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63300000005

第5章 文学会不会消亡(2)

对文学肯定是有影响的。但它给文学的影响,可能表面看不明显,它是潜移默化的,深层次的,进入骨髓的。例如,电信技术王国时代世界上许多地方出现的审美生活化、生活审美化倾向,逐渐变成全球性的风潮,这也是全球化的一部分。这对中国文化,包括文学,肯定会发生影响,近来文学和文艺学边界问题的激烈争论不就是例子吗--有一部分学者非常看重文学受到的冲击和发生的巨大变化,有的说,由于生活审美化和审美生活化的结果,文学边界大大扩张了,广告之类也可以包括进来;有的说文学终结了,文学性存在着;有的说文学已经“化整为零”,等等。另一部分学者则坚持认为,无论怎样审美生活化和生活审美化,文学的基本边界还是存在的,文学不会消亡。

对文学影响最显着的是第二个后果,即“电子社区”的出现。

“电子社区”与“趋零距离”

电信技术王国时代造成电子社区的出现,是近一、二十年间的事情。电子社区是什么意思呢?譬如说,现在我们的国家就是一个大的电子社区--大家都知道电子媒介的普及程度,因为你们可能都上网。在北京,在上海,在广州,在武汉,在许多许多地区,利用电子媒介手段进行活动的,越来越多,做生意的,进行学术交流的,教学的、治病的(利用网络异地诊断疾病、实施治疗甚至开刀)、找情人的、谈恋爱的……都可以在网上进行。于是,一个个电子社区出现了。这很自然:互联网多了,网民(就是米勒的所谓“网络人类”)多了,利用互联网来进行各种交流、各种活动的多了,就形成了一个个电子社区。

这是个很重要的现象。且不可小视这种现象。互联网造成一个什么后果呢?互联网造成的后果之一就是把距离,把世界上的空间距离甚至心理距离拉近了,甚至取消了--有人说“趋零距离”。当然,“零距离”,这是一种极端的说法,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距离不可能为“零”,距离不可能完全没有。就像咱们有个足球记者采访米卢,说她是“零距离采访”。其实,不可能零距离采访。这都要反思,要批判地看。但如果不作绝对的理解,“趋零距离”也不是没道理。这种趋零距离对文学会产生什么样的冲击,文学在这个冲击之下会发生怎么样的变化,这是需要大家思考的。

关于电子媒介时代对于距离观念的改变,有一位荷兰学者的意见值得我们思考,他说,电子媒介、互联网可以把两个距离遥远的空间上的点,瞬间重合、折叠在一起。譬如,上海和北京,相距一千多公里。但是从北京往上海发一个电子邮件,瞬间即可完成,这就如同把这两个相距千公里的空间的点,瞬间重合起来,折叠在一起,也可以说瞬间消匿了两地的空间距离。这是电子媒介出现后的一个非常奇妙的现象。它对文学的冲击和改变非同小可,对情书亦如是。为什么呢,单拿写情书来说吧--写情书是需要距离的,假如没有了距离,那么情书还有什么必要呢?

