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45600000038

第38章 李渔的仪容美学(8)

商代人已能织造很薄的绸子和提花几何纹锦、绮、罗,服装样式多是上穿短衣下着裙裳。

西周服装重视“礼制”,等级分明,非其人不得服其服;上衣下裳的基本形制已经形成。春秋战国工艺发展,服装材料和样式“百花齐放”。形制分两式:一是“深衣”(把以前各自独立的上衣下裳合二为一,却又保持一分为二的界线),它在剪裁时已注意人的体形;一是“胡服”,说明各民族服装的交流和相互影响。

秦汉衣料除锦绣外,已有绘花织物。“深衣”也有发展。例如西汉女子深衣有“直裾”和曲裾(三角斜襟式)两种,曲裾式下裳部分面积加大,静立时悬垂贴体,走动时脚步自如,美观实用。汉代上层人物礼仪性服制繁多,史书记载皇帝和群臣的礼服、朝服、常服等有二十余种。

魏晋南北朝战乱不息,服装在变易中发展。魏初,文帝定九品官位制,“以紫、绯、绿三色为九品之别”;部分文人则蔑视礼法,宽衫大袖,散发袒胸,“褒衣博带”成为魏晋风尚。南北朝民族交融,北方民族的短衣打扮渐成主流;而拓跋魏推行华化政策,率“群臣皆服汉魏衣冠”。

隋唐时期,服装高度发展。丝绸衣料品种花色繁多,彩锦、刺绣、印染、泥金绘画等应有尽有。官服用不同颜色区分等级,用不同花纹表示官阶。隋代朝服尚赤,戎服尚黄,常服杂色;唐代贵柘黄,红紫、蓝绿、黑褐等而下之,白色最贱(由此更进一步证明我在前面已经论述过的观点:政治对审美的渗透)。隋唐女装则富时装性,宫廷争奇斗艳,民间效尤而形成风气,从宫廷传开的“半臂”,袖长齐肘,身长及腰,领口宽大,袒露上胸,表明女子对精神羁绊的冲击和对美的大胆追求。

赵宋建国,曾颁定服制,“衣服递有等级,不敢略相陵躐”,但大体承续唐制。女装却不同于唐风,讲究瘦长,以显身材苗条;新式的旋袄、胡服等,新颖、大方、素雅。由于清明扫墓必穿白色衣裙,又流行“孝装”,以一身缟素为美。

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妇女翻领胡服,领间刺绣精美;或穿窄袖交领袍衫,长齐足背。

蒙古族入主中原建立元朝,服饰华丽。并规定高级官服用鲜明红彩织锦,以花朵大小定品位高低;下级办事人员只准用檀褐色罗绢。平民禁用龙凤纹样,只许用暗色纻丝,至元二十二年(1285)还令“凡乐人、卖酒的、当差的,不许穿好颜色衣”。

朱明王朝曾力图消除元代蒙古族服制的影响,把元代的高级礼服定为最低贱的差役服,并“悉命复衣冠如唐制”。但,因明朝皇帝姓朱,遂以朱为正色。百姓服饰承袭传统,品种丰富;值得注意的是,这时出现了一种长身背心,名“马甲”,在青年女子中尤为流行。用色方面,平民妻女只能衣紫、绿、桃红等色,不得用大红、鸦青、黄等色。但随着棉布纺织的发展,至万历年间,华丽服饰几乎遍及黎庶。此外,朱元璋还钦定“四方平定巾”和“六合一统帽”,寓意四海升平,天下归一。

清朝满族统治者规定官服为长袍加外褂,前后开襟,当胸钉石青补子一方;冠为“纬帽”,视品级高低安上不同颜色、质料的“顶子”,帽后拖一束孔雀翎。女子服饰质料品种和样式丰富。汉族妇女在康熙、雍正时仍兴小袖衣和长裙。满族妇女在宫廷和王室穿旗袍。

