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67800000018

第18章 再惊世界殊(2)

这一年的4月,北京大学考古系赵化成教授率领部分学生来陕西省实习,被安排在秦陵考古工作站。由于对事先预定的秦陵刑徒墓的发掘迟迟不能开工,在张占民的建议和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领导人的批准后,拟对陵南下陈村原发现的陪葬坑进行发掘。

1997年4月17日上午,张占民率领工作站的部分考古人员,携同北京大学赵化成等4名师生赶往下陈村工地,开始在去年夏天发现的红烧土的周围展开钻探。经过一个上午的努力,终于在即将下班午休的一瞬间,丁保乾最后一铲带上了纯净的木炭灰。在大家的惊喜与期盼中,接着又是两铲,带出的遗物同样是纹路清晰的木炭灰。根据以往的勘察、发掘经验,有木炭灰意味着陪葬坑坑底原来铺有木板,而秦始皇陵区凡是铺有木板的陪葬坑规格都相当高。这一发现令在场的考古人员和北京大学师生欢欣鼓舞,兴奋异常。

自此之后,丁保乾等钻探人员继续在红烧土的周边钻探,每隔2米的间距布一个探孔,很快找到了坑的西壁。钻探人员以此为基点沿西壁向北钻探,只打了几个探孔,向北延伸不足10米便找到了北壁。这一发现使在场的人员备受鼓舞,遂兵分两路,一路沿着西壁向南探索,寻找坑的南壁位置,另一路人马则顺着北壁向东钻探,以寻找坑东壁的位置。想不到仅仅三五天的时间,坑的南壁又被钻探出来。有了南壁与北壁的具体位置,坑的宽度和长度也就自然地显现出来。在初步丈量之后,发现此坑南北长达105米,东西超过了80米,总面积已超过了8000平方米。但这个数字并不全是坑的面积总和,因为东界仍在向外延伸,如此之大的陪葬坑,出乎大家的预料并为之惊讶。为了不影响北大师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进行田野考古实习,张占民决定一面继续寻找东壁,一面打南北剖线,了解勘探坑的结构与内涵。

经过大约10天的重点勘探,考古人员在坑的中部发现了夯土隔梁和过洞,同时还发现了两处斜坡门道。沿斜坡门道探到坑底,发现整个底部木炭灰厚达30厘米。从这些迹象可以看出,该坑建筑结构与兵马俑坑基本相似,两者均为土木结构的过洞式建筑。所不同的是,兵马俑坑的过洞均为东西向,而这个坑的过洞既有东西向又有南北向;兵马俑坑过洞底部铺有青砖,而这个坑底部铺有30厘米厚的木地板;兵马俑坑的斜坡道均呈对称状,而这里的门道南北并不对称,只是西南角与东北角两个门道位置相似,由于当时东南角的门道尚未探出,是否与西北角门道相对称仍处于猜测之中,但整个坑的大致规模、结构已有了一定的眉目。

5月7日,丁保乾、杨四娃等钻探高手又来到了现场,开始了寻找东壁的行动。当时整个坑从西壁往东延伸的距离超过100米还不见东壁,再往东便是通往下陈村的一条小路。丁保乾等在路东约6米处开始布打探孔,随后一直向东延伸,当延伸到128米处,终于找到了东壁。东壁的出现,意味着考古人员苦苦探寻的一个大型陪葬坑的形制与结构基本搞清。这是一个平面轮廓为长方形,主体部分东西长130米、南北宽100米;南北两边的东西端各有一条斜坡门道,平面均呈梯形,大端接于坑内。整个坑的总面积达到了1.3万多平方米,这是已知秦始皇帝陵园城垣以内发现的面积最大的陪葬坑,与外城以外的兵马俑一号坑面积相当略有超出,坑的方向与陵园整体方向基本相近。尤其令人欣慰的是,这是秦陵开展钻探工作20多年来,考古人员在陵园东内外城垣之间首次发现的陪葬坑,其位置较此前发现的兵马俑坑距陵墓地宫更为接近,从而为进一步在此区域寻找新的陪葬坑提供了极为重要的例证和线索。

