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36100000022

第22章 书生情色(3)

韩石山说电脑是赚钱的机器,他是指打字稿可以一稿多投。名作家一稿多投没人敢生气,因为你非要人家的稿子装门面。但一般作者就有些心虚,怕惹怒了编辑断了发表的门路。我等也心虚,因为编辑大多是哥们,一稿多投有些对不起人。也想多发几处,便提前向编辑哥们声明,如果他不介意,方可多投它处。真有些既想当婊子又想立牌坊的味道。所以,电脑在方便人类的同时,也提出了难以界定,很棘手的道德问题。应该建立一门“电脑道德学”。

6.故乡诠

故乡的黄瓜是一种孤寂的果实。

或在玉米地里间作,或在沟坡崖畔闭植;玉米秆便是它的架,崖石紫荆亦是它藤之所依。农人撒下籽种之后,便把它们相忘;待炊问菜蔬稀疏之时,才有不经意的问寻。只要问寻,果然有累累的果实,无言地等在藤间。请你摘去吧,果实的梦,才终于得圆。

故乡的黄瓜是一种农家品种。所谓农家品种,已非植物学的概念,系租上的一种遗产。时光使其与故乡的人、故乡的地有了一种命脉关系,只有在故乡的土地上,才可以结出果实,在他乡肥厚的土壤上,却只长藤蔓。

它的果实,短而圆,只有青白两种。青是山青,白是月白,无中间杂色。它的皮很厚,汁液亦不丰沛;但耐得住咀嚼,且嚼出满口清香,可以爽沁污浊的肺腑。

那天,它出现在城市的市场之上,摊边蹲着一个乡下的姐姐。它特有的外形和特有的颜色很撩人眼日。但摊边极冷清。姐姐说,城里人不认,说它皮厚。

我感到很不公平,说:“与其受人冷落,不如留下自己吃。”

“不,每天总有几个老主顾,他们都是从乡下进城的。”

我明白了她的心思:她与其是在做买卖,不如是在照顾乡情。因此,她永远也发不了大财;却亦不会没日子可过,那几个老主顾总会光顾她的摊位。对他们来说,她的摊位不是市场的一隅,而是故乡的一块土。故乡的颜色,故乡的滋味,滋润着他们业已枯涩起来的生活。

父亲是个很仁厚的人。

父亲当村支部书记那年,一个村民因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而被处罚,便对父亲耿耿于怀。父亲领人出工,晚上收工时,顺便从山上打了一捆木柴;但那个村民就是不让父亲背上肩去,父亲搁在肩上,他给扒下来,反复有三。旁人为父亲叫不平,鼓励父亲把他捆起来。父亲没有吱声,索性把柴捆扔在山上--你不让背,我干脆不背,你还要如何?那个人哈哈大笑,很得意,似乎自己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村支部一班人很不理解,认为父亲助长恶人气焰。父亲却很平和:“这个事应区别来看,他超生超育,违反公家政策,处罚他,我绝不手软;背不背一捆柴禾,是我私人的事,私人的事,可以放他一马,他终究还是咱的一个乡亲。”

父亲虽是支书,却不挟隙报复,树个人威严,可见其仁厚之处。

仁厚的人,并非没有自尊,而是有极端的自尊。

1994年,父亲得了绝症。他要我把他接到县城中我的家,说离大医院近一些,好接受治疗。我理解他,他是怕癌症晚期塌了架的身形惹亲朋好伤心;也怕乡亲们来看望他,怎么也要花儿个,但乡亲们还不富裕,他于心不忍。

临终时,他把我叫到身边:“我在县城里死了,你可以放心把我烧了,不会落埋怨。”我恍然大悟:按国家对山区的殡葬政策,他可以入棺土葬;但他考虑到自己是支部书记,不遗后患给儿女,给村人,他至死不是想到权力,而是想到自已的尊严,不愿污损了身后的声名。

他攥着我的手,轻轻地叹一声:“可惜啊,到底是身死异乡了。”这一声叹,像一副重锤锤得我身心俱痛,我哽咽得说不出话来。他虽然是山里的一名领头人,但首先还是一介山民啊!山里人的传统观念,还是在他的心里,留下了最后的一丝不安。

