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46000000012

第12章 抒情文选(11)

精神的存在有待一双精神的眼睛去发掘。果然,在以后的几天里,我更多地看到了传统文化的庞大身影无处不在,至今仍力图主宰人们的心灵。如果说我一开始便看到了“真”,那么现在就时常感到“善”和“美”的包围了。在市中心广场附近,有一长方形的巴罗克风格的古建筑,已是褐绿色,屋顶上的青铜骑士雕塑群像,一个个跃马昂首,伫立于苍穹,别有一种古风余韵。这建筑是马西莫歌剧院,建于十八世纪初,曾是欧洲第二大歌剧院,地中海最大歌剧院,因上演维尔第的歌剧,名重一时。真所谓繁华过后成一梦,如今它是这般老迈、式微,但人们并不遗忘它,它周身围满脚手架,据说因经费原因,修修停停已多年。我注目良久,眼前幻化出薄暮时分,华灯初上,穿着夜礼服和百褶裙的贵族男女纷纷步入剧院的情景,他们之中,也许有痴恋烧炭党人的少女法尼娜,也许有《牛虻》里的亚瑟和琼玛,也许还有皮兰德娄讲述的凄伤故事中的主人公,那手捧西西里柠檬的青年密尔库和思断情绝的乡村女歌手苔里娜,一种沧桑之感忽地涌上我的心头。但歌剧艺术并未在意大利稍衰,至今仍是人们最喜爱的,与足球共称意大利人的两大骄傲。我想起国内为振兴歌剧呼吁多年,成效甚微,倒是赵本山们的“小品”畸形发达,我不知道这究竟是民族欣赏习惯的差异,还是文化境界和审美水准的距离。其实,何止歌剧?作为古罗马文明的故园、文艺复兴运动的发祥地,意大利的建筑、雕刻、绘画、音乐,无不精美绝伦。在这些方面,巴勒莫与罗马、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地相比,自然是小巫见大巫了,但即便如此,你仍会深深感到,这里是黑手党的渊薮固然不假,但它更是艺术的王国,艺术精神已沁透了城市的躯体。看路灯辉映下的“羞耻喷泉”,你会为裸体石雕的美妙叫绝,抬头看山顶上残阳斜晖中的古堡,你会为历史的庄严神往,甚至在街角你看到老百姓自发地保护的一小块方尖碑,也会为人们珍惜文明成果的情操所感动。从本质上说,艺术乃是自由的象征和人类力图超越自我的表现,它具有天然的解毒作用。很难想象,一颗幽暗的罪恶灵魂或者一个只知数钞票的经济动物似的人,会真正倾心于艺术。

我们参观最多的还属教堂。尝听到有出访者抱怨说:“一天到晚看教堂,真没劲!”说这话的,可谓只知看热闹,不知看门道。意大利的教堂之多,决不亚于国内的佛寺,所不同者,佛教在我国已近衰落,而天主教虽几经变迁,教廷对教义的阐释虽迫于科学的发展一改再改,但它作为精神象征的地位并未改变。一个人从生到死,哪件大事能离得开教堂呢?教堂不仅是精神堡垒,而且是搜集艺术珍品的殿堂,它倒是集认识、教育、审美功能于一体。我常在想,倘若没有教会这块沃土,西方艺术还能如此绚烂吗?反过来说,没有艺术魔力的张扬,宗教的神圣感和神秘感还能如此久长吗?为了提高宗教的感化力,各种艺术家们真是殚精竭虑。蒙特利教堂的穹顶画也许还不算最有名,但那巨大的耶稣的一双永远追踪着你的勾魂摄魄的眼睛,会让你颤栗。且不同的角度耶稣有不同的神情。新的科技手段也开始进入教堂,如复杂的现代声光设备代替了管风琴。在一教堂,我们想细看壁画,苦于光线不足,经人指点后将五百里拉硬币投入一黑箱,只听咔嗒一声,立刻光明大放,一室辉煌,可惜好景不长,刚到两分钟,它就很客气地熄灭了。

