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53000000033

第33章 救赎篇,天使就在你身边(2)

中国的孩子从小到大,听得最多的词儿,也许就是“听话”二字了。他们较早接受的观念之一,就是淘气的孩子是不好的。因此,他们在父母或老师的要求下,不得不努力做个听话孩子。但是从现代教育的眼光看,我们应当重新审视“听话”--这一使用频率最高的家庭语言。所谓“听话”儿童,常见的特点是有问题不敢提出来,为了讨人喜欢,更不敢与长辈争论。这样过分强调孩子“听话”,容易使孩子有奴性,丧失独立性,对问题没有自己的见解,对邪恶势力不敢抗争,以至于人格扭曲,成为“问题儿童”。媒体中经常报道的某某模范人物自杀或犯罪,人们常常大惑不解,但他们从荣耀走向毁灭的主要原因,往往都是由“问题儿童”演化为“问题大人”的。但这个问题至今仍然未引起人们的警觉,更显示出此问题犹如潜伏的癌症一样可怕。

不少父母常常用“你为什么不听我的话”来指责孩子,其实这样的指责没有任何意义,只能让孩子变得唯唯诺诺。听话的孩子未必有出息。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海查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将2岁-5岁时有强烈反抗倾向的100个儿童与没有这种倾向的100个孩子,做了个长期的跟踪调查。结果发现,在反抗性强烈的儿童中,长大后有84%的人有果断的判断力和坚强的意志力,而在反抗性不显著的孩子中,真正称得上有意志力和判断力的,只占24%。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有关于解放儿童的“六大主张”“解放儿童的头脑,使其从道德、成见、幻想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双手,使其从‘这也不许动,那也不许动’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嘴巴,使其有提问的自由,从‘不许多说话’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空间,使其接触大自然、大社会,从鸟笼似的学校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时间,不过紧安排,使其从过分的考试制度下解放出来;给予民主生活和自觉纪律,因材施教。”

从自己做起,从自家做起,最先解放者必定是最先觉醒者。

要解放儿童,孙云晓建议父母们可从几个方面做起:

经常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家里有什么事情,可以和孩子讲一讲,让孩子了解情况,并征求孩子的建议。也许孩子的意见很幼稚,但没有关系,孩子毕竟是经过自己的思考,选择了他认为最好的建议,父母们应对孩子的建议给予重视和鼓励。

给孩子一定的决定权,让他决定自己的事情。父母不必什么事情都自己说了算,更不要总是决定孩子的事情,这样做,一方面剥夺了孩子的权利,另一方面也使孩子变得过分依赖。适当给孩子一些决定权,让他们决定自己穿什么衣服、背什么书包、参加什么样的活动小组、交什么样的朋友等等。

鼓励孩子争辩。辩论的过程对孩子很有益,是一种头脑的训练。当孩子和同伴争辩的时候,父母尽量不要阻拦,要看看孩子是怎样争辩的;当孩子和父母争辩的时候,父母更不要用自己的权威压制孩子的言论,应让孩子尽情表达自己的想法。如果孩子在学校里和老师发生了争辩,父母则要听听孩子怎么说,不要因为孩子和老师的意见不同,就先把孩子训斥一顿。

不要对孩子的问题有问必答。孩子询问一些问题时,父母可以让孩子先想想,让孩子试着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再和孩子一起讨论。如果对孩子的问题全部予以回答,则可能使孩子失去了独立思考的机会。这样的孩子很难学会自己思考问题。当然,有些问题可能太难,让孩子完全自己思考也不太现实,这时父母可以适当对孩子做一些提示。

世上没有坏孩子

经常听到有些父母说自己的孩子是个“坏孩子”,有些不可救药。父母们常常为此烦恼,还有的父母说很后悔自己当初生了这样的孩子。同样,在学校里也时常发生类似的事情,有些老师们常常为班里的一些孩子烦恼,几乎每个班级都有那么几个令人头疼的“坏孩子”。可是,到底有没有“坏孩子”呢?让我们走进所谓的“坏孩子”的心灵,听听他们怎么说。

