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36100000013

第13章 夜犬吠影(2)

所以,它已不是“文字清玩”,而是纷繁的文化气象。总之,它的人世点,是不满足于书中所得,不沉浸于书中义气,而是“借别人的酒瓶装自己的酒”,即借助从书中或因书而得到的生命感悟和激情,去述怀,去“言道”。它世俗的着眼点还在于凡常人生对精神的敬畏、对书籍的敬畏;因而凭借“子曰”效应,完成对灵魂的“浸润”与提升。

因此,新读书随笔对书评写作的文体意义,是全面的,也是深刻的,不能再等闲视之。应该大力提倡。

5.反思的“神经”

就新中国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来看,经历了“延安整风”和“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后,到解放初期,大部分知识分子,尤其从延安走来的知识分子基本七完成了思想的改造,自觉地完成了从“个人话语”为中心到以“国家话语”为中心的转变。这一转变意味着,文学在走向真理之途中,不再是抒发自我情感、表达“个人发见”的艺术手段,而是参加革命的一种方式--在走向社会之途中,作家由“自我”融入“大我”;在艺术个体与社会本体之间,作家又义无反顾地投身于后者,个人只是社会本质力量的一种体现符号。

在这种情形下,正如舒芜在《论主观》中陈述的那样,知识分子对新中国有很旺的心气,精神上几乎完全认同于主流意识形态,那时一提起“毛泽东思想”,马上就会想到它是从中国人民百年苦难中提炼出来的真理,因为是从禁止和迫害中抗争而出的,便有一种道德正义的光辉。所以,当胡风与主流意识形态发生冲突的时候,知识分子采取了对胡风进行批判的态度,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它不是在利害权衡之下的权宜之计,而是真诚的“道德”姿态。于是,评判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的道德面目,就不能离开这个历史的“原生态”。在当时的环境下,对胡风的批判和“背叛”是理所当然的,它不仅是意识形态的政治要求,也是知识分子的主观诉求,并代表着“正义”的方向。站在今天的道德立场上,一味地指责舒芜和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还不是一个公正不公正的问题,而是一个能不能摆脱历史的“催眠”作用,建构历史理性的问题。

同时,对舒芜个人的激烈指责态度,也正反映出中国知识分子历史评判能力的低下和道德评判标准的原始,中国知识分子现代人格的建构,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以理性的历史观评判,当时的知识分子好像只能作出那样的选择。因为真理都是相对的,道德标准更不是一成不变的,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价值尺度,这是一个基本常识。

离开常识的判断是高谈阔论,是虚妄,声调越高,误人越深。以此而论,在那个特殊的历史阶段,舒芜的出现是注定了的,这一个舒芜不出现,那一个“舒芜”也会悄然登场。

所以,既然“舒芜事件”是在那个大的历史背景之下产生的,就不能脱离开这个历史背景,在抽象的“人性”层面琐屑地摩挲。记得在“文革”中,人们经常引用马克思的一段话: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既然“舒芜事件”已经上升成一个政治的事件,就不能漠视其“政治”因素。否则,就显得知识分子过于一相情愿,过于天真与自虐。同时,在清算旧的不道德的同时,我们又结下了新的非道德之果;那样,我们的后人,也许懒得在跟我们清算,但他们绝对会把我们作为旧道德的遗老来嘲笑。

因此,我同意祝勇先生的观点,对“舒芜事件”的反思,我们不能拘泥于对具体人和事的反思,作个人恩怨与是非的评判,而是把反思放在大的社会与政治背景中进行--不仅反思个人,还要反思“体制”,寻找操纵知识分子乃至人类精神的那只看不见的“魔手”;反思往昔,正是为了找准建构新道德的理性坐标,更好地完成历史赋予我们今人的使命。因为历史并没有过去,从某种意义上说,前人的弱点也正是我们的弱点,我们所作的事情,很多是重复前人作过的事情。对前人的批判,必须与自醒和自警紧紧结合起来;如此反思,才能使前人的代价没有白付。从这种意义上说,舒芜的不曾忏悔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这块永不痊愈的疮疤,会永远撩拨着中国知识分子的“痛处经”,其警示作用,会变成每一个有道德有良知的知识分子最敏感的神经。

