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36100000021

第21章 书生情色(2)

普通人的关怀与照拂是非功利性的。关于这一点,我可以举成千上万个例子。我奶奶是个小脚的山里人,但却有海一样宽厚的爱心。从抗日战争起就接待山外来的官人,已接待了无数的革命干部。每有山外的下乡干部来,她总是倾家中所有,侍弄很好的饭菜,干部走了之后,她尚不知人家的名字。她很应该向官人们提一些要求,也可以理直气壮地要一些同报;但她从未启齿过,她认为这样做是一件羞耻的事,有碍天地良心。她曾说:“客人上咱家里来,不好好待客,咱还能做啥呢?”她的话就是一句乡土哲学,有学问的人,可以诠释很长的一个篇幅。我亦能。但我不能去做,祖辈传给你的是一种生命密码,心灵破译便罢了。

所以,奶奶虽交了那么多大小干部,她的儿孙仍未走出乡土,仍过自耕自织的生活;生活得不算富裕,但都很乐观,整日里乐呵呵地,对外人不存一分芥蒂。只是奶奶已经老了,不能动了,整日蜷在土炕上,无声无息地等待着一个日子。外人进屋时,一双无神的眼亦会倏地亮起来;但她已无能力侍奉客人了。

我为奶奶伤心。

还有一个叫刘振祥的老人。他是个普通的退职老干部。我刚分配工作时,年纪极轻,离家又远,他怕我想家,晚上总是陪我聊一会天。他知道我爱好文学,便鼓励我写作。他甚至与一个叫土庭辅的老人一道,同我一起上《诗刊》社的诗歌刊授学院。他们是有一把子年纪的人,对新诗,不仅了无兴趣,而且“隔”得很;所以陪我学习,实在足为我提供一股精神助力,其用心良苦矣。后来,在写作上有了一点成绩,他又毫不犹豫地向区里领导推荐了我,所以,我能有现在的光景,他是奠基人之一。

至今我在仕途卜生活了十五六年,曾经也掌握过一定的实权,他却从来没张嘴要我做点什么,甚至未喝上我一瓶酒。每当在街头碰到他,我感到惭愧,颇磨不开面子,他却主动奔上前来,热情地握着我的手,嘘长问短,嘱我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近来,我被从实职上调下来,任一个搞文化的“闲职”,许多从前簇拥在身边的人渐渐远去了,不禁牛一种失落与孤寂之情。他却从电话簿上查到我的电话号码,热情地打来电话:“这有什么小好,人的成功,其根本就在于,适得其所,发挥优势。你是区内有名的作家,你不搞文化,谁搞文化?”

我心里热得很,泪水像一只肥白的虫子,在脸颊上蠕动。我的父亲几年前去世了,心里总有一种失去父尊的虚空;这时,我真想在话筒里叫他一声父亲,但还是止住了。这是一种不可言说的情意:且莫说,且莫说,一说便俗。

这个话头就此打住吧,让我再说一说普通人的另一个性情,便是对别人的关怀与照拂,极为珍视,知恩图报。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是文人说的,但文人只说不做,且层出不穷的是见利忘义、见利忘情之徒。真正心口如一、既说且做的是普通人,是生民百姓。普通人是人情厚土,是道德良心。关于这一点,我亦可以举出成千上万个例子。

彭文润是良乡地区梅花庄村的个体医生,他有祖传的治疗不孕的绝招。但那个年代,不允许他行医,他几乎成了一个废人。改革开放之后,他得以开业,再加之朋友们的多方帮助,他的个体医院火爆异常,经他之于诞生的婴儿逾千逾万,并成为国际上一家医疗机构的名誉教授。功成名就了的彭文润却没有暴发户之态--他每年都向“希望工程”捐资,向地区的福利与公共事业捐款,已累计捐赠二十三万元。有人说他神经有毛病,他却说这是知恩图报:国家政策是他的护身符,广大患者是他的衣食父母。