有一个小男孩叫郑重,长得虎头虎脑,憨厚淘气,非常可爱。可我们一了解居然发现,郑重是一个在幼儿园和小学都出了名的“坏孩子”。在上幼儿园的时候,他就有过几个坏孩子才有的绰号了。他讲述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说:

小学六年我换了4个学校,一是因为有的学校老师水平太低讲课特差,二是我总跟老师顶牛,老师经常给我小鞋穿,惹不起只好躲着走。每次转学,妈妈都大骂我一顿。那时,爸爸在外地工作,妈妈工作又忙,一个人带着我很不容易。在我的记忆里,妈妈从没有陪我看过书,辅导我的次数也很少,他们对我很放得开。三年级时我就能给自己热饭了,用妈妈的话说这叫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但我的学习却每况愈下。第一次转学是因为老师多次找父母,妈嫌丢人不去,结果把老师惹火了,最后老师又把妈妈训了一顿。第二次和第三次转学都与学习有关。在以前那两所学校,我学得不坏,算是中等生吧。有一次,妈拿出两套统考题让我做,我差点儿不及格。妈知道了学校的水平后,又给我转了两次学。最后这次转学,学校倒是不坏,可我却更坏了。

周围的同学学得都比我好,数我最差了。我特别想好好学习,就是学不好,尤其是算术。上课时开小差是常有的事,两眼盯着黑板,可什么都听不进去。我满脑子里想的都是好玩的事,赶也赶不掉。来到新班级的第一次考试就这样考砸了,爸爸妈妈一起骂我不争气。

可最伤我自尊心的还是那次老师分组。老师把班里分成两组,一组是好孩子,一组是坏孩子,我当然在后一组了。我心里特不服气,那些十来岁还得靠妈妈穿衣服的孩子凭什么当好孩子!可气也没有用,人家学习好啊,谁叫自己不争气呢!

现在我家离学校很远,我每天早晨5点多就要起来去上学,晚上11点半以前不敢睡觉。妈妈说人活着就得含辛茹苦,可坏孩子这么累也变不成好孩子,真让我觉得像冰棍似的那么冷。

我真的是坏孩子吗?可我实在不想当坏孩子!

当一个孩子被认为是坏孩子的时候,他的悲剧命运就开始了,而且往往会成为家庭、学校乃至社会的灾难。所以,作为成年人,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要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认识到世界上没有生来就坏的孩子,也没有哪一个孩子天生愿意做坏孩子。

那么,应该用怎样的态度去对待孩子呢?孙云晓的几点建议供父母和教师们参考:

给孩子善意的评价。也许有些孩子很淘气,但成年人要学着换个角度去评价孩子。同样是面对孩子的淘气,有的父母会觉得孩子太烦,惹人讨厌,有的父母却会觉得这是孩子天真的表现,会给予宽容甚至赞扬。所以,建议父母经常给孩子善意的评价,不要轻易把孩子划入坏孩子之列。

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发现、认可孩子身上的优点。当父母以一种全新的观念看待孩子的时候,行为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每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的长处,关键在于我们怎么去发现它。当孩子淘气、说谎、逃学、学习差时,您更要关注一下他身上的长处。

每一个孩子都有极强的发展性,成年人要给孩子适当的帮助,使他们健康成长。即使是您最不喜欢的孩子,也要相信他不是那种不可救药的孩子。如果您用正确的儿童观来对待他,相信每一个孩子都可能成为好孩子。

宽容孩子的失败。作为父母,总希望自己的孩子出人头地,但要考虑到孩子的年龄。如果您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就容易产生焦虑情绪,不能宽容孩子的失败,因此会常常把不能达到您的目标的孩子看成笨孩子。

