论的整体构成而言,演唱的技术技巧成为其主体和贯穿始终的重要理论线索,具有明显的统一性。同时,由于历代的唱技研究者多为文人士大夫,其思维模式、美学理想基本一致,故在理论观点上多是一脉相承,且体现了越来越细致繁密的趋势,具有发展的延续性。因而,尽管古代唱技理论看似零散、随意,实际上仍然具有较强的系统性,是比较发达的演唱理论。不同时期的唱技理论有其特定的内在特点和精神,阶段性特征十分明显,体现了古人对演唱实践不断思考、积累的发展过程和规律。
  • 杂剧艺术下(生命百科)

    杂剧艺术下(生命百科)

    有路在青霄内,又被那浮云塞闭。老兄也百忙里寻不见上天梯。(许达云)仲宣,你看那一林红叶,三径黄花。一林红叶傲风霜,如乱落火龙鳞。
  • 著名交响曲欣赏

    著名交响曲欣赏

    本书文字浅显易懂,并包含了一部分曲谱,能指导读者怎样去了解欣赏一部交响乐名曲,其中包含了交响乐名曲的评论与指导性欣赏。适合大众阅读,《著名交响曲欣赏》定位为交响乐知识普及型书籍,收集了各种世界闻名的交响乐名曲,并对其进行了讲解与分析,阅读价值高。,以及名曲诞生的历史,以及音乐人创作的背景、故事等。其中囊括了巴赫、莫扎特、贝多芬、李斯特等的许多世界名曲
热门推荐
  • 醇厚香浓的地道东北菜

    醇厚香浓的地道东北菜

    搜狐博客访问量超过1000000,崔怡用真挚的心为你呈现独具匠心的地道东北菜,红红火火的味道酣畅淋漓的体验。跟热爱美食的她学做最正宗、最地道、最经典的东北名菜,崔怡倾情传授经典东北家常菜烹调技巧。健康、美味、保健……东北菜中最经典的传统菜式,给你“原汁原味”的大师级口感。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毁灭道

    毁灭道

    因为体质关系,本来以为已经不能修炼到武者的巅峰。一场意外让他得到妖界血帝传承掌握雷电之力,而且还得到一把绝世魔剑。带着魔剑来到修真界,却引起修真界的争夺。从武道到修真,与血帝之子一头变异神兽血狼走上一条杀戮的道路,最后走上天道的巅峰。
  • 契诃夫短篇小说选

    契诃夫短篇小说选

    本书所选的作品来自契诃夫创作的前后两个时期。在早期作品中,除了中国读者比较熟悉的,具有一定现实批判色彩的《变色龙》之外,还有一些轻松诙谐的纯幽默小说。《契诃夫短篇小说选》所选的契诃夫后期小主,以《套中人》是为著名。这篇小说表现了沉闷压抑的时代氛围,讽刺了俄国社会普遍的僵化、禁锢的精神状态。
  • 郭沫若的青少年时代

    郭沫若的青少年时代

    郭沫若的少年时期,生活在“从封建社会向资本制度转换的时代”。中国社会转型的阵痛,塑造着一个叛逆的性格;时代大潮的激荡,则玉成了一个弄潮儿的辉煌。郭沫若在文学、历史学、古文字学、书法艺术等领域都成就斐然。他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卓越超群的文化伟人。
  • 诸葛亮十讲

    诸葛亮十讲

    在诸葛亮的一生中,最为出彩的,就是“三顾茅庐”时的“隆中对”。在后世的评价中,“隆中对”被认为是诸葛亮的天才之作,但也有不少人认为这是一个失败的战略。那么,这个计划究竟是对是错,其实施情况又如何呢?诸葛亮是三国时代最著名的智者之一,他在世的时候,蜀汉政权视他为顶梁柱,所有的军政大权都由他掌控。可是,如果他不在了,又将如何维持政权的稳定呢?诸葛亮也不是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只不过,他在接班人的选择问题上,陷入了一个误区,那就是——人才匮乏,次中选“优”。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蜚声世界的中国作家:林语堂

    蜚声世界的中国作家:林语堂

    林语堂一代国学大师,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被提名人。著有《吾国与吾民》《生活的艺术》《京华烟云》等,并将孔孟老庄哲学和陶渊明、李白、苏东坡、曹雪芹等人的文学作品英译推介海外,是第一位以英文书写扬名海外的中国作家,也是集语言学家、哲学家、文学家于一身的知名学者。 《蜚声世界文坛的中国作家林语堂》由厉向君所著,可供广大文学爱好者们阅读。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