我不止一次地看到,一队队儿童在教堂里围着牧师听讲的场面,不由得让我想起我们参观历史博物馆或阶级教育展览会的情景。看来,他们的“思想工作”也抓得挺紧。我注意到,各教堂都设有多座“忏悔室”,那是个小木屋,三个门,中间是教士席,有小窗通二厢,教士安坐中央,可倾听跪伏者低诉自己的罪愆。记得我国最早走出闺门、走向世界的知识女性钱单士厘(晚清人),在她的《归潜记》中也曾详述“忏悔亭”的形状,所谓“中室与旁室不相通,惟有铜网一小方(亦有以不透明玻璃代者)漏达声浪而已。旁室无门,无座位,有小几,为诉忏者跪久倚手之用”等等。一百多年过去了,这忏悔亭倒毫无变化。我没见到一个人忏悔,便怀疑它是否已沦为观赏物了。但据罗贝塔说,自有人忏悔,但要在指定时间进行,她又笑着补充说,是不是真心忏悔、毫无隐瞒,那只有他自己最清楚了。

印象最深的是建在海岸高岩上的罗萨尼亚教堂。罗萨尼亚是位女圣徒,十二世纪人,终身不嫁,把一生献给慈善事业。我看到她的一尊卧像,周围撒满了供奉者的钱币,她的神态既痛苦又甜蜜,似正进入一种“神圣交感”的境界,与贝尼尼塑造的圣女苔列莎很相像,确有股令人既惊讶又感伤的力量。听说她最灵验,类似中国的海神。我们看到神台下堆放着一些旧轮胎、铁锚、救生圈之类,不解其意,经打问才知道,那是海上遇难的水手有幸苟活下来,奉献给她的。更奇特的是一面大墙上,挂满了银制的人的各种器官的影型,举凡手、脚、心、肺、肾、眼睛、耳朵,应有尽有,如挂了一墙小首饰。原来是病苦之人为祈祷解脱痛苦而奉献的。究竟是病愈后的感戴,还是病苦中的希冀,就不得而知了。

在教堂外的台阶旁,我们见到一个乞丐,是一中年男子,穿粗呢西服,样子不怎么褴褛、可怜。地上铺一张纸,经翻译,知道上书:“请帮帮我这穷人吧。”我想此人堪称心理学家,因为他能抓住人们步出教堂心情激动的瞬间化缘,但那盒子里的收获似乎并不丰盛。王宏甲热衷搜集民俗,就要抱住乞丐的肩膀合影,但相机出了故障。谁知这乞丐竟示意我上卷并扳动一小部件,果然障碍排除,照片拍成了。如此乞丐,倒也罕见,我们不禁面面相觑。

出了教堂,在一海岬上,我们看到了罗萨尼亚的另一尊铜塑像。她面对大海,一手高举十字架,一手紧握权杖,神色冷峻,狂风刮起她的长发,不复那尊卧像的温柔。我定定地望着这位狂风中的圣女,刹那间似乎明白了许多。任何一个民族,要在历史长河的惊涛骇浪中前行,就必然有它的文化根系。精神动力和宗教信仰,这些东西沉埋在集体无意识的深层,虽然时移事迁,它那基本的框架却不会改变,向真向善向美的精神不会绝灭。

第三天下午,我们接到通知,当晚十点去参加一直等待中的蒙德罗文学奖授奖仪式,这也是我们此行最主要的活动项目。会议在哪里举行,将出现什么情景,我们都在心中暗暗悬揣着。汽车又一次路过炸死法官的现场,又一次穿过火树银花、光怪陆离的商业中心,终于在一座叫玛丽亚的教堂前停下来。我们有过各种猜想,但谁都没想到会在教堂举行。门口已停了很多车,男女警官林立,有的在用报话机联络什么,气氛似乎又紧张了。

但是,一踏进教堂,仿佛进入避风的港湾,我们立刻感受到一种高雅、温馨、安详的情调,似乎屋外汹汹的商品潮,抑或黑手党的阴影,全都远遁敛迹了。眼前确是一块超凡脱俗的空间。平时做弥撒的地方,摆上了观众席,主教大人的讲坛,成了评委们的座位。来人不少,约三百多人,除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领奖者,特邀代表,大多是当地的文化界人士。真没想到,这座动荡不安的城市,还蕴藏着这么多彬彬有礼的文人雅士。

