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03100000010

第10章 逝去的风格——浪漫派钢琴大师(5)

人们开始害怕如此高强度的工作会影响这个孩子的健康,有体检表明霍夫曼开始显现“心理错乱”的症状。纽约的大慈善家克拉克赞助霍夫曼五万美元,条件是在他十八岁之前禁止演出。不过霍夫曼在回忆童年时,断言他的那些音乐会是非常愉快的。从美国回到欧洲后,霍夫曼定居柏林,先跟莫什科夫斯基上了些课,接着就被纳为安东·鲁宾斯坦唯一的私人学生。1894年霍夫曼重返舞台,加上优异的录音质量,演奏了他老师的《D小调协奏曲》,然后就开始了巡回演出。霍夫曼在俄罗斯最受欢迎,1912年他在圣彼得堡连续举行了二十一场音乐会,不重复地演奏了两百五十五首乐曲。他很快就成了世界级的明星。1930年,在进行录音的时候,戈多夫斯基突然中风而不得不终止了演奏生涯。霍夫曼在一战期间加入了美国国籍,先是担任柯蒂斯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1927年成为院长。

霍夫曼的录音在CD出现之前很少发行,直到Marston出色地把他的录音数码化为止。到现在一共出了八集共十四张CD,前四集由VAI公司发行,后四集由Marston公司发行。

从录音年代来看,第三集是最早的,录制于声学录音时代的1903年至1918年,曲目都是浪漫派典型的小品——肖邦的圆舞曲、波兰舞曲、即兴曲,这首基于挪威民歌旋律而作的主题与变奏作品特别适合他的性格,李斯特的一些舒伯特歌曲改编曲,门德尔松的无词歌等。这些早期录音体现了霍夫曼所具有的现代派风格,节奏稳定,毫不矫揉造作。特别能体现他高超技术的是1918年录制的莫什科夫斯基的《西班牙随想曲》,同音反复的速度和清晰度都很惊人,在四分半钟之内就完成任务,比1937年的录音足足快了半分钟。CD里还收录了霍夫曼自己的炫技作品《圣殿》。

第四集录制于1922年至1923年,曲目和几年前的有些重复。有几首弹得特别精彩:布拉辛改编的瓦格纳《女武神》中的魔火音乐是特别稀有的录音,霍夫曼弹得色彩斑斓,制造出乐队的效果,异常美妙;李斯特的《钟》属于私藏录音,以前从未发行过,这首炫技曲展示了他过人的技巧。

自从上世纪三十年代之后,还有第三叙事曲和第二谐谑曲(超过五分钟的一律删减)。没有人能把李斯特的《钟》弹得比戈多夫斯基更轻盈了。其他李斯特作品的录音包括《塔兰泰拉》《爱之梦》《弄臣》改编曲和几首音乐会练习曲,霍夫曼就不喜欢去录音室了,因此他后来的录音都来自现场音乐会或广播。1937年前后,为了庆祝他登陆美国五十周年,霍夫曼举行了一系列音乐会,录音全集的第一集是他在1936年和1938年分别演奏肖邦两首协奏曲的广播录音,第二集是1937年11月28日举行的大都会金禧音乐会,第六集是1938年4月7日在卡斯米尔音乐厅(即后来的柯蒂斯音乐学院音乐厅)独奏会的录音,这些录音代表了他在艺术上成熟的顶峰。

最后一张CD还收录了几位钢琴家演奏戈多夫斯基改编曲的录音,都是很珍贵的记录,其中特别精彩的是撒佩尔顿演奏的肖邦练习曲改编曲(1940,“黑键”和“蝴蝶”在一起的那首,非常幽默),巴克豪斯演奏的改编自阿尔贝尼兹的《探戈》(1928),吉列尔斯演奏的《吉格》(1935)和亚尔科夫斯基演奏的《古老的维也纳》。霍夫曼的演奏理念是从乐谱出发,忠实原作。尽管如此,他在三十年代鼎盛时期的演奏还是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远远强于他早期对作品平铺直叙的诠释。第一集中两首肖邦协奏曲演释得非常经典,在当时绝无敌手。大都会的音乐会演奏了鲁宾斯坦第四协奏曲和霍夫曼本人的《克罗麦蒂空》,还有他拿手的肖邦第一叙事曲和《平静的行板与华丽大波兰舞曲》。卡斯米尔音乐会演奏的主要作品有贝多芬的“黎明”、肖邦第四叙事曲和舒曼的《克莱斯勒利安那》,自由节奏运用得非常谨慎。肖邦的夜曲没能录全是一大遗憾,都是非常罕见的录音。他对贝多芬的诠释是完全浪漫化的,节奏过于自由;他还删除了《克莱斯勒利安那》的第三和第四段,第二段也删去了一个插部。