日前,我去拜望他。他坐在一个旧几案上喝粥,就着一浅碟里的腌黄豆。他不疾不徐地往嘴里搛着黄豆,一颗,两颗,三颗,四颗……仙风道骨,神态怡然。

还有我的一位叫刘军的同学。他家境蹇仄,事事靠他撑持。为了他弟弟考学的事,他求我帮忙;我正有着这个便利,所以,只用举手之劳便为他解了难题。如此,这便是一桩不足挂齿的小事。但他却念念不忘,每到春节,都要亲自送来年礼,十年有余,年年如期。去年,我对他说:“你是老兄,应该去看你;那么一点儿小事,承兄如此挂怀,我心不安。”他只是笑,一言不发。待到今年春节,他又如期到来,我便感慨不止:

“哥啊,你是年年给我送来教导。”

“什么教导?”

“你是在告诉我:能为别人做点儿事,是幸福的;要想安安心心地消受这种幸福,只有多多地为别人做一些好事。”

普通人可写的事何止万千!但笨拙的笔,也只能写书这纸上的一二。但这已经足够:对别人关怀与照拂不求功利,得到别人的关怀与照拂知恩图报,这正是人类万种美好的根基与本源。为什么人们的好话与宣言说得那么多,市井人情却愈加浅薄,概因为人们漠视和忘却了这朴实而本质的语言,而沉陷于那迷乱而华丽的所谓现代话语。

在繁丽的世象中,我们可能什么都是,又可能什么都不是。什么都是,我们狂妄;什么都不是,我们痛苦。还是回到普通人中间来吧,还是安心地做一个普通人吧;那样,我们的幸福生活,便真正开始了。

4.我之于花

坦率地说,我是个不太关注花朵的人。至今,从未亲手养过一盆花,是一个可靠的例证。

1987年,同办公室的一个中年女同志,在办公室空旷的地中央,放了一大盆君子兰。花是她从家里搬来的,给办公室带来极温馨的家庭气息。

那花的叶片长得肥阔而鲜嫩,花开得也出奇地好,花瓣之红居然映红了人的脸。因为花的缘故,拉近了我与她的距离。她似乎不是我的一个同事,倒像是屋里的大姐。

她给花浇过水后,我便在适当的时刻给花松松土。因为同享一株花,侍花的劳作便不好意思让她一人做;所以,主动地与被动地,我们有了一个共同的牵挂。那花一天天长得好,我们的心情亦一天天地好。

后来,那女同志调走了。她想把花留给我,但我不太会侍弄花,怕将亮丽养成黯淡,还是让她带走了。

以为会想念那花朵,心情却什么也未发生般地平静。

有花在前,可以欢乐着花的欢乐;无花在目,竟也甘于无花的空茫。我不是花的多情者。

但我却是花的知情者、知味者,或者说,是个会品花的人。

我喜欢有药香味的花,比如米兰、紫荆。

米兰的药香较为浓郁,有一种致人昏蒙的感觉,是一种致幻药;内心不清净的时候闻之,让人感到心悸。紫荆是开在原野与山冈上的花,淡淡的涩味如风般轻爽,可以令人产生许多美好的感情。比如爱情,普通人家的女子也是花,是紫荆类的花;亦有香味,因为不能香得纵情与开放,便有了涩味,紫荆花般涩涩的药香。戴望舒喜欢丁香花般的姑娘与丁香花般的爱情,其实亦是一种紫荆情结--因为他不识紫荆,丁香与紫荆一样,皆是淡淡的涩涩的药香。

为什么喜欢有药香的花朵呢?

这与我的生活态度有关一我不喜欢大喜大悲、大丑大恶的生活。这样的生活不属于普通人。快乐中有忧郁,幸福中有苦涩,欢笑有泪光……这才是普通人的实际生活,亦是我喜欢并接受的生活。

我还喜欢开得寂寞的花朵。

比如山海棠与野水仙。

山海棠与野水仙都开在遥远的山里,开在山背阴处,或滴泉之畔。可以有水,也可以没水,只要有一丝水汽或一线阴凉。山海棠的花开得鲜艳,野水仙的花开得白亮;但都开得很寂寞,无人问津。

但寂寞之花,却开得很不马虎。风尘常侵袭这寂寞之花。风过后,花的枝叶并不欹斜;尘埃落定,花瓣与叶片之间竟会一尘不染。山海棠与野水仙,开得寂寞而自尊,寂寞而清洁,寂寞而温暖。

这是人都很少有的品格。

所以,从僻野山乡走出来的人,在滚滚红尘之中,贫穷却不自卑,平凡却不流俗,概因为有这些寂寞而高贵的花朵做他们的老师。

自然的陶冶胜于人的教化啊!

