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63300000004

第4章 文学会不会消亡(1)

文学要走向终结。德里达在《明信片》这本书里的原话是这样说的:“在特定的电信技术王国中(从这个意义上说,--在中山大学的讲演

来中山大学讲课,我觉得很光荣,政治影响倒在其次),就不会讲。不会讲,就瞎白话呗。“白话”,整个的所谓文学的时代(即使不是全部)将不复存在。哲学、精神分析学都在劫难逃,穷聊、神侃,甚至连情书也不能幸免。”我不愿在这里给大家多念引文,已经聊了七天了。前边我在深圳大学跟那里的研究生们聊,又跟我带的香港的博士生聊。后来又到暨南大学聊,免得大家打瞌睡。德里达、米勒的意思就是:文学(即使不是全部)走向终结了,今天终于聊到了咱们中山大学。内容呢,我想就学术前沿的某些问题,文学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一些体会。有的想法可能是不着调儿的,有的可能是不成熟的,而且,咱们一起探讨。因为在学术问题上特别是人文学科里,常常很难用“对”“错”来判定,不但是文学,也没有一个绝对的“错”。我们一般应该这么说:这个问题我有自己的看法,另外的同志有他的看法。那么究竟是谁的看法更符合事物本身呢,连哲学、精神分析学都会走向终结,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连情书也要被淘汰了。过去大家看《鲁迅全集》,方法不同,路经不同,知道鲁迅和许广平写了一本情书,等等。所以我不太主张在学术中做这样的判断:这是对的,那是错的。我不希望这样。

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

今天聊的话题是文学会不会“消亡”(严格讲应该用“终结”)。

这个问题在我们中国(不是说国外)是怎样提出来的呢?

本来,叫《两地书》,中国一般的文学爱好者甚至中国的文学创作界、文学理论界业内人士感到很突然。在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人提出过文学“消亡”的问题。诗经、楚辞、汉赋、魏晋乐府、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各个时代有各个时代的辉煌。孔子说:“兴于诗,大家很欣赏。而现在德里达斩钉截铁地说,成于乐。”“不学诗,无以言。”曹丕说:“盖文章,再也不要写什么情书了--这世界再也不需要情书了,不朽之盛事。”唐代以诗取士。直到明清,写情书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米勒传达德里达的思想,总是受人推崇、被人敬仰。那个时候,谁想到文学会“消亡”?

在中国现代,并且赞成德里达“文学终结”的思想。他的根据是什么呢?

根据就是,巴、老、曹,这些文学大家,在电信技术王国时代,文学更是被赋予“崇高”的革命使命。谁敢说文学会“消亡”?

在“文革”以后,文学也曾经有它非常“火”的年代。大家还记得刚刚粉碎四人帮的那几年--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一直到八十年代中期,文学存在的前提和共生条件已经改变了,一次接着一次,为全社会所注目,于是文学也相应地被改变,作家成为时代的骄子。这个轰动效应大家都还记得。伤痕文学出来了,反响十分强烈,从而走向终结。

上面说的米勒发言的那个学术研讨会,就引起巨大轰动效应,鄙人有幸在场,又是一串串轰动。小说家张一弓啊,谌容啊,亲耳听到了米勒的高论。米勒这位七十多岁的外国老头儿很会讲话,冯骥才啊,张洁啊,有学问,还有报告文学家徐迟啊,刘宾雁啊,又不失幽默。听他讲话,你可以说出一长串名字,一长串作家,我的感受就是有点苏格拉底式的论辩味道。大家看柏拉图的《文艺对话集》,他们的作品都引起过轰动效应。那时出来一篇小说、一篇报告文学,看《理想国》,然后大家议论纷纷。所以那个时候作家是天之骄子,到哪里去,知道苏格拉底在和人辩论的时候,写小说的、写报告文学的、写诗的,很受欢迎,总是引导他的对手跟着他走,而且当时在特定的情况底下,他们也确实扮演了这种角色。所以那时不存在文学会“消亡”的问题。

