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支行工作一段时间后她发现,要想做好上级行的计划财务工作,支行的工作经历非常重要,它会为未来做好计划财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于是,在工作中她便开始有意识地注意计划财务与支行工作的联系与衔接,关注什么样的计划与财务才更有利于支行的工作开展,怎样工作才能更有利于计划财务工作的贯彻落实。
工作中,她努力从计划财务的角度,去组织和检查支行的工作,寻找支行的工作规律,探索通过计划和财务推动支行工作的思路和方法。
她把计划财务与支行工作的问题写成了论文,在系统内的信息交流期刊上发表,受到了上级部门的好评和领导的重视。
她还对全行职业生涯发展环境和上升通道进行了分析,认为上级行缺少一位既熟悉部门工作,又熟悉支行工作、对综合管理有些研究的人来填补管理空缺,而自己是最合适的人选,况且女性高层管理者缺乏,自己恰好可以填补这一空白。
经过分析她对自己更有信心了,开始按照上级领导干部的选拔标准来要求和充实自己,工作开展中也有意识地向相应的标准看齐,增加与上级行联系的渠道和机会。
当她了解到最近领导班子调整晋升人选要通过考试决定时,便开始复习应考,在三个月后的考试中她的成绩进入前三,被列入考察范围。
她的考试成绩,加上工作和履历与上级的选拔要求正好相当,再加上高管层缺少女性代表,她便顺理成章地成为市分行的副行长。
在支行长的岗位上,每天大家忙的事情都差不多,但是朱女士却让她的工作多了一份自觉,有意识地在自己的工作中加进了一些促进个人发展的因素。
由于她有这种意识,因而才会不断回顾自己的工作,反思工作中的问题,加大工作的内涵,提高工作过程的含金量。
她努力把自己现在的工作与未来联系起来,把现在的工作加进未来所需要的内容,这就让自己的工作更有方向感,更有未来价值。
一个人的发展机会的多少与好坏,不仅取决于他对未来的选择,还取决于他对自己的“头寸”的管理。
她通过分析,了解到什么工作和怎样工作是未来最需要的,明白了自己在面向未来的时候还缺少什么,从而使自己的工作和计划更有长远意义。
她善于总结,善于突出自己的工作价值,而且知道怎样才能被人了解和认可,因而她做了其他支行长没想过和没有做过的事情。
她还非常重视职业生涯发展信息的收集,根据这些信息的分析找到了自己的短板,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并且努力把短板变成长板。
找到自己与他人的差别,打出自己的特色牌也是朱女士最有价值的职业行为,这使她能够让人在较短的时间内看出她与其他人的区别和特点,且有说服力。
组建自己的“啦啦队”
一个人能够走到支行长的岗位,一定有一群人在背后支持。而在这个岗位上再往前走仍然少不了大家的支持,特别是关键人物的支持。
有的支行长觉得自己干得不错,就变得“牛”起来,在员工面前端着领导的架子,对其他支行长和部门负责人也不够尊重,甚至动不动就顶领导两句,还吹嘘自己“敢抗上”。
每个支行长的手里都握有很大的贷款权力,很多客户为了及时获得贷款,常常围着支行长转,甚至曲意逢迎、拉拢腐蚀,有的支行长非但不警惕,还觉得自己有本事,最后搞臭了自己。
支行长是一个令人羡慕的岗位,社会上有很多人甚至以能与支行长交朋友为荣耀。但是有些支行长没有把这些好机会和关系利用好,没有给自己的事业带来什么好处,反倒因为“狐朋狗友”一大帮,影响了自己的声誉和未来的发展。
有的支行长生活上不够检点,有了权力、有了地位、有了钱,便开始胡作非为起来,影响了家庭的稳定,失去了家庭对自己未来发展的坚定支持,甚至闹得鸡犬不宁,无心工作。
有别人的支持,才能有自己的未来;要获得未来的发展,必须组建起自己的“啦啦队”。
第一,与上级领导搞好关系,让他们能够看得上你,觉得你行,能够让他们放心,并随时做出业绩给他们看,用事实去证明自己。
第二,加强与上级行各部门的联系,让那些在领导周围的人能够在领导面前经常反馈你的正面信息,并在关键时刻能够为你说话。
第三,要尊重你的员工,让他们感到你是最可尊敬、最可依靠的人,你的工作和能力让他们心悦诚服,会时刻想着你对他们的好处,他们也会希望你有更好的发展。