说自己是个不太关注花的人,却说了这么多关于花的话,似乎有些自相矛盾。其实,并不矛盾,因为我是个不太在意外界事物的人。

外部世界,有时阳光明媚,风调雨顺;有时却寒冷如水,风雨如磐,是个千变万化不由人的存在。外部世界的强大与无序,对人是一种压迫,让人感到人生无奈、人生无常、人生如梦。这些感觉是有害的,它们蚕食着人最后的一点自尊,最后的一点意志与耐力。这最后的一点,是人的生存之花,失去它们,是十分可怕的。

要使作为人的自己有足够的抵御能力,必须走向自身,走向内心--不对身外的一切抱有奢望,一切希望缘于自身,身外的东西我奈何不得你,你也同样奈何不得我;世上从来没有救世主,只有自己救自己!

这就是说,要过心灵的生活,即:过理性、智慧与思想的生活。

在这方面,梭罗的《瓦尔登湖》,是人类心灵生活的最灿烂的花朵;正如僻野山乡之人师承山海棠与野水仙一样,我的灵魂师承梭罗的心智之花。

梭罗使我相信:只要我们的心灵有意识地努力,我们就可以高高地超乎任何行为及后果之上;一切好事与坏事,就像奔流一样,从我们身边经过,而我们却平静异常不被其左右。一个人若能自信地向他梦想的方向行进,努力经营他所向往的生活,他是可以获得通常意想不到的成功的。

梭罗还使我相信:多余的财富只能够买多余的东西,人的灵魂必须的东西,是不需要花钱买的。

多年来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使我神清气爽,内心妩媚。我虽没有亲于培育一株自然的花朵,却感悟到了心灵之花的至真、至善与至美。自然之花易凋,字纸上的、思想上的花朵,却永恒。

所以,我之于花,不见的,是花的颜色;亲和的,是花的品格。

5.我之于电脑

用电脑,我是典型的被动一族。

至少是在十五年前,北京作家集体“换笔”时,就有好几位作家朋友劝我“换笔”。但我一直不为所动。我的理由很简单:我是一个业余作家,写作时间少,产量也少,不值得用电脑;另外,业余写作,走东串西,居无定所,也不易用电脑。因为那时笔记本电脑的价格颇昂,工薪阶层也买不起,就根本不在考虑之列。其实最根本的一个原因,是我的写作习惯使然;我每写一篇文章,都是先打草稿,然后再恭恭敬敬地誊抄在稿纸上,并且边誊抄边修改。所以誊写的过程,就是再创作的过程。没有这道程序,我的文章就写不好,就没有自信。每当眷抄完了,看着工整清秀的稿面,有一种满足感,感到,文章发表不发表都无所谓,手稿本身就已经是一件艺术品了。所以,我的手稿承载着我的一种特殊的美学追求,氤氲着我的生命温度,是艺术生活的具体体现。况且,我骨子里固执地认为,一个作家,如果没有手稿,没有手迹,还算什么作家,那便成了作坊里的工匠了--书写本身就是创作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正如雕刻家用刻笔在质材上一笔一笔的雕刻。有好多作家用电脑写作,待出书时,出版商要附一则手迹,作家还要临时补写一张,让人感到很是滑稽。

祁晓冬兄有很强的事业心,在孤独中刻苦地进行着现代经济学研究,让我佩服有加,便乐意在他编辑的版面上发表文章。虽然文章发表之后影响面不大,稿费也很低;但文章赠知己,宝剑赠烈士的情怀,还是让我乐意把文章寄他。算是一种想约与鼓励,有一种惺惺惜惺惺的悲壮。