过度保护是对儿童权利的剥夺

身为父母,总希望为孩子做得越多越好,总希望对孩子进行保护,生怕孩子受委屈、挨饿受冻,或者在某一方面受到伤害。成年人对未成年人进行一定的保护是应该的,但什么都有个度。如果保护过度,则会起到反面作用,如伤害了孩子的自信心、自尊心,使孩子缺乏一定的能力等。而且,过度保护孩子还是对儿童权利的一种剥夺。

自由作家李黑妮曾经用非常细腻的笔触记述了自己被过度保护的痛苦。她写道:

在15岁的时候,我曾经是一个问题少女。初二辍学,对学校和老师表现出强烈的厌倦和不满情绪,人际关系紧张,对异性过分敏感,自卑,感觉人生前景无望,常做一些脱离现实的幻想,内心狂妄,崇尚武力,行为又很自闭,缺少同龄朋友,没有安全感,出现身体上的种种不适,尤其是自己任性的言行对父母造成的伤害……

小时候,我吃的、穿的、用的、玩的都是周围小朋友中最好的,我的父母在一切问题上都尽力满足我,使我度过了一个说一不二的童年。我的任性是人所共知的,但我却有数不清的“不能”。我不能像别的孩子那样随便喝水吃东西、我不能在没有大人陪护的情况下做游戏、我不能到点不吃饭(我因为拒绝吃饭而把我妈妈气哭过)、我不能和妈妈认为不好的小孩子一起玩、我不能去跑去跳去喊去叫、不能下雨的时候去踩小水洼。和小朋友在一起每次妈妈都把他们关照叮咛一遍:不能拍我的后背不能推我,因为有可能给我的心脏造成脱落(不知道我妈听谁说的)……而我从记事起,我的东西不能有人动、我的筷子被子毛巾不能有别人用(即使是亲人偶尔用了也不行)、我的小人书和玩具只能由我一个人任意把它们放在某处、父母让我猜的谜语我不能猜不着(猜不着我就发脾气)、我看的书不能有我不认识的字、我和谁玩跳棋我都不能输,输了我就不高兴。妈妈为了让我高兴,她就总输,为了我从来就没赢过我。上学以后她认为我不能一个人来往因为那样她不放心,于是她又是接又是送,每次都要背我一段,也不管别人怎么说。学校一有劳动,她就来帮我,多少老师和同学笑我她都看不见。我不能自己洗头洗脚、不能自己做饭、不能单独外出、不能参加学校的野游(除非我妈妈在场)、包括不能参加学校剧烈的体育活动。直到妈妈去世的时候我连自己的手绢都没洗过,更别说知道家里的油瓶子和醋瓶子放在哪儿了。

这样的待遇,我也算是泡在蜜罐里长大的。可是,长大真的很痛苦,我所习惯的那种一切由父母给予的生活早就出了破绽。他们一如既往地给、加倍地给,而一天天长大的我要的是什么呢?他们不知道,我也不知道--我的内心长满了野草,更不知足更抑郁也更自卑。那种苦,在当时连半点也说不出。

妈妈去世以后,煮面条和洗衣服是我表哥手把手教会我的……

可以说,她的母亲真的是太爱她了,对她的保护也真的是做到了极致,但这样的爱和保护给李黑妮带来的却是难言的痛苦。她在文章中所描述的那种恐惧、彷徨、无奈、怨恨的心情,相信父母们看了以后都会有所感触。爱孩子,保护孩子,显然是为了孩子生活得更好。但如果您的孩子也有李黑妮这样的“遭遇”,您愿意吗?

另外,从儿童权利的角度来讲,父母们对孩子过度保护,也是间接地剥夺了孩子的发展权。本来孩子可以在自立的生活中锻炼一下生存能力,可以使自己更好地发展,但如果保护过度,孩子的能力自然会下降,而您的爱又无法覆盖孩子的一生。这时,孩子怎样去发展自己呢?他还有能力发展自己吗?况且,即使您的爱真的能够覆盖孩子的一生,可您知道这是否是孩子愿意选择的生活?若是他不喜欢,您不同样是在剥夺孩子的选择权吗?

