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49300000032

第32章 南天拭剑(1)

机舱用餐时,邻座的老先生取过我搁在一旁的《倚天屠龙记》,略翻了翻,微笑着问:你也是金庸迷?谈不上迷,金庸的书还是值得一看。我答。瞧你在书上又圈又画,我在做研究,

是吗。邻座停了停,忽然说,我认识金庸,他大概是中国作家中,最富的一个。

谈话便由是他乡遇故知般展开一一而在这之前,打波音737凌空冲入云筲,我一直把目光锁定在书本。也是历来养成的习惯,每逢出游,总要带上几本精心挑选的书,供途中作伴。这回挑的不是几本,而是整整一挎包。年初,我在《十月》开了一个叫《长歌当啸》的散文专栏,迄今为止,已经发表或脱稿的,有毛泽东、鲁迅、周作人、胡适、郭沫若、马寅初。接下去,则想写金庸一一不过还没最后拿定主意,但看能不能与他本人见个面。撰写健在的人物,一般来说,总应加上采访,否则,就失去一种最124具文学价值的直感质感。然而,金大侠长期寓居香港,哪是说造访就能造访的呢。只好走一步算一步一凡事讲究未雨绸缪,为了做好前期准备,这次去海南采风,随包就装了他的五六部作品;顺便,也塞了几部梁羽生和古龙的小说。

在万米高空阅读,有一种特异的神韵,不知你领略过没有?大师们说:距离产生美感。这里不仅有距离,还有高度。距离加上高度,让你产生一种俯瞰,鹏飞凤翔的俯瞰。一些人和事,此时便变得立体而清晰。比如,前面提到的周作人、胡适和郭沬若,那三篇文章的标题,就诞生于北京赴曼谷的客舱之中。初稿是早就脱手,奈何搁了很久,愣想不出一个惬意的题目。有经验的作者都体会,一个提挈全篇的标题,实际就是文眼。写苦雨斋主周二先生的稿子,最初标的是《周作人归来》,它反映了文脉的走势,也托出了一种社会真实。然而,倘想擢升一步,揭示出这种文化现象的本质,显而易见,上述标题是不能胜任的。那天,确切说,是去年11月26日,当身与心伴随着客机,在漠漠青冥振翅若鹰,在茫茫往事奋翮如雕,想到摞在京城书桌上的初稿,突然灵光一闪,一个书法术语破雾而出:高峰坠石。这四字,原是卫夫人在《笔阵图》中阐述书道要诀,用来形容一、之笔势: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心下立时雪亮,意识到借它比附周作人的命运,倒是异常贴切。不是吗?周作人曾是五四文坛骁将,仿佛灵石之踞于仙山之巅。可惜大节不保,失足成了汉奸,这就好比灵石从危崖崩落深渊。虽说如今水落石出,得以重见天日,毕竟已是沦落山脚,难以重返峰巅的了。遂决意拿它作题目,为了强调周作人的失足并非毫无主观色彩,又改坠为堕。写胡适的《梦灭浮槎》,和写郭沫若的《沧桑诗魂》,其标题的最终确立,也大致经历了如此这番的高空提炼。刚才,我摊在面前小桌上,胡乱翻看的,是《倚天屠龙记》的第二册。说是胡乱翻看,因为曾经读过一遍,现在只是东寻寻西觅觅,捕捉不期而至的灵感。

邻座说他认识金大侠,我不由惊喜地转过头。这是一位绅士阶层的人物,脑门圆而高耸,眉心敞亮,鼻梁端直,下巴尖而小巧,挺括的白衬领下,系着一条绿底黄花的领带。先生在香港?我问。嗳,是70年代去的。

70年代,说起来也是老资格的港人了。老先生是印尼华侨,1956年回国,进首都一家名牌大学,读历史,毕业后留校。1975年回南洋接受遗产,而后选择在香港定居。那年头,金庸、梁羽生的武侠小说正火爆香江,由于书中的历史氛围和文学意蕴,以及江湖好汉的快意恩仇,十分契合他的心境,自然而然,他也成了金、梁的热心拥趸。

梁羽生和金庸,都是香港《大公报》的职员,他俩闯人武林极为偶然。老先生说:大概是1954年,香港和澳门的两个拳师比武,消息炒得沸沸扬扬。一家晚报的老总灵机一动,就借重梁羽生的手笔,在副刊推出武侠小说连载。梁羽生一鸣惊人,一飞冲天,跟着又带飞出金庸。