罕见的鱼鳞甲

为了早日揭示陪葬坑的内涵,由陕西省文物局、国家文物局批准,陕西省考古所组织人员进行了局部试掘。秦陵工作站王望生等考古人员先在坑西端开挖了两个5米×5米的小探方,挖下去的情况与钻探结果完全相同,除发现过洞棚木及坑底的木炭灰外,未发现明显的器物。面对此情,考古人员陷入了困惑。按照以往的发掘经验,秦陵区域内如此重要的位置、如此庞大的陪葬坑,不会没有陪葬品。于是,王望生等考古工作者又在坑的中部开挖了两个4米×10米的探方。到了9月25日下午,当考古人员在探方中挖至6米深的时候,突然发现了一大片石质甲片。经过仔细清理,发现这些甲片原来是用铜丝连起来的青石铠甲,其甲衣形制与秦俑坑陶质武士俑的甲衣基本相似。在两个不大的探方内,先后发现了70余领石质铠甲和石质马缰构件、青铜构件、青铜车马器构件等器物。这一发现,立即引起了文物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在社会各界产生了强烈反响。

10月15日,由陕西省考古所与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合作组成优势互补的秦始皇陵考古队,对陵园开始进行有计划的考古发掘、保护和全面的勘探工作。原秦陵考古工作站主要整理此前的发掘资料,不再参与发掘和勘探。新组建的秦始皇陵考古队队长由陕西省考古所研究员吴镇烽担任,副队长由秦俑馆研究员吴永琪和陕西省考古所副研究员段清波担任,主要成员有郭宝发、王望生、周铁、杨忙忙、张颖岚、马明志、申茂盛、张卫星、刘江卫、马宇等中青年组成。

秦始皇陵考古队组建后,立即着手展开了对石甲胄的提取、修复工作。与此同时,专门聘请了北京大学考古文博院白荣金、杨宪伟两位教授前来助阵。秦始皇陵园内的考古工作沉寂了多年之后,终于随着石质铠甲坑的发现而再度勃兴起来。由于石质铠甲坑很明显地遭到大火的焚烧,而坑内又是由棚木、铺地木、边厢木等木材构成的全木结构,所以坑内的铠甲和胄均被不同程度地烧及。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考古人员共发现可辨认的石铠甲87领、石胄43顶、石马缰残件3组。在所有出土的铠甲中,除一领为特大型甲--可能为马甲之外,其他均为人的铠甲。尤其是秦代鱼鳞甲的首次出现,为诸种秦甲的研究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实物资料,对研究秦甲以及先秦时期中国马甲的发展史具有重要的价值。

至于发现并清理出的那具独特的马甲,其总的甲片数为300片左右,其名称和用途据考古人员考证,可能是保护辕马或者骖马的披甲,而不太可能是“甲骑具装”中的“具装铠”。从甲片和披甲的大小、形制等特征分析,这副马甲当是仿皮革制成的。至于为何于此处埋葬马甲,在关于秦的文献和考古资料中均未提及。

此次发现的甲胄标本绝大多数是仿皮甲制作的,真实地反映着当时皮甲胄的形制特征。在这批甲胄中,也有极少数如造型精美的鱼鳞甲和方形小甲片组成的札甲,这些甲衣则是仿照铁甲的模式制成的。相比较而言,这种仿制标本比之其他同坑出土的铠甲,其形制更加完美和成熟。从史料中可知,仿铁甲在西汉特别是汉武帝以后逐渐取代了皮甲胄的主体地位,并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尽管这批石质甲胄从功用上看防护功能并不突出,可能是用作随葬的明器,而非实用之物,但是,它们的出土,除填补了中国古代甲胄发展史上秦甲胄实物缺乏的空白外,对研究该陪葬坑的性质、秦代甲制、兵制以及中国古代甲胄发展史具有极其重大的价值。

自1998年底到1999年初,秦始皇陵考古队在北京大学文博院着名修复专家白荣金教授的指导下,分别采用套箱提取和分层提取的方式,成功地提取了两领甲衣与一顶胄。经过严谨、细致、科学的修复,终于使沉睡了2000余年的一顶石胄和一领石铠甲得以复原面世。