故乡的夏日,有瓜棚豆架;它搭在每家的庭院里,或叫天井,或叫天亭。

叫天亭,更贴近瓜棚豆架下的情趣:或围坐啖夜饭,或斜倚对家常;鸡拥猫簇,人声物声,杂丝相谐,是个有生气的地方。

男人在瓜棚豆架下喝酒,即便是酷夏,喝的也是白酒;女人在架下,纳鞋底,脸相再俊俏,也敢胸乳裸裎--无非是熟人过熟日子,即要过,便要过得爽快些。

先富起的人,花钱打了有合金骨架的遮阳凉棚,但在瓜棚豆架的绿海之中,显得花哨逊色,不待人说,自己便悄悄地撤下去了。自然的生活自然地消蚀着人工雅饰的成色。

依然清贫的人,从瓜棚上剪下一颗嫩瓜,也可以烹出一碟熨贴的话题--没有焦虑,哪得心忧。不懂得安贫乐道,只讲求心神安泰。妻还是那妻,子还是那个子;无所失,便是有所得。该说的话儿,再拙的嘴,亦说得令人动情;不该说的话,再巧的舌,亦恓惶打结。是你的鸡,长着翅膀,也不会飞远;不是你的金,揣在深怀着,亦会掉在人眼前。没有人给瓜棚豆架下的人讲哲学,但他们却过得很有哲学。

所谓天道人心,是不是就这般情状?

瓜棚豆架下的人不骂官,官离他们远,便只有敬畏。

至于一个升了,一个降了,他们认为都差不多。但瓜棚豆架下的人,义愤填膺地恨骂小偷小摸,小奸小诈。这些都是发生在身边的恶行,虽小亦大:小隙可以败大节,小恶可以污大善……他们不能容忍,骂之,恶之,痛之,恨之。

在故乡,一个被亲朋好友所唾弃的人,往往亦是一个善良的好人,只不过在某一方面,小节有亏也。

故乡人放在城市的话语里,会给他们四个字的评判,便是:小题大作。

小题大作,几乎就是故乡人生活处世的基本准则。用小题大作造个句子,便是:故乡人小题大作的生活,结出了一颗很美丽的果实--乡风淳朴。

7.胎记

那日,陪南方友人游完十渡,友人说:陪我们去看看北方的土炕吧。

土炕?土炕也是可供观赏的风景么?我惊奇地问。

是,是稀有的民俗风景。友人说。并说,土炕是北方特产,南方人感到稀罕;但随世事变迁,即便在北方,土炕也是很难以得见了,我们是颇作了一番寻觅的,但均无所得。

友人所说,我是理解的,因为北方的平原多已被城市化了,土炕被驱赶到偏僻的乡下和幽闭的山区了。而南方人都是从城市的天空和沿着铁路线北上的,工业文明的猎猎幡帷,把人本来就短视的目光给整个地遮蔽了。

事实上,土炕不仅依然存在着,而且铺天盖地地存在着;土炕远远未被雅化为民俗风景,而是北方农民无从选择的受用。

十渡正处于京西的腹地,耶条著名的河流--拒马河,正是被巍巍群山环绕着,而那山民的居所里,土炕就如照明的灯盏,很日用地“盘”在那里。

于是,很快就给友人找到了一爿土炕。

友人们的兴味便浓得像进情场:或问询,或抚摸,或勾画,或摄影……因为我本身就是一颗被土炕煨熟了的果实,是土豆,红薯,花生,大豆,黑小豆,鬼子姜,地萝卜,抑或是,玉米,高粱,黄黍,荞麦……总之是与土炕息息相关的那一类果实。所以,友人的兴味,勾起了我对土炕的回忆与沉思--母亲是在土炕上生我的。她的产床,是身下垫的一层厚厚的绵绵土。母亲说,虽然我是她的头生子,却没感到疼痛:因为土炕被烧热了,那奔窜的热力因身下绵绵土均匀而持久的传播,让她感到了彻骨的温暖,她把自己全部展开了;同时,绵绵土电把恣肆而出的血无声地吸收了,没让她看到骇人的血光,所以,其心也静。诗人牛汉为绵绵土专门写了一篇大文,说他一见到乡下的绵绵土,便会情不自禁地拘起来抚在脸上,然后再情不自禁地流些感恩的泪水--绵绵土是乡人的根脉啊!所以,我虽然一直未曾见过牛汉先生,但我对他的感情是近的,以为他是早年离乡的我的一个异姓的大伯。他锁定了乡人的“典型情感”,使后人无话可说。

母亲又给我生了两个弟弟,使本已贫穷的日子更加清寒:弟兄三个合盖一床棉被,至于褥子铺垫之类更无从说起,身下只铺着光光的一领篾席。但却未曾受过一次夜寒。这缘于土炕的温暖。北方的土炕,炕体里有一个网状的火道,与炕畔的地炉子紧紧地连在一起。无论是烧柴,还是燃煤,均能在提高室温的同时,把土炕烘热了。而绵密的土层具有极强的保温件,室内的温度已经降下去了,土炕上却仍然如火如荼。三个少年赤条条地躺在土炕上,或拥,或嬉,温暖着,也快乐着。早起,见同被的两个弟弟身上印满了席花,绵密而规整,好看得让人大笑不止。