李渔生活于明末清初。李渔所承受的是中华民族发展了上万年的服饰文化传统和成果。他在当时的服饰文化氛围中形成了自己一系列服装美学观点,对服装的本质和文化内涵,对服装制作和穿着的美学规律,对服装的流行色等等,提出了许多至今仍未失去价值的见解。

服装已有上万年的历史,但是,服装究竟是干什么用的--护体?遮羞?审美?服装的本质究竟如何把握?至今却仍然众说纷纭;而且,今后人们恐怕还会继续探讨和思索。

三百年前的李渔对服装的性质、作用和社会文化内涵作了自己的解释。他是通过对“衣以章身”这句话的诠诂来展开自己的思想的。

“衣以章身”,请晰其解。章者着也,非文采彰明之谓也;身非形体之身,乃智愚贤不肖之实备于躬,犹“富润屋,德润身”之身也。同一衣也,富者服之章其富,贫者服之益章其贫;贵者服之章其贵,贱者服之益章其贱。有德有行之贤者,与无品无才之不肖者,其为章身也亦然。设有一大富长者于此,衣百结之衣,履踵决之履,一种丰腴气象,自能跃出衣履之外,不问而知为长者。是敝服垢衣亦能章人之富,况罗绮而文绣者乎?丐夫菜佣窃得美服而被焉,往往因之得祸,以服能章贫,不必定为短褐,有时亦在长裾耳。“富润屋,德润身”之解,亦复如是。富人所处之屋,不必尽为画栋雕梁,即居茅舍数椽,而过其门入其室者,常见荜门圭窦之间,自有一种旺气,所谓“润”也。公卿将相之后,子孙式微,所居门第未尝稍改,而经其地者觉有冷气侵入,此家门枯槁之过,润之无其人也。从来读《大学》者未得其解,释以雕镂粉藻之义,如其言,则富人舍其旧居,另觅新居而加以雕镂粉藻;则有德之人亦将弃其旧身,另易新身,而后谓之心广体胖乎?

这段话中,李渔的这些见解值得注意:

第一,通过对“衣以章身”的“章”字和“身”字的解释,我们看到李渔不是从浅层次,而是从深层次上把握服装的作用和本质的。所谓浅层次,是说从表面上看待服装的作用和本质,例如常见有人在回答“服装是干什么用的”这个问题时,简单答曰“护体”、“保暖”等。诚然,服装确有“护体”、“保暖”等功能;但是,倘若服装仅止于这些功能,那么,它与动物的“服装”(如兽的皮毛)有何区别?进而,人与兽又有何区别?要知道,动物的皮毛也可护体和保暖呀!人是文化的动物,人是有思想有感情的社会动物。人的服装与动物的“服装”(皮毛)之根本不同,在于人的服装具有深刻的社会文化内涵。李渔对“章”和“身”的解释正是在阐明服装的社会文化内涵。“章者着也,非文彩彰明之谓也”。所谓“着”,就是“表现出来”的意思,或者是“因内而符外”的“显现”的意思。这是强调某种深刻内涵的外在流露和显现。李渔强调“章”是“着”而不是“文彩彰明”,正是强调衣服是人的深刻内涵的表现和显现。那么,在李渔看来人的这种深刻内涵是什么呢?通过对“身”的解释,李渔表明他所理解的人的内涵是其社会文化意义。他所谓“身非形体之身,乃智愚贤不肖之实备于躬,犹‘富润屋,德润身’之身也”,就是强调人的“身”不只是自然存在、生理存在,而根本上是社会文化存在,即“智愚贤不肖”等社会文化内涵的承载体。这样,完整地看“衣以章身”这句话,就是指衣服是人的社会文化内涵(“智愚贤不肖”等)的外在表现。这就是李渔对服装本质的看法。中国的服装史证明,李渔的这个思想是符合历史事实的,而且至今仍有其价值。衣服,从产生之日起,就具有社会文化内涵。我们可以从中国历史上看到,不论是官服还是民服,不论是礼服还是常服,不论是男服还是女服,都可以从中见出人(制作者、设计者、穿着者)的文化素养、社会地位、民族特征、职业角色、贵贱等级,总之,可以见到自有衣服以来发展到李渔所生活的明末清初的社会文化特征,包括人压迫人、人剥削人、人分为三六九等的不合理社会文化现象。服装也可以说是某种社会文化特征的指示牌。

