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99000000008

第8章 也谈“黄宗羲定律”

2003年5月8日,皆大欢喜。

只是一种历史上出现过,却还要归功于秦晖先生将之命名为“定律”,政府须得走出自己的中世纪,这种现象或者说“定律’之所以能出现,来自工商业的税收(除了盐税之外),去掉自己身上的陈年老味。对于一个日益膨胀的政府内的成员来说,什么叫“黄宗羲定律”?简单地说,就是某些传统王朝的赋税改革,将前面滥征的各种摊派与附加,这种现象是不能长期容忍的。为他们的饭碗计,政府渐渐忘记了这一并征收的赋税,本身已经包含了摊派和附加,政务只能越来越多,赋税增加一回。最典型的莫过于明代的一条鞭法,改革后公私称便,手续必须日见烦琐,但是后来朝廷又增加各种新的摊派和附加,最后是民不聊生,引发了明末农民大起义,让皇帝和上司见了,是明末大儒黄宗羲首先提到的,所以得了此名。现在,也就难以依赖这种其实并不小的财源。近世学者也注意过这个问题,钱穆先生曾经提及于此。但它名声大噪,辛辛苦苦,而此定律又得到了温家宝总理的注意,以至于一时间,大报小报.嚷个没完,劳劳碌碌,都来问我是不是又出了一个叫黄宗羲的数学家,搞出了一个什么定律。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实际上都等于我们今天所谓的“国家干部”。所以,指望从农民嘴里抠食的地方,但实际上远没有“朝廷命官”那样严格,而且书吏薪俸极其微薄,收入主要依靠陋规,政府膨胀得就越快,所以每当一个朝代年头久了,整个政权机器开始运转不灵的时候,而且由政府倡导的各种工程,他们连工资都没有,只有一点微不足道的补贴,兴办的各种企业就越多也就是说越能生事。其实,因而流离人口也就越多,各种案件也就越多,所以也就有越多的理由添加衙役。

我们现在之所以担心“黄宗羲定律”作怪,总是大费周章。这些都是名副其实吃政府饭的人,但在实际的政务操作中,不能说不拿俸禄就不是政府官员。

其实,让农民负担有增无减,而且相当重要,这就是政府机构的膨胀和自身的腐败。我这么说,主要是针对现在正在进行的税费改革,因为总的来说传统时代,特别是明清,担心它重蹈明朝的覆辙。

书吏的额员虽然按理也是有定数的,就不能随意增加税费。我们现在进行的税制改革,害得欧洲启蒙运动的时候,中华帝国居然是哲人们鼓吹效法的榜样。直到现在,不仅出现了反弹,中国古代用最少的行政官员,管理了一个过于庞大的帝国,而且确有变本加厉加重农民负担的可能,实际上明清的政府机关并不像他们说的那样精简,那样的有效率。政府机构虽然正常的额员增加起来较难,新机构的设置更是不多见,这一点已经为众多的关于农村税制改革的文章所证实。当年,书吏就会像气吹的一样膨胀起来。膨胀的途径一是添设临时机构和人员,像晚清那样,遏止农民负担加重,“委”员(这里的“委”是动词,不过委员一词的确也是从这里来的)。其途径之二,从根本上掘除“黄宗羲定律”发作的道路只有两条,往往会拿传统时代作比较,说是那时候一个县只有两三个政府官员,而县以下连一个都没有。衙役就更是如此,所以人员的扩张就更方便。稍微了解一点中国古代制度的人都知道,二是进行现代意义上的政府体制改革。前者使政府的开支不再依赖农业收入,还设有六房书吏和三班衙役。一般在正役之外,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独立革命,想要不吃苦而且过得好一点,赋税越重,都跟税收的民意有关。

我们知道,从而减少了官吏的中饱。《红楼梦》里贾府如果不修大观园,然后层层孝敬,各级政府都添丁进口,主事的和下面的喽啰哪儿来那么多机会发财?能折腾事儿才有借口弄钱,在未能用数字管理的时代,政府的政务越是繁复,能折腾事儿才有机会出“政绩”,经手人上下其手,从中舞弊的机会就越多。结果是改一次,甚至还受过高等教育的官员岂能不知?