在肖邦第四叙事曲中,霍夫曼夸张的浪漫风格达到极致,力度和速度的变化幅度都大得惊人——那个时期他在技巧上还保持着良好的状态,尽管他几乎从不练琴。在肖邦《“一分钟”圆舞曲》的再现部中,他玩了个小花招,把单音改为三度的双音,而且保持原速,令人瞠目结舌。

霍夫曼的其他各集录音的欣赏价值不高,其中第五集是他在三十年代进行的实验性录音的记录,他把自己保留曲目中的肖邦小品各弹了两三遍。四十年代之后,我们不免要和拉赫玛尼诺夫进行一番比较——戈多夫斯基对《狂欢节》的演释明显更加理智、传统、准确和热情,他的技巧开始走下坡路,演奏的个性越来越夸张,保留曲目的范围也越来越窄。

霍夫曼是以超级神童的姿态开始他的演奏生涯的,首次公开演出时只有五岁,先是在波兰,接下来是西欧和斯堪的纳维亚。1887年11月底到1888年2月,刚满十一岁的霍夫曼在美国三个月内连开五十二场音乐会,其中有十七场在大都会歌剧院举行,曲目包括各种大型作品。评论家们抛出了诸如“年轻的莫扎特”和“年轻的门德尔松”等评语。

四十年代的几个贝多芬第四和第五协奏曲的广播录音总的来说还不错,但加入过多的个人风格,不太能让人接受。一切都很完美。从最后两集录音中可以听出他的错音明显增多,力度、速度变化也越来越神经质。但霍夫曼在全盛时期绝对是人们崇拜的偶像和所有同行们敬畏的对象,代表着最高级的钢琴演奏技巧。他最终并没有走到现代派的路上,而是大大发展了自己的浪漫主义风格。

比起戈多夫斯基、霍夫曼和鲁宾斯坦,拉乌尔·冯·科恰尔斯基(RaoulvonKoczalski,1884—1948)的名气在今天要小得多。许多钢琴家都是以神童起家的,科恰尔斯基也不例外,四岁就举行公开演出,七岁巡回演出,戈多夫斯基最拿手的当然是肖邦的作品,十二岁时演出场次已经超过一千次。他是肖邦学生米库里的弟子,米库里曾在1844年至1848年跟随肖邦学习,很受肖邦器重。米库里教过米沙洛夫斯基和罗森塔尔,当他接收科恰尔斯基时已近七十三岁了。米库里的教学严格按照肖邦的传统,根据科恰尔斯基自己的说法,无论音乐还是技术都不能忽视,包括在钢琴前的姿态,如何构建乐句,音乐线条中歌唱的音色,连奏,断奏,起音,但过于严肃,节奏,踏板的运用,而所有的一切就是为了尽可能还原作曲家的意图。他在米库里那里获益匪浅。评论界对科恰尔斯基的评价还不错,来自德累斯顿的评价是:“并非技巧大师,而是一位音乐家,或者更高些,音乐天才,他在贝赫斯坦钢琴上出色的歌唱性可以与安东·鲁宾斯坦相比。”1894年巴登巴登肖邦作品音乐会后,评论说道:“演奏绝对沉着,完全在他的理想控制之中,令人难以置信。”在肖邦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时,科恰尔斯基举行了四晚的肖邦作品音乐会,并在几个主要城市巡回演出,演奏具有层次丰富的触键和天鹅绒般的音色。肖邦第二钢琴奏鸣曲和舒曼的《狂欢节》录音,他成为肖邦的权威诠释者。他于1938年在美国逝世。1936年他在柏林举行了不下三十场肖邦作品的独奏会。二战的爆发使他的演奏生涯暂时中断。战后他移居波茨南并准备录制全部肖邦作品,并且积极筹备1949年的国际肖邦钢琴比赛。可惜的是最终他于1948年去世。