在座的诸位大都是谈恋爱的年龄。我不知道现在大学生是不是可以谈恋爱,但是,米勒说的这第一个“后果”(即全球化),恋爱这事儿,对研究生应该没有什么禁忌吧?--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我读研究生的时候,是谈恋爱的。谈恋爱,按照传统,写情书是避免不了的。我不是提倡大家写情书,但是在过去,情人们鸿雁传情,是谁也阻挡不住的。情书建立在什么基础上呢?建立在距离的基础上。因为有距离,才需要写情书。诗经中有许多写谈恋爱的诗。写自己所思念的情人(所谓伊人),“宛在水中央”,渴望相见。那时候如果有邮递员,肯定会写封情书送去。在现代,一个在上海,一个在北京,一个在广州,一个在武汉,两地相思,他的“伊人”不是“宛在水中央”,而是宛在武汉,宛在北京,宛在广州,宛在上海啊。这就需要情书往来。工作一天后,晚上只剩一个人,思念就来了。在电灯底下想像着情人的音容笑貌,用燃烧的心写情书,倾诉自己的满腔感情。写完以后,他要贴上邮票,等不得第二天,连夜摸黑儿到邮局去寄,或者跑到搂下往邮筒里投。那边儿过几天收到了,再回一封信,一来一往,十天、半月、一月过去了。鲁迅、许广平就是这样,一个在北京,一个在厦门,他们才情书往来,《两地书》的“两地”就点明了“距离”这个写情书的前提,如果住在一起,形影不离,还要写情书干吗?当年我有一个同事,写小说,也研究《红楼梦》,是一个古典文学研究家和作家,文笔相当好--写情书练出来的。干校时我和他住在一起,晚上聊天儿,他说:“当年我和我爱人一个在北京,一个在上海,一年只有十五天探亲假,一年的思念集中到这两个礼拜里头。平时,想了,只能写情书。写情书都是编上号的,怕丢。”一天一封、两天一封、至多三天一封,一号、二号、三号……排下去。到见面以后,下一拨情书,再重新编号。现在德里达说再也不要写情书了。他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现在电信技术王国时代,互相思念了,一个电话打过去,非常方便,如果是可视电话,则不但听得到声音,连靓丽的倩影也立刻出现在眼前,可以面对面倾诉。距离消失了,还要写情书干什么呢?现在大概不是每个人都有可视电话,但将来会有的。因此米勒、德里达说,再也不要写什么情书了,这是因为没有了距离造成的结果。这就是电信王国时代,改变了情书存在的前提。

电信技术王国时代还改变了我们现实存在的许许多多现状,比如说帕瓦罗蒂等三大男高音在北京故宫午门那里演出(不知大家看过现场直播没有),全中国,如果你有电视机的话,哪儿都可以看到,对不对呀?不但是中国,整个亚洲都可以看到;欧洲,美洲,非洲,大洋洲,整个世界都可以看到。这就像把北京、巴黎、罗马、伦敦、纽约、开罗……等等远在万里之外的许多“点”折叠在一起。现场直播,似乎使整个世界的空间浓缩为一点,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大洋洲,千里、万里的空间距离似乎顿时消失了--距离趋于零,帕瓦罗蒂在北京演唱,你在广州看,就像他在你面前演唱一样。再比如,咱们经常举行电视会议、互联网会谈,也是把几个不同的空间点凝结在一起。白岩松主持的“时空链接”,不知大家看不看,不就是一会儿连线广州,一会儿连线武汉,一会儿连线北京,互相之间即时交谈,零距离交谈。这次台湾选举,我正好在深圳,晚上一直看电视直播,开始好像都是蓝方领先,后来突然间绿方领先,多了两万多票。看到的那一幕一幕就像在现场一样。这就是距离被取消了。这事儿若搁在过去,不用说古代,就是在二、三十年前,都不可想象。这就是电子社区的出现给这个世界的影响。

距离消失,对文学影响非常大。因为在一定意义上文学的存在也是以距离为前提的。米勒、德里达们说,电信技术(德里达常常以电话为例)摧毁了时空间距,摧毁了文学所赖以生存的物理前提,因而也就摧毁了文学本身的存在。毫无疑问,文学的写作如同情书的写作,也首先是以距离为其物理性前提的。因为文学这个东西,它是一方对另一方的描述。文学有它的主体,也有它的描述客体、对象。即使是自我表现,也是把自我、把自我的情感当作描述的对象,把自己与作为描述对象的自己拉开距离;因为拉开距离,所以才有文学这样一种东西的出现。就是说,文学创作之得以进行,都假定了一个被书写的对象,不管它是现实还是观念,或者情感,写作由此而成为一种向对象的倾诉和传达,倾诉和传达给具有一定距离的对象。我的一位年轻的同事金惠敏研究员在为米勒、德里达的思想进行辩护时说:文学即距离。他的话有一定道理(但不要绝对化)。文学中“模仿”、“想像”、“陌生化”、“修辞”等等实际上都只是“距离”的另一种说法。如,关于“陌生化”,什克洛夫斯基指出:“艺术旨在使人感觉到事物,而非仅仅知道事物。艺术的技巧乃是使对象陌生化,使形式变得难于把握,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长度,因为感觉过程本身即是审美的目的,必须设法延长。”显然,“陌生化”就是拉长欣赏者与其对象之间的感觉距离,而且“陌生化”在创造这种距离的同时也就是创造了审美。修辞同样如此,在西方,修辞或修辞格的最基本定义就是“偏离”(deviation)、“修正”(modification)或者“例外”(exception),即与日常用法的疏离,而疏离的效果即是美或诗。