金庸早先在上海《大公报》工作,他去香港,这事本身也十分偶然。我想起了一则花边新闻,说:1948年,香港《大公报》复刊,需要一名懂英文的,向上海要。上海方面派出一位张先生,哪知张先生的太太临产,家里走不开,于是又转派金庸。梁羽生何幸!金庸何幸!武林又何幸!文化史又何幸!犹如南美丛林一只蝴蝶翅膀的扇动,引发北美大陆一场山呼海啸的龙卷风。侧身睇一眼舷窗外的云涛云海,止不住热烘烘地,想:一番寻常的比武,一次偶然的转派,竟神话般拓展了一批热血书生的生命空间,并一举改变了中国武侠文艺的发展格局!

海口。落住不久,我就请友人带路,逛了大大小小七八家书店。顺便查找《金庸传奇》。该书本为三册一套,和《梁羽生传奇》、《古龙传奇》合称三剑侠系列。后两册在京城早就买到,唯独没寻着金庸的;店方回答说:卖光了。海口看来情况类似,梁、古的,好几处架上都有,金庸的,却是一本也没见。

回到旅馆,拿出随身携带的梁、古传奇,对照着看。梁羽生系笔名,此公真名陈文统,广西人氏,青年负笈岭南大学,攻国际经济,业余治文史。这里有一首他1944年读中学时填的《水龙吟》,颇见抱负和才气。词云:

天边缥缈奇峰,曾是我旧时家处。拂袖去来,软尘初踏,蒙城西住。短锄栽花,长诗佐酒,几回凝伫。惯裂笛吹云,高歌散雾,振衣上,千岩树。

莫学新声后主,恐词仙笑侬何苦。摘斗移星,惊沙落月,辟开云路。蓬岛旧游,员峤新境,从头飞渡。且笔泻西江,文翻北海,唤神龙舞。

陈文统绝对没有想到,填这首词的八年之后,他的笔泻西江,文翻北海,唤出的竟是武侠小说的刀光剑影、侠骨柔肠;当然也不会想到,他的真名被人撂在一边,羽化而成了梁羽生一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

梁羽生曾怅然兴叹:我最酷爱的是文史,最刻意经营的是历史文化随笔,谁料子期难觅,无人喝彩。倒是游戏之作的武侠小说,本本成了畅销书!

武侠小说究竟魅力何在?凭什么能如此颠倒众生?《三侠五义》的朝代早已代谢成背影。《三剑客》的风流在异域也早风干成标本。那么又是怎样的一只触须,在撩拨当代读者的心弦?终于,有了答案。1979年,数学家华罗庚在莎士比亚的故乡邂逅梁羽生,特意就这现象,作出切中肯綮的解释,华氏说:因为它是成人的童话。

一语点醒梦中人。童话是什么?它是一种超人的想象,一种理想的蜃景,一种对恶梦的轻抚和对天堂的渴望。儿童的世界是纯真的,是故少年不识愁滋味,是故为赋新诗强说愁。比较之下,成人的世界就尴尬、无奈、疲惫、颓唐得多了。尘世难逢开口笑,不如意事常八九,万般忧乐撞心头。是以童心不再,是以难得糊涂,是以就乐意借武林剑侠的酒杯,一浇自家胸中之块垒。

金庸本姓查,名良镛,出身于浙江海宁世家,祖先的显达可直溯明清两朝,关于这,他在自己的小说一一如《鹿鼎记》中一有过不无自得的描述。金庸腹笥深广,世事洞明,人情也极为练达。早年憧憬当外交官,假如真地踏入外交殿堂相信也是不可多得的盘盘大才。但若说到个人生命能量的释放,八成还数尔后选择的文学事业更为对路。金庸的成就遵循的是武林规则,即竞技规则,靠硬梆梆的本事搏杀出来的。而官场,例行的是提拔制。提拔,提拔,一个一把抓住衣领的提,再加上一个拔苗拔草拔萝卜的拔,直截了当地告诉世人:象征官运的那顶乌纱帽,是捏在上司手里人家愿意赏就赏,人家要是不予垂爱,任你如何既武且侠,既英且雄,头皮上永远无法涌现,也无从生长。