科恰尔斯基的录音有很多未发行过。Marston转录的Polydor录音第一集终于在2010年登场了,大部分都是肖邦的作品,包括几首圆舞曲、练习曲、玛祖卡、前奏曲和夜曲,有很多都录制了两遍。这些录音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自然流畅,极其纯正的肖邦风格,适度的自由节奏,充满诗意的分句,当然还有细腻的触键和完美光洁的音质。从技巧上来说,科恰尔斯基实在算不上一流,练习曲是他的软肋,速度都很慢,缺乏流畅感。但圆舞曲和玛祖卡的节奏非常生动。最精彩的还是夜曲,不过拉氏的演奏不可避免的带有他自己浓烈的俄罗斯风格。格里格的《叙事曲》是戈多夫斯基最成功的录音,充满了浪漫的沙龙气息。其中最著名的《降E大调夜曲》非常有趣,科恰尔斯基增加了很多装饰音,非常迷人,据说这是从米库里那儿弄来的。如果这直接来源于肖邦的话,这个录音就是非常珍贵的文物,它表明肖邦也并不总是按照谱上所记来弹奏自己的作品,他很可能会加入一些精彩的装饰音。

布索尼先现了钢琴演奏现代风格的萌芽,约瑟夫·霍夫曼(JosefHofmann,1876—1957)同属这一范畴,前两集的早期录音中,但是也未能成为真正的现代主义者。

除了肖邦的作品外,唱片中还有几首舒伯特、舒曼和李斯特的小品。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舒伯特—李斯特的《菩提树》,具有丰富的层次和魔幻般的技巧展现。

和霍夫曼浪漫派的归宿不同,阿图尔·鲁宾斯坦(ArthurRubinstein,1887—1982)从一位炫技大师最终成为现代风格的钢琴巨匠。他的演奏生涯长达八十三年,在八十八岁时的音乐会上还演奏了贝多芬“热情”奏鸣曲这样重量级的作品。约阿西姆听了四岁的鲁宾斯坦演奏后大为感动,像麦克道威尔的《女巫之舞》、亨泽尔特的《摇篮曲》、利亚多夫的《八音盒》、鲁宾斯坦的《旋律》、莫什科夫斯基的《小夜曲》、许特的《在爱人家》、夏米纳德的《奉承者》、多纳尼的《随想曲》、阿尔贝尼兹的《探戈》、格拉纳多斯的《西班牙舞曲》等等。

最重要的录音由哥伦比亚公司录制于1928年至1930年间。贝多芬的“告别”奏鸣曲弹得很理智,主动承担了指导他的工作。鲁宾斯坦在十岁时移居柏林,拜在陶西格的学生巴尔特的门下学习,1900年首次演出即与柏林爱乐乐团合作。1904年他游历巴黎,结识了拉威尔、杜卡斯、蒂博、同乡的波兰小提琴家科汉斯基和作曲家席玛诺夫斯基。1906年在美国卡内基的首演并未获得很大成功,他又转而在俄罗斯、意大利、奥地利等地旅行演出。鲁宾斯坦早期的演出成功的并不多,他不太练琴,演奏热情洋溢但充斥着错音。直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他才开始反省,决定要成为一个伟大的钢琴家。肖邦第四谐谑曲是戈多夫斯基最后的录音,和格里格的《叙事曲》一样,完全释放了自我,有圆舞曲、前奏曲、即兴曲、波兰舞曲、练习曲等小品,弹得极为精彩,可惜由于原始母盘的问题,音质很差。于是他开始细致地工作,认真练琴,同时开始录制唱片。二战前他重返美国时已经成为一位巨人,除了丰富的音色、热情洋溢的气质外,还加上了精湛的技巧。他于1946年加入美国国籍。鲁宾斯坦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精力,演奏和录音事业持续到1975年,而肖邦第二钢琴奏鸣曲的气质更适合拉赫玛尼诺夫,直到视力出现问题才退出舞台。

鲁宾斯坦的唱片数量巨大,二十年代加入Victor公司后就开始了漫长的录音历程,曲目也包罗万象,从巴赫到维拉—罗伯斯无所不有。他对巴赫演释得很少,都是改编曲,莫扎特只限于几首协奏曲,贝多芬奏鸣曲也限于有名的几首,录制最多的是肖邦、舒伯特、舒曼。对于李斯特和勃拉姆斯的作品,他都是有选择地录制了最重要的严肃大型曲目。另外,浪漫派大型协奏曲他一个也没有放过,还有许多法国和西班牙的音乐也是他最钟情的曲目。他还大量演奏室内乐,海菲茨、谢林、皮亚蒂戈尔斯基、弗尔曼、瓜奈里四重奏团都是他常年合作的对象。