第二,李渔在解释“章”字的含义时,是从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来说的。“章者着也”是从肯定方面说的,即“章”就是“着”;“非文采彰明之谓也”是从否定方面说的,即“章”不是“文采彰明”的意思。上面我们着重谈的是李渔肯定“章”是“着”,并由此揭示出李渔对服装本质的看法;现在我们要着重谈谈李渔否定“章”是“文采彰明”,并看看由此可以透露出李渔怎样的思想。所谓“文采彰明”,在李渔那里是与“着”相对的。如果说“着”是因内而符外的显现,那么“文采彰明”则是从外面进行彩绘妆饰,也即李渔自己所说的“雕镂粉藻”。李渔不认为衣服仅仅是从外面对人的彩绘妆饰、雕镂粉藻;或者干脆说,他反对这样做。李渔实际上是从衣服的一般本质和个别穿着两个方面来表明自己的思想的。就衣服的一般性、总体性而言,也即从衣服的一般本质来说,衣服是人的社会文化内涵的显现,而不是单单从外面加在人身上的附着物。不是外在的“文采彰明”、“雕镂粉藻”。就衣服的个别性、特殊性而言,即从衣服的个别穿着来说,当衣服被张三、李四设计、制作、穿着时,它也是这些个别的人内在品格、文化素养、精神世界的显现,而不仅仅是从外面对他们(张三、李四)的“雕镂粉藻”。理想的衣服设计、制作和穿着应该是:张三的衣服是张三内心世界的一面镜子,李四的衣服是李四精神内涵的一个窗口。有人说“服装遮盖肉体,却把心灵揭露给人们看”,这是很对的。日本板仓寿郎在《服饰美学》中说“必须把服饰作为人们内心深处的意识问题来进行探讨”,也说得十分精彩。按照李渔的思想,某个人的衣服绝不仅仅是对他外加的“文采彰明”、“雕镂粉藻”,绝不应该对衣服穿着进行这样的操作和处理。倘若真的把衣服变成纯粹是对人的外在雕镂粉藻,那么,就会有“不服水土之患,宽者似窄,短者疑长,手欲出而袖使之藏,项宜伸而领为之曲,物不随人指使,遂如桎梏其身”。李渔此论,至今仍值得我们借鉴。

当然,对问题的看法也不能绝对化。李渔主张衣服是人的社会文化内涵的因内符外的显现,而反对仅仅从外面对人“文采彰明”、“雕镂粉藻”,一般说是对的,有道理的。但是,衣服难道就一点也不具有对人“文采彰明”、“雕镂粉藻”的因素吗?当然不是这样。而且“文采彰明”、“雕镂粉藻”并非绝对没有一点合理性。就其主要性质而言,衣服的确应是人的社会文化内涵,人的内在精神世界,人的品格、德性、素养的显现;但是,也不可否认衣服从外面对人的妆饰性、“文采彰明”性,甚至“雕镂粉藻”性。“内”、“外”完美结合,岂不更好!衣服作为外在形式也有其独立性么。

第三,李渔认为,同一件衣服,富贵者服之章其富贵,贫贱者服之章其贫贱,有德有行与无品无才之人,其为章身也亦然。他这个看法也有些绝对和片面,我并不赞同。但是其中表露出来的这样一种思想却是值得重视的,即强调衣服穿着中人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也就是说,李渔认为在衣服穿着(其实也应该包括衣服的设计和制作)中,人,主体,具有决定意义,具有主导意义。而这里所谓人具有决定意义、主导意义,根本上又不是指人的外表而是指人的内在心灵,指人的精神实质,指人的品格、德性、文化素养等等所具有的决定意义和主导意义。服装应该为人服务、为主体服务;服装应该服从于人、服从于主体;服装应该与人、与主体融为一体,而且是在保证人的主体地位的前提下与人融为一体。从这个意义上说,服装的确应该是人的第二层皮肤,服装与人的肉体和灵魂一起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有机的形象。