蒙德罗是巴勒莫海滨一个风光迷人的小镇,文学奖即由此得名。自一九七五年设立至今,已历十八届。它设有处女作奖、翻译奖、意大利作家奖、外国作家奖、特别奖等多项,评奖范围是该年度的作品,对象则以本国为主,兼及世界五大洲,评委均由教授专家组成,旨在促进世界文化交流和文学繁荣。中国作家王蒙和翻译家吕同六,曾经获过此奖。这项奖的骄傲是,有四位获奖者后来或同时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据我国驻意文化参赞李国庆先生说,目前意大利最有影响的文学奖,就是它了。它的发起人是兰蒂尼先生和他的朋友们。兰蒂尼先生曾是西西里的着名法官,仪表堂堂,魄力非凡,他的热衷于此道,完全出自对文学的热爱。此刻,这位总导演静静地坐在一角落里,正心情激动地观看他操劳的成果的展示。

这确是一次别开生面的发奖会。国内的发奖会,大都是领导出席,分宾坐定,然后宣读名单,获奖者鱼贯上台领奖状,再推举一名代表上台念发言稿,说些感谢领导、感谢评委,继续努力之类的套话,最后演些小品歌舞之类结束,未免板滞。这里则是由电视节目主持人手握话筒,全权主持仪式。获奖者上台后,当即有评委一人起立,宣读对其人其作的书面评价,并颁发证书。证书素朴大方,不见大红大紫或钢印图章之类,乃一白纸,除印上作品作者名字,下面全是评委的亲笔签名。然后主持人提问,获奖者即兴回答。由于获奖者的年龄、性别、个性殊异,常常妙趣横生,颇不单调。墨尔本的提麦因女士,研究但丁有成就,她却幽默地说“我没有研究但丁,我只是读但丁”,突出一个“读”字。台下报以热烈掌声,想必人们为她的谦逊和真诚鼓掌。那种不认真读原着的研究者还少吗?小说《十一月的飓风》的作者,捷克作家哈巴尔,据说名气不在昆德拉之下。他是个老人,一生经历复杂,受过不少苦,他不修边幅地倒披一件毛衣上台,站久了就自己搬一把椅子来坐,惹得台下爆出一片善意的大笑。我团代表杨牧,即席朗诵诗歌,他动作夸张,带表演性质,女上们不断掩嘴吃吃地笑,笑得我们心里发毛,生怕砸锅。原来这是文化差异所致,等到翻译了内容,台下的掌声又十分热烈。这里,不同种族、国家、肤色、语言的人们汇集一堂,却毫不隔膜,气氛是那么友好、轻松、活泼,好像有股热流在每个人心头激荡,那就是文学。不记得是谁说的:一个民族没有了文学,就意味着精神的死广。

梦幻般的长笛声轻扬起来,泉水般的钢琴声滑过了大厅,会上穿插的文艺节目,一律是阳春白雪,绝无杂耍闹剧的地位。我望着圣母塑像慈祥而严肃的神情,环视周围典雅的圆柱,穹顶壁画中翱翔的天使,听着仿佛只有天上才有的音乐,有种灵魂深深飞升的感觉。这哪里是一次普通的文学颁奖,这是人类文明成果的一次辉煌展示,是美的骄傲的炫耀,在这样一座不安的城市举行,尤其显示着文学艺术顽强的生命活力。

明天我们将告别西西里,前往罗马,那里会有更多的艺术瑰宝可观,但我仍依恋着这块神奇的土地。歌德说过:“不亲眼看看西西里,便不能透彻了解意大利。”西西里把传统与现代,古代英雄的美德和现代都市的罪恶,深固的家族观念与商战技巧如此奇妙地交错在自己身上。不是说它“变动最小”吗?这一方面固然是它背负着传统的沉重包袱,另一方面它又无时不以人性之光、理智之光反抗着物欲的压迫。再见吧,西西里,我此生大约无缘再踏上你的土地,但我会永远记住你的启示的。