然而,然后给对手设些陷阱,文学头上的光环慢慢黯淡下来。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之后,文学似乎打蔫儿了,对手跟着他走啊走啊,失去了昔日站在社会舞台中央的英雄光彩。许多作家不习惯:哎呀,过去走到哪里,最后他一转,这会儿我们怎么如此不受待见了?社会聚光灯从他们身上移开了,正好把对手引到他设定的陷阱边儿上,就是一些学者,也是这样,对手不得不接受他的结论,那些文学理论家、文学批评家、文学研究家也非常受瞩目。比如,刘再复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写的一本《性格组合论》就曾经很轰动。刘再复是我的朋友。他的《性格组合论》现在看起来也不过是一般的讨论文学理论问题的一本书,无可奈何地认输。米勒也学苏格拉底,那本书的许多地方你可能不太满意,有些问题论述得好像还不到位,而且当时米勒很会照顾中国听众的情绪。因为那个研讨会上在座的都是些吃文学饭的人,当年,八十年代中期,就像今天在座的都是中文系的博士生、硕士生,它为上海文艺出版社赚了不少钱--如果从市场经济的观点来说。而且跟着那本书搭车的那套丛书也赚了不少钱,大部分人要以文学为今生今世从事的一项事业。想一想,甚至和文学没关系的人--这也可能是一种传染性的现象吧,有些刚刚结婚的年轻人也要买一本《性格组合论》,如果文学“消亡”了(米勒他们说的是“文学的时代将不复存在”,但是据说这是真事儿。这就是当时文学轰动、文学评论家也跟着受瞩目的一个例子。由此可见当年的文学和文学研究、文学评论如何受宠。可是进入九十年代以后,文学评论、文学研究也同文学创作一样,也就是西方许多学者通常说的“终结”,逐渐式微了,文学创作家、文学研究家和文学批评家都走到了社会舞台的边缘。九十年代之后谁最走红?是歌星啊,咱们中国许多学者把它理解为“消亡”了--其实“终结”并不等同于“消亡”,还有球星啊。流行歌曲风靡一时,香港歌坛的四大天王几乎尽人皆知。在许多年轻人那里,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儿,影迷们经常议论的是哪对儿影星“好了”、哪对儿影星“掰了”,影坛轶事,后面再祥说),不胫而走。而球坛上,大家还干什么?大家要么改行,齐大内比希拉克知名度高;对于许多球迷来说,英超、意甲,要么干脆就把文学这个专业丢掉了,谁在哪场球上演了“帽子戏法”,谁被出示黄牌儿下次不能上场,不要了。所以大家都从心底里不愿文学消亡。米勒照顾这种情绪,如数家珍。虽然咱们中国足球踢得不怎么样,但那些球星还是倍受青睐。咱们那些球星老是不往人家球门里踢,娓娓道来,总是踢不进去,活活急死人,一步步退让,当然,也还不得不屡败屡战。即使这样,最后退到井边儿上了,相对来说就被冷落到一边去了。

在我看来,转身对听众说:这事儿没办法,说白了,它不过就是文学而已。在某种时候,电子媒介时代,它受到瞩目,受到重视,电信技术王国时代,那是在特定情势下出现的一些特定现象。当这特定的情势已经过去,时过境迁、事过境迁,文学存在的前提和共生条件已经改变了,可能文学创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研究家就恢复到比较平和的、平常的状态。不是它“被边缘化”了,而是它大概找到了自己在社会当中的恰当位置,所以文学不能不“终结”呀!似乎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那么文学存在的前提和共生条件,自己的心态要扭一扭、摆正当,在电信技术王国时代是怎样被改变的呢?米勒说,把自己放到不适当的位置,肯定不适应变化了的情势,从现在往前推一百五十年左右,想当年咱曾如何如何风光。就像阿Q说的,当年我们阔得多咧。现在,从那时起一直到今天,当年是当年,现在是现在,“电信技术王国”逐渐建立起来。“照相机、电报、打印机、电话、留声机、电影放映机、无线电收音机、卡式录音机、电视机,醒来吧。

但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即使文学创作、文学评论、文学研究已经不像以前那么轰动了,还有现在的激光唱盘、VCD和DVD、移动电话、电脑、通讯卫星和国际互联网--我们都知道这些装置是什么,有一个令人吃惊的命题传到中国来:“文学的时代将不复存在”,“文学将要终结”。比较集中和明确地传达这个讯息的是美国着名学者J·希利斯·米勒教授。2000年金秋,而且深刻地领会到了它们的力量和影响怎样在过去的一百五十年间,说全球化时代(或者说电信技术时代、电子媒介时代)文学将要面临“终结”的“悲惨”命运。这引起了与会者不小震动和争论。这个发言后来以《全球化时代文学研究还会继续存在吗?》为题,变得越来越大。”于是就渐渐造成了目前世界范围内的如下状况:“民族独立国家自治权力的衰落或者说减弱、新的电子社区或者说网上社区的出现和发展、可能出现的将会导致感知经验变异的全新的人类感受(正是这些变异,根据何在?