6.感受《声音的重量》

翻检《声音的重量》顿感一种攫人心魄的魅力从书中透出来。书中的几个作者,李洁非、韩毓海、孙郁、李书磊、鼓程和祝勇,是当前思想界极为活跃的人物。这样的方阵是一个逼人的方阵,是一个极具冲击力的方阵。再逐篇读文,直感到当代思想界的风采与颜色已尽收眼底矣,当叹为观止!这样的一部书,名为《声音的重量》便恰切至极也。

文人是知识者,当然又是思想者。文人最初的成功,缘于天分的驱动;最后的成功,却缘于他内心的自觉。他们对已知与未知的世界不仅充满了好奇,而且充满了探求的欲望。这种欲望是他们长期在书斋中浸淫的产物,是他们对精神力量过于敬畏的产物。所以,文人以精神或思考的方式干预生活、参与生活与其说是一种责任心与使命感使然,不如说是一种生命的定式:无论他身处什么样的境界,他们都要表达,他们相信“声音的重量”;声音的重量“锻造”着人类的良知与理性,使人类的生活走向整体的道德与和谐。《声音的重量》的几位文人的表达,莫不是这种表达,而且,既是个例与具象,又是典型与风标。

李书磊的随笔,整体地表现出一种文人的自省与达观,让人感到文人生活的温暖与希望。他认为,文人生活,由于文人是思想者,他对人性、人情和人生的深刻了悟使其进退得体。文人的生活,的确是一种“化境”,孔子的人生镜像便是一种大辉映。历来文人多病、多贫、多蹇,却生生不息,便是缘于这种“化境”。外在的助力当然会被文人所依,文人的得救,根本在于自身的救赎:在于灵魂与精神的不失据。

因为文人具有“灵魂与精神的不失据”,其创作与文字,便更具永恒不灭的光辉。为什么,文人的声音具有穿越时空的重量,就在于,文人的创作是“人性的最高完成”。

祝勇与彭程的随笔文字,在伦理中具有鲜活的诗意与激情;他们视野广阔,触角细微,他们测惕古书、解读节气、审视世象、爬梳文化……几乎人生与世象的所有角落都留下他们的思考与声音。这是一种执着的表达,其目的便是说文人的声音“穿透浮躁的都市与喧闹的乡村”的砥砺时间的磨蚀;让世人感到,对于人类的生活,文人的精神与思想的影响是无所不在,其干预的成果无所不在--这便是一种永恒。从历史到流行,他们统统观照;但他们并不碎语如聒,湮灭在对人生与世事的表象评判之中,他们的话语始终把握着一个根本性的基调,便是生命的价值问题。

所以,《声音的重量》,干脆便可以说,它是一部解析生命价值的释义书!

孙郁的随笔文字,是最为沉重的文字,因为他思考的对象是大思想家的人本与文本。他面对的是人杰,是杰出的思想本身。从他的文字里,感受到他是一个勇于承担“思想痛苦”的人,他不满足于聆听卑贱的本性与“贫困的恐惧症”;富家子真正的解放,不在于财富的拥有,而在于人格的高贵与心灵的自由,便是做富家的“逆子”与“贰臣”。那么,对于当代的中国,那种“有钱就有理”的经济哲学,便是多么卑贱的一种货色啊!

韩毓海发出的声音是讽世的,亦是警世的声音。譬如:这种惊警之音,俯仰皆在,听不胜听;直让我们想到:作为一个思想者是有用的,是幸福的;作为一个思想者又是特定的,是须臾不可自菲的;作为一个思想者又是生之有所依的,其所依,便是他卓异的声音;作为一个思想者又是有出路的,其出路便是不仅要会说,而且要像说的那样生活。

读罢《声音的重量》的所有文章,我有一种从未有过的大欢畅。思想的声音是可以穿越时空的;思想散发出芬芳,并产生大的影响与功效,往往是在穿越时空之后。

7.当下批评“考”

坊间热炒的一部《十作家批评书》,引起了“坛”上“正统”批评家的不安,于是,他们紧急聚会,商讨对策,这有《文艺报》2000年1月25日和2月22日的两大版纪要为证。