一九九三年二月二十日

12.听秦腔

我的一大爱好是听秦腔,爱听到了酷爱、入魔、自唱自叹、手舞足蹈的程度。到北京都二十五年了,这癖好居然有日甚一日之势,不免搔首自叹,这是否一种遗老心态?我曾宣称“秦腔是中国戏曲中最伟大、最深厚的剧种”,招来过一片讪笑和讥诮,却无愧无悔。内子是北京土着,小儿女都在北京长大,我每放播秦腔,便遭到他们的顽强抵抗,小女捂着耳朵跺脚尖叫,小儿涨红了脸摔门而去--破坏了他们要听流行歌曲的雅兴,那一刻他们甚至是仇视我的。然而,我的秦腔癖有如钢筋般坚固,最终还是我征服了他们。于今,妻子和女儿不但默认了秦腔的合法,有时还跟着节拍轻轻附和,只有小儿冥顽不灵,始终对秦腔不屑一顾,或暗暗冷笑。

我积有三十多盘秦腔磁带,北京固然大,无奇不有,我深信在拥有秦腔上我必在“首富”之列。这些磁带来之不易,每到西安、兰州便广为搜求,有时索性到朋友家里巧取豪夺。在西安,王愚、张素文夫妇是我的兄长辈,为我翻录、选录秦腔废寝忘食。有一回,王愚直录到鼻尖冒汗,脖梗上青筋噗噗地跳,他一面捶着腰背,一面说,达弟啊,也就是你,换谁我也不卖这个牛劲。李星和我年纪仿佛,又同好秦腔,对他我就不客气了,进剧场,跑商店,选磁带,每回必得陪同到底。我的那套《百名演员集锦》,就是花七十元托他搞到手的。在兰州,我和作家王家达一见面,话题马上就转入秦腔。在大学读书时,他是我研习秦腔的引路人。谈起名老演员如刘毓中、田德年、苏育民,我们感慨唏嘘,无限神往;谈起早夭的一代名伶苏蕊娥,《花亭相会》的婉转多情,我们轻轻叹息,不胜其情。我发现,我俩对秦腔名角都有种“生不愿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的崇拜心理。尽管谁都知道秦腔演员的文化水平一般不高,有的还不乏俗气,但我们谁也不提这些,惟恐破坏了心造的圣像。等到我要检阅一下王兄装磁带的柜子时,融融乐乐的气氛就突变了。他局促不安,支吾其辞。毕竟是远道客来了,最后他还是慷慨解囊,送我一二盘市面已脱销的磁带。

说起来,某些西北人对秦腔的痴迷也着实叫人错愕。我有个侄子,比我还大两岁,是个八级钳工。记得小时候,他的床头就总有一摞戏本,至今他已四十六七岁,胡茬子都白了,多年不见,我偶翻他的床头,居然还是一摞戏本,令人怅然。听说“文革”前国务院有位主任叫贾拓夫,是陕西人,每天下班一进家门,双手把帽子往茶几上一放,咳嗽一声,便只说“秦腔”二字,家人便用老式留声机为他放秦腔唱片,日日如此,年年如此。又听说,西北某大学学生宿舍,全是本地农村学生,只有一个南来的学子。这位江南秀士对秦腔深恶痛绝,秦腔声一起,他便溜出宿舍,到校园里胡转,孰不知他已获罪于众同窗,终有一天,为秦腔争论起来,有人逼问他的看法,他直言不讳,尖酸刻薄,众人大怒,挥动老拳,把这位秀逸之士打得鼻青脸肿。他爬起后到校方告状,校方惟苦笑规劝而已。这些传闻或有所夸张,但多年前在扬陵镇我倒是亲见,几个赶车的脚户哥儿,因春节期间电台的秦腔节目太少,蹲踞在车头上,朝着路旁的大喇叭吼骂。

同类推荐
  • 名家经典珍藏:郁达夫散文(学生阅读经典)

    名家经典珍藏:郁达夫散文(学生阅读经典)

    这里,有优美而浪漫,让人馨香练怀久久不忘的心灵独白;这里,有启迪青春、点缀人生、畅想世纪的人生感悟;这里,有最具有代表性的或伤感或甜蜜或浪漫或纯情的爱的故事;这里,有诗一样的文字,格言一样的论说……如果你正青春,或者你曾经青春,“名家经典珍藏”之《席慕蓉散文》你怎能错过!
  • 宋诗三百首