十多年前,内地《大公报》的部分老人,参与创办了一家经济类报纸,我也忝列其事。有次,同一位赵老先生聊起金庸。他说:武侠小说不封顶,在这个领域,金庸可以任意驰骋他的才气,乃至王气、霸气。他要是留在上海不走,结局也就像我今天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报人;或者,一个平平常常的翻译。

古龙原名熊耀华,生于香港,长于台湾,因为父母离异,亲情化冰,是仗半工半读闯入文坛。长期的摸爬滚打,在底层,塑造他掀天揭地的激烈,也唆使他无可救药的放纵。为人最是武侠。一生疯狂的是醇酒和美女,可谓生于斯,也毁于斯。据说,巴尔扎克临终之际,频频呼唤他的《人间喜剧》中的神医:毕安雄,把毕安雄叫来如果他在这儿,他会救我的。而古龙弥留之时,竭力挣扎出的一句疑问,竟然是:怎么我的女朋友都没来看我呢?

呜呼,这该是古大侠留给世界的最后一则童话。午夜梦回。蒙昽中,听得有人敲窗。起身拉开窗帘,咦,谁也没有,唯见数步外那株椰树的修叶,在夜风的咏叹里,正深情款款地拂扫着窗棂。

抬眼望去,椰树半腰,一簇七八个圆滚滚的椰果,在路灯的映照下,闪烁着柔和而圣洁的光。望着它,我想到了椰树奇特的生理现象:据白天陪同的友人讲,在海南,凡是长在深山僻野、人迹罕至之地的椰树,都是不结果的。因为,老百姓传说,椰树怕鬼……

突然间,我考虑对椰树的这一生活习性,还要加注一些人文方面的解释。比如说,它也需要红尘的温暖,需要世俗的关怀;或者不妨说,它也需要童话的抚慰。

兴隆农场,明阳山庄。一个人凭窗远眺、默默出神,忽然想到瓦尔德内尔,兵坛常青树;一跳,又跳到王莲香,羽坛大姐大;再一跳,又跳到李昌镐,棋坛石佛。三位都是我最赞赏的竞技高手,永远镇定如恒,胜固欣然败亦喜,一派大将风度。

思维又跳到梁羽生,从行囊中找出他的一册《风雷震九州》,翻到一页,说的是钟展和竺尚父较量,读:这边,钟展早已拔剑出鞘,静待竺尚父的攻击。那旁,竺尚父却没有立即发动,只见他目蕴精光,剑尖下垂,几乎是目不转睛地盯着钟展。钟展也是面色凝重,如临大敌。这两人的比武与前几场大不相同,彼此都没有说一句江湖套语,连请对方进招的应有的礼让也都省去了。两人就似斗鸡一般盯着对方,过了差不多半炷香的时刻,还是未曾出手。原来,彼此功力相当的高手比剑,第一招极关紧要,先攻者未必就占便宜。是以双方都在蓄势待敌,同时也以眼神震慑对方。这情景端的似是万木无声待雨来,就在全场屏息而观,气氛最为沉重之际,突然间雷鸣电闪,暴风雨来了!分不清谁先谁后,但见剑气纵横,剑光霍霍,双方运剑都隐隐挟带风雷之声!

这就联想到电视连续剧《水浒》,联想到刘欢披发高歌的那句该出手时就出手。从梁羽生的这段描绘看,高级别选手对阵之际,究竟是先下手为强,还是后发制人,并不是第一位的,关键的关键要看一如何出手!

从上述引文还可把握,梁大侠的武功,循的是传统武术的轨迹。在他是有板有眼,有名有实,从容演绎,丝丝入扣;在读者是如临其境,如窥其招,如探其脉,得到一种艺术的抚慰和快意的餍足。

同类推荐
  • 唐代类书与文学

    唐代类书与文学

    本书是“西南大学文献学研究丛书”之一,全书共分3个章节,主要对唐代的类书与文学作了介绍,具体包括唐代类书的编纂、类书与文学、类书与题材惯例。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 一脉风骨