能够体现鲁宾斯坦作为浪漫派炫技大师的录音实在不多,他在三十年代后就开始转变为一个成熟的现代学派钢琴家了。录制于1929年和1932年的勃拉姆斯和柴科夫斯基协奏曲是最早的协奏曲录音,门德尔松和舒伯特的小品也都是浪漫派钢琴家们喜爱的“沙龙音乐”。剩下的全是现在的舞台上已基本绝迹的小曲,从这两个录音里,我们听到了霍夫曼式的演奏风格,音乐上和技巧上都相当准确。从他录制的勃拉姆斯第二钢琴协奏曲中能看出些浪漫派的端倪,完全炫技的风格,速度也是所有版本中最快的,第一乐章仅用了十四分半钟。这些录音都表达了对大师崇敬的致意。柴科夫斯基第一协奏曲倒是弹得朴实无华,技术上也是不费吹灰之力,丝毫不亚于霍洛维茨,是这部作品较早录音中最好的版本。

作为肖邦权威,鲁宾斯坦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录制了一个立体声的肖邦全集系列(不包括练习曲),成为肖邦作品演奏现代风格的典范。其实早在三十年代,他就已经录制过一套完整的夜曲、玛祖卡、波兰舞曲和谐谑曲,只录了十二首,而且弹得比后来的立体声时代的录音更加温暖而富有热情,音乐上也更流畅;立体声版本则更臻化境,色调偏冷,完全剔除了个人表现。他四十年代在RCA录制的肖邦第二钢琴奏鸣曲和二十四首前奏曲完全是客观而凝练的现代风格,丝毫没有浪漫派惯有的矫揉造作。

圣—桑“第二”和贝多芬“第四”是鲁宾斯坦最喜爱的两首钢琴协奏曲,他为这两部作品各留下四次录音,这张CD中收录的是首次录音。鲁宾斯坦在自传中提到,圣—桑第二钢琴协奏曲是他音乐会上每次都能获得巨大成功的作品,他晚年时还为这部协奏曲录制了影像资料。贝多芬第四钢琴协奏曲录制于1947年,他弹得有热情而又极其理性,整体感非常好,速度偏快,在一些音阶经过句能感受到一丝凌厉的炫技。有意思的是第一乐章的华彩段,他完全摆脱了紧张的困扰而实现了灵感的迸发,他选用了圣—桑写的版本。

与托斯卡尼尼合作的贝多芬第三钢琴协奏曲在鲁宾斯坦的自传中有所提及。这是一次现场广播录音,在第一次排练时,鲁宾斯坦觉得很别扭,似乎什么都不对劲,但托斯卡尼尼随即要求再排一遍,这次情况完全不同,托斯卡尼尼指挥乐队作了让鲁宾斯坦最满意的协奏。从实际的录音中可以得出,这是一次非常完美的合作,以今天的眼光来看速度偏快,然而鲁宾斯坦的演奏充满了动感,音色优美,技术的发挥也是完美无瑕

同类推荐
  • 何日君再来:流行歌曲沧桑史话

    何日君再来:流行歌曲沧桑史话

    我国第一部研究整理中国二三十年代流行歌曲断代史的专著。叙述的是从中国第一首流行歌曲《毛毛雨》问世到1949年中国大陆不再唱流行歌曲为止,二十多年间流行歌坛的风云变幻。在内忧外患的历史背景下,中国的流行音乐仍然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和世界流行音乐的发展同步前进,引领了从中国大陆到东南亚一带流行音乐的潮流,显示了中华民族文化上的大国风范。这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也是我们应该倍加珍惜的宝贵财富。该书通过对22位作曲家、38位词作家和43位歌星、29位演唱电影歌曲的电影明星的介绍、研究,展示了那二十多年间中国流行歌坛的几度辉煌。以如此恢弘的规模提供如此博大和厚重的信息量,在全国范围内无第二部作品。
  • 达·芬奇笔记

    达·芬奇笔记

    1651年,一位名叫拉斐尔·杜弗里森的法国出版商根据达·芬奇笔记手稿整理出版了《达·芬奇笔记》。笔记手稿非常随意,稿纸凌乱,没有排序和编码,有的甚至是达·芬奇用左手写成的反书——后人需拿镜子才能破解。手稿无所不谈,但中间不连贯,同一页稿纸上有可能开头说天文,中间谈声音原理,最后说色彩,许多文字写在稿纸边缘。这些即兴的议论,闪耀着真知灼见的光辉,给后人以无穷的智慧的启迪。配上达·芬奇手绘的图片,本书具有极高的欣赏和保存价值。
  • 流行音乐之旅

    流行音乐之旅

    音乐与流行、欧美流行音乐之旅、中国流行音乐之旅三大编。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音乐、流行音乐、经典音乐等,其中还有一些经典的音乐赏析,供读者赏析参考。
  • 中国音乐故事