    宋诗三百首

    《宋诗三百首》是古典诗词精品丛书之一,宋诗作者约有七千余人,今存作品约二十余万首,无论作者与作品都是唐诗的四倍,这是我国一宗巨大的文学遗产。目前关于宋诗的选本已有数种。兹编是从《宋诗钞》、《宋诗纪事》及诸家诗集中精选的。本编收录最有宋人特色、清新自然和意境深远的诗篇,亦未忽略传统的名作和流播于民间的佳什。愿此编能体现宋诗的基本风貌和我们时代的审美理想,愿读者从中领略到颇具近代意识的诗情画意,从而获得优雅的古典艺术感受并深深地喜爱它们。
  • 世界最好的杂文

    世界最好的杂文

    本书从世界各国浩如烟海的杂文作品中精选出70余篇经典之作,代表着杂文创作的最高成就,通过它们,读者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最佳的阅读效果。同时,在体例编排上,通过“作者简介”、“佳作赏析”等栏目多角度解析名作,引导读者准确、透彻地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我们诚挚地期望,通过本书,能够让读者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激发理性思考,进而提升个人的文学素养、写作水平、审美水准和人生品位,为自己的人生开辟一片广阔的天地。
  • 中国的笑容

    中国的笑容

    我曾在天安门广场看升旗仪式看五星红旗的威严、庄重我曾在金水桥上望天安门城楼望城楼何处发出巨人之声我是那么深情地仰望国旗啊仰望国旗, 就是仰望共和国的坚定我是这样久久地仰望城楼啊仰望城楼, 就是仰望中国的笑容。
  • 沉沦:郁达夫作品精选

    沉沦:郁达夫作品精选

    诗集。收诗一百十九首。分上中两卷。上卷大多反映旧中国的社会现实,揭露豪富对劳苦大众的压迫和剥削;中卷主要表现国外的社会生活,揭露西方世界的腐朽、黑暗和战后欧洲经济的凋敝。
热门推荐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蝴蝶杯

    蝴蝶杯

    《蝴蝶杯》十回,系明清人情小说,佚撰者。全书叙明万历朝江夏知县田云山之子田玉川与渔家女胡凤莲恋爱婚姻事。系底本系《储仁逊抄本小说十五种》抄录,藏于南开大学图书馆特藏部《话本十四种》抄本,一函共12册。《蝴蝶杯》系一册抄小说一种,入藏年代不详。
  • 战帝系列(二)

    战帝系列(二)

    相距半里的遗恨湖内,一如既往地亮着点点灯光,灯光与湖水相映,颇有绮目炫迷之色,让人恍惚间以为这不是一大武界门派,而以为是声色犬马的场所……
  • 很老很老的老偏方:护肤难题一扫光

    很老很老的老偏方:护肤难题一扫光

    偏方来源:传统经典医药典籍,经过民间千年验证和作者多年医疗实践。撰写原则: 既见效,又安全;既管用,又省钱。所治难题:美白老偏方:日晒、辐射、睡眠不足等因素引起的肤色暗沉、发黄等。保湿老偏方:缺水引起的皮肤干燥、粗糙、起皮屑、油腻、过敏等。祛痘老偏方:下巴长痘、鼻子长痘、额头长痘、痘印、黑头等。祛斑老偏方:雀斑、黄褐斑、妊娠斑、晒斑、黑斑、老年斑等。抗皱老偏方:额头纹、眉间纹、眼下纹、鱼尾纹、法令纹、颈纹等。其他美容老偏方:毛孔粗大、皮肤松弛、大饼脸、黑眼圈、眼袋等
  • 一号保镖2

    一号保镖2

    主人公赵龙从世界警卫大赛中载誉归来,并且收获了一份甜蜜的爱情,一切看起来都那么的顺风顺水。但由于世界各国高层保镖齐聚中国,几位外国性感女特卫又将会与赵龙之间发生怎样的纠葛?一次怎样的特殊任务让赵龙的一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小鬼为宝宝寻娘