正笑得忘情,弟弟们同声说,哥,你还笑我们呢,你的更多呢,你的后脊梁大啊。这时贪睡的父母也被吵得坐起身来,哥仨就笑成了一团--父母的光脊梁更大呢,席花印得不仅阔大,且饱满而肥为什么北方人特别重情义重孝道呢?一条大炕睡的。

为什么传统的部落和民族特别垂青刺青和文身艺术呢?土炕式的天启使然。这种感叹,或许有些武断,但仔细想一想,还是有几分道理的雪花飘飞的季节,断了农人的活计,人们不得不蹲在家里“猫冬”。便是偎在火炕上,喝烧酒。炕热攻心,酒热也攻心,不久就喝得浑身通泰了,便吼出一些不酸不咸的调子,感到自己虽贫贱,却比神仙还自在。父亲是读过几年书的,每喝到心酣耳热的时候,他总是站到旷野里去,面对纷飞的雪花说:这苍茫大地真干净。还说:这老天真是会安排,他用雪把你堵在屋里,让你懒得理直气壮--天暖而劳,天冷而歇,乃自然律也。

就是说,大自然给了农人像猫一样偎在土炕卜的道理。

土炕持久而沁人骨肉的温暖,会穿透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隔膜。五婶是不愿嫁给五叔的,以至新婚之夜不愿与五叔合房。但后来二人的感情出奇的好,不到三年就生了三个孩子。五婶变得很乐天,有人问她,你不是很不心甘么,为什么还跟他过得这么情愿?她竟说,都是土炕闹的。他们家的土炕烧得楞热,坐在炕上,热气从尾巴骨一直窜到头发梢,骨头都酥了,心性都软了,贱得直想跟他亲热。一次亲热了,还想再亲热,后来就挂了崽,就心甘情愿了。五婶所说也是一种“典型感觉”--农人的婚姻是极少自我选择的,婚姻之初是很难谈到爱情的;但却越来越爱情,便很少离异,大多都从一而终。为什么呢?情感总是和温暖相伴而生的。所以,有人说农村的情感状态是农村生产力水平低下使然,便显得过于理性,非当境之说。

也有当境之说。比如刘恒说土炕使农人的孩子性早熟之类。刘恒是我的老乡,老家只隔了一座山,便是著名的百花山。他在山之北,我在山之南,山顶的一棵古柏的根须,一半牵着他,一半连着我。所以体味是相通的。家人三代同着一条土炕,夜晚的棉被下,大人的睡相也是赤裸的。原因很简单:一是土炕之热容不得半丝衣缕;二是“穷长虱子,富长疥”,穷人的棉裤只有一条,经冬而穿,衣服的皱褶里就住满了一粒一粒异常饱满的虱子。它们是不请自来的房客。于是,农人的父母是很容易给自己的子女上人体课的。而于炕上的温暖,使年轻的父母几乎夜夜缠绵,即便是十二分地周到,也终有消息外泄的时候。于是北方农人的孩子大都婚育得早,对情色有异常敏锐的感觉。为什么刘恒能写出《伏羲伏羲》那样的作品,他是从土炕里爬出来的。

同样,十二岁的我就也有无眠之夜了。躺在滚烫的土炕上,血液里竞游走着一种蠢蠢的欲望。这种欲望,折磨得我多愁善感,莫名地就患在纸上表达些什么。便在炕头上放下一张小饭桌,点起油灯,胡乱地书写。即便父母激烈地反对,甚至恶语加以拳脚,仍阻挡不住少年的激情。

那年学校流行“反潮流”,我就是在这爿土炕上,在油灯的噼啪声中写下了颇为成熟的句子:

反潮流,意义深,大家都要来关心;阶级斗争年年有,路线斗争也长存;你不反他他反你,和平观念最害人,最害人!