后来看电视的一个电脑节目,发现他还是个特邀主持,才知道他是个电脑专家。便感到,他虽然孤独,却并不落伍,比我现代得多。我便有些遗老的感觉,也想接触一下电脑。但我对电脑的感觉太迟钝,很久也进入不了状态,学了几天就放下了。后来我写民了几部长篇,仍然是手写,写得昏天黑地,有生不如死的感觉。便向晓冬兄倾诉。晓冬兄笑着说:“我真佩服你的毅力,但你的生命消耗太大,你应该学会运用现代文明成果,节约精力,葆有旺盛的创造力。况且,使用电脑,应该是现代人的基本素质,是现代生活的一张入场券;所以,不是你乐意不乐意学的问题,而是必须学的问题。”

他的规劝,使我有了电脑意识,我开始准备购置电脑。我打电话通知晓冬兄,让他帮我选择一种好的电脑型。他说,你来吧,我会给你选一台既经济又时尚的电脑。儿子听说我要买电脑,比我还要兴奋,“早就该买了,有了多媒体装置,CD、VCD和电脑游戏真是酷毙了!”他的兴奋引起了我的忧虑;市井上的电子制品乌龙混杂,污人眼目的东西很多;一旦置备了电脑,你不可能整天监督孩子的操作,稍有失查,孩子便被污染了。所以,儿子引起了我的惊警,这个电脑还是晚办一些为好,等他长大了,有独立的判断意识了,再办也不迟。

置备电脑的事就搁下了。我依旧用笔写作,且文章愈写愈勤奋,发表量比有些专业作家还大。这时,我认为,使用不使用电脑,并不是衡量一个人有没有现代意识的标准,只要头脑不旧,常能思考新问题,并有自己独立的见解,也算是走在时代前列的人。我身边有许多人买了电脑,但他们多运用的是电脑的娱乐功能,智力的开发项目几近于无;所以,电脑在这些人手里,只是个“玩艺儿”,并不是高级的智能伙伴。从他们身上看出,没有电脑也不是很遗憾的事。没电脑的日子过的也心安。

几年过去了,单位来了一位新领导。他是一个具有现代思维的开放型领导,他把提高干部的现代化办公水平作为一项重要丁作来抓。他为每间办公室都配备了电脑,要求每个人都要学会操作。起初我并不太介意,依旧我行我素。后来我发现,机关干部除我以外都狠劲地学电脑,原来单位要把能不能使用电脑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一项内容。我受到了震动,因为自己在哪方面都不比别人差,如果只因为不会用电脑,就落在别人后面,真是得不偿失。

被逼之下,我开始学电脑。奇怪的是,不出十天,电脑的几项常用功能基本都掌握了,并没感到吃力。所以,不会电脑,真不是一个智商问题,主要是一个观念问题。观念不能自己解决,社会会不由分说地帮你解决。因为现在是电子时代了,时代不会轻易放过每一个有文化的人。

说实在的,学会电脑之后,我感到它的快捷,虽然能节省人的力气,但在一些深刻思考面前,它往往会辞不达意。比如文字处理,写小说,因为是平面的形象思维,手下的表达几乎就是脑子的表达;但一些思辨文章的写作,思索总是与手下的点击相脱节,必须用笔墨的涂涂改改才能把思绪拽出来。所以让我感到,传统的往往是深刻的,现代的很可能是浅薄的。这只是我的一己之见,也许偏颇,但真实。虽然文字处理已很娴熟了,但写思想随笔时仍找不到“深刻”的感觉,便仍是手写初稿,再用电脑打过,颇有“脱了裤子放屁”的味道。但没有办法,因为许多编辑朋友已习惯看打印稿,往往对我厚厚的手写稿提出抗议,甚至以拒看相“威胁”。晓冬兄比较宽容,只要我表达需要,手写打印随之。这才是真正的现代意识。

同类推荐
  • 国防部长浮沉记

    国防部长浮沉记

    这一历史的大悲剧仅仅是本书的序幕,而层出不穷的磨难和骇人听闻的迫害才是彭德怀坎坷命运的真实记载。老奸巨猾的康生之流如何在毛泽东面前诡进谗言;毛泽东将彭德怀遣往大西南目的何在;奉“中央文革”之命的两大派红卫兵头头如何十万火急抢押彭德怀进京。1959年的庐山会议上,敢于为民请命、犯颜直谏的彭德怀从此罹难。为民族昌盛两呕心沥血的彭大将军如何被惨不忍睹的法西斯手段摧残至死
  • 元曲三百首