    小鬼为宝宝寻娘

    凌子的圈子:有时间的进来逛逛吧,嘿嘿!(若是作者,更要进哦,哈!)圈子连接:http://m.pgsk.com/小鬼系列文之《小鬼为宝宝寻娘》******——————————醒来第一眼…“你是谁?干嘛睡在我身边!”“你说呢?连自己丈夫都不记得,看来你病的不清。”“草?我怎么会有你这种鸟人丈夫,别给我瞎说,滚,给老娘的滚出去。”“你没看我们两身上都是啥?我能胡说吗?”低头仔细一看,本姑娘昏袭…再度醒来…“娘,你醒了!”“你在叫我吗?”“对啊,爹叫我转达给娘听,别睡懒觉,要不然他会继续陪你干昨天晚上的事情。”“陪我干昨天的事情?慢,小孩,你认错人了吧,我不认识你,还有,你爹是谁?”“我爹就是他啊,爹…”抬头一瞧,天地在旋转,再度昏袭…★醒来就是一丝不褂的跟一个陌生男子睡在一起,后冒出一个小娃来认她当娘;天呐,她一定还在做梦,否则,不会出现这样的情景,更可悲的是,没结过婚、没生过孩子的她,就被眼前这个看上去,不知道像什么的男人逼着背负照顾小娃和他的责任。她不活了,那有这样的世界,居然不分清红皂白就乱栽赃名义给她…这还少事,居然还被那对父子给利用,明知道他们是在利用,却傻忽忽的还为了他们父子放弃回自己的家的念头……她中邪了吧,要不然怎么会同意去当他的娘,做他的妻子呢!★☆★☆★☆★☆★☆★☆★☆★☆★☆★☆★☆★☆★☆★☆★★☆★☆★☆★☆★☆★☆★☆★☆★☆★☆★☆★☆★☆★☆★☆★☆★☆★☆★☆★★☆★☆★☆★☆★☆请继续关注本人之作:★★最新作品:穿越文——《真假夫君》——现代文——《美男属于我》——这作品是凌冒着危险,大胆的创作,希望各位要是看了,可别埋怨凌!!!!穿越文——《小鬼的宠爱》(完结文)青春校园系列——《彩色羽翼》http://m.pgsk.com/info/m.pgsk.com(完结文)现代都市系列——《爱上帅气哥哥》(完结文)穿越时空系列——《穿越之煌龙传说》(完结文)凌为各位推荐下友人的佳作:零的小白文——《娘子两岁半》很不错的,偶自己也有追着看呢,值得期待哦!古怪——《我不要穿越》一部与人之争,与鬼拉扯的可爱文文,值得各位去欣赏的呢!!!咖啡姐的《魅囚凰》虐文——偶有追,不错,各位也可以去欣赏一下!小怜怜的《律政俏妈咪》——不错的哦,别有一番情味,记得看!(注:别忘记继续支持凌的文哦)——————————————————————————————————————————广告时间——预告——新文MV——?pstyle=1有时间顶一下啦,嘿嘿……
  • 校草的一辈子恋人

    校草的一辈子恋人

    她内柔外刚,却在一次的意外中得罪了恶魔般的男人,从此他们便水火不容。她从小就喜欢着一个小男孩,长大后发誓要找到他。当两个人相遇了却不相知。直到她爱上了那个与她水火不容的男人,两个人过着幸福的日子,但好景不长,她的青梅竹马出现了,在两种感情之中,她无比的挣扎着。最后她还是选择了自己的所爱,当他们以为从此就会幸福的在一起的时候,劫难却总是降临在他们的身边,第一次的误会,让两个人分开了两年,但并没有将两个相爱的人分开。第二次在订婚当天被绑架,另一个女人取代了她。第三次她和儿子一起被绑架,结果失忆了,她再也不记得他了。
  • 读人术

    读人术

    瞬间掌握对方心理密码,洞悉人际交往法则!学会读心术,给了大家一个从侧面读懂人心的方法,让你在不动声色之间就能了解、认识对方的本性,在交往的过程中能够胸有成竹。最起码可以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 本宫来自现代2

    本宫来自现代2

    选老公一定要选潜力股,身为一个不知是幸运还是杯具的穿越者,我决定,这个潜力股要早早定下,嗯,就他了,一个没了母后的皇子,十分完美的潜力股啊。可是,好不容易等他长大了,他丫的竟然要做皇帝,还打算做一个花心的皇帝,难道我十年来的专一教育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