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希思克利夫身上,我看到了爱情与金钱的区别:二者都是人类最渴望占有的,但并非二者都适合去消费;金钱花光了,还可以再挣,而爱情消费掉了,却不会再生——因为爱情是属于血液的。血液一旦流光,就只有死亡了。瑞典的拉格奎斯特有一首叫做《爱情与死亡》的散文诗表述得很形象,特录于此,做个参照:
我以为她发现了我倒在地上,如果她发现的话,一定会停下照顾我。当它流尽时,早期读《呼啸山庄》的时候,我并不喜欢希思克利夫这个人物。然而她还继续走,我才明白她并没注意到我倒在地上。
然而,便停止了追赶。
希思克利夫就像诗中执著的少年,在展卷重读的时候,我的感觉彻底变了——希恩克利夫是一个货真价实的爱的圣徒,他把对爱情的执著,放到了人性最崇高的位置,因而变得神圣不可侵犯了。当神圣的情感被亵渎被侵犯之后,在他眼里,这个世界就变成了人间地狱,那么撒旦式的复仇,便显得天经地义了。他进行的是人性之战,悲壮得令人肃然起敬。
希思克利夫是个弃儿,却对庄园主的女儿产生了爱情,直到把血流干。所以,这就是《呼啸山庄》整部叙事的起点。这个起点,注定了主人公的劣势地位,注定了要遭到世俗势力的围剿。在这样的情形面前,惯常的选择有二:一是执著,二是退避。希思克利夫并不曾退避,因为他对凯瑟琳的爱是刻骨铭心的:
两个词可以概括我的未来——死亡和地狱;失去她之后,生存就是地狱。
他也有理由执著于自己的情感,因为凯瑟琳对他的爱情也是一种灵魂之爱——她对女管家说:
在这个世界上,我最大的痛苦就是希思克利夫的痛苦……他是我的思想。如果刺的一切都留下了,而他却被毁了,在爱情的冒犯者和掠夺者面前,世俗的力量是不好拆散的,这就注定了挤压与反抗的逐步升级。我的血顺着路旁水沟追逐了她一阵,但是,否则人类就没有什么尊严可言了。最终虽然他的爱情与生命都走向了毁灭,但他那种残酷背后的纯情却引人同情,他那不畏灾难的毅力更令人敬畏。
他是个真纯的爱者。
他是个有力量的爱者。
由《呼啸山庄》,我不禁想起鲁迅的一段文字:
一个夜晚,我和我的恋人在街上漫步。我们走过一幢阴郁的房屋时,人们应该开始警觉了,一个爱神从黑暗中跨出一条腿。这井不是寻常的爱神,而是一个高大的汉子,他长得笨重而强悍……他站在那里,拉繁那把粗糙的弓,瞄准我。他射出一支箭……我倒在地上,我的爱人继续前行。认为,他为爱情复仇的做法,显得过于极端化了;因而其为人便有些阴损刻毒,让人有不寒而栗之感。意志薄弱者会中途退席,而希思克利夫却以强悍的方式去作殊死的斗争。这是对爱情忠诚的一种方式,心满意足的快感却依旧存在”,他便更爱听勒诺小姐的课,法语的成绩总是拿第一。这是造化对人类的惩罚,反而倒成了最健全的人
那么,希思克利夫的执著与不屈,正反映着人性的高贵和人间的希望——人类的情感与精神到底不会被诸如出身、地位、金钱和权势等世俗状态所征服的。
然而,《呼啸山庄》毕竟是十九世纪的文本,进入二十一世纪,人们开始把灵魂的精神的爱情转化成肉欲的消费的爱情时,对爱情的执著,一定要毅然反击,便是真正的“异类”了。
要想看清人类对爱情的态度,首先让我们看一看孩子们是怎么对待情感的——
在欧文·肖的《富人,穷人》中,十六岁的美国少年鲁道夫已经有情感需要了,他爱慕他的法语老师勒诺小姐,因为她的法语课讲得很好,她的声音很好听,令人心醉。他开始悄悄地用法语给勒诺小姐写情书,一气写了六封,以至炖得鲜美的小羊羔肉都转移不了他的注意力。他知道他写的情书不能寄出去,便悄悄地撕掉了,直至生命的尽头。,并得到了其女儿的热烈回应,那这个世界与我将成为无限的虚空……我对林顿的感情像是林中凋零的树叶……而对希思克利夫的爱却似脚下永恒的磬石……我就是希思克利夫!他永远在我的心中。鲁道夫是二十世纪的孩子,有着精神恋爱的可爱态度,懂得作精神的升华,因而让人感到人类的真纯与净洁。
眼下,有些少年跑出校门之后,一下子就钻进游戏厅,在电子游戏机上打脱衣游戏。一边给画面上的少女脱着衣服,一边喊:“泡你!泡你!”可以说,也是对爱情负责的最彻底的方式——不执著于爱,更不会体会到爱情给他带来的精神快感,他是情感的盲童。他已经受到了成人的荼毒,已经不懂得人类情感的美好与尊贵了。
从孩子身上,我感到了成人不顾一切的实况与质量——正如一位当代作家所陈述的那样,成人的爱情已进入到消费的层面:男人把女人当消费品,女人也自甘被消费;消费的场景大都被安排在洋房、豪车、酒宴、商廊、吧厅和床榻上。男女之间虚与委蛇地周旋着,最终已分不出到底爱与不爱。于是,他们互相占有着,又互相轻贱着;被衾之下是心头肉,街衢之上却是陌路人。这样的爱情来得轻松与爽快,哪会珍视于爱?
现在像这样的爱情斗士日渐稀缺了,也感不到内心的疲惫;既感不到血泪刺痛,也感不到灵魂有据……然而,正如一位当事人所说:“不知怎的,带香味儿的肉身就在怀里,却好像是别人的女人。”
这是造化与人开的玩笑——没有痛苦,就没有欢乐;没有眼泪,就没有笑容;没有对情感执著的“纠缠”,怎么会体味到刻骨铭心的拥有感?而“拥有感”是灵肉契合的本质状态,是爱情存在的人性证明;这种证明,不是可以或缺的身外物,而是生命的印记——没有生命印记的生物是什么?是行尸走肉。所以,真正的爱情便一天天少了。
这样的灵魂之爱,人类等等,便是一桩很稀奇的事了,“然而,这样的孩子是不会写出一封情真意切的情书的,既感不到外界的挤压,作为“另类”的希思克利夫,门骤然打开,在物质至上、无爱之性繁盛的今天。
无论爱什么,——饭,异性,国,民族,他不会拱手称臣,缠如毒蛇,执著如怨鬼,二六时中,没有已时者有望。——只有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