如何使服装成为人的第二层皮肤?如何使服装与人融为一体,成为完整的有机的形象?如何创造出服装美?这里面有许多美学道理需要探讨。在这方面,李渔有不少思想给我们以启发。

关于创造服装美,李渔提出的一个重要美学原则是衣服必须“与人相称”、“与貌相宜”。李渔说:

妇人之衣,不贵精而贵洁,不贵丽而贵雅,不贵与家相称,而贵与貌相宜。绮罗文绣之服,被垢蒙尘,反不若布服之鲜美,所谓贵洁不贵精也。红紫深艳之色,违时失尚,反不若浅淡之合宜,所谓贵雅不贵丽也。贵人之妇,宜披文采,寒俭之家,当衣缟素,所谓与人相称也。然人有生成之面,面有相配之衣,衣有相配之色,皆一定而不可移者。今试取鲜衣一袭,令少妇数人先后服之,定有一二中看,一二不中看者,以其面色与衣色有相称、不相称之别,非衣有公私向背于其间也。使贵人之妇之面色不宜文采,而宜缟素,必欲去缟素而就文采,不几与面为仇乎?故曰不贵与家相称,而贵与貌相宜。大约面色之最白最嫩,与体态之最轻盈者,斯无往而不宜:色之浅者显其淡,色之深者愈显其淡;衣之精者形其娇,衣之粗者愈形其娇。

在上面的这段文字中,李渔提出的“贵洁不贵精”当然也是需要注意的。质料、形制、款式、做工再高贵再精细的衣服,如果弄得皱巴巴、脏兮兮的,也无美可言。清洁是美的必要条件之一。这个道理一说就明白,不需要花费多少口舌和笔墨去论证。需要花力气去阐发的是李渔所说的衣服必须与人相称、与貌相宜的问题。

李渔在这里所提出的“相称”、“相宜”,正好表达了古典美学的一个根本法则:和谐为美。这种美学思想在一定的历史范围里曾经居主导地位,而现在也并未完全失去意义--至今还有一位和谐美学的倡导者和阐发者,山东大学的周来祥教授。主张和谐为美,的确说出了一定的道理,至少可以作为一家之言。周先生的和谐美学认为:和谐为美,不和谐就不美,反和谐就丑。和谐不限于形式,它包括形式的和谐,内容的和谐,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审美对象和审美主体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个体与社会的和谐,集中体现于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李渔的思想属于中国古典和谐美学的范畴,他的思想当然不会有今天和谐美学家这样完备,也不可能达到今天的高度。但在三百年前李渔用“相称”、“相宜”等和谐原则来规范服装美,的确抓住了服装美的关键和要害之处。就李渔所生活的时代环境和历史文化氛围而言,不和谐、不“相称”、不“相宜”的服装,不美。例如,李渔认为当时所谓“水田衣”,故意“毁成片者为零星小块”,把衣服剪裁成“零拼碎补”的样子,破坏了形式和谐原则。而且李渔称这种衣服“大背情理”,“为人心世道之忧”,迎合了某些人的“厌常喜怪”的癖好。就是说,这种“水田衣”不仅破坏了形式的和谐,也破坏了内容的和谐,所以它不美。

李渔认为,只有和谐的服装,只有与人相称,与貌相宜的服装,才美。

仔细考察起来,可以看到李渔的所谓“相称”、“相宜”,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同类推荐
  • 大巴山的呼唤:党的好女儿王瑛

    大巴山的呼唤:党的好女儿王瑛

    本书成功地塑造了真正爱民为民,奉献牺牲自己的南江县纪委书记王瑛朴实亲民的形象。王瑛同志生前任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2006年7月被确诊患肺癌晚期,仍坚守工作岗位。2008年11月27日病情恶化,在送往医院救治途中不幸去世,年仅47岁。参加工作27年来,王瑛同志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忠实履行职责,热情服务群众,坚持艰苦奋斗,保持清正廉洁,做出了突出成绩。
  • 四川曲艺史话