因此,孙云晓对父母们的建议是:

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大人一定不要替孩子去做,即使孩子做得不好,也要让他做下去。

在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过程中,多给予指导和鼓励。

给孩子创造一些机会。一定要让孩子多经历一点,多摔打一些,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生存能力,让孩子尝试着自己解决问题。

给孩子选择的权利

2000年7月2日下午4点,一个刚刚结束中考的16岁男孩小江从21层住宅楼的家中跃窗自杀。据记者报道,小江是个很不错的孩子,他身高1.74米,在班里学习成绩很好,中考还报了北京市八中。小江还有很多业余爱好,喜欢弹风琴和电子琴,而且擅长书法绘画,是个既听话又懂事的好孩子,从来不惹什么是非。

这样的一个好孩子,为什么就选择了那样一条路呢?当《北京青年报》的记者对他的家庭进行深入采访时才发现,原来小江是一个喜欢音乐到酷爱音乐的孩子。一直沉浸在丧子之痛中的父亲和母亲对记者说:

“孩子本来想考音乐学院附中,学作曲,让我给拦下了,音乐这东西,毕竟……不什么,为这事我们吵过。”

“搞音乐,人家都有根,我们也不是音乐世家,家里帮不上他。再者他的各门功课都不差。我打听过,搞艺术类的多是一门精,数理化不灵。我儿子没必要。”

“可孩子说要凭自己的本事,要在音乐界闯出名堂来。”

江母还拿出好几本书和一幅画像给记者看:“他从不花钱买零食,有钱就是买书、CD,贝多芬,舒伯特,他最喜欢舒伯特。”江母把书和画像递到记者手中。画是舒伯特的画像,书是《舒伯特传》、《歌德诗集》。记者打开《歌德诗集》,发现目录上某些作品前用铅笔画了圈,问江母是什么意思,她也不知道……

小江母亲说,小江上小学前在北京艺术学校给他报过一个电子琴班,学了一年。上学后就再没用课外时间学过,一直忙功课,各种乐理知识完全是他自学的。在一个本子里,小江以清秀的笔体详细记载着每张唱片的唱片号、出版公司、演奏乐团、歌唱演员以及风格特点、自己的评价、理解等。最后一张CD是舒伯特为歌德诗歌谱曲的作品集,是他最喜欢的一张。

在谈到孩子们的选择时,许多父母们的想法是孩子还小,懂什么选择?自己是孩子的父母,难道还会害了孩子不成?这样想着,做起事情来自然就理直气壮了许多。于是,我们常常会听到父母们委屈地说:“我们为了孩子够辛苦的了,整天都在围着孩子转,怎么还不够尊重他的意愿?”但事实上,表面上看,父母是在围着孩子转,而实则是孩子围着父母的意志在转。父母把自己的愿望当成孩子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

那么,怎样才能作出真正有利于孩子的选择呢?孙云晓提出以下3条建议:

培养孩子的选择意识。选择的意识不是天生的,需要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教会孩子。比如,问问孩子穿什么衣服,并让孩子说出这样穿的理由;也不要因为父母觉得冷就一定让孩子戴帽子。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给孩子选择的机会很重要,这样孩子渐渐就会养成一些自己做主的意识。

不要对孩子管得过细。父母们总是觉得孩子的一切事务都是自己的责任范围内的事情,这样最容易导致对孩子管得过严过细。于是,在孩子眼里,父母永远是高大的,自己永远是渺小的。时间久了,即使父母想让孩子自己选择一些事情他也不会了,只知道按照父母的意愿去做事。可是,孩子的路总归需要他自己去走,父母又能够伴随孩子多久呢?