然而通览他们的煌煌大论之后,却痛彻地感到,那热烈的背后,是一片苍白,是一派空泛。以他们开出的“药方”,要重振文艺批评的话语权威,依然是来日方长。因为他们更多地讨论的是文艺批评的外部环境问题、批评的技术问题。而没有放下所谓批评“权威”虚妄的自尊,做“刮骨疗毒”似的自我解剖,直面批评人格的建构问题。

而文艺批评衰颓的症结,正在于独立的批评人格的长期缺席。

作历史的回顾,文艺批评的确有“话语霸权”似的至高无上的话语地位,确实有叱咤风云的话语威势,文艺批评不仅“批评,”而且还引领作家的生活与创作--文艺批评的垂顾,既可以使作家步入天堂,也可以使作家堕人地狱。姚文元的文艺批评曾使多少作家胆战心惊!即便到了改革开放的初期,冯牧的文艺批评也起到了使作家一夜走红的作用。比如《乔厂长上任记》,比如《高山下的花环》等等。那时,能做得成一个批评家,是一桩高高在上的事,颇有些代“圣人”言的味道。

但正是这种姿态,让人们看出:那时的文艺批评的话语地位,并非缘于话语自身的质量和魅力,而是建立在对权势话语、意识形态话语的依附之上的--姚文元时期是直接的依附,冯牧时期是间接的依附。所谓间接依附,是在改革开放初期,人们渴望思想解放、渴望拨乱反正,而文学正可以迅速地传达这方面的信息,使文学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于是,那时,任何有思想解放和社会变革含量的作用,都会迅速地被广泛接受。这时的文学并未同政治相剥离,而是政治改革意愿的生动表达。所以,那时的文艺批评的分量,就在于它的“意识形态”的含量,也就是批评对主流意识的拥有和阐释,可以引导作家这样写而不是那样写。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入,社会政治逐渐解开了对文艺的“捆绑”,文艺开始从政治中“剥离”出来,亦即批评界所说的文学逐渐完成了对“主流意识形态”的疏离与消解。

这种疏离,文艺本身也付出了“代价”,亦即它自身的边缘化。边缘化作用于文艺批评,就是文艺批评从“文艺舵手”的地位上跌落下来,不能再指点文艺江山,一呼百应。

本来文学的边缘化是社会进步的一大标志,它使文学回归于文学,获得了独立的社会人格,正可以通过自身的“张力”在社会生活中有所作为,但正如做惯了奴隶的人一下子当了主人,会不知所措一样,文学离开依附之后,一下子也陷入失重状态,文化人感到了所谓的“人文精神”的危机。在这种状态下,创作界经过多方艰苦探索,开始走上了“正路”,而批评界却一直呆在“落马”处,迷茫、彷徨、裹足不前。

创作界在不断摸索中,经过不断反思,有了较为健康的写作人格;而批评界,在创作的“拉动”下,未曾反思就仓促上阵,无序出击,愈战愈颓。可悲处还不在战绩之微,而在于虽没有了昔日的“霸主”地位,却依然有着浓郁的“霸主情结”,所以,为了依然能凌驾于创作之上,便千方百计从批评之外寻找可惜之势,陷入自觉依附之境是当时国人的真实洋相。于是,批评界在面对急剧变化的社会现实与眼花缭乱的文学现象,无为阐释、支绌应付的被动状态下,趸来外来理念,编制似是而非的概念,使原本清晰的解说变得混沌玄妙,什么“后现代”、“后后现代”,吓人的“理论”平地而起,颇“唬”住了不少老实巴交的创作界人士。一时期,胡编乱造者,被看作创新;佶屈聱牙者被视为天才……待尘埃落定之后,人们发现批评界手中所执之物无非是一张“画皮”而已,人们便嗤之以鼻,批评界的声誉便叉丧失一步。

(一)借“名人话语”,建构“话语霸权”

