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74500000018

第18章 艺术的掌握世界的方式(6)

承认艺术的才能、天才和人们通常提到的创作过程中的“灵感”状态,并不就是唯心主义、天才论。诚然,对才能、天才和灵感,的确可以作出唯心主义的神秘的解释。例如,柏拉图就把艺术的灵感看成是神灵凭附的结果。这当然是荒谬的。灵感并非神授,也不是某种呼之即来的天赋能力。所谓灵感,只不过是艺术创作过程中的这样一种心理状态,作家、艺术家在这种状态中,精神特别兴奋,全神贯注于艺术形象的创造,甚至如醉如痴。这时,他思维格外敏捷、明晰,他在生活实践中所积累起来的大量素材,一时间在思维中从量变到质变,迸发出火花。看得多了,想得多了,体验得多了,积累到一定程度,豁然贯通,工作起来格外顺利、迅速,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有如万斛泉水,随地而出,出现某种所谓“神来之笔”。这有什么神秘的呢!灵感并不是艺术创造的原因,而是艺术劳动的结果。尼·奥斯特洛夫斯基说:“我只相信一条:灵感是在劳动的时候产生的。作家也应该像我国的每一个建设者一样诚实地工作——无论天气好坏,无论心情如何——因为劳动是一切迟钝感觉的最好的医生。”灵感的降临是艰苦的艺术劳动中所出现的克服困难的信号,当困难已经克服之后,信号也即熄灭。如果有哪个艺术家坐等灵感的出现,或者认为没有灵感就不能创作,那是错误的。灵感只有通过艰苦辛勤的劳动才能获得,灵感是在劳动中产生的,是生活对艺术家的启示,也是生活给艺术家的劳动的奖赏。

对于艺术才能和天才,也曾有各种唯心主义的解释。例如,德国大哲学家康德,就把艺术的才能和天才看成是天赋力量。他在《判断力批判》第46节中说:“天才是替艺术定规则的一种才能(天然资禀),是作为艺术的天生的创造功能。才能本身是属于自然的,所以我们也可以说,天才就是一种天生的心理的能力,通过这种能力,自然替艺术定规则。”康德在该书第49节中还认为:天才不可摹仿。艺术不可通过摹仿去学习,科学却可以通过摹仿去学习。因此,“天才是艺术的才能,不是科学的才能。”康德的这些观点,虽有许多发人深思的地方,但也有不少荒谬之处,后面我们将说明天才既不是天赋的,也不是艺术所独有。今天,相信康德此论的人渐渐少了;但是,在前些年“左”的思潮影响下,却产生了另一种极端的看法:不承认有任何才能、天才的存在,谁要说艺术需要才能,就被认为是唯心主义、天才论,甚至把坚持“创作需要才能”观点的同志打成“反革命”。其实,问题不在于承认不承认才能和天才的存在,而在于是否能够作出唯物主义的解释。马克思、恩格斯也是承认艺术才能和天才的,他们一再称赞但丁、莎士比亚、塞万提斯、巴尔扎克、歌德、海涅以及维尔特等艺术巨匠的杰出才能;而列宁则多次称列夫·托尔斯泰为“天才艺术家”,称赞他的“许多天才的作品”中的“天才描写”。他们正是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科学世界观基础上作出这些评语的。

才能、天才当然不是“神授”、“天赋”,谁也无法否认“天才即勤奋”这个警句所反映的客观真理性,正如鲁迅所说,天才刚生下来的第一个哭声,并不比别的儿童特殊。人们公认马雅可夫斯基的诗才,但诗人自己说他的诗是以每天艰苦工作十六个小时而创作出来的。