    一脉风骨

    这是由徐怀谦编写,全书共分6个章节,旨在警示国人,大力提倡读书。具体内容包括《艺术家的童心——读丰子恺〈缘缘堂随笔〉》《猛虎与蔷薇——读余光中散文》《蓝田日暖玉生烟——臧克家散文的艺术特色》《寂寞学术悲凉人生——读〈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不是我,是风?——读〈反思郭沫若〉》《同样是书生——读周一良〈毕竟是书生〉《文化的良心——关于〈不合时宜的思想〉与〈思痛录〉》等。
  • 烟雨纷繁,负你一世红颜

    烟雨纷繁,负你一世红颜

    民国大师经典作品系列共十册,本册为民国大师张恨水作品精选集,张恨水是民国时期最受欢迎的通俗小说家,其散文也十分佳美,本书精选了张恨水的《两都散记》等精美小品文。读者可以通过这些文章了解当时社会及大师的思想,并在文章中了解大师的人生。
  • 行走在心灵深处

    行走在心灵深处

    《行走在心灵的深处》,更像是作者的心路历程,涵盖了这些年一路走来的所思、所想、所感、所爱。在每一篇真情流露的文章背后,都充满了作者对家人和朋友、工作与生活的由衷感激。
  • 世界最具感悟性的哲理美文(3)

    世界最具感悟性的哲理美文(3)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热门推荐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云朵上的琉璃歌

    云朵上的琉璃歌

    你是否听见过这样一种声音?你是否相信这种声音在瓷脆的心底反复敲击的场景?你是否看见过我们要去寻找的那片云朵?有少年在逆光下黯然的侧脸,有少女头戴叫不出名字的野花在巷子里奔跑,有互相依赖着缠绕彼此的友谊,有单纯得透明的情感……洛栀遥,流源,颜梓诺,夏岸,苏慕晴。纸飞机飞过头顶的蓝天,穿越缱绻的云层。呐,你听见那首最动听的琉璃歌了么?
  • 花落不归尘

    花落不归尘

    千珍最近经常做一个奇怪的梦,她看到一个一袭华裳的女子静静站在远方,笑容温暖地望着自己。朱唇轻启:“千珍,时机到了。”千珍疑惑地看着她:“什么时机到了?”那女子却伸出手指挡在自己的嘴唇上,微笑道:“不可说。”直到多年后,千珍仍然记得,那人温暖如春却如何也掩不住悲伤的眼睛,一如雨后夜空,满布的星辰。
  • 不欢不爱之一等贵妇

    不欢不爱之一等贵妇

    现在的小三都怎么了?不是应该躲着人家老婆吗,哪有上赶着来招摇示威的?乔沐希看着挺个大肚子雄赳赳气昂昂进门的小三,原本的不解现在一下子明白了,原来是想母凭子贵取代她裴家主母的位子。助理齐瑶将小三拦在门口,豪门中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各自都有一套处理办法,像那种正房不小心把小三孩子弄掉之类的事,最好不要发生,所以她根本就不允许小三接近正房。乔沐希看眼齐瑶,齐瑶会意地打……
  • 日本童话19篇(世界传世童话宝库)

    日本童话19篇(世界传世童话宝库)

    阅读童话,对于孩子来说,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在他们眼里,大人怎么都想不通的事情,都是理所当然的。也正因为这样,他们才相信一头猪会和一只蜘蛛成为好朋友,一盏灯里会藏着个妖怪,一朵花会满足一个人的七个愿望……而这所有的一切,都在于孩子有一颗善良、真诚、坚韧、顽强而又充满爱的心。
  • 巨象

    巨象

    甫跃辉, 1984年生,云南保山施甸县人,复旦大学首届文学写作专业小说方向研究生毕业,师从作家王安忆。在《人民文学》《大家》《花城》《中国作家》《青年文学》《上海文学》《长城》等文学期刊发表中国短篇小说。获得2009年度“中环”杯《上海文学》短篇小说新人奖。
  • 王牌乖妃

    王牌乖妃

    前世,他用生命换她重生。今生,就让她还他一世柔情。而那些像毒蛇狠毒般置她与地狱的人,她会狠狠把他们踩在脚底下,在他们张开毒牙咬向她时,毫不留情的扼断他们的喉咙。一世重来,她小心翼翼,如惊梦初醒,走的步步惊心,唯有他,是她唯一的心软。幡然悔悟的她说,“聂从寒,浣儿此生宁负天下不负你。”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