“名人”,永远是社会的“显”文化,智商再低的人,也懂得从名人身上拈取低成本高回报的利益,更何况自视甚高的批评界。他们以“重读大师”的旗号,冷饭热炒;以“排行榜”的方式,人为地制造热点;以捧抬“新名人”的运作,攫取追逐者的目光……一时间,名人如过江之鲫,令人无从尊仰。批评界因此而抬升了自己的地位:名人的身份是由我来评定的,“名人”的价值是由我来评估的,我不是“圣主”那还有谁?所以,不管你服不服气,“爱你没商量”。表面是捧名家,实际上是捧自己。待被认识破之后,人格下跌,声誉受损,乃自然之事。

(二)借“市场话语”,捞取“话语霸权”

市场经济的发展,价值取向日趋多样,文化也因之多元,以往的文化垄断格局被彻底打破了,市场因素介入了文学从创作到传播的各环节,当然也包括文艺批评。对市场的感知,批评界是最敏捷的一群。他们与媒体、商家合谋,既有阵地,又有财力,操纵舆论导向,左右读者选择。他们学会了适应市场需求,看市场的颜色行事,他们发动并组织集团式的商业炒作,媚时媚俗,大捧流行读物,借市场表露出来的“众的趣味”,开拓自己优越的生存空间。他们深知,众怒难犯,众人的唾沫可以淹死人,而“众”叉支撑着市场,市场不仅可以扬名,也可以获利,何乐而不为。于是,高不可攀的文艺批评,走向“大众”化、市场化,也就是庸俗化,沦为广告文字,成为流行文化的“帮忙”与“帮闲”的角色,成了奔走于市场文化宴席之间的“吃白食”的人。

关于“吃白食”,陆放翁在《老学庵笔记》中有生动记载:

北方民家言凶辄有相礼者,谓之白席,多鄙俚可笑。韩魏公自枢密归邺,赴一姻家札席,偶取盘中一荔枝欲啖之,白席者遽唱言日,资政吃荔枝,请众客同吃荔枝。魏公憎其喋喋,因置不复取,白席者又日,资政恶发也,却请众客放下荔枝。魏公一笑。

魏公的那一笑,是很尴尬的一笑:吃荔枝不可,不吃亦不可,一切缘于在白席之上,由一群吃惯了“白食”的人。

由此想到李国文先生的《文章得失不由天》和赵日升先生的《我的一个奢望》两篇文章(分别载于《文学自由谈》1999年第六期和2000年第一期)。这两篇文章,对时下炒作之风进行批评,希望作家要多练内功,着眼于好作品。二位对作家的批评意见很对,却有重要遗漏,一个是拗不过的市场法则,第二就是批评界“帮忙”、“帮闲”和“吃白食”的习惯。批评家希望作家多开新闻发布会,也希望作家多开作品讨论会--希望作家要勇于包装。没有讨论会,批评家哪有“白食”可吃?作家不包装,批评家哪里派得上用场?岂不就罢了批评家的饭碗?所以,批评家的“严肃”推辞,作家可千万不要当真,一旦当真,造白跟、受冷落,甚至被封杀是当然的了。文坛的现实,早巳证明了这一点。

同类推荐
  • 大海商

    大海商

    千帆云集,万商影随,从这里出发,征服世界。15世纪至19世纪末“闽南商人”以大海为舞台,以世界为市场,勇于开拓的历史。《大海商》用散文手法,发现历史,辩证地看沧海桑田变幻,激情澎湃地抒写了东南沿海的商人,填补了中国一段真实的海洋文化,情真意切地再现了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 林下云烟

    林下云烟

    精选了郑逸梅写人物、谈掌故、品艺事、话图书的文章上百余篇,撷英采华,变成这部郑逸梅美文类编。共分人物编、书话编、掌故编、艺事编四辑。所选皆为郑文精粹,而又以类相从,可以和而观之,也可性有偏嗜,各取所好,一编在手,尽享快乐阅读的陶然之感。
  •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短篇小说精品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短篇小说精品

    诺贝尔文学奖是世界上对文学作品的最高肯定,是世界各国文化的精髓。《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短篇小说精品》共收录了1905年至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短片小说精品40余篇,为所有读者提供一份可供学习、欣赏、借鉴的世界短篇小说经典之作。该书1995年12月初版,现经修订整理后再版。《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短篇小说精品》由毛信德和李遵进担任编著。
  • 人一生不可不读的120篇哲理美文