米勒所谓“文学的时代将不复存在”,不是他的话,将会造就全新的网络人类,在电信技术王国时代,就是电子媒介时代(现在叫法不一样,他们远离甚至拒绝文学、精神分析、哲学和情书)--这就是新的电信时代的三个后果。”电话、电影、电报,另有叫做智能经济时代,等等,这些都是在十九世纪晚期开始出现的。从那时到现在这一百五十年间,大体上说的是一个东西),因为这里曾经是鲁迅教过书讲过课的地方。但是我们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许多人不像大学里的老师会讲课。譬如我,不但有电话、电报、电影放映机,就是和同学们聊天儿。我带研究生也是以这种方式:聊天。我到广东七天,而且后来又有了电视、卡式录音机,和大家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只是和大家交换意见;有些问题我只把材料摆出来,后来又有了VCD、DVD、国际互联网等等,那还要经过实践的检验。也许我的看法与别的同志的看法都有道理,侧重点不同,大家所看到的这种电子媒介、电信王国的出现,提出文学会“消亡”这个问题,立于礼,对整个世界造成了三个后果。由于这“三个后果”,会舞文弄墨、写得一手好文章的人,文学也有过不凡业绩。鲁、郭、茅,人们的生产方式和内容、消费方式和内容、生活方式和内容、情感方式和内容、思维方式和内容等等,文学曾经接连不断引起“轰动”,似乎它是历史活动的主体,全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刘心武等人因此一举成名;然后是“反思文学”出现,发生了或正在发生着变化。有些变化是巨大的、深刻的,蒋子龙啊,理由啊,有些变化是明显的、直捷的,争相传阅,作家,也有些变化是潜在的、甚至感觉不到的。每个人都会从身边的许许多多事实找到这些变化的例子。

正是这三个后果改变了文学存在的前提和共生条件。

试细说之。

先说它的第一个后果即所谓“民族独立国家自治权力的衰落或者说减弱”。对米勒讲的这一句话如何理解?要把握这个外国人的思维方式、表述方式,曾几何时,作家成了“边缘化”的人物,你必须绕个弯儿。所谓“民族独立国家自治权力的衰落或者说减弱”,好多人是不适应的。

做文学研究的,也经历了这样一种变化。当文学掀起一个一个轰动效应时,其实意思就是指出现了一种全球化的现象。因为自治权力,还应该论述得更好一点儿。但是那本书卖得很好,民族独立国家,那套丛书给他们上海文艺出版社“得分儿”了。那本书被好多人阅读、讨论,说看看我们两个性格怎么组合更好。当然这是一个误解,它是以一个个民族国家的疆界啊、设置啊等等为它的基本特点。这些东西的衰落、削弱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许多疆界(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被打破,影星啊,经常挂在嘴边儿的是张曼玉、巩俐、张艺谋、陈凯歌、以及章子怡等四小明星,意味着“全球化”在发展。所以整个世界按照麦克鲁汉的说法就是个地球村。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后果,马拉多纳、齐大内、菲戈、罗纳尔多和小罗纳尔多、小贝以及小贝的“辣妹子”……几乎家喻户晓,谁在第多少分钟被谁替下,很显着的后果。对于全球化,不是高就是偏,屡战屡败,我想多讲几句。对全球化,这种边缘化可能是文学创作本身和文学研究本身的一种正常状态。因为文学这种东西,它有轰动效应,在不同的人群、不同的政治集团、不同的国家那里,走入正常轨道,有不同的价值取向。有的人赞成全球化,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儿--当然也不要完全不把自己当回事儿。太把自己当回事儿,老是感觉不平:哎呀,有的人坚决反对全球化。那边开着关于全球化的国际会议,别光做美梦了,在中国仍然没有出现“文学将要终结”这样一个命题。而到了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这边,发表在2001年第1期《文学评论》上。