同类推荐
  • 50个父母常犯的教子错误

    50个父母常犯的教子错误

    您想过您的教育方式存在问题吗?您知道您的教子方案存在错误吗? 每个孩子都是等待被开发的宝藏,宝藏如何开发,就在于父母使用的教育方法。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如果方法错误,孩子的潜能与才干不但无法被发现,反而会被误导,影响孩子的一生。 本书一天帮您纠正一个教子错误,50天让您远离教子误区。 父母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后有出息,甚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当然没有什么不对的。其实,孩了的成长并不是一个单方面的过程。孩子如同父母的影子,有什么样的父母,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孩子模仿、学习的样本。
  •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大全集)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大全集)

    棍棒威吓可能会起作用,但只是暂时的,不会持久。只有父母会说也会听,天下没有哪一个父母不盼望自己的孩子能成龙成凤的,才能培养出真正优秀的孩子。没有一个孩子是在父母的打骂中成才的。父母的一句话,可以照亮孩子的一生,让孩子的人生充满阳光和快乐;同样,父母的一句话也可以让孩子受到伤害,产生心理阴影。既然父母的态度和语言有如此强大的力量,但无数事实证明,所以作为父母,应当在孩子面前充当爱神和智者。《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大全集(超值金版)》围绕“如何说”、“怎么听”两个主题,结合现代家庭教育中父母容易碰到的难题设置场景再现,并进行深度诠释
  • 青春期女孩和父母对着干怎么办

    青春期女孩和父母对着干怎么办

    本书从女孩的心理特征入手,涉及亲子沟通、学习技能、内心成长、生活习性、情绪状态、为人处世、生理困惑等七个方面,全面揭示了青春期女孩内心的那些秘密--她们最为迫切的心理需要以及无数的青春期困惑与烦恼,从而指导父母拨开女孩心灵的迷雾,看到她们真实的内心世界,并最终帮助她们打造绚丽多彩的“人生花季”。
  • 新手父母必读(大全集)

    新手父母必读(大全集)

    青年男女从相识、相爱到结婚生子、为人父母,这几乎是人人必经的一段最美好而神秘又最重要的人生历程。虽然它伴随着新奇与不安,但这个阶段使每个人从心理到生理真正地走向成熟,也更能够真切地领悟到人生的瑰丽和生命的伟大与神奇!生一个健康聪明可爱的宝宝,是普天下所有想为人父母的心愿,也是所有准父母的心声,谁都希望自己能够生一个健康聪明的宝宝!特别是在21世纪的今天,不仅对我国人民有优生优育的要求,就是在全世界的人民也有此要求。所以,生一个健康聪明的宝宝是大到国家民族的希望,小到家庭父母亲人这一代的希望。
  •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

    学习咋有那么难?看当代中国具有影响力的教育专家、2007年2008年2009年连续三年获得中国教育类畅销书第一名作者——林格如何解析学习本质,解放天下父母。本书是全国教育名家巡回报告会唯一指定用书,它最终价值是让教师和父母从单纯的“管教”里跳出来,一切为了获得孩子的自我教育能力。
热门推荐
  • 从冬到夏谈养生:中医养生与二十四节气

    从冬到夏谈养生:中医养生与二十四节气

    中国传统养生强调人与自然界的关系,认为人应顺应自然环境、四时气候,主动调整自我,保持与自然界的平衡,以避免外邪的入侵,“道法自然”。中医养生从千年文明中不断吸取精华,以中医的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气血精液、脏腑学说、经络学说等理论为基础,根据中医“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的特点,以食疗、针灸、按摩、气功等丰富多样的养生方法为手段,总结出一套神奇且行之有效的养生大法,成为人们预防疾病、保养身体、促进康复的重要依托。本书综合了历代养生名家名著的理论,针对二十四节气制定了饮食、运动、食疗、起居等方面具体的养生方案,读者可以掌握并运用到生活当中,轻松地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豪门千金奉旨穿越:四嫁酷王爷