    人一生不可不读的120篇哲理美文

    许多人为领悟人生哲理费尽心机,殊不知一滴水里蕴涵着大海,一句话中蕴藏着博大的智慧。一本好书可以滋润你的心田,一篇美文也可以让你感受到阳光的温暖。
  • 闲庐文钞

    闲庐文钞

    本书所选29篇文章,分赋、记、序三种,作者试用古文写时代之事,抒今人襟抱。
热门推荐
  • 热风(鲁迅作品精选)

    热风(鲁迅作品精选)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 重生之晓晓

    重生之晓晓

    谁说的穿白衬衣的男人就是王子?她被他该占的便宜都占了,却成了传说中的第三者。她作为老爹的女儿,还怕行情不好?踹开这混球就是!五年后华丽转身,在酒店和小时候的“小霸王”相遇,英雄救美什么滴后……那个,大哥,我真不是你女朋友啊?不要乱摸乱啃啊!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人究竟为什么活着

    人究竟为什么活着

    “人究竟为什么活着”这一问题是亘古难题。乍一看本书的名称,专门研究人生哲学的人,可能会不屑一顾或嗤之以鼻,以为又遇上了一位现实版的唐·吉诃德;一般世人,则可能感觉到这一问题好像是不难回答的。
  • 抗日之无敌强兵

    抗日之无敌强兵

    现代特种兵孙卫国魂穿抗日战场,打鬼子灭汉奸,成就无敌强兵。“我们手中有枪,腰中有剑,何以让区区三岛倭奴亡我中华。宁碎头颅,还我山河!”——孙卫国。
  • 盗墓王妃之冥皇地宫

    盗墓王妃之冥皇地宫

    一次盗墓历险,注定她早早的失去了生命。一场穿越陷入阴谋祸灾的漩涡,注定无法平静。她,聪慧漂亮的盗墓女因一次机缘得知了可以重回现代的冥皇瑰宝。为了得到它,她义无反顾的踏上了寻宝的旅途。却不曾想,她的到来绝非偶然亦是必然。他,俊美博学潇洒的王爷。因挚爱‘死而复活’让他黯然的生活再一次燃起了一丝希望。他爱她、疼她、宠她,护她,将他的一切都给予了他最挚爱的女子。为了可以守护在她的身边,他毅然决然的随她走进了未知的世界。可当他面临做出选择的时候,他又要何去何从呢?是该选择所挚爱的她?还是那一抹来自未来的灵魂?阴谋的大门一旦打开,将一发不可收拾。灾祸的之门一旦打开,便无以遏止。当一切阴谋灾祸过后,她与他是否还有一丝交际呢?暗香疏影间,是谁撕碎了谁的结局?是谁束缚了谁的心?又是谁在召唤着谁?
  • 穿越之秀才娘子遇上兵

    穿越之秀才娘子遇上兵

    莫小小一朝醒来,发现自己并不是躺在软软的席梦思,而是一块硬板上,惊慌失措,各种混乱下发现自己竟然穿越了……还没有缓过神来的莫小小华丽丽的成为了秀才娘子,还是个立了贞洁牌坊的秀才娘子。家有八十的瞎眼婆婆要照顾,外有族亲要来抢夺百亩良田……既然穿越过来了,咱就认命吧,好好生活才是王道。治好婆婆的眼瞎,经营好百亩良田,一不小心成为了小小财主,本以为守着银子过日子也是舒适快活,没想到来了个兵硬说是自己的相公,赖吃赖喝不说居然还像上自己的床……俗话说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只是这秀才娘子遇上兵怎么也是如此...
  • 妖夫宠妻