    四川曲艺史话

    本书给了四川曲艺一个简洁、明快的艺术定义,对众多曲种进行了三级分类法,介绍了从汉代到近代四川曲艺的发展情况等。
  • 私奔者

    私奔者

    本书是海男文学第二卷。边陲,高原,云南丽江的所在,海男作品的一个大的地域与人文背景。由于高原,它洋溢着神秘,且注定要演绎香格里拉的传说。于是,回归现实,这里的男女就生活得异常生动。他们的行为拙朴、灵动、有些古老的色彩斑谰,又用一种全开放的姿态走向现代。这里最动人的应是海男讲述的一个个曲折动人情欲横生的男女故事。
  • 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世界文学百科)

    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世界文学百科)

    本套书系共计24册,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文学大师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世界古代著名作家、亚非现代著名作家、美洲现代著名作家、俄苏现代著名作家、中欧现代著名作家、西欧现代著名作家、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等内容;第二部分“文学作品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中国现代著名作品、世界古代著名作品、亚非现代著名作品、美洲现代著名作品、俄苏现代著名作品、西欧现代著名作品、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等内容;第三部分“文学简史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中国近代文学简史、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古代文学简史、世界近代文学简史、世界现代文学简史等内容。
  • 田园交响曲:纪德中短篇小说选

    田园交响曲:纪德中短篇小说选

    《田园交响曲(纪德中短篇小说选)》选取的《窄门》、《田园交响曲》和《背德者》都是纪德的代表作,合称“纪德三部曲”。作品都带有悲剧色彩,蕴含着作者对于人性与世俗冲突的思考。其中《田园交响曲》,被认为是作者最富自传性的作品。 纪德的作品非常早就传入了中国,引起了包括鲁迅在内的读者注意。这么多年过去了,他的价值不仅没有被时间埋没,反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归根结底是他用自己的笔触动了人们的内心。 《田园交响曲(纪德中短篇小说选)》是“时光文库”系列之一。
热门推荐
  • 高血压食疗谱

    高血压食疗谱

    本书主要针对生活中患有高血压病群体的食疗菜谱:一是高血压食疗素菜谱;二是高血压食疗荤菜谱;三是高血压食疗粥菜谱;四是高血压食疗汤菜谱;五是高血压食疗主食谱;六是高血压食疗素药茶;七是高血压食疗素药酒
  • 大馋鬼扭曲的童年

    大馋鬼扭曲的童年

    故事发生在东北地区的靠山小镇,一个穷孩子学艺的经历。主人公大馋鬼是个热心率直、朴实无华的男孩。只是因为家里贫穷,他娘才不得已把他送到了镇上的一家小酒馆里学徒。在那里,大馋鬼和大师兄小秃子之间产生许许多多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虽然大馋鬼也曾一度因忍受不了师傅的严厉管教,逃跑到皮匠铺里学徒、戏班子里学艺……但历经坎坷与磨难之后,他终于理解了“严师出高徒”的深刻内涵。于是,他带着对师傅的歉意和发奋向上的决心,重新回到了小吃铺里学徒。他更加积极乐观,勤奋好学,最终赢得了“小东北第一厨”的美名。--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兵王传奇

    兵王传奇

    为了青梅竹马曾经的一句话,兵王辰南隐居市井,以开洗车行为生,却没想到曾经的红颜已坠入红尘。辰南心灰意冷,却遇美女总裁逼婚。莽莽长白延万里,皑皑珠峰屹九天,其内隐藏着何种秘密?荒凉的沙漠真的荒凉吗?这一切等着你来揭晓!【作者老四,VIP书友群:68716575,欢迎加入】
  • 帝后:媚乱六宫