    元曲三百首

    《古典诗词精品丛书·元曲三百首》收录了三百首元曲精品诗词供文学爱好者赏析。中国古典文学发展到元代出现了又一座丰碑,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元曲”。清末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序》中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这就充分肯定了元散曲在诗歌史上的地位。
  • 中国报告文学的凝思

    中国报告文学的凝思

    “社会问题报告文学”的历史作用和意义、报告文学的新闻特征及其变异、谬种的泛滥——对“纪实文学”的追问、写实文学:愈演愈烈的风潮、“史志性报告文学——报告文学的新形态、报告文学要展现刚性品格、报告文学的时代品性等
  • 雪域放歌

    雪域放歌

    《雪域放歌》是黑龙江省第三批援藏工作队的重要学习成果和精神收获。这部诗文集感情真挚、内容丰富,充分体现了龙江援藏队员们对西藏的热爱眷恋和好男儿志在四方的豪迈情怀。
  • 为了弱者的尊严

    为了弱者的尊严

    文主人公梁雨润到任山西省信访局副局长,主抓群众接访工作,经他之手处理的民事案件和化解的难题数以千计,而且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在中央、省里挂名的“老大难”问题。由于文章的篇幅限制,笔者不能一一记述。但在采访日子里,所到之处,感受最深的一点是梁雨润同志在百姓中的威望之高,令我常常敬佩与感动不已。
热门推荐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最妃

    最妃

    命运的齿轮转动,是一见钟情的缘,还是命中注定的劫?当小腹黑遇上大腹黑,谁黑了谁?———轻松宠文,看妖孽男主如何宠妃养成。【小剧场:】慕容妃姒:烬哥哥,我去了东宫,把太子妃打了一顿。南云烬:(神色淡然)打了便打了,让幻觉送点医药费去便是。慕容妃姒:你知道我为何打她吗?她骂我是狗!南云烬:(怒而拍桌)放肆!她当本王是死的吗!!慕容妃姒:嗯嗯,她太过分了,我说她太美了,亮瞎了我的狗眼。南云烬:……慕容妃姒:她说那我一定不是南凤国的,因为南凤国的狗长不出人模样。南云烬:!!!
  • 万古武尊

    万古武尊

    “大武尊系统”在手,从此装逼打脸不用愁就算猪一样的队友,飞扬跋扈为谁雄!穿越成为败家纨绔,携大武尊系统逆天崛起,只要少爷一挥手,问谁可纵横捭阖,睥睨天下,照样带你装逼带你飞!,无穷世界,不畏苍天遮望眼。书写永恒传说?唯我万古武尊!
  • 钢之魔法师

    钢之魔法师

    他被穿越了成为大法师的魔宠,然而终极召唤进行时他本来有机会变成个超级强者,却鬼使神差的选择了一个毫无战斗力的辅助天赋,能查看任何人心里的想法,做为化工双硕士学位的亚洲第一实验员,渐渐的他发现魔法什么的,其实真的很简单!
  • 接棒美医重生大逆袭

    接棒美医重生大逆袭

    幽深的地下车库中,他血红着眼睛,歇里底里地咆哮道:“为什么你就是不肯放过我?为什么?!”她凄楚一笑:“怎么,难道你打算再杀我一次?”以为终于尘埃落定,她流着泪倔强发问:“你爱的是我,还是这具并不属于我的美好躯体?”一把钥匙,牵出一段惊心往事;两场暗恋,通向天堂和地狱两个结局;三座城市,三个不堪回首伤心地;四个男人,谁是真心,谁是假意,谁不离不弃,谁暗藏杀机……
  • 改革大佬王安石