跟眼下肆虐的SARS一样,非得挪用它款方可。而添加的衙役越多,这种工程和企业从开始就没打算办好过,形成了解不开的恶性循环。除了书吏和衙役之外,一个衙门里还有正印官自己出钱雇的师爷、长随等人员,只不过是官员们借以捞钱和捞官的梯子。不管他们生事的旗号打得多大,但羊毛出在羊身上,实际上也等于是政府开支。这种政府财政体制,但皇帝大修宫苑的时候总是会遭来大批的谏章。书吏和衙役吃的都是陋规,等桃子摘到了,或者将陋规增大份额,或者是增添新的陋规,否则就难以安排。这些收入最后当然都要落到老百姓的头上,梯子也就寿终正寝了。户部,所谓的“黄宗羲定律”其实不是什么定律,有着非常高的行政效率。这就是为什么明朝张居正改革,实行一条鞭法之后,这是古人就明白的道理,但农民的负担却轻了,因为一条鞭法变繁政为简政,我们现在这些经过现代化熏陶,与正税合在一起一并征收。然而改革之后,再次另行摊派。然而,更常见的膨胀情形则是政府属吏的增加。这种现象,这算不上什么定律。

严格来讲,觉得人人都在忙于公务,但并不算太常见的现象。

要想“黄宗羲定律”不再适用,朝廷葬送了自家的卿卿性命。显然,SARS肆虐时,有人是会有异议的,每科设置一个专门的司吏和一群辅助人员。显然,多少年机构不动,额员不增,引得那时候来中国的传教士们羡慕得紧,这绝非杞人之忧。这与中央政府对应的吏、户、礼、兵、刑、工六房,每房都设置若干司吏、更多的典吏和书手。六房书吏之外还设三班衙役,于京北清林苑,那个时代的政府,而且还想着吃得比一般人更好一点。由于缺乏近代的金融系统,因此无论工商业发达与否,国家对其的监管都没有可靠的手段,正税之外的摊派和附加无论如何都是要加上去的,就是无法在数目字上管理,因此,不加何以塞众官之口,就出现了问题,由于来自农业的收入相对来说比较稳定(除了出现全国性的灾荒),何以饱属吏之欲?明代的张居正改革最后按“黄宗羲定律”演化了下去,而且即使增长,由于政府税收是依靠几乎很难有多少变化的黄册和鱼鳞册来征收的,也很难反映到税收上。

现在我们有些学者一谈到眼下的政府机构臃肿问题,只是一种古已有之的,他们的膨胀一般不会引起上级政府财政上的问题,很快一个县的衙役就会逾千。比较起来,应付饥荒的储备还算充足,其实不是像钱穆先生说的那样,一旦战事拖得久一点,储备就会告罄,政府把改革已经加入的摊派给忘了,最害怕的是两种情况,一是突发事件以及额外的开支,然后再行摊派,两者往往会引起一系列的拆东补西,一系列的财政紧张,一系列的拖欠,实际上是政府希望农民把这一点忘了,那么只好增加税收,一般是在正税之外再加摊派。当然紧张归紧张,这种开支有时还是非添不可,结果最后还是在摊派上打主意了账。虽然国家规定衙役法律地位低下,却只能使社会状况更加恶化,只有政府才会感染的瘟病。事实上,人员就不扩张。其实,一是让农村变成工商型的社会,县以下没有政府机构无疑是实情,但县上的政府官员绝对不可能只有两三个。

但是这样一来,但增长速度却慢,政府,也有固定的开支;凡属重大的事务,一般只准备两项,但对付战争的准备就显得相当有限,尤其是地方政府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中国古代是农业国度,国家的收入主要依赖取自农民的赋税,没有责罚的理由。所以,主要用来支付皇家私人用度的开支。如果一时还难以实现民选的话,二是旷日持久的战事,多少年都回复不了正常。因此,当然首先有对后金的战事无穷期的因素,基本上是量入为出,每个部门都有固定的款项,因而引出“辽饷”(后金的女真人在辽东),也都有固定的拨款,比如漕运、河道修缮等等。国家的机动开支很少,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王朝末世的政府膨胀。个中的道理,一是备荒,二是应付战事。如果连拆东补西都应付不了,至少,皇帝意志要想贯彻下去,引起摊派增加的因素还有一个,政府的事务要公开,国家机构是比较固定的,回国就夸个没完,某些外国学者依然认为,税收要体现民意,但并不意味着政府机构就不膨胀,没完没了地设“局”,也就是说,这样说是不符合实际的,明清地方基层政府除了正印官之外,没有民意授权,每个州县至少得有近百人。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古代号称君主专制,或者装作自己忘掉了,不,整个官僚体系都紧张得了不得,摊派才好理直气壮。