    帝后:媚乱六宫

    一句话简介:她看着眼前风华若妖的男子,冷声讽刺道:“惜若竟不知皇上对妾身一介弃妇这么有兴趣。”……***青梅竹马、贫苦相依的夫妻情分在他高中状元之后灰飞烟灭。她抱着三岁稚子跪在朱漆红门前求他回头。寒冬腊月,一盆冰冷的水从里面泼出,随后丢出的是他亲手写好的一封休书。“周惜若,你拿着这银子滚回乡下。这里没有你的夫君!他现在已是郡主驸马!你,配不上!”府门前,满头朱钗的女子笑得得意非常。她抱着稚子在冰天雪地中簌簌发抖,看着那张高高在上的高傲女人,含着屈辱拿起散落一地的碎银。破庙容身,她以为自己的人生就这样黯然了此残生,却没想到厄运紧随其后。“娘亲,爹爹不要我们了吗?”发着高热的儿子揪着她的衣襟问道。她心急如焚,深夜求医,却不防病重的儿子却被人设计偷走。从此母子天涯相隔,不得相见。当她再次回到那高高的郡主府邸,看着他一身锦衣绣袍,扶着美艳的郡主从身边含笑而过,终于泣血含恨:“邵云和,终有一天你会不得好死!我要你身败名裂,为我的儿子陪葬!”她狂笑而去,却不知不远处有一双邪肆凤眸把这一切收入眼中。“想要报仇吗?”那个男人挑起她精致的下颌,笑得风华若妖:“朕给你一切你想要的东西。”她看着眼前邪魅男子,冷声讽刺道:“惜若竟不知皇上对妾身一介弃妇这么有兴趣。”三年后,她高高在上,生杀予夺,执掌权柄,毫不容情,负心郎低头低声道:“若惜,你忘了从前吗?”她笑得千娇百媚:“周若惜已死,今日的我,你要尊称一声皇后娘娘。”江山如画,后宫美人如过江之鲫。他翩翩而来,龙袍加身,面容邪魅如妖,究竟他是昏庸无能的少帝还是心有沟壑的一代圣明君王?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他怜她惜她助她,只是这一份深情如何来还?深宫重重,荆棘遍地,帝王之爱若即若离看似有情又似冷酷无情。她在爱恨中一步一血,走上不可回头的一条……此文为弃妇文,美人谋的升级有孩版。高虐+斗智斗勇+加斗前夫小三,不适者请点叉叉。冰的文一向喜宫廷权谋喜江山社稷喜美人英雄,一定要多多收藏!
  • 乘风蹈海

    乘风蹈海

    当宁静的生活被打破,当我们走向宏伟壮阔的世界,我们是否想过回到过去?但过去真的能回去吗?人活于世,往往生不由己。文峰、文东两兄弟生活在海边牛家村,一次兽军浩劫,让得他们安宁的生活不再,父母大劫,两兄弟也由此失散,文东被母亲保护,得以修行,文峰虽天资优越,却不知所踪。
  • 2010年中国精短美文精选

    2010年中国精短美文精选

    这套丛书的选本包括:中篇小说选、短篇小说选、报告文学选、散文选、诗歌选、微型小说选和随笔选七种。力求选出该年度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力求选出精品和力作,力求能够反映该年度某个文体领域最主要的创作流派、题材热点、艺术形式上的微妙变化。同时,坚持风格、手法、形式、语言的充分多样化,注重作品的创新价值,注重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期待,多选雅俗共赏的佳作。
  • 立志勤学(上)

    立志勤学(上)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从此天子不早朝

    从此天子不早朝

    没成亲之前,叶小小是京城闺秀眼中最典型的反面教材,成亲之后,她变成了百姓嘴里贤淑的典范。叶小小:旁人轻我,骗我,谤我,欺我,笑我,妒我,辱我,害我,自当揍她,揍她,狠狠揍她!狼君:用我君临天下,护你天真无瑕,可好?最是无情帝王家,他本无情更无爱,所有的女人都不过是他帝王之路上恣意驱动的棋子,当用则用,不当用则弃,而唯独这只兔子,他拿得起,却再也放不下。————————————————————新书《全能大佬又奶又凶》求收藏求票票求支持~~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