第四,要不断加强身心和行为的修养,不过分张扬自己的个性,充分认同共同的文化,始终把全行的共同利益放在第一位,凡事多为他人考虑,形成共同口碑。
第五,在工作中依靠群众的力量办事,不过分强调个人的作用,把成绩看作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有利益共同分享,让自己身边形成一个自觉的追随者群体。
第六,找到能够在关键时刻关心、支持和帮助你的人,特别是要找到在关键时刻可以决定你命运的人,与他们保持良好的关系,这样在关键时刻他们也许会助你一臂之力。
如果能够组建起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啦啦队”,关键时刻为你鼓劲与呼喊,你的个人发展就会顺利得多。
优秀的支行长一定有一个永不解散的“啦啦队”。
善待别人
管先生任支行长后,一直保持踏实低调的工作作风,工作上自己总是走在前面,生活上首先想着别人。
大家对他的评价是“对谁都不小看,谁的忙他都帮,什么时候都没有脾气”。
就算是那些与大家关系比较紧张、谁也不愿理的人,跟他的关系也不错。他常说:“要善待别人,就要常为别人考虑,想想自己为别人做了什么。”
员工出现了问题和错误,他很少当着大家的面,进行严厉的批评或是主观地判断对错,而是过后详细询问为什么会出这样的问题。员工们说:“在管行长面前你都不好意思犯错。”
管先生对待所有人都是一样,无论是上级行的领导还是员工,无论是普通群众还是客户,他始终微笑和善地对待每一个人,因而他的口碑特别好。
但是管先生对支行的管理却非常严格,只是他的严格不是生硬的,而是采取了人们乐于接受的方式。员工们也都知道这一点,他们都说:“别看管行长总是笑呵呵的,原则问题谁也别想通融。”
他不太在意别人的生活和家庭背景,他说:“在当今这个社会,说不准哪块云彩有雨,与人为善才能得善终。”
管先生任支行长时,上级给他的支行派来一位副支行长,经过交谈他发现这位副支行长并没有做过什么业务工作,也没有在支行干过,但是对银行理论非常熟悉。
管先生没有多想,就像对自己的员工一样,正常分配给他工作,手把手地教他办理各种业务,讲自己的从业经历、经验和教训,鼓励他在支行好好干,告诉他优秀人才都出自支行。
由于这位副支行长的家不在当地,在生活上管先生对他给予了无微不至的照顾,他非常感动,后来他发现管先生对每一位员工都这样热心。
一年后,这位副支行长离开了支行,需要管先生给他写鉴定,这时候管先生才知道他是总行派下来挂职的。当时这位副支行长是真舍不得离开。
五年后,这位当年挂职的副支行长成为省级分行的副行长,多次专程来看望管先生,管先生也因此受到了方方面面的重视,之后他又成为二级分行的副行长。
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一点脾气都没有,只是管先生自己控制得非常好而已。他知道在支行长这个位置上,对他来说什么更重要。
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管先生在善待别人的同时,也感受到了自己内心的愉悦和别人对他的情谊,因而他也更加乐于善待别人。
善待别人让他结下了良好的人缘,他的“啦啦队”和追随者便自然形成了,这对他个人的发展是强有力的支持。
后来他的个人发展历程虽然具有戏剧性,但其实他当初并没有想那么多。他对别人好,或者出于本性,或者出于习惯,但最重要的还是“与人为善才能得善终”的理念让他有了这样的结果。
如果管先生不是有一颗与人为善的心,而是对这位业务技术不是很在行、又缺少支行工作经验的副手横挑鼻子竖挑眼,百般刁难,也就不会有后来的故事。
管先生表面比较柔和,但他骨子里是相当坚韧的,他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并能够长期坚持下来,这对手里有些权力的支行长而言不能不说是一个考验。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做最好的银行职员》已经出版一年多了,也许有的朋友已经从员工变成了支行长。为了跟上这快速发展的时代,跟上大家改变的脚步,我们的书也升级成了《做最好的银行支行长》。