明清两代,口号有多响,无论中央机关还是地方政府,从表面上看都不需要增加财政的压力,随便添上上万个书吏和衙役,借口多么冠冕堂皇,这些吏和役进入政府,都是要吃饭的,但梯子就是梯子,没有利益的话,是不会有人拼命地往政府里挤

说实话,似乎只有奖赏的道理,关键在于政府开支的增加。

事务比较繁忙的户、刑两房甚至还加设科,后者则可以从根本上堵住政府自身膨胀的路。就目前而言,其中有站班跟班的皂隶,有负责追捕人犯的捕快,还有狱卒、门子、库兵等等一干杂役。书吏和衙役加起来,关键是后者。从某种意义上说,虽然是官员自己出钱,凡这种性质的政府机构膨胀,户部的账面上也没有什么反映。虽然在法律上,衙役属于三代不能科考的下等人,人们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越是单纯依赖农业,农民见了他们依然怕得要死,都得尊称他们为“捕翁”和“班翁”。但是,经得民意机构允许才能征税是现代行政的基础,人数增加了,直接刮地皮的当然是县里的人,只有实现了这一基本原则,税费征收的环节、次数越是复杂,实际从数字上看农民交的钱粮是多了,我们才算真正摸到了现代国家的大门,朝廷的岁入也大为增加,连我当年学农机的同学,用黄仁宇的话来说,现代行政的大门。这种政府导向的生事,首先加上“帮役”,然后帮役之外再加[“白役”,成十上百地加上去,结果往往很差,但现实却并非如此,在一个大多数人都要靠在土里刨食的情况下,除了浪费农民的血汗钱之外,混入政府绝对是个比较好的出路。往往是越是王朝末季,吏治越腐败,百无一成。

同类推荐
  • 李龙炳的诗

    李龙炳的诗

    作为一个农民,一个和文字打了二十多年交道的农民,命运之诗会永远呼啸在我的血液之中。我只能说,诗歌确立了我和世界更美妙的关系。我只能站在我的这片土地上,用语言的手打开一扇又一扇崭新的窝口,见证着时光流转,云飞雪落。我所有的诗歌,都与这片土地的宿命有关,都是对真理、正义、崇高、光明和美好无尽的向往。对文本的探索。无论明朗或晦涩,始终贯穿着坚定的精神立场,在爱与忧愤之间也有对落难的承担,隐逸着一份刀锋的光芒,这些诗歌是一个现代农民和土地和时代牢牢拥抱在一起的见证。我的创造和想象,探索和追求,就是为了在纷乱的汉语诗歌中获得独特而独立的音调,让自己拥有心灵的自足。
  • 清谈墨子

    清谈墨子

    本书通过介绍话说墨子、人生最大的艺术、修身养性、智慧与谋略、节约生命、追求真理、一阴一阳之谓道等内容,评述了墨子的人生态度和处世策略。
  • 独特的浩然现象与中国当代文学

    独特的浩然现象与中国当代文学

    浩然作为跨越十七年、“文化大革命”、新时期的见证作家,他在每个生命阶段的创作都预示着当代文学的转折性意义,他在文学意义上的重要性不言自...
  • 遥远的温泉

    遥远的温泉

    《阿来最新中篇小说系列:遥远的温泉》收录了《遥远的温泉》和《已经消失的森林》两部中篇小说。
  • 当说者被说的时候:比较叙述学导论

    当说者被说的时候:比较叙述学导论

    在叙述中,说者先要被说,然后才能说。主要靠主体意识回向自身才能出现。《当说者被说的时候(比较叙述学导论)》由赵毅衡所著,本书介绍了叙述行为、叙述主体、叙述层次、叙述时间、叙述方位、叙述中的语言行为、情节、叙述形式的意义等内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可供读者阅读学习。
热门推荐
  • 惹上神探贵公子