而“文学即距离”说,它的根子是在哲学。这是德里达他们的观点。因为在德里达看来,传统的哲学就是一种距离,以距离为基础。为什么呢?因为传统的哲学,它分主体、客体,本质、现象,中心、边缘,都是二元对立。两种东西因为有距离才分成两种;因为有主有客,所以这主体就要把握那客体。有现象、有本质,所以过去我们传统的文学理论就要文学把握现象,进而透过现象来把握本质。艺术典型就是如此。典型是什么?典型,按照蔡仪先生的说法,就是以个别反映一般,以现象反映本质。“这个”反映“那个”,就是因为在“这个”和“那个”之间有距离啊。大家知道,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出现了一种心理学美学方面的学说,叫做“距离”说。爱德华·布洛,西方一个很有名的美学家,他提出来的。“距离”说经过爱德华·布洛的全面论证和出色的发挥已成为一个最基本的美学共识。他认为,距离产生美。如果没距离你就没美。朱光潜先生在《文艺心理学》和其他许多文章里介绍了布洛的这个学说。距离说,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外国,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不但是咱们这专业的人对这个观点比较熟悉,而且普通人、非专业的人也很熟悉。距离产生美成为大家日常生活中经常谈到的一句话,还把它编到小品里。赵本山和宋丹丹演的一个小品,我在春节晚会上看到的,说改革开放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有这么一对老夫妻,盖了一栋二层小楼,电灯电话,楼上楼下,“共产主义”了,两口子,一个住在楼下、一个住在楼上--拉开了“距离”,吃饭时要打电话:饭做好了,下了米西米西吧。赵本山调侃说,都说“距离产生美”,我们是:距离有了,美没了。从这个小品,可见距离说影响之大。

对中国古典美学、古典文学、古典艺术,也可以用距离说加以观照。大家知道晋代有一个叫做顾恺之的画家,顾虎头,他有一个故事:“尝欲写殷仲堪真,仲堪素有目疾,固辞。长康(顾恺之字)曰,明府当缘隐眼也,若明点瞳子,飞白拂上,使如轻云蔽月。”。写真,就是像照相似的把你的真实面貌画出来。被他画的这个殷仲堪眼有毛病,所以他非常坚决地拒绝了,说我这眼有毛病,画出来不好看。顾恺之告诉他:“不然,我这个画呀,可以把你画得犹若轻云蔽月,不但不丑,而且很美。”顾恺之这个写真能够把真人原来的缺点变成优点。但是这样写出来的“真”,不是“原真”了,和“原真”有了距离了。距离就是这么来的。还有一个传说,顾恺之谈恋爱,他喜欢邻家的一个女孩子,那女孩子,我想应该是长得很漂亮或者很可爱吧。但是他谈恋爱的手段不太好。他的爱意大概给人家女孩子拒绝了,或者是他根本就没有可能去表达,在封建时代嘛,没有机会去谈。他就把这个女孩子的像画下来,在她的心那个地方扎针。结果,邻家的女孩子就心疼。这当然是不可能的。艺术家哪有这么神奇的本事,把针钉在画像的心上,真人在另外的地方就能感觉到?它把画家神化了。但这神化本身说明了一个道理,即艺术和生活不一样,有距离。中国的戏剧艺术和布莱希特的戏剧艺术也突出距离问题。我们常说梅兰芳创立了中国一种艺术流派,这个艺术流派的特点是什么呢?就是间离。所谓间离就是距离,演戏的人跟台下看戏的人要有距离,演戏人和演的对象要有距离,都是讲究距离,强调距离。他处处提醒读者、提醒观众,你这是看戏啊,不要把看戏当真事儿,比如说有时候戏曲舞台上演员唱戏,跟他唱对手戏的角色就在旁边,他却常常一扭脸儿和观众说话。那边演员听见也装着没听见。这就是强调跳出那个戏来、跳出那个剧情来,和观众交流对话--你是在看我的戏啊!他把他自己的意思告诉观众。大家都有关于这方面的艺术欣赏的经验。再比如,戏曲舞台上表演抬轿子,轿夫走的步子,是舞蹈化的步子。他上坡的时候怎么样,下坡的时候怎么样,都用舞蹈表演出来,坐轿子的人也要跟着轿夫表演。生活里头抬轿子不会这个样子。戏曲里轿夫的舞步是变了形的,与生活拉开了距离。中国戏曲里的老生出来,常常是文官,走的是四方步。如果一个人在广州的大街上迈四方步走的话,那恐怕大家会以为他是疯子。在生活中是不可能出现的,但在舞台上可以,这就是距离啊。这距离,我说有两层含义,一层含义就是演员的表演和原来的生活不一样,一层就是演员和观众相间离。德国的布莱希特也是这样,他常常提倡间离效果。