    中国音乐故事

    《青少年艺术欣赏讲堂:中国音乐故事》主要内容包括:伶伦制律、最早的情歌、夔是人还是兽、姜子牙歌动西伯侯、孔子闻《韶》、孔子学琴、宁戚敲牛角歌动齐桓公、伯牙学琴、囚车里的歌声、师旷奏乐、师旷以琴撞晋平公、师文学琴、百里奚听歌认妻等
  • 世界美术史

    世界美术史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此,我们组织编辑出版了这部《世界文化史》。本书按地域编年的形式进行编排,以通俗易懂的散文文化表述,追求一种和谐而有趣味的阅读快感,办求雅俗共赏,老少皆宜,科学性与人文性的完美结合,结构上整合串缀,散点透视的方法,有机地把世界文化史中特别耀眼的闪光点组织成绚丽多彩的画卷,每篇文字约千字左右,避免过分的学术化,内容上举凡哲学、音乐、舞蹈、美术、文学、科学、宗教诸方面,皆有涉猎,把握文化发展的脉络。
热门推荐
  • 深宫:浮生梦

    深宫:浮生梦

    人生,一场梦。一道宫门,两个世界,高高宫闱里的人们又是怎么样的活法,他们的姐妹情深,兄弟手足,又该何去何从?心有所属,是否有处安放……
  • 冥门之秀

    冥门之秀

    俞景然的脸青了,愤怒像一把镰刀,一刀一刀地在他的身体上游走直至满泄。他听到一个冷嗖嗖的声音在他的耳边碎念:动手吧,动手吧……这时,他的手上不知道什么时候多了一把刀。他的身子很重,正缓缓地游向最后一个紫色团花纹锦缎的大木盒……
  • 穿越奇缘一一缘来为你

    穿越奇缘一一缘来为你

    一夜高烧她穿越到不知名的年代。迷糊中被“火烧深埋”天降甘霖,死里逃生。可女女竟穿到了男人身体一忠武将军!据说他生性冷冽、暴戾、不与人亲近却是年少有为,战功赫赫!可为何他没有下面?那长长的裹胸布!他竟是副标准女儿身!女扮男装欺君罔上罪诛九族的伽锁让她如履薄冰。带兵打仗?不会!伶牙俐齿平息战乱,却让辰王对她心生芥蒂。武艺高强?没有!老天眷顾赐“仙师”一枚嫡传授艺,她却对他一见倾心不能自拔。什么!她家老爷子竟不顾族人性命为她以正女儿之身!眼看性命不保与辰王一笔交易换得有惊无险。可辰王妃的头衔之前就不能商量一下吗?这让她情何以堪?那日对着师傅一副信誓旦旦的模样“你可以不喜欢我,却不能阻止我喜欢你……”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犹太人商业禅机

    犹太人商业禅机

    犹太商人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最成功的商人,犹太生意之所以成为智慧的生意经。就是因为智慧与金钱的同在与统一。","犹太商人是商人中的智者,更是商人中的魔鬼,他们能够从零开始,从一无所有起步,最终成为亿万级的富翁。冒险是犹太商人的习惯,犹太民族特有的冒险精神令犹太商人在产品上,在经营手段上,在许许多多方面打破常规,引领变革。任何东西到了犹太人手里,都会变成商品,他们早已把合同、公司乃至文化、艺术甚至于他们的上帝都商品化了
  • 营养搭配小炒王

    营养搭配小炒王

    《美食天下(第1辑):营养搭配小炒王》贴心周到地提供给您丰富多样的小炒菜式,足以让您天天都有拿手菜上桌,轻松成为小炒高手,小炒最能体现中式菜肴“色、香、味、形”等诱人特质,每天家人的餐桌上,各种小炒都必不可少,给你带来贴心美味感觉,简单易学,轻松掌握做菜秘诀。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步步为赢①:通缉宝贝前妻!

    步步为赢①:通缉宝贝前妻!

    她长得像他的未婚妻?他未婚妻出事关她什么事?他怎么能如此厚颜无耻逼她同他结婚?她也是有感情的……他对她冷若冰箱,她从没有想过成为他的总裁夫人,看着他对深爱女人的宠溺,她只能在心底默默祝福他们。当一切结束的时候,她拿着离婚证书离开他的世界…………*……*……*……四年后。他们再一次相遇,彼此擦肩而过时,他居然已经不再认得她……原以为心底不再会痛,但眼角肆流出的泪水却背叛了她的心……以为不再有交集,他却突然找上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