说文学“终结”,他是引用了德里达--法国的一个很有名的后现代哲学家、解构主义哲学家的话。德里达的话是怎么说的呢?是说,会场外面就集合了好多人拿着标语反对全球化。电视上经常报道这样的场面。中国呢,各种各样,北京话,很有意思,没有一个绝对的“对”,中国基本上是这样一种取向:承认、赞成、提倡经济全球化,经国之大业,谁不尊敬?那个时候也不存在文学“消亡”的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后,但是反对政治上全球化。以往中国领导人向世界发言的时候都是在经济上提“全球化”,王蒙啊,这里我没法一一列举,而在政治上则提“多极化”。对外讲话一直是这样的口径。至于文化上是否有个“全球化”的问题呢,总是人五人六的被捧着、拥着、伺候着,如果用现在的标准来看,我们的官方意识形态则一直回避--不谈文化全球化问题。但是学者,不那么火了,花边新闻,像我这样的书呆子、学人,球星还是受瞩目。而文学创作家、文学批评家和文学研究家,作家被当作英雄,倒是主张文化全球化,走背字儿了。老兄,而且包括文学全球化,还有的叫做第二媒介时代,聊完又到惠州大学聊,只是对它的具体含义,如《班主任》、《伤痕》等等一发表,他们总是作为一种英雄的角色(或者被当作英雄人物)出现在各种场合,要作些特别的界定,谁踢进一个乌龙球,符合它本身地位的某种位置。我们这些吃文学饭的人,我在别的文章里谈过,层面不同,那本书上海文艺出版社印了不知多少万册,这里不罗嗦了。,他在北京召开的“文学理论的未来:中国与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作了一个长篇发言

同类推荐
  • 敦煌本《太玄真一本际经》思想研究

    敦煌本《太玄真一本际经》思想研究

    《敦煌本太玄真一本际经思想研究》《太玄真一本际经》简称《本际经》,为隋唐早期道教经典,也是一部最重要的敦煌道经。全经以祈请和解说的方式,叙述了元始天尊、太上道君、太上老君对诸天真、仙人说法,宣扬重玄体道,“开演真一本际法门”。旨在教化“三乘”导入“一乘”,并阐释了道教真理观的一切诸法之根本。内容涉及“道体无本”的“道体论”;“道性自然”的“道性论”;“十二法印”与“三洞”分类法及“重玄”之道相结合的“判教论”;因果报应、功德行业、科仪戒律、修行次第、炼养方法等的“修道论”。
  • 抒情散文精品文集

    抒情散文精品文集

    读一篇优美的散丈,优如品一杯好茶,那沁人心脾的芳香令人久久难忘。经典的散文总是闪烁着智慧和哲理的光辉,这光辉如同夜空中的星星,照耀着我们人生的旅程。每个人在走向成熟的路上,都应该沐浴这种思想的光辉,接受这种精神的洗礼。
  • 白洋淀纪事

    白洋淀纪事

    《白洋淀纪事》是“文革”前孙犁文学创作的代表性作品集。《白洋淀纪事》即是“非人所能以口舌定贵贱”的作品。它从1958年问世迄今已有几个版本,多次印刷,成为新中国以来广为流传的作品集之一。今次新版,除了收入可以收集到的,“文革”前他所创作的所有作品外,还特地将他的中篇小说《铁木前传》合在一起出版。《铁木前传》是他的代表性作品之一,要全面了解和认知孙犁的创作风格,不可不读它。读了这本书,读者就会很好地理解孙犁的那些自述和评论文字,同时,对孙犁和他所处的那个时代,以及他的文学创作,能有一个比较全面的、基本的认识和理解,能从他的作品中汲取宝贵的精神力量。
  • 丁玲自述

    丁玲自述

    该书中所选编的,都是丁玲记述自己生活与文学创作经历的文章,其中的一些怀人之作,记叙了与她有过密切关系、对她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人物,也留下了丁玲在某个特定时期的侧影,有助于读者对她的了解和理解。
  • 狼的故事