但是,上面说的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到了电信技术王国时代被改变了,好像通过互联网、可视电话、现场直播等等电子媒介手段,距离一下子消失了,距离被取消了。距离一改变,传统文学存在的前提和共生条件也就改变了,基础被动摇了。

在这样巨大的冲击下面,文学将如何?不管你怎么看,但米勒、德里达们认定:文学将因此而走向终结,文学的时代将不复存在

同类推荐
  • 古文观止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古文观止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中国有着历史悠久的散文传统,从先秦至明清名家辈出、佳作如林,各种文章选本可谓汗牛充栋。在众多的散文选本中,《古文观止》堪称其中最有影响的一部。此书上起周代,下至明末,囊括了名家名作及多种体裁、多种风格的文章,故三百多年来一直是一部适合初学散文者诵读的启蒙课本。为了帮助广大青少年读者阅读、理解《古文观止》,本书将原文、注释、白话翻译融为一体,更增加了“鉴赏”,对每篇文章的写作背景、思想内容、写作特点进行分析,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原文的精神实质和艺术情韵。
  • 一年之痒

    一年之痒

    我曾经说过,小的时候,理想之一,就是卖文为生。实现了之后,发现自己的生活在别人看来,特别单调。每日里就是看书,写字,看书像是从书页上把字一行行拆下来,而所谓写文章,按王朔的说法,就是码字,像小时候在农场砌墙一样,一块一块往上码。所以说,我的生活等于是一边拆字,一边码字。拆别人的,码自己的,码好了给别人去拆。 习惯了这样生活的人,除了读的写的,都非自家喜欢的东西,一般来说,是不会感到枯燥的。因为拆字的时候,是生活在别人营造的世界里;码字的时候,则是生活在自己手工的世界里,总有新鲜可觅。足不出户,一样好玩儿。
  • 云水清清

    云水清清

    《云水清清》是一部近体诗集。书中诗歌清丽纯朴,雅俗纵逸。词句温润婉约,细腻柔情,以女性特有的抒情方式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对土地、对爱情深深的向往和浓浓的热爱。期间有岁月洪流带来的不可磨灭的印痕,也有生命过往里夹杂的淡淡的忧愁和透明的感伤,令读者情随文转,流连忘返。
  • 人生何处不离人

    人生何处不离人

    穿过多情的雨季,寻觅江南繁华的旧梦;是谁品一盏清茶,倚栏静静地远眺,等待那朵寂寞的莲开;是谁乘一叶小舟,在明月如水的霜天,打捞匆匆流逝的华年;又是谁折一枝寒梅,是谁撑一把油纸伞,书写俊逸风流的诗章?全书收录39篇清新美文,江南婉约派实力作者白落梅全新角度解读唐诗。共分成六辑,每一辑主题不同,带给读者不同的心灵享受。在一场文化与历史的盛宴里洗涤心灵,倾注热情,修磨心性,超越美学。在新颖的唐诗与散文完美的交融里,让读者品尝文字的韵味,体悟人生的真理,探索自然的永恒
  • 中国古代哲理故事大观