就在白荣金与其他考古队员对秦始皇陵园出土甲胄的工艺制作流程展开研究之时,秦始皇陵考古队的段清波、马明志等部分学者又组成调研小组,对甲胄的选材、取材、运材、加工片材、钻孔、打磨、抛光、连缀等环节分头展开调研。尽管这些学者们为此作了许多努力,但仍有不少疑问没有得到令人满意的破译。显然,秦始皇陵铠甲坑的面世,在给了世人以重大惊喜的同时,也将一串串谜团长久地留在了人们的心中。

同类推荐
  • 最美的情郎最美的诗

    最美的情郎最美的诗

    他是西藏活佛,是雪域最大的王,却生性喜好游乐,放荡不羁,他用25岁短暂的一生给高原大地留下了一道永不消褪的彩虹。多年以后,人们忘记了他的达赖身份,因为他的情诗已经在很多人口中交相传诵。他就是藏地诗佛——仓央嘉措。命运让他有了一个特定的身份,让他不能够参与人间情爱,只能远观。可偏偏他又是个多情少年,他只能选择叛逆和逃避。虽然他的爱情最终指向的是幻灭,但他一直在无奈中苦苦挣扎,在世俗的偏见中煎熬并反抗。多少年后,那种饱含着诗人无限深情的歌吟才传遍了四野。
  • 林徽因诗传

    林徽因诗传

    林徽因,建筑学家和作家,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围绕在她身边的,是当时最浪漫的诗人徐志摩,最优秀的建筑家梁思成,最著名的哲学家金岳霖,以及那个时代的风云人物沈从文、胡适、费正清。 她的一生是掌声与鲜花包围的一生。《林徽因诗传: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撷取她诗歌的片段,以诗观情,不仅仅写出了林徽因的生命历程、心路历程,同时还生动地勾勒出她与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沈从文等一批高级知识分子群体的多彩生活。诗歌的简练与散文的优美相融合,力图为读者还原一位真实的绝代佳人。
  • 谦卑的人有福

    谦卑的人有福

    人生在世,为人处世是一生的必修课。做人是一种学问,处世是一门艺术。做何种人,如何做人?本书精选了季羡林、王蒙、蒋子龙、铁凝等名家的经典作品,带您重新认识谦虚、善良、减实、克制、礼貌等道德品质,让您学会打造良知这张行走世间的通行证。
  • 唐诗鉴赏(国学小书院)

    唐诗鉴赏(国学小书院)

    本书采录唐、五代139位作家的诗歌作品326首,其中五代作家3人,作品3首。本书中作家的排列,先以其主要活动年代归某一历史朝代。在同一朝代中,以生年先后为序。生年无考者,则以其主要活动年代量情插入。同一作家的作品收录两篇以上者,尽可能按有关总集或个人别集的顺序排列。无名氏的作品则依其在有关总集中的位置加以处理。本书每一篇作品均在时代及作者前列出两个字的概括话,用以概括所写内容,另有内容、特色、注释、赏的等栏目。对典故和难懂的字句,一部分在注释栏目中加以解释,另一部分随文串解;以赏析为重点,一作品一赏析。
  • 30年文学典藏报告文学

    30年文学典藏报告文学

    为了纪念《百花洲》创刊三十周年,隆重推出《30年文学典藏》四卷本,众多名家倾力打造,三十年的沉淀,三十年的精粹,凸显出《百花洲》的流变轨迹,也折射出三十年社会生活和文化的变迁。这些让人熟知和亲近的文字在当下与历史间建立了一种恒久的联系,对于今天的文学阅读与写作而言,无疑是心灵不可复制的参照。
热门推荐
  • 半步豪门

    半步豪门

    【第1部《豪门蜕变》】她是校花一枚,本想在大学里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但是无端的绑架、陷害、欺诈、车祸,让她受尽折磨和欺辱。巧遇痴情富豪不计血本讨好于她,怎奈各种货色的争风吃醋和好友的背叛出卖,再加上腹黑富豪的变态纠缠,让她忍无可忍,那又何必再忍,尔等三围发达头脑简单的货色岂是她的对手,苦尽甘来之时,她却发现自己竟然一直生活在巨大的阴谋和谎言之中。
  • 20几岁一定要悟透的50个成功智慧