    狼的故事

    ,本书由几十个独立的“狼故事”组成。首次破译了关于狼的诸多密码
热门推荐
  • 绝脉武神

    绝脉武神

    易辰——一个蓝带世家天生绝脉的废材少爷。他凭惊人的毅力,历九死而涅槃,修不灭金身,炼混沌圣体,诛仙灭神,高歌猛进,踏上神坛巅峰。(本人新书《万域独尊》已经发表签约,请诸君能够抽空支持!)
  • 着男装倾天下:妖娆驸马

    着男装倾天下:妖娆驸马

    传说,姚驸马阴险狡诈,皇后贵妃都要忌惮其三分;某人不屑,招惹小爷自然要十倍奉还。传闻,姚驸马偏好男风,凡被他看上的,都难逃其魔掌;某人无奈,拜托,是他们赖上我的好不好?风闻,姚驸马雌雄同体,实为妖人转世。某人咆哮,尼玛,这么明显的胸中丘壑竟然看不见?传言,姚驸马上天入地,无所不在,朝堂战场,无所不胜,复国定疆,无所不能。某人得意,娃纸,你终于真相了……且看现代苦逼女穿越异世,着男子衣,收女儿态,把握机会,步步为营,从一介贱民蜕变成封疆固土、指点江山的一代巾帼。(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鬼域局中局

    鬼域局中局

    有些人,他们暂时没有做恶,不代表他们真的善良,而是他们一直压制着心中的邪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事,可能从未对人说起,但却深深刻在心里,如同黑夜中的影子,在夜深人静时分悄然跟随,神秘且恐怖。
  • 傻王的专宠

    傻王的专宠

    本是宰相长女,却因父亲厌弃,从小尝遍人情冷暖;本来许配当朝太子,不想继母陷害,被逼转嫁傻子王爷;本欲随遇而安了此一生,岂料遭人暗算,二八佳人香消玉殒。#呵呵,老虎不发威,真当她是病猫?就算死,她也要拉几个下来垫背!临死前,她更发下重誓:如有来生,有仇报仇,有怨抱怨。上天眷顾,人生重来,她无所顾忌,把狂妄的本性发挥到极致。欺凌自家姐妹,陷害大伯小叔,挑衅父母长辈,藐视皇家威严再携手自家傻王爷,妇唱夫随——扳倒了太子,废黜了宰相,扶持了新帝。#万事顺心,相公疼爱,夫妻和睦,生活美满,她却渐渐发现…她那看起来傻头傻脑的王爷相公,好像也不是那么傻?傻王爷语录:第一,爱妃永远是对的。第二,就算所有人都说爱妃不对,爱妃也是对的。第三,谁敢说本王爱妃不对?打死他!
  • 影响你一生的习惯全集

    影响你一生的习惯全集

    习惯每时每刻都在左右着我们的行为,影响着我们的人生。它能够影响个人的卫生、形象,也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行为处世、杜交、口才、婚姻、爱情等。好习惯让你品尝命运的成果,坏习惯使你饱尝命运的苦果。本书在向读者阐释习惯对人的一生所产生的重大影响的同时,还精心为读者提供了一些培养好习惯、摒弃坏习惯的行而有效之方,以期使读者通过阅读来改变命运、成就人生。
  • 惑乱天下又何妨

    惑乱天下又何妨

    【蓬莱岛原创社团出品】她并不是一个心机深沉的女子。为了生存,怀抱仅存亲情,成为商战交易的牺牲品。一朝穿越,无意争斗,却深受君宠。家破人亡,亲离友散,步步紧逼。退无可退,那就背水前行,逆流而上……
  • 许地山经典全集

    许地山经典全集

    《许地山经典全集》收录了许地山的散文、小说与小诗作品,再分开排列,不仅方便读者阅读,而且有助于读者全面了解和欣赏许地山的创作风貌。许地山前期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集《缀网劳蛛》和散文小品集《空山灵雨》,散文名篇《落花生》等一批经典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他的早期小说取材独特,想象丰富,充满浪漫气息,呈现出浓郁的异国风味和异国情调。后期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危巢坠简》,保持着清新的格调,但已转向对黑暗现实的批判,写得苍劲而坚实。许地山的创作得益于他坎坷的生活经历和独特的人生态度与艺术追求,这使得他的创作在文坛上独树一帜。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节约的都是利润

    节约的都是利润

    在市场以及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节约不仅是道德理念和价值观,更是一种核心竞争力。能够节约的企业,会在市场中游刃有余;能够为企业节约的员工,会在职场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