    中国古代哲理故事大观

    人类已经迈进了21世纪,在人生无以反复的过程中,在转瞬即逝的时光里,人们总希望自己在生活中少走些弯路,少做些蠢事,少付出不必要的代价,这就需要提高自身的素质,需要增强和使用自己的智慧。本书正是通过古代那些寓意深广,耐人寻味的哲理故事,让人们在欣赏之后,确实将那些值得吸收的方法和道理转化为个人的素质,从而变得更有智慧,更有能力。本书以古代具有哲理思想的故事为依据,为了突出故事的可读性,故在其基础上重新撰写,使读者的阅读过程变得更加轻松有趣。同时,每个故事后配以简练的哲理点拨,让读者欣赏、领悟之余,自可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从而达到明智、益心的作用。
热门推荐
  • 乱世宠儿:朱颜戏天下

    乱世宠儿:朱颜戏天下

    重生时她是丞相之女,名声传遍天下;出嫁后她以炫王妃之名,消失在大火之中;再现时她是一代歌姬,身份神秘莫测;然而她亦是吟雪主人,江湖显赫之人。一代乱世女子,拥有的身份无数……自古红颜是祸水,祸水降生,天下乱。可即使她是祸水,他们依然甘愿以天下来做交换,只为得到她。他们唯她独宠,她却淡然一笑,潇洒转身,不留一丝情念……强者之争,江湖之争,帝国之争……到底是以她之名争天下还是以天下之名争她?最终争的是天下还是争她?
  • 南茜茜的穿越生活

    南茜茜的穿越生活

    跳海寻死没寻成,不想却意外来到一个不知名的朝代,附在一个已婚的女子身上,看着眼前那个“她”名义上的相公,哇!真是秀色可餐,想着她穿来了就是她的了,勉强接受他也还行,不料人家开口第一句话竟然是“即使你以死相逼,也改变不了我要纳轻舞为妾的事实”这是什么情况,丫丫的…现代的老公要和我离婚,而眼前这位要纳妾。天啊,我南茜茜不忍了。妇女权益保卫战全面打响。纳妾典礼上,众多宾客云集。“陌岩,我和她,你只能选一个。”南茜茜大喊一声。眼睛死死的盯着陌岩的眼睛“说你选谁”没有阻止这一切,陌岩没有丝毫犹豫的声音响起“我选她”早知道这样的结果南茜茜大笑一声“好,既然你选她,当着天下人的面我南茜茜今日休夫,从此与你陌岩恩断义绝。”说完后转身离去,只留下呆了的众人。“哼”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从此属于我南茜茜的生活正式开始…且看披着我见犹怜皮的奸诈小女子南茜茜如何玩转古代。找个长期饭票养自己吧,太没挑战性,创业吧,别人穿来不是开酒楼就是开青楼,太没新意了。对了,想这古代男子都三妻四妾的,而且花楼开的满地都是,某些活动量巨大,想到做什么了,就是卖六味地黄丸。哈哈,我是不是太聪明了,居然想到要去皇宫推荐我的药。想着想着满眼飘过一群金元宝。嘎嘎,金元宝我南茜茜来了…南茜茜经典语录男人靠得住,泥巴都能当饭吃,金子啊,还是只有你才最能靠得住。男人说女人如衣服,南茜茜说男人如鞋子,只有把他们狠狠的踩在地上,才会让他们永远记住你,因为通常对他们来说得不到的就是最好的。只是当皇帝,王爷,杀手,众多人间极品美男子都为她所倾倒非她不可的时候,她又该何去何从呢…欢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来潇湘新手交流群:80431485
  • 市场营销工作制度规范与流程设计

    市场营销工作制度规范与流程设计

    《市场营销工作制度规范与流程设计》通过最新流程图的绘制方法,将每一个工作流程以最清晰、最简单的方式呈现出来,使企业管理工作者可以得到最实用的工具。制度范例从现实工作中的细节入手,对每一项工作环节都作了切合实际的论述,使企业管理工作者可以从中得到具有可操作性的考评依据和培训蓝本。
  • 管人很重要,用人更重要

    管人很重要,用人更重要

    对于一个管理者来说,并不是将人才吸纳进自己的麾下便可以高枕无忧了只有对人才管理得法,用人得当,才能激发员工的无限潜能善用人者能成事,能成事者善用人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无德有才限制录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中欧现代著名作家(世界文学百科)