    20几岁一定要悟透的50个成功智慧

    本书的50个关键问题,都是日常生活和工作、感情中随时会面对的,你一定知道它们的存在,但是你可能并不知道究竟应该如何对待它们,只有透彻领悟关于它们的智慧,才能获得真正的利器,并利用这些利器,去开辟自己的天地,为你的一生储备足够的智慧,让成功水到渠成。
  • 牵牛花

    牵牛花

    她,爱上一个不属于自己的男人。他,毅然决定要抛妻弃子与她在一起。不料,这场轩然大波导致了一桩……
  • 毒案喋血

    毒案喋血

    故事情节扑朔迷离,毒品还不断从事丽市流向外地,两代缉毒英雄联手缉拿毒凫,吸毒人员直线上升,但是,悬念丛生,案情每每刚露端倪,很快又线继钩脱……作品意蕴深厚,美丽如画的春丽市突然被一片毒雾笼罩,发人深思,以广阔的社会现实生活为背景,是一部集思想性、艺术性与可读性高度统一的佳作。戒毒所人满为患,本部小说以缉毒为主题,而且,讲述了一个缉毒卫士们用鲜血和汗水与国际贩毒团伙作殊死战斗的动人故事
  • 唯我武神

    唯我武神

    PS:新书《傲武战神》已发,希望朋友们可以来新书支持无言!新世纪少年穿越到废材少爷身上,人人耻笑,却意外觉醒逆天武灵,从此改天换命,一掌镇乾坤,一拳碎星辰,众千世界,唯我独尊!武灵大陆,浩瀚无边,觉醒武灵者,可修武道,少年李毅,觉醒双武灵,神灵之眼,封灵册,让他强势崛起,追寻武道巅峰,踏圣域,战诸天。一人一剑,荡尽神魔,纵横万界。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林家娇娘

    林家娇娘

    两个男人,一个金榜题名步步青云,一个卧病在床奄奄一息。前世的时候,林家的大小姐选择了前者。于是被自己的妹妹和夫君一起挖眼断指,含恨而终。重生归来,她要选择那个病痨子小叔子,等着他入土为安,当一辈子的寡妇,还要把中山狼欠自己的给讨回来!“喂,你快点死,我要当寡妇!”“娘子,我……要死了,你给我留个后吧!”谁知道孩子生完了,他竟然病愈了!林娴怒:人和人之间还能不能有点信任了?(作者菌喜胡编乱造,脑洞异常,考证党慎入。)
  • 师妹难养

    师妹难养

    她十六,他二十二。他嫌弃地看了她一眼:“就你这干扁豆样的身材,有什么便宜可让我占的?”她怒。她十七,他二十三。他点了她的穴,揽着她的腰,笑眯眯地看着情敌:“我和她就是睡一起的关系!”她大怒。她十八,他二十四。她终于想嫁人了,却发现身边除了某只让她恨得牙痒痒的妖孽连只公的都找不到。她怒极,指着他鼻子:“死妖孽!你掐死我这么多桃花害我嫁不出去,你就得为我负责!我要让你付出一辈子的代价!”他悠悠一笑,十分干脆:“好!”
  • 遇见,在最忧伤的年华

    遇见,在最忧伤的年华

    年轻有为的高帅富,生命却将嘎然而止。有多少女人愿意为他生下后代?已为人妻的平民女子,清纯无邪的初恋女友,作风大胆的风尘尤物,门当户对的豪门千金,她们各自为着怎样的理由为他怀孕生子?当懵懂少年的渴望难负残酷现实的沉重,当两情相悦的快乐不抵巨额财富的吸引,当逢场作戏的婚姻不谙深藏多年的阴谋,一场纯粹的爱情,是否还能挽救行将逝去的灵魂?她是他心底的最爱,却被眷顾得最少,被误解得最多。她仍是一个处女,却诞下了他唯一的孩子。--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旅游手册(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旅游手册(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本书主要讲述的是以下几大省市的旅游常识:北京市、河北省、江苏省、安徽省、山西省、上海市、浙江省、江西省、福建省、广东省、香港、澳门、海南省、陕西省……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