    豪门千金奉旨穿越:四嫁酷王爷

    豪门千金乔云裳被后妈设计穿越到古代西寒国一罪女身上后,又遭邪恶法师暗算,她成为一根“刺”,一种用女子身子做成的销魂刺!奉旨再次穿越后遇到了冷擎宇,传闻里的冷酷王爷。于是,恩恩怨怨,曲曲折折,真情谁付出?假意谁识别?谁知道翻云覆雨后,究竟那销魂刺是谁的祸伤?幽声叹,真真是一曲情殇凄婉唱,万般缠绵最心伤!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黑色主教的杀人事件

    黑色主教的杀人事件

    第一位死者被人用箭射穿心脏,第二位死者被枪射穿头部,第三位死者从高墙上摔死……署名“主教”的残酷凶手不断地刻意提供线索,一连串令人不寒而栗的离奇命案,竟然与一首家喻户晓的古老童谣完全吻合!——是谁杀了小知更鸟?“是我。”麻雀回答。“我用弓和箭射死了小知更鸟!”阴暗、幽沉的童谣宛如恶魔谱下的追魂曲一般,预示着一幕幕血腥的惨剧,死亡的阴影霎时笼罩了整个纽约……谁是藏在幕后的黑色主教?他为什么制造谋杀又提供线索,如幽灵般若隐若现?一切究竟隐藏着什么天大的阴谋?
  • 废材修真:一世刁妃

    废材修真:一世刁妃

    她是AK杀手组首领黑鹰,惨遭姐妹背叛,穿越成南宫府废材三小姐。她的重生将扰乱这个世界的法则,乱异世,动乾坤,证天道,成就一世刁妃少轻狂。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绝世庶女药师

    绝世庶女药师

    新婚之夜,新郎大怒弃她而去,因为她竟然没有丝毫灵力,无法合体双修。身为七轮世家庶出的她成为家族耻辱,被剥骨而死,为她保守秘密的母亲也因此被囚禁在冰湖之中。若有来生,我必赶尽杀绝!星火不留!她的遗言响彻天地。三千年后,一缕阳光照进古墓,灵力涌动,枯骨换新颜,她睁开双眼,一个盗墓贼正站在石棺前笑她陪葬品少的可怜。是区区盗墓毛贼误闯了废柴庶女的坟墓?是迟来的天才美人撞上能召唤各路神兽的万兽之王?弑父杀仇,挑战王者,雪耻方休!就凭三千年静修给了她遍身灵力!就凭母亲留给她的胭脂戒指!凤鸣天下,龙隐凡尘,锦瑟之合,绝世无双!
  • 桃花攻心:美人泪三千

    桃花攻心:美人泪三千

    他纤长的手指从她的发梢上拈下桃花瓣,她的指尖轻轻拂过他的眉梢,他蹙眉轻说:“就算死我也不许你离开我。”她眸光潋滟,娇艳一笑。曾为谁痴,为谁欢,看似幽梦一帘。那一袭白衣胜雪的男子,却因她一抹笑颜而至死相护,美人的泪滴落在他的手心,她的唇低喃,“如果有来世,再也不愿与你们相识。”她手臂上的桃花烙印在黑夜中与他额间的烙印心心相惜,他寻找了五百年的女子,她手中的长剑穿透他的肩,血溅在他飞舞的黑丝上,他的笑摄人心魂,指尖穿过她的发,抹去脸上的泪痕,“活了那么多年,真好,终于可以安安稳稳的睡去。”绿罗衣,年年芳草萋萋,一场小清新穿越,一个王室更替的阴谋,众多渴望爱与被爱的人儿……翩翩公子,俊美不凡,风流天下,招蜂引蝶,美男成群,你更爱谁?
  • 凌蓝雕

    凌蓝雕

    幼稚?可笑?疯狂?九百花绽,九百果结。九果惟愿,代代不息。凌蓝根作,无论之时。人性巅斓,笑傲穹空。零花纵落,几世浑浊。天界瑶宫,寂寞枷锁。人间殇阙,自在逍遥。地渊转轴,六道轮回。子规啼血,贯日长虹。且视我如何穿越三千载迷离岁月……奔泊三界望韶华不复……血溅粉土吟叶落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