    妖夫宠妻

    洛一一看着自己的小手小脚,立马悲催了。你说穿越就穿越嘛,咱重新潇洒活一回。可竟然穿到了一个小女娃的身上,你说小孩就小孩吧,咱就当重温童年好了,可这小女娃不知什么原因,在八岁以后,就长不大了,所以表面看起来只有八岁的样子,实际上却已经有十六岁了。洛一一,穿越到异世,悲催的发现这具身体原本的主人,因小小年纪锋芒毕露,遭人下毒,不但身体长不大了,连在这个世界上赖以生存的灵力都禁制提升了。尽管如此,在这陌生的异世,有至始至终疼爱她的家人,还很幸运的碰到了视自己如珍如宝的“妖夫”。本想即然如此,她就努力提高自己的修为,为自己重视的人遮风避雨,和自己的“妖夫”逍遥快活的生活下去。但现实并没有想像中美好。麻烦事一波接一波的找上门,几次面临生死边缘。可为了自己重视的人,只能迎难而上。尽管如此,有他的陪伴,她是一个幸福的小女人。然而,一场灾难,她差点失去了他。于是她不得不从小女人蜕变成女强人,踏上强者路,只为救吾夫。庆幸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她并不孤独,有很多人默默的陪着自己并肩奋斗。而他也以另一种姿态一直陪伴着自己,经历无数艰难困苦,生死相随。重生后,他依旧宠她如宝,她变本加厉护他如命。[片断欣赏]看着那条明明像蛇,却坚持自己是龙的魔兽,洛一一嘀咕道:“原来是没发育完全啊。”毛毛委屈的望着那颗粉红色的蛋,说道:“我又不是鸡,不会孵蛋。”洛一一诱哄道“所以这是一种新的尝试嘛,想想看,在自己的努力下,很快就可以看到一个新生命的诞生,不是一件很伟大的事吗?”两句话就把毛毛忽悠搞定了。看着一脸看好戏的腾龙,洛一一说道:“毛毛,你可以找腾龙打下手,孵蛋的任务就交给你们俩了。”腾龙脸上的笑意马上僵住了,它堂堂一条龙沦落到去孵蛋?不过看到毛毛一个眼神扫过来,腾龙立马小鸡啄米似的点头,他很识实务的。洛一一:“快看快看,有只好可爱的小白狗。”“小白狗”脸上的笑容立刻僵住了,反应过来后,大声骂道:“你这个没见识的笨女人,我是狐狸,狐狸知道吗?”寒老爷子:“只是有未婚夫,又还没有嫁,这时候就要展示你小子的魅力,虽然你实力比她那个未婚夫差点,长相也差点……”寒凝天:“……那你要我拿什么跟人竞争。”寒老爷子:“只要一一做了我家儿媳妇,我就不愁没钱花了。”寒凝天:“那行,我试试,一一有两只很可爱的幻兽,可爱到爆,我养的都比不上。”两人蹲在一兽笼面前幻想,院外的几人快憋出内伤了。
  • 祸水皇妃“逃”花运:桃花妃妃

    祸水皇妃“逃”花运:桃花妃妃

    (第二部正在创作)她一生下来就被一位白胡子老头说是命犯桃花的红颜祸水,18年后她的相貌倾国倾城,追求者也陆续不断,可是和她在一起的男人都不会有什么好下场,有钱的家道中落,没钱的轻则摔楼梯,重则死翘翘。哪知有朝一日她穿越了,一大早睁开眼睛自己却在不知名的朝代,自己的身份还是京城第一妓院浴花楼的头牌!老鸨金花妈妈咽下最后一口气的时候让她接管浴花楼,好吧!接管就接管,正当生意被她打理的井井有条的时候从宫里来了一道圣旨,命她参选今年的秀女,认命了,谁知进宫就被太后打,还好皇上来的快救了她,就这样她在龙床上睡了一宿......
  • 囧穿命犯桃花:新娘不上轿

    囧穿命犯桃花:新娘不上轿

    (【蓬莱岛】作品)一个爱看帅哥的女人,在生日上见到自己的干哥哥也能幻想一番。用通俗的话说她就一个“小花痴”,可是在穿越后却对眼前的美男豪无兴趣。哦,不!她不是没兴趣,她是怕嫁给他后人生不再自由。她爱帅哥,但不一定要嫁与帅哥。想知道她如何穿梭在众多帅哥之中的,且由《囧穿命犯桃花:新娘不上轿》慢慢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