一样的体例,不一样的“故事”。我们的主角已经由银行的普通职员变成了支行长,我们讲述的是一个个“改变的故事”。
说起改变,就得先说说最近大家对银行的认识的改变。在多数人都认为银行“不差钱”的时候,突然到来的“钱荒”让人们意识到:原来银行也有缺钱的时候。
我们只能说,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让人们的选择越来越多,对事物的看法变得越来越多元化,我们的一些意识和观念也终将会被颠覆,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在被颠覆之前作出改变--改变自己的想法,改变自己的做法。正如马云所说:“我们必须在别人改变之前先改变自己。”
银行也在不断改变,也许现在银行还是个金饭碗,支行长还是让人艳羡的“高富帅”“白富美”,但越来越大的业绩压力却让人真是觉得“压力山大”,以至于支行长之间打招呼的第一句话也变成了:“怎么样,任务完成了吗?”
看似风光的背后,隐藏着多少辛酸苦辣;推杯换盏之后是多少家人的抱怨、身体的反抗、心里的无奈。但为了完成任务,为了业绩,为了身后的兄弟、“战友”,多数支行长选择了默默承受,承受这些越来越大的压力。高薪高压,便是目前支行长的生存现状。
支行长的压力就是支行的压力。支行是银行最基本的经营单位,是银行的基石。支行长则是基石的建设者和维护者,负责支行的日常经营和管理。支行长的压力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银行是服务行业,而支行又是面对客户的窗口单位。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的加剧,客户对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银行作为半垄断行业,备受社会关注,稍有不慎就会招致各种投诉,因此支行长需要不断应对各种投诉,并不断对服务进行改进。
第二,银行是经营风险的单位,直接与钱打交道,而涉及钱的事必须要格外严格谨慎,因此支行长要对操作风险、信用风险、声誉风险等进行把关并负责。
第三,金融机构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银行为了发展,为了在竞争中争得先机,将经营指标分解到各支行。多达三十乃至五十项的指标导致支行的业绩压力越来越大,各支行不得不为完成指标而疲于奔命。
第四,注重人情的中国社会特色、经济疲软等经济发展现状和利率市场化等金融体系改革的趋势让银行发展的后劲不足,这导致支行长在经营管理、完成上级分派的任务时手段单一、困难重重。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为了让支行长活得轻松一些,为了不再让支行长“忙得已经没有主张,‘盲’得已经失去方向”,我们讲述了支行长们的一些“故事”。“故事”中的支行长们有悲也有喜。
奥古斯特·孔德曾说过:所有前人的失误或许不会完全重演,但是所有即将发生的悲剧中都无一例外地有着前人失误的痕迹。
为了复制成功、避免失败,更为了让支行长们能享受到那份生活的惬意,我们对产生这些或悲或喜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支行长需要从“想、管、干、带、秀、升级和展望”等七个方面进行升级和改造,从而脱离那种“忙”与“盲”的状态。但事实上支行长应当具备的能力还有很多,我们不能一一赘述,本书只是择其重点,选择了支行长最应当具备的一些能力,以及最应当进行的改变,并通过“故事”的形式呈现给大家。
但“一千个人眼中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的故事,也许你会有不同的解读。我们只是希望我们的“故事”能够抛砖引玉,让你产生思考并带给你一些有益的改变,让你脱“忙”和脱“盲”。
在本书的成书和出版过程中,得到了汪涛、丁宇、任红波、宋士平、孙怀华、陈闯、吕晓娅、陈崇正等老师与同事的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