所以,土炕之于友人,是“旁观者”的风景;之于我,则是出身的胎记,记载着我的来路。

因为这样的来路,我深深理解我的同路人--北方人虽然豪爽忠义,却也谦卑驯顺;因为,土炕的温暖虽然煨热了情义,却也惰化了血性。“三十亩地一头牛,孩子老婆热炕头”。对温暖的厮守,软化了飞翔的翅膀,只要不被逼得背井离乡,北方人是不会主动出走的,他们很少作愤然抗争的,更缺少在得失面前的义无反顾。

所以,北方人虽然高大,却大多是一些保守忠厚的汉子,而小体格的南方人,竟敢于造反,竟多出豪杰、领袖和枭雄,或许就缘于此。

因此,北方弟兄习惯于欣赏细腻的世情喜剧,却惊惧于壮烈的人间悲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和“不以得失论英雄”这样的句子在他们这里律往会没有感觉。

他们感到项羽的不肯过江东,真是迂腐不堪,所以,他们一般乐意做江中摆渡英雄的那条船,却不愿做同首长啸的那匹义马。

同样,土炕的稳定性存在,使北方的青年虽有坚韧的毅力,却无变通的机巧--他们适合听差,却不便经商;可以做厚重的长篇小说,却做不来灵动的抒情文;可以进入时问深处很沧桑很古典,却不能站立潮头很现代很时尚;他们笃信吃亏是福,却不知勇于竞争才能获得最大人生效益。举一个生活小节,南方人有了钱,大多是用于投资;而北方人若有了多余的收益,一定会在银行存起来。因为土炕的温暖,正是持久积蓄着的--氤氲着,也封闭着。

所以,看到同乡人的尴尬与败像,我并不报以嘲讽和指责,而是充满了悲悯与祝愿;看到他们的得意与成功,我也并不报以盛赞与夸炫,而是保持清醒与自警。因为我知道他们的来路,也知道他们的未来将面临着什么。我之所以这样做,不是因为我已成了局外人,而恰恰是我永远是他们中的一个。

所以,土炕之于我和友人其意义不同:之于我,是生命的烙印,即胎记;之于友人,是愉悦眼眸的异像,即风景。一个是牛命之重,一个是生命之轻。

即便现代文明的席梦思真的把土炕送到民俗博物馆里去了,土炕在我的心中也是个永恒的存在,正如民族的文化传统;因为胎记是除不掉的。

8.被骗的滋味

我是个善良的人,总以善的视角待人待物。我在评述汪曾祺的一篇文章中,曾鲜明地阐述了这样做的内心依据:己心妩媚,则世间妩媚;己心温暖,则世间温暖。

我要求自己以妩媚和温暖的心境看待这个世界,因为这个世界是由普通人组成的,普通人最需要的两样东西,无非妩媚与温暖;能够自觉地给予世间这两样东西,会感受到幸福,会感受到高尚,感到自己是一个不错的人。

然而,你善待别人的时候,却未必得到善的回报;你真诚地帮助别人的时候,落人的却往往是预谋好了的圈套……这一切,在我们的周围屡屡发生,我们已见怪不怪。

当一个行善者受到恶的伤害后,我们也会感叹,也会安慰被伤害者说:“不要悲伤,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说的都是让受害者爱听的漂亮话。但这都是没有切肤之痛者才能说出来的漂亮话。当你本身就是一个受害者的时候,那种难以述说的痛苦的滋味,只能使你陷入尴尬与无言。

同类推荐
  • 只是路过你

    只是路过你

    世间所有的男女,皆是路过,也皆会彼此走失,可是爱情却始终在时光里,以它淡定安静的面容,注视着汪洋之中,沉浮向前的你我,即使是相伴一程,也终将铭心刻骨。
  • 读者最喜爱的经典散文

    读者最喜爱的经典散文

    为了让广大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佳的阅读效果。我们遴选出近200篇为广大读者所熟知的中外 散文名篇。本书选文作者多为名家。中国作家中有蜚声中外的现代散文家鲁迅、朱自清、周作人、梁实秋 、丰子恺等,当代散文家季羡林、刘白羽、秦牧、贾平凹等;外国作家中既有享誉世界的大文豪。如萧伯 纳、纪伯伦、雨果等,又有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如聂鲁达、川端康成等。《读者最喜爱的经典散文》将 不同国家、不同时代、不同流派的作家作品兼收并蓄,力求满足各方面读者的阅读需求。
  • 朱自清作品集:匆匆

    朱自清作品集:匆匆

    朱自清的一生著作27种,近200万字,除了散文,他的诗歌、文艺批评和学术论著等均有传世名篇。书中精选了他的散文、诗歌、教育杂文、文学批评等各类型的经典篇章,从朱自清风格迥异又至情至性的文字中,体会他的匆匆流年,清浅人生。
  • 我想试着理解这个世界