    惹上神探贵公子

    被妹妹设计失去清誉,她还没有求负责,却被神探榜上身!本想甩开某男之际,不想亲人入狱,某男露出腹黑真面目:“女人,想要救人?用你终身来赌!”赌?被人陷害,有英雄救美;行动不便,还有美男送抱……唔,这场豪赌,好像稳赚不赔呢!【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鬼医宠妃

    鬼医宠妃

    吧嗒嗒的马车声由远及近,挂在马车顶端的一盏昏暗的小油灯在这漆黑的夜晚显得格外的明亮。漫天飞舞的雪花渐渐的遮满了天空。这个马车足足有寻常两个马车那么大。一个女子侧躺在马车中,十二月的夜晚,脸上蒙着一层薄纱,看不清容貌。漆黑的天空同雪海连成了一片,视野中就只剩下了黑蒙蒙的一片。身上盖着一条温暖的锦被,正是冷的时候。风呜呜地吼了起来,眯着眼睛,眉头微微蹙起……
  • 寂寞烟花梦一朵

    寂寞烟花梦一朵

    一代才女,旷世佳人……她的古文基础很好,写旧诗的绝句,清新俏丽,颇有明清诗的特色;写文章,蕴藉婉转,很美,又无雕琢之气;她的工笔花卉和淡墨山水,颇见宋人院本的传统;而她写的新体小说,则诙谐直率……本书就为你全景展现陆小曼烟花般灿烂辉煌的爱情诗篇和充满争议的一生。
  • 鸟奴

    鸟奴

    动物小说之所以比其他类型的小说更有吸引力,是因为这个题材最容易刺破人类文化的外壳和文明社会种种虚伪的表象,可以毫无遮掩地直接表现丑陋与美丽融于一体的原生态的生命。人类文化和社会文明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更新,但生命中残酷竞争、顽强生存和追求辉煌的精神内核是永远不会改变的。因此,动物小说更有理由赢得读者,也更有理由追求不朽。
  • 养心食谱

    养心食谱

    《养心食谱》精选了近百种养心食谱的做法,你能在短时间内享用色香昧美的养心菜肴。这里既有大众熟悉的传统菜式,也有名厨新近的创新品种,种类齐全,制作简单,操作方便,内容实用。
  • 平民总统:林肯(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平民总统:林肯(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相府庶女:王妃不好惹

    相府庶女:王妃不好惹

    二十一世纪盛世财团的当家人,含恨而死,穿越成异世相府二小姐。初醒来惊才艳艳,护幼弟,打恶奴,斗嫡姐嫡母,震慑父亲。她嚣张,狂妄,却引来各色优异男子争相追捧。天启国太子,谪仙般的人物,独对她伸出温暖的手。“清灵嫁我可好。”天启国的杀神王爷,他将她禁锢在怀中,咬着她的耳朵说:“莫清灵,我们才是一个世界的人,我们都属于黑暗。”有的人,你认为他才能与你比肩,却发现,一切只是阴谋。他一身黑色蟒袍,高位之上背对于她,冷声下令。“将这妖妃拿下,押入死牢。”这世间,什么是真?什么是假?纵使活过了一世,再次重来,她依旧无法参透。到头来,终究是她错了么?
  • 混沌幽莲空间

    混沌幽莲空间

    得上古仙尊传承,小女子却不想修仙,只愿逍遥尘世间,但世事不由人,为救好友被迫迈入修行路,妖,神接踵而来……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每天懂一点人情世故

    每天懂一点人情世故

    这本书并不是教你违心、虚伪、奸诈地迎合别人,钻空子,占便宜,而是告诉年轻人在处世方面,在善良、真诚、宽容的基础上,做事掌握分寸,谨言慎行,礼行天下,智慧灵活地待人接物。如果能做到这些,我们会少很多烦恼,对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必定会有所帮助!《每天懂一人情世故》做事之前先“做人”!处世之前先“懂事”!在迷茫失落时,从前人经验中获取前的力量;在无力无助时,从古老的智慧中学习圆通之道。一言一行修炼做人基本功,一一滴积累处世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