    改革大佬王安石

    历史上,改革人物向来受到争议,而尤以宋朝的王安石为最甚。有人骂他是“民贼”,是“古今第一小人”;有人赞他是“圣人”,是“古今第一完人”。罪恶的阴影与神圣的光环从来没有如此纠结地围绕在同一个人身上,除了王安石。北宋神宗年间,王安石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精神,推出一系列变革措施,力图挽救积弊已久的大宋王朝。可是,他试图富国强兵,却招致朝中几乎所有大臣的群起攻击;他想要为民谋利,不料百姓却拿他像猪狗一样谩骂。而且,他不但生前不被看,理解,死后数百年也都背负着骂名,直到近代才有人为其翻案。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永不结痂的伤

    永不结痂的伤

    韩桢看着苏禹那副乖巧的样子,死了不可惜!哼!哟~你说的啊,在苏禹眼前晃晃道。韩家的千金用谎言成功说服她代替自己,她的目的是拿回所谓属于她的一切,而她,慢慢对总裁产生情愫。阻挠韩千金道路的人只有死路一条。当谎言被拆穿,苏禹绝望着,为了自私自利,韩千金会做出什么?当身陷爱恋的她得知自己的爱会毁了他,她会继续爱着他吗?当他知道了和自己相处的是一个被取代的人,他对她建立起来的感情能依旧下去吗?永不结痂的伤!苏禹眼睛跟着枪鱼片动。是谁受的伤?是谁的伤口永不结痂?片段一:车前,一个呈大字型的女子拦住车的去向,白色的婚纱不在洁白,两眼无神。京韵噗,愤愤的看着车内如果不是看到那人的脸,会让人觉得她是疯子。,世纪集团的总裁对韩家长女极度宠爱,安慰着。一路跟随的记者看到这一情形,立马围向她。斗气似的,却不得不急忙转身跑开。总裁车慢慢的调转回头,这样的情形,让原本已经兴奋的记者更加兴奋,有的已经开始现场报道,说,把筷子往桌上使劲一扔。饿死算了,不顾延迟婚礼带来的巨大损失,重新返还韩家。一路跑到自己的房间,不管门外爸妈的怒骂,她抱着双膝坐在地上,无声地哭着。房间的隔间里走出一道人影,拍着她的肩膀,没人疼,看向镜子,镜中的她们同样拥有绝世容颜片段二:晚上。餐桌上气氛异常。苏禹时不时瞄京韵的神情,见京韵没有开口,始终不敢动筷子吃,可怜兮兮的看向其他人。总裁悠闲地吃着食物,没人爱的,吃自己眼前的食物。好饿。苏禹咽着口水盯着京韵前面的卤枪鱼肉,眼巴巴的望着,可是京韵就像没看见一样自顾自的吃着。从下午苏禹鼻青脸肿的被京韵拎回家后,苏禹就一直像孩子犯错似的安静待在一边,看京韵脸色行事。想吃吗?京韵女主人姿态的使唤着苏禹,说东不敢到西鱼片渐渐接近嘴巴,突然嗖地,她,当一切如白纸呈现大家眼前,头发凌乱着,反正世界上少他不少。京韵闭着眼睛,哇!真好吃!眼睛眯开一条缝看苏禹,市井普通的女孩,因为和韩家千金一模一样的面孔而被取代与世纪总裁成婚。是什么让伤无法结痂?看着越来越多的记者围过来,她回过神,盯着他,哈哈大笑起来。她抬起头,韩桢低着头,一直强忍着不让自己笑出来。京韵夹起最大的枪鱼片,眼神里透露着恨。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庶色可餐

    庶色可餐

    韩府庶女九姑娘,八岁时和姨娘被太太赶到田庄,三年后姨娘病逝受尽恶奴欺压。两年运筹帷幄,一朝得回韩府,从此步步为营在韩府站稳脚跟。怎奈封建礼教压死人,她再怎么足智多谋,仍旧要接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办婚姻。嫁入名门只求衣食无忧有一席之地,却抵不住暗潮涌动人心险恶,无奈之下只有奋起反击。她从来都不是善男信女,不说话不代表她是傻瓜,不反击不代表她在害怕,惹恼了她,一样扇坑爹的嘴巴子!成为当家主母,管教便宜儿子,教导乖巧女儿,收服夫君,一切尽在掌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