    我想试着理解这个世界

    每个人都在问,这世界究竟怎么了。为什么我们生存的盛世,让我们感觉迷惘、不安和焦虑?郭宇宽带着自己先锋媒体人的多年观察和思考的累积,给国人提供了观看当今世界的富有同理心的视角,在他笔下,所有的歧视、崇拜、误解与敌意都化作深刻的“理解”。
  • 鸿飞集

    鸿飞集

    本书主要内容为:第1章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我和裴步高同时走进大学校门。在那个高雅圣洁又朴实无华,学风浓郁而鸟语花香的田园式的校园里,共同度过了平常而特殊的五个年头。
热门推荐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颠倒鸾凤:君后太嚣张

    颠倒鸾凤:君后太嚣张

    五年前,她遭人暗算却命不该绝,失忆坎坷一波波来袭。待她回忆一切,黑如曜石的双眸意外坚定,红唇勾起嗜血的情怀:敢伤她?自不量力。五年后,她带着两只活宝闯走大街,见到登徒子便徒手袭去,黑丝凌乱刹那唯美。“娘亲,有人喜欢你。”“乖,喜欢娘亲的都是白痴。”追妻晌久的某妻奴幽幽说道:“娘子,儿子他说想要个妹妹。”“你自己生。”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爸爸去哪,孩子就会去哪

    爸爸去哪,孩子就会去哪

    父教缺失是中国家庭教育中较为普遍的现实问题,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淡出,导致了“亲情关系向母性群体倾斜”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 响了对孩子自理能力、自信心理、坚强品质和骁勇精神的培养,影响了孩子自信、独立、坚韧、勇敢、果断、豪爽等性格品质的养成。实践证明,“父教”是孩子健康成长不可缺失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是一部难得的家庭教育原创之作,也是一部纪实随笔集,是东子第一次全面分析孩子的成长经历与读者分享。本书在详细记述作者引领孩子快乐成长的同时,感受着 做父亲(家长)的幸福,淳朴的情感、质朴的文字让人动容。?
  • 涩女传说

    涩女传说

    大姐,请你不要介意,我真的是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搬进来与您同住的,请相信我真诚的眼神,我绝对没有想要染指这屋子里的任何一个女人。严寒语……雪帷,相信我,过去的女人都是浮云,只有你才能让我永久地停驻。我一定会删掉所有MM的联系电话,永远只给你一人打电话的。蒋诚度语……
  • 数学思维法训练(青少年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训练集)

    数学思维法训练(青少年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训练集)

    当今时代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也是一个头脑竞争的时代;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一个人想要很好地生存,不仅需要付出勤奋,而且还必须具有智慧。随着人才竞争的日趋激烈和高智能化,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拥有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知识本身并不能告诉我们如何去运用知识,如何去解决问题,如何去创新,而这一切都要靠人的智慧,也就是大脑思维来解决。认真观察周围的人我们也会发现,那些在社会上有所成就的人无不是具有卓越思维能力的人。
  • 怎样有逻辑地说服他人

    怎样有逻辑地说服他人

    本书将为你带来一场头脑风暴,作者纵观古今中外说客、政治家、销售精英和商业巨头等人的亲身经历,解读他们如何运用手段去引导他人的思维,有效说服对方,从而改变世界的。身在职场,总要会点攻心术,作者运用心理学、社会学、营销学等方面的知识,让我们在谈判桌上,激烈的竞争中不断改变思维,调整自己的位置,水涨船高。书中巧妙的攻心策略,犀利的透析放大效果,无异于一场思维上的饕餮盛宴。
  • 混沌滴血

    混沌滴血

    夜来临,一场杀戮打破了平静的山村,父母身亡,哥哥失散,吴亦航十年隐忍,只为了一鸣惊人,于是乎,当他奋起之时,掀起了异常血腥的杀戮,神秘的项链到底代表着什么意义,命运的背后又是谁在操控,需要他去探索。疯狂的杀戮,血腥的战斗,精彩的故事才真正开始......
  • 主管不要太老实

    主管不要太老实

    不会用魅力保卫权力 不注重自己的形象,一味地让员工适应自己/95 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承受“高处不胜寒”的孤独,公私不分,亲此疏彼,安置心腹,暴眺如雷,不了解情况就对员工横加指责,跟下属“老死不相往来”,主管太老实等于没效率。老实的主管喜欢挑大梁,无论大事小情都要亲自过问。他们事必躬亲、兢兢业业,每天都早来晚走,而他的员工却在悠闲地享受大好时光。主管太老实等于缺手腕。老实人往往把规矩看得高于一切,他们从来都是按常理出牌。规矩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不可触犯的“天条”。员工在背后不称呼他们“铁面无私”,而是叫他们“老古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