但是,我们却不能否认才能有一定的自然素质作为其生理基础,这种素质是先天的,而且各个人在素质方面是有差别的。虽然素质也能在人类长期的劳动实践中变化、发展,并且能通过遗传把它巩固和加强起来。但是,就每个人来说,这种自然素质却并不是他出生之后才具有的,而是受之于父母。譬如,有的人分辨声音的能力强,有的人分辨色彩的能力强,有的人第一信号系统强,有的人第二信号系统强,有的人感受力灵敏,有的人思考力发达,有的人手指很灵巧,有的人弹跳力出众,等等。这些差别虽不是绝对的,但却是存在的,差别的程度或强或弱,但却能够辨别得出来。如果夸大这些差别,使之绝对化,就会走到唯心主义;但是不承认这些先天素质的差别,也不是唯物主义。我们是承认人与人之间素质的差别的,我们把它看做后天发展的生理基础,没有这个基础是不行的,天生的聋子不能成为音乐家,先天的色盲也不能成为画家。但是,对色彩和声音感受与分辨能力很强的人,就一定能够成为出色的画家和音乐家吗?也不一定。这就看后天是否能够给这些先天的素质以充分发展的条件,具有这些先天素质的人是否能够得到很好地训练和培养,他们是否勤奋锻炼;此外,天才的出现当然主要还是为社会的、阶级的、时代的、传统的等等多种条件所决定的。才能正是在先天的自然素质的生理基础上,通过后天训练培养的结果,是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交互作用辩证统一的产物。恩格斯曾经谈到人手的灵巧性怎样在长期劳动中形成和通过遗传加以巩固,也谈到以此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艺术才能。这段话是非常出色的:“手不仅是劳动的器官,它还是劳动的产物。只是由于劳动,由于和日新月异的动作相活应,由于这样所引起的肌肉、韧带以及在更长时间内引起的骨骼的特别发展遗传下来,而且由于这些遗传下来的灵巧性以愈来愈新的方式运用于新的愈来愈复杂的动作,人的手才达到这样高度的完善,在这个基础上它才能仿佛凭着魔力似地产生了拉斐尔的绘画、托尔瓦德森的雕刻以及帕格尼尼的音乐。”

那么,艺术才能包括哪几个方面呢?

第一,锐敏的感受力。前面我们曾经说过,艺术感染的起点是审美感受,这是从艺术欣赏的角度说的。如果从艺术创作的角度来看,艺术家要真正深入地把握、从而表现艺术对象,也必须从对艺术对象的审美感受开始。这样,艺术家的感受力如何,特别是锐敏与否,就成为艺术才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对艺术对象具有强烈的、锐敏的感受力,可以说是一切艺术家的共同特点,不论是音乐家还是画家,不论是作家还是演员。艺术家的神经系统的网就像雷达似的张开着,随时感受、捕捉那些有价值的事物,并且迅速在脑子里进行加工。歌德曾说,艺术家在把握对象那一顷刻中就是在创造出那个对象,因为他从那个对象中取得了具有意蕴、显出特征、引人入胜的东西。俄国的杜勃罗留波夫曾经谈到哲学家与艺术家感受力的差别。他说,哲学家和诗人在看到一件事物的一瞬间,就能够从许多偶然性中,区别出它的基本特征……然而二者有区别。艺术家在周围现实中看到了某一事物的最初事实时,就会发生强烈的感动。他虽然还没有能够解释这种事实的理论思考能力,可是他却看见了这里有一种值得注意的特别的东西,他就热心而好奇地注视着这个事实,把它摄取到自己的心灵中来。开头把它作为一个单独的形象加以孕育,后来就使它和其他同类的事实与现象结合起来,而最后,终于创造了典型。这个典型就表现着艺术家以前观察到的、关于这一类事物所有个别现象的一切根本特征。思想家则不同,感动不这样强烈,新种类事物的第一事实,不可能立刻使他产生生动的印象,大多数场合对这件事实简直不加理睬就走过去了,后来聚集在他意识里的个别现象,丰富多样,使他一下子用它们组织一个普通概念,这样,这事实即转到抽象理性领域。感受力是可以培养的,有些作家就谈到通过记事簿的方法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感受力,认为记事簿可以使自己的目光锐利起来,能去注意生活中的细致的地方,能够养成不错过或不忽视细小的然而富有表现力的事物的能力,能够培养自己的锐敏的感觉。

第二,深刻的观察力。这是艺术才能的另一个重要标志。许多艺术家都非常强调这一点。契诃夫说:“作家务必要把自己锻炼成一个目光敏锐,永不罢休的观察家!您明白,要把自己锻炼到让观察简直成为习惯……仿佛变成第二天性了!”从事其他工作也需要具有观察力,科学家没有深刻的、高度发展的观察力就不能真正从事科学研究工作。但是,艺术的观察与其他工作的观察又有自己不同的特点,这就是艺术家是“人类灵魂的观察者”,“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于担当起艺术家这个称号的人,他的眼睛不但大胆迅速地接受一切外部的真实,而且又应该能够深入地洞察到事物内在的真实,心灵的真实。伟大的艺术家常常像伟大的思想家一样,观察事物入木三分。一个摄影记者,也可能富有观察力,他能发现有趣的细节、典型的面貌、服装、风景。一个出色的画家也富有观察力,但是意义不同,他不仅看到了模特儿头发的颜色、皮肤、面部线条、衣裳,而且窥见了他们的灵魂。