    中欧现代著名作家(世界文学百科)

    本套书系共计24册,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文学大师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世界古代著名作家、亚非现代著名作家、美洲现代著名作家、俄苏现代著名作家、中欧现代著名作家、西欧现代著名作家、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等内容;第二部分“文学作品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中国现代著名作品、世界古代著名作品、亚非现代著名作品、美洲现代著名作品、俄苏现代著名作品、西欧现代著名作品、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等内容;第三部分“文学简史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中国近代文学简史、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古代文学简史、世界近代文学简史、世界现代文学简史等内容。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大医之道

    大医之道

    本书介绍了运城市中心医院院长柴瑞霁的创业之路。如何把医院创建成一流医院的感人故事。
  • 红楼之潇湘辞

    红楼之潇湘辞

    风霜刀剑相逼,湘帘虚垂,泪眼蹙眉。望断天涯,故乡远隔天涯。叹今生、谁舍谁收。心已碎、寒塘冷鸦。遣情伤,花魂默默,鸟梦痴痴。相遇,疏疏翠竹,阴阴绿树。静临烟渚,痴心对付。衰草寒烟无限情,念双燕、难凭音信;情不了、早遇佳期。喜相望,一双鸳鸯、并蒂莲花。她是姑苏林家的女儿,列侯之后,书香世家,出生清贵。无可奈何,命运不济。早年丧母,客居外家。人情冷暖,世态炎凉。风华绝代,命运坎坷。不屈不挠,终得善果。且看黛玉这样一个柔弱的女子是如何玩转红楼,走出不一样的人生!本文虽然假托康熙年代的历史演绎故事,但是故事情节属于虚构,请不要和历史事实挂钩。【脂砚斋最新出品红楼文系列】《水润珠华点绛心》作者:沧海明珠《红楼之潇湘辞》作者:夏轻尘《红楼之玄黛情浓》作者:泪语忧潭《红楼逸梦潇湘情》作者:长河晨日【脂砚斋出品种田文系列】《继室谋略》作者:瑾瑜《嫡女谋略》作者:月色阑珊《小妻大妾》作者:沧海明珠《庶女无敌》作者:雁无痕号外,号外:强力推荐一部虐文给大家,虐虐更销魂哦!《鸩妃》作者:鹤梦竹影推荐好友红楼文《玉漪碧水续红楼》作者:月下菊《一水溶玉梦红楼》作者:人幽若兰
  • 是你,赐我隔世阑珊(已签约出版)

    是你,赐我隔世阑珊(已签约出版)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爱别离】夏禹野,从她之后,他不对别的女人微笑,自从这个花安安出现,一切黑白颠倒。【怨长久】莲爵,她沦陷在他的温柔之后,却被他残忍推开,笑容背后是蜜糖裹着的刀刃。【求不得】萧楠,爱她十年,从男孩到男人,他一直是走不到她心里的那一个。【放不下】严柏乾,他始终没有放下,那个卑微的小女孩,在很多年之后,还是难以忘怀一个微笑。南江,一个充满了期期艾艾,等等待待,疯疯狂狂,痴痴颠颠的城。花安安,一个飞蛾扑火,不辞辛苦,坚忍等待,倔强任性,善良柔软的灵魂。姹紫嫣红的演艺圈,勾心斗角的争宠上位,名利钱财的诱惑,她是重生的佟默然,她是新生的花安安。在事业与爱情之间两难,在友情同同情之间徘徊,在爱与怜悯之间抉择。我是谁?谁爱我?是谁赐我,隔世阑珊?一一有话说:此文为了质量,一天两更,图推酌情加更,钻石花花加更。爱我的亲,如果给不了我钻石鲜花闪耀,请赐我爱的力量,给我一句留言,就足够。写文,只是想要分享我的故事给你们,世界很狼狈,渺小的我只是在尽最大努力给你们幸福的味道,让孤军奋斗的你们不至于寂寞。一一开微博了,上面可有我的照片,哈哈,诱惑你们加我。http://m.pgsk.com/1790874077ps:欢迎进群热络~~~~~*《那时纨绔》群:102129571**《花花世界》新群:125286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