同类推荐
  • 浮生六记(增补版)

    浮生六记(增补版)

    沈复编著的《浮生六记(增补版)》以作者夫妇的生活为主线。是一本追溯往事的书。其中有《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此外还附有失传已久的《册封琉球国记略》(《海国记》)。
  • 感悟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感悟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 爱情卷(文摘小说精品)

    爱情卷(文摘小说精品)

    百篇美文,百种人生态度,蕴涵了大师们感悟自然,体验人生的情愫。阅读本书,流连于名家名作中,体味亲人的爱,朋友的关怀,使干涸的心灵得以滋润,枯萎的生命得以激越。共赏隽永不朽的作品,透过名家笔触,感受唯美。翻开本书的那一瞬间将成为你生命中的一部分,享受阅读之乐、感知之乐、人生之乐。所选文章篇篇脍炙人口,堪称人类语言文字之杰作。
  • 情系人间(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情系人间(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诗神远游:中国如何改变了美国现代诗

    诗神远游:中国如何改变了美国现代诗

    《诗神远游:中国如何改变了美国现代诗》作者在二十年来的教学研究中,不断收集材料,全力重写,把考察时段上溯十九世纪,下及当代,细绘出“未来—变化—变后之变”三阶段大场面,并且以这个大规模考察作背景,作出令人信服的分析:中国的诗学,哲学,宗教,是美国诗现代转型过程中的关键影响。
热门推荐
  • 和尚皇帝:朱元璋

    和尚皇帝:朱元璋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和尚皇帝:朱元璋》为丛书之一,介绍了早年生活、投军从戎、建立明朝、身葬孝陵、历史评价。《和尚皇帝:朱元璋》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第三个人的名字

    第三个人的名字

    浴室很大,中央是凹陷下去的浴池,此刻红色的水散发着血腥的味道。“你终于来了,”警长夏冬看见安宇哲,将记录本递给他,“根据肝温,死亡时间是今天早上9点20左右。死因是失血过多,手腕处有割伤的痕迹,现在还没有找到刀,应该是在浴池里。”———————————————————她本是无忧的人,不想一夜天翻地覆。他本是理智的人,不想遇见她,一步步深陷她善良的眼眸中。案件错综复杂,蛛丝马迹,百般反转,自以为接近真相的时候却是陷入更深的迷局。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匪事

    匪事

    战后中国,满目疮痍,一次偶然,让三个世界的男人相识,不同的经历,殊途同归。三个没落的男人,三个不同的故事,身份颠倒,场景转换,最后的子弹又射向了谁?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人生与命运(漫漫求知路)

    人生与命运(漫漫求知路)

    学会共处,不只是学习一种社会关系,它也意味着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入。从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传统到当代世界倡导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无不指明了学会与自然“共处”的重要性。这种学习,像其他学习一样,也包括了知识、技能和态度、价值观念的习和和养成。知识经济的时代,人人需要终身学习。学什么?怎么学?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从本质上来说,成人一生的发展模式和对待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兴趣模式都与三个月的孩子几乎相同。
  • 逆天透视眼

    逆天透视眼

    一个神秘莫测的圆盘,让这个少年从此身怀异能,诡异莫测。一双彪悍的双眼,让世间所有的一切都毫无遮掩的展现在他的眼前。叶枫的世界,因为透视而强大,他终将站在都市的顶峰,成为统领众人的王中之王,秒杀敌人,他有不可思议的方法。
  • 珠光翠影:中国首饰史话

    珠光翠影:中国首饰史话

    朦胧中芳香飘来,纯洁如水月夜白,细寻找,山崖小花独自开,泉涧霜草衰,风雨吹不败,东方即白斜雾霭,冬雪融化春徘徊,馥艳轻盈云绿黛,满山满谷花盛开